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大學》讀書心得

本文已影響 2.51W人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心得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讀書心得

《大學》讀書心得1

這本書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本書中,我看出了青少年時代的阿廖沙對小市民惡劣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衆的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料是他得以成長,從生活底層攀上文化高峯的重要條件。

在《我的大學》裏,高爾基用自己的筆反映了當時俄國人民的生活,展示了這一時期俄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

阿廖沙在沒進入大學後,進入了社會這所真正的人生“大學”。貧苦的生活使他在伏爾加河流浪,和搬運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在這樣的生活中,他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塊生鐵投進了燒紅的爐火裏,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他的心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阿廖沙認識了食品店的老闆,一個謙虛無私的進步人士。他在食品店找到工作,向工人們傳播革命理想,參加了大學生的祕密組織,鼓勵工人罷工。俄國的腐朽和個人的困境使他自殺未遂而受傷。傷愈後,他帶着新生的力量,離開喀山,重新走上流浪的道路。

阿廖沙在他的“大學”裏地吸吮着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墮落的社會裏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那顆積極進取的心。

阿廖沙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告訴我無論面對任何的困境,都不能退縮,要站起來與它對抗,還要學會發動起身邊的朋友,讓事情辦的更好。

《大學》讀書心得2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裏,她心繫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剋制着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一件爲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爲禮薄而不安,爲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苟地寫下菜餚的製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她愛夫愛子,一生爲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爲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恆,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束。然而這個結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爲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爲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爲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願讓自己屈辱,不願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

他們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爲他們痛楚,只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爲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爲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愛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愛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爲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爲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歎,對,是朋友,是同志。

除了感慨傅雷在創作上甚豐的翻譯作品,驕人的成績,還爲他是這樣一個集藝術與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那留給我們的點點滴滴那樣溫暖每個少年、青年、父母的心。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爲孩子包辦,而爲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爲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自己,不*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說:身外之名,只是爲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着,必遭後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隨處讀來,有反覆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重的着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這是千年修來的服氣。翻動着每一頁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能被染的金燦燦的。

隨書還附錄了兒子傅聰,傅敏給父親的信,看來這些信並非一去不復返,並有幸被我們讀者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比起其餘誡子書更增添幾分*平等。不幸的是這樣幸福一家被時代過早的拆散,作爲一名教育者,一位家長,我力推這本書,或許你從中可以領略的更多,不妨親自拜讀。

《大學》讀書心得3

剛進廣商的時候,我便收到整整一個文件袋的資料,裏面有一份是介紹我校圖書館的,上面列出了一個推薦書目的表格,列表的第一項便是覃彪喜的《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乍一看,這個題目就非常吸引我了。我相信,這個問題肯定可以將千千萬萬的在校大學生甚至畢業生問得個個啞口無言,包括我在內。剛過了一個學期,我還有足夠的時間來重新完善自己這四年大學生活的規劃,我不想過一個茫然的、沒有目標的、碌碌無爲的大學,不想畢業後像衆多泛泛之輩一樣在人頭涌涌的招聘會爲了三餐而忙得焦頭爛額。因此,我決定利用漫漫寒假的時間,認真地把這本書一字一句的啃下來,進而再完善一下自己的大學規劃。

下面,我就選擇給我啓發最深刻的幾個方面來談談吧!

一、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儘管每次網到魚的不過是一個網眼,但是要想捕到魚,就必須要編織一張網。是的,在現今社會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必須提高自己全方位的素質和技能。

大學生和非大學生最主要的區別絕對不在於是否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能。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我們的尊重和肯定。在大學期間,我們都經過系統的思維訓練,對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着豐富的理論知識,所以我們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不會再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而是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分析、解決問題。在這種時候,被動的記憶能力已經上升爲了主動的分析能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而這種能力正好是一個合格大學生最最本質的特徵!社會所需要的也正是大學生這種系統分析的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爲了讓自己擁有全面、系統而深入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前提便是需要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要做到懷疑並不難,但是如果懷疑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淵博的知識,懷疑就將墮落成一種玩世不恭。沒有專業知識作爲基礎,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就不會憑空產生,就算擁有了這樣的能力,也無法將這種能力付諸現實的工作之中。

對於教材和其他書籍中的觀點應該帶着批判的眼光加以學習,不能認爲書上說的就一定是對的。同時,老師在課堂上說的觀點也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要敢於懷疑、善於懷疑。事實上書上的觀點或者老師講授的觀點都可能只是學術界對某一個問題的很多種觀點中的一個,在這些有爭議的觀點中做出任何取捨,必須要經過自己獨立的思考過程。

在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膚淺或者深刻,但是,我覺得大學生有理由讓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擔更多的歷史使命。大學生不但應該接受系統的思維訓練,具備獨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而且應該用思想的深度來將自己和非大學生區別開來。雖然大學生越來越普遍,但是,大學生作爲一個整體仍然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知識精英階層,如果這個羣體的人集體性地淹沒在了膚淺,浮躁和低級趣味裏,那誰來思考更深刻更宏觀的問題呢?要做一個思想深刻的人,以下兩個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於現實的土壤之中。

