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方案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篇

本文已影響 3.44W人 

爲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指的是爲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什麼樣的方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篇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1

一、實踐內容

初一級新生軍訓

二、實踐時間

安排在20xx年xx第一學期開學之初,時間xx周。

三、實踐地點

xx縣xx基地

四、社會實踐的目的

1、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科技、國防、勞動、法制、環保、歷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學生關心社會和科技進步、關心地球和生存環境。

2、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

3、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認識社會、探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形成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

4、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養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和勤於實踐、勇於探索、精誠合作的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完善學生人格。

五、組織管理形式

社會實踐課程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由德育處統一負責實施。年級組負責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班主任對全班的社會實踐活動負責,指導老師對所管的`社會實踐小組負責。社會實踐活動一般以班級形成的小組爲單位開展,每個組推舉小組長一名,根據活動項目聘請指導老師1-2名,根據活動項目的需要可聘請校外人士充當指導老師。

六、活動實施的過程

1、活動前教育。學校在活動前都安排一定時間進行安全、法制、禮儀教育。教育學生預防事故,注意自我保護;教育學生必須遵守法規,遵守實踐地和社區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禮貌待人,體現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2、總結交流。活動結束後,小組完成社會實踐的報告。個人寫出活動小結及活動過程中的體會、感受等,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組織小組間的交流。形式由班級自定,可以是主題班會、班級網頁、牆報展覽等。每班推薦最好的一個活動小組參加級組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彙報。

3、評價考覈。小組和個人提供相應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導老師進行初步評,然後由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進行終評。

七、課程評價與學分認定

1、評價原則

貫徹三結合評價原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

2、評價內容

①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課時量和態度;

②活動的選擇與活動設計評價;

③活動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穫:認識社會、研究社會問題的基本能力和人際交往、協作、適應環境等能力的發展情況;

④活動的成果和社會效益評價;

⑤活動過程中的創新性和實踐性的體現情況。

3、評價方法

實施檔案袋管理。學生建立個人社會實踐活動檔案袋,裏面應裝有能反映小組和個人活動過程的種.種記錄和其他證明材料,並提供覈實方法或途徑(如實踐單位的地址和電話,相關人員的姓名和聯繫電話等),具體考評方法如下:

評價內容:a、學生個人自評(撰寫軍訓小結);b、班主任和教官初評,進行等級認定;c、教務處、德育處審覈。

考覈等級:從活動態度和活動收穫等方面進行考覈。活動用時合計不少於7日;活動態度和活動收穫可進行定性評價,使用“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描述性語言。

4、評價學分認定程序

學生個人或小組整理參評材料--小組交流及互評--班主任或導師初評、等級認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終評--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學分認定--教導處登記學分。

八、獎勵

對於那些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強,有勤於實踐、勇於探索、精誠合作精神的學生個人或小組,他們付出了努力且有了豐碩的收穫,等級認定爲a者,學校給與表彰;對於三項活動評價均獲a等的學生,學校給予專項獎勵;如果社會實踐成果經專家認定爲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科學價值或實用價值,學校給予特殊獎勵。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2

一、活動背景及設計意圖分析

(一)活動設計背景分析

【新聞調查】《北京青年報》公衆調查組曾在北京八大區搞了一次調查。調查對象是包括市屬縣的年齡在6歲至14歲的學生及其家長。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89份。

結果之一:相當多的獨生子女不幹家務或很少幹家務。在調查所列5項勞動種類中,只有%的孩子經常購物;%的孩子經常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等;8%的孩子經常洗碗、洗菜等;%的孩子經常洗衣服;%的孩子經常做飯。從上述數據來看,比例都是相當低的。另外,有%的孩子明確表示從沒做過或很少做飯;%的孩子表示從沒洗過或很少洗衣服;%的孩子表示從沒做過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簡單家務勞動;%的孩子從沒買過或很少買東西;31%的孩子從沒做過或很少做打掃衛生、整理房間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結果之二:獨生子女平均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太少。0分鐘的佔%;1-10分鐘的佔%;11-20分鐘的佔%;21-30分鐘的佔%;31-60分鐘的佔%;1小時以上的只有%。我國青少年平均每天勞動時間遠遠低於其他國家的孩子。

