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3.17W人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新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喜歡數學要做到: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繫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更深入細緻的學習和理解。實施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2

本次我承擔課題《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作爲組長,我實在是惶恐,不知如何下手。這個課題中,自主性是關鍵所在,這是學生自身產生的一種對學習的需要,他人強行灌輸、指揮是沒有用的。自主學習能力則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靠我們的悉心培養。於是我找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反覆研讀,希望能有所啓示。在課標中,我找到了關於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表述,下面我結合工作中的具體情況,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工作以來一直在農村學校,學生的學習現狀我比較瞭解,對自己的教師角色也深有體會。課改都提了多少年了,農村小學那種以教師爲中心,重課堂輕課外,重課本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的現狀依然嚴重存在。結果是我們教的辛苦學生學得累,想要有所改觀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一直在摸索、追尋,追求學生自主學習的高境界,讓學生願學、樂學、會學。

一、培養興趣,使學生願學。

如果學生對我們的數學課堂及所要學的知識感興趣了,他們便有了學習的熱情,積極參與,我們當老師的還愁他學不會嗎?當然,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很多,如一個精彩的導入、巧妙地設疑、合理的情景設置、有趣的習題等等,這都需要我們教師的精心準備。我在這兒要說的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我們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願學。我們不再是過去那個高高在上的老師,怎們說學生就怎樣聽,他們變成了“應聲蟲”,現在的學生接受的新事物太多,想法新奇,要允許他們有不同的聲音,我們做他們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情趣融洽,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究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有所改變,使學生樂學。

1、師生角色改變

新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提到: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由此可見,這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我們需要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我們要更多地去做學生的參謀,給他們激勵和幫助,並以情感交流爲紐帶,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2、學習方式改變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受這句話的啓發,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關於動手實踐,我們要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如教學各種圖形的面積,可以讓學生剪一剪,拼一拼,通過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

(2)關於自主探索,通過有效的措施,啓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供學生質疑的空間,提出一個有效的問題遠比解決一個更有意義;

(3)關於合作交流,這正是我們現在常用的.小組合作學習,這需要教師在小組搭配上下功夫,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還要注重收放合理,否則片面追求表面的熱鬧,收效甚微。小組成員只有各自分工又通力合作,才能獲取新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從教師角色及學習方式的改變,促使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變得樂學。

三、注重評價,使學生會學。

我在這說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及時準確有針對性,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元的評價體系。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他們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在課堂上,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通過互相反饋和評價,學生學會了評價別人,也學會了評價自己。因爲,學生在評價別人時,首先要注意傾聽,再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別人說的哪裏不合理,哪裏有錯,在一次次的評價中學生有學會變成了會學。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在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上下過功夫,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做中學”數學,體會數學的魅力所在,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3

數學核心素養是通過數學活動逐步形成與發展的正確價值觀,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反映了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徵及其獨特的育人價值,是現代社會公民素養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素養具有高度的整體性、一致性和發展性。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其中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眼光主要表現爲抽象能力(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

義務教育階段,在數與代數領域抽象能力主要包括數感和符號意識。初步體會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感悟數的概念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數感和符號意識。新課標修訂後,關於數感和符號意識,在不同的學段,學業要求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第一學段的要求是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數值;能用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關係,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如例1所示:

例1:將數50、98、38、10、51排序,用符號“”表示。用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語言進一步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

我們知道,數的最基本的關係是大小關係,通過排序可以考查學生對大小關係以及其傳遞性的理解。通過用不同的排序方法,讓學生感悟選擇方法的過程,引導學生表述排序方法的操作過程,幫助學生積累思維的經驗和做事的經驗;用恰當的語言表述大小關係的程度,體會大小關係的傳遞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形成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意識。

第二學段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實例解釋萬以上數的含義,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會用萬、億爲單位表示大數。能計算兩位數乘除三位數。能直觀理解小數和分數的意義,能比較簡單的小數的大小和分數的大小;能進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在本學段,數的認識包括整數、小數和分數的認識。我們知道整數的計數單位是個、十、百等;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分數的計數單位是分數單位。也就是說,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計數單位是構建數的基礎,數的概念具有一致性,以此來發展學生的數感。如例2所示:

例2:比較1/2和1/3的大小。

把兩個同樣大小的圓平均分成三份和兩份,通過比較一份面積大小的方法,直觀理解分數的大小。然後,進一步把兩個圖都平均分成六份,通過1/2=3/6,3/62/6,2/6=1/3,所以1/21/3,理解分數單位之間的關係,知道只有在同樣的單位下才能比較分數的大小,使學生明白這個法則和整數是一致的。

第三學段的要求是認識自然數的一些特徵;能用直觀的方式表示分數和小數,能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和兩個小數的大小;能進行小數和分數的轉化。能在現實情境中運用小數和分數解決問題;能用字母表示數,理解常見的數量關係,進一步發展符號意識。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是本學段的教學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設計合理的現實情境,引導學生會用字母表達現實情境中數量的關係、性質和規律。如例3所示。

例3:

(1)小敏原來有5張卡片,朋友又送給地一些,你能用帶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敏現在卡片的數量嗎?

