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方案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熱】

本文已影響 3.5W人 

爲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熱】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a、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幼兒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b、在體育活動中,幫助幼兒複習按物體的一個特徵(大小、顏色或形狀)分類。

c、發展幼兒的協調性,讓幼兒愉快地參加活動。

活動準備:

a、三角形、方形、圓形的圖形娃娃掛牌若干。

b、三角形、方形、圓形的圖形紙板若干。

c、紅、黃、綠的大小蘑菇若干(墊板剪)、籃子若干。

d、海綿墊子e、錄音機磁帶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出課題幼兒每人掛一塊圖形牌扮圖形寶寶,媽媽(說說你是什麼寶寶)a、教師:呀,今天天氣真好,媽媽帶寶寶一起去學本領吧。

b、放音樂《天天做操身體好》,寶寶跟着媽媽一起跳舞做準備動作。

二、玩一玩分一分--遊戲:鋪路

a、教師:你們想學什麼本領?(討論)

b、教師:媽媽這裏準備了許多磚,想請你們來鋪三條路。(出示紙板圖形)

c、請寶寶每人拿一塊磚,拿好了趕快坐到媽媽身邊。

問:你拿的是什麼形狀的磚?(分別請幼兒舉起各種形狀的磚)

d、教師指着三角形的路標問:這條路該用什麼形狀的磚來鋪?哪些寶寶拿的磚可以鋪?(先請幼兒把與路標一樣的磚舉起,再把它鋪到路上。)

e、接着指圓形路標問:這條路又是用什麼形狀的磚鋪的?哪些寶寶拿的磚可以鋪?(方法同上)

f、最後指着方形的路標問:最後一條路該用什麼磚來鋪呢?(方法同上)

g、教師:呀,這些路還沒鋪完,媽媽請寶寶每人再去拿一塊與自己胸口形狀一樣的磚接着鋪。(提醒幼兒鋪好後到媽媽身邊來)

2幼兒園小班親子游戲方案:鑽紙箱遊戲

提醒:遊戲時要注意安全活動目標:

學習沿曲線走、爬、鑽。發展敏捷、靈活的行動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帶一個紙箱。在紙箱的任意兩面由父母幫助挖個洞(可容幼兒自由鑽爬)。教師用膠帶連接紙箱,將洞口與洞口對接。

教師在活動室、地板上可用彩色即時貼剪制兩條彎彎繞繞的線條,長度可根據活動室大小自由選擇。

活動過程:

彎彎走。

--地上有兩條彎彎曲曲的'線,讓我們一起在線條上走一走吧!

--幼兒和教師排好隊,一起沿着地上的線條行走。

--看!我們的隊伍彎成什麼了?(彎曲的蛇、長龍、蚯蚓等)--除了在這兩條線上走,我們還可以怎樣玩呢?(還可以在線條上爬行)繞繞爬。

--幼兒分成兩組,在線條的兩端分別站好。聽到口令聲,立即雙膝着地向前爬。要求沿着線條的彎曲形狀爬行,最先爬完的一組爲勝者。

--讓我們比一比,看哪一組最先爬到終點。

彎彎洞裏繞繞鑽。

--教師帶幼兒來到已用膠帶連接好的紙箱"長龍"前,引導幼兒有秩序地在紙箱中鑽爬。

--你在紙箱中鑽來鑽去,心裏感到怎樣?(紙箱中光線很暗,好像山洞一樣,在裏面東拐西彎、鑽來鑽去很有趣,等等)--遊戲可根據幼兒興趣反覆進行。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2

設計意圖:

有一天,孩子們在玩抓尾巴的遊戲。這時,劉其昕抓到一條尾巴說:“老師,看我抓到一條大灰狼的尾巴。”聽到劉其昕的話,有幾個小朋友也參與到其中,紛紛說:“不對,這是小猴子的尾巴。”“這是小兔子的尾巴。”聽到他們的討論,我找來了一張尾巴的圖片,請他們說說這是誰的尾巴,說什麼的都有,其實這是他們都認識的小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體分開後,他們就不認識了。幼兒在認識動物時都是通過整體進行認識,他們看到一張完整的動物圖片時,能很快說出是什麼動物,但是將動物分割開來變成一小部分時,就不認識了。於是,爲了讓幼兒能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的更細緻的瞭解動物的外型特徵,特設計本次活動。並通過本次活動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愛動物的情感,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2、能從動物的局部判斷出是哪種動物,並能合作將動物完整的拼出來。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本次活動重點是: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活動難點: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大森林場景佈置、東方之星動物大轉盤、動物拼圖卡片、動物圖片、盤子、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大森林的場景中。

師:小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森林,你知道大森林是誰的家?(小動物)

(設計意圖:讓幼兒通過觀察,增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

2、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稱。

師:大森林裏有什麼動物?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課題,給孩子一個已有經驗的回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字,加深幼兒對動物的印象,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並使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爲下面內容奠定基礎。)

3、遊戲:《玩轉盤》

師:這些動物可調皮了,它們都藏了起來,看,有幾隻藏到了大轉盤上,你們猜猜它是誰?(教師出示大轉盤,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幼兒自己玩轉盤,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轉到哪個地方,就根據對動物的認識說出動物的名字。)

師:剛纔,你找到了哪些動物?

(設計意圖:通過玩轉盤的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根據轉盤上提供的特徵正確的說出動物名字。該遊戲的難度不大,動物的特徵明顯,易於每一位幼兒的獨立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能針對動物的頭部進行推斷動物名字,初步學習推斷的方法,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幫助老師瞭解幼兒對動物的認識程度。將枯燥的認知活動轉變成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在遊戲中掌握知識。)

4、遊戲:《找動物》

師:在大森林裏還藏着好多的動物?這些動物可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動物的身體、有的是動物的腳、有的是動物的頭。我們在找到後,要猜出它是誰,然後告訴老師。(幼兒到大森林裏找動物卡片。)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的尋找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並能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整體的動物,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講述自己找到的動物,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5、將動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動物的家裏。

(設計意圖:教師將動物的完整圖片展示出來,讓幼兒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

6、結束部分――《拼圖遊戲》

請找出相同動物圖片的小朋友,合作將動物的部分拼成一個整體的動物。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活動,能觀察到動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徵,並能相互配合進行拼圖,將動物圖片拼完整。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嘗試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動:《玩拼圖》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拼圖,能獨立將拼圖完成。(設計意圖: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兒對動物的瞭解。)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玩陀螺,瞭解陀螺的外形特徵及旋轉的奧祕。

2、啓發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驗證陀螺製作過程,並記錄製作方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3、在情景遊戲中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⑴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形狀、大小顏色各不相同的陀螺。⑵火柴棒、大頭針、較硬的圓形紙、記錄卡若干份。⑶攝像機、陀螺擂臺賽。

2、經驗準備在科學探索區中提供各式陀螺供幼兒操作、探索,找到教育目標與幼兒經驗的契合點,以便收集適宜完成教育目標的信息資源。

活動過程:

一、“轉轉發佈會”───設置情境,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慾望

1、“轉轉發佈會”後提問:

⑴你是怎樣讓陀螺轉動起來的.?

⑵陀螺旋轉與不旋轉有什麼不同?

⑶怎樣讓陀螺旋轉時間更長呢?幼兒玩陀螺後分小組根據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把自己的自身感受、探索過程和結果表達出來,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慾望。

2、欣賞陀螺,從而瞭解陀螺外形特徵。

指導語:陀螺是什麼樣子的?

(如:下面尖尖的,中間有個圓片等,可啓發幼兒回想陀螺的共同之處)

二、“陀螺”誕生記──讓幼兒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嘗試動手設計製作並記錄結果

1、討論製作方法指導語:有趣的陀螺怎樣誕生的呢?