(二)活動設計意圖分析

現在的獨生子女處在大人的包圍之下,依賴性強、任性,很少懂得體諒父母。而現在父母又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忽視勞動能力的培養。在家裏很少讓孩子幹家務活,勞動能力較差。缺少勞動體驗的孩子很難體會到父母們生活的艱辛。由此本人設計了這樣一個主題的實踐活動。意在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知道自己作爲家庭中的一員,參加家務勞動自己也有份,應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長的指導下理財、買菜、做簡單的飯菜、刷碗、掃地、收拾屋子等。孩子在參與中提高勞動能力,養成勞動的習慣,更重要的是體會到家長當家的不易,從而更加理解、體諒家長。

二、活動目標:

(一)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並能對已有信息進行一定提煉。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做明明白白的消費者。

3.學會分工協作,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和分析交流問題的能力。

(二)知識目標

1.學會做家務,學會安排家庭一天生活開支。

2.瞭解一些生活中的環保小常識,並學會一些簡單易行的處理家中廢棄物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熟悉身邊的各種家務勞動,逐步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增強家庭責任感。

2.體會父母每天爲生活操勞的辛苦,更加熱愛體諒自己的父母,能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目標解析】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目標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對家務勞動、家庭理財等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問題進行較爲深入的調查、梳理和體驗,讓學生親身探求,收穫勞動成果。整個活動過程不求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重在學生努力的實踐,強調的是學習的過程。

三、活動方式

此次活動主要採用探究、討論、體驗等方式進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課時安排 一課

五、學科整合設計預想

(一)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活動中學生觀察、交流父母做家務填寫調查表並說說感受,並撰寫當家日記,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特別爲學生提供了有親生體驗的寫作素材。

(二)與思想品德學科的整合。觀察父母做家務,並堅持自己每天做至少一樣力所能及的家務,體會父母每天爲生活操勞的辛苦,更加熱愛體諒自己的父母,能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三)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用各種方式展示父母最辛苦的一項家務勞動並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表達的平臺,讓通過寫作、繪畫、作曲、攝影、電腦製作、表演模仿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實踐成果,使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個性化的發揮。這一環節與語文、美術、音樂、信息技術等學科相整合。

六、課前活動準備

(一)確定探究的課題與方向,成立探究小組。(按興趣自由組合,5—8人爲一組,各組推選一名組長。)

(二)提出探究要求。

1.切入點要小。如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開展梳理探究:家庭開支調查組、家務勞動體驗組、變廢爲寶研究組等。

2.圍繞探究方向採用觀察法、調查問卷法,查找文獻資料法等開展調查研究。

3.歸納總結調查結果並能談談自己的看法。

【活動解析】“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的主要學習過程在課外,而不能依靠課堂上教師的講授,課堂只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和交流學習心得的舞臺。學生應花費一定的時間在課外蒐集資料,展開調查,深入研究,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堂上,主要組織學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交流探究心得與活動體會。成果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口頭交流,可以是筆頭作文,可以是班報校刊,也可以在網上交流等。

七、課內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是家務能手

(一)家務勞動調查(調查表見附表1)

1.彙報調查的結果:爸爸媽媽一天要做哪些家務事?

2.數一數其中一個同學調查的爸爸媽媽一天所做家務的總數,體會爸爸媽媽的辛苦。

3.課件出示任務:仔細觀察爸爸媽媽做家務,把你認爲他們幹得最辛苦的一個家務勞動的過程,用描寫、繪畫、表演等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並談談自己當時的體會和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進一步體會父母做家務的辛苦,培養它們的觀察、思維能力。同時在展示時,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表達的平臺,讓寫作、繪畫、作曲、表演模仿能力得到個性化的發揮。

(二)智力競答

1.怎樣去掉桌子上的油膩?(可用紗布包裹溼的茶葉渣擦抹,或用冷茶水擦洗,也可用牙膏或洗滌劑清洗。)

2.如果炒菜炒鹹了,有什麼方法補救嗎?(有多種辦法,根據炒菜的不同而定,如燉菜類,可以加入適當的水,炒菜可以加入適量的糖或醋。)

3.去超市買食品,挑選時要注意什麼?(食品外包裝完好,無損壞,然後,看生產日期、保質期,挑選最新生產的食品,此外還要儘量挑選知名的廠家)

4.你還有哪些做家務的小訣竅呢?

