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三國演義》的閱讀感想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三國演義》的閱讀感想1

茫茫夜空,有多少流星劃過;花開花落,英雄們的迴響似乎仍未停息。回顧歷史,那滾滾東逝的江水又把我帶到了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三國演義》的閱讀感想

這是大戰前夕的夜晚。茫茫大江,風平浪靜;月上東山,皎如白日;江水東去,如橫素練;萬檣林立,如箭在弦。再東視柴桑,西觀夏口,南望樊山,北覷烏林,江天空闊,怎不令人靈感生髮。想到頃刻之間,揮手即可掃平江南,一統華夏,這叫佇立江頭的那個久有雄心大志的曹操如何不激情萬分?於是橫槊,於是賦詩,這個浪漫的英雄高唱着人生幾何,全然忘卻了身後的大戰,已然成爲了一個詩人

每每讀到這兒,我總會聯想到“斗酒詩百篇”的“詩仙李白”,而曹操,不僅有李白飄逸的性格,更令我欣賞的是他那高傲的心,即便是大戰前夕,依舊拿得起,放的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以至後來歷經劫難之時,仍就仰天長笑。如此境界,真不愧他豪邁的一生。

自桃園結義到溫酒斬華雄,再到三英戰呂布,關羽在一場場戰爭中成爲了一代名將。然而,此時此刻,被擒的關羽站在土山上,面對無法挽回的敗局,面對兄弟之情、君臣之義、託付之責——他追求並恪守的信條,他提出了“只降漢帝,不降曹操”的一個不似降者之約,卻似勝者之規的驚人約定。這就是關羽,一個從皮到骨都充斥着“義”的壯士,一個在他投降時從內心到外貌都不像降者,在他失敗時從內心到外貌都不像敗者的人。他不拘泥於權利,更不爲地位王權所吸引,他一生所追求的不過是“忠義”二字而已。知關羽者曹操,未與關羽相處,曹操僅知其武藝,當與關羽相處之後,才深知關羽的忠義之心!對於關羽,後人的'崇拜,歷代君王的加冕,雖說動機不一,但標準卻是一致的,取其忠心義膽,“英風突兀山河壯,正義憑陵日月高。”

在這英雄輩出的年代,他們只不過是其中之一二。大智慧如諸葛亮、一身是膽的趙子龍、仁義的劉備、羽扇綸巾的周瑜、老當益壯的黃忠,乃至二袁、劉表、孫堅等輩,都在亂世中尋找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演繹出一段段不朽的傳奇。

這就是《三國演義》,一部最成功的戰爭英雄史詩,它給予了英雄們一個的舞臺,在那裏上演着他們的《英雄交響曲》和〈命運交響曲〉。直至今日,雖然浪花淘盡英雄,他們都已不復存在,但他們產生的影響卻遠未停止。“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不知引發了多少未捷英雄的熱淚,“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又讓多少企盼天遂人願的人長歌永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不知蘊涵了後人對英雄們多少的景仰與遺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演義》的閱讀感想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三國演義》的閱讀感想3

前段時間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可以說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中講述了很多個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那麼精彩,那麼扣人心絃。比如說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桃園結義等等。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諸葛亮七擒孟獲”這個故事,故事講述了劉備死後,諸葛亮南征,七次擒住其首領孟獲,又七次放歸,最後孟獲對諸葛亮心悅誠服,發誓以後不再謀反的故事。

整本書中三國羣雄衆多,每個人都各有千秋,但最感動我的是諸葛亮的擔當。諸葛亮不僅輔佐劉備開創大業,更是在劉備死後繼續殫精竭慮的輔佐劉禪,期望他可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不僅有他對先帝的忠誠,還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的情感在裏面。

當然,諸葛亮也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竭盡所能的幫助劉氏一族開創霸業,《出師表》的字字句句都是他擔當盡責的忠言。

諸葛亮的言行也使我反省起了自己。我在學校裏也有沒有擔當的時候。

那是我上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當上了值日小組的組長,也擔任着擦黑板的工作。因爲我有時會忘了擦。所以我先是丟掉了組長的職位,接着又讓丟掉了擦黑板的工作。唉!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充分的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誰能料到我自從犯了這次“失職”的錯誤後,竟慢慢沒有責任心,也沒有擔當了。後來,老師相信了我,又給了我一次機會,但是,我依然沒有完成。漸漸的,別人也不再給我任務了。

但是,當我讀到字字真心的《出師表》裏說“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我才恍然大悟,亡羊補牢,爲時未晚。我想,我可以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三國演義》的閱讀感想4

每當我讀到《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時候,我內心都十分的敬仰諸葛亮,他真不愧是智與勇的化身。諸葛亮不僅聰明,而且知識淵博,爲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蜀國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草船借箭》主要講的是赤壁大戰時期,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智,於是就叫他三天趕造10萬支箭,明知是辦不到的事,沒想到諸葛亮一口答應了,後來諸葛亮,假裝發起進攻,諸葛亮知道曹操疑心大,不會水上交兵,於是用草船騙到10萬支箭。讀完之後,我內心十分敬佩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考慮到第三天的風可以讓他順利借箭。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計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招,便心懷妒忌,還想置諸葛亮於死地。周瑜不但有妒忌心,而且又十分狡猾陰險。諸葛亮揭露了周瑜忌賢妒能、心胸狹窄的本性。

我不由得想起數學家華羅庚爺爺,華爺爺能夠說是知識淵博,名揚天下了。但是他在讀小學的時候,學習也不好,算術常不及格。在這種情下,他沒有灰心,更沒有妒忌學習好的人。他自信名人是人,自己也是人,別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經過刻苦發奮,華爺爺最後成爲舉世聞名的數學家。然而,華爺爺沒有停止腳步,他發現了並推薦陳景潤叔叔,去摘取數學的王冠。華爺爺這種刻苦發奮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以前,我每次考試後,成績不理想,我不是去分析原因,找與別人的差距,錯在什麼地方,而是灰心、失望,外加對優等生妒忌,回想起來,多慚愧。

妒忌這個東西,害人誤己。我們必須要從小杜絕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