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雨點兒》說課稿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09W人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雨點兒》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點兒》說課稿範文

  《雨點兒》說課稿1

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學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動盪的現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廈,教他建築”。這精闢的論述,強調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入知識之門,上科學之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一輩子受用。

如何改革課堂教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呢?下在就《雨點兒》一課,談談我的粗淺見解。

我把說課內容分成六個部分:

一、說教材

二、說目標

三、說學情

四、說教法、學法

五、說教學程序

六、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雨點兒》是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

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情節性強,便於學生閱讀。

2、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

難點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

3、課時建議:

根據教材內容,本課可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的重點是識字、寫字,讀通讀順課文,粗知文章大意。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感悟,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

二、說目標

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和關鍵,而合理的教學目標是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緊扣教材特點,切合學生實際的。爲此,我按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條線,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本課制定的知識和技能目標爲: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更強調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動腦、動口等實踐活動,達到對知識的內化,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使整個過程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達到學科間的綜合,並留下足夠的空間爲學生張揚個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即一至二年級)的孩子,在閱讀方面,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由此,我確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瞭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的世界因爲有了水,而更美好。

三、說學情

如今,班上的學生已入學三個多月,學習了漢話拼音,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但讀書時有唱讀、斷詞破句的現象,輕聲讀得較重,朗讀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年齡小,記憶力較強,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還較差,有意注意的時間還較短,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有效引導就顯得尤爲重要。

四、說教法與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老師之爲教,不在於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課彌深,乃爲善教者也”。在此,本課我採用情境法、發現法、質疑法、朗讀法,放手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拼音知識,指導學生自學、鍛鍊其自學能力,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記憶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時,倡導從老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不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五、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如果發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爲充分激起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教學開始,我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讓學生跟着音樂唱一唱、演一演,並說一說自己對這首歌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明確讀的要求,對一年級的學生一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讀書效率,有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於是,在導入新課後,我馬上提了自讀要求:讀準了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讀通全文後,我以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帶有拼音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反饋檢查時,讓學生自由選擇讀。樣做的目的是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努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該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他們去發現它們,去獨立掌握他們”。教學識字最終是爲了讓學生獨立識字,爲實現這個目的,緊接下來,我就讓學生自主識字,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彙報。

(三)自主探究,朗讀感悟。

在第1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結合課件理解“數不清”和“飄落”,並依據課後作業的安排,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學生用“______從_______”的句式練習說話。

課文二至四自然段,是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在學生讀通讀順的基礎恥,我激發學生動腦筋提問題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質疑,用“爲什麼”提個問題,比如說,爲什麼小雨點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爲什麼大雨點要到沒花沒草的地方?等問題在學生反饋時相機出示有關的句子,指導朗讀。並通過學生交流、小組討論等方式解疑,學生明白了,乾旱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點去了那兒,相信小雨點長大後,也會去幫大雨點的忙,使那兒長出更紅的花、更綠的草。讓學生感受到其中關心、友愛的情感。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進而取代了教師繁鎖的講解分析。之後,我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現學生的個性,又一次得以張揚。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爲此,我積極挖掘教材,確立第五自然段,爲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點段。

教學時,我讓學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麼變化?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用課件再現美景。媒體創設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悟。此時,我抓住時機,讓學生再讀:……。學生讀出了意境、讀出了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此時,不生的各種感官都沉浸在課文中,從而獲得了豐富、生動、獨特的感受。

(四)書寫生字

識字要和認識事物相結合,和寫字相結合,學生才能紮紮實實地識好字,所以在最後環節,我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本課的生字都是獨體字。教學時,我注意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筆畫高低長短,把字寫勻稱。

六、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即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作,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學齡兒童的審美情趣。具體的板書如下:

花 紅

長 更

草 綠

  《雨點兒》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雨點兒》是人教版第一冊中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纔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這篇童話內容淺顯,情節性強,便於學生閱讀。

對於進入小學學習才三個月的孩子來說,如何引導他們儘早進入漢字閱讀階段,給他們打開一個建立在生活經驗基礎上的豐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雨點兒》正是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和閱讀很好的教材。

二、學情分析

總的來看,這篇課文生字量挺大,但絕大部分都是常見字,認讀的問題應該不大。在朗讀方面,因爲在前面的學習中,孩子們接觸的大多是詩歌、韻文,這樣的童話還是第一次涉及,朗讀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用較充裕的時間,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訓練,讓學生在心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感受學習語文的快樂。

針對以上情況,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理解“數不清”,“飄落”,讀準“雨點兒、地方”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的關係。

