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15篇

本文已影響 2.17W人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15篇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1

《我不只是數學》是數學名師華應龍老師繼《我這樣教數學》《我就是數學》之後的第三本叢書。其實有心的人看這三本書的名字就能瞭解華老師的教學思想歷程,從最初的追求課堂環節的精彩,到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教學的研究,再到現在不僅僅做數學教學更重要的是在做數學教育。

鄭毓信教授言:優秀數學教師的特色絕不應侷限於具體的教學方法或模式,還應體現其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反應他對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活動本質的深入思考,以及對理想課堂與教師自身價值的執着追求與深切理解。正是因爲有這樣的追求,《我不只是數學》的每節課例都是遵循“課前慎思”“課中篤行”“課後明辨”“名家點評”這樣的模式來展開敘述。我這樣形容這四個環節:課前慎思是旅行前的準備(需要用心思考,萬無一失),課中篤行是美好的旅行沿途都是好風光(需要靜心欣賞,美妙無窮),課後明辨則是導遊解說(需要潛心聆聽,醍醐灌頂)。

在閱讀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值得細細品讀,而給我最大啓迪的是“課前慎思”環節,在這裏華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他每節課背後的付出,有對教材的質疑,有對課前調查的分析思考,有對同一內容的綜合分析,有對學生容易出現的普遍性困難與錯誤的分析,有對教學本節課的意義的思考等等,可以說每次的“課前慎思”都讓我開啓思考的閘門,面對這樣的內容我們會怎樣處理,華老師這樣處理能給孩子帶來些什麼......也正是因爲有了課前的慎思,纔有了精彩的“課中篤行”和感人的“課後明辨”“認識面積”。書中給出的定義一般爲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圖形的面積,而華老師卻思考“什麼是面積?什麼是面?什麼是積”。思考增加了行動的效果,課堂上積線成面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後面的比較面的大小起到了促進催化的作用,加深了對面積的理解。

“解決連乘問題”中華老師對於傳統教學的意義展開思考,對爲什麼上這節課進行慎思深思再慎思,從而有了在汶川學校這個特定課堂上爲玉樹送紙鶴的環節,有了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未來。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但卻在這些鮮活的例子中我們明白了,想要成爲學生的貴人,成爲仁師,就要勤于思考,樂於思考,善於思考!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2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羣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平淡、平凡姿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

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羣缺少幸福的孩子。

善待自己別跟自己過不去。教師首先是個人,放下我們心中的“師道尊嚴”的架子,學會以平等平和的方式與人相處,與人交流。學會放棄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和功利之心。

善待學生,善待身邊的人。

要懂得享受課堂。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爲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學會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爲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所謂慢慢的幸福吧!

“幸福首先在於“胸中有夢”。因爲有夢的人生纔是幸福且充實的人生,有夢的人生纔是幸福且快樂的人生。對於胸中有夢的幸福的教師來說,教師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我們的一生不一定要幹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猶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他應當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

人活着不是爲了痛苦,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恆的目標。什麼是幸福呢?幸福是一種態度,幸福感不是來自生活經歷本身,而是來自我們面對生活的態度。

人生本來短暫,爲什麼,還要栽培苦澀。博大可以稀釋憂愁,深色能夠覆蓋淺色,做個幸福的人。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3

不知何故,我一直以來就很專情於竇桂梅老師的專業著作,先後拜讀了她的《做有專業尊嚴的教師》》、《跟竇桂梅學朗讀》、《聽竇桂梅老師講新課》、《玫瑰與教育》等,也反覆的觀看過她的教學視頻,佩服之情越加濃厚!但是遺憾的,直至今日也未能見過竇老師的真容。不過我想在書中與她對話也不失是一種好方法,近來又讀了她的《回到教育的原點》,再次深刻地感受到了竇老師的人格魅力,教學造詣。

《回到教育的原點》這本書分享了竇桂梅老師精彩的教育人生,領略了她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永不停步地追求卓越的奮鬥精神。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學習不是口號,不是爲了誰而學,她提出要“無條件的熱愛學習”,學習是會得到實實在在收益的,“學習讓我們走向生命的高貴”,難怪她能夠不斷改變自己的命運,不斷摘取成功的碩果,她的人生經歷令人感嘆、振奮,對我來說這是一次精神的震撼、思想的洗禮,其中的韻味讓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竇老師提出了很多的理念,令我印象最深刻地是竇老師“三個超越”的理念的提出,即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竇老師的超越教材,告訴我們:基於教材但不囿於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經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超越課堂,竇老師告訴我們:語言已經不止是作爲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語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存在方式。學生的生活活動,情感活動,心靈活動等所有的生命運動都是語文學習的過程。竇老師告訴我們:超越教師,是學生體驗自己學習所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思想碰撞和觀點交鋒的過程,是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過程,更是追求真實,探求真知,獻身真理的過程。

