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精選14篇)

本文已影響 1.6W人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心得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精選14篇)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1

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爲醫,謹慎而後行醫這句話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生的博客中看到的,當時感覺說的非常好,就記了下來。今天讀完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發現這句話正是這篇文章的一個非常恰當的縮影,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爲醫,這不正是孫思邈所強調的行醫所必需的精與誠嗎?在《大醫精誠》中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爲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即爲精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此爲誠。不論是這位醫生的話,還是《大醫精誠》這篇文章,兩者都極爲準確的概括出了作爲醫生這兩個最基本的品質--技術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國曆史上出現過很多很多的`名醫,像李時珍,孫思邈,張仲景等等,他們不但技術精湛,醫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當時的老百姓所推崇,被歷史所銘記。祖國醫學繁榮發展離不開諸如此類的人。他們本着仁術、仁心治病救人,爲後代的醫者樹立了榜樣。像東漢茗儀張仲景以救人活命爲己任,以仁愛救人爲準則,指導自己的醫療實際活動。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著成了《本草綱目》的鉅著,該書吸取了後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糾正了以前的錯誤,並冒着違反統治者意志的危險列舉服食丹藥的害處。該書不僅學術價值高,而且道德價值也很高。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2

寒假在家應學校要求學習中醫先賢孫思邈所著的《大醫精誠》,我從中領悟到了爲什麼《大醫精誠》被稱之爲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文作爲中國古代行醫準則,明確地說明了要成爲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爲患者解除病痛,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讓生命得以敬畏。若每個醫生都秉承大醫之心,行大醫之道,全心全意地爲患者服務,我想這個社會會少了些許糾紛多了幾分和諧。

外科鼻祖裘法祖先生曾感嘆:德不近佛者不可爲醫,術不近仙者不可爲醫,醫學的根本任務在於濟世救人,良好的醫德必須以精湛的醫術爲載體。中國曆代醫家都十分重視把精術作爲立德的根本和基礎,而精湛的醫術本身也是醫德內涵中的重要一部分,醫生的醫德應體現在熱愛生命、對生命充滿敬畏和實行人道主義。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首先強調了醫學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一個醫生若無精良醫術,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認爲是一個合格的醫生;不能救人於疾患危難之中,醫德縱然也是一句空話。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醫生的服務對象是人,人命大於天,分秒中的診斷便決定着一條性命的去留、一個家庭的悲歡,因此作爲醫生需時刻謹慎,一絲不苟,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認爲一個大醫要在有有精湛的醫術的基礎上,大醫治病大醫之體爲醫之法三個方面全面達標才能稱的上是合格的大醫。下面是我對這三方面的理解。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意思是說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在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慾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衆生的痛苦。醫生在面對病人的時候要集中精神,不要讓病人覺得醫生不重視他,要懷有菩薩心腸和端正的態度,給予病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不收紅包,更不能索取紅包,這幾點於現在的醫生也是適用的。20xx年的徐寶寶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醫生的過失並不是那麼大,事後屍檢也證實患兒患有先天胸腺功能不全,患兒較正常人更易感染,而這件事之所以鬧的如此沸沸揚揚是因爲醫生的態度,可以說在這場事件中態度決定一切啊!如果態度好一點,多關心下患兒情況,將心比心,體諒患兒父母親的痛苦,即使患兒死亡,也不會鬧成一場糾紛。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的意思是說一個德藝兼優的醫生的風度,應該是思想純淨,知我內省,目不旁視,看上去很莊重的.樣子,而且要氣度寬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在一些影視作品中,醫生的形象總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這說明醫生在羣衆心目中的形象是充滿浩然正氣,並非俗人能及。再看看現在的醫療行業,收紅包,吃回扣等負面報道接連不斷,嚴重影響了醫生在羣衆心目中的形象,醫患之間的對立情緒也隨之積聚,早晚一天會有爆發的一天。希望每位醫生,醫學生自省。

夫爲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的意思是說醫生的準則,應該是慎於言辭,不能隨意跟別人開玩笑,不大聲喧譁,談說別人的短處,炫耀自己的名聲,誹謗攻擊其他醫生,藉以誇耀自己的功德。爲人處世,重在堅持自己的原則,行醫則更爲重要。現在的醫療行業比較敏感,甚於言辭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爲人謙恭,也是一個醫生必備的品德。

學習了《大醫精誠》,我從中學到了先賢對於醫生這個高尚職業的認識和要求,也理解了老師之所以強烈要求我們去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聯繫自身,我明白瞭如何去學醫、行醫、爲醫,我懂得了如何才能成爲大醫,就是那精誠二字啊!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3

