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

本文已影響 1.48W人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可沒這麼厲害,整本書能背下來詩的沒多少。不過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我心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不禁感慨:“世界上還有比古詩更好的文學藝術嗎?”

蘅蕪居士精心選擇三百首古詩,這些古詩中有描繪自然景象的;有陳述歷史史事的;有直抒詩人胸臆的;還有感嘆纏綿感情的……

在書中,我讀到“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震撼;“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田園風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傷感;“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的美麗;“六宮粉黛無顏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風情萬種……

無聊之時拿出來翻一翻,更讀出了詩人的感情:李商隱面對夕陽,既留戀又無限惆悵;李白飲酒飲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宋之問已近家鄉,但是“情更怯”,擔心家裏會出什麼事;杜甫聞聽家鄉被解放,更是“喜欲狂”……每一首詩,無論詩風、格律如何,始終是道出詩人樸實的情感,內心的肺腑之言!

這些古詩多多少少給我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好處:比如今個學期語文書上的'古詩,僅有一首我沒見過,那麼其它的也就沒那麼難背誦;上學期每週的積累古詩省下我上網查的工夫;前幾周的手抄報以古詩爲主題……

《唐詩三百首》真是一本好書!我一定要好好誦讀、品味,陶冶自己的情操!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2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熔鑄了不計其數的膾炙人口的詩篇。許多詩流傳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是我國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讀詩誦詩,既能提高文學素養,又能陶冶精神情操,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

今年,我利用暑假的時間,讀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書上記錄了無數詩人的豪情力作。有的簡潔明瞭,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的歡快明瞭,讀起來趣味無窮;有的豪邁奔放,讀起來慷慨激昂;有的發人深省,讀起來意味深長……

少年英才,駱賓王,7歲就作出了一首深入人心的詩——《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在這首詩中,把鵝的樣子、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鮮豔的色彩使人賞心悅目,聽了這首詩,彷彿自己親眼見到了一羣潔白的天鵝在水中嬉戲、玩耍,湖面泛起陣陣漣漪。這首可不是駱賓王胡編亂造的,是一次泛舟的過程中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得產生了靈感。這首詩可謂婦孺皆知,也正因爲它生動、歡樂才使得它流傳至今。

爲什麼一個7歲的孩子能寫出活靈活現的詩?恐怕離不開平時的認真觀察。由此我就想到了我平時上作文課,這也是我最頭疼的。一到作文課,我就開始犯愁了。寫什麼呢?手裏的筆不停地轉,腦袋空空如也,眼睛來回地盯着作文題目,絞盡腦汁寫出來的作文也是平淡無奇、毫無感情,讓人讀了都想睡覺。現在,我每天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留心生活的一點一滴,寫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寫作文的.時候,提起筆就可以寫,腦子裏優美的詞語,像泉涌一樣,很快一篇優美的文章就寫出來了。

當我看到碗裏的那一粒粒飽滿的米飯,我便想起了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侯,我吃飯總是吃一半掉一半。爸爸媽媽總對我說:“要珍惜每一粒飯。”不懂事的我認爲米那麼多,要珍惜幹嘛!讀了這首詩後,我才恍然大悟,要想收穫一碗米那得付出多少辛苦的汗水啊!每一粒米都是農民勞動的成果,生長在農村的我更能體會這其中的辛酸。

好詩還遠遠不止這些,誦讀這些詩句,就像遨遊在浩瀚的星空裏,每一顆星星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吸引着人們。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3

英國的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爲,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爲昌盛,爲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年少時,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於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己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己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爲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爲心中的慰藉。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爲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爲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4

我喜歡讀古詩,讀了《唐詩三百首》,我更加喜歡唐詩了。每首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蘊涵着許多的道理,它那簡潔又生動的語言,就像是在訴說我們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古詩就好象是我們的老師,教導着我們,引領着我們走向光明。有的古詩教育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有的的古詩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還有的的古詩要我們做一個堅強的人……雖然這一首首唐詩,年代已久遠,但這些古詩已隨着這些詩人聞名於世了,我們要好好地讀它,讀出唐詩的精彩;讀出唐詩的詩韻;讀出唐詩的理趣。

