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週記

(必備)端午節週記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時間過得真快,一週又過去了,這一週裏,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在週記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週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週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端午節週記

端午節週記1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了。

端午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裏,好讓江中的魚鱉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糉子、吃糉子。

每逢端午,我家也要吃糉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糉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糉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糉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有美味的糉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不喜歡呢?

端午節週記2

看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了,我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例如賽龍舟、吃糉子、吃鹽鴨蛋……這個節日也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主義者——屈原。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江堰市會包糉子,吃糉子,糉子的品種多如繁星,各式各樣,有簡單好吃的白糉,有紅白相間的赤豆糉,還有鮮嫩可口的肉糉……簡直讓人饞得直流口水啊。我們家也是一樣的,每次大都包的是白糉,雖然它非常單調,但是吃起來特別鬆軟,香甜可口。包糉子所需準備的材料有:蘆葉、糯米和線。

裏面包的餡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去調整。我們家一般會把採摘回來的蘆葉浸在水裏,浸得比較軟時,包起來會好包一點。包糉子可是奶奶的`拿手絕活呢。我通常都會坐在奶奶的對面,幫她拿葉拿線。我時不時還會照着奶奶的樣子學起來,可是總到了第二步裝米的時候,出洋相了,由於我物拿錯地方,倒致米裝一粒掉一粒,最後搞得蘆葉上到處是米。奶奶會在一旁笑眯眯地對我說:“你這個小調皮蛋,盡給我幫倒忙。”我看我還是安分點好。糉子包完了,放在滾燙滾燙的熱水中煮一個晚上,就可以吃了。第二天早晨,就會聞到糉子發出來的清香,拆開“包裝”,裏面是雪白的糯米,我馬上就狼吞虎嚥吃起來。吃鹹鴨蛋也是這兒的習俗,敲醉蛋殼,裏面是白白的蛋白和金黃的蛋黃。這可是吃粥時必備的美味啊。

我們家就數我媽媽和奶奶喜吃鹹鴨蛋了,每頓飯都少不了吃上一隻,可見她們對鹹鴨蛋真是情有獨鍾呀。我喜愛端午節,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可以享受紅黃流油的鹹鴨蛋,可以賽龍舟……啊,我期盼今年的端午快快到來。

端午節週記3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之一。

媽媽提前幾天就買好了糉葉、豆沙、糯米、蓮子、豬肉、蝦仁、蘑菇、還有鹹蛋黃。全家起了個大早開始包糉子,包糉子看起來簡單,包起來可有點難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個糉子,卻像個“受傷的兵”,東倒西歪,好不容易扶起來又倒下了。媽媽看看不像樣子的糉子拿過棕葉教起我來:“包糉子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把糉子葉靠近葉尖的那一半折成三角鬥裝,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分,其餘四指在葉子下面拖住,先放一顆豆沙把尖部堵嚴,再放入糯米蓋住豆沙,然後放入豬肉、蓮子、蝦仁、蘑菇、鹹蛋黃,再把棕葉長出來的部分折回來蓋住包嚴,在拿繩子捆好紮緊,最後把多餘的線剪掉。”

我聽了心想小小的糉子還有那麼多學問,還是乖乖學吧!我把兩個差不多大的糉葉按順序疊好,做成了漏斗狀,先放了一塊豆沙再放入糯米,然後放入食材,三繞四卷,哈哈!一位“大將軍”出現了,給他繫上“腰帶”他更神氣了!

中午,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真實又香又甜啊!

端午節週記4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汨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爲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爲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爲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十分愛吃糉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十分深刻。

端午節週記5

端午節就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就是賽龍舟。此時這時,媽媽對我說:“你明白賽龍舟、吃糉子的來歷嗎?”我說:“明白呀!此時相傳龍舟競賽就是爲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就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此時這倒就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此時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此時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週記6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將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與吃糉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爲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糉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糉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我們家鄉包的糉子是海南有名的定安糉子,糉子裏面是用鹹蛋黃與肉做餡,吃起來香噴噴的。奶奶是包糉子的能手,每逢過節,她都爲我們包糉子,可這次,因爲老媽太忙,所以奶奶沒有回老家包糉子。這幾天,奶奶準備了好多葉子,要包許多的糉子送給朋友們,希望他們收到後,會有人說一個“哇”字。

雖然今天是過節,本應該去泡“龍水”,可老媽說:“今天是過節,我們不要去湊熱鬧”。因此,我還是象往常一樣,在家裏做作業、上舞蹈課,我覺得今天既是個熱鬧的日子,又是個平常的日子。

端午節週記7

有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說的就是端午節。據說,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至今已然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家鄉寶雞又把端午節稱爲“女兒節”。在這一天,我們佩香包,帶五彩繩,吃糉子、雞蛋、油糕,還有綠豆糕和糉子。而且,所有結了婚的女孩子,都會帶着綠豆糕和糉子回家看望媽媽。

今年的端午節,奶奶送了一個蝴蝶形的香包給我,可漂亮了。它是由紅布縫製而成,上面有五彩的`絲線繡的蝴蝶圖案。我把它掛在胸前,香氣撲鼻。聽媽媽說,裏面裝的是艾草,可以防病辟邪。爸爸也得到了一個繡着“平安”的香包,掛在了他的車上。

我和媽媽一起做了五彩繩。我們先找來綠、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的線,把它們搓在一起,系在我的手腕上,用來辟邪。

我們還吃了糉子、雞蛋、油糕、綠豆糕。糉子用竹葉做外皮,用上好的糯米包上紅棗或紅豆,包成四角形。糉葉飄香,糉子飄香可口。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