古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醫者懸壺濟世,造福世人,是世間不可缺少的職業之一。

大醫精誠,學醫貴在學精,貴在真誠。孫思邈先生幼時多病,爲治病散盡家產而致家道中落,這爲他日後從醫奠定了基礎。古時,醫者乃是一個卑賤的職業,即使它能救人於苦難之中。與仕途相比,學醫遠沒有做官那樣具有誘惑力。作爲一個傳統的封建家庭,孫思邈的父親希望他踏上仕途,然而孫思邈意在從醫,將借來的醫書藏於經典之下偷偷閱讀,悉心鑽研,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先生的真誠。先生由自己的.身世想到了全天下的疾苦百姓,因此他放棄了仕途而選擇從醫,放棄了榮華富貴而選擇了貧賤卑微。在先生的從醫生涯中,先生四處蒐集醫藥典籍,學習民間醫術,著有《千金要方》,先生全身心的投入醫學事業,不斷精化自己的醫術,先生的事蹟讓人敬佩。

大醫精誠,學醫貴在追求極致。這無時無刻不在告誡我們從醫的根本“修身,明德”。醫者醫術固然重要,憑此可救人於痛苦之中,而醫者的德行則更爲值得關注。一位好醫生不僅僅要擁有精湛的醫術,良好的德行也不可缺少。每一位醫術都應該守住自己的底線,做一位純粹的醫生,做一位孫思邈先生一樣的醫者。

大醫精誠,醫學是博大的。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他們都是醫學的範疇,二者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中醫所強調望聞問切,於西醫同樣有所體現,就比如說我所選擇的影像學,說白了就是中醫中的“望,聞”,不過更加直觀,更加方便。因此我們應該打破人們的醫學誤區,打破人們總要給中醫西醫分出個高下的觀點,中醫西醫本屬同源,不過表現形式不同,並無高下貴賤之分。

韓非曾有言:“人處疾則貴醫”。這句話是十分真實的,健康時無人會關注醫生,只有疾病出現時人們纔會求助醫生。其實人們並不一定只有在生病時才能求助醫生,醫生也不僅僅只會治病那麼簡單,醫者可以對你的生活習慣提出有利意見,幫助你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因此醫生也可以充當健康助理這一角色。

大醫精誠,醫學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不斷探索,需要我們不斷修身明德。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4

吳承恩寫的《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一共有三十章,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就是“大鬧天宮”了。

李天王帶領的天兵天將和三太子哪吒被孫悟空打敗了,所以玉皇大帝只好封他爲“齊天大聖”,並叫他去守蟠桃園。可是,他一聽玉母娘娘開的蟠桃盛會竟然沒有請他,非常生氣,所以就把蟠桃會裏熟了的桃子吃掉一大半,再把盛會裏的好東西吃的一乾二淨。接着,又把太上老君煉成的仙丹吃掉,最後,他一個筋斗就跑回了花果山。

因此,王母娘娘和太上老君一起跑去告狀。玉皇大帝大發雷霆,又叫李天王帶着一大羣人去捉拿悟空,雖然他們打的時間很長,但是還是被悟空打的'落花流水。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有一次,爸爸教我學游泳,一開始我很害怕,可是後來想起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他是多麼堅持、勇敢,你知道我爲什麼說他堅持、勇敢嗎?

不知道,讓我來告訴你吧。是因爲,他雖然和天兵天將打了三天三夜,可是他並沒有說放棄或投降,而是堅持的打下去,所以他打敗了天兵天將等…他還不管是誰,只自己想做就做,從來不管別人是誰,想到這裏,我就不怕了,還想孫悟空那樣勇敢而又堅持得游下去,最終,我學會了游泳。

我還明白了兩句話,一句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另一句是“一分耕田,一分收穫”。最後,我還要告訴大家:“我們一定要學習孫悟空的堅持和勇敢。”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5

