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5篇)

本文已影響 3.34W人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5篇)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爲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小學語文教學這幾年走過的路,作爲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孩子、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爲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們參與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已經能夠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課堂教學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隨着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展。以下我就圍繞這幾點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新課程要求轉變教師主角,轉變教學行爲。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學中教師的態度是否和藹、親切、有鼓動性,對學生是否民主、尊重、有親和力,對教學過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首先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同時纔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所以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學生心貼着心,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瞭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忙解決他們想努力解決的問題。爲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教學氛圍。給孩子真正的欣賞,就要給學生以心理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因爲“即使在最醜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期望。”在教學中,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感覺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狀況,根據這些狀況思考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學生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感受,談自己的見解。

二、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閱讀課中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鮮明的圖畫,具體逼真的實物,引人深思的提問,根據課題組織活躍有序的質疑探源,根據文章情節組織主角鮮明的課本劇,針對疑難組織人人蔘與的辯論等,都能比較有效地激活學生思維,提起學生興趣。習作(寫話)教學中教師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組織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等,會使學生覺得習作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表現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總之,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如果能時時想着學生原有的思維狀態是什麼,何種方法是激活思維的最佳切入點,何種手段能使學生人人積極思考,個個樂於參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爲他們創設探究的氛圍,組織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活動中領悟,在創新中發展。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能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獨立探究的意識,增強與人合作的需求感。從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與人交往和合作。這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主攻方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務必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我認爲,應抓住“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探究精神、實踐潛力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成爲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這就極其需要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語文中進行探究學習,對培養自主學習潛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語文中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能夠是文章的思想、資料,也能夠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夠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由單純地理解教師傳授知識爲探究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帶給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構成積極

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穿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發展學生個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纔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纔會真正的姓“語”。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2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通過學習新課標,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進一步增強了對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是指導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標準和要求的準則。目前,儘管我國全國上下使用的語文教材不盡相同,但是都是在同一個教學大綱的引領下的語文教學。這次再一次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了我對語文教學大綱的理解。進一步明確了語文這門學科的工具性、工具性與思想性、工具性與人文性。也更明確了現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語文教學目的的規定較以往的大綱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將語文教育與終身發展聯繫了起來。提出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激發其學習興趣、開發學習潛能、發展個性;

(2)突出語文教育中的文化因素,主張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感染;

(3)強調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5)提出語感的培養,在語文教育中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

(6)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注意聽說讀寫之間的聯繫,加強綜合。

二、進一步明確了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對教學的'影響。

過去曾有人說"只要能認識字就能教學語文"。這是對語文教師的極大的貶低,但同時說明語文教師是比較容易當的。但現在我要說的是小學語文教學並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樣。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現在的學習及將來的發展。還有就是真正讓我們認識到的現在有人可能不太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認爲小學語文教學並不需要教師進行多大的提高,其實不是這樣,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隻能說明這樣的教師的職業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本質工作也並不易。也要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先要有良好的職業理想;其次還要有過硬的教育教學本領;再次,還需要我們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養,要不斷與時俱進。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才能更好地進行好小學語文的教學。

三、讓我更進一步系統地瞭解小學語文幾大教學板塊的一些基本特徵和發展。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了口語交際教學、閱讀教學、習作教學、活動教學的特徵以及這幾大板塊教學的國內外發展趨勢。真可謂是受益匪淺。以前我們教學時大多隻注重閱讀和習作教學,這次學習讓我進一步懂得了其實這幾大板塊的教學都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師在每一個板塊都爲我們呈現了這個板塊教學要求、學生學習時的能力特徵、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學生能力的建構以及能力的培養等。可以說是從理論到實踐都給我們指出了該如何做。

四、爲我們指明瞭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

在這些資料中教師們特別提到了我們小學語文改革的過去和發展,更重要的是爲我們分析了小學語文改革的現狀,還向我們傳達了小學語文在未來的改革和發展方向。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會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3

學習了《新課程標準》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新課程標準》強調: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務必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爲學生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潛力爲核心,是語文潛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職責感和使命感、構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和綜合運用潛力。透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傳統的教育。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有三個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帶給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教師將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因此,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務必理解繼續教育。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理解,熱情投入,有效實施並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

