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著紅樓夢

名著《紅樓夢》速成作詩法的探析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摘要: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過去關於古詩的教學都是講鑑賞,詞句分析,應付考試,很少真正教學生如何作古詩。後續研究應該縮小我們與古詩的距離,努力學習古詩。紅樓夢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作品,書中黛玉教香菱作詩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其實也是曹雪芹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整理加以編輯作爲一個學習的思路,嘗試着學習作古詩詞。已盛唐三大家爲基礎,從作詩的目的、素材、立意,詩歌的格律和章法來學習,結合作詩的注意事項。

名著《紅樓夢》速成作詩法的探析

關鍵詞:紅樓夢 ;詩歌作法;速成法

古詩是我國曆史文化中的瑰寶,但是隨着時代的遠去,被許多人所遺忘,能作者甚少,尤其是青年人當中喜歡古詩的就更少了,哪怕是學習中文專業的人也不會,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然而它作爲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卻需要傳承,奈何今天的衆人都去作新詩了,作古詩者甚少,也許是古詩過於難,加之時代久遠,有望而生畏的尷尬。近日,又讀《紅樓夢》,偶有啓發,加之自己又是一個古詩文愛好者,故把《紅樓夢》中的一些方法整理,以便對愛好學習古詩文創作的人有所啓發。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大觀園的少爺、小姐們起詩社,作詩消閒。其中寶釵、黛玉、湘雲、探春、寶玉等都是高手,早已經會作詩了,而且寫的很好。沒有講他們是怎樣學習的。後來香菱進入大觀園想要學習作詩,就拜黛玉爲師,黛玉的教學方法先進,不久香菱就可以作詩了。黛玉的方法可以說是速成作詩法。曹雪芹是在寫小說,不是在編教材,爲了創造人物性格,豐富故事情節,寫他們學習詩歌,所以散見於各回中。現在我就把書中各回中的教學方法,加以整理編輯,以便於初學者入門。

一、以盛唐三大家爲基礎

在我國民間流傳這樣一句俗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要學作詩,必須先要熟讀一些詩歌纔可以,究竟怎樣讀?讀哪些?就沒有一個界說了,現在我們來看《紅樓夢》中第四十八回中黛玉是怎樣教香菱的。

香菱道:“我只愛陸放翁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正要學,我這裏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師讀一兩百首,細心揣摩熟了;再讀一兩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詩,再把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兩百首;肚子裏有了這三個人做底子,然後再把陶、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其聰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詩翁了。”後來黛玉就把王維的詩集借給她了,並且叫她讀紅色圈過的,是黛玉選過的。後來香菱也有志者事竟成。

文中並沒有仔細講述香菱究竟讀過哪些書,我認爲恐怕不止借去的那一本,我很認同黛玉的說法,但是我認爲不僅讀黛玉說的這些。然而在選擇這些詩歌的時候又是一個問題,文中並沒有說怎樣去選。我認爲應該儘量選擇名篇,除此之外,我認爲現在的人如果學習古詩讀一讀《唐詩三百首》、《千家詩》、《近代詩選》也是有必要的。另外,在讀的時候不必要都讀完,選擇自己喜歡的去讀,並且最好可以背誦一些名篇,還要多去思考。例如:四十八回中,黛玉道:“共記着多少首”,可見必須記一些。在他們後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香菱是用心去思考了的,要不然不會有那麼多的體會。

二、詩的作法

1、作詩的目的

《紅樓夢》三十七回中,寶釵和湘雲的交談中說“古人詩賦,寄興寓情耳。”這就是作詩的目的,簡單明瞭。

2、詩歌的素材

也是三十七回中,李紈道:“方纔我來時,看見他們擡進兩盆白海棠來,倒是好花。你們何不就詠起它來?”後來湘雲做東時說“我如今心裏想着,昨日作了海棠詩,我如今要作個菊花詩如何?”後來就以菊花爲題材寫了十多首菊花詩。可見詩歌的素材就是我們身邊的事物,又有何難呢?可是就這麼簡單嗎?未必。還要豐富古今中外的各種常識,比如歷史、地理、三教九流、工、農、商、學、兵的常識。從前的人除了多讀之外還要翻閱各種類書。如《佩文韻府》、《駢字類編》等,有些像我們今天的詞典。但是這些書不好找,也不好讀,從前我們的私塾教學生用的是《幼學瓊林》,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典故和對仗的問題。曹雪芹沒有講,因爲他是寫小說,又是寫詩的高手,所以用不着嗦,可是我們學習詩歌應當知道。