細細讀着《唐詩三百首》,我發現很多唐詩就是一個伊索寓言,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就如《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爲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這首詩的`意思是說蘭花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潔飄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節吐露生機,點綴春意,充實春景。林中居者,聞到芳香攀花折枝,散發飄香是它們的天性,不是爲了希望別人將其攀折。這首詩告訴我們要愛護花草樹木,在崇尚自然、愛護環境的今天,對我們有很大的啓發作用:要我們愛護我們的地球家園,保護樹木保護環境。還有許許多多的詩,它們都各有不同的情趣。

如《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首詩只有二十個字,但它卻把作者和童子的三問三答寫的很詳細,很具體……還寫出了作者的心理變化:從充滿希望到失望再到有一絲希望,最後到徹底失望。簡單的文字卻描寫的非常詳實,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文字要簡潔,但表達要完整。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爲一個小學生,就要從現在做起,好好讀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要努力,要奮鬥,這不僅是爲祖國也是爲我們自己創下的偉大的事業。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5

從小在老師的引導下,我愛上在浩瀚的書海中暢遊。讀散文,看小說,賞宋詞。然而,我最愛不釋手的還是那本《唐詩三百首》。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才真正領略到她的魅力。

我常常感受每首詩真摯的情感。每當看到媽媽爲我操勞時,我就會想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小學畢業了,同學們要分別了,我會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期待與他們重逢。

閱讀《唐詩三百首》,我發現領略詩人的詩句也是一種享受。我學會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一拿起它,我也可以化身王維,享受一會兒“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我更深知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難於上青天。每當下雨時,我便感受到杜甫對春雨的喜愛,“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每當聽到美妙的`樂曲,我會感慨“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輝煌的帝國漸行漸遠,在它背後卻留下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這些巨匠大師使唐詩迸發出最壯美的光彩,而盛唐氣象,也漸漸成爲隱在人們心底的夢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這個世界在歷經千年的滄海桑田,依然會有像你我一樣爲他沉醉,被他啓發。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讀唐詩吧!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6

假期閒餘,隨手翻閱了一本宋詞。

翻開《宋詞三百首》,則爲其中的細膩真摯所吸引,而不能自拔。

詫異於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載。

試想穿越千年的風雲變幻,和古人吟詠着同樣的詩歌,感受着同樣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話“其實時間是靜止的,流動的是我們自己”,似乎有悟。

品讀宋詞,感覺他們真情涌動,真切如一縷縷微風,從古代飄到當今,而且還要繼續飄到未來;它們又象涓涓溪流,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間斷。

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讀詞。

喜歡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歡和蘇軾一起“把酒問青天”,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也喜歡讀詞。

柳永的輕輕訴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我深有同感;蘇軾那斷腸的“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的淒涼滄桑,我聽後,會和他一起憂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愁”,彷彿感染了我的“愁”。

讓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爲賦新詞強說愁”?但是無論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總有兩件事我很喜歡做:一是能感動自己的,再則是能爲自己的心靈創造一份感動的。

所以讀細膩的宋詞成了我所喜歡做的事,因爲古人飽蘸感情的文章總能拂動心絃。

我喜歡蘇軾,他的豪邁是一種幾番大起大落後的徹悟;我還喜歡李清照,她的詞脫俗而清新,委婉而細膩……每每讀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的“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我總會覺得蕩氣迴腸,感慨萬千。

讀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時,當讀到“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難”,不先求解釋而光看字面,就能體會到琵琶聲的清脆婉轉;讀曹植的《洛神賦》時,單簧管讀到“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不用細想這句話的.解釋,也同樣能體會到那種輕塵出俏的脫俗;讀辛棄疾的《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更會被他“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豪言所折服……

讀古詩在我看來是一種享受。

品宋詞卻是一種心靈的溝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讀一個人。

我喜歡那種從不知所云到有所領悟的境界。

的確,我鍾愛着宋詞,但也有個小小建議:不要太過於鑽研它們的情感,會讓你走向“林黛玉”呀。

但仍要說:“我愛宋詞!”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7

如果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那麼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高峯和瑰寶。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那簡潔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可以說《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爲廣泛,風行海內外,歷久不衰的一種唐詩選本。

