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高三勵志

高考復讀生上北大的勵志故事精選

本文已影響 3.18W人 

從復讀走進北大清華是一本書,本文節選了其中三篇分別是復讀使我成熟;勇於面對失敗,認真總結教訓;復讀的境界。這些文章寫了復讀生的心聲和狀況,是瞭解高考復讀狀態的一個窗口,對復讀生及家長無疑具有參考價值和借鑑、指導作用,希望大家能喜歡從復讀走進北大清華。

高考復讀生上北大的勵志故事精選

  【1、從復讀走進北大清華:復讀使我成熟】

高考落榜

從嚴格意義上說我不應在高分落榜生之列,雖然同樣是報考名校(清華)未能錄取,但成績卻並不能與大部分“同窗”相比。選擇復讀也是很偶然的,某種程度上只因爲一時意氣。

在北京500多分的水平恐怕上重點大學都有困難,更不用說報考清華了,不過因爲特長生的加分(50分),加上當時的確心高氣傲,我還是毅然決然只在第一志願一欄填寫了清華大學。這種現在看來失去理智的舉動在當時的確有多方面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當時的生活環境使我心理失衡了,變得越來越狂妄自大……對此不想多說,只想說明我一開始完全沒有復讀的打算,一心以爲自己定能如願。

找尋出路

529分對我來說本是個正常的分數,但的確給我不小的打擊。落榜之後,家長聯繫的兩三所學校不甚滿意,留學美國又被拒籤,我的情緒由此落到了最低點。無可奈何之中,家長開始幫我辦理赴英國留學手續……

這時對自己去向一直心不在焉的我似乎逐漸恢復了理智:復讀,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在高三就一直沒有擺正心態的我現在才逐漸找回自己,情緒低落是因爲感覺自己無能,而復讀就如我剛纔所言,只是一時意氣,只是我重新證明自己的一種方式。我不能說復讀的結果是否真的如我當初所願(證明了自己),但在經歷之後,意氣已經消逝,而代替它的則是更理智的自我。

嶄新開始

做出決定之時第一學期已經要結束了,還記得第一天回到母校(我在人大附中畢業),我未來的同學正在開新年聯歡會,我們就這樣相識了。接下來進行了幾天學習,但除了我原來的同學,其他人還沒來得及認識就放假了,在那段時間可以說我連學習的感覺都沒有找到。放假期間我爲自己制定了詳細充分的學習計劃,但完成得並不如意,很多時候是卡在一兩個問題上耽誤了時間。現在看來還是因爲沒有時間融入復讀班的整體學習氣氛,加上在高三階段過度放縱,一開始還是沒有頭緒。

第二學期算是真正開始復讀生活,而我也是從此時起逐漸發生了變化,這是一種質的變化,即不是因條件改變而臨時變化的應急措施,而是作爲個體的一種不可逆轉的變化,現在認爲這可能是自身本性的一種迴歸。具體來說在思維上我更加理智了,雖依然是理性與感性的集合體,但的確開始嘗試用理性思考問題,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總結與規律記憶;另外在性格上,一方面更堅強,不會因爲個別的失敗而氣餒,另一方面也不失靈活,並不會糾纏於個別問題而浪費資源(精力與時間);在人生觀上的變化在我看來最重要,因爲在明確高考在心中的地位之後,我的確做到了坦然面對第一次失利和即將來臨的第二次“考驗”。很巧合的是,這些品質和高三時老師經常教育我們的標準如出一轍,看來的確達到了一種“理想”狀態。這種狀態我在高三時是很想達到的,但因當時的心態和其他原因,往往事與願違。這種從無到有的過程,使我理解了怎樣獲得理想狀態這一關鍵問題,下面我就這一問題進行分類敘述。

心得體會

1.思維

當然,思維並不能算是一種原因,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刻苦的結果,即在無數次的練習當中產生某些固定的思維模式和符號敏感,針對理科來說這是學習思維的正確方向。原來我一直把沒能正確思維的原因歸咎於基礎知識不紮實,即某些定理或規律沒能深刻理解和強化記憶,但在思維改變之時我的知識結構並沒有變化,甚至可以說並沒有新鮮血液的補充。其實根本問題在於我根本不知道怎樣運用這些知識,並不能對知識進行從因到果的理性思考,簡單來說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雖然要注意爲思考提供必要的平臺——練習,但我認爲思考相對來說更重要一些,特別是在針對典型例題的時候。在復讀班的時候,在“大仙”爲我解決了兩三道典型例題之後,我真的感覺到了考試時候的變化——碰到類似的題目不會再緊張得要命,而是耐心地分析,好像總有快要解出的感覺。其實在平時解決每一道題的過程都是不輕鬆的,思考、求解、請教、再思考……經常是一道題就花費我半天的時間,但我覺得這很值得。