讀着這樣的理念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節課原來也可以是一種藝術品的展示,原來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原來可以有如此深遠的影響。而這一切都是源於竇桂梅老師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源於她對理想的點點營造。才使她從一個山區的農家小姑娘最終成爲一代名師。讀竇老師的著作不僅是文字理念帶來的受益,更是精神上的洗禮!

對此,我感到無比的汗顏,隨着信息獲取的便利,我們現在的備課方便多了,網上有很多現成的教案,都爲我所用,“拿來主義”成了“理所當然”,似乎一旦離開了網絡,大腦就不會思考。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明白備課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從一無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銘記於心,再到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和思考,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這或許就是破繭成蝶的職業幸福。

感謝《回到教育的原點》,感謝竇桂梅老師。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4

處於小學階段的孩子,是心理尚不成熟的個體,而作文是一項複雜的心理活動,對生活經歷和心理經歷都較爲薄弱的孩子來說,寫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何捷老師,是語文教研員,更是一名作家。他提出的作文教學理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讀完《何捷老師的遊戲作文風暴》受益匪淺,何捷老師寓教於樂,讓作文教學不再枯燥。

一、讓學生想寫

何老師之遊戲,其實是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具有很強的魔力,能開啓孩子的心扉,激活孩子的思維,能使孩子們大膽寫自己之所想,說自己之想說。通過遊戲來調動孩子的口、耳、舌、鼻、手、腳、心、腦,使身體細胞全面參與到習作活動中去。何老師設計的習作活動,本身具有趣味性,或在活動中放大趣味點,使學生更加樂於參與,樂於去寫作。所以我們在進行寫作教學,亦或是語文教學時,都不應忘掉技術之外的藝術性,一定要使教學具有魔法,具有誘惑,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其與孫郡霞名師之體驗習作觀同出一路,不謀而合。

二、讓學生會寫

何老師注重習作方法的指導。他認爲課文是學生學習習作的最好老師,我們老師要喚醒其中的習作訓練,使學生受益最大化。有效的指導,可以事半功倍,在課文中訓練寫人、寫景、記事、狀物、想象等文章的習作方法。如插敘、倒敘的專門指導。強調孩子要記錄真實生活,寫出想象與感悟。細心觀察,隨時記錄,積累素材。

在習作修改方面,提倡讓孩子自己修改,因爲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思想,有他們自己的語言。而不應該讓老師將其修改的面目全非。作者應是文章的第一名。生先自改,然後生生互改,最後老師再改。

三、讓老師寫作

何老師自身是一名作家,他認爲老師應該下水與生同遊。如此,才能發現寫作中存在的真實問題,才能體驗到寫作之真實感受,才能更好地指導孩子們寫作表達。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高,老師的積極性也高,師生互進,比翼雙飛。

四、讓寫作有用

我們要給孩子展示自己文章的權利,給予他們發表著作的權利。可以通過佳作賞讀、張貼展示、書刊發表等方式進行。讓學生在班裏讀其習作,在年級讀,在全校讀,那種自豪感有利於他們寫作的繼續發展。發表著書,讓孩子們引以爲榮,同時存下作品,也有紀念的意義。而寫作本身言志表情,載物記事,就具有非凡的意義。寫能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淨化心靈、減輕負擔;能訓練思維,加強語言訓練;能深化思想,提升境界,創造自我。

五、讓學生掌權

模仿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與抄襲截然不同。杜絕抄襲,建議模仿。模仿如同書法與繪畫之臨摹。可以全盤精臨,也可以想象意臨,亦可以改造創作。甚至可以用心精摹。精摹如同教師搬課,與抄襲也是不同的。抄襲是機械的、表面的、簡單的、生搬硬套的,而精摹是雙勾填墨,是站在巨人肩頭,求同存異,物我兩忘,與佳作交流、與作者對話,解其骨肉,曉其精髓。

除了模仿權外,還應還給孩子私藏日記、文章的自由和修改己作、發表作品的權利。

六、讓教師轉換思維

教師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演員,而是導演。要有上帝思維、中介思維、大河思維和森林思維。如此,才能關注孩子,學以致用,促進學生習作水平全面提升。總之,我以爲何捷老師是在正本清源、學以致用,是讓習作教學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有效結合,最終實現習作“真”“活”“趣”等核心特點。

