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精選17篇)

本文已影響 2.53W人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精選17篇)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1

我想要尋求一份平靜,在人樓空的出租房裏,對面的燈光全部暗掉,聽不見任何一個人的聲音,只剩下夏天的蟬叫,此刻我是多麼懷念曾經被我嫌棄的樓上黑人聚會,我知道我開始煩躁了,我看到了《步履不停》,我知道它一定是一部清淡與素雅的片子,我祈求它觸動我的思緒,把我拉回最平實的感動,有些複雜,我有幾點想說。

1、影片一開始就是生活在小鎮上的父母等候在東京的兒子一家回來吃飯,女兒和母親聊着家常,兒子與妻子和小孩三人在列車途中,這一切都像極了《東京物語》。

2、前面說到像《東京物語》,但東京物語的的確確有一種緩慢柔和的生活流動感,而《步履不停》更像在設計問題和化解問題,導演似乎想要做出一種淡淡的溫暖,又將生活流動包裝着這些問題。

3、影片通過老式家庭的樣板性人物構造了這些問題。傳統固執脾氣執拗的爸爸(但其實有些小孩子氣)、看似客氣和藹其實內心有許多心結的媽媽、一個十分能說又很實際的女兒、死的大兒子、父親與二兒子的矛盾、二兒子妻子寡婦的身份融入到大家庭中,可以說矛盾重重。影片前半部分我沒太大感覺,可能是看了《東京物語》再看這個片子多少有些設計的痕跡,有了典型人物和事件卻少了些平實的細節。

4、我有兩個觸動的地方。一是是枝裕和偏愛的孩子,這個孩子是這部片子中最曖昧的存在,他的眼神靈活,他置身在這個大家庭之外來看待整個局面,同時又從屬於這個家庭。我看到了人和人的緣分,我能感覺到爺爺其實是喜歡他,他其實也喜歡爺爺,這是一種緣分的奇妙。奶奶卻始終是把他當做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來對待。爺爺卻是把他當做一個可愛的小孩對待。是枝裕和對待孩子的偏愛,讓他對嚴肅、深刻的事情不以爲然的嗤嗤的笑,讓他用最直接的感受面對身邊人的複雜。還有一個地方就是一家人在吃晚飯的時候,奶奶找到她買的唱片放出聲音來,原本尷尬的氛圍多少有些緩和,我看到了人在面對美好的音樂時和自己想維持面子的掙扎,我看到了美好的力量。

5、我覺得人在降低自己個人慾望滿足整個家庭的和諧有序時多少回使自己內心變得黑暗,那些無法滿足的東西一天天的累積總會表現在對其它事物的憎恨上。片中的奶奶就是如此。

5、再次,音樂很美好,這是一部好片子的前提,節奏也是好的。

6、我好希望自己生活在臨海的小鎮,2層樓房錯落有致的安插在各個地方,有些蜿蜒的山路,有許多不高的樹木,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每天慢慢的做些喜歡的菜。

7、爺爺應該是有外遇的吧。片子的開始也太直接了吧。

8、分享一句臺詞:你爸爸在你裏面,你的一半是他製造的,另一半是從我這裏來的。那RYO呢?RYO也會成爲你的一部分,慢慢的,確定的。

9、這依舊是一部美好的電影,我喜歡他的名字。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2

你所能看到的,是鏡頭底下,平淡十足的尋常生活。母親在教女兒做菜,隨意輕鬆交談。小孩子互相耍玩追逐。就連固執倔強的父親,似乎也是那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而次子,充其量不過娶了個喪夫帶子的女人,並無甚特別。大概每個人都能在這樣的家庭中找到自己曾經生活的影子。

然而,其樂融融的家庭歡樂景象背後,真正如此嗎?有人說,人生最緊要關頭,往往只有幾步。而生活未嘗不是如此。很多真相,被小心或無意掩蓋。不經意間探出頭來,足夠讓你心驚肉跳。

片中的母親,有着通常母親擁有的好手藝。她親切和藹,對待外孫也是疼愛有加。然而女兒一家離開後,照樣會說,如果她們一家搬過來,孩子過於吵鬧,女婿畢竟是外人,所以心不甘情不願。雖然看似溫柔地對待兒媳,也會在女兒面前抱怨兒子爲何娶個二手貨。溫情脈脈向來是生活的假象,還好真相也不至於面目可憎。高潮發生在飯桌上的那場談話,母親提起父親會唱演歌,隨後又放起了一張唱片。父親聽完沉默不語。