【設計意圖】爲了能讓學生順利完成當家任務,安排了這一趣味性的比賽環節,特別是家務小訣竅,是對自己生活常識的一次總結。

(三)廚藝大比拼 幻燈片出示比賽規則:

1、可採取小組探討、研究、合作等方式通力合作,交流廚藝,設計一道招牌菜譜。

2、推選一位代表參加“廚藝大比拼”模擬活動,從“簡單易學”、“富含營養” “經濟實惠”等多角度推銷本組招牌菜。

3、彙報成果,評選最佳創意獎3名。

【設計意圖】本環節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爲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強打下基礎。在整個活動實施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去鍛鍊,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活動二:我是理財高手

(一)家庭開支調查(調查表見附表2)。

1.根據調查結果說說家庭中一般都有哪些開支?(水電、煤、菜金、學費、飯費、醫藥費、娛樂消費、禮尚往來等)

2.以自己家庭的開支狀況爲例,說明在這些開支中,哪些是維持生活的必要開支?

3.說說你家一般每月的基本生活費是多少?

4.引導學生算出全班的平均生活水平,並可提醒學生對這個結果不必非常的精確,可以保留整十數或整百數。

【設計意圖】根據小組商議的實施計劃,小組成員們用訪問、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家庭收入,然後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算出每月開支、一天開支。從孩子們的實際行動中,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他們學會了關注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切,學會了爲父母、家庭分擔一份責任,比如學生在安排家庭一天開支時,由原來的亂花錢、只買最貴的變爲現在的理性消費。

(二)創設情境、小鬼當家。

1.情境故事:這學期,班中從內地轉來1位同學,爸爸是某廠的技術員,每月收入3000元,媽媽是學校教師,每月收入20xx元。一家人每月伙食費、通訊費、物業費、汽車燃油費等基本生活費用約2500元。住房按揭每月1000元。

有一天,一家人坐在一塊向當家的爸爸提要求:

孩子說:“我喜歡讀英語,電視臺介紹的語音復讀機不錯,我想要一個”。

媽媽說:“每天坐辦公室,缺少鍛鍊,買臺健身器或買個跳舞毯,健身娛樂兩不誤”。

孩子說:“我還想要臺遊戲機,同學們都有”。

媽媽說:“家中電視機老了還是21寸的,趁現在彩電降價,換臺42寸液晶的吧”。

孩子說:“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想今年暑假我們全家都去杭州旅遊一次怎樣?”

爸爸說:“我看還是買臺電腦,現在是信息時代,有了它,便於工作學習”。

大家都有理,可難壞了爸爸。

2.以上提到的物品所需的開支如下表:

語音復讀機 約600元

健身器 約3000元

跳舞毯(接電視機) 約20xx元

遊戲機 約1000元

彩電 約 6000元

電腦 約5000元 同學們,按他們的收入情況,能全滿足願望嗎?不過,如果訂個規劃,合理安排開支的話,在2~3年之內完成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3.如果你來當這個家,你怎樣訂這個2~3年的規劃,來決定先買什麼、後買什麼?或不買什麼?說明理由。以四人小組爲單位,討論得出方案,並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模擬,同學們活動的積極性、真實性都提高了,讓活動有真正的實效。同時也是一次對學生綜合知識、技能的運用的考驗。)

活動三:我談當家感言

(一)學生暢談當家感悟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暢談此次活動的收穫,學生們普遍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辛勞、正確的消費觀建立的重要性以及生活處處皆學問等問題,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個全程認識,豐富學生的學習知識,有益知識的積累,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課件出示下一階段的活動內容。

1.制定“今天我當家”計劃表並利用週末具體實施,希望同學們能以各種形式展示你當家一天的成果。

2.選擇一樣自己最拿手的家務勞動,並堅持一個月,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爸爸媽媽,並請爸爸媽媽打分。

3.打扮自己家的小院或陽臺。(提示:拿出自己的零花錢到市場上買一些價廉物美的花草,合理佈置,利用時間管護、如澆水、剪枝等)

【設計意圖】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研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探究來獲得直接經驗,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上的諸多活動還僅僅停留在初步設想階段,唯有走向生活,延伸課外,讓自己的勞動成果付諸實踐,爲生活所用,纔是學生學習發展的最終目標。

八、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圍繞活動主題,學生們結合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主動參與、深入探究、親身體驗,成爲了活動的.最大得益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了與人交流合作能力 在現在的社會中,交流與合作能力已日漸成爲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孩子們在完成了小組任務的同時,學到了與人交往、合作的方式,增強了禮儀交往的能力。比如他們在調查物品價格時遇到有的營業員不配合,甚至粗暴地拒絕回答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扔掉了他們的問卷調查表,孩子們沒有退縮,也沒有依賴老師,而是用自己真誠的話語說明自己進行調查的原因,最終他們用自己認真的解釋、誠懇的態度獲得了反對者的支持,圓滿完成了調查任務。