(教師要給幼兒充分的討論時間,關注幼兒不同的設計思路,引導幼兒探究可行的製作方案)

2、總結、記錄製作步驟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設計思路。

設計步驟如下:

⑴用中心對稱的方法在圓形紙上進行裝飾,並均勻塗色;

⑵將裝飾好的圖形剪下;

⑶在紙的中心先用大頭針戳個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內。

3、陀螺產生了

幼兒按自己的設計方案,自主探究陀螺的製作過程。

注意:⑴啓發幼兒運用各種顏色大膽進行裝飾,畫出不同圖案,設計不同造型。

⑵找準中心點,注意掌握重心。

三、陀螺擂臺賽───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經驗,體驗成功的喜悅(拍攝此過程)

1、比一比,誰的陀螺轉動時間長?

2、啓發幼兒思考:爲什麼陀螺靜止時能看見幾種色彩?轉動起來就不見了呢?

活動延伸:

運用硬紙板和火柴棒試着把陀螺製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它們能否轉動起來。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4

資源收集及環境創設:

1、每人兩個杯子(內裝水和牛奶)、花片、塑料盆一個;

2、人手一塊抹布。

3、各種器具:塑料玩具、小筐、漏斗等。

4、每組一個大的塑料盆(供幼兒玩水用)

5、教室周圍粘貼有關水的各種圖片。

活動流程:

 一、 組織幼兒玩水,激發幼兒對水的興趣。

幼兒可以自由地用各種器具玩水,啓發幼兒說說水是什麼樣的。

 二、幼兒嘗試,找出水的特性。

1、 讓幼兒觀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說出水是什麼顏色的?牛奶是什麼顏色的'?從中知道水是無色的。

2、 讓幼兒分別品嚐水和牛奶,說說它們分別是什麼味道的?從中知道水是無味的。

3、 讓幼兒分別在水和牛奶中放入花片,讓幼兒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從中知道水是透明的。

4、 請幼兒將杯子裏的水倒進盆子裏,讓幼兒觀察水怎麼樣了?引導幼兒感知“流動”。

 三、 小結水的特性,自由觀察教室周圍的圖片或自由玩水。

 預期目標: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因此在此活動中主要目標是讓幼兒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瞭解水的特性,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5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啓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爲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爲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爲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6

一、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光、發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二、活動目標:

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慾望。

爲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三、活動準備:

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學具:手巾花、陀螺、發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錶等。

四、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並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並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爲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遊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現了什麼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代科技中應用。

 3、發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麼轉動起來?轉動以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4、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五、活動延伸:

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尋找、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 初步知道瓶和瓶蓋的作用,能根據瓶口的特徵(大小、有無羅紋等)選擇合適的蓋子。

2、 能積極嘗試擰緊瓶蓋,獲取擰、按的技能,發展手部動作。

活動準備:

設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媽媽,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各式帶蓋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動過程:

1、用情境小鹿媽媽請小朋友幫忙引出話題,並引導幼兒討論蓋子的作用。

(1)提問:“小朋友看看,誰到我們班來做客了?小鹿媽媽正準備帶鹿寶寶們出去旅遊。她準備了許多有用的東西放進瓶子裏,可是不小心瓶蓋子全亂了,這下該怎麼辦呢?鹿媽媽真着急呀!沒有了蓋子,瓶子好用嗎?爲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瓶蓋的作用:沒有了蓋子,瓶子裏面的東西會掉出來,會被弄髒,用時不方便,吃的東西就會變的不衛生。

(3)教師提問引起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誰來幫助小鹿媽媽呢?

2、 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根據某種特性爲瓶子選擇合適的蓋子。

(1)提問:“小朋友都願意幫助有困難的人,那我們今天就來試試。看誰能爲小鹿媽媽找到最合適的蓋子並蓋緊。”教師觀察幼兒是如何嘗試給瓶子選擇蓋子的。

(2)幼兒將先蓋好蓋子的瓶子送給鹿媽媽(老師)檢查,是否正確配對並蓋好了。

(3)啓發幼兒談談是怎樣爲瓶子找到合適的蓋子的。

提問:你是怎樣爲瓶子找到好朋友瓶蓋的?

爲什麼這個瓶蓋正好能蓋上呢?

找一位沒配好的幼兒提問: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嗎?爲什麼沒找到?再找找看,(教師拿起一個不配的)問:這個行嗎?爲什麼不行?