書中各種詩體都有,如:五言律詩、絕句、七言詩……在各個詩人筆下出現了一首首名詩,一個個名句。既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侶、歌女,甚至無名氏等“小家”。書的取材也十分廣泛,不拘一格。不僅有描寫自然風光的,也有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還有表達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之情的。既有描寫歸家時的複雜心情,又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從市井風情到邊塞風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這本書是應有盡有。每一首詩的風格都不一樣。

每一首詩出自不同詩人的筆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溫暖着我們;他像老師,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做事上,時刻教導着我們,激勵着我們。每一首詩都是那樣耐人尋味,那樣含義深刻。拿起這本書再次細細品讀,我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寓言故事,都在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書中的古詩,能讓一個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讓心靈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詩三百首》將唐代詩歌的精華,永遠留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中。作爲一箇中國人,讓我們一起“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吧!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8

英國的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爲,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爲昌盛,爲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己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己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爲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爲心中的慰藉。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爲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爲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9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中華傳統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許多傳統文化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有民間工藝品,有毛筆書法,還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其中,唐詩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古人們智慧的結晶、知識的體現,還是成千上萬的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我讀過的這本《唐詩三百首》,裏面記錄了幾百首唐詩,每一首都凝聚了詩人淵博學識的精華。在這麼多首詩中間,我最喜歡的是孟郊的《遊子吟》和李賀的《昌谷北園新筍》。

《遊子吟》的內容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這首詩中我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就像溫暖的春天。母愛,是無私的愛,更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愛!在《遊子吟》這首唐詩裏,作者孟郊寫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是指一位母親在孩子臨出門前爲孩子一針一線地縫製衣服的場景。可想而知,這位母親是多麼愛他的孩子啊!現在,我也要即興創作一首歌頌母愛的散文詩:母愛,就像雨傘,爲我們遮風擋雨。母愛,就像一杯水,口渴時送來清涼。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溫暖的`!

《昌谷北園新筍》這首七言絕句,我也非常喜歡。他的內容是:籜落長竿剝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我特別喜歡第三、第四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竹筍一夜之間就長高了好多好多,告別了竹園裏的泥土。簡短的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李賀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渴望像竹子一樣衝破障礙,建功立業的迫切心情。我也要像竹子和詩人李賀一樣奮發向上!

唐詩只是一首首普通的詩嗎?不,它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筆寶貴的財富。作爲炎黃子孫,我們應該把唐詩更好的傳承下去,讓一首首唐詩中的精神影響我們一代代人!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0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典詩歌猶如燦爛羣星,以其獨具的魅力一直傳承下來。而唐詩無疑是這浩瀚星空中一顆璀璨奪目、閃射異彩的超級明星。

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接觸唐詩,有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寫的《詠鵝》生動的描寫鵝的情態,給人一種高潔傲岸的感受。還有李白寫的《靜夜思》一個人孤獨的躺在牀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並且攜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讓人感受那種孤獨意象在詩人心中與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這些短小的唐詩給我的心靈一種獨特的震撼。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本書《唐詩三百首》

讓我感覺唐詩猶如浩瀚無涯的汪洋大海,若想暢遊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選其精華,匯爲一編,使一般人能據一斑而窺全豹,此書當之無愧。

對於怎樣去學習唐詩,我的感觸是隻作欣賞,而不作具體評價,因爲唐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詩歌,它所紮根的歷史時代,社會關係,人物心裏都與現代有着本質性的區別,我們在現在的環境中很難體會到唐詩的韻味,而我們自身發展的條件也很難對唐詩做出很好的解釋,只能從表層去揭露,但是這不意味着我們不用去學習唐詩,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唐詩的時候能夠注意到意境的開拓,自己去尋找創作一種意境,倘若你沒有見過鵝,別人讓你去體會詩中鵝的神態,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作爲小學老師,就更應該用事實說話,比如通過多媒體與圖片等等,讓同學們有一個宏觀的'概念,這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立體感覺。

有的人總會說:我們學習唐詩,又很少用,還不如不去學習,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唐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我們學習唐詩的目的首先在於學習,然後就是學以致用,變成融入現代生活的實踐精神。我們要提倡從各個角度去研究唐詩,而不是單一的在學術方面,我們從唐詩中提煉有用的東西,例如你可以在筆記本封頁上做一個有關於唐詩的圖片,然後去銷售,用唐詩文化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我們的思想要更廣闊,這就是所謂的回憶一落地,變成生產力。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1