(二)發揮了自主探究精神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是孩子們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所引起的,是大家自己商議出來的,學生們都很感興趣,所以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如孩子們通過自己調查家庭開支後,他們自己歸納出理性消費的原則,比如購買食品則最關注質量,購買文具更注重價格等等,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什麼都要買最貴的。學生們在活動中,不僅僅從書本上、課堂上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走出了書本、走出了課堂,走向了社會,通過親身的實踐,去發現和體驗到一個嶄新的世界。

(三)激發了對家庭的責任感

從孩子們的實際行動中,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他們學會了關注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切,學會了爲父母、家庭分擔一份責任,學會了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家庭、對社會的關愛。

而從教師自身來看,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轉變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以此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由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轉變爲重視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性,更爲嫺熟地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並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多種實踐能力。在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觀察法、實驗探究法等研究性學習的形式與方法,讓學生以實踐爲核心內容,倡導主動參與、主體體驗、探究、調查等主要方式,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了學生對知識地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在蒐集資料時,我注意提示學生蒐集的途徑。整理時,提醒學生分清主次,去粗取精,對資料進行科學地彙總、分類;在觀察、調查、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做有心人、掌握了多渠道收集信息的方法。他們體驗瞭解決問題的愉悅,發揮了極大的潛能。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3

教學目標:

通過開展“中國茶文化”主題活動,初步瞭解“中國茶文化”相關知識,營造一個研究的氛圍,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增強探究意識,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研究中國茶文化的興趣。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中國茶文化相關知識。

活動時長:4課時

第一課時

1、引導學生提出研究性學習課題。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然而茶是一個學問很深的話題,要想進一步瞭解它,我們就必須要進行深入地探討與研究,你們打算想從哪一方面去研究有關茶文化方面問題呢?

引導學生調查茶的種類、名稱、中國名茶、傳統制茶葉的方法、泡茶方法、茶與健康和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家的茶道藝術等。每組可以選擇一個子課題進行重點研究;

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和圖書館等收集、閱讀與茶有關的文章(詩詞、散文),並初步瞭解中國5000年茶文化和家鄉茶文化的發展過程;

引導學生掌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方法。

2、各小組確定研究主題,討論並制定本小組研究計劃和活動方案。準備好收集資料工具,如筆記本、照相機等。

第二課時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都喜愛猜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請大家動動腦筋,猜一猜好嗎?

(出示謎語):“生在山上,賣到山下。一到水裏,就會開花。

”你們真聰明,謎底就是茶葉,板書:茶。

二、師生介紹茶知識,引出家鄉茶。

茶的種類繁多,茶有綠茶、紅茶、花茶、白茶等,我們家鄉也盛產茶,你知道我們的茶屬於哪一種茶類呢?板書:家鄉的綠(並讓學生簡要介紹家鄉的茶資源情況、茶的種類等。)

三、觀察茶葉,學生感言。

1、教師出示茶葉片(新鮮)。

引導學生從它的形狀、色澤等方面談。

2、教師出示成品茶(一粒),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表達。

3、突出兩者之間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不易與艱辛。)

教師總結:是啊,從一片片嫩綠的葉兒到製成蜷曲成螺的成品,其中要經歷多少艱辛的勞動和複雜的工序。這其間,飽含着多少茶農的汗水呀!

四、引領學生入境,回味“成茶”的過程。

1、指名學生說說茶葉的“成茶”過程。

2、教師小結。(種植、採摘、殺青、揉捻、焙乾)

3、按順序重點講述採摘、焙茶。

(1)出示採茶圖、焙茶圖。

(2)談感受、說體會。(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3)表情感。(你想對家鄉的這些茶人說些什麼?)

小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正是這些家鄉的茶農,用他們的艱苦炮製了茶的醇香。其實,家鄉陸郎的綠茶不僅勝在她的色、香、味、形上,她還有許多保健的功效。讓我們在這聲聲古樸的樂聲中品茗,讓我們瞭解茶的.功效,讓我們“飲水思源”,讓我們向家鄉的這些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板書:我愛。

五、瞭解功效,細細品茗。(播放配樂錄音,靜靜地品茗,深深地思考。)

