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週記

國慶節見聞週記(通用7篇)

本文已影響 2.82W人 

歲月無痕,流水時光,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寫週記,就是在準備寫週記吧。週記怎麼寫才條理清晰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慶節見聞週記(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慶節見聞週記(通用7篇)

  國慶節見聞週記1

國慶節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太太、叔叔、安安去了南五臺,在路上,我看見了已經從樹上掉下來的黃葉子,還有在樹上的紅葉子,可漂亮了!爸爸還給我摘了一片紅葉子,可是我沒留住,爸爸又給我摘了一片紅色的楓葉,我真想留住那片紅色的楓葉啊!安安看我拿了紅葉,從地上撿了一片大大的樹葉,跟我一起玩。我撿了橡子和榛子,爸爸說橡子是松鼠吃的,榛子我可以吃,不過要磨成粉,要不然就把牙崩掉了。

在山上,我看到層巒疊嶂,我感覺自己比雲還高,但是霧太重了,我看不清楚遠處的景色。下山我坐了很長很長的滑滑梯,可是我坐到底下的時候,我感覺太短了沒坐夠,我真想爬上去再做一遍。這真是一次念念不忘的旅行,我真想每天都玩那個滑滑梯啊,爸爸說我表現好就帶我再去,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多得一百分。

  國慶節見聞週記2

國慶節父親提出要去開封的時候,妹妹建議過一段時間去,最好是重陽節,那天老年人不要門票,而且還能趕上看菊花,父親說那時他已經出來幹活掙錢了,不想請假耽誤時間,現在他有空去開封剛好;而我卻是反對,因爲我們已經去過兩次了,該看的基本上都看過了,不如換個地方更好;可是,父親說還剩最後一個天波楊府沒有看呢!我搖搖頭說那有什麼好看的,無非也就是幾個祠堂而已,父親便沉默不語。

回家後,兒子對我說:“媽媽,你就不是好孩子。”我一驚,問原因,他說:“你不聽你爸爸的話。”兒子的話不輕不重,但卻讓我陷入深思。是啊,我經常教育兒子要聽爸媽的話,這樣纔是好孩子,而且經常唱周杰倫的歌《聽媽媽的話》,可是,今天我卻成了反面的教材,什麼是孝順,順既是孝!我們應該陪父親去開封,而且我隱約的感到父親非要去天波楊府肯定有其他的原因。

第二天五點鐘我們就起牀了,出發的時候,天還沒有亮,繁星點點,父親如孩子般顯得很興奮,到延津的時候,我們提出停車吃過早餐再走,父親便說先走更好,到目的地再吃,他唯恐到開封后因爲晚到趕不上看,我們勸他不用慌,可是,父親卻還是催着弟弟開車不要停。到開封的時候,還不足八點,景點還沒開門,我們停好車後,去吃飯,父親說他早起在家吃過了,便催着我們快去快回,他就在門口等我們,可是,等我們返回到景點的時候,父親自己買了票早已進去了,幸虧有手機聯繫,否則到哪裏找人去。

到天波楊府的時候,聽到馬蹄聲、廝殺聲還有吶喊聲,我們說肯定是演出,快走,父親更是疾步如飛,到演兵場的時候,演出已經演了將近一半,我們看的是《鐵血忠魂》,演的是楊繼業帶領兒子保家衛國,血染沙場的故事,我們不僅欣賞到了演員們高超的騎馬技術,而且真正的理解了孝、忠、義的含義,我第一次理解了父親執意來天波楊府的原因,這也是他的情結所在。

演出結束後,我們又一次找不到父親,想着這個地方也就這麼大,父親肯定在裏面,他性急讓他自己看吧;而到了中午的時候,才發現我們吃的東西都沒帶進來,就慌着看演出了,怎麼辦?找了半天,裏面只有一家賣碗麪的,六元錢一桶,父親嫌貴,執意不要,說喝了水不餓了,我提出出去,再去旁邊的翰林看看,父親不去,非要等到下午兩點四十再看一遍《鐵血忠魂》演出,說是前半部分沒趕上看。我們苦笑不得,爲了前半部,捱餓等近三個小時,值得嗎?但,父親態度很堅決,我們只能奉陪到底,就這樣等到下午又看了一次演出,父親才如釋重負的招呼我們出去,弟弟提出去別的地方看看,父親一擺手,說:“回家!”