最初拿到書,剛剛翻開雄勁有力的四個大字——大醫精誠,就已勾起了我萬千思緒。自己已是即將邁入大三的學生,是否認真想過醫生這個職業,將來的自己可以有足夠結實的臂膀可以扛起。所謂“大”,乃大醫之體,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這樣的精神面貌纔會顯得與白大褂一樣聖潔;”醫“乃爲醫之法,爲醫之人需自矜已德,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就像醫院嚴格的規則要求一樣,謹慎謙虛要牢記心中;”精“就是要求學醫之人博學至精,切不可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而重中之重就是”誠“字了,誠心救人是醫者最根本的爲醫之道了,是醫生恪守一生的誓言,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在這樣物質的社會,越來越多的滑稽變爲流行,醜陋變爲藝術,暴力變成維護正義的武器,在接連不斷的醫鬧慘案中,前線醫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作爲醫學生的我們也越來越忐忑,這樣一顆鬥志昂揚的心不曾想會籠罩在越來越重的陰霾裏。反反覆覆地讀着《大醫精誠》,細細領悟其中句句箴言,心頭似乎有一縷春風,吹散那厚重的烏雲。我想我更堅定了做一名醫生的決心,也明白了前路之艱辛,責任之重大。世界與我,互相而已,我給予世界微笑,定能換來溫暖擁抱。我會以青春、熱血訴說了一個亙古不變真言:奉獻的天空是最美的,真誠的力量不可抗拒。

大學,以前看來是輕鬆自由的代名詞,而對於醫學專業的.學生而言,真正的求學之路纔剛剛啓程。在學校,圖書館永遠是最熱鬧的地方,從開學到放假。教室滿滿的學生,書本密密的筆記,青春匆忙的身影,快捷有力的步伐,這是我眼中的南醫,濃厚的學術氛圍是學校最好的標籤。德藝雙馨薪火傳,杏林春色意闌珊,既然選擇了醫學,便只顧風雨兼程,朝着前方,揹着行囊矢志不渝的走下去。一代大師孫思邈說道:”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一個基礎紮實、業精、技精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務大衆。這就需要我們很好的學習醫學知識,多吸取教訓和經驗,在前人的求醫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得不承認,剛剛接觸醫學知識的我們都明顯感覺到要掌握的知識量大乏味,沒有太多臨牀經驗和學習技巧,這需要我們投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這一語道盡了學醫之路何其漫長,盡然走上了這一條路,就不回頭的走下去。生命是一個整體,他複雜又靈巧,他多變又永恆,他可恨又可愛。當知識不斷堆積,理解不斷深入,會有融會貫通,水到渠成的一天。生命的知識不是文字,他需要我們用心領悟,在腦海裏深深地刻上一副生命的圖譜。在醫院暑期時間的時候,經常能感覺到身邊凝重的空氣,病人的呻吟,家屬的落寞,當別人把生命交到你手中的時候,再多辛勞的不算什麼,分分秒秒你要做的事就是和死神競賽,你能贏得籌碼就是你現在踏踏實實走的路。是啊,我們沒有鬆懈的理由,沒有抱怨的權利,這要求我們在醫學基礎知識學習期間,要勤懇奮鬥、持之以恆,以後行醫的過程中要精益求精,學而時習之。

看着醫院的紅十字標誌,發現原來紅與白的結合是那麼美。醫生的制服白得如此耀眼,在紅色的襯托下更多了一層意義和責任。“德不近佛者不可爲醫,術不近仙者不可爲醫”,醫學的根本任務在於以術濟人,良好的醫德必須以精湛的醫術爲載體。中國曆代醫家都十分重視把“精術”作爲“立德”的根本和基礎,而精湛的醫術本身也是醫德內涵中的重要一部分,醫生的醫德應體現在熱愛生命、對生命充滿敬畏和實行人道主義。潔白的白大褂是容不得半點污點,這也是大醫精誠所強調的心誠二字了。在漫漫中華幾千年的歷史長河,涌現一代又一代的曠世“名醫”,古有扁鵲救世濟人敢於直言,華佗廣施人道不分貴賤,孫思邈爲民救世的精誠,李時珍遍嘗百草著書濟世,葉天仕謙遜好學樹醫德...近有裘法祖,林巧稚,將“大醫精誠”奉爲圭臬,更是以實際行動詮釋着,數十載醫者路,眼底辨秋毫,持一顆仁者心,胸中存灼見。偉大的醫聖孫思邈以畢生實踐者“膽愈大心愈小,智愈圓而行愈方”。也正因爲先賢們畢生恪守着這樣的信念,才真正成爲“歷代醫學家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要成醫先成人,培養良好醫德的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掌握專業知識,從古至今,文明社會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設,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樣形成的。中國民族素以禮儀之邦文明於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道德之準則,從而形成了資料豐盛而獨具特色的道德傳統。本文作者孫思邈先生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典範,成爲歷代醫錄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之一。那先前輩,他們耗盡一生疏泄杏林史上的傳奇,而我們能做並必須做到的是結果前人的旗幟,爲這傳奇更添幾抹盎然綠意。紮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實踐的鍛鍊,纔可以成爲醫學的棟樑之才。