隨後在某一時刻,不經意問她,你是什麼時候知道的。母親平靜的說,那天尾隨你,聽到你們在裏面唱這首歌,不想打擾你們。自己一個人默默離開,在回家路上買了這張唱片。說完轉身離開。這樣一場看似平常的對話,卻讓我心一驚。原來兩人之間還有這樣一段背叛,難以想象當初母親的心情。那天的回家路想必漫長又煎熬吧,可是依然要走下去,步履不停。

而大兒子的去世,除了給父親沉重的打擊,作爲母親,更是經受了難以想象的悲痛吧。即使已經過了10年,這傷痛依然沒有絲毫減輕。大兒子爲救溺水之人而死,所以就讓被救的孩子每年都過來拜訪。一年接一年,彷彿只有折磨活着的人,才能稍稍減輕喪子之痛。聽起來很陰暗,很不符合母親慣有的形象吧?也許這纔是真實。人就是這樣一個矛盾複雜的集合體。

而那追逐小黃蝶而稍稍失控的母親,在周圍人的提醒下,立刻又恢復了常態。每個人心裏都有難以言說的祕密,甚至於其他人都不想去承受這祕密。

一夜過後,在回家的巴士上,兒子纔想起了那個相撲選手的名字。可是已經來不及告訴母親了。幾年後,兒子也買了車。而父母已經雙雙過世了。我們以爲過去的每一天都是平淡的一天,以爲一切都來得及去做。然而,總有些事,卻是你在這一路步履不停中,不經意間慢了一拍,而成爲永遠的遺憾。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3

對一個平凡家庭特殊的一日聚焦,單靠時間推動的《步履不停》,其瑣碎的日常間卻暗藏着誘人入勝的戲劇張力,不動聲色靜謐的情緒裏卻勾勒出了豐滿真摯的人物形象。這部是枝裕和的導演作品是平淡的,但它卻又有着讓人深愛的魔力,電影對人生的詮釋,于波瀾不驚處動人心房。

《步履不停》的故事以一個日本傳統家庭過世長子的忌日爲展開,但電影本身所渲染的卻非單只是痛失親人的悲情,在歷經漫長的歲月後,長子的忌日儼然成爲了這個本就矛盾重重的家庭難得的相聚之日,也成爲了親人維繫關係僅有的羈絆,而是枝裕和所做的則是在這一天裏爲觀衆打開了一個窺視這一家庭的窗口,並藉此去完成自己所欲的藝術表達。

這部電影給我最爲直觀的感受就是仿若自己被拉入了這個家庭,在蟬鳴清新的夏日裏,走進了對於這個普通家庭來說特殊的一日,從做飯到吃飯,從午後的漫步到最後的分別,生活化的隻言片語間電影便成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和藹又會拌嘴的老夫妻,失業的次子和其二婚的妻子和孩子,他們之間的相聚本該是高潮迭起,但伴隨着瑣碎的日常,家人彼此間的矛盾與隱痛卻是在不經意的話語間被逐一展現。

是枝裕和電影充滿魔力的地方也就在於此,他能將本自家長裏短的平凡,變成一杯辛辣卻又帶有回甘的美酒,而這一魔力的源泉其實就在於最爲淳樸的家庭氣息,在於那臺詞的自流行間中所不經意流露出的真情實感。例如倔強古板的父親在送別後自說自話的那句下次來就是新年了吧,不經意間已然就將一個父親的愛呼之欲出,而這樣的臺詞在這部電影中是不勝枚舉的。

透過電影真誠質樸的情感勾勒,這部電影的貼切之處便在於沒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也沒有絕對完美的家庭,即便是白頭偕老,對子女深愛的母親,仍舊有着無法釋懷的仇怨和祕密,而正是這樣的角色,使這部電影成功打破了文化與地域的隔閡,讓人不經意間豁然發現,這樣的父母,這樣的孩子,都是那麼的似曾相識,甚至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由此再來看這部電影的立意,始於家庭的《步履不停》,最終沒有把自身的格局放在對親情關係的解構上,而是讓人透過電影所勾勒的這段親情感悟以生活的本態。在《步履不停》裏,是枝裕和只是拋出了每個人所面對的心結,他卻沒有如很多同類型的電影那樣去化解矛盾,以達到電影內核昇華,而是讓我們感受到生活仍舊在延續,時間的腳步永遠不會停下,別將遺憾留給那些逝去後永遠無法再重塑的羈絆。