讀了宋詞三百首,我知道了許多著名的宋詞家,他們是蘇軾、辛棄疾、陸游、李清照……他們被後人分爲婉約派和豪放派。

蘇軾的詞有寫自然風光的,借寫人寫物抒情的,詞風千變萬化。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描寫中秋月的詞,朗朗上口,流傳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評此詞爲“天仙化人之筆”。

我最欣賞蘇軾豪放的詞風,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氣勢磅礴,雄渾有力,彷彿讓我們看到了三國時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

當然,他也有十分溫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寫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使人聽起來又心酸又心動。

還有表現壯志凌雲保衛國家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他的好詞數不勝數。

在女詞人中,不能不提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蓮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描寫的意境優美,讓人過目不忘……“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風住沉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都反映他流利顛沛的生活和家愁國愁的無奈。

宋詞中的名作說也說不完。

想學好宋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平時要慢慢積累,學會把宋詞運用到學習中,生活中,才能真正領悟宋詞的魅力。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2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知幾時,便傳來這麼一說。唐詩,想必對大家而言並不陌生,也許當你剛學會說話時,母親就教你念《唐詩三百首》;其次是宋詞,說起李清照,蘇軾等着名詞人也是耳熟能詳的。

作爲平時的愛好,我也蠻喜歡詞的,並不僅僅是宋詞,其他朝代的詞人所作之詞也毫不遜色,還別有一番風味呢!

先說宋詞,都說其分爲兩派,即豪放派和婉約派,前者以蘇軾爲代表,後者應以李清照爲代表。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千騎卷平岡”“親射虎,看孫郎”顯現了太守躊躇滿志,豪情滿懷。“會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則表達了自己爲國效命的堅強決心和愛國思想,並委婉地表達了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願望。

再說《水調歌頭》開篇便向青天發出一連串的疑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結句表達了作者無限深情而又無可奈何的期盼與祝願。( 滄州市銳燁鋼管 - 滄州文學 )

說說李清照,《醉花陰》通過對相思之情的描寫,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蝶戀花》流露了她對失陷了的北方大地的無限眷戀;《聲聲慢》則表達了作者在孤獨生活中的深深哀愁。

宋詞暫且一放,說說其他的。

李煜,五代時的着名詞人。其《相見歡》中“剪不斷,理還亂”比喻作者此時心亂如麻,的.確是剪也剪不斷,想清理卻越理越亂,把作者心底的焦躁、不安、痛苦、悲傷全都涌了出來――“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此時此刻,在作者心頭的痛苦滋味是亡國之君的感受,表現了作者既無可奈何又無可解脫的不盡悲哀。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3

輕輕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摩詰一起暢遊在山水之間,一輪皎潔嬌美的圓月在松枝間穿拂,如水的山間軟泥上縹緲着點點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寶石鑲嵌在大山的錦緞上,自然而不虛浮,?酒傭?不媚俗。一汪清泉靜靜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間,不時地撞擊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漣漪,完美詩意地盪漾開來。在溪畔的靜夜中氤氳成心中淡淡的.思緒。

思念之情

緩緩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是他的祝願,“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的心聲,“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對朋友的思念,那對朋友的不捨,在長河中聚集在一起,永遠樂會消逝。

人生之挫

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和李白一起應對人生挫折。“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他的信念。那縷堅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烙印。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如此溫柔的山水之氣,美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感覺到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幸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體味如此偉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詩三百首,窗外有陽光照過窗簾,驀然回首,細細欣賞那溫柔的山水之氣,感受那濃濃的思念之情,體味那偉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記了今夕今日。

我讀《唐詩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間人世情,我體世間人之挫……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4

第二單元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思鄉懷親”,都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情意。還學習了三首有關“思鄉懷親”的古詩詞。

接下來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讀了這三首古詩詞和在《唐詩三百首》中讀了一些有關思鄉古詩詞後的感受吧。