教師小結:瓶蓋和瓶口正好一樣大才能蓋上。

(4)幼兒再次嘗試用擰、按的方法蓋瓶蓋。

小朋友,現在我們再換一個瓶子來找瓶蓋朋友,找到後,想個辦法把它蓋緊。

幼兒操作。

提問:1請一位小朋友拿着蓋好瓶蓋的瓶子出示給大家看,提問:你的瓶蓋蓋緊了嗎?你是怎樣用你的小手把蓋子蓋上的?(旋上、轉上)。你是用擰的方法,爲什麼這個瓶蓋要擰?你們發現瓶蓋和瓶口有個小祕密嗎?裏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羅紋。有羅紋的就要擰。是不是你們每個小朋友都用擰的方法呀?

2請一位按瓶蓋的幼兒出示瓶子。提問:你的'瓶蓋是擰上去的嗎?你是怎樣蓋瓶蓋的?這個瓶蓋有沒有羅紋?(沒有)我們就用按的方法,要用點勁!

3、 用情境方式結束: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將蓋好蓋子的瓶子送給小鹿媽媽。

教師以小鹿媽媽感謝小朋友的口吻進行小結:“謝謝小朋友幫了我的大忙,你們的小手真能幹,爲每一個瓶子找到合適的蓋子,而且會用擰、按的方法蓋瓶蓋子,這下我可以帶寶寶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見!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西瓜裏面有很多的汁水,學習使用不同的工具來取西瓜汁。

2.體會動手操作的樂趣,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西瓜若干,小刀,盤子,勺子,榨汁機,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子,抹布,記錄表(分爲猜想和實驗兩部分)。

活動過程

1.出示西瓜,猜想引入活動。

師:昨天,我們從西瓜地裏買回了許多西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嚐嚐它們的味道吧!西瓜怎麼吃,你們誰知道?

師:其實呀,西瓜除了可以切成一塊一塊地吃,或者切成兩半用調羹舀着吃,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做成西瓜汁來喝。今天,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從西瓜裏面取西瓜汁。一起來取西瓜汁吧!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發放記錄表,請幼兒在記錄表上把自己設想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的辦法很多,有用調羹舀出西瓜肉後用筷子搗的,有用調羹壓的,有用榨汁機的,還有直接用手擠的……)

2.分組實驗,教師參與到實驗中去,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去驗證設想。

師:每個小朋友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們動手試一試,然後把你試過的能取出西瓜汁的工具記錄下來。

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同時詢問幼兒的操作方式,幫助幼兒用比較準確的動詞描述自己的操作方式。

3.幼兒互相交流,分享實驗結果和方法。

請幼兒表述自己的操作,重點引導他們用合適的動詞來表述。

(最後幼兒發現,所有的工具都能取出西瓜汁,因爲西瓜的瓤比較鬆,西瓜的汁水比較多,很容易取出汁,大多數幼兒使用了三種以上的工具進行操作。)

4.一起品嚐西瓜汁,並把西瓜汁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

說明

幼兒科學活動是一個啓發、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過程,活動中,我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並作記錄,是因爲,假設往往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的前提,帶着自己的假設做實驗,纔是真正讓幼兒“用做科學的本來方式學習科學”。幼兒在活動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想,這一完整的活動過程培養了幼兒初步的科學態度,以及初步運用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取西瓜汁相對於取其他水果汁要方便得多,而且西瓜的汁水多,容易看到成效,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收穫成功。西瓜汁是紅色的,是幼兒喜歡的顏色,所以,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都伴隨着喜悅和快樂中班科學教案西瓜說課稿。

活動反思

西瓜是幼兒生活中較爲常見的水果,同時,也因其個大、綠皮紅瓤、清涼多汁等特點,深受幼兒的喜歡與關注。這種貼近幼兒生活和心理的活動非常容易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生活化的學習內容,加上豐富的環境資源和便捷的操作材料支持,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科學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證。

整個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自然環境和周圍生活的教育資源,擴展了幼兒的.科學學習空間,始終讓幼兒帶着各種疑惑和問題,運用觀察、詢問、記錄、操作等積極的方式去主動發現、探索,在交互中充分自主地體驗、感受、學習