但“欲成才,先成人”,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爲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學習的便是醫德,學習如何才稱得上是一名好醫生!“大醫精誠”,“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纔是德才兼備的“大醫”,而這亦是讀完本書後得出的領悟。醫海博大精深亦一時難以參透其中的奧妙,所謂“青衿之歲,高尚茲典,白首之年,未嘗釋卷。”前人已做出典範,而我要做的則是效尤先人,力爭做到“精誠”二字,盡畢生之力來做到“大醫精誠”四個字!何況在醫患關係日趨緊張的今天,在法制社會越來越完善的今天,在文明之花開得熠熠生輝的今天,銘記自己曾許下的誓言,做一名好醫生。

好醫生——簡單的幾個字,背後有些許沉重,些許光榮,些許心酸,些許安慰...值得讓我窮盡一生去讀懂,去堅持,去做好...我想《大醫精誠》會一直在我手邊,這條路上,鮮花也罷,荊棘也罷,無悔地走下去。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6

醫者,以愈疾健患爲己任,潛心藥理,學以致用,無以貴賤擇患,無義學高炫於同業,然今德術兼備者愈少,諷醫重利輕義彌多,誠憂醫道之不傳也。醫本爲患之心腹,古之病者必寄信於醫,醫必寄憐於病者,然今勢之嚴肅,衆說紛紜,無以定論。吾觀孫者書畢,有拙思於此。

大醫精誠是千年來醫者追求的最高目標。唐代名醫孫思邈在他的《大醫精誠》中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一是精,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二是誠,以“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已所長,經略財物”。他的這種濃厚而樸素的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值得學習和提倡的。

“無德不學醫”。外科鼻祖裘法祖先生曾感嘆:“德不近佛者不可爲醫,術不近仙者不可爲醫”。醫生的醫德應體現在熱愛生命、對生命充滿敬畏和實行人道主義。《大醫精誠》中所闡述的醫德可概括爲三方面:

仁慈爲本,慎獨爲魂。“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習武之人在練武前必先精心凝神,忘卻雜念,醫者在治病前也需要有類似的思想準備,懷一顆惻隱之心是進行一切治病工作的前提。《中庸》有言:“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作爲醫生對自己的醫德堅守不應只限於着醫服問診期間,深刻領悟這種仁愛之情,人文關懷,將之融入日常生活,化爲自身修養,細微之處方見良醫。

視患者如至親,無以貴賤分人。“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將患者視爲至親,我想這裏面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醫學是一門救人的學問,醫生是一個救人的職業,如果不把患者視爲至親,那麼你何以會竭盡全力地去進行救治而心底無私呢?其二,從功利角度看,醫生的收入來源於患者,患者無疑堪稱醫務工作者的衣食父母,與至親又有多少差別呢。至於不以身份貴賤分人,我們都在強調不要以貌取人,常人卻很難做到面對不同身份的人不將情愫外現,而正以如此才能體現醫者的不平凡之處,有自控力,不偏不倚。張仲景在任太守時,不忘救治人民,因做官的.不能入民宅接近老百姓,就這定時日大開衙門讓有病的羣衆進來,凡來求醫之人,不論貧富悉仔細詢問病情竭力醫治,也因此深得民心。其實換個思維,求醫之人都有疾在身,病本身而言本無貴賤,何況只是把人作爲載體,醫者要注重病本身,就像開鎖的人潛心於打開百寶箱而對裏面的東西視而不見。

懷同理心,感同身受。這一點被孫思邈成爲醫者的基本道德,“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爲,斯蓋醫之本意也。”在患者眼裏,醫生就是他們的“救世主”,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醫生應能體會到他們遭受疾病的苦痛和對健康的渴望。筆者幼時見一患病老爺爺,在醫生面前懇求,稍顯誇張的表情惹人發笑,現甚覺愧矣!“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纔是一個良醫應具備的素質。

“以精術載德”,中國曆代醫家都十分重視把“精術”作爲“立德”的根本和基礎,而精湛的醫術本身也是醫德內涵中的重要部分。《大醫精誠》中首先強調了醫學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一個醫生若無精良醫術,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認爲是一個合格的醫生;不能救人於疾患危難之中,醫德縱然也是一句空話。要想學得真本事,首先得有追根溯源的吃苦精神,不畏艱難。李時珍瞭解藥物,並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調查,而是“採視”,對着實物比較覈對,“採視,頗得其真”,爲此翻山越嶺,置危險於度外之事甚多,由此搞清了藥物的疑難雜症,編寫了醫學史上的名著《本草綱目》。

