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新課標指導下語文教學的誤區教學的心得體會範大綱

本文已影響 2.43W人 

國家教育部制訂的"新課標"(《語文課程標準》)的頒佈,給傳統意義下的語文教學進行了一次大的洗禮。在新課標指導下,很多教師正在積極嘗試新的教學理念。《課程標準》反覆強調學生要主動進行探究式學習,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是和學生共同閱讀文本的對話者。過去的語文課,教師就是做整齊劃一的工作。一個教師在不同的平班教同一篇課文,情形基本相同。

新課標指導下語文教學的誤區教學的心得體會範

教師按教案上預先設計好的步驟,一步步進行,學生除了回答教師設計好的問題外,就是聽教師講解。現在要形成一種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對教師的一大挑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何處理教學主體和客體的關係,很多理論工作者已經探討了“如何做”的問題,但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只是個程序、環節、步驟、方法的問題,而是某種教學思想、教學觀念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在結合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偏差,因此,我把新課標實施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誤區(或錯誤傾向)提出來,以期起到打“預防針”的作用。

  一、惟綜合化傾向

新課標提出了要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實踐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語文課程和其它課程溝通,將書本學習與實踐學習緊密結合的新的綜合性學習理念。有的教師爲了體現這一理念,有可能將學習的目標定位於全方位的瞭解科學知識、文史知識、往往要求學生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蒐集資料。將語文課上成了其他的課程,語文課涉及更多的是別的課程,使語文課面目全非。如《勾踐滅吳》一文的教學重點是掌握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教學目標有一點只不過是學習勾踐在困境中不氣餒、不沉淪,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的精神。但有的語文教師將課文重點放到了這個精彩的故事的學習上,讓學生蒐集大量的當時的歷史事實,分析歷史事實,把語文課上成了歷史課,還有把《花兒爲什麼這樣紅》上成了生物課,將《看雲識天氣》上成了地理課。

雖然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爲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卻忽略了語文課的自身特點。語文課的教學是爲了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學習、感知、理解、學會鑑定、學會運用、學會發展,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最終形成精神的感悟和積極的價值取向。在語文的教學設計中,首選要考慮語文課的特點才能保證語文教學設計活動的有效性,那種完全撇開語文課的特點,將語文課上成語法課、生物課或歷史課的傾向,雖然貌似綜合,實際上卻是捨本逐末的僞綜合,不僅迷失了語文教學的物質,而且破壞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其語文能力的培養,精神世界的提升都將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本,如同在文化沙漠上建大廈,只不過是海市蜃樓而已。

  二、惟表演化傾向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要讓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主體人格的完善、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這樣,纔有利於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但一些教師就會放任自流,教師的主體地位嚴重消失,他們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認爲這樣纔是暢所欲言。例如一些教師爲了體現語文教學的民主、互動,例如把學生分爲幾個方隊,設男女主持各一名,教師則以裁判的身分出現,然後主持根據課文的的內容提出若干個問題和要求,由各方隊的代表完成,並由教師評定得分。

整節課的設計定位於在愉快的氣氛中讓學生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學習的形式如同一臺晚會式智力競賽。因此,參與者的言行舉止也就更多體現出表演的痕跡――問題的回答大多完美無缺,一些公開課上這種現象更是體現地淋漓盡致。這種課的氣氛固然熱鬧非凡,參與者的情緒固然高漲,語文的知識點也以回答的形式逐一涉及到了,課堂上看上去效果很好,實際上卻走入了“惟表演化”的誤區。這樣的課堂,教師忽略了語文閱讀的一個重要環節――讀的指導。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忍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而“表演課”爲了營造熱烈的氣氛,學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尋找答案和回答問題上,缺乏有效的閱讀時間。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教師則依靠學生課前的自由閱讀,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意識培養。讀的能力是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因此,語文新課標強調對“讀”的指導,尤其是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這樣才能對文體進行品味、揣摩感悟和積累。“表演課”實際上是對學生閱讀結果的檢查,教師缺乏對學生讀的指導,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時間,因此他們對文本的閱讀只能依靠自己的領悟能力,當然其效率是極其低下的。另外,“惟表演化”不利用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一些接受能力、反映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只成了課堂的陪襯品,在這種課堂上,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口齒伶俐的學生會得到較好的發展,所以不能使學生均等的享受教育資源和機會。這些基礎差的學生就無從談什麼理解體驗、感情薰陶和思想啓迪。教師既沒有承認並尊重課程學習中的.個體差異,也沒有承認並尊重個體在羣體中所處的位置。

  三、惟自主化傾向

現在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其中尊重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爲主要方向和主要內容。因此有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從備課到上課乃至作業的批改都由學生輪流進行,希望以此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淡化教師作用的“惟自主化”課程看似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上因爲教師作用的喪失,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受到了他們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認識水平在原有的層次上徘徊。如在學習戲劇時,教師讓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排演戲劇,學生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怎樣演這齣戲劇上,不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效果不一定好,畢竟每個學生都不是演員,所以這樣爲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而使教師的地位旁落的文本教學活動必然是不全面的。

充滿朝氣的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使學生的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教育理念表明:學生自主學習中,學生的地位必須全面提升,教師的權威性必然下降,傳統的師生關係全面瓦解中,作爲教學活動中的關鍵因素――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作用仍然是顯着的。尊重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等於在教學過程中弱化教師的作用。新課程強調自主式學習,但如果將學生的主體絕對化同,一味強調學習目標自已訂、內容自己挑、方式自已選,結果只能使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弱勢羣體無所適從,學生的自主學習變成了學生主體的放任自流。

在新課標指導下,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應該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必須以落實教師的主體性爲前提。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體現的,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的,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要有機結合,互相促進,既不讓“學”圍繞“教”轉,也不讓“教”轉送“學”轉,更不能讓“教”與“學”任何一方的作用旁落。學生的自主式學習不是不要教師的“教”,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要求教師迅速轉變自己的角色,積極適應這一轉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