2.性格

看似矛盾的兩個方面也能做到和諧共存,這主要是因爲它們一個宏觀、一個微觀,二者之間可以互相彌補。

在宏觀上,堅強是復讀必不可少的,這不必多說,但人是不能憑空就堅強起來的,一定有某種外在力量的促進。對於我,這種外在力量就是看法的轉變。在與同學們交往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都沒有將復讀看成是一件很可怕或很痛苦的事情(而我甚至在做出決定之時還保持着這種想法),或許是因爲大環境的影響,我慢慢地也擺脫了噩夢的糾纏,同時還發現其實這並不是很難克服的,因爲復讀本身並不可怕,只是人們的想象作祟而已。由於戰略上的藐視,我在不知不覺中也變得堅強了,不會再因爲一兩次的失利而喪失信心。

只有不可動搖的決心當然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微觀上有靈活的處事原則,以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學習中有些問題是不值得花費氣力解決的,因爲問題的解決根本無法達到自身提高的目的,另外在考試中如果過分執著的話,那就犯了考試大忌。話雖如此,但實際操作過程中要麼就是根本意識不到靈活的時機,要麼就是雖有意識但卻不撞南牆誓不回頭(鑽牛角尖),這些都是我原來暴露出來的問題。根源在於我過分重視局部了,以爲每個問題都解決就能達到整體上的提高;但全部解決是不可能的,過分強調個別問題很容易丟了西瓜撿芝麻。學習之前,首先應該從整體上把握原則,明晰學習的目的與意義,對問題的重要性和在整體中的位置有合理的認識。其實這種變化也是受了同學們的影響,因爲每個人(可能是因爲經驗)對自己的目標都很明確,而且並不一定會以原計劃來完成既定目標,而是在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調整,因爲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通俗一點說,大家都在“不擇手段”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3.人生觀(學習態度)

我覺得人生觀的改變纔是最根本的問題,這可能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學習態度。我的這種改變其實並非更加的刻苦與認真,事實上高三時的大部分時間亦是用來學習的,而且勞逸結合纔是理想的狀態,因此復讀中時間的運用大致沒有變化;況且基本的學習精神還是具備的,雖然主觀上不情願,但亦能做到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問題。

人生觀的重要變化在於對功利主義的弱化。在學習甚至考試的過程中,我經常夾雜一些不應有的想法,對自己的未來過於看重,或者患得患失使得每一次的困難都給我以致命的打擊,因爲我始終不能放下利益的追求。這裏必須強調一點,即各人情況不同,若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首先就要了解自我。有些人本質上就是功利的,在追求學習成績的過程中他會將其作爲進步的動力,從而激發出潛能;而另外一些人,天生(嚴格意義上是後天形成的)的憤世嫉俗培養了對功利的厭惡,以至於在學習過程中這種因素會成爲絆腳石。因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對於我來說,功利只能阻礙進步,因此我需要做的是恢復平靜,在知識的王國裏專心一致。

光有認識恐怕是不夠的,怎樣能不受侵擾呢?我發現原來的過分自負才是問題的根源。調整很簡單,如果你並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了不得的人物,那一時的成敗真的不算什麼。也正是這種對成敗的淡漠,讓我有能力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單純的學習上,從而使之能有本質的提高,然後又反過來增強了信心。

其實這種改變表現最明顯的還是在考試之時,前次因爲緊張在考第一門之前整夜失眠的我,在又一次的考驗中竟然可以坦然面對,我承認其中的確有經驗的影響,但價值觀的變化亦不可忽略。有一個例子可以證明,拿到語文試卷之時,我本能地開始審視題目,而並沒有對成功的渴望和失敗的恐懼。

後記

復讀之後,我覺得觀念上的轉變是我最大的收穫,現僅將切身感受送給讀者。當然,我認爲並不是只有復讀才能帶來這種改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人們從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知識、甚或直接隨着年齡的增長,就會越來越成熟,但由於考試製度的限制,我們在觀念上的成熟被迫提前了。

人們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很容易造成對學習不同態度的形成,從而導致了學習慣性的出現,即“好的越好、差的越差”,而正確的觀念就是要糾正其中主觀上產生消極情緒的學習態度,另外對於積極情緒也是一種調整和改善。我不否認有很多好學生都不曾認識到自己的觀念問題。成績優異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甚至是不可抗拒的因素,這裏只想強調正確觀念的形成很有利於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2、從復讀走進北大清華:勇於面對失敗,認真總結教訓】

轉眼間進入大學已經半年了,我也已經開始體味到何謂真正的大學生活。前一段時間,忽然收到以前同學的短信,說是要慶祝高考結束半週年,又擡眼看到相似短信的室友們的相互稱賀,不禁一笑。是啊,脫離那段日子有半年了,回想起來,真是五味雜陳。