讀大學,必先讀大師。“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師應該是經師與人師的統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爲師表”,不但有淵博的知識,有原創性、奠基性、開拓性、前沿性的學術成就,還能做到文以載道,是知識和品格完美結合的代表,是知行統一的典範。聽課和聽講座都是一種與大師進行思想對話的重要方式。

讀大學,除了讀大師,最重要的便是讀圖書館。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學四年沒有安心在圖書館好好看過幾本書,那就絕對沒有真正意義上讀過大學。去圖書館借書還需要有個取捨的標準。雖然借一本書並不會浪費我們任何錢,但是浪費的時間可是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的。對於那些膚淺的純粹是炒作的圖書最好是敬而遠之。而且在圖書館借書不要太過功利,不要以爲只有跟考試相關的書籍才值得一看。

讀大學,還要學會“讀同學”。“讀同學”,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讀大師”和“讀圖書館”的延伸。讀高中的時候每個學生側重的學科不會有太大的區別,但是,讀大學的過程中每個人的精力卻可能放在截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老師那裏獲得知識,同學之間的交流自然也就相當於間接地從別的老師那裏獲得了知識。積少成多,我們也就學到了更多知識。

二、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剛剛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真的有點被嚇到了!因爲這個與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日夜叮囑的絕對不可以逃課背道而馳。不過當我一點一點看下去之後,發現作者說得很有道理。雖然其中也有作者的一些較片面和偏激的言辭,不過有些地方真的值得我們去仔細斟酌。

作者列出了逃課的三大理由。

1,老師水平良莠不齊,很多老師唯一的本事就是誤人子弟。有些老師上課的時候只是一字一句地把別人寫的書念出來,而且年復一年。大學的圍牆紛紛倒下,學術和商業之間的藩籬也轟然倒塌。大學紛紛變成了出售文憑的工廠,大學老師紛紛變成了出賣學術良知的商人。如果你發現你的老師是這樣的人,那就趕緊逃課吧,別把寶貴的青春用來記無聊的筆記了。浪費一個筆記本不要緊,但是浪費的光陰卻永遠也要不回來了。

2,教學方式陳舊落後,填鴨式教學唯一的作用就是扼殺精英。“填鴨式”這種陳舊落後的教學方式在中國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隨着大學擴招而得到了加強。上至清華北大,下至每一所專科院校,無不是老師在臺上讀講義,學生在臺下做筆記。在課堂之上,老師是絕對的中心,學生髮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少之又少。在這個方面,我覺得廣商的老師還是做得挺不錯的,我們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還是挺多的。

3,課程設置不合理,很多課程唯一的作用就是浪費青春。作者認爲,公共課除了英語、體育和計算機,其他的好像基本上都沒什麼用。他並不是說必須用就業之類的功利性指標來衡量大學課程的價值,更沒有否定馬克思主義是偉大、光榮、正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是,當你和幾十幾百個人同時擠坐在教室裏聽老師照本宣科,你是不是能夠用這些時間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但是要注意的是,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政治理論課以外的幾門公共課倒是要認真對待了。除了公共課之外,專業課同樣有很多無聊的課程。不過這些課程是否逃課還要看老師而定:如果老師照本宣科,那當然溜之大吉;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會講授很多最新的思想和觀點,就算教材過時了也是應該認真去聽的。不過,在判斷一門課程是否有價值的時候不能太過功利,目光不能太短淺。事實上很多目前看來沒用的東西以後就會覺得非常有用了。

三、戀愛:花開堪折方須折

作者認爲,真正相愛的人絕對不會是因爲跟對方戀愛很有用纔跟他一起的,所以,因爲戀愛有用或無用而鼓吹或反對大學生戀愛都是一件荒天下之大謬的事情。愛情不是計劃出來的,真正的愛情往往是在不經意的瞬間出現的。因爲它具體會在什麼時候出現無從可知,所以愛情不需要任何的計劃。有些時候我們真的不能不相信緣分。屬於你的,遠隔千山萬水他都會來到你的身邊;而不屬於你的,就算站在你的對面,你也未必注意到他的存在。也就如人們所說的“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見面手難牽”吧。

所以,感情是不可以勉強的。我們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一些無法預計的事情,還是乖乖地等待緣分的到來吧。

這本書確實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原有的對大學生活的一些想法和觀念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本書,真的值得一讀!

《大學》讀書心得4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而且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高爾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會半途而廢。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爲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說“學無止境”嗎?