2、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潛力。

3、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修改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善,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到達《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4、在準確把握教科書修改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資料,創造性地靈活地選取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適宜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善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

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5、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爲了在課堂上給學生帶給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帶給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爲動作是無法完全到達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6、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新的語文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構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忙他們構成以潛力發展爲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透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爲學生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透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潛力。教學中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幫忙學生獨立指定具有個性的學習計劃,並根據自我評價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爲自主學習者。

7、系列配套增強了教材的選取性、拓展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有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配套讀物、錄像帶、多媒體光盤等。這些材料加強了教材的彈性,爲教師靈活地使用教材帶給了條件。此外,教師也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潛力,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利用報刊資源來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和提高閱讀潛力,利用音像資源進行聽力練習和了解文化元素,利用分級讀物增加輸入量,培養閱讀興趣等等。但對於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應是建立在認真研究課程要求,透徹分析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需求和水平的基礎上,使之與教材相輔相成,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8、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同伴、教師以及家長共同關注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構成性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提倡構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構成性評價爲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爲主;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以自評爲主;綜合性評價和單項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爲主。

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並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積極推廣,魏書生的教學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們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潛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4

新課程標準是全新的教學理念,它既是我們 制定課程計劃的理論依據,也是指導我們實施英語課程標準的準則。經過認真地學習課程標準後,再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師生之間要積極配合。師生將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平等的朋友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 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課堂貼近生活,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探究新知,這就需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二、教師應成爲知識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讓他們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需要自主選 擇課堂模塊,才能讓他們快快樂樂的獲取知識,得到提高。另外,教師需要要因材施教,關 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簡單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 能力。

三、教師自身要有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 。在新課程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專業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注重改變英語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內心熱情。例 如課前 Free Talk , 或是競賽法,表演法,做遊戲等方式活躍課堂和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此外,幽默也是課堂的“增鮮劑”,課堂教學上不僅要求自己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學風格 與追求,使學生從內心真正熱愛英語學習。我在今後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將會不斷探究與嘗試,爭取以更加認真的態度、全新的 面貌去面對學生,使自己的英語教學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爭取以更加認真的態度、全新的面貌、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去面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5

在假期裏,我對新課標進行了再學習,經過認真學習《新課標》,是我更深入的瞭解了這次課改的內涵,確實感受到這次課改具有劃時代意義。新課標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作爲一名老教師更要面對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我們應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不斷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作爲一線教師,我們要對新課標有一個系統的認識,不斷學習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設計,並不斷反思和交流,從而建立全新的教與學的體系和學習評價體系。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教學的焦點不是教師如何教,而是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因此教師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課堂活動的主宰者,講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和參與者。教師要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髮展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還要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做好示範,與學生一起投身於感知體驗和合作探究的活動之中。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新一輪課改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應樹立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思想,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角,成爲知識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動的被迫的`去接受知識。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學生爲中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景。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好奇心,求知慾和興趣。每個教學環節教師都以學生需要爲依靠,充分考慮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狀況,學習潛能和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面向每一個學生,顧及個體差異,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

三、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

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合作關係,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參與教學中提出的問題討論與爭辯。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教師要更新觀念,調整自己,在教學中,不可唯我獨尊,壓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師必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

隨着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已成爲必然趨勢。多媒體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呈現教學內容,使抽象內容具體化清晰化。多媒體的使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使學生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保持興奮,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助於加快教學節奏,增加信息輸入量。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理念,不斷提高自己,才能真正有效地實施新課標。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6

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和《初中數學課標的變化-對教學的啓示》,我受益匪淺,數學課標中要求並強調數學學科本要注意的些規律:實際問題數學模型,並最終利數學知識來解決;讓學懂得數學與活有泛密切的聯繫;這就是課標中提到的學習有價值的數學;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要獲得不同的發展。它是學習初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爲學終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我們要在具體教學中做到以下點:

一、備課時的教學設計

重視情景創設,使學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儘量採取“問題情境——建模型——解釋——應與擴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個長16、寬12的矩形荒地上,建造個花園,要求種植花草的積是整塊荒地積的半,給出你的設計。”這是在講元次程章時的個開放性問題,學通過認真思考,設計出許多不同形狀的花園(如正形、長形、圓形、扇形、三形、菱形、梯形等),培養學的創新精神。