一天的時間裏是枝裕和成功的用電影濃縮了整個人生,無論是在至暗的谷底,還是在高光的獎臺,生活不論變成什麼樣,都會隨着時間被改變,快一步,慢一拍,都是生活,但在步履不停的人生之路上,不該被忽視的是家的羈絆,不該被遺忘的是愛的能力。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4

週末,有幸觀看了日本電影《步履不停》。

在豆瓣上介紹該部影片的第一句就是:“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爲何總是慢一拍”。

電影的畫面非常美,陽光炙熱、綠意盎然。這部《步履不停》,它的故事很平淡,講的是一個夏日的週末,住在東京的次子良多因爲大哥的忌日帶着自己妻子和繼子,以及姐姐的一家人到在海邊小鎮居住的父母家中一起聚會祭拜的事。

這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故事,沒有兇殺、沒有英雄、沒有怪物,沒有戲劇衝突、沒有懸念劇情、沒有狗血煽情,除了生活的細節外什麼都沒有,所以,看的時候不太像看一部電影,倒像是跟着良多一家人去鄉下過了一個週末,看着母親做着飯、聽着家人聊着天、去掃了墓,有些對父親的不滿,對家裏緩慢生活的不適……但恰恰吸引人的,就是這樣平淡無奇。其實,反過來想,這不就是我們的生活嘛,乏味且無法逃脫。情節上有點類似電影《比海更深》。

生活無所謂好不好看,它就是我們日常的一部分。有的人活着很粗糙,難以體會人世之間細微感情,所以有時要通過電影來喚起心中潛藏的情感,好的電影會讓我們的心更敏感些、柔軟些,能夠體會到他人的苦痛和哀傷。

我們永遠趕不上人生的步子,人生如意者十之八九,遺憾總會填滿我們大部分的人生。人在年輕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的無力和無能,要到30歲以後也許才慢慢體會到孤身爲人的難處。

一個人的真正獨立之時,是離開父母的懷抱。但要真正的悟到,是要等到已經爲人之父(母),乃至於父母離世,人已經不在時,你纔會有難忘的遺憾和回憶。

因爲時光並不會爲你而等待,有些事當下沒有做就是一輩子也做不了。

這也許就是我們的人生,儘管有許多遺憾,但時間仍然步履不停。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5

那隻黃色的蝴蝶,就算在冬天也不會死去,它們的蛹在第二年又會重新綻放出美麗的蝴蝶。

細膩與緩慢的鏡頭總能反映出生活中最爲真切的一面,其中的獨白便如流水一般悄無聲息的進入觀賞者的心裏。《步履不停》作爲日本的影視,和“松子”類似,以它獨有的風格----平常的筆觸,看似波瀾不驚,只是簡單的闡述、刻畫而已,卻是生活最原本的模樣。

喜歡裏面的一句臺詞,“那隻黃色的蝴蝶,就算在冬天也不會死去,它們的蛹在第二年又會重新綻放出美麗的蝴蝶。”

黃蝴蝶並非是單純的黃蝴蝶,它無非是一種執念,一個藏在心底無法放下的心結。

我們總鬱結於過去,過去的人或過去的事,一旦成了記憶的突觸,每一次的回想,都會被無形的放大。

於是,充斥於生活中的所有都成了一種苦楚。

別的人想要去靠近,去表達自己的心意,便會成爲一種視而不見。

有些人在時間的長河中停下了腳步,但時間並未因爲他的駐足停留而停止運轉,恰如片名一樣。

心中結下的鬱,停留在過往,就算腳步再匆匆,心也無法逃脫。

在劇中的良多爸爸總偏袒着他的大兒子,即使已經去世,他每天徒步去海邊,並不是戀海,而是想看見他兒子能夠從那邊向他招手......