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纔能有所作爲。

《大學》讀書心得5

可能是在家庭的環境的薰陶之下,我從小就能閱讀到何種書籍,因爲爸爸媽媽皆是老師,所以家裏的學習氛圍一直都很好,家裏也有着一個書房,裏面堆放着各種名著,我閒來沒事也是閱讀了不少,慢慢的我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現在我到了大學依舊是如此,就算我有再繁忙的學業,我也不會丟棄自己的這個習慣,每週絕對會去學校圖書館借一本書看,這早已成了稀鬆平常的事情了。

讀書真的可以讓一個人安靜下來,不去想任何東西,當我心情煩躁的時候,讀書能讓我的心境平和下來,當我迷茫無助的時候,書中的知識也會給我指點方向,當我孤獨無助的時候,書籍就是我最好的夥伴……一個飽覽羣書的人才可以真正的理解什麼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東西是你話再多錢都買不到的,唯有自己去閱讀去領會,十多年的讀書生涯,讓我這個人都變的不一樣起來,有同學說我這人爲人敞亮,一眼都能看的透徹,讓他不由自主的想和我結識。也有同學說,我對於很多事情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想,覺得我這個人很有趣,甚至我的老師也覺得我與衆不同,不說髒話,爲人謙卑,給他一種高尚的感覺。這都是讀書影響我的東西,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跟在很多高尚的人在聊天,那我怎麼可能不受其影響。對於讀書我也是有着自己的一些心得。

不讀無益之書,現在隨着時代的發展,很多盜版書就出來了,思想不正,三觀不正,胡言亂語的書籍多的是,我從來都不會去讀這類的書籍,因爲我知道那無遺就是藉着讀書的名義墮落自己,讀書這麼多年,我見過很多同學被小說被迷了眼的,上課在看,下課在看,回到寢室的時候還在看,整個人完全的沉浸在別人的世界裏面,無法自拔,最終荒廢學業。

讀書可以讓人領略到很多的東西,就拿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來說,你能看到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深、你能看到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的英雄氣概,你能看到神魔鬼怪世界的曲折離奇,你還能看到封建社會是一個大家庭的興衰消亡……書一本你要能用心去讀,這樣才能嘗試着去跟作者交談,體會到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這樣你才能從中受益。

在安靜的環境下讀書是最好的,讀書是可以讓你忽略耳邊的嘈雜,但是寧靜而致遠,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你才能讀懂書中更多的東西,那樣你看一本書的效率也是最高的,並不是說你看完一本書知道了裏面的情節、內容、人物你就算是讀書了,你沒有弄清楚這本書所要傳遞的思想,那麼就仍需再次細細的閱讀體會。

讀書真的可以使一個的人的思想、眼界都寬闊起來。

《大學》讀書心得6

本書主要講述了高爾基在上大學的時候,高爾基的父母親去世了,但高爾基仍然還不斷的堅持學習和讀書。

想想自己,現在我們有了這麼好的學習環境,還不用功去讀書是沒辦法解決困難的,我們以後到了社會是不會等着你的,只要你差一點兒都是不能工作的,因爲你的資格不夠,所以是不能工作的。只有我們上課認真聽講,不開小差,遇到不懂的問題能馬上告訴老師,讓老師幫你解決困難,這樣你不斷的學習纔能有很大的進步。

我們從現在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要向高爾基這樣勤奮好學的精神,使我懂得了我們要珍惜時間,從每一分每一秒做起。大家行動起來吧!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爲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爲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爲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高爾基這個形象是俄羅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長道路是俄國千百萬勞動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道路。我要象他一樣,認真刻苦地學習,汲取廣博的知識,如同即將衝鋒的戰士,做好出發前的準備,爲了實現遠大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大學》讀書心得7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高爾基說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人類文明史伊始,浩如煙海的書籍記載了人類艱苦求索、認識自然、保護自然、揭示自然界奧祕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絕大多數智慧。

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

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爲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纔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爲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爲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爲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讀書其實是在讀人生。許許多多的人生。 書中總是彙集了一些獨特的魂靈。善於讀書,其實是藉助讀書深深地翻閱自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

《大學》讀書心得8

假期裏,我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第三部——《我的大學》。

這本書講述了在作者十六歲的時候,便離開自我的家鄉,獨自一人去喀山求學。可是作者高爾基並沒有上成大學,上大學便成爲了高爾基的一個夢想。沒上成大學,作者爲了能夠生存下去而四處奔波:住在貧民窟,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麪包店工作……之後,事情有了一絲轉機,高爾基在和古裏。普列特尼奧夫,傑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這樣的大學生和提高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社會大學裏,作者經歷了許許多多:經受多方面的生活考驗,對人生好處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爾基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裏。這個家裏便有了三個孩子,這位媽媽很可憐,高爾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就算是“媽媽“給一塊小麪包心裏也覺得如岩石般沉重,之後,高爾基決定找個工作,讓這位媽媽減輕些負擔。

《我的大學》是部自傳體小說,故事情節簡單,明顯。作者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他成長的片段。這本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此時已有55歲,年過半百。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無論什麼狀況,多麼艱難,也要想辦法克服。並且要懂事,學會隨時隨地爲他人着想。

《大學》讀書心得9

一本充滿平靜的書,一本凝結智慧的書,一本拷問心靈的書,這就是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帝王馬克·奧勒留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沉思錄》。“《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而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忙人們去過更加完美的生活。”美國的費迪曼如是評價。的確如此,在時隔兩千年的今日,我們仍能跨越時空,看到作者低頭沉思,與作者內心對話。