遊戲作文使作文課堂的面貌煥然一新,因爲它符合課程倡導的理念,符合人本主義的教學觀,符合小學生的寫作規律,具有“生活爲人性”“內容特定性”“指導針對性”“強烈體驗性”的特點。立足於兒童本位,直面兒童的內心,激活作文課堂,“爲兒童而教,以遊戲教兒童寫作”使作文和他們的童年生活並軌,和他們的童年學習同步,使遊戲成爲學生筆下鮮活的作文素材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5

教師的個性強有力地影響着學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影響着他們的生活。——前蘇聯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

所謂魅力,就是對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讀者就願意多讀;人有魅力,別人就願意與之交往。一個教師若有魅力,學生就喜歡多親近,聆聽其教誨。正所謂《學記》有云:“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可知,教師的人格魅力所產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有些方面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本書告訴我們要具備以下“五心”:淡泊名利,積善成德,有顆敬業心。關愛學生,幼人之幼,有顆慈愛心。公而無私,一視同仁,有顆公平心。謙虛坦誠,仁慈和善,有顆寬容心。精益求精,永於創新,預科進取心。我認爲這“五心”的核心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之本——愛,既愛自己的職業,也愛自己的學生。獻身教育,甘爲人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教師要善於養德,養勤勉敬業之德、愛生奉獻之德、誠實有信之德、謙和團結之德、公道正派之德、與時俱進之德,守住自己的道德良心,出色履行自己的天職,人民教師的形象纔會可敬可愛,絢麗光耀。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單單是個人修養、人生境界的問題,而是一種不可或缺或無法替代的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師要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來陶冶學生,在學生眼中,教師還要做到威而不令、嚴而不死、親而不猥、活而不散、寬而不亂、博而不驕、新而不怪、雕而不俗、剛而不犟、憤而不私,儘管我們要求教師不至於盡善盡美,而我們要爲這個目標不懈追求。

可愛的教師們,我們每天面對繁複的工作,面對那一羣各色的學生,我們要讓自己時刻相信:

相信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渴望被信任與尊重,每一個受教育者都渴望能和教育者平等交流和溝通。只要你相信每一個孩子,你就能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只要你心中有愛,你就會看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你就會相信,即使是一株小草,有一天也會開出像海洋一樣繽紛的花。讓我們學會耐心,學會等待,等待學生慢慢學會,慢慢領悟;多一點信心、少一點失望給他們鼓勵,多一點積極、少一點消極給他們希望,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性急來等待他們成長。

也讓我們對自己、對學生、對未來、對生活充滿自信。情是雨露,愛是陽光。春風走過的地方,花兒次第開放,讓愛成爲教育的果實!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6

暑假中讀到了王春曉教授的一本兒有關班主任的書----《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這本兒書給我很多的啓示現在分享如下:

一、唯有喜歡才能做好

您喜歡做班主任嗎?這是開篇的第一個問題。做班主任有三種境界:一是“知之者”,即明白班主任的工作意義和職責、工作原則和方法或者做班主任有了經驗體會;二是“好之者”,把班主任工作當做有趣的事兒,做一門專業的知識來學習;三是“樂之者”學有所得、超越了自我,從中得到了真正的樂趣。

我做了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算有所體會。要幹好班主任工作唯有喜歡它,不斷地思考它,積極的參與你的班級建設,纔有真正的樂趣。

二、班主任工作的邊界問題

現在班主任工作非常瑣碎,只要涉及到你班的學生的基本上都是你的事兒。一些臨時性的工作,你也得分出不少的精力去做。班主任工作實際上是有邊界的。班主任要有所爲有所不爲。根據實際情況,我們應該合理的安排事情,對事情有所排序。班主任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想象的過於強大,就像美國雷夫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們只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而已”。我們班主任要學會解放自己,騰出時間去思考、閱讀。

三、班主任做好三件事

1、班風建設

好的班風給班級提供,維護力、凝聚力。積極向上的班風能維護班級多數學生前進。看見別人都在努力學習,即使我不大情願,也可能隨大溜。班級有正氣,對於破壞因素就有抵抗力這和健康人體抵抗力強的道理是一樣的。一個一班一特色,我們需要建設有品牌、有特色,有特點的班級。