到家的時候,天上繁星點點,孩子們困得東倒西歪,我也困得睜不開眼了,唯有父親帶着滿足很激動地和弟弟談着楊家將的故事,我突然想起父親最喜愛看的書《楊家將》,那不是小時父親經常掛在嘴邊,講給我們的故事嗎?還有母親不就是老楊家的人嗎?這就是父親的情結所在啊!

我慶幸自己沒有讓父親失望,滿足了他的心願,了卻了他的心結。有時,我們都在依照自己的認知和感受來管束自己的父母,以爲給他們提供所謂的愛,就是孝順;可是,我們卻忽略了順着父母的心意,忽略了他們的真正的需求,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順也是孝!

  國慶節見聞週記3

天剛朦朦亮,我們就起牀了。爲啥?趕火車唄!去哪兒?目的地——無錫。這個假期,我們全家要和外公外婆,還有舅舅一家一起去無錫旅遊。

不過這次的旅遊有點不同,讓我有點激動,也有點忐忑。因爲爸爸媽媽把這次旅遊所有所需的費用全部給了我,說是給我個機會鍛鍊,全程的衣食住行玩都由我來負責。媽媽還戲稱我是“有錢人”,外婆則說我是個小賬房先生。爸爸更嚴肅地說:“我們這次出門都不帶錢,全跟着你了哦!你要讓我們都吃好喝好,玩好,還要休息好!”哎,這讓我好有壓力哦!

早上匆匆洗漱完,招呼老爸老媽趕往火車站,還不時打電話一遍又一遍的催促老舅他們。誰知一大早火車站就人山人海,我們在如潮的.人流中緩慢的進入候車室,又如箭一般地衝向檢票口,還差五分鐘就要停止檢票了!幸好趕上了,登上火車,在座位剛一坐定,列車就啓動了。好懸啊!我情不自禁地長出了一口氣。

接下來的旅程會是怎樣的呢?既緊張又有些期待……

  國慶節見聞週記4

國慶節這天,爸爸開車帶我們去武漢玩。

早上,我們來到武漢漢陽江灘公園。呈現在眼前的是寬闊平靜的江面,綠草如茵的堤岸和雄偉的大禹治水的紀念碑。這一切,構成一幅美麗和諧的圖畫。

向左望去,雄偉的武漢長江大橋橫跨南北兩岸。遠遠看去,橋上的汽車,在緩慢地移動着。一列火車在橋上飛馳而過,在煙氣中,那江橋彷彿一條巨龍在騰雲駕霧。

向後望去,可以看到高聳入雲的龜山電視塔,它像一顆明珠,矗立在雄偉的大橋旁。

我順着江堤向前走去,來到江灘中心,壯麗的紀念碑屹立在那裏。這座紀念碑是爲了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傳說大禹爲了治水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治好了氾濫的洪水。

下午,武漢的爹爹帶我們去坐輕軌。我們乘電梯來到站臺,沒過一會兒,只見一列像子彈頭似的火車停在我們的面前,門自動開了,車廂內傳出很清晰地報站聲,車門上也有一些紅燈、黃燈閃爍着顯示出輕軌的行駛情況。我坐在車廂裏,看着外面的風景,心裏別提有多高興。如果鄂州也有輕軌,那該多好呀!