用靈魂去思考

此刻,快節奏的生活工作讓人漸漸忽略思考的重要性,在忙碌的生活中,往往疲於應付,沒有時間安靜下來細細思考。作爲古羅馬的帝王,奧勒留在他執政的近20年間,遭遇水災、地震、瘟疫、饑荒、蠻族入侵、軍事反叛等天災人禍不斷,公共職責的沉重負擔和個人際遇的沉痛經歷使他陷入了極大的悲觀中,而使他能忍受下來的是思考,他以“哲學的沉思”來避開人世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安寧。他就像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面前,時常自省,對鏡子中的自我作出告誡與提醒。

所以,貫穿在書中最爲明顯的是一種隱忍的恬淡,和對人的命運的深刻洞察。有人說,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人們漸漸疏遠,信仰漸漸缺失,一切都流於世俗。我認爲,一味的否定是逃避,而思考將是一劑良藥。這種思考不是無用和瑣屑的思想,而是一種深層的思考,是對自我心靈的拷問,是與自我靈魂的對話。如同長途跋涉需要小憩,我們在行進的過程,身體的勞累能夠經過睡眠緩解,然而心靈的勞累更不能忽略,也需要思考作爲驛站。哪怕幾分鐘的沉思,也能讓源自靈魂的潺潺溪水洗滌浮世塵埃。

用靈魂去生活

奧勒留認爲,事物不能拂亂靈魂,“外部事物使你煩躁不安,那麼請你注意,使你心境煩亂的並非事物,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願意,你是很能夠將它打發掉的”。在生活中,我們容易被外界影響,讓我們躁亂不安。很多外界的事物,似乎都“來者不善”。

我認爲,“不善”的並非事物,而是內心無法抑制的“不善”。人經過雙眼看世界,可是有個死角就是自我,看清自我,與自我對話不是眼睛能夠做到,唯有用心靈。當繁瑣的事物壓來,你是否消極低落?當生活的不公襲來,你是否怨天尤人?奧勒留會告訴你,當你低落,當你埋怨,你只是在逃避生活。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所謂“看破紅塵”,便要退隱,尋找山林,尋找海濱。他們放棄了作爲一個“社會人”應肩負的職責。奧勒留教給我們,怎樣用恬靜、自然、完美的態度去對待一切。其實要相信,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寧靜去處,我們能夠挖掘靈魂的力量,既獲得平靜,又擔負職責,並且讓這種平靜更好地爲擔負職責而服務。所謂“大隱隱於市”,當俗世的煩囂和肩負的重任都不能讓我們煩惱退縮,我們便懂得了用靈魂去適應生活,改善生活,我們便懂得善用靈魂的力量,去加重生活的分量。

用靈魂去創造

奧勒留在後期很少待在羅馬,大多是在帝國的邊疆或外省的軍營裏度過。《沉思錄》大部分就是在這種鞍馬勞頓中寫成的。正如我們明白的,奧勒留並不像一般的隱者那樣逃避自我的職責和義務,他從不怠慢社會歷史賦予一個羅馬皇帝的使命。“……去履行一個人所負有的職責,難道我會不樂意履行我之被塑造,我之被生於此世間而應當負有的職責嗎?”奧勒留對於使命,對於職責,是進取的。在靈魂與外界使命、職責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他要用寧靜之心、關懷之心創造出一個有愛的帝國。

當我們懂得如何用靈魂去思考,如何用靈魂去生活,我們要勇於承擔職責,學會如何用靈魂去創造,爲這個世界創造價值,爲人類創造未來。要從周圍人們身上汲取優良品質,熱忱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秀的品質,化爲自身成長的精神鈣質;要時刻不忘自我作爲社會一份子的本分,致力於整個社會的利益,熱愛自我的使命,併爲之努力;要抱有創造的心態,不斷審視自我,完善人格,加強職責,讓生命脫離庸碌無爲。

《大學》讀書心得10

當今世界的發展速度是如此之快,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不僅僅包括科技的創新,還有經濟的發展,文化的更新,都令人目不暇接。對於這種世界發展趨勢的描述,人們提出了很多概念,如全球化、地球村、經濟一體化,等等。《世界是平的》作者--美國人托馬斯·弗裏德曼從一種全新的視角對全球化運動進行了分析,他聚全球發展的事實,透析世界性變化的特徵,探索個人和企業的新的生存法則,提出“世界是平的”: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進入了全球化的新紀元,如果說之前推動全球化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國家和公司,而當今世界全球化的獨特動力就是個人和小團體在全球範圍內的合作與競爭,這種個人和小團體在全球範圍內的親密無間合作的現象能夠稱爲“平坦的世界”。

無法迴避的全球化

考究在多大程度上這種定義的準確性是沒有意義的。真正引發我們思考的應當是書中提到的各種全球化現象。此刻,無論在地球哪個角落發生的事情,無論是歷史多麼悠久的事件,我們都能夠穿過時空的限制直接得到,信息的獲取變得如此容易,如此快捷。經濟發展也是一樣,幾乎所有的商品都經過了全球化的“最優化”,它可能是在一個你從未想到的地方生產的,或者由世界各地最具競爭力的部件組裝而成的;公司或者國家的發展都無法迴避全球化的浪潮,撇開其他的經濟體追求獨立的發展是不可想象的。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再沒有人有本事對一件事情的發展起到絕對的掌握和控制,正如書中所言,“世界開始從垂直的價值創造模式(命令和控制)向日益水平的價值創造模式(聯繫與合作)轉變”。