2、班級的日常管理

班級的日常管理任務很多,事事親力親爲,必然會有焦頭爛額之感。班主任要學會:有所不爲,纔能有所爲。班級管理的關鍵需要有“減法意識”,能不管的就不管,能少管的就少管。能讓自己學生管的班主任不出馬。好鋼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班主任要像節能、節水一樣節約語言,剩下時間來用於思考。這樣才能抓住班級管理的“本”----抓班風和問題生的學習。班級管理有創新、有創意、自然班主任工作就不會有焦頭爛額之感,纔會活的瀟灑,過的瀟灑。

3、問題學生診療

教育家魏書生說過:“問題是生是送給我們的寶。只有分析他,研究他,我們的觀班級管理水平纔能有更高的提升。”一般來說問題學生的毛病都比較頑固,只靠表揚、批評、關愛寫檢查、請家長等手段是解決不了問題。他們都有了很強的“免疫力”。只有科學診療才能因病下藥,班主任也能像醫生那樣有一個診療檔案庫,針對不同問題學生開出診療方案。

四、班級管理需要智慧

班主任面對的是有意識,有情感的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管理只靠校規、班規,是不能解決所有的班級管理問題。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人影響人。作爲班主任,要學會和學生交流溝通,更要學會與家長。交流溝通,形成家校合力。

最後我們要做一個專業班主任就要在“想”和“做”之間架起一座“行動”的橋樑。對於班級管理的三大問題,更是需要我們積累經驗、不斷學習掌握科學與藝術的管理方法。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7

張萬祥老師編著《幸福教師的60個“不”》這本書彙集了幾十位一線教師的60篇案例,深入淺出地把教師的失敗展開了曬在太陽底下讓我們去品評,不失爲一味“心靈雞湯”。“當念遇到挑戰時,不該固守成規”、“當素養遇到考驗時,不該丟失師德”、“在溝通的時候,不該忘記尊重”、“在轉化後進生的時候,不該草率行事”、“當需要更新觀念時,不該固步自封”、“面對專業成長,不該無動於衷”,讀着這些生動的案例,我誠惶誠恐地在反思,我過去有過這些過錯嗎?我更鄭重其事地告誡自己,這些事情真的不能做,現在、以後都要以此爲鑑,只有這樣,身爲人民教師的自己纔會真正獲得幸福感,並能伴隨一生。

在這60個“不能做”的背後,我領悟到要想做一個幸福教師,一定要具有四大要素:師德、師能、師智、師魂。

一、立師德

師德,就是愛的情懷。讀懂了這種愛,我們便能更好地詮釋我們身邊平凡事例中那熾熱的愛心,文人們歌頌: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確實,教師是引領孩子們成長的導師,除了教他們文化知識外,還要教他們爲人處事,這首先就要求教師自身要起表率作用,心中有愛,懂得關愛,學會珍惜。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培養完滿的人格,使我們的學生成爲幸福人生的創造者。我們都應該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貫穿關注生命健康與幸福的生命教育,甚至把它作爲教育的價值追求,我們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生命質量負責,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應該充滿對學生生命的關愛、體貼和關懷,應該讓學生感到當下生命的豐滿和幸福。當學生知道一個教師是真誠地熱愛他們時,他們的感情大門、智慧大門就會向你打開。

二、強師能

作爲老師,得到學生的肯定和認可是最幸福的,我們除了用心去關愛學生外,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識,具備多種能力:教育教學技能、課堂駕馭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更新知識的學習能力、創新的科研能力、高雅的審美情趣……

我認爲讀書可以拯救自己,幫助自己,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個時代,信息瞬息萬變,不學習便跟不上形式,跟不上時代。一個教師,只有自己博覽羣書,胸有丘壑,方能在新形勢下的課堂上駕輕就熟,一些具體的細節如怎樣調控課堂、怎樣設計教學進程等,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就會有方法。文化素養豐富的教師纔會對學生的學習有豐富的、細膩的和個性化的理解,課堂上纔不會簡單重複,也纔有深刻的東西能吸引學生。任何一個學習者如果在學習中不能獲得成就感,或者懷疑所學知識的價值,就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我們的課堂就不能讓學生學得到收穫。從另一方面說,當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的幸福感又從何談起呢?