總之,醫者應謹於行,精於思,篤於學,勤於省。學醫其實就是修身養性的過程,不經歷十年錘鍊,如何悟醫道之真諦?不親歷醫文化薰陶,如何體會至精至誠的神韻?對病人,檢查不在多少,在於必要和中肯與否;藥不在貴賤,在於對症與否;關愛是否真誠,不完全在面上的言行,更在於人心的感知。銘記《大醫精誠》的教誨,懷一顆虔誠的心,以謙虛的態度求學,以中庸的思想待人,天道酬勤。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7

《大醫精誠》一書,向我們展示了許多醫者“俠之大者,義之大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從濟世救人,真心實意地爲人民解除病痛的扁鵲;遍嘗百草,着書濟世,甘冒風險獻身中國醫學的李時珍;仗義疏財,助人爲樂,畢生只爲中醫事業的孔伯華;到獻身中國醫學事業的外籍醫生白求恩;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傾心於中國衛生事業的馬海德。平凡崗位超常奉獻的李琦……他們以青春、熱血向我們訴說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言:奉獻的天空最美麗!

要奉獻,首先要有基礎,一個基礎紮實、業精、技精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務大衆。這就需要我們很好的學習醫學知識,多吸取教訓與經驗,在前人的求醫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另外,無私的奉獻更需要我們具有高尚的醫德醫風,具有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人類醫學事業奮鬥終生的獻身精神。只有思想高潔的人,全心爲民的人,才能是無私奉獻的人!

作爲新一代公共衛生事業工作人員的我們,面對的是千千萬萬的人民大衆,我們面對的是無數來勢洶洶的.疾病、瘟疫的肆虐,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進行預警,要有嚴密的思路進行對症施治,要有捨身爲民的精神進行搶險。這就要求我們一點一滴的吸取知識、經驗,以求在疾病來犯時爭分奪秒,搶先將其拒之門外。同時,要發揚醫者救死扶傷,身先士卒的大無畏精神,無愧於“人民衛士”的光榮稱號!

無私的奉獻青春、血汗,我們就可以變爲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以毛主席的話作爲結尾吧: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無自私自利之心,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就是我們的目標,無私奉獻!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8

在法制化社會日益健全的今天,傳媒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醫療官司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醫院和大夫不斷的捲入到醫療糾紛當中,大夫的事業道德異常已經增強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我們的衛生部門急需解決的首要異常。在物品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精神文明急需發展的今天,金錢的誘惑力已經征服了各個PRO和階層。大夫收紅包,藥品回扣,醫院亂收費,大夫亂開體檢費等不良狀況的呈現,加劇了醫患關係的繃緊度,給原本聖潔的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老百姓害怕生病,害怕去醫院,害怕面對大夫冰冷的表情,但是又不得不去面對,於是他們動不動就求助於法律;而大夫呢,爲了明哲保身,經常作出不確鑿的診斷,這正是衛生PRO的傷心,大夫們的無奈啊!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意思是說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在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慾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衆生的痛苦。醫生在面對病人的時候要集中精神,不要讓病人覺得醫生不重視他,要懷有菩薩心腸和端正的態度,給予病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不收紅包,更不能索取紅包,這幾點於現在的醫生也是適用的。20vv年的徐寶寶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醫生的過失並不是那麼大,事後屍檢也證實患兒患有先天胸腺功能不全,患兒較正常人更易感染,而這件事之所以鬧的如此沸沸揚揚是因爲醫生的態度,可以說在這場事件中態度決定一切啊!如果態度好一點,多關心下患兒情況,將心比心,體諒患兒父母親的痛苦,即使患兒死亡,也不會鬧成一場糾紛。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的意思是說一個德藝兼優的醫生的風度,應該是思想純淨,知我內省,目不旁視,看上去很莊重的樣子,而且要氣度寬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在一些影視作品中,醫生的形象總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這說明醫生在羣衆心目中的形象是充滿浩然正氣,並非俗人能及。再看看現在的醫療行業,收紅包,吃回扣等負面報道接連不斷,嚴重影響了醫生在羣衆心目中的形象,醫患之間的對立情緒也隨之積聚,早晚一天會有爆發的一天。希望每位醫生,醫學生自省。

夫爲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的意思是說醫生的準則,應該是慎於言辭,不能隨意跟別人開玩笑,不大聲喧譁,談說別人的短處,炫耀自己的名聲,誹謗攻擊其他醫生,藉以誇耀自己的功德。爲人處世,重在堅持自己的原則,行醫則更爲重要。現在的醫療行業比較敏感,甚於言辭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爲人謙恭,也是一個醫生必備的品德。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9