那麼,在這個平坦的世界上,怎樣才能贏得立足之地呢?作者列舉了“碾平”世界的10大動力:windows操作系統的建立、個人電腦的風行、互聯網、工作流軟件、外包、離岸經營、開放源、內包、供應鏈、供給信息。這10大因素已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平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以網絡爲基礎的競爭平臺,在該平臺上存在多種形式的合作,他能夠使得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個人、羣體、公司和大學,出於創新、生產、教育、研究、娛樂等目的進行合作。財富和權力將會越來越多地聚集到那些成功地完成了以下三個基本任務的組織或個人手中:建立連接到這個世界平臺的基礎設施;經過教育獲得更多能夠在這一平臺上創新、在這一平臺下工作,以及成功接入這一平臺的人才;最終,經過成功治理來從這一平臺中獲得最好的東西,並且防範最壞的副作用。

對於互聯網、外包等推動世界平坦化的新技術,我們都是耳熟能詳,有時我們還會發現任何一個單一的因素都不是那麼重要。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單獨的技術創新。引入一項新的技術或者平坦世界那樣的平臺,並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僅有當新技術或者新的技術平臺與新的經營方式結合起來後,勞動生產率纔會出現躍升,這能夠說是整合的力量,資源與技術的多重整合。當然,所有輔助性的技術、企業流程和習慣等互相融合起來實現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突破,是需要時間的,也能夠通俗地理解爲經濟學中所說的“時滯”。

能夠選擇的行爲控制

正如書中扉頁提到:創新,使您與衆不一樣。作爲最引人入勝的環節,作者信奉“一個好的例子勝過一千個理論”,他在論證個人觀點的同時,提到了諸如微軟、ibm、沃爾瑪、ups等全球化優勝者(先行者)的很多事例。這就給該書供給了強大的事實支持。這些都能夠作爲任何一個有志於超越的個人或者團體學習的對象。我們不能照方抓藥,更不能東施效顰,但我們能夠把創新的精神、整合的做法、進取的活力學習過來,爲我們今後的發展奠定一個紮實的基矗這一點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企業,都具有十分進取的借鑑意義。

要具有很好的開放性。美國文化中敢於推翻舊事物、一切重頭再來的特點讓他們在平坦時代具備了很多優勢,因爲在平坦的世界裏爲了推動創新和增長,就必須更加頻繁地辭舊迎新。“說到做到--創立--破產--重頭再來”在美國是很常見的事情。對於有雄心的公司而言,開放性更爲重要,一味地墨守成規是沒有出路的。要對新涌現出來的技術堅持開放性,率先採用技術整合舊產業,才能堅持強大競爭力;要對新構成的管理思想堅持開放性,適應新形勢的新思想才能引領企業更好發展;要對優秀的人才堅持開放性,優秀的人才是支持企業長遠發展的核心要素,優秀人才的加入也能構成良好的鮎魚效應;要對決策過程堅持開放性,在扁平化、信息化的時代,掌握信息不再是領導機構的特權,所有人都能夠經過對網絡產品的應用獲取信息,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正在喪失,思考的多樣性和視角的多樣性應更多地融入決策過程。

要具有迅速的應變力。“船小好掉頭”,相對於巨無霸型的企業,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小企業在應對全球化方面具有更多的優勢,聯想、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的迅速成長證明了這一點。大型企業要提高競爭力,就要提高對市場的應變本事,這就要求客戶對產品的反饋信息要及時呈此刻決策者面前、管理層的部署要及時體此刻公司的運作中。從這個意義來講,多層的、垂直的管理層級的管理效率達不到要求。要努力減少管理層級,管理層級越多,信息逐級審批、逐級反饋的時間越長,信息被過濾的次數越多,信息的時效性就越差,組織的靈活性就越低。要組建扁平式的項目團隊,在全球化時代,創新越來越多地來自全球各地不一樣部門和團隊的水平合作,按照細小的專業分工組建工作部門變得不合時宜。在這方面,惠普作出了一個好的榜樣,經過5年的時間,惠普從一個擁有87個不一樣供應鏈的公司--每個都垂直管理,擁有自我的最高管理者和後臺支持--發展到一個只需5個供應鏈就能夠管理500億美元業務的公司,並且會計、人力資源等職能由總部統一掌管。只要具備了良好的靈活性,小企業不妨做大,逐漸橫向和縱向地擴展業務,擴大企業的邊界,把與自身互補的產業吸收到企業內部,塑造多元化的企業核心生產力。而大企業則應當想辦法做小,合理地將業務外包,甚至把生產流程全部轉移到成本低廉的地方,本土只負責管理、協調、研發等工作。