端午節週記8

星期三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起了牀,今天的早飯是糉子。糉子是用糉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繫緊。在糉子裏,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爲裏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後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後,我們出了門。我看見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說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奶奶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繫着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後來我才知道里面放着艾草粉。

聽媽媽說,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划着槳,還有人敲着鼓,彷彿是在催龍遊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端午節週記9

又是糉子飄香,艾葉芬芳的端午佳節了。近幾天,到處都有人爲過節在購買糯米、紅棗及各色的豆子,臉上洋溢着節日的微笑。

但是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楚國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們應該表示悲痛纔對呀。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爲歡。”也許,事情已經很久遠了,這種悲痛早已消失,留下來的只有紀念。

昨晚,爸爸媽媽很晚纔回來,他們一直很辛苦。今天雖然是假期,我想,不能睡懶覺,我來做早飯,給他們一個驚喜……

一邊做飯,一邊誦讀屈原的《國殤》,還回憶起了去年的一件趣事。

在去年,我在學校被老師點名上黑板背寫屈原的《國殤》。我把屈原的.名字寫錯了,老師告訴我:“你今天晚上趕快準備一些禮物祭拜他老人家,否則,屈原先生要找你算賬了。”

晚上,我回到宿舍後。馬上從揹包中拿了五個蘋果,放在了枕頭上,等着屈原先生託夢給我。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到了半夜,我夢見了自己正坐在田野中,一輛樸素的馬車來到了我面前。屈原先生下來了,對我說:“年青人,好好的讀書吧,日後爲國家出力,還要孝敬父母!”我說:“小生謹記先生教誨,永不言棄。”

當我擡起頭仔細看時,只見屈子高髻長髯、寬衣博帶,飄然而逝……

醒來後,既高興又惋惜:高興的是能與屈子在夢中相見,惋惜的是沒能更多到聽他老人家的教誨。我的心裏又悟出了一點點道理:一個人,只要爲國家和民族着想,人們將永遠記着他!我再次情不自禁的誦讀《國殤》,媽媽高興的在臥室裏喊:“高冰,是你在朗誦嗎?看來,我們要過一個有詩意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週記10

端午佳節到了,我很興奮。今天我家要開始包糉子了。

一清早,媽媽就把包糉子的材料都準備好了。開始包糉子裏,只見媽媽撿起四片糉葉疊在一起,用指頭一卷,就捲起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小鬥,媽媽又用勺子挖了米跟棗包緊,又用另外一片糉葉裹在外面,用糉針固定好,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裹好所有的糉子就開始煮糉子了。媽媽把裹好的糉子,一個個放進鍋裏,加滿水,就開始燒火煮了,大概煮了一個多小時,聞到了糉子的'清香,媽媽說糉子好了,可以吃了,我在一旁已經迫不及待地乾嚥口水。媽媽看到我那饞樣都笑得合不攏嘴。剝開一個糉子,雪白的米粒,紅紅的棗肉,狠狠地咬上一口,真是香甜啊!

端午佳節吃糉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說在端午佳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許多愛國主張,但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憤怒,跳江自盡,人們爲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糉子跟許多好吃的投到江裏,就是爲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呢。

今天,這個端午佳節我覺得過的很開心,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11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老媽早早的就起牀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糉葉、肉、蜜棗、與糯米。老媽一回到家,先將糉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將蜜棗、肉與糯米放在一個鍋裏,再將一些醬油倒入鍋裏,緊接着將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老媽便開始包糉子了。只見老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糉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便包好了。我學着老媽的.樣子也包起糉子來。糉子包好了,老媽立刻將糉子放在鍋裏煮,過了不久,糉子煮好了,老媽拿起一隻糉子,剝開糉葉,細細地品嚐,我看着老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老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與尚——摸不着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糉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爲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12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準備竹葉,蛋黃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來包糉子,剛開始我包的不太好,後來我越包越順手,奶奶還說我很厲害呢!包完了糉子,奶奶拿去蒸,這時候大家也起來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來掛著,我們吃完了奶奶煮給我們吃的愛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幫忙奶奶打掃家裏,我知道一個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和吃糉子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個壞臣子跟皇上說屈原的壞話。

皇上非常生氣,屈原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難過,於是他便跳江死了,皇上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後悔和難過,便派人去把它的'屍體撈起來,皇上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請人做了很多的飯糰讓魚蝦吃飽纔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流傳到現在就是現在的糉子和划龍舟,掛香包和掛艾草則是要驅趕壞東西。

我覺得端午節真是個有趣又忙碌的節日,所以端午節我一定會幫忙爸媽做事情,也助你們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週記13

今天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外婆給我送來了許多好吃的糉子。一個個大大的糉子用長長的綠葉子包成四個角,再用一條細繩子把它繫緊。做糉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還可以在裏面添加一些蜜棗、雞蛋黃、瘦肉、板栗等等。剝開熱氣騰騰的糉子,頓時芳香四溢,雪白的糯米像變魔術似的'已經成了琥珀色的,晶瑩剔透,十分誘人。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果然香甜可口。

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品,除了吃糉子,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有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菖蒲、小孩配香囊等等。

今天,我還上網查看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我知道端午節還可以叫午日節、重午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等。我還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

在這個家家戶戶飄滿糉香的日子裏,我不僅品嚐了美味的糉子,而且還收穫了很多知識。

端午節週記14

每一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爲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將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糉子。

賽龍舟的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泄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糉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將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將糉子投進河裏,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週記15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牀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糉葉、肉、蜜棗、與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糉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與糯米放在一個鍋裏,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裏,緊接着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媽媽便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糉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便包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糉子來。糉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糉子放在鍋裏煮,過了不久,糉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隻糉子,剝開糉葉,細細地品嚐,我看着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糉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爲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