(2)我們學習過一些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還學過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些圖形的面積公式和運算律嗎?

(3)如下圖所示,小華依次畫了一組有規律的圖案,試着用帶字母的式子表示第n個圖中基本圖形的數量。

這三個問題都涉及用字母表示數。

教學(1)時可以先從具體數量入手,如果送給地1張、2張、3張該如何表示,現在不知道朋友送卡片的具體數量,因此小敏現在卡片的數量可以表示爲5十a,其中的字母a表示一個不確定的值。

教學(2)時,要讓學生探索用字母表示面積和運算律的過程,感悟用字母表達所得到的結果具有一般性。

教學(3)時要讓學生經歷用字母表示變化規律的過程,培養抽象能力和符號意識。第一個圖有4個基本圖形,第二個有7個,第三個有10個,每次增加3個,以此類推,第n個圖案有(3n+1)個基本圖形。

學業質量是學生完成相應學段數學課程學習任務後,在數學核心素養方面應該達到的水平及其表現。學業質量標準以核心素養及其表現、課程目標以及學段課程內容要求、學業要求爲依據,是針對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用用以反映學段課程目標與核心素養要求的達成度。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4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認識到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儘量採取“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擴展”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於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繫,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一、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現代教育觀念----邁向學習化社會,提倡終身學習,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與人共事。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字母表示數”中的第一課“a能表示什麼”沒有直接向學生呈現“代數式”的含義及相關的概念,而是讓學生動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遊戲中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並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體會“爲什麼要學習代數式”,“代數式是怎樣產生的”,通過活動去獲得代數式的基本含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感。又如“用刀切去正方體的一個角得到的切口圖形是什麼?”這都需要學生動手實踐,觀察思考,然後探究出結論。

二、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爲此,我想教師應該先了解所教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例如,我曾經佈置這樣的作業,“用一張正方形紙片,你能做成一個沒有蓋的長方體的盒子嗎?自己編一道應用題,並解答。”在學生交的作業中,我發現平時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做盒子時非常認真,也很漂亮,儘管在所編的問題中有些錯誤。可成績好的一些學生雖然解題正確,可是做出的盒子卻是敷衍了事。爲此,我及時表揚了製作認真的學生,同時也暗示製作不認真的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這樣,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後,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製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說,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和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迴歸、向學生經驗迴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報刊雜誌等。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數學教學的特點,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雙基”。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以人爲本”的思想,這不僅對學生有益,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都將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5

今天聽史教授從:課標修訂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三個方面對數學課標的解讀,收穫很多,體會頗多。

1、《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觀點將小學數學內容歸納爲“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6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

2、師互相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通過新課標解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心得體會)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3、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把鎖學生們像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4、通過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新課標的解讀,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有教學作出嚴格的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課標和教科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當然解讀課標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常常進行研讀時時體會。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爲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爲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6

新舊課標對比之後,比較顯目的的是關於“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的修訂。“基本理念”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達到“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會用到多少的數學知識?數學怎是人人所必須呢?又怎能體現其“有價值”?那麼學習數學的意義又何在?

從這些的修訂處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是呀,許多的數學知識通常是出校門後不到—兩年便很快忘掉了,學到的數學知識顯得一無是處。然而細想,不管從事什麼業務工作,深刻於每個人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令我們受益終身。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通過學習,要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是呀,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各行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有着共同之處,要求走向社會的人,具備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善於分析情況,歸納總結,綜合比較,分類評析,概括判斷的工作方法,這—切都是在數學思想的滲透中得以培養的。

當然,修訂的真正意圖在於讓我們—線教師在實踐中實施、落實。那就要求我們必須真正領悟精神、領悟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層次性;同時要講究方法,把握好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思想滲透的契機;更應該看到,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不是一朝—夕就能見到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而是一個過程。數學思想必須經過循序漸進和反覆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有所領悟。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和積累—些基本活動經驗,不僅能使學生領悟數學的真諦,懂得數學的價值,學會數學地思想和解決問題,還可以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正是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也是我讀《課標修訂稿》所領悟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7

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各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解讀1: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格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三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各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瞭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解讀:

1、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四基:和基本活動經驗;四能: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選擇、組織、呈現)

3、實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學生主動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4、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

5、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生動的教學活動,促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數學核心素養是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反映了數學的學科特徵及其獨特的育人價值,是現代社會公民素養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核心素養具有高度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表現爲抽象能力(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表現爲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表現爲數據意識或數據觀念、模型意識或模型觀念、應用意識。