要具有強大的整合力。對新技術的應用是無止境的,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經過最新的網絡技術,我們能夠在公司內組建一個電腦網絡,管理研發、生產、銷售、資金等各個環節;我們能夠把部分業務外包出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們能夠經過新的工作流軟件,實現位於各個國家的不一樣公司、不一樣團隊之間的緊密合作,而無須坐在一齊搞攻關;我們能夠建立和運用高效的物流技術,減少庫存,減少資金佔用,減少反應時間。要實現這些目標,能夠有兩種途徑:一是基於企業實際,建立一套融合各個環節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努力,erp軟件的應用正說明了這一點;二是對於存在的應用軟件和工作平臺的使用,比如運用供給的很多商業處理軟件,使用該網站的網上電子郵件營銷系統發出很多的電子郵件,也能夠使用銷售自動化系統處理銷售前的數據,也能夠使用顧客管理系統記錄公司所有顧客的活動,使用這種網上服務,能夠使公司更加專注於創造利潤的活動,並有效降低業務成本。對於大型企業來說,經過創新建立一套屬於自我的系統是適宜的,但要採取進取的行動,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運用新的網絡技術整合現有資源,實現公司競爭力的迅速提高。

要具有永遠的創新精神。沒有創新精神和進取的進取心,我們就無法想象印度的教師給美國的中小學生經過網絡進行課程輔導、無法想象幾家小型麥當勞加盟店能夠把訂餐業務外包給幾千裏外的呼叫中心、也無法想象航空公司把電子訂票業務全部外包給上千名家庭婦女。新的互聯網技術正在深刻改變着我們的生活,這一切都源於企業對於新技術的追求。對於企業,不僅僅能夠運用新的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傳統產業的效率,也能夠在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中尋找商機。但要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到達基業長青的目的,必須將創新精神內化於企業的各個環節:基於客戶的需求設計產品、定製產品,以最快的速度將產品投放市場,客戶需求偏好的及時跟蹤,售後維修的高效快捷。強大的力量源於創新。

次貸危機下的批判和借鑑

托馬斯·弗裏德曼在書中雖然對美國作了很多批判,包括對總統的批判,但他仍然以美國爲榮,書中所引用的例子大部分來自於美國,缺乏對日本、德國等其他國家優秀公司的剖析和引用,這就成爲該書的缺點之一,作者深陷於“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而在次貸危機爆發並橫掃全球后,這一缺陷又一次被放大了。由於美國人允許自我借貸氾濫,導致了風險的暗中滋長和不可控制。

正如弗裏德曼在他前一本書《凌志車與橄欖樹》所指出的那樣,這世界還不是那麼平。收入差距、環境污染、種族歧視、恐怖主義等問題圍繞着我們,影響世界變平的過程。這些因素不會隨着經濟發展而消失,反而會變本加厲,這也是主流經濟學視野不及的地方。弗裏德曼認識到全球化時代信息產業和網絡蘊含的巨大能量,這股潮流迅速碾平各種生產障礙,改造企業的生產模式,成爲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可他同時在必須程度上忽略了傳統文化要素在生產中的補充作用。這些要素僅有綜合起來,纔是全球化時代真正的商業地形。

指出作者的侷限性,並不妨礙我們對於書中營養的汲齲在平坦的世界中,人們首先需要培養“學習如何學習”的本事--不斷學習和教會自我處理舊事務和新事務的新方式。這是新時代條件下每個人都應當培養的本事。在這個時代裏,一切或部分工作都將不斷受到數字化、自動化和外包的挑戰,並且新的工作和新的行業也將越來越快地涌現。要想脫穎而出不僅僅要看你瞭解事務的多少,也要看你瞭解事務的方式。因爲你今日瞭解的事務可能很快就會過時,其速度之快恐怕你連想都想不到。

對於我們自我來說,首先就要把創新精神永遠置於我們內心,始終追求效率的提升,追求質量的提升,追求自我超越,我們要始終相信,創新使我們與衆不一樣。我們還要學會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對自我負責。這纔是應對“平坦的世界”的惟一明知的選擇。正像作者在書中所言的一樣“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內涵是每一個勞動者將逐漸對自我的飯碗、風險和經濟安全負責,而政府和企業只是幫忙人們構成這種本事”。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堅持足夠的活力和進取心。在當今世界,活力和進取心對工作、成功、研究領域甚至興趣愛好都顯得更爲重要,因爲在全球化時代,你擁有更多的工具能夠讓好奇心得到充分發揮,到達自我實現。

《大學》讀書心得11

提到高爾基,我們就會不經意的想到這位作家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三部小說其實是他的自傳,而《我的大學》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渴望知識的青年在黑暗的統治下表現的無奈,而也是知識的力量讓他得到了成長,成爲了一個優秀的革命者!

阿繆沙的青少年遭遇了艱難的生活歷程,當他16歲的時候,他決定去喀山尋求機會上大學,因爲在大學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現實是很無奈的,他不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在貧民窟生活的他,爲了生存不得不去打工、做苦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他一度陷入了自殺的精神危機。

後來他接觸到了一些大、中學生、祕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受到這些人的思想影響,他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逐漸成爲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及其著作的忠實讀者和粉絲,從而瞭解了紅色革命和其本質,並擺脫了自己的頹廢狀態。

如今,我們都有機會上大學,可爲什麼很多學生都不懂的珍惜呢?擁有優越的環境和條件,他們卻無心用功讀書,將心思放在了玩樂上。例如,很多大學生讀完大學之後,出來什麼都不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閱讀《我的大學》,會讓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讓我更加努力和勤奮,不浪費大學裏的時光,將來考上大學,成爲一個優秀的大學生。

現在有一句玩笑玩叫做“你上了大學,還是被大學上了!”雖然是出於幽默的說法,但也確實反映了當代很多大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狀況,閱讀灣《我的大學》,你會變得勤奮刻苦!