《大醫精誠》不僅向所有醫務工展現了優秀的醫者該有的精於醫術,誠於患者,細心博愛,心繫蒼生的崇高品質,也向所有醫務工傳遞着時代人們最強的吶喊:渴望獲得平等而便捷的醫療。《大醫精誠》向世人昭示的那一片更爲廣闊的至精至誠、心繫蒼生的天空,那是一片真正屬於醫者的光明的天空,它驅散了迷失在黑暗中的陰霾,照亮了前方奏響起航號角的路。作爲醫生的我們也要意識到我們肩上的重任又何止是扞衛人類的健康。無論我們身在何方,無論我們身份貴賤,只要我們是一名醫務人員,只要我們銘記至精至誠的信念,只要我們保有同情慈祥蒼生的心靈,我們就有義務推動醫療的.公平和開展,哪怕只是一點點,我們也可以成爲一名大醫。

衡量一名醫生的成就絕對不能是金錢、地位和權力,而應該是醫術、奉獻和口碑。我們身邊從不缺乏醫術精良、醫德高尚、踐行大醫精誠的好醫生,在他們眼裏,患者臉上絲許的微笑是對他們最大的讚許,他們希望得到是社會的認可,病人的健康和自我的慰藉,他們知道在精湛醫術的背後醫者還應該有良心。

“博學至精,明德至善”,身爲醫生的我們必將矢志不渝地奉行《大醫精誠》向所有醫生展現的優秀醫者的高山景行,將大醫作爲人生的目標,在推進醫療平等、醫學開展的道路上毅然前行。德藝雙馨薪火傳,杏林春色意闌珊!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10

按:近日關河夢教授喜收第六名弟子鄭重。鄭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工學博士,現爲某大學教授。中年感興趣於醫,問道求學,實屬難能可貴。聞道無先後,得之者爲貴。現將鄭教授讀藥王孫思邈之《大醫精誠》的讀後感發於下,與同道共勉。

《大醫精誠》爲唐代藥王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集中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精"與"誠".今有幸得夢師指導,拜讀原著,略有所感,記錄如下。

首先是如何理解這篇文章。愚以爲這裏面討論的是醫者的德藝雙修的問題。

對於"精"字,我的理解是"深入",深入學習,深入研究,不斷探索,永無止境。我們面對的人體及其所在關聯環境是一個複雜大系統,輸入變量很多,關聯因素和條件也很多,輸出的各種表象也變化多端,各種變量的隱性關聯非常複雜,目前我們還不甚瞭解。輸入條件或關聯因素稍有變化,整個系統的反應與表象就很有可能完全不同,甚至進入混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行有效診斷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在我們不清楚事物發展過程的時候,現有的分析推導手段往往是不能發揮作用的。我們手頭現有的案例只是個例,醫方也只有統計上的意義,而我們面對的每一個病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太可能與以前的個例完全一樣,也很有可能與總體統計特性有所出入,然而一旦出現誤判誤診,很有可能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所以對於學醫之人第一是要慎重,要對每個病人每個方劑體察入微;第二是不能犯經驗主義錯誤,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所謂"醫者,人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對於"誠"字,我的理解是"真心",真心對人,誠心做事,修身養性,內慈外謹。內慈是指醫者心胸要寬廣,做到心存天下蒼生,慈悲爲懷,以一顆善心普救衆生。爲人處事要穩重,不爲名利所累,不爲聲色所難。如前所述,行醫是一個專業性極強,極難做好的事情,但是一旦達到效果,對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則極大。所以優秀的醫者往往隨時隨地都處於各種名利的誘惑之中。但如果以名利爲自己的追求目標,一方面很難控制事情的邊界,最後很可能捨本逐末,導致醫術停滯不前,不能精進;另一方面追逐名利也必將爲名利所害,難得善終。外謹是指醫者要謹言慎行,低調做人,專心做事。醫者掌握着病人的`生殺予奪之大權,如何能夠取得病人的信任,能夠達到醫患之間相互理解與配合,以取得最佳的醫療效果,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本篇提出的方法就是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培養自己的代入感,同時注重言行舉止端莊得體,以建立患者對自己的信任。醫患交心,才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作爲一名醫道的初學者,這篇文章給我的警示是:

第一、對醫術要有敬畏之心,不畏難,不自滿,要抱着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去研究醫術;