從活動現場來看,每個幼兒都是百分百地投入,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觀察、交流,獲取自己想要的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實踐自己的行動方案,自己動手,自主體驗,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孩子的內心感受得以體現,主體性獲得發展。

幼兒園的活動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建構的,教師要不斷追隨每個孩子的興趣、生活、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根據現場的變化,不斷用智慧、靈感與孩子展開分享和對話。因此,設計活動時我十分注重關鍵性問題的提出和把握,活動過程中我也十分注重幼兒的反應,鼓勵幼兒積極互動,分享彼此的發現和經驗。活動中我發現,大多數幼兒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享合作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參觀活動還提供了幼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幼兒體會到交往的效果與快樂,交往技巧也得以提高。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9

目標:

⒈對現代通訊工具感興趣,有創造、發明的慾望。

⒉發展觀察、比較的能力和語言表演能力。

⒊瞭解現代通訊工具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它能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方便。

準備:

電話機、手機、子母電話機、教師名片。

電視機、攝像機、實物投影儀、大屏幕、射屏儀。

過程:

⒈通過觀察比較,瞭解電話機、手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⑴引出課題:

(大家坐定後,電話鈴聲響起)教師去接電話,然後告訴小朋友,新馨花園幼兒園的.小朋友請你們去做客。

(手機鈴聲響起)誰願意接着個電話?電話裏告訴你什麼?

提問:第一個電話是用什麼接聽的?第二個電話又是用什麼接聽的?

⑵比較電話機和手機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請幼兒仔細觀察,電話機和手機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小朋友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教師小結:電話機和手機都有數字按鍵和其他功能鍵,都能打電話和接聽電話,但手機是一種移動電話,它沒有電話線,它是靠天線發射和接受聲音和各種信息的,可以隨身攜帶,比一般電話機更方便。

根據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講述電話機、手機的使用方法,瞭解其用途。

⑴你們打過電話嗎?你是怎樣打電話的?(打電話或手機時都要先撥對方號碼。)

⑵你給誰打過電話?爲什麼事情打電話?(親人問候、聯繫朋友、請假、遇急事通知別人等)

⑶還有什麼特殊情況也需要打電話?(報警110、火警119、查電話114、查時間117、天氣預報121等)

⑷象這些緊急電話能隨便打嗎?爲什麼?

⒊瞭解其他通訊工具,擴大幼兒知識面。

⑴你們還見過或打過哪些電話?(幼兒講述後看錄像)

⑵除了用電話和別人聯繫外還有什麼工具也能使我們相互聯繫,把消息告訴其他人?(幼兒講述後看錄像)

⑶這些東西都是幹什麼用的?

⑷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什麼好處?(方便、傳遞消息速度快)

⒋激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發明的慾望。

科學家們可真聰明,發明了這麼多的通訊工具,我們小朋友也來做個小小發明家,你想設計什麼通訊工具?

時間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發明用各種通訊工具告訴我們。這是我的電話號碼、手機號碼、傳真號和e-mail地址,我等着你們的發明哦!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傾倒、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2、能用語言和記錄的方式表達自己觀察的結果。

3、喜歡動手實驗,有積極的探索興趣,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水,食用油,醋,透明一次性杯子,筷子,幼兒個人記錄表,記號筆,大的記錄表一張。

2、幼兒經驗準備:先認識油和水,感知其特性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小朋友,你們看杯子裏有什麼呀?(出示水和醋)

如果把水和醋倒在一起,會怎樣呢?

1、幼兒自由猜想並表述。

2、教師實驗,幼兒觀察現象。

3、集體交流各自的發現:水和醋混合在了一起。

二、第一次操作:感知油和水相互傾倒後的分離現象

1、出示油和水,讓幼兒自由猜想:如果把油倒入水中或把水倒入油中會怎樣呢?教師記錄幼兒猜想結果。

2、幼兒動手操作,並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3、集體交流自己的發現及自己的記錄:你把什麼倒入什麼?發現了什麼?