六、交流學生蒐集到的與茶相關的詩句、詞句。

七、佈置作業。

以“家鄉的綠茶”爲題,寫一片小練筆

第三課時

1、走進茶園學採茶。

清明時節,正是茶樹生長茂盛的時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到處是一壟一壟碧綠的茶樹。採茶人頭戴草帽,身背竹簍,穿行在茶園中,靈巧的雙手在茶樹上飛舞,茶葉的清香在空氣中瀰漫,這一切構成了一幅極美的圖畫。

我們帶領學生走進茶園,跟隨採茶人學採茶葉。所採茶葉的標準是一芽二三葉,但是採哪些茶葉,怎樣採,都很有學問。在茶農的耐心指導下,學生們從不會採,到有一定的速度;從採大葉到標準的一芽二三葉,進步很快。望着採摘回來的嫩綠的茶樹葉,同學們雖然腰痠背痛,但是感覺很有成就感。

聽茶農們介紹茶樹的生長過程。

仔細觀察茶農採茶,聽茶農介紹採茶技巧。(採茶好像"鳳點頭",採茶時,左右手都要用,一左一右輪流採,動作講究協調;其次採下的嫩葉也分幾個等級,最上等的嫩葉爲一個嫩芽,如雀舌;次上等的嫩葉一般爲一個嫩芽加1至2片側葉。)

學生學採茶,茶農指導。

2、學種茶樹,初步掌握茶樹的栽培技術。

聽農技師介紹茶場的兩個茶樹品種,學生觀察兩種茶樹各有什麼特點,製出來的茶葉各有什麼特點。(都是楮葉種,灌木型,樹姿半開展,芽葉黃綠,白毫中等,發芽密度大,整齊,產量高,持嫩性強,內含物豐富,是優質綠茶品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發芽期中生偏晚,適宜品種搭配和機採。場內的品種一種是大楮葉,一種是小楮葉。)

學生詢問茶樹的生長特點(氣候、溫度、水分、土壤等)。如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 . 5【16.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氣溼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廢物利用的作用和意義。

2.學會用變廢爲寶的方法進行發明構思。

3.培養學生節約、環保意識。增強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能力和想象的創造力。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廢舊材料,卡紙,剪刀,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廢物利用潛力大

我國著名詩人和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在南京擔任監察院長期間,其辦公樓附近的公共廁所光線昏暗、坑窪不平,一些不雅之士或情急之人,爲圖方便,一進門便隨地亂屙。於先生身爲院長,也不得不常來此地方便,見此情景,怒髮衝冠。回辦公室後,取來宣紙一張,刷刷寫下六個大字:“不可隨處小便”,並簽上大名,親自貼在廁所內的醒目之處,以鎮不潔氣。稍過片刻,一位年輕的職員看到了這幅告示,不禁心裏一陣狂喜,趁漿糊未乾將其揭下,匆匆而回。過了幾天,這位職員家中大廳懸掛着一幅院長親筆書寫的條幅,同事們觀後,豔羨萬分,誇之不絕。原來,這位職員將於院長的真跡字幅作了技術處理,變成了“小處不可隨便”的條幅,併成了一句警世箴言。一張不宜張揚的告示,一經撥弄,變成一幅哲理十足的墨寶。這段藝壇趣話,令人玩味不止。

廢物是指失去利用價值的東西。廢物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失去特定功能的產物,如燒燬的電器、報廢的設備、失效食品等;另一類是人類在創造有用物時,產生的無用物,如煤渣、污水、鋸末、煙氣等。自古以來,廢物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當你碰到一堆廢物時,你會想方設法減少或清除它;當你發現廢物的一些有害現象時,你總是極力控制或迴避。這種反應固然無可非議,倘若我們把思路反轉過來,經過人們的再次創造使之變廢爲寶、化弊爲利,豈不是一件“一箭雙鵰”的美差【

世界上本無絕對的廢物。實際上,通常所謂的“廢物”僅是把資源放在不恰當的地方,進行不適當處理所造成的。現實中,確有廢物存在,只是人們尚未發現利用這些東西的可行方法罷了。廢物是擺錯位置的財富,能把有害的東西變成有用的'東西,可見廢物利用的潛力巨大。

閱讀課本p8,認識一些標誌。

二、廢物利用很精彩

1、再生毛織毛衣

2、牛糞轉換成生物沼氣

3、舞會上的化妝道具

三、談談身邊廢物利用的例子

四、瞭解廢物利用作品製作方法

1、手偶與面具

課本p10頁

2、植物托架

課本p10頁

3、別具匠心的“傘”