三、培師智

師智,就是教師教育的智慧。由於教無定法,由於我們面對的是性格各異的學生,所以教學情景多樣,出現的情況難以預測。面對瞬息萬變的教育情境,準確迅速地作出判斷,恰到好處的妥善處理,從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達到最佳的教育境界,這就要依靠教師的智慧。應變性、直覺性、靈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師智慧的表現。當然要搞好教育。前提是教師自己心理要健康,還要有科學精神,有研究心態。

四、鑄師魂

師魂,就是教師的靈魂。師魂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是教師的人格風範。當教師師魂達到一定境界時,就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學促學、以趣激趣、以情動情、以性養性、以意煉意、以行達行。教師的工作並非一成不變的,要學會與時俱進,熱情在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爲熱忱是人的“內心之神”,“沒有熱忱,便沒有偉大的成就”。激情不老,這應該成爲每一個幸福的教師重要的追求。幸福的教師對教育的激情,應該從現在的外在表象化爲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作爲幸福的教師來說,要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用自己這把火去點燃學生求知、求美、求善的火把。作爲幸福的教師來說,要保持住自己的熱情、熱忱,就要努力地挖掘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內在價值與趣味性,使自己對工作、事業有一種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的感覺,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

總之,張老師的《幸福教師的60個“不”》陶冶了我的心靈、淨化了我的心態、成就了我努力向上的情懷。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業,就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就要有一種兢兢業業的態度,要有一種樂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些,我們的工作就會是快樂的,我們當教師的也纔是幸福的。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8

最近我有幸讀到,華應龍老師的《我這樣教數學》的這本書,猶如捧着一盞飄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咂那來自他心靈的傾訴,一遍一遍品咂那來自他對教育教學的理想與信念的叩問與追尋,陣陣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浮蕩的靈魂漸歸平靜。我努力包裹着一直以來沉澱在這裏的溫暖,智慧教學悄然來到身邊,做你的貼心人,想與你更靠近地一起思考。

整本書記錄華老師的數學教學,課堂教學有獨特的色彩和光亮,有豐富而深層的意蘊。瀰漫着一種濃濃的智慧情懷。他“審視教育目標”,拷問“教育的靈魂”,探尋“教育的意蘊”。華老師的課堂教學,把學生真正推到教學的核心地位,“讓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由”,只有學生主動地去學、積極地去學,只有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創造性地去學,學習纔會“像呼吸一樣自由”,學生纔會享受學習,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幸福。在華老師的課堂裏,學生興奮,有激情,思維活躍,有創見,這和學生獲得主體性的真切體驗是分不開的。此外,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由,還意味着,學習不是技能的訓練,而是智慧的生長,是思維的發展。華應龍把教學、把學生學習的真諦巧妙地把握在自己的手裏,教學像清溪那樣歡暢地流淌,像登山一樣拾級而上,去高峯欣賞更闊大的美景。這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大智慧!

從整本書的12節課中我看到了華老師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奮。用華老師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的年曆上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有的知識一天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更深夜半,燭淚將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覺醒來,踏踏步,暖暖身子,繼續看書……沉浸在教育教學的王國中。”每一節課的設計,從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選擇,到新知的傳授方法、滲透怎樣的數學思想,都有謹慎的思考。

或許我們無法做到華老師的那種境界,但我們可以變得更勤奮些。像華老師那樣像農民種地那樣教書,像農民那樣不誤農時,要想農民那樣調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農民那樣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長、貽笑大方的事,要像農民那樣不責怪莊稼,而是反思自己……他更是一位“智者”。

他提倡“走自己的路”,他說:“我並不拒斥‘新’,但問題是,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沒有舊的根基,缺乏對歷史的接續,所謂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煙雲,而非貨真價實的創新。”這無疑是我們實踐新課程理念的一副清醒劑,讓我們多一些思辨,少一些盲從。對人的認識和發現固然是智慧的,對教育教學的認識當然也是一種智慧。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在“教育”、“教學”中,但是未必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教育,什麼是最好的教學。對此,華老師卻有深層次的體悟。他認爲應該像農民種地那樣教書。他說,要像農民那樣不誤農時,要像農民那樣調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農民那樣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長、貽笑大方的事,要象種樹那樣“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要象農民那樣不責怪莊稼,而是反思自己……我們不能孤身於世事之外,消費主義時代的處世方式無可避免地也影響着我們,有太多技術與程式層面的東西誘惑着我們,讓我們錯誤地以爲可以主宰課堂,你也許會突然發現那個課堂中的我纔不是真正的我!但卻已成了一個實在的我!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業,“沒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智慧和活力”。讓我們守望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行走在智慧的教學間!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9