其中認寫生字、讀懂課文是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大小雨點兒的對話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着密切的關係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猜謎語導入新課。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一條寓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智力發展”。於是在上課伊始我採用了猜謎語導入法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小朋友,老師說一個謎語大家猜一猜好不好?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裏看不見。”(生:雨。師板書:雨 邊寫邊說:你們瞧——這多像兩扇窗戶呀,下雨啦,雨點打在玻璃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緊接着,我告訴學生:雨滋潤着花、滋潤着草、滋潤着莊稼,人們都很喜歡它。於是,大家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雨點兒。這個過渡語讓學生初步瞭解雨水對植物的作用。因爲“雨點兒”這個兒化音是一個朗讀難點,我通過範讀、創設情景和雨點兒打招呼等來降低和突破這個難點。同時,我運用簡筆畫,使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加強朗讀訓練,我遵循“讀通、讀熟、讀懂、會讀”的教學思路,以讀代教、以讀促教,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理解。我準備分三個階段進行教學:

1、初讀階段: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這篇課文是他們遇到的第一篇較長的課文,朗讀有一定的難度。我讓學生課前預習,圈字標段,鼓勵學生自己試着初讀課文。初讀課文是識字的第一步,首先我讓學生藉助拼音嘗試出聲自由地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同時滲透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圈出來的字看着拼音多讀幾遍,也可以請教老師、同桌。這樣一來,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也成了複習拼音、自主識字的過程。

根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我把識字、認詞、讀句、學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從學習生字 “數”、“清”、“彩”“飄”、“落”,到認讀詞語“數不清”“雲彩”“飄落”,繼而整合成一整句話“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層層遞進,降低了朗讀的難度。

2、細讀階段:我準備採用“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突出重點;採用情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突破難點。

在本節課的教學當中,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那麼,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 “呀,這麼多可愛的雨點兒,我真想一個一個地認識它們,快幫老師數一數到底有多少個雨點兒?”教室裏,孩子們歡呼着:“一、二、三……”不一會兒,學生們嚷開了,“老師,我看得眼睛都花了,數不過來。”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們:“看來,雨點兒太多太多了,多得——數不清。”到此,我認爲學生對“數不清”這個詞的理解是深刻的、立體的。緊接着,我又把語文學習和孩子們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你知道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數不清嗎?”一下子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試着用“什麼東西數不清。”的句式練習說話,並且要求學生儘量說完整的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以達到學語言、用語言的目的。這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謂水到渠成了。在理解“飄落”這個詞時,我沒有直白的告訴學生:飄落是輕輕的、慢慢地落下的意思。而是採取直觀地演示,幫助學生感悟和理解。緊接着我問:“孩子們,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東西也會這樣飄落下來?”有人說,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你給他們多大的空間,他們就能帶給你多大的驚喜。當學生自己領悟了“數不清”、“飄落”等詞語的意思時,他們的朗讀一定是到位的,也會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當中不自覺地運用。

3、品讀階段:

低年級的兒童剛剛開始學習規範的語言文字,對於他們來講,正確的朗讀是理解課文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因此,我選擇以讀爲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採用了多種形式讓學生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愛因斯坦認爲:“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爲此,我積極挖掘教材,確立第五自然段爲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點段。

教學時,我讓學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麼變化?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書中的圖畫。教師範讀,抓住時機,讓學生再讀課文,學生讀出了意境、讀出了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使凝固的語言文字變成了一幅幅鮮活的畫面。接下來,我又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沙沙沙,沙沙沙,雨點兒就要出發了,孩子們,現在就讓我們趕快變成小花、小草,共同感受雨點兒帶給我們的快樂吧!”“小花、小草們,雨點兒輕輕地落在你們的臉上、身上,你們感覺怎麼樣呢?”“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麼呢?”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濃厚,思維那麼活躍,朗讀那麼到位,想想那麼豐富,表演那麼逼真,朗讀訓練也就會紮實有效。而“讓學生懂得有了雨水的滋潤,纔有了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我們的世界因爲有了水,纔會更加美好。”這一教學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突破。

4、指導生字書寫:先讓學生觀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觀察所得,然後觀察教師範寫再學生臨寫,最後進行反饋,再次練寫。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板書時教師規範的書寫,認真的態度,良好的人文素養等將對學生將起到無聲的薰陶作用。

(三)、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審美情趣。

《雨點兒》說課稿6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方、巴、把”3個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動植物的生長與雨水有着密切的關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披文入境。

1、出示課件:雨點兒調皮地從天空降落,伴隨着沙沙的雨聲。

2、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看到這樣可愛的小雨點兒,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它?

4、揭示課題,指導讀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看課文,聽課文配樂朗讀。

2、這麼美的課文,想自己讀讀嗎?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3、生自讀課文,在課文裏圈出生字,不認識的字讀拼音或問同桌。

4、CAI課件出示生字,老師已經把生字都找到了,黑字是我們要認識的繩子,紅色的是老師給它找的朋友組成的詞語,你會讀哪個就讀哪個。

5、去拼音,打亂順序讀。

6、去朋友,你還認識它嗎?