在小學階段,學生認識了正有理數,掌握了正有理數的四則運算,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數、數量關係及規律。在初中階段,學生將認識負數、無理數,學習它們的四則運算,還將學習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等內容。這些內容構成了初中階段數與代數領域“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和“函數”三個主題。“數與式”是代數的基本語言,初中階段關注用字母表述代數式,以及代數式的運算,字母可以像數一樣進行運算和推理,通過字母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方程與不等式”揭示了數學中最基本的數量關係(相等關係和不等關係),是一類應用廣泛的數學工具;“函數”主要研究變量之間的關係,探索事物變化的規律;藉助函數可以認識方程和不等式。數與代數領域的學習,有助於學生形成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觀念,發展幾何直觀和運算能力。

初中階段數與代數領域包括“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和“函數”三個主題,是學生理解數學符號,以及感悟用數學符號表達事物的性質、關係和規律的關鍵內容,是學生初步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感悟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重要載體。數與式的教學。教師應把握數與式的整體性,一方面,通過負數、有理數和實數的認識,幫助學生進一步感悟數是對數量的抽象,知道絕對值是對數量大小和線段長度的表達,進而體會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形結合的意義,會進行實數的運算;另一方面,通過代數式和代數式運算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通過基於符號的運算和推理,建立符號意識,感悟數學結論的一般性,理解運算方法與運算律的關係,提升運算能力。方程與不等式的教學。應當讓學生經歷對現實問題中量的分析,藉助用字母表達的未知數,建立兩個量之間關係的過程,知道方程或不等式是現實問題中含有未知數的等量關係或不等關係的數學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用字母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係數,感悟用字母表示的求根公式的意義,體會算術與代數的差異。

數學核心素養是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反映了數學的學科特徵及其獨特的育人價值,是現代社會公民素養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核心素養具有高度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表現爲抽象能力(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表現爲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表現爲數據意識或數據觀念、模型意識或模型觀念、應用意識。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8

史寧中教授對課標的解讀猶如燈塔,讓我們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認識,爲我們今後數學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康校長溫馨提示近期區裏還推薦了許多關於新課標的專題培訓,這麼多優秀的資源,希望老師們把握機會,認真學習,在學習、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開闊教育視野,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學科融合教育要求,基於數學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線上教學多時,隨着疫情形式好轉,復課在望,老師們要做好隨時切換線下教學的'準備,有問題共探討,發揮集體的力量。最後,調研了三所學校各個年級的教學進度,禮軒小學張邈馨主任和宅科小學丁輝老師也交流了本學校下一步的教研安排和教學準備。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9

聽了史寧中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我對新課標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解新課程的教育理念的改變,從以知識爲本到以人爲本。

學科核心素養變成談論的重點。通俗的講,就是通過數學學科教育,我們最終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人?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在低年級學段數學核心素養表現的更加具體,更側重意識;到了高年級學段,則傾向於一般,更側重能力。

二、理解數學課程的變化趨勢。

數學都包括四個領域,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在數與代數中,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教學中。在圖形與幾何中,強調幾何直觀,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就是增加動手操作環節,增強對數學的感覺。

首先史寧中教授從新課程標準的課程標準修訂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三大版塊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爲老師們做了細緻而有深度的解讀。在這次學習中對史寧中教授解讀數學核心素養部分感受最爲深刻,把數學核心素養定義爲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格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現在我們逐漸的把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上面,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通過此次學習我不僅瞭解了課程標準修改的內容,修改的教學要求等,還明確了修改的目的與意圖,更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性與指導性,爲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0

今天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爲“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爲“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

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爲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三、變“教學”爲“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爲“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1

今天,我研讀了《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過程中使我體會頗多,讓我受益匪淺。在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提到,我們要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激勳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融合“四慕”“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通過學習,我認爲我們要儘快改變過去教師始終是作業質量唯一評價主體的這種傳統觀念,重視學生在學習質量及整個教學過程評價環節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互評以及教師點評都應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另外,評價內容也需要體現多元化,對學生在數學應用過程中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及對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進行客觀的整體評價,這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後活動與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予以評估。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上,除了藉助等級制的評價、文字評語等方式,還建議在各類學生小組間採用交流討論式學習評價、糾錯式評價、以及師徒結對式評價等方式。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2

教授的講座中重點分析了20xx年新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新課標的理解與表達、課標內容的變化及相應的教學建議,聽完講座讓我對20xx數學新課標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認識到新課標需要後期慢慢去閱讀並理解。史教授一開始就重點強調了新課標中將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解讀了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階段性和發展性。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其中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以後數學的教學過程緊扣新課標。史教授還重點分析了新課標中的變化,整體的領域沒有變化,對內容進行了調整,形式上基於抽象結構,理念上更強調核心素養,這些都需要結合後期教學實踐去理解。