一身的優秀讀物。通過閱讀這本書使我瞭解到偉大的祖國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並瞭解到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有意義的事件,涌現出優秀的人物。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知道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中華上下五千年”。因爲炎帝族和黃帝族原來是兩個部落,後來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也常常把自己稱爲“炎黃子孫”。我還了解到原始人一開始不知道用火,生吃植物果實,即便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到後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人民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才發明了火。我還了解到荊軻刺秦王的壯舉;辦事公正、執法嚴明、受到當地百姓稱讚的好宰相狄仁傑;爲世界醫學界做出卓越貢獻的明醫李時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大發明家祖沖之;女皇帝武則天;發明了地動儀的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姜太公釣魚;堯舜讓位;大禹治水;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等等。

真是中華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睿智著稱於世。我們的祖先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民族的優秀代表——許多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不少民族英雄,都以他們的業績和成就,爲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了光彩。重溫五千年曆史,使我們每個炎黃子孫感到自豪。我想,所有讀者正是抱着這樣的深厚感情,喜愛這本書的。

這套書都以一個個動人的歷史故事,具體地展現了一個個動人情節。其中看到《孟母三遷》的故事給我在教育孩子身上深深的感觸。孟母和她的兒子住在墓地的附近,孟子就經常到墓地裏玩死人下葬的遊戲,孟母認爲孟子這樣沒有出息,不利於他讀書成才,便把家遷到了城裏。可是在城裏孟子又和小夥伴玩起了做買賣的遊戲。於是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城東的學府對面居住。孟子這纔開始認真學習,成爲僅次於孔子的名儒。從這個故事裏我體會到了父母和老師爲了將我們培養成爲有用人的用心。

說點實在的,其實我本不樂意讀書,是在李校長的鼓勵下,在學校各種政策的激勵下,我比以前多讀了很多書,從中我體會到書的力量可以帶我們飛翔,讀書可以讓我們翱遊知識的海洋。從書中,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給我帶來了學習的幫助。讓書這個好朋友伴隨我們一生。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10

讀一本好書,是與偉人的精神交流;讀一本好書,是爲心靈尋找生長的沃土;讀一本好書,是充實靈魂的必然需要。我喜歡讀書,並在讀書中享受着快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感受頗深:

一、“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

有時候,我常常感覺時間不夠用,想讀書卻感覺抽不出時間。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中給了我很好的幫助。是的,時間總是會有的。只要合理的安排時間,並且有一顆迫切讀書學習的心,我們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和動力去讀書。

二、“興趣的意義何在”

一直以來,不少學生缺乏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常常被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任老師如何苦口婆心,都沒有什麼改變。蘇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一條建議“興趣的意義何在”,給了我很好的啓示。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們就會自己迫切的想去學。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要比質問孩子爲什麼不愛學要好得多。

那麼,如何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呢?其實,問題不在孩子,而在老師。首先,老師應該提高自己的個人魅力。讓孩子喜歡你,願意聽你說。孩子就很有可能,因爲喜歡這位老師,而喜歡這門學科。其次,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就好像看一場節目,演員如果毫無變化沒有表情,那麼觀衆當然就不願繼續往下看了。沒有任何孩子,願意端坐不動地聽別人在臺上作報告的。

得到這個啓示後,我很快就運用到了我的課堂教學中。在執教一年級下冊《識字四》這一課時,我根據課文內容,製作了畫面生動的課件。當孩子們看到“飛舞的蝴蝶”“爬來爬去的蜘蛛”“游來游去的蝌蚪”時,一下子就被課堂內容深深吸引。然後,我用動畫的形式,將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分開然後合攏,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了形聲字的規律,也體會到了學習漢字的樂趣,課堂效果非常好。我想,其實孩子們的興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只要老師用心去準備,去設計你的課堂。那麼,一個充滿趣味的課堂,就能夠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興趣。

三、學會積累經驗

剛剛參加工作這幾年,常感覺自己有些力不從心。這與個人經驗是有緊密聯繫的。蘇霍姆林斯基在第四十三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這一點上,讓我受益良多。他指出,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裏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而學習別人的經驗,也並不是把所有的東西按部就班。要先深入瞭解自己的班級情況,根據自身特點去研究管理自己班級的最合適的方式。教學水平的提高,就要靠勤學勤問,刻苦鑽研了。

在執教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的《吃的學問多》這一課時,我感受頗深。看起來很簡單的內容,但要引導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去學習正確的行爲習慣,就需要老師提高教學的“藝術”了。我一邊自己鑽研,一邊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們,虛心求教,努力探索。最終,取得了“區優質課二等獎”的好成績。

我校自20xx年開始,就啓動了“1+N”計劃。這個活動,給我們青年老師帶來了很多可貴的幫助。使我們能在一個溫暖的團隊氛圍中,學習和積累豐富的經驗,快樂迅速的成長。給我的職業成長的道路點亮了一盞明燈。