4、教師小結、記錄幼兒操作結果:無論是油倒在水裏還是水倒在油裏,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們是分離的,不會混合的。

三、第二次操作:感知油和水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1、出示筷子,讓幼兒猜測攪拌後油和水會怎樣

2、幼兒動手操作,觀察攪拌靜止後的'現象,並記錄在記錄表上。

3、幼兒交流操作結果。

4、教師小結:用筷子用力的攪拌,油和水還是分離的,不會混合。

教師總結:無論是先倒油還是先倒水,不論用筷子怎麼攪,最後結果都是分成兩層,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和水是分離的,是不會混在一起的。

四、幼兒嘗試“油水分離畫”,想一想爲什麼顏料水不會和油畫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離現象在生活中的運用。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1

活動設計意圖:

在乾燥多風的秋天,我們常常會碰到這些現象,如:幼兒會發現梳子梳過頭髮後頭發飄起來了;衣服上沾滿了白色灰塵;脫衣服會發出啪啪的聲音,並有小火花。但他們對其中的奧祕還不瞭解。因此,我設計了“奇妙的靜電”這一活動,讓幼兒在實驗中,觀察發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因此,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確定以下目標:

1、通過實驗,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學習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主動、積極地尋求幫助。

3、初步瞭解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止靜電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碎紙、尺、鉛筆、梳子、、絲綢、塑料袋、硬幣、鑰匙等實驗物品。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來給你們變一個小魔術,你們想看嗎?(出示梳子)這是什麼?(梳子)介紹桌上的紙屑。

師將梳子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後輕輕靠近紙片,沒變化;用眼神和表情讓幼兒觀察梳子是否有變化;然後在肘子底下邊摩擦邊口中說“變變變”,再拿出來,輕輕靠近紙片,用眼神和動作提示幼兒觀察變化。

請幼兒說,看到了什麼?

二、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

1、探索靜電產生的原因——摩擦起電

師:小紙片主動跳到我梳子上,猜猜我是怎麼變這個魔術的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2、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自己的猜想。

師:小朋友,你們猜了這麼多的方法,是不是這樣呢?現在請你們自己試試。(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引導)

3、請個別幼兒示範:誰會變這個魔術,請你告訴我們你是怎麼變的?

4、師再次示範,揭曉答案。

師:你們想知道我是怎麼變這個魔術的嗎?(在做一次)請幼兒看清楚是怎麼變的`,用語言表述出來。

5、幼兒再次實驗,並小結:梳子經過摩擦好,靠近紙屑,紙屑就會被吸起來。

三、幼兒實驗並記錄,觀察靜電現象,教師進行指導。

1、師介紹實驗材料和記錄表(幼兒用書)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在看看,桌子上還有什麼,除了梳子在綢布上摩擦後能把紙屑吸起來,看看這些東西會嗎?請把結果記錄在表格裏。

2、幼兒實驗,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3、集體分享實驗結果。

請幼兒說說實驗結果?有誰的結果不一樣?

4、根據實驗情況進行總結(對幼兒在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提醒),再次進行實驗,分享結果。

5、師總結,簡單解釋靜電現象。

爲什麼有的東西能吸起來,有的不能呢?能吸起來的說明他們之間產生了靜電。

四、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瞭解常用的防止靜電的方法。

1、師:你們在生活中遇到過靜電現象嗎?感覺怎樣?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防止靜電呢?(脫衣服時,用梳子梳頭髮時,剛關閉的電腦、電視等)

2、師總結:我們要儘量穿棉質的衣服,勤洗澡、勤換衣服。天氣乾燥的時候要注意擦護膚霜,及小朋友說的香香。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感官較仔細地觀察草的特徵。初步瞭解小草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懂得愛護草地,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踢足球圖片、綠色皺紙、畫有牛的圖片、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感受園內春天的景色,引發幼兒對草的關注。

教師: 春天到了,你們看叔叔阿姨種的花都怎麼樣了?(花兒都開放了)小山坡上的草兒也變得怎麼樣了?(草兒變得綠綠的)你們喜歡小草嗎?