在《泊船瓜洲》和《秋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詩人王安石、張籍思念家鄉和懷念親人的濃厚情意。王安石的鄉愁是明月,期盼着明月能帶着我回到兒時的故鄉,雖然我工作的地方離我無比想念的家鄉僅僅是幾座山之隔,但是我依然回不到我可愛的故鄉。張籍的鄉愁則是秋風,它讓人感受到一絲絲的寒意,作者思念家鄉,想寫一封信寄給遠在家鄉的親人,問候一下,可想寫的內容太多太多,想表達的情意也說不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這些有數不勝數的想寫內容的原因也正是因爲長時間沒有與家人講話。在信要發出的時候,又把已經封好的信拆開看看有什麼地方沒寫完整。這些都體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無比思念的思想感情。納蘭性德寫的《長相思》一詞中,我更加感受到了詩人思鄉懷親的情意。他帶隊出征,夜裏,帳篷裏都點着燈,士兵們睡不着,不禁想起了自己親愛的故鄉,在故鄉的'夜裏,是沒有這樣的寒風塑雪之聲的。

我還在《唐詩三百首》中讀了許多有關“思鄉懷親”的古詩,比如:李覯的《鄉思》,寫了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這首詩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深摯濃厚的思念之情。高適的《除夜作》,寫除夕之夜,遊子家人兩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調,委曲婉轉,感人肺腑。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它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這就是我對有關“思鄉懷親”的古詩詞的理解與感受。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5

從古至今,歲月的河流帶走了許多文化,但唐詩卻經久不息,直至今日。現在這個先進的時代,依舊有無數人熱愛唐詩,喜歡讀唐詩。

“唐詩宋詞元曲”乃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認爲,它們可以被稱得上是“國寶”。

唐代詩人有各種不同風格派別,但無論哪一首,都充滿韻味,可能是詩情畫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邁的塞北風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懷念。還可能是敘述一件事情……無論如何,唐代的詩人用簡短的詩代替了現代的長篇大論,卻將詩人的思想引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歡一首詩《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將它默寫下來貼在牆上: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無纖層,皎皎空中孤月輪。我眼前立刻出現了一幅美麗的月色圖,其中還帶着淡淡的哀傷。而最後一句話”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使我感覺到詩人那紛亂的離別之情,慢慢隨着殘月的餘暉,佈滿在江邊的`樹上。感覺上這首詩彷彿還沒有結束。

同樣,對於李白、王維、孟浩然、王之渙等許多著名詩人的詩篇我也十分喜歡。

正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渙的《涼州詞》也有其富有的韻味。“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與江南完全不同的荒涼遙遠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更突出了詩人對邊塞戰士處境的深切關心。我彷彿吹走了幽怨的羌笛聲,又彷彿來到了邊塞的孤城,彷彿看見了那一片蒼山峻嶺。

我認爲,唐詩是不可缺的,人們從中可以感受到古人當時所體會的一切,也會學會到更多,懂得更多,可以寫出好文章,心胸也會開闊。從古至今,我們可能遺失了許多文化,更需要從頭學習,並將它們牢記。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6

英國的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爲,讀詩,能夠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爲昌盛,爲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年少時,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於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於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後,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愛在清風微拂的傍晚,於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我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此時,總是心潮澎湃,彷彿自我也是滿腹經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爲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成爲心中的慰藉。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向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代替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爲中國人崇洋媚外。應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爲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能夠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7

如果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那麼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高峯和瑰寶,

唐詩三百首的讀後感

唐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

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可以說《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爲廣泛,風行海內外,歷久不衰的一種唐詩選本。

作爲展示唐詩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所選的詩體式全面。

五言的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的古詩、律詩、絕句、樂府,均分門別類地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選詩的作者不勝枚舉。

既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侶、歌女,甚至無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選的詩琅琅上口,易於成誦。

如《遊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曉》(孟浩然)、《靜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

這些詩意境優美,詠吟諧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黃髮孩提,都能張口吟誦幾首這樣的千古絕唱。

第四、所選的詩取材廣泛,不拘一格。

既有描寫自然風光的,如杜甫的《望嶽》;也有展示田園風情的,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既有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既有描寫歸家時的複雜心情,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從市井風情到邊塞風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愁,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這本書是應有盡有。

每一首詩出自不同詩人的筆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溫暖着我們;它像老師,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時刻教導着我們,激勵着我們。

每一首詩都是那樣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那樣含義深刻。

拿起《唐詩三百首》再次細細品讀,我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寓言故事,都在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

品讀書中的古詩,能讓一個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讓心靈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總之,我覺得《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將唐代詩歌的精華,永遠地留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中。

我很感謝這本書的編者,爲我們奉獻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

作爲一箇中國人,讓我們一起“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吧!