3、詩歌的立意

《紅樓夢》三十七回中寶釵向湘雲道:“選題也不要過於新巧了,立意清新就好”。四十八回中黛玉也說,“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也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意思是不能追求文字格律而損害內容。

4、詩歌的格律和章法

懂得平仄、格律、用韻、押韻是寫古詩必不可少的。《紅樓夢》四十八回中黛玉說:“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幅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若是果真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果真是這樣嗎?黛玉這個形象是小說構造的,他們生活在古代從小學習古文,許多書都讀過,很懂格律。況且寫這些詩的不是別人正是曹雪芹自己。然而對於我們來說,格律很難,這也是很多人不學古詩的原因。然而黛玉的許多觀點我是認同的,可是她說的只是作近體詩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們還是必須學習格律,有三個要素:押韻、調平仄、對仗。押韻對於我們來說不陌生。因爲新詩也押韻。然而許多人分不清什麼是平仄,古人將字聲分爲平、上、去、入四聲,後三個因爲聲調不平,故說是仄聲。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的四聲和我們今天的普通話是不一樣的,在這裏不作深究了。對仗,我們也比較熟悉,有些像我們的對聯,但又不全是,律詩形式中,規定一句之中兩字平仄相間,一聯之間,平仄相反,故曰“平聲對仄聲”。中間兩聯對仗,動詞、形容詞、副詞、語助詞都爲虛,名詞爲實,均需相對。所以黛玉說“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書中不是這樣說的,而是相反,蔡義江認爲這是筆誤,我表示贊同。

其次,章法也就是黛玉說的“起、承、轉、合”,律詩以其順序有:首、頸、頷、尾;以作詩的普遍結構章法來說,就是起、承、轉、合;起爲起頭,發端,往往點題;承,爲承接,承接上一聯來敘述,繼續發揮開端提出的思想;轉,就是轉折,就好像文章的換段,另外找一個角度,再轉出新的意思來。合,爲綜合,總結全篇而結束。

再者,我們必須明確黛玉講的只是作詩的很小的一個方面,詩歌分爲古體、近體;又分爲絕句、律詩、古風等,他們的格律各不相同,由於小說中沒有介紹,也不深究,然而我們必須明確。可以去學習一下清代劉坡公的《學詩百法》,對初學者很有幫助,尤其是對於掌握詩歌的格律。書中有許多的例子,幫助我們理解。

三、作詩的注意事項

四十八回中香菱說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對於作律詩的一種流行的說法,七律中,第一、三、五字規定的平仄要求不嚴格,可以變通;第二、四、六則是必須嚴格,不可以任意改變,其實也不一定,這是大略粗疏的說法,也有相反,一、三、五需要論,二、四、六不分明的。但是作詩確實有許多的注意事項,因爲黛玉說的是近體詩,而且是律詩的作法,那麼我也簡單說一說律詩的注意事項。

對仗,近體詩的對仗,無論五律、七律,中間兩聯必須對仗。對仗有具體規定:相對仗的兩個詞語必須是同一類詞語,虛對虛,實對實。王力先生把它分爲九類,不是今天的分法。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不作深究。《幼學瓊林》以及其它韻書上都有介紹,就不再舉例了。

還須注意的是不許犯字,合掌。犯字就是字的重複,合掌就是字面不同,意思確是一樣。這就是我們的古人爲什麼在一個字上往往下很大的功夫。另外我們還要注意近體詩的粘和對的規律。對就是出句和對句的平仄相反,所謂的粘就是上下兩聯,相鄰兩句間平仄相同。但是由於最後一字平仄交錯,又有一、三、五不論的規則,其實不可能做到嚴格意義上的對和粘。只能以二、四、六字的平仄爲準。在律詩、絕句中都要避免失對,失粘。所以香菱說:“看古人的詩,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這些竟是末事。”但是這些末事,我們必須注意,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書中沒有涉及,也就不講了。

《紅樓夢》中黛玉教香菱的方法,其實也就是曹雪芹關於學詩的觀點,我認爲十分有用,香菱後來就會做七律詩歌了,遺憾的是對於其它幾種詩歌,她沒有做過多的講述,還是那句老話,他是在寫小說,不是編講義。我甚至覺得香菱的詩歌超過今天很多所謂的大師了,當然其中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我認爲這種學習方法可以算作速成學詩法,故作以上探析,我拋出一塊破磚,希望它引出玉來。

參考文獻:

[2]劉坡公.學詩百法[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1年出版。

[3]蔡義江.蔡義江解讀紅樓夢[M].桂林:灕江出版社,2005年出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