知識點的設計要少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反三,瞄準知識的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位。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進解題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並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沒有學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新課程倡導的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的積極參與爲前提,沒有學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

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求源於現實活,使學從上學的第天起,就從中建起數學與實際活的天然聯繫,感受數學的量,體驗數學的有性與挑戰性。

二、授課中教師的

教師先要當好組織者。把機會交給學,平等參與學的研究。這樣培養學對數學鑽研並提合作能,豐富學的思維想象能。其次教師要做個成功的引路。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學感興趣教學因素,讓學產學習的意願和動把課堂放給學,給學充的時間與空間個體嘗試併合作探究,讓學表現,可樹學的信,使學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培養學對數學鑽研的精神,提合作能,同時激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的思維想象能。

三、營造教學情境

結合當前課改與本校學的實際情況,理論聯繫實際在數學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法和學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的活動有機地投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創造,以提學的數學學習能。

四、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1、初中數學課程應建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既要關注學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數學學習的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多元化的標,關注學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備教法,提的教學能,發揮的主導作。

2、營造動實踐、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讓學做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在交流中鍛鍊,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提表達能和理解接受能。

“學有價值的數學;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倡導的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平。根據學的知識基礎、思維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和能、平時成績等將學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教學的學;按照略於基本要求進教學的學;按較要求進教學的學。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的實際,引導學在與他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思維平。這樣,能使學習基礎差的學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

3、改變數學學習式

《課程標準》倡導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式,從學的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法,同時獲得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是數學學習的主,教師是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對稱”後,當學交上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是對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價值的領會;當學制作的七巧板拼成幅幅圖案,取名字時,當學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4、樹新的課程觀,好教材,活教材

在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活迴歸、向學經驗迴歸。在教學中,要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教材的已有資源進教學;另,根據學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重組、補充、加,創造性地使教材。教科書並唯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的各種教學資料、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絡、報刊雜誌等。

5、通過教學,認識到新課程教學中的“雙基”與傳統教學的“雙基”的區別

長期以來,我們直習慣於“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作爲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的主觀能動性。學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的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繫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缺乏應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通過課題研究學習深刻清楚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的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對數學產親切感。”我遵循“捕捉活素材——源於活——數學內容活化”的原則,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有的數學課堂上學常活躍,課堂氛也很好,甚還有表演,這些對於學來講,很符合學的年齡特徵。數學課不能忽略數學的特點,“雙基”的教學是中國的特和傳統。

1、傳統教學的“雙基”特點

傳統教學的“雙基”是以知識爲本的。師傳授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學接受、存儲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系統知識的鞏固和運就需要進基本技能訓練。近年來,儘管強調了培養能、發展智,但是這種知識爲本的“雙基”並未改變。過分強調系統性、科學性,內容龐雜、專業性強,且脫離活,就像搞專門研究似的。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態成了時尚,“雙基”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2、新課程下的“雙基”特點

新課程從學的終發展出發,需要的是學“具有適應終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法”(《基礎教育課程改綱要》)。這,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法”前有個定語“適應終學習”,這就和傳統教學的“雙基”區別開來了。實施新課程,要是否“適應終學習”來衡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學習”這個詞的本義不僅僅是對前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因此,本次課程改使我們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歸“學習”的本義,讓我們的學不僅僅接受的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學習活的知識,學習存的技能,學習命的意義在於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

3、新課程理念下“雙基”學習本決不是單純的學知識和練技能

任何個學習過程總會有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學習價值觀這些因素,任何種學習過程中總伴隨着學習法、學習過程的監控等學習策略。因此,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法的“雙基”學習是不存在的。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學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教學質量,就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把握好數學教學的特點,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雙基”。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全新的教學理念,確“以爲本”的思想。使得我的每個學在每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穫,既學到數學知識,有能的進步,思惟的發展,數學思想的構成。使得不同的學在數學上有着不同的發展。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7

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推崇“數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大衆化數學’的理想”。因此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近期的學習和實踐,我對課標的理解更加深入了,真正懂得了進行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 促進數學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數學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因此,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8

我參加市教育局小學數學新教材、新課標學習培訓,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纔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小學數學新課標和新教材培訓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9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爲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蘊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蘊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積極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爲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爲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