高三一年,復讀又是一年,這兩年特殊的經歷,真不知該從何說起。

記得剛踏進復讀班時,着實鬱悶了好一陣。看着自己的高考成績(606分),又想起以前模擬的成績,心裏有說不出的不甘和悔恨。明明模擬考試的成績已夠清華、北大的線,可是正式上陣的時候就是不行,關鍵時刻掉鏈子。其實那時真正讓我難過的,並不是分數,也不是眼巴巴地望着昔日的同學全都變成了大學生,而自己卻只能原地踏步,重啃舊穀子,而是自己明明付出了辛苦,卻並沒有得到心目中對等的結果。高一高二打基礎,高三拼搏衝刺,是真的下了功夫,箇中辛苦自己也都明白,可得到的卻是如此的高考成績。我當時只感到這幾年的努力都白費了,把自己完完全全地否定了。我甚至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來。從小到大,我從不懷疑自己的能力,從來都認爲自己並不笨、並不差,相信努力刻苦總會有好的結果。但在那段時間裏,我真的很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也就這樣了。復讀後剛開學不久的化學測驗中,一向化學不錯的我竟拿到全班倒數第一的成績,數學、物理也一直在中等水平晃悠。後來,大概是在班上的學習氣氛帶動下,看到別人在拼,自己也就認真起來,成績才漸漸上升。

但是,就在別的同學總結自己高考失敗的經驗教訓,調整心態的時候,我在心理上卻總是拒絕回想起高三的經歷。往往剛一想起,就覺得沮喪不已,就想否定自己,覺得過去了就過去了,不必再提。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心境和一味的逃避,覺得自己真是幼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高考失利,其實只是人生開始時的一個小坎坷罷了,未來的路很長,路也很多,根本不必爲此過於執著。如果連這點小小的打擊都受不了,未來又如何面對事業和生活上的大風浪呢?高三的那段經歷,不論結果如何,在現在看來,都有極爲寶貴的經驗。對高強度訓練的承受、意志的磨練、應試的心態、面對激烈競爭和巨大壓力的心理等等,在高三的那一年裏都有體現。尤其是對高考失利的原因分析,更爲重要,因爲這不僅關係到復讀再考時不犯同樣的錯誤,而且這次“大”失利的教訓也讓我們在未來面對考驗時能更好地把握自己。

而我就沒有把握好機會,沒有好好地總結反省。在復讀期間,我知識上的漏洞或許都補上了,但我在心理上,比如考試怯場,不容易進入狀態,遇到難題容易發慌,甚至分神去想那些沒有的……這些高三考試時就體現出的問題都沒有好好思考過。而這些問題也就在第二次高考中暴露出來了,爲我的再次失敗埋下了“伏筆”。

其實考試這個東西並不複雜,它只是一種檢驗的手段,寫出你會的並且寫好寫對它,面對不會的也要清楚它必定在你學過的範圍之內,只需用已知的手段去解決它便是了。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考試時最好別想着分數、排名或者別人如何如何之類的事,那都是與考試和題目本身不相干的,千萬不可因此而分神。記得我在復讀下半學期時狀態最好,那時候考試一個接一個,考完本區的模擬還要考別區的,在積累知識的同時還在積累實戰的經驗。在那個時候,我真的是把考試純粹當成對知識、能力的檢驗和對心理的挑戰。每次考試時,只是想着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怎樣把題答得更完善。每次考試後認真總結,期待下次再戰。下一次考試時希望有所突破,再努力一些,看看自己能再衝多遠。就這樣,在不斷的模擬考試中,我的成績幾十分幾十分地增加,班上排名也不斷上升,最後拿到了第一名。

但是,由於我沒有好好反省上一次高考的失敗經驗,沒有對我在真正大考時暴露出的心理弱點找出相應的對策和解決的方法,面對同樣的高考,同樣的場景,我再次失利了。

記得第二次高考時,語文的試題,尤其是選擇題部分,答起來相當不順手。十道選擇題,絕大多數寫上答案後心裏沒底,總在選項之間猶豫。這時候心裏就有點兒亂,答後面的主觀題時,還總惦記着前面的,甚至答着答着,開始想某某道題錯了該扣多少分,語文成績大約會有多少,如何在後面補回來,心中一遍遍說不能答錯,不能答錯……就這麼兵荒馬亂地考下來,最後語文成績自然是無比悽慘。其實,我第一次高考在數學上也吃過類似的虧,上來就沒怎麼進入狀態,總怕答錯題,總怕遇難題。廢話,高考不難,怎能叫選拔性考試?卷子上必有你第一眼見到就不知所云的題。在這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心慌和分神,而我當時是兩樣都佔了。

