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上好課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2.55W人 

篇一:20XX年上好課專題培訓總結

上好課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滄源縣勐省中學 周秀芝

我參加了20XX年全員培訓“上好課”專題培訓。在學習過程中我本着踏實,認真的學習太度,嚴謹的求教精神,仔細觀看了課堂教學與反思、教學策略、新課堂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等視頻講解和文本,希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培訓從提高課堂有效性出發,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重點解決了目前英語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給出了適合新課程理念的解決方案,令我受益匪淺,現就本次培訓談談幾點體會:

一、通過培訓及時反思提高了課堂有效性

從前,本人對課後反思頗有微詞,理解膚淺,通過本次培訓,充分認識到反思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策略。無論是從有效提問、有效活動時間上反思,還是從有效的課堂參與、課堂教學結果反思,或是從課堂的隨機生成反思,都能從一定程度上指導教學。課堂提問不宜停留“已知區”與“未知區” ,即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難。問題太易,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問題太難,則會使學生喪失信心,無法保持持久探索心理,使提問失去應有的價值。針對上述問題,我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上課時,通過釆用多媒體或自制教具、圖卡、圖片等形式,化繁爲簡,使學生儘快提高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在對新授知識進行鞏固訓練時我也從問題的設計出發由易到難,達到對聽說讀寫的逐層深入,逐級突破訓練。使學生的參與程度逐步提高,收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二、通過活動設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作爲一名教師,只有以學生學習興趣和內在需求爲基礎,只有以主動探索、變革、改造活動對象爲目標,以實現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展爲目的進行主體實踐活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爲主動,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只有以學生的興趣爲支點,激發和增強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學習。所以我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入手,在導入新知識時會根據教學實際,選擇恰當的運用形態,設計活動的語境。鞏固練習時可以採用歌謠、順口溜等形式,在教師的點撥下,使學生較快掌握所學內容。也可以設計兩人對抗、分組對抗、無限制競賽等比賽形式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小結時,我經常設計一些難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選做,當然難度不同所得分值也就不同,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自信心也得到了培養。只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就一定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在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上有逐步提高。因此,本次“上好課”網絡培訓通過專家們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講解以及培訓中全方位的內容、新穎的觀點使我受益匪淺,給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指明瞭方向。

篇二:《上好課》學習總結

上好課學習總結

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在學校教育中,培養人才是目的,教學是中心,課堂是關鍵,質量是生命,效率是靈魂。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國已經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這給我們的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面對新的課程改革,不光需要有改革意識的教師認真研讀,接受各種教師培訓,從而體會新課程標準體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但教師最重要的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爲,迎接新的挑戰。《我們怎樣上好課》圍繞着新課程背景下上課和課後的系列工作呈現課程教學中的變化。

實施新課程,當我們“走進新課堂”的時候,纔可以說真正“走進新課程”,當我們通過“新課堂”來展示“新課程”的時候,纔可以說,真正實施了“新課程”。那麼,課程教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上課就成了實現新課程最重要的“生命線”。現就本年度學習總結工作如下:

教師上好一堂課,需要多方面的素養。教師要在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遵循教學活動的規律,把握教學內容的特點,有效地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要善於對複雜多變的課堂情境和開放靈活的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調控,要運用恰當的教學行爲方式和教學藝術促進學生最佳發展。可見,在新課程中如何運用新思想、新理念改變我們的教學行爲,已成爲我們的一項重大的研究課程。

一、從注重智力的發展轉向關注學生的能力的發展

回顧這些年來教學所走過的路,讓學生掌握牢固的知識體系,從而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當代學科教學應着力於學生整體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點不是一味的把書本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通過書本上知識、技能的傳授,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能力。

傳統學科教學中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和智力的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科教師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另外還要求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