二、體驗感受

教師:現在我們就用自己的小手、小腳或鼻子來親親小草,和小草做遊戲好嗎?(觀察幼兒是怎麼與小草做遊戲的?引導幼兒用手壓、打滾、脫鞋赤腳在草上走)

三、交流分享

1、幼兒坐下來休息,說說小草的特徵與感受。

誰來說說剛纔你和小草是怎麼做遊戲的?你的腳(手)碰到小草有什麼感覺?

(1)請幼兒回答,孩子們共同感受小草的特徵:小草是軟綿綿的、小草的尖尖頭碰到手時還感到有點刺刺的、癢癢的.。

(2)感受小草有彈性的特徵。

教師:剛纔我看到你把小草輕輕地壓下去,你發現小草會怎麼樣?(彈起來)小草真厲害壓下去,還會彈起來。我們也來試一試時,看看小草會不會彈起來。

(3)感受在草地上運動時不容易受傷又很快樂。

教師:你和小草是怎麼做遊戲的?在小草上打滾感覺怎麼樣?

小朋友,你們知道踢足球的叔叔阿姨們都在哪裏舉行足球比賽的嗎?(出示圖片)爲什麼一定要在草地上踢足球?是呀,草地就像綠色的大牀、綠色的地毯,我們在上面玩又舒服又不容易受傷。

(4)感受小草的清香味

教師:誰聞到小草的味道了?我們一起聞一聞,感覺怎麼樣?老師告訴你們,小草發出的清香味還能使我們身體健康。所以幼兒園裏有許多草地,還有許多地方也有草地,想想,你們在哪裏見到過草地呢?(小區、公園等。)

四、愛護草地,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教師:我們在草地上玩又快樂又安全還能身體健康,你們說草地是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草地也是小動物們的好朋友,你們知道哪些小動物喜歡草地?

幼兒在交流中回憶愛吃草的動物有哪些?進一步豐富、瞭解食草類動物。

五、爲小動物做草坪

出示一塊板

教師:這些牛沒有草坪,我們用皺紙爲這些牛來做草坪好嗎?

放錄音帶。幼兒邊撕貼小草邊聽聽念念關於小草的兒歌。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回教室。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3

活動《有趣的複製》

設計意圖:隨着社會科技水平不斷髮展,人們越來越追求速度。而複製正好滿足了人們對時間的追求,從工廠裏流水線上大批量的產品複製到複印機、傳真機、電腦複製、再到生物克隆……無不顯示出人們追求簡捷和保留原汁原味的需求趨向 。如何讓幼兒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複製現象,並感受複製方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呢?我們通過帶領幼兒觀看報紙印刷和幼兒生活中接觸頻繁的食品月餅生產的視頻,讓孩子更爲零距離的`感受機器的“厲害”。並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體驗簡單的複製方法、瞭解和關注複製現象,從而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慾望。此活動是《有趣的複製》第一個活動,目的只是讓幼兒初步瞭解各種複製現象,嘗試最簡單的複製方法,並感受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目的:

1、初步瞭解生活中常見的複製現象,激發幼兒對複製現象的興趣。

2、嘗試簡單的複製方法,感受複製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準備:

1、視頻《有趣的複製》、投影儀、電腦

2、操作材料(分兩次投放)

第一次:每組紙若干、勾線筆、餅乾樣品人手一份

第二次:印花機、印泥、錢幣、印花機若干,分組投放

3、作品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蛋糕師引題,感受複製的特性(一模一樣)

1、今天,我這個蛋糕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盤新鮮出爐的餅乾,請你們仔細瞧一瞧?

2、這是什麼餅乾?(跟周圍的小朋友比較餅乾的特點)

小結:是的,我烤出來的是大小、形狀都是一樣的小魚餅乾。

二、幼兒設計樣板圖第一次,引出複製的概念。

材料準備:筆每桌5支、餅乾樣品5-7、樣板泥、教師樣板泥等。

1、出示樣板圖,提出設計要求

教師介紹高點的步驟。

2.介紹材料,幼兒首次操作

你看,我爲大家準備了筆、樣板紙,請你們在紙上設計自己喜歡的一個餅乾樣板圖,記得和樣品要一模一樣。

3.驗證比較

你設計了什麼餅乾,用了什麼方法?(印畫、臨摹)

還有什麼方法?