另外,我高三的班主任和我父母都說過,我太把考試當回事了,真正考的時候,總是放不開,不像平時模擬時,面對題目大膽放手去做,不去想其他太多的。我在兩次高考中就是這樣,總覺得放不開,平日裏突現的巧思和靈感都不見了,考的時候心裏覺得很“累”。這其實也是面對大考,面對緊要關頭的一個大忌。如若自己放不開,自己把自己堵死了,縮手縮腳,即使你準備得再充分,到時候也發揮不出來。有人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臨大難如與君玩。高考的確需要謹慎和踏實,但也的確需要那麼一點點灑脫和輕鬆,自如隨意,在方寸試卷之間展現你的實力。

回首這兩年,回首這兩次高考,我真正失敗之處,不在知識,不在水平,而在心理,在一直被我忽略、被我逃避的心態調整上。高考雖過去了,但問題依然存在,心理上的弱點是我在今後的路上要不斷反省和克服的。經過兩年的“修煉”和大學半年的反省,今後我決不會再逃避,不會再不敢承認自己的失敗了。

單就結果而言,在高考上,我是個失敗者,但從這兩次打擊中,我的確學到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

記得一位伐木工人曾說,大樹被砍傷後,傷口處會結一個樹瘤,而這個“瘤”會變成樹幹上最硬的部分,再也砍不動了。

我依然在自己的路上奮鬥着,希望自己的“傷痕”也變成一個“樹瘤”,不再軟弱。也希望後來者不再像我,僅以此文爲戒。

  【3、從復讀走進北大清華:復讀的境界】

復讀,有人說像煉獄般可畏,也有人說那是通向理想學府的紅地毯,我說,復讀是一種境界,充滿坎坷,充滿荊棘,也充滿幻想,充滿希望。

復讀——山重水複的境界

決策是否復讀,是個矛盾甚至痛苦的過程。不論是高分落榜,還是中分落第,或者是線外名落孫山,面對復讀這道誘人而神祕的關隘,大都有過一番非常細心的偵察、謹慎的試探和激情滿懷的摩拳擦掌。君不見這道雄關,山重水複,充滿變數;困難重重,危機重重,甚至連一條清晰的路徑也沒有。有的望而卻步,退縮了;有的遊弋關前,猶豫不決;有的則窺破機關,暗立鴻鵠之志,決心開拓新路,奮勇闖關!筆者忠告:選擇復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準備,要有再次失利的思想準備,更要有勇闖新路、奪關斬將的意志準備!

復讀——柳暗花明的境界

選擇了復讀,開始了復讀,在教學經驗豐富、資質造詣深厚的導師悉心的指導下,漸入佳境時,就會驀然發現或深切感到——復讀——柳暗花明又一村。這裏,有綠柳搖曳潤物無聲的人文關懷,有紅花鬥豔龍騰虎躍的勃勃生機,有春華秋實耕耘收穫的理想企盼。這座村莊既是充滿理想色彩的,又決不是那種烏托邦式的;既是可以預期的,又是要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渡盡劫波立彼岸,淘盡黃沙始見金,唯有辛勤勞作,孜孜以求,才能成爲它合格的村民。筆者忠告:復讀之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曲徑通幽,柳暗花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復讀——厚積薄發的境界

厚德以載物,物之根基始牢;厚積而薄發,發之才風馳電掣。將拳收回再打出去,積蓄能量,造成態勢,出手更具衝擊力。聚千鈞之力,發四兩之矢,一箭穿的,志願遂成。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合抱之木,始於毫末。因此,復讀的過程,就是進一步吸收知識、儲備知識、整合知識的過程,就是將所學知識賦予靈氣、注入靈感、靈活掌握的過程。筆者忠告:復讀復讀,重在基礎,恢復元氣,鑄牢根基;然而復讀又並非簡單重複,而是溫故知新,應注重活學活用,增強應變和突擊能力。

復讀——拼搏進取的境界

復讀,是勇敢者的選項,是自信心的選項。選擇了復讀,就是選擇了踐踏危機四伏的風險,選擇了攻取“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選擇了錘鍊常人難以企及的勇氣和膽量。人生難得幾回搏,該搏不搏成蹉跎,面對復讀再衝刺和屈就保平安的三叉路口,選擇拼搏無疑是大志者應取的態度。“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強烈的自信心是成就學業事業的先導。而盲目的自信,沒有實力的自信,不願付出辛勞的自信,只能最終使自信心再次受到挫折,淪爲成就學業、成就事業的巨大障礙。筆者忠告:復讀課堂,不是療傷的處所;置身復讀,就要有強烈的打拼精神,就要有遠大的抱負志向。

結語

壯志未酬也好,名落孫山也罷,大膽選擇復讀;關愛復讀事業,善待復讀學子,大力支持復讀;讓高考失意者儘快走出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境況,闊步走進柳暗花明又一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