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 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

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爲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爲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着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爲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衆不同的個性。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裏,“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0

本人看了《小學數學新課標》之後,感覺它在舊版的課標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原來是一些基礎性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們傳授知識,讓學生們能夠掌握好就可以了,現在並不只是這樣,而是重視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實際生活情境中感受數學,數學學以致用,而且是快樂地學習數學。我膚淺地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原來小學數學中的“兩基”變成了現在的“四基”。多出的兩個方面是“基礎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標在以前要求的僅僅是小學數學基礎性的掌握,而現在卻是把小學數學的要求提高了層次,要求把數學的基本思想也要貫穿於數學教學中,同時要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學習,這樣也就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們的數學素養,並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確實這樣一種的教學方式可以給學生們更好地學習數學的環境,對於學生們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了深厚的.獨立探究潛在習慣,也體現了新課標在指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精益求精的態度。

其次,對比新舊課標的基本理念,我發現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是新版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思想的培養。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羣體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差不多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但是並不是個別教學法,而是根據班級來衡量,這樣我們就可以讓不同的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數學上有着不同的發展;另外,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應該把數學上一下數學思想融於學習數學之中,這樣從學生的小學階段就開始瞭解一些經典的數學思想,那麼對於學生今後數學的學習會有莫大的幫助。

再次,新課標中的應用意識,讓我們看到在數學教學應該去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發現數學、應用數學,培養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因爲大家都知道,不要做書呆子,應該儘可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既可以爲生活提供便利,也可以讓自己在知識的掌握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積累知識,那麼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的一種通過在生活中來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是很好的掌握數學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也可以培養他們的通過實際生活來探索數學的興趣,對於以後的數學學習有着更好地獨立思考素養,更能在將來數學學習和進入社會都有着有益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人學習小學數學新課標的一些淺薄的心得體會,我想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應該把這些體會浸潤其中。當然,無論如何,作爲教師要不斷探究數學教學,讓學生在高效學習數學過程中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1

四月底,新課標正式發佈,這是雙減政策下的第一個課標,意義深遠而重大,相信我們一線教師都在認真的研讀和體會。

新修訂的課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爲本,突出實踐育人,發展素質教育。新課標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對於“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教”“教到什麼程度”有了更明確的指導。

新課標核心素養強調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屬於一個整體。這一點令我印象深刻。學生在此素養內涵下應具備以下能力:1.認同並熱愛文化,對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懂得去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2.具備良好的語感,會積累梳理整合的語言文字,能在具體語境中有效溝通,對的語言文字有深厚的情感;3.具有積極思考的習慣,思維有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還要有好奇心、求知慾,崇尚真知;4.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的能力,還要有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的審美意識。我們要謹記思維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審美能力的培養都是建構在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上。

這些核心素養其實大部分都在學校的教學體系裏才能體現,和家庭教育的關係不大,因此,它給我們一線教師指引了新的方向。首先,我們在小學的六年時間裏,要帶領學生好好認字,讀熟課文,再引導讀百十本高品質的書籍,書寫幾十篇洋洋灑灑的文章,當然,還要誦讀大量的詩詞和古文,最好是熟讀成誦,充分感受祖國的傳統文化。書讀多了,視野就會開闊,積累就會增多,思維也會活躍,語感也會得到提高。低年級從薄薄的繪本開始,過渡到中年級一週一兩本的橋樑書,再到高年級兩週一本的經典名著。隨着年級升高,書也要越來越厚重,越來越耐人尋味,一定要逐步改善那種快餐化、碎片化、網絡化的閱讀習慣。當然,我們也要利用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定期的開展讀書交流會,分享讀書心得,如果再有一些激勵機制會更能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想要和同學們在讀書上有共鳴,我們作爲語文老師也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積累。新課標在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這個版塊也提到了語文教師要堅持終身學習,提升自身文化修養。