第二、既然想做醫者,就應該有超脫之心,以行醫佈道爲己任,不爲名利所累。

對應這兩條,本人自認爲還是比較適合學醫的。因爲第一,本人從事的工作就是做科研,對我自己而言,我的興趣在於科研的過程,在於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醫學對我而言不過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不同之處只是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自己幾乎一無所知,學習起來會更困難一些。其二,本人經常做些慈善事業,推己及人自問還是做得到的。至於名利,本人半路出家,並不指望能在醫學上成名立業,如果僥倖能有所成,那也都是導師教導之功、老天眷顧之意,決不敢貪天之功。

一點愚見,請夢師指點迷津。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11

昨天晚上,正準備休息,看到老婆正在播放一位老中醫講解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節目,感覺這篇關於醫道醫德的文章特別不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於是今天專門度娘了一下,找到後,通讀幾遍,特別喜歡,於是便截圖下來,以自勉。

袁樹珊《命理探源》“星家十要”篇說:“先君子課讀之暇,嘗以醫卜二學授阜曰:讀書而達,固可身列廟堂,爲蒼生造福;讀書而不達,亦可藉一藝以自立。昔賈誼有云: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良以卜可決疑,醫可療疾,同爲民生日用所必須。”

自古醫易同源,古之善醫者,亦善易通卜,像卜筮名家王洪緒,命理大師袁樹珊,都是名醫世家。一生從醫從卜,兩不相誤。兩位名家不但醫術精湛,而且易學造詣也高深無比,王師所著《卜筮正宗》以及袁師所著《命理探源》都是命卜的經典之作,是後人習命習卜的必讀之書。

古之醫易名家在從事醫易的過程中,不但要求自己醫術易術精湛,而且特別重視德行,像孫思邈所著的《大醫精誠》,還有袁樹珊先生的《星家十要》讀起來,讓人深深地感動,倍感親切,特別是《大醫精誠》中所述正像觀世音菩薩的大願一樣,讓人覺得溫暖敬畏。那種不講貧富賢愚,不論仇親,只要有病痛找到自己,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不正是觀世音菩薩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境界麼?對比古人,想想自己,簡直是無地自容。

一個人的心胸,決定了他的層次,所以在今後的易卜過程,還是需要向古人學習,不但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更要在易德上更進一步,以來人之苦,視若自己之苦,以來人之念爲己念,以人爲本,以己爲末,精誠待人,至誠感召來人。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12

風華正茂的歲月裏我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爲生命之花的綻放而孜孜不倦,霓虹繁華的世界中我們依然心境平和地安坐桌前只爲探尋那神聖生命的奧祕!當歲月漸漸磨平年輕的棱角時會不會也麻木了我們悸動而敏感的心靈?當我們有一天不得不迷茫於生存本身而爲生活所累時,是否會忘記自己滿腔熱血時對萬物蒼生許下的承諾?遙望千年之前,蒼生大醫孫思邈正用一雙洞悉世事的眼睛凝望生命,正用一雙悲憫衆生的手醫治百病。他將一種“大醫”的智慧傳之後人——那是洞穿人性之後對生命的瞭然和珍惜,是親身經歷人間疾苦後對生命的尊重和同情,是深入普遍的生命從而能夠跳脫出自己的生活舞臺之後的無私和忘我。

大醫謂精誠,“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的品德!醫學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一個醫生假設無精良醫術,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救人於疾患危難之中,不能被認爲是一個合格的醫生,醫德縱然也成爲一句空話。“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上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醫生必須精進醫術、仔細診斷,才能正確得知病情,準確用藥。安康所繫,性命相托。醫生的效勞對象是人,分秒中決定着一條性命的`去留、一個家庭的悲歡,因此作爲醫生需時刻慎重,一絲不苟,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除了細心行醫以外,醫生還要有紮實深厚的醫學根底知識,“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我們尚在醫學根底知識學習期間,只有勤懇奮鬥、持之以恆,才能爲以後的行醫打下堅實根底,而在臨牀工作時,更要精益求精,學而時習之。醫學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領悟,即使能領悟所有,也有更多的醫學原理等待去探究,只有讓年輕躁動的心平靜下來,不好高騖遠,不急功近利,才能真正步入醫學的聖殿。我們這些醫學生聞雞起舞,低調拼搏,失去與擁有,放棄與爭取,既格格不入,又息息相關,甚至互相轉化。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經歷軀體與靈魂的考驗,我們才能在疾病面前鎮靜自假設,纔有可能在死亡面前重獲生命的權利!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的痛苦,維護病人的安康,是醫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醫務工作者除了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術外,要有一顆全心全意爲人民效勞的心,決心人類的痛苦。孫思邈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假設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我不禁感慨:這些話裏蘊藏着怎樣的博愛和對蒼生的憐憫。作爲醫者,他看透人生百態;作爲茫茫衆生中的一員,他和所有生命個體一樣歷盡滄桑。他看着眼前的生命,濾過外表一切浮華,用心體會患者的痛苦,關注生命本身,也只關注生命本身,復原生命的本色。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13