四、教師腦力勞動素養決定着學生的腦力勞動的素養

在課堂上,學生對問題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這裏面儘管學生有其自身的動機所在,但教師的引導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的勞動素養乃是教師的勞動素養的一面鏡子。”教師想要在課堂上看出學生的腦力勞動如何並適時地進行引導,必須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身上,而要想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須對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瞭解,必須掌握足夠多的知識。“教師在自己的關於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則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纔有精力去顧及學生,纔會根據學生的腦力勞動情況而隨時自己將要採取的措施。

五、關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問題

儘管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但我們必須要關注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因爲抽象思維是學生認識世界、開拓眼界,持續發展的一條必以之道。有些學生在低年級學習比較好,而到了高年級學習卻落後了,“這正是由於沒有藉助抽象思維來發展他的頭腦所造成的可悲後果。”“要使學生識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必要進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學生通過思考和推理而脫離開具體的東西。”要想使學生脫離開這具體的東西,必須建立在對事物、事實和現象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沒有理解的識記和在此基礎上的概括對兒童來說都是有害的。

閱讀優秀書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爲我們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誨。他說:“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自己對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纔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爲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爲,只有當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跡的書時,纔算達到了教育目的。”“書籍對少年來說,並不是真理的倉庫,而是內心體驗的源泉。”其實,不僅僅是少年,所有的人都會在閱讀書籍中找到無限的快樂。讓我們閱讀並快樂着!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11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小學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着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着,對照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要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爲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近30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心靜,保持心理平衡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12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爲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爲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作爲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動物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全部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爲,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用心做教育,就要豎立一顆恆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個時間長的工作,也許作爲我們來說,體會到的只是重複:上課、作業、輔導……,然而,正是在這單調的重複中,學生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着變化:年齡在漸漸長大,知識在逐步增多,思想越來越成熟,與人交往的能力越來越強……當然,這些不會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體會得到。這是我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教育的結果。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事着教育這一事業,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恆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13

隨着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教育”這一行業也在逐漸的改變。教師不僅僅只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使者了,他還承擔着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養人的綜合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神聖使命。那麼,現在的學生究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呢?這就是當前的學生出給老師的考卷!當前社會給與老師的要求。

儘管每個學生喜歡一個老師的原因都不一樣,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她的幽默,喜歡她寫得很漂亮得板書,甚至只因爲你對他說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我認爲他們喜歡的是尊重學生,瞭解學生需要,注意與學生交流感情的老師。他們喜歡是對學生真誠、坦蕩,能得到學生真心與信賴的老師,他們喜歡是有豐富閱歷的、能言、善辨、談古論今,嚴肅而不失活潑,莊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師。他們還喜歡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並能積極參與他們的老師。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

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聖陶先生的話:你這糊塗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裏有牛頓,在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身爲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聖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這天我正在上課的時候,我發現有一個學生頭靠在課桌上,一隻手按着肚子,面露出痛苦狀,一問才知道,早上起牀晚了,爲了能趕上上課連早飯也沒有吃,下課後,在我的強制要求下(他開始有些不好意思,執意不肯去)這個學生來到我的家給他煮了一碗麪條。後來他就成了我家的常客,因爲他媽總是讓他給我帶一些東西,像幾把麪條,一點炒麪之類的東西給我,我執意不要,可是他總是放下就跑。他還和我的小侄子能了好朋友。語文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另外一個學生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被我叫起來回答問題,他有點結巴,因爲緊張就更說不清楚了。問題終於回答完之後班上的同學早就笑翻了天。看着旁邊的同學這樣他哭了。我費了很大的勁才使教室安靜下來,我拿出一張面紙幫他擦乾眼淚後讓他坐下,我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然後我對全班同學說他已經做得很好了不是嗎?並帶頭鼓掌,其他學生或許是被我的行爲感染到也開始鼓掌。從那以後我總是有意識的常常叫那個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從笑他慢慢開始替他緊張,當他回答完之後總是在我之前給他掌聲。那個學生慢慢的結巴沒有那麼厲害了。每次坐下的時候總是望着我笑了。

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師生雙方纔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做好一個老師,至少讓你的學生偏科不是因爲討厭你。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14

這個暑假,讀到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惑受頗塗、受益匪淺。書中寫的很實在,裏面講述的一個個案例更是折射出李鎮西老師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無窮智慧。

