詩詞歌賦古詩

愛國古詩《塞下曲四首》賞析

本文已影響 9.75K人 

導語:《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詩人常建的組詩作品。這組詩獨闢蹊徑,立足於民族和睦的高度,謳歌了化干戈爲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題。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愛國古詩《塞下曲四首》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愛國古詩《塞下曲四首》賞析

《塞下曲四首》

唐代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沙塵老。

不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奉詔甘泉宮,總徵天下兵。

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

紛紛幾萬人,去者無全生。

臣願節宮廄,分以賜邊城。

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將軍。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聞。

功勳多被黜,兵馬亦尋分。

更遣黃龍戍,唯當哭塞雲。

譯文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

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冷,關內關外盡是黃黃蘆草。

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傑,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遊俠兒,自鳴不凡地把駿馬誇耀。

牽馬飲水渡過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風如劍如刀。

沙場廣袤夕陽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見遙遠的臨洮。

當年長城曾經一次鏖戰,都說戍邊戰士的意氣高。

自古以來這裏黃塵迷漫,遍地白骨零亂夾着野草。

一位大將從宮中奉旨出征,全權徵調天下的兵馬。

朝廷用很重的禮儀拜將出徵,沿途州縣皆出城迎送。

參戰數萬將士多而雜亂,經過戰鬥後卻無一生還。

我希望宮中享樂用的馬,能把賜給守邊將士以御外敵。

邊關是一片悲慼的氣氛,因爲剛剛埋葬了因戰殉國的霍將軍。

他的部分都來弔唁他,他的死震動了北方地區。

將軍離世,部下功勳被廢,他們不久也將被分調。

將軍的部下仍被派去守邊,而他們悲憤,也只能仰天痛哭。

註釋

空桑林:桑林因秋來落葉而變得空曠、稀疏。

蕭關:寧夏古關塞名。

入塞寒:一作復入塞。

幽並:幽州和幷州,今河北、山西和陝西一部分。

共塵沙:一作向沙場。

遊俠兒:都市遊俠少年。

矜:自誇。紫騮:紫紅色的駿馬。

此首一本題作《望臨洮》。

飲(yìn)馬:給馬喝水。

平沙:廣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樣子。臨洮:古縣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肅岷縣,以臨近洮水得名。秦築長城,西起於此,故有“昔日長城戰”之語。

昔:一作“當”。長:一作“龍”。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類雜草。

詩末全詩校:“一本無以下二首。同《塞上曲》題作三首。”

奉詔:敬受天子詔書。甘泉宮:明《讀史方輿紀要》引《括地誌》雲:“甘泉山有宮,秦始皇所作林光宮, 周匝十餘里。漢武帝元封二年於林光宮旁更作甘泉宮。”這裏借指的是唐宮。

總徵:普遍徵召。

備禮:安排好命將出徵的禮節儀式。

郡國:指的是州郡。豫:通“預”。郊迎: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尊敬。

宮廄(jiù):宮中馬舍。這裏指的是專供宮中享樂用的馬匹。

霍將軍:即漢代名將霍去病。這裏借指的是當時戰功卓著、以身殉國的將軍。

部曲(qū):古代隊伍編制單位。《後漢書·百官志》謂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下有曲。此指的是“部下”。

燕南代北:泛指的是當時的北部邊塞。

黜(chù):貶斥,廢免。

尋:不久。

黃龍:古城名,即龍城。故址在今遼寧朝陽。

賞析

此詩在構思上的特點,是用側面描寫來表現主題。詩中並沒具體描寫戰爭,而是通過對塞外景物和昔日戰爭遺蹟的描繪,來表達作者對戰爭的看法。開頭四句是從軍士飲馬渡河的所見所感,描繪了塞外枯曠苦寒景象。作者把描寫的時間選在深秋的黃昏,這樣更有利於表現所寫的內容。寫苦寒,只選擇了水和風這兩種最能表現環境特徵的景物,筆墨簡潔,又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首句的“飲馬”者就是軍士。詩中的“水”指的是洮水,臨洮城就在洮水畔。“飲馬”須牽馬入水,所以感覺“水寒”,看似不經意,實則工於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區,秋風只使人感到涼爽,但塞外的秋風,卻已然“似刀”。足見其風不但猛烈,而且寒冷,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點形象地描繪了出來。三四兩句寫遠望臨洮的景象。臨洮,古縣名,因縣城臨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肅東部的岷縣,是長城的起點,唐代爲隴右道岷州的治所,這裏常常發生戰爭。暮色蒼茫,廣袤的沙漠望不到邊,天邊掛着一輪金黃的落日,臨洮城遠遠地隱現在暮色中。境界闊大,氣勢恢宏。

臨洮一帶是歷代經常征戰的戰場。據新舊《唐書·王晙列傳》和《吐蕃傳》等書載:公元714年(開元二年)舊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萬寇臨洮,朔方軍總管王晙與攝右羽林將軍薛訥等合兵拒之,先後在大來谷口、武階、長子等處大敗吐蕃,前後殺獲數萬,獲馬羊二十萬,吐蕃死者枕藉,洮水爲之不流。詩中所說的“長城戰”,指的是的就是這次戰爭。“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這是衆人的`說法。對此,作者不是直接從正面進行辯駁或加以評論,而是以這裏的景物和戰爭遺蹟來作回答:“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足”是充滿的意思。“白骨”是戰死者的屍骨。“今古”貫通兩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內;不僅指的是從古到今,還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說,臨洮這一帶沙漠地區,一年四季,黃塵瀰漫,戰死者的白骨,雜亂地棄在蓬蒿間,從古到今,都是如此。這裏的“白骨”,包含開元二年這次“長城戰”戰死的戰士,及這以前戰死的戰士。這裏沒有一個議論字眼,卻將戰爭的殘酷極其深刻地揭示出來。這裏是議論,是說理,但這種議論、說理,卻完全是以生動的形象來表現,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極其高妙。

這首詩着重表現軍旅生活的艱辛及戰爭的殘酷,其中蘊含了作者對黷武戰爭的反對情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