今天,我不但坐了輕軌,而且還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度過了一個愉快而又有意義的國慶節。

  國慶節見聞週記5

國慶節的第一天,我和媽媽,爸爸,外公,外婆一起去山裏的老家看看。我們先到了鎮上的集市上,這裏的人可真多啊。農民伯伯把家裏種的東西都拿出來賣了,有玉米,毛豆,青菜還有栗子。

大家都高興在買喜歡的東西,熱鬧極了。我們買了玉米和毛豆還有魚。我們來到了老家的小山村。這裏的空氣可真新鮮啊。綠綠的大山,清清的小溪。我還看見了小溪裏有一條條的石板魚,它們身上披着一條條的花紋,好可愛啊。我們還去了後山玩。媽媽叫我小心一點,可我還是因爲不小心摔了一跤。山坡上有一棵柿子樹,上面的柿子又黃又圓,好像是一個個黃色的小燈籠。我們摘了滿滿的一籃。我忽然看到旁邊的樹上有一個個圓圓的果實,全身長滿了又細又尖的刺,綠油油的。我用手碰了一下,哎呀。可真扎人。媽媽說這是栗子,我們也摘了一些。

我心裏想知道這個長滿小刺的果實要怎麼樣剝開呢?回到家,爸爸要剝栗子了,他先用腳踩住栗子,再用力的在地上拖幾下,上面有小刺就倒了,再用石頭砸開,這樣裏面的果實就出來了。我嚐了一顆,很甜很甜。這真是一個快樂的國慶節啊。

  國慶節見聞週記6

國慶節我雖然沒有去什麼地方玩,可是我去了老家探親。我想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老家的地裏應該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在等着我。

還沒到老家,我就看見不遠處的田地裏邊一片金黃色,我正想問什麼,媽媽就說:“那是我們每天餐桌上都會吃的大米,不過要等水稻收割回來加工後才能吃。”這時我想起了一句古詩: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快要到老家時候,我看見門口種着一棵柿子樹,那些掛在樹上的柿子就像一個個小燈籠,火紅火紅的,可漂亮了,味道一定很甜。

進了老家的大門,我還看見在門前的地裏種着一簇簇朝天椒,有紅的、綠的、白的,將院子點綴得美極了,它們就像一架架快要飛向太空的迷你火箭,直衝天空。

奶奶還帶我去了田地裏邊挖花生、紅薯、芋頭。我可是第一次見到剛從地裏拔出的花生呢!我迫不及待地剝了一顆嚐了嚐,滿嘴清香。

這次國慶節我雖然沒去什麼著名的旅遊聖地,可我卻從老家的田地裏邊學習到了不少秋天的知識。

  國慶節見聞週記7

國慶節,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我很高興,今天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偉大節日!!在此,我祝你們國慶節快樂!!

在國慶節的美好假期裏,我們一家參加了小外公的七十大壽。

清晨,我們趕快到了小外公那裏做麻圓。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有幾位舅舅、舅媽在那裏煮糯米飯。煮好了飯,媽媽就把飯放進一個大盆子裏再端上桌,由姨爹把糯米飯做成一個個圓形,我哥哥把芝麻和糖倒在一起攪拌一下,再把糯米糰放在那裏面,這樣糯米糰就裹上了一層黑白相間的外衣,好看極了。做完了,大家還叫小外公吃長壽麪,他老人家可開心呢!

一轉眼就到了中午,大家都到飯店裏去吃飯,那裏歡聲笑語,熱鬧非凡。開飯了,我們吃到了一半,哥哥就叫我們小孩子去敬酒。我們到了包廂看見小外公,我們就對她說:“祝外公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吃完飯後,大家紛紛都去玩了。

一個下午很快過去了就到了晚上,大家到舅舅家吃晚餐。舅媽們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要炒菜,廚房裏熱鬧極了。過了一會兒,一盤盤熱氣騰騰的菜出爐了,大家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飯吃完了,生日蛋糕出場了,打開蓋子,裏面有個老壽星,舅媽把老壽星給了小外公,並祝他長命百歲。

這個國慶節雖然我沒有遊山玩水,但是在小外公家我品嚐了山珍海味,享受了與親人相聚的快樂,非常開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