《大醫精誠》一文出自藥王孫思邈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爲習醫者所必讀。既然已決定投身杏林,不管專業還是業餘,必然要通讀此文。週六晚上,我翻開老師發過來的《大醫精誠》原文,以自己淺薄的文學知識並對照着現代文翻譯。

讀完全文後,我第一個最強烈的感想就是“學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說到困難,首先是醫道本身對於專業的要求非常高。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不同的病,外在表現可能一樣,相同的病,外在表現又可能不一樣,作爲一個醫生如何能夠準確地判斷病症併合理地治療,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許需要經年累月的學習與實踐方纔能夠摸到門檻,“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在學醫的道路上,我需要認識並正視困難,不懈怠,不道聽途說,不盲目自大,在專業的道路上踽踽而行,不求速成,但求無愧於心。

第二個強烈的感想是“做醫生不容易,做一個好醫生更是難上加難”。拋開醫術上的困難,在醫德上要能守住本心,正如《中庸》所言:“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所謂醫者,應不以病人的身份有所區別對待,不因病竈的各種性狀感覺不適而趨避之,不因外界的干擾而亂心神。在當今社會的功利和浮燥的'氣氛下,保持本心,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當然,我本身學醫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學到一些知識,爲家人減輕病痛。但在學習的入門過程中,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又讓我對於“醫者”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不以功利學醫,不以求財學醫,並且如果我將來能夠學有所成,一定會發自本心地盡我所能,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當然,作爲一個不甚堅決的唯物主義者,我對於文中的“不用活物作藥”略有不解,因爲別說以活物用藥,平時我們吃飯也是葷素搭配,有魚有肉。何況假設說“萬物皆有靈”,平時摘的草藥不也是有生命的嗎?此外,對於文中所提到的“陰陽報施”言論,我也同樣認爲可以拋開神鬼之說而換個角度理解,那就是爲醫者,應秉持“敬畏之心”,守正持中,在醫學的道路上“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以上爲本人對於《大醫精誠》一文的粗略見解,假設有不當之處,還望先生批評斧正。

大醫精誠醫學生讀書心得 14

大醫精誠論述了相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第1個是精,要求醫者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爲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還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2個是誠,要求醫者不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假設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並且要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

從古至今,文明社會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設,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樣形成的。中國民族素以禮儀之邦文明於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道德之準那麼,從而形成了資料豐富而獨具特色的道德傳統。本文作者孫思邈先生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典範,成爲歷代醫錄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之一。

醫人不得侍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這句話教導我們的大夫不能依仗自我的專長一心謀取財物,只要存有救濟其他人痛楚的想法,(積下陰德)到陰曹地府之中,自會感到是多福的人了。可現實中日益繃緊的醫患關係,又說明了什麼問題如今的郎中又有幾人可令做得到不經略財物

在法制化社會日益健全的'今天,傳媒技術高度開展的今天,醫療官司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醫院和大夫不斷的捲入到醫療糾紛當中,大夫的事業道德問題已經增強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我們的衛生部門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在物品文明高度興旺的今天,在精神文明急需開展的今天,金錢的誘惑力已經征服了各個PRO和階層。大夫收紅包,藥品回扣,醫院亂收費,大夫亂開體檢費等不良狀況的呈現,加劇了醫患關係的繃緊度,給原本聖潔的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老百姓害怕生病,害怕去醫院,害怕面對大夫冰冷的表情,但是又不得不去面對,於是他們動不動就求助於法律;而大夫呢,爲了明哲保身,經常作出不確鑿的診斷,這正是衛生PRO的傷心,大夫們的無奈啊!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的否認大夫這個事業,在現實日常中也有好多的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全心全意的爲人民效勞的好大夫! 作爲醫學生的我們,一要素,要加強學習醫學PRO知識,增強技術水平;另一要素,現時就要培養自我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從實踐中吸取教訓和心得,做1個樂於奉獻,忠於人民的健康衛士。發揚醫者救死扶傷,不辭艱辛,身先士卒的大無畏精神,無愧於白衣天使的榮耀稱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