《大學》讀書心得12

寒假是一個充實自我的好機會,而閱讀則是最有效的選擇。所以,從推薦的閱讀書目中我選擇了美國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所寫的《世界是平的》。花了3天讀完此書,我感覺我對書中的很多觀點是由衷的贊同和佩服的。可是老實說,有些地方確實是囫圇吞棗,有些地方乾脆根本沒看或是看不懂。但這並不妨礙我從這本書中獲得許多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認識。我敢說,如果讓我們去看一些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書籍,不是看不懂,就是肯定看不下去。而這本書至少能夠讓我在閱讀的樂趣中瞭解經濟全球化。

不得不說,在讀過這本書後,我確實的認識到,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很嚴謹的經濟學類的書籍。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用幾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膽的想象來解讀全球化,確實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有點像在看電影,也有點像在讀一篇扣人心絃的懸疑小說。這也解釋了爲何這本書是如此的暢銷海內外,通俗易懂的語言,衆人皆知的事例,以及所有人都必須正視的熱點問題,促成了這本書的成功。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也不得不說《世界是平的》的的確確是一本好書,一本值得所有人都拿起一讀的好書。

當然,也並非是所有的觀點或是資料都讓我驚歎或是贊同。

時代是迅速發展的,人們的思想也隨之迅速地改變着。假如我能夠再早出生10年的話,也許我會像作者在書中所寫的那樣,同他一齊爲這個世界開始變得平坦而驚訝萬分,但當我開始認識這個世界時,internet和電腦的應用已經普及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所以,對於書中所記述的“在我的睡夢中”的部分資料,我僅有些許的驚歎而以,驚歎於這個世界變平的速度是如此之快,畢竟我明白,這個世界已經因爲網絡的存在而變小。

從對internet的初步接觸到運用自如,每一天我們都在與這個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接觸,每一天我們都從世界的各個角落獲得無數的信息,雖然我並沒有準確的認識到這個世界已經變平了,但我們至少不是被矇住了眼睛。作爲一箇中國的學生,競爭是巨大的,這點毋庸置疑。而全球化能帶給我們的――至少是中國學生的――只可是是更大的競爭而矣。就像書中“靜悄悄的危機”中所談到的,世界存在着教育的差距,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方法上。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必然,在學習的競爭上中國也是數一數二的。而作者在書中的觀點僅僅是從他作爲一個美國人的角度而已,並非是從全局的觀點。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的遺憾吧,但不可否認書中的觀點是值得我們借鑑和警惕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托馬斯弗裏德曼以他獨特的視角講述了世界正在變平的過程,他在書中援引了很多熱點話題,介紹了諸多令人矚目的市場和炙手可熱的行業。開發源代碼、外包、離岸生產、供應聯合搜索技術等被描述成爲剷平世界的10大動力,而中國、印度等國家和一些站在全球頂尖位置的公司和機構,則被描述成爲變平的世界中舉足輕重的主角。他把所有的這一切編織在一齊的時候,卻揭示了一個正在發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動的變化――全球化的趨勢。它正隨着那些動力,在地球各處勇往直前、勢不可擋,世界也所以從一個球體變得平坦。”――ibm在華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周煒?

弗裏德曼認爲,我們正處在全球化的3.0版,將我們帶入這個新時期的動力既有地緣政治的因素,也有技術方面的提高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生產創新模式。在這個時代,競爭的平臺已經被推平,這就是“世界是平的”的含義。對作者的這些觀點我讀後除了讚歎和驚喜沒有別的。試看今日之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免受競爭所帶來的衝擊,能夠不享受因爲合作所帶來的極大豐厚回報。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競爭與合作,因爲競爭與合作帶來了整個世界的變化,促進了人類禮貌的進化和傳播。能夠說缺少了競爭就沒有創新,同樣缺少了合作是創新與發展的巨大障礙,爲了我們這個世界的共同提高和發展,爲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強大和繁榮我們都應當加強競爭與合作的步伐。所以作者的觀點是極其提高和新穎的,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

《大學》讀書心得13

最近,我又讀了一本好書,名字叫《我的大學》。這本書是高爾基寫的人生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告訴我們: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成功! 這本書主要講了:高爾基在17歲時,闊別了他的家鄉尼日尼以及最疼愛他的外祖母,帶着不可破滅的決心和希望來到了喀山上大學,高爾基原本以爲能在大學裏過上舒心、安寧的好日子,但是命運好像要故意和高爾基作對,但高爾基並沒有被命運所征服,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戰勝了悲慘的命運,衝破了了強大的阻力,成爲了著名的俄國的作家。 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深的震撼了,高爾基的命運是如此的悲慘,但是他頑強的與命運打“擂臺賽”的精神竟是如此的偉大! 真應了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大學》讀書心得14