下面就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觀點進行簡單梳理。

一、小學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上,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二、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趨勢

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包括四個領域: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這四個領域沒有變化。但是,爲了更好地適用於四基的`教學,或者進一步說更好地適用於核心素養的教學,這次課標修訂有個總體趨勢是這樣:在數與代數中要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並且把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圖形與幾何中,更加強調幾何直觀,這樣的話就增加了尺規作圖的內容。增加尺規作圖就是在小學數學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讓學生在這個操作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的本質,感悟數學這個概念對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

三、數學課程的整體性與一致性

第一個原則,不單純介紹概念。就是說,像過去說角的概念,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然後,不比較角的大小;也不講角的計算。這樣的話,這樣的教學也是不好的。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3

今天學習了史寧中教授對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解讀,在20xx年版的課標實施了10年後,隨着教育的不斷髮展,必然存在一些與新形勢新要求不適應的地方,需要不斷完善,20xx版的新課標應運而生,和20xx年版的課標相比,此版課標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置,並且細化了實施要求,印象比較深的就是之前的課標中學段縱向有機銜接不夠,課程標準缺乏對學到什麼程度的具體規定,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缺少科學依據,新版課標中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解讀,讓廣大一線教師有標可循,有標可依。在新課標的引領下,作爲一線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觀念,不固守舊經驗,積極主動應對新時代的新挑戰!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4

20xx年4月26日下午,我校全體數學教師組織觀看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解讀與作業優化設計的培訓,首先王老師先給我們解讀了新課程標準的變化,然後從兩個方面進行了這次的培訓義務教育數學新課標解讀與理解和新課標下的優化作業與設計。王老師對於課程標準中的四基、四能和三會進行的詳細解讀,併爲我們推薦了幾款數學適用的軟件,對於我們的授課非常有幫助。課程標準的解讀分爲四個學段,對於九年義務教育進行了詳細的分解解讀。

新課程標準的學業質量解讀中7-9年級學段的解讀中指出,以結構化數學知識主題爲載體,在形成與發展四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社會情境,以及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數學與科技中,在經歷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語言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觀念、數據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數學的.學習運用、實踐探索活動的經驗積累,逐步產生對數學求知慾,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養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

通過今天的培訓,我對課程標準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學到了大單元作業的方法。

研讀小學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15

教師職業註定就是要終身學習的。這些天陸陸續續翻看了《新課標》,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使我受益匪淺。《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作爲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設一個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學生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情感、想象、領悟等多方面的發展,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制約了兒童的嘴巴、雙手、頭腦,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學生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靈性,缺乏生命活力。那麼,面對新的課程改革的挑戰,如何能讓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的活起來呢?

一、使學生能成爲課堂的主人,去體驗數學、“玩”好數學。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爲學生提供做數學、“玩”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去經歷數學。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激發求知慾,形成積極的情緒,在數學中我們不斷創設與學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喚起學習熱情,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真好奇”!從而產生“我也想玩一玩、試一試!”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教學,除了知識的傳遞,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能萌發出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玩”好數學的`願望,從而更加樂意去學習數學,在數學世界裏翱翔。

二、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

教師的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新局面。

1、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需要教師們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還給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師生之間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像有些教學內容只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抓住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啓發、引導,讓學生交流發現問題,自己探求規律歸納方法就能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關係,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探求——概括——應用去發現、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首先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後啓發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從長方形的特徵入手找尋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抓住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目的。總之,要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發揚民主、強化訓練意識,多一些引導、點拔,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規律。

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讓學生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師都知道,對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教學,對學習新課程的學生,首先要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這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出問題,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樂於與人合作等內在的學習品質和能力。

作爲老師還要明確,學生這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學法中,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對學生過早的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把學生當成加工廠的“機器”,而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分享,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爲學生今後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生活中充滿數學,讓學生體驗數學之樂。

實踐表明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着數學,讓數學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將數學問題提煉出來,再將數學知識迴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又有利於發掘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這無疑是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活力源泉。

1、生活中充滿數學。平時能讓學生把身邊的實例融入到數學課堂,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使數學課堂大起來,超市的價格標籤,銀行的利率,校園面積的估計及食堂菜譜的調查統計表等等,都可以成爲學習數學的源素材,這樣的學習無疑是極大的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內驅力,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

2、數學問題迴歸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理解。比如要教學完《相遇問題》例題後,教師問:“現實生活中只有例題這一種情況嗎?”在教師的引導啓發下,學生列舉出了現實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後,教師可讓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重新編成應用題,自己探究解決;又如《元、角、分》教學中,開展模擬購物活動,給你10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樣文具?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既對數學內容進行了拓寬,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達到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遞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難道這不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課堂魅力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