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小故事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人小故事精選

本文已影響 1.28W人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各地人民。小編跟大家分享孝敬父母的名人小故事: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人小故事精選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爲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爲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爲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爲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爲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爲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爲孝感。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爲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纔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許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着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一定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鬥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着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裏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着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麼能當着這麼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裏好受些!”

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裏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他看到母親揹着柴草,馬上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麼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裏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關於方觀承千里探親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爲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儘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爲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準,讓我們啓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爲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