正如書本開頭的序:永遠的班主任中所寫:“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讀了這本書我在思考我常常爲他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打動,例如他向學生索要教師節的“禮物”,例如他創意編寫的“班級史冊......”序作者的這些思考帶動了我確實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智慧爲何這麼多,源於哪裏,讀完書本,我有體會,也得出了答案:這一切都有源於李老師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他以融入學生當中爲快樂,以從事教育勞動爲幸福,當他攸着自己感到快樂的事,就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其中,他的內在積極性便被充分的調動起。他的心裏理潛能便被激發出來。它的教育才能便很好的發揮出來。而當他的工作取得成就以後,當他得到學生們的愛戴以後,他享受着學生們給予的關愛。體驗着教育勞動的幸福,並從中受到莫大的鼓舞,而這些又激動着的他更進一步的發揮他的智慧,如此往復,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對照李鎮西老師我想了想自己當班主任的時間很短,但感受依舊頗塗,這兩個月的時間極其的充實,看着孩子們爲跑操比賽而不斷練習,聽着他們一聲聲嘹亮的口號,我很開心開着他們爲了裝扮教室而比量着各種尺寸,開動各自的智慧來想格局分佈,我更開心,看着他們爲了班級文化建設的評比而調動所有可以調動的人脈,不斷的拉票,看着票的數據從倒一一路追升到第二,我開心更多的是差異,我愛這些孩子們,不討論名次結果,我更享受的是看到他們爲一件事全班凝聚,奮力拼搏的過程。確實,我從中得到了樂趣,也取得了繼續爲他們努力下去的決心。確實“熱愛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我深深體會到了。

現在推崇素質教育,何謂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教師,首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同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法談起。所以,重李老師的教學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的是在育人,教會本領,所以,未來的班主任生活中,我要調整,傳授孩子們知識的同時,更多地是孩子們怎樣做人,如何做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人。

李鎮西老師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的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爲正直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學習文化知識,才能使學生成長爲有知識的人。

通過學習李老師的經驗之談,我明白了,作爲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自己發自內心的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對孩子的喜愛,自己的態度擺正了,工作起來就愉悅了,工作愉悅了,好多問題就自認而然也就好處理了,李老師的這本書是一本李老師親身實踐所所鑄的書,書中李老師所提及的典型事例也正是我們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所常碰到的,李老師通過記述自己如何做班主任的的教育故事和相關教育理念,所以,這本書對作爲班主任的我頗爲受用,所以,之後,我會繼續研讀,推敲李老師的這本書,繼續學習李老師的教育理念,學習他的教育境界,教育精神,再合理的將李老師所述的方法融進日常工作中,希望在我們的日後工作中也能擁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故事來。

小學教師暑假讀書心得15

“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題記

因爲家有小妹在幼兒園,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時候,看到了幼兒園的一個黑板上寫了這麼一句話,還加了書名號。通過題目我敏感的捕捉到這可能是她們今天的培訓內容,於是,迫不及待的從手機上去搜索,原來,還不是一本書,只是一篇文章,是講述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關愛的。同樣是老師,平時很少接觸幼師這個行業,也是看了之後才之知道幼兒園老師的辛苦和付出。其實作爲老師,我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學生的愛,一直以來都覺得我很愛我們班的學生,但是前幾天去家訪的時候,看到學生家長眼神中流露出對孩子的關切和愛意,才意識到,我對我們班的孩子所謂的那種愛,是那麼的少,那麼的淺,完全沒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裏甚至都沒和她說過幾句話,但是她卻是爸媽心中的寶貝啊,我們做老師的如果能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寶貝,那還會有什麼工作上的難度呢。帶着這樣的反思,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作者有這樣一段話:“假如我們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規、聽指揮,假如我們總是用成人的標準評價孩子的創作、孩子的行爲。”假如我們對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勵,孩子的潛能就會在我們的“管教”中慢慢的銷蝕殆盡。

看到作者的話,很是感慨.其實,孩子們每天都在尋找別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天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通過學習書本的內容和自己工作多年的感悟,情感是最少的投資,收益卻是巨大的,愛的力量永遠大於一切,正如書中所言:心中有愛,高地闊;讓愛成爲習慣,讓愛在我們工作的細節中展現,愛不會受損,但是愛需要表達,愛的極致就是寬容。

愛學生不僅僅是口頭上的一句宣言,也不僅僅是一份承諾,它應該有科學的方法和細膩的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讓自己更有耐心,更寬容,孩子父母的眼神,不僅盯在學生的身上,對我也有深深的觸動,只要我對孩子沒有那樣的眼神,那我就做的還不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