其次,語文佔了百分之二十的課時量,那我們應該有充足時間在平時的閱讀和寫作訓練上注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注意紅色文化和先進文化的浸入,提升文化自信。和平年代的少年兒童畢竟不瞭解戰爭年代的艱苦和建設初期的辛酸,體會不到英雄和建設者的鴻鵠之志。那麼,我們要利用機會擴展教材和延伸課堂,比如講小英雄雨來,我們要聯想到王二小、劉胡蘭……講錢學森,我們要拓延到袁隆平、屠呦呦……我們在備課的時候除了精心鑽研教材,我們還得注重相關知識的銜接,以及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所以,作爲語文老師,我們涉獵的知識要更全面而深刻,多去關注時事,多去了解歷史,天文地理爭取樣樣熟知。閱讀訓練中閱讀能力的培養,語言學習與運用也是培養審美能力和提升審美品味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閱讀訓練感受美,通過寫作訓練創造美,四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同時也是新的挑戰。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實踐探究,不斷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學習能力體系,努力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2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創造

一個良好的有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

小學階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說,可以單獨說、同桌說、集體說,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說基礎上培養數感。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做中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努力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3

培訓過後再次翻看新課標發現內容竟然比原來變化了那麼多,修訂過後的課程標準把傳統的“雙基”目標發展爲“四基”目標,增加了基本活動經驗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新課程標準更關注於學生,關注於學生的未來、生活和發展,讓知識與時俱進符合社會發展,符合社會需求。

通過學習感觸最深的要數課程理念中的課程內容片斷,課程內容的修訂的更改只是少數,但在這部分我卻看到了新課程標準對數學與生活相結合的追求。本段落在初讀的時候發現只不過改了一點而已,但在進行細捉摸的時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雖然從面上課程內容與課堂教學意義相隔甚遠,但是在課堂教學內容何嘗不是遵循課程內容呢?課程內容中的三個要處理好的三個關係在我們課堂上何嘗不是呢?在自己今後的課堂中一定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直觀與抽象的關係,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課堂內容也要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除此之外課程內容中寫道“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需要、數學的特點,也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再次告訴我們數學要關注與學生,關注與社會,關注與它自身特點。接下來的一句爲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思考方法。讓我想到可課堂中的課程評價,注重於形成性評價,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4

這次我們學校全體教師共同學習了新課標,經過教師們在一起互相討論交流,我的感悟很深。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我談一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說,可以單獨說、同桌說、集體說,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說基礎上培養數感。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總之,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爲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15

本學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學習《課程標準》 ,我無論是在 教學行爲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 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 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 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 標準。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新課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理念,如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倡導 課程的綜合化,及以課程管理的“去集權化”等。在課程設置上,長 期以來我國的學校課程曾經是必修課程一統天下, 學生沒有迭擇的餘 地,傳統的'學校管理的觀念和方式有利於控制和效率,但不利於學生 個性的發展,與傳統的課程與教學相比,新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 發展,關鍵一點,就是新課程能夠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生權力的實 現,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就是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在課 程結構上開設大量的選修課, 讓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獲 得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從而實現個性發展。個人感覺新課程有這 它突出優點,主要體現在: 第一,內容結構上,打破了學科的本位主義框框,刪除了“繁、 難、偏、舊”的內容和改變了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使學生體會 到,不是爲了數學而學數學。從教材所選例題及所編習題可以看到, 數學中有物理,數學中有化學,數學中有政治、經濟、地理、環境及

科技等;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在於應用,數學就在我們身 邊,在自然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增強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數 學的過程中來的自覺性。 第二,培養目標的要求上,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 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 摒棄了以往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的 傾向。誠然,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要學好它,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 知識與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強調知識更新與技能,而忽視 了其它的需求,學生變成了讀書的機器,沒有創新的能力,社會就難 以發展。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印象中的恩師之所以成爲恩師,不是他 教給了我們多少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做 人。 這就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 新課程中, 無論是哪一個概念的形成、 哪一個性質、定理的獲取,都設置了情景,將唸的形成過程及知識 的獲取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 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創造性思維的學習機 會, 使學生更能理解數學的形成過程, 學會思考, 學會提問, “看 做到 過問 題三百個,不會解體也會問”。 。 第三,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 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 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 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起到了幫助、引導的作用。在概念與知 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師告之結論,而是 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去觀察、發現、蒐集信息、並 用已有知識對所獲信息進行歸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四,新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致力 於改變學習現有的學習方式, 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 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通過學習我以爲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 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 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 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