三、細讀課文。雨點兒說課稿_雨點兒評課稿

1、生字學得好,課文一定會學得更棒。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2、同桌互讀,一人讀,一人聽,你認爲他讀得好就拍拍手錶揚他。

3、你覺得自己哪一句讀得好,讀給大家聽。

誰認爲自己讀得更好,向他挑戰吧。

喜歡這一段的小朋友起立一起讀一讀。

(知道讀好問句,並相機理解“數不清、飄落”)

4、和自己的小夥伴分角色朗讀雨點兒的對話。

5、CAI課件演示雨後萬物生機勃勃的動畫,看吧,雨停了,大地發生了什麼變化?

6、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麼樣?帶着高興、喜愛、讚美的語氣讀讀第五自然段。

7、老師也找來了一張圖畫,仔細看看,還有什麼也發生了變化?

美麗的露珠 從 樹葉上 從

8、假如老師是雨點兒,你們是小草、小花、小鳥、魚兒……你會對老師說什麼?

創設情境,師生對演。感受動植物對雨點兒的感謝,並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9、把自己想象成雨點兒,自由地配上動作,把課文讀給小夥伴聽。

四、指導書寫生字。雨點兒說課稿_雨點兒評課稿

五、作業:仔細觀察雨後大地的變化,把它畫下來,並在旁邊寫上你最想說的話,好嗎?

  《雨點兒》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纔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雨水。雨水和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係。

二、學習目標:

1、認識“點、數、清”等11個生字,會寫“方”字。

2、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

3、有感情地朗讀1、2、3、4自然段。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準確地讀準“雨點兒、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大小雨點兒的對話。

三、設計理念:

1、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採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3、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一個美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讓他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行情,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

四、教學流程:

第一部分是歌曲導入,認讀課題:《小雨沙沙》是一首節奏明快的兒童歌曲,放在開始,是爲了調動學生的興趣,由此引出課題,也比較自然。而課題“雨點兒”這個兒化音是一個朗讀難點,我試圖通過反覆範讀來降低和突破這個難點。

第二部分是初讀課文,認讀生字:前面接觸的大多是詩歌,韻文,這樣的童話還是第一次涉及,朗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這部分裏我先範讀了課文,然後再讓學生自由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接着便是分段朗讀,同時學習生字。如:第一自然段,先學習五個生字,每個生字學習都有側重點,“數”、“清”、“彩”重點正音,並瞭解多音字“數”,“飄”、“落”重點記憶字形。然後再認讀詞語“數不清”“雲彩”“飄落”,繼而整合成一整句話,有了前面的制、詞遞進教學,讀好整句話的難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最後在學完生字之後,讓學生再一次朗讀全文。

第三部分是學習課文,朗讀感悟:第1自然段重點理解“數不清”和“飄落”這兩個詞語,並進行語言訓練:( )數不清;( )從( )飄落下來。而第2、3、4自然段,則是要讓學生學會“問”練習“答”和“說”,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問的語氣。採用多種形式的分角色朗讀讀好大小雨點兒的對話。

第四部分是指導生字書寫:先讓學生觀察“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觀察所得,然後通過教師一筆一畫的範寫到學生臨寫,最後是反饋書寫情況,學生再次練寫。

第五部分是設置懸念,爲下節課做鋪墊,並在《小雨沙沙》的音樂聲中結束教學。

五、教後反思:

縱觀本堂課,以下幾點是我力求體現的:

1、生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根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我把識字、認詞、讀句、學文有機的結合起來。如:在初讀第1自然段時,從學習生字 “數”、“清”、“彩”“飄”、“落”着手到認讀詞語“數不清”“雲彩”“飄落”,繼而整合成一整句話“數不清的雨點兒從雲彩裏飄落下來”層層遞進。後來在具體學文感悟環節,通過調動學生日常生活感知理解“數不清”,又藉助紙片演示理解“飄落”,進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好這句話。這種教學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多層面的語言實踐,理解鞏固新學的詞、句,讀通課文,讀懂課文。

2、以讀爲本,注重朗讀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低年級的兒童剛剛開始學習規範的語言文字,處在語言文字訓練的起始階段。對於他們來講,正確的朗讀是理解課文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因此,以讀爲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這節課中,學習大小雨點兒對話這一環節,我正是從這一原則出發,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指名讀、師生合作讀、同桌合作讀、齊讀……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3、力求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在教學設計中落實語言訓練點,如: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義,訓練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麼東西)數不清;(什麼東西)從(哪裏)飄落下來。要求學生儘量說完整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以達到學好語言運用好語言的目的。

存在不足:

1、對課文第2~4自然段出示大小雨點兒的對話時,我扶得比較牢,問題比較多,感覺比較繁瑣。如果出示課文第2~4自然段後,讓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用筆劃出描寫大雨點和小雨點對話的句子,劃好後交流校對,然後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中花費更多的時間,不單單是分角色朗讀,甚至可以是加上了動作,表情,把對話內容表演出來。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2、這節課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雖然採用了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但是總覺得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讀得也不到位,問和答的語氣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朗讀沒有明顯的增量。

總之,一堂課下來,還存在很多的遺憾,有待我今後不斷改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