課本p11頁

4、母情節的禮物

課本p12頁

五、廢物利用製作

1、根據實際情況分小組

2、教師先引導每一組確定製作的物品名稱,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組的設想,教師給予肯定。

3、合作完成製作,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六、展示作品談設計想法

以小組爲單位展示作品,師生共同評價,同時教育學生要節約。

七、家中“尋寶”

課本p12

活動小結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的垃圾不但越來越多,而且種類也越來越繁雜。通過“換”然一新活動讓我們增強了環保意識,對“廢物利用”這個觀點的印象更加深切。鼓勵身邊的每個人都能來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能二次使用的絕不隨意丟棄浪費,不能再次利用做好妥善處理,不給環境帶來二次污染。環保節能,需要我們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這次活動,也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知識,真正體會到了變廢爲寶給人們帶來的喜悅。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讓學生對一些有價值的廢品回收利用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可以用我們的智慧讓廢物再次變廢爲寶,製造出更爲有價值的生活用品,設計利用廢棄塑料水瓶壓扁製成的漂亮的樹枝型吊燈,令人叫絕,美麗無比。通過學生也給周圍的人們樹立了一個節約能源的榜樣,讓學生做好宣傳與模範帶頭作用。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要倡導這種觀點,這不僅讓我們的環境更加好,並且讓我們的頭腦更加靈活。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很多寶貴的經驗,使學生懂得了互相關心、互相照應。在這次活動中,認識到了團結的重要性,所有的組員團結一致,遇到了困難大家一起解決;做每件事之前都做好充分的準備,做事情要有一定的條理;始終做到小組成員團結一心,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放棄,不氣餒,每個人都是盡心盡力的完成每一項工作。這次活動,學生還開闊了視野、擴展了知識面,學到了課堂以外的知識。

總之在活動與研究的過程中,學生知道了廢物利用有很多學問,如果每個人都懂得如何廢物利用,那將會給我們國家省下很多資源。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5

爲豐富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我校本學期在初一、初二學生中開展此項活動。

活動要求學生自主,人人蔘與。在各班成立多個課題活動小組,每組成員一般不超過8人,確立組長1人。

活動內容:學生自主選題,以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爲主。

活動方法:按研究性學習課程中介紹的各種方法自主開展活動,並自己尋找一位與課題結合度較高的教師作指導。

活動時間:以課外活動時間及雙休日爲主,參與課題的.同學要組長召集下認真完成各項活動。

請各課題組組長按要求填寫好課題中報表(可裁下),並於下週交勞技老師備案(初一交給錢老師,初二交顧老師)。在期末時將活動材料如活動過程記錄結題報告或研究成果上交教務處。

本學期末,我校將活動進行評比和展示,對優秀的研究性學習成果給予表彰及獎勵,並編入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冊。

以往我校的優秀實踐活動開展情況掛在學校主頁上,供大家參考。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方案6

一、實施對象: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瞭解春節的習俗

②瞭解春節的由來

③瞭解春節的吃文化

【能力目標】

①能對於“家鄉的春節”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並組成研究小組,能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按照制定的方案開展教學,能對於教學過程對自己和組員作出評價

②能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有關家鄉春節的信息。培養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彙總和應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說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家鄉春節的研究,使學生更加了解家鄉,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②通過同學間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培養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體驗自己學習的快樂和成功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三、教學準備:

1、引導學生從網上或書上查找有關節日的背景資料。

2、引導學生向熟悉當地春節的有關機構和個人進行調查採訪。

3、準備好外出教學所需的一些設備,如相機等.

四、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教學主題,分組制定計劃

1、通過開題課,學生討論得出研究的總課題《走近家鄉春節感受民風民俗》以及研究的3個主題:“春節的由來”、“春節的習俗”、“春節的吃文化”。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組合,分配好人員,選好各個小組長。然後由組長帶領,明確教學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教學計劃。

第二階段:教學實施階段

1、按小組開展調查、訪問、圖片收集、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分析調查結果並對教學所獲得的資料認真做好記錄。由各組組長負責分工完成(訪問方式有:實地訪問、電話訪問等形式,對象適度含蓋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組員根據訪問的情況做好記錄)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組討論在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和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教學的體驗和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吸取教訓,調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觀點。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組織評價。在老師指導下,各個小組的成員根據教學中獲得的.信息作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形成共識,以書面形式上交調查報告,並總結自己在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各個小組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學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後老師和同學共同評價這次的教學。

五、教學成果展示:

1、學生說教學感受

2、小組彙報研究成果,如: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吃文化

3、每組評選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