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名人故事

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精選8篇)

本文已影響 1.88W人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精選8篇)

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 篇1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裏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裏支着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裏,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着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裏環境還是不好,於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擡着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着一羣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着學生唸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着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爲兒子喜歡唸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着,抄起剪刀,“譁”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裏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 篇2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爲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爲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着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爲這纔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裏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裏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纔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爲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爲“亞聖”。

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 篇3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裏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裏支着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裏,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着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裏環境還是不好,於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擡着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着一羣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着學生唸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着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爲兒子喜歡唸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着,抄起剪刀,“譁”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裏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遷故事原文: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爲喪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爲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爲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孟母三遷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孟母三遷故事譯文: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着頭說:“這纔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這也說明了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 篇4

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的人們不僅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給人很多的`思維.在個人空間,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裏.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

環境重要,比如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一隻母狼去撫養,嬰兒長大後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習性。

內因起主導作用,外因起決定作用。

說明社會環境與一個人、個性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孟子之後成爲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薰陶感染有很大關係。

空間就應適應、助益人的生長。在人們脫離不了市,不能任意選取棲居的。

家庭教育對子女成長起重要作用。孟母三遷,說的足孟子母親爲了教育孟子和爲了孟子的成長而三次選取居住環境的故事。這則故事又叫“孟母擇鄰”、“慈母擇鄰”。孔子認爲:“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里仁》)這和“孟母三遷”故事一樣,都強調了選取居住環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故事爲歷代所稱述。如,東漢趙岐《孟子題辭》:“孟子生有淑質,風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宋代蘇拭作《崔文學甲攜文見過》:“自言總角歲,慈母爲擇鄰”。元代關漢卿《蝴蝶夢》:“想當年孟母教子,居心擇鄰;陶母教子,剪髮待賓。”等等。“孟母三遷”成爲後世母親重視子女教育的典型,影響至今。

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 篇5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爲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

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

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 篇6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是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年幼時喪父,其母不再嫁親手將他撫養成人,孟母是個非常重視子女教育的女人。孟家住在一塊墓地的附近,送葬的隊伍隔三差五從他家門前走過。孟子就和鄰居的孩子模仿隊伍中跪拜、哭嚎的`樣子,還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遊戲。

時間長了孟母憂心忡忡,她覺得這樣的環境不利於他讀書,便把家遷到了城裏市集旁邊。孟母住到城裏後,發現這裏地處鬧市,打鐵聲、叫賣聲不絕於耳。沒多久,孟子又靜不下心來了,看書時總是東張西望,還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母見了心煩意亂,便再次搬遷,這一次由於有了前兩次的前車之鑑,她把家搬到城東的學宮對面。這裏的環境很好,書聲琅琅,終於孟子開始靜下來了,他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他經常到學宮旁觀看裏面的學生是怎樣讀書,又是怎樣跟隨老師演習周禮的,回到家裏,也模仿起來。孟母看到孟子能夠專心致志地學習了,非常高興,她心想:這纔是我兒子學習的地方啊!孟子進步很快,掌握了很多知識,最終成爲德高望重的大思想家。孟母兩遷三地用心良苦說明了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 篇7

儘管孟子的家搬到集市上也沒有多大的改善,因爲孟子又模仿集市上商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也意識到了這個集市的環境對兒子成長也不好,後來孟母就將家搬到了學堂旁邊。

也正因爲孟子有着超強的模仿能力,所以孟子那就與學堂的學生們一起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深知學習纔對孩子的成長有着很大的幫助,心裏非常的高興,於是孟母就決定再也不搬家了。孟母三遷給我們的啓迪就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爲了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一定要爲孩子選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孟母三遷的名人故事 篇8

到了這裏後,小孟子又和鄰里的小朋友玩起了做生意、屠宰牲口的遊戲。他的母親知道後又很不愉快:“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這樣的即使環境也不利於孩子成長!”於是母子倆又搬家了,這一回他們搬到了一個學校旁邊,附近還有寺廟。在這裏,有豐富的教學活動,學禮儀,聲樂、射藝等等。每月夏曆初一,就有不少官員到文廟裏來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每次見到此情形便默自模仿,便記在了心裏。

孟子的母親看見後,高興地點頭道:“這纔是我兒子應該待的地方,便在此地長期定居了下來。”孟子在這個環境裏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許多文明禮儀,通過日積月累,他的言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孟母心裏十分高興。後來孟子成爲一位捨生取義,只爲憂世憂人而謀國、謀天下的“聖人”,這與孟母早期的影響和選擇的'生活學習環境是分不開的`。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的故事來說明,人應該生活在好的環境,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品質和生活習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