這個假期,因爲我眼睛擴瞳,所以看不清近處的字,怎麼辦呢?我急得愁眉苦臉。

就在這時,我的媽媽想出來一個辦法說:“我和姐姐給你讀書,你要非常認真地聽。”我點頭表示同意。

讀了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書終於讀完了。

我感覺我們應該同情高爾基,他十一歲就被迫離家出走,到城裏一家“時代鞋店”當學徒,認識了表兄薩沙;在輪船後艙當洗碗工,監工等等。艱苦的生活沒有打趴下高爾基,反而把他鍛鍊成一個堅強、正直的人。

作者很喜歡讀書,還向“瑪爾戈王后”借了書,讀過的書不計其數:《聖經》、《巨靈》、《君主論》等等,自己也寫過詩。世界優秀文學像雨露一樣,滋潤着他的心田,使他不致枯竭。

1884年秋,高爾基去喀山大學學習,但夢想很快就破滅了,迫於生計他不得不打工,他認識了小偷巴什金,他原來還是師範學校的學生,高爾基還結識了很多農民、城市平民,在喀山的一段生活對他有着重要影響。

高爾基的書反映了沙皇的黑暗統治和女人的卑賤地位,同時我也領悟到在逆境中成長,可以磨鍊人生。

《大學》讀書心得15

“難道愛一個人就要恨嗎?”我讀完《呼嘯山莊》後,常常一個人坐在南湖岸邊反思。每次讀完一本名著,總是懷揣着複雜的心境糾結了很久。這次也不例外,讀完《呼嘯山莊》後,以往何時,感動、震撼、驚訝、忐忑、困惑……都一下子涌現出了我的心頭。而我整個人感覺就像爆炸了一番,內心同主人公一齊糾結、鬱悶、憤恨、愛……

枯草蓬飛,北風呼嘯,山路崎嶇,霧夜降臨了呼嘯山莊。如此安靜,一個與塵世喧囂隔絕的山頭。如此淒涼,一個與陰冷黑暗擁抱的山莊。就這這間富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小屋裏,艾米麗?勃朗特用她最尖銳的筆刻畫出了一個刺痛着無數讀者心的傳奇故事。

這是一個感情和復仇的故事。呼嘯山莊的主人,鄉紳歐肖先生帶回來了一個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他奪取了主人對小主人亨德雷和他的妹妹凱瑟琳的寵愛。主人死後,亨德雷爲報復把希斯克利夫貶爲奴僕,並百般迫害,可是凱瑟琳跟他親密無間,青梅竹馬。之後,凱瑟琳受外界影響,改而愛上了畫眉田莊的文靜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憤而出走,三年後致富回鄉,凱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斯克利夫爲此進行瘋狂的報復,經過賭博奪走了亨德雷的家財。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兒子哈里頓成了奴僕。他還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進行迫害。內心痛苦不堪的凱瑟琳在生產中死去。十年後,希斯克利夫又施計使埃德加的女兒小凱瑟琳,嫁給了自我即將死去的兒子小林頓。埃德加和小林頓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終把埃德加家的財產也據爲己有。復仇得逞了,可是他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脫出來,最終不吃不喝苦戀而死。小凱瑟琳和哈里頓繼承了山莊和田莊的產業,兩人最終相愛,去畫眉田莊安了家。

小說在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中表現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作者極盡筆墨刻畫希斯克利夫的心理和人物形象。希斯克利夫由愛——恨——復仇——人性的復甦的轉變貫穿整個小說的紅線,又是小說精髓所在。

對於希斯克利夫,我每次讀到他總是會懷有一種複雜的心境。或是同情,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溫暖的棄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強烈的愛與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嚐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的屈服無法改變自我受辱的命運。並且就連他最忠實的夥伴凱瑟琳也離他而去,他學會了反抗。或是痛恨,他瘋狂地復仇,不僅僅讓辛德雷和埃德加悽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還讓他們平白無辜的下一代也飽嘗了苦果。或是欣賞,他自始至終都表現出了對凱瑟琳至死不渝的愛實在讓人感動。

其實,小說中的主人公希克斯利夫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並沒有走遠。現代社會在物質利益的扭曲之下,很多人喪失了領略感情的真諦天性。現實中的愛往往因爲一點點小事或者矛盾而離心,越走越遠,反而沒有希克斯利夫的“那種執着”(希克斯利夫的執着是固執和扭曲)。經常在電視上或者身邊聽到很多家庭不和睦的故事,今個我要和你離婚,明個你和他分手之類的,往往經不起考驗。因爲愛轉化成仇恨的,最終將嚐到仇恨的苦酒。前些天在網上看到因爲“小三”殺人的事情,反而沒有希克斯利夫的忠貞。

《呼嘯山莊》經過一個感情杯具,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可怖的事件。它一反同時代作品普遍存在的傷感主義情調,而以強烈的愛、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無情的報復,代替了低沉的傷感和憂鬱。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詩,字裏行間充滿着豐富的想象和狂飆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