二、讓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行爲中得以充分體現

曾記得葉聖陶說過,他並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學科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教師領着學生去學。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了被動地去學習,成爲思維上懶惰者。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爲中心的學科教學,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性和能動性,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我們就會發現學生不但能夠創造性的解決這樣的問題,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用現代教育思想來看,不僅要看教師教得如何好,而且要看學生 學的怎麼樣。而且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出發點上來看教師怎樣實施教學行爲。

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培養學生多種思維方法

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輕視學習過程,這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教師在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正確與否,缺少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的發掘,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的匱乏,同時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只注重結果的做法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顯降低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質量。有的教師喜歡直接告訴學生結論,並要求學生馬上應用這種結論,再去解答各種變式題,出現嚴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

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把重點放在揭示各個知識形成的方法,展示學習新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展多種思維方法和多樣的有了多個模式學習方式。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四、課堂教學中改革評價學生的方法

讓學生全面發展,並不是讓每個學生,及其每個方面都要按統一規格平均發展。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每個學生學習有價值、必要的東西,以及不同的人在知識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備課用一種模式,上課用一種方法,考試用一把尺子,評價用什麼樣的標準是現行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首先、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差異。正如世界上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對樹葉一樣,人海茫茫、教海無邊,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不會找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通用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個性化教學的科學依據。那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能否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其次、評價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傳統的教師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爲評價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別和選拔的“精英主義”功能傾向。這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潛能,使他們成爲應試教育下潛在的犧牲品。教師能否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最後、現代評價尺度和質量的提高。現代評價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語言邏輯和數理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通過建立新的評價指標和改革評價方法,發展學生其他各個方面的潛能,諸如與人交往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實踐中運用能力等。

五、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於絕對的知識權威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所有的知識。這種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新課程體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對學生回答過程的不完整,不應指責,而是加以指導補充;對學生思維受阻, 不能置之不理,而是給予啓發和誘導;對學生的“創造性”答案,應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給以熱情的讚賞和鼓勵等。從而把教學過程變成探求真理的、帶有感情色彩的數學交流過程。

總之,課堂教學連接着教學準備和教學反思,沒有好的課堂教學,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勞。課堂教學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新課實施程的過程中,我們每位老師都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學習和借鑑各種有益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只是摹仿和抄襲別人的經驗,則永遠也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最終也不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只有在學習、借鑑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善於積累和總結出自己與衆不同的教學經驗,提出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這將是教師邁向成功所必需做的工作。讓我就用書中的最後一句話作爲總結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繼往開來,把學習借鑑和探索創新統一起來,讓每個課堂都綻放異彩”。

篇三:《上好課應知應會》培訓總結

《上好課應知應會》培訓總結

在本學年的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活動中,我校通過集中培訓《上好課應知就會》裏的話題一“教學品性鮮明”後,現總結如下:

通過學習,進一步認識了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能力,形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係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

課堂教學的基本品性體現在四個方面:科學性、效率性、發展性、藝術性。其中,科學性意指課堂教學要遵循教育規律,充分認識課程與教學的關係以及教學的本質,它是教學的最根本品性;效率性意指課堂教學要在有效的基礎上關注教學實踐的投入、學生學習精力的投入與學生最終獲得的學習收益之間的比例;發展性指課堂教學中要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其中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諧和可持續發展;藝術性指課堂教學在教學對象、教學手段、教學功能等方面體現藝術的特點和品質。以上四個方面的課堂教學時間品性是相互聯繫與促進的關係。

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一些有悖於課堂教學實踐品性的現象,如爲了追求教學的短期效益,忽視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影響或阻礙學生的發展;由於教師素質的缺失,致使課堂教學出現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現象,教學的藝術性更是無從談起。爲了改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多元化的課程目標價值取向。要真正做到從知識論向發展論轉化。二是對課堂教學科學化如干內在聯繫的理性思考。

當然,課堂教學中還要處理好羣體發展與個體發展的關係,指導與非指導的關係,繼承傳統與超越創新的關係等等。當前課堂教學的改革,改什麼?如何改?這需要我們進行理性的思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