小結:像剛纔幾位小朋友用的方法叫複製。

三、第二次操作,嘗試多種複製方法

1.介紹材料與操作要求

重點介紹複寫泥。

2.幼兒操作、比較作品

你用了什麼方法?複製了什麼圖形。

小結:剛纔嘗試了用印花機、複寫紙、印模、銀幣拓印這四種材料都成功地複製了餅乾圖樣,恭喜過關!

四、觀看視頻拓展經驗,感受複製的便捷。

1.生活中的複製現象

你還見過那些複製品?

2.觀看視頻拓展經驗

幼兒觀看一段製作月餅的視頻

提問:月餅是怎麼複製出來的?她的複製工具在哪裏?

有了這個機器有什麼好處?——便捷、快速、方便

五、製作餅乾,生活應用

1.出示糕點師工具,示範製作方法,講解要求。

2.背景音樂,幼兒製作

結束:這下蛋糕師將你做的餅乾送去烘烤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4

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徵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瞭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係,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過程:

1.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並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

你捉到了什麼?怎樣捉到的?

2.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徵及習性.(1)(出示掛圖)圖上有什麼?它們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樣子的?生活在什麼地方?吃什麼?(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麼?(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爲什麼是昆蟲?(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3.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爲什麼?

(2)昆蟲裏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爲什麼?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爲什麼?(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後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4)幼兒操作: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髒水積聚等等。)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5

一、主題選擇的緣由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對人類的重要性,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對科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和自覺追求的精神,具備對科學的獨特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是我們所熟悉的,是生活的必須品,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所喜歡的。幼兒喜歡水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機會,有時間,他們就會嬉戲玩鬧,甚至有的.兒童能在自家的衛生間玩一下午的水,不難看出幼兒時多麼得喜歡水。但是這些行爲往往受到家長或者教師的制止,而不能盡興。

在以往的科學課程中較多的注重是書面知識的傳授,而對動手能力操作則重視不多。爲了滿足他們對水的好奇心,爲了讓他們瞭解對水更多的知識,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神奇的水》。在本此活動中,注重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爲主動學習者、探究者,從而萌發愛科學、喜歡探索身邊事物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1、讓兒童在玩玩做做中瞭解水的不同性質,感受水的不同形態。

2、探索與水有關的各種現象,例如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探索。

3、知道水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三、主題網絡設計圖

四、教育活動設計方案教育

活動一:

(一)活動名稱船兒水上漂(二)活動目標1、瞭解水上各種各樣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感知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的現象。

3、引導幼兒大膽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並用語言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4、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準備1、牛皮紙折的小船、鈕釦、泡沫、樹葉、磁鐵、回形針、盛水的盆。

2、與水有關的音響、圖片、圖書資料等。

3、抹布、記錄紙張若干。

(四)活動過程1、自由探索、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1)看圖交流。

播放有關船的模型。

師:畫面上都有什麼?他們是什麼船?這些船都是做什麼用的?

(幼兒就以上問題討論後作出相應的回答)。

(2)請幼兒出示紙船,四人一組,放進水盆裏。

師:小朋友,船可以在水上漂浮,那麼我們再猜猜還有什麼東西能在水中漂浮。

(3)出示材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許多東西,你們看,有些什麼呀?(幼兒回答)(4)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你猜會怎麼樣呢?並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中。(教師出示大記錄表並講解記錄和使用方法)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播放故事《咕咚來了》,聽木瓜落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兔子爲什麼嚇得驚慌失措。

(5)幼兒在記錄表上填寫猜測的結果。

(6)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的結果。

師:我們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並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7)幼兒嘗試,比較材料的輕重,薄厚與"沉"和"浮"的關係區別,歸納哪些材料會"沉"水中,哪些材料會"浮"水中。觀察實驗結果,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樣讓沉的東西浮上來,浮的東西沉下去?

(8)幼兒交流探索結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講)(9)教師操作並記錄。

2、第二次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東西和方法(1)分沉浮材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