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韓翃《寒食》全詩翻譯賞析

本文已影響 2.82W人 

導讀:《寒食》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裏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寒食》是一首諷刺詩,這首詩善於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 敗現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

韓翃《寒食》全詩翻譯賞析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詞語解釋】

春城:春天的長安城。

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燃燭。

1、寒食:清明前一日謂之寒食,即禁菸節,漢制此日宮中鑽新火燃燭以散予貴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舊俗每於寒食折柳插門。

3、蠟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4、五侯:漢成帝時,封他的舅舅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爲候,他們被人們稱爲五侯。

5、斜:音“霞”。

譯文

一:暮春的長安城裏漫天舞着楊花,寒食節東風吹斜了宮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裏頌賜新蠟燭,率先升起在皇帝貴戚家。

二:春天的長安城中,熱鬧繁華,處處飛花,寒食節東風吹拂着御柳。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嫋嫋的輕煙飄散到五侯的家中。

【賞析】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在清明前兩天,是從春秋時傳下來的,是晉文公爲了懷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於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爲遊玩的好日子。寒食節那天,韓翃在長安街頭漫遊,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臨。晚上,皇宮裏閃出一團團燭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宮外卻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裏。韓翃感慨萬分,想到楊貴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寵,作威作福,提筆寫下《寒食》。這首詩寫了寒食節京城裏的融融春意,並諷刺了皇帝的偏寵。全詩含蓄自然,富有情韻。

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指春天裏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是指御苑裏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 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詩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裏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裏就忙着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 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這首詩善於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 敗現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瞭解詩的主題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