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一節課一碗米的教育心得大綱

本文已影響 2.33W人 

禪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徒弟問師傅,一碗米有多少錢的價值?師傅說,這太難說了,看在誰手裏。要是在一個家庭主婦手裏,她加點水蒸一蒸,半個鐘頭一碗米飯出來了,就是一塊錢的價值。要是在小商人手裏,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糉葉包成糉子,花一兩個小時,就是四五塊錢的價值。要是到一個更有頭腦的大商人手裏,把它適當地發酵、加溫,半個月後,很用心地釀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塊錢的價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價值,要因人而異。

一節課一碗米的教育心得

偶然間閱讀了這則故事感受頗多,是啊,我們教師每天都要上課,但一節課的價值是大不相同的,因人而異。有的一節課是教給學生一點知識,有的一節課是教給學生一種方法,有的一節課是傳授給學生一種思想,有的一節課激發起的是學生求知的熱情。

一節課的價值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個人(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對這節課的加工程度。一般來說,我們教師對一節課加工的時間越短,這節課的價值就越低;我們教師對一節課加工的時間越長,這節課的價值也就越大。如果我們沒有迷茫過,沒有思索過,沒有比較過,沒有質疑過,沒有寂寞過,沒有憔悴過,沒有嚮往過,沒有激動過,那麼,我們就別說“加工”過,那只是在“重複”。

一節好課,折射出精神境界,濃縮人生精華,彌散人格魅力,彰顯生命價值。課如其人,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節課”呢?一聲哭,上課;再一陣哭,下課。其間就是一個不斷尋找、開發、提升和放大價值的過程。父母給我們“一個人”,然後我們自己“加工”自己。

一節課需要我們用心去思考,我的那一碗米究竟是米飯,還是糉子,還是一杯米酒呢?

兒子離開家去武漢讀書已經有半年多了。無論多忙,回到家不由自主的腦子裏要過程一遍兒子:忙什麼呢?過得怎樣?想家了嗎?

甚至,實在太想了,拿起手機,給兒子掛個電話,那邊傳過來兒子低低的聲音:“媽媽,你有事,我在上自習呢。” 以後類似這樣的事情,我再沒有出現過。

兒子從上高中住宿開始,一直保持這樣的習慣:每週六早晨8:00固定打個電話給家裏報個平安,接聽電話也成了我們兩口子的習慣,只要收到電話這一週就踏實,更是一種幸福。

網絡語“中年空巢”終於被我們這一代趕上了,說起來讓人感覺很悽慘,不過覺得思念兒子的感覺也是很美的,也許是現在身體狀況還行,不需要照料的緣故。

雖然,孩子離我千里之遠,但感覺他一直在我身邊,他的聲音,他的影子,一直在耳畔,在眼前。

這一切,還是源於愛。

人這一輩子免不了要說“道歉”的語詞,前兩天某某同學剛做了一件向人道歉的事,說完了道歉的話之後心裏特別的寬敞和舒服。這就是”道歉”的心理調節效果。其實“道歉”它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身體會有很多防禦機制,比如鼻孔裏有髒物會打嘭涕,眼睛裏進沙子了眼睛會使勁地眨,心理也不例外,也會有很多防禦機制,比如:抵消、轉移、幽默、理智、昇華、酸葡萄原理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用的較多的心理防禦機制。而“道歉”可以說是抵消的一種方式,當你得罪他人的時候心理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甚至有的人會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給自己帶來極大的煩惱和痛苦,假如你向他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不安和認錯的態度以後,心中會如釋重負。

但是“道歉”有一定的藝術性,盲目地道歉會給人帶來反感,而什麼時候“道歉”最有效果也是一門學科。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森色.弗朗茲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受害人已經解釋自己爲什麼生氣後是道歉的最佳時機。另外,晚點道歉比過早道歉效果要好些。”最新的研究表明,道歉的最後期限是48小時,超過了這個時間,受到傷害的人便會開始原諒施害者所犯的錯誤,並開始將其淡忘。

擅長道歉的人,即使在人際關係中出現了失誤、惹下了麻煩,也能夠較爲容易地將其解決、消除,使事情取得進展。但是,對於那些不擅長道歉的人來說,因爲些許小事,多數情況下會使人際關係惡化,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面多自己的過錯不要一味地掩着藏着,要大膽地說出自己的錯誤,敢於面對錯誤的纔是自信的表現 。不過”道歉“也不要過於低聲下氣,最好做到不卑不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