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峯巔,是一代文學的標誌。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8

從小到大,我都十分喜歡讀書,我愛讀書不僅是爲了一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奧祕也是由於被書中的優美語句所吸引,總而言之,我就是愛讀書。

小時候,我愛讀童話故事,不!準確的說是聽童話故事,因爲我那時還小,所以大字還不實幾個,只能纏着媽媽讓她給我講,我先往着故事中的情節,正義的王子打敗了邪惡的魔鬼,救出了公主,這樣的故事情節我是百聽不厭,我多麼想擁有魔法,長出翅膀,展翅翱翔。慢慢的我上是一年級,我開始愛上了成語故事,因爲剛剛學會拼音,所以看成語故事則是大有益處,另外我驚歎於古人的'智慧,能將那樣長的故事和人生哲理總結歸納我一個短短的詞語,並且所表達的意思一點也不亞於幾百字的文章,真可爲是“簡約而不簡單”啊。後來由於偉人熱潮的橫空出世,我的讀書愛好又傾向於名人故事,亞歷山大從小鋒芒畢露的王者氣概,海倫凱勒身殘而志不殘的堅強意志,孫中山敢於創新革命的愛國精神都曾鼓勵着我,我爲他們的精神而折服,到了五年級,由於是小學畢業班,對作文的閱讀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從作文書中找出好詞好句,加以運用便成了我的語言,更何況作文書的妙句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龐大文學資源,不管你怎樣的涉取,總是求不完的。

一代一代書的變換,是我一步一步從幼稚到成熟的最好證明,是我成長的印記

關於《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9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又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高峯。在唐代優秀詩人大批涌現,超過了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成爲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詩約爲四萬八千九百餘首。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使浩如煙海的唐詩迸發出最美的光彩。

我們爲什麼要學習唐詩呢?

第一,能更好地發揮想象力。詩歌的畫面感很強,讓詩歌飛翔的是想象。比如讀到:“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的.時候,我彷彿看到鄉間的小溪邊,長長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見底,一羣美麗的白鵝悠閒地遊着,仰起脖子,彷彿唱起最動聽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讀一首古詩,我的腦子感覺都在“放電影”,那美麗的景象彷彿就在眼前、銘刻在心中,讓我如癡如醉。當我和爸爸媽媽登臨黃鶴樓的時候,望着滾滾長江,我的腦子裏只有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第三,能更好抒發自己感情。當你看到落日那壯觀景象的時候,不是:“哇,有好多鳥!”而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共一色”,當你看到一池荷花時,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那麼,我是如何學習唐詩的:

第一,因爲喜歡所以學習。讀詩能使人心情愉悅,就像懂音樂的人聆聽音樂一樣,能從中獲得快樂。詩歌是一塊精美蛋糕,我們把它送口中,只是爲了品嚐它的香甜,不是爲了某天向別人炫耀我吃過蛋糕,背誦是爲了更好地把那些詩句內化爲自己的東西,更好地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尋找理解的鑰匙。古詩中的關鍵詞,往往點明瞭詩的主要內容,表達了詩人的情感,這就是我們理解古詩的金鑰匙。比如杜甫的《春雨》,這首詩就是圍繞關鍵詞“好雨”來寫作的。這場雨好像知道農民的需要,應時而來,大小合適,滋潤萬物,這不是好雨嗎?而且,這場雨夜晚悄無聲息地下,不妨礙人們的勞動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聯繫實際學習。古詩中的很多詩句,如果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春天,你會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楊柳風”;夏日,走近荷花池邊,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別樣紅”最好的註解;秋季,火紅的楓葉,你會覺得“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描寫是多麼恰當!冬天,一場大雪過後,眼前不就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嗎?結合實際發揮想象,理解古詩自然輕鬆自如。

我相信,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將成爲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