良多想被父親認可,良多母親想真正走進丈夫的心裏......似乎每個人對過往都懷着恨意,卻又不想說出來,藏在心裏成了祕密。

當祕密被鎖進了心裏,雖然大家在努力營造美好的氣氛,但總會給人以一種格格不入感。

小孩子的天真爛漫,在樹蔭下細數陽光,總是會讓人覺得大人的世界裏充滿了諷刺感。

唯有當故人已逝,身處在當時那人的處境之時,才感受到別人的難處。

只是,故人已不在。

直到後來,一句她以前說過的話,他的一個喜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從你的口裏說出,那一刻,你可能會感覺很熟悉,卻總也想不到是在哪聽過,恰如那隻從眼前飛過的黃蝴蝶一樣。

在夢裏,看見到了那隻蝴蝶,一直飛到了童年。醒來,眼角有淡淡的淚痕。總有些觸手可及的愛,開不了口,終成遺憾。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6

充滿煙火氣的廚房,樸實的母親和乖巧的女兒聊着家常做着菜,有着男子漢氣概的老父親出門買醬油,乾淨的道路兩旁野花爛漫,就連和鄰居打招呼的言語既活潑又充滿哲理。

普通的一家人因爲大兒子忌日相聚一天的故事,看似平淡,但道盡人間酸甜苦辣。從來沒有工作過的母親就算知道先生和別人一起唱情歌,但爲了愛和孩子們,選擇了悄悄地回家,就當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當然也會獨自療傷。大兒子因爲救人而離開,證明這家人的教育三觀極端正,最起碼在大兒子身上充分體現。女兒家雖然條件不是太好,但是一家人和睦相處,歡樂有愛。最讓父母生氣的是最俊的小兒子既不當醫生,並且還找了位二手貨,但善良的父母對待並不是親孫子的孩子還是非常好。當然也有母親的小自私,就是讓大兒子救起的男孩每年來拜祭。

不管如何,我還是喜歡有座帶院子的小房子,每逢節假日,有兒孫滿堂相聚,我會做小菜,也會調素琴,更會泡茶一壺……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7

是枝裕和說:“因爲我想要寫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一個什麼事都沒發生,但卻很有趣的故事。”

《步履不停》娓娓道來的就是這樣平靜、緩緩、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故事,卻又像生命的哀傷,靜默而漫長。故事很平凡,講述了橫山家的次子良多在大哥純平的忌日攜曾爲寡婦、帶有孩子的妻子返家滯留一日的日常生活。電影開場的鏡頭裏就是奶奶瑣碎的嘮叨、忙碌熱鬧的廚房、細細的家長裏短,而後的鏡頭裏也不過是一家人在飯桌天南地北的聊天與細小的摩擦埋怨。光圈裏的圖景柔軟細膩,一個一個鏡頭如一條平靜的河流,緩緩流動。

可生活哪會如人所願。平靜的河流裏暗流涌動,微笑的陰影裏累累傷痕。《步履不停》裏的靜靜的笑容、陽光,灑在我身上時,卻只覺悲哀浸透心臟,如月亮的火焰般寒冷。只覺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好似捕風。

橫山家的長子因救落水兒童早逝,化作了橫山家的黃蝴蝶,飛在每個人微笑的陰影裏。而後寡言的醫生父親因無人接替診所與次子不合,倔犟的父子倆也因此再沒好好的談過心。被純平用生命救起來的孩子長大後卻平庸落俗,只道歉自己還活着。良多與父親約定的足球賽也再沒去看……最後父親死了,不多久母親也走了,她最終也沒坐上次子買的車。

如此種種平淡如水的一一道來,卻又像尖銳的利刃,無聲劃破心臟,找不到傷口,卻感血流如注。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和解、陪伴總是慢死亡一步。一切來的都那麼慢,一切離去的又都那麼快。想說聲道歉都來不及。我們只得淚如泉涌卻步履不停。誰又能逃得掉過去呢?大家都是水中的櫻。

但,生而蜘蛛,就須結網;生而爲人,步履不停。縱使櫻花朝開夕凋,默然轉瞬逝,但也會有那麼頃刻迷醉青空。人呢?難道就因害怕、看透,天天念着生而爲人我很抱歉?道歉自己還活着?這樣的人生太過陰鬱苟且。記得《步履不停》裏帶着兒子改嫁的母親對兒子說:“他(繼父)會緩慢而堅定地成爲你身體的一部分。”如影評所言:“這恐怕就是一代一代向死而生,生活百般複雜和磨難,人們卻步履不停的彼此支撐”。縱然會有慢半拍的錯過讓人心碎,也會有無人理解的狼狽讓人悽憐。但我們要走下去,爲尚未出生的人,爲在路上蹣跚的人,爲死去的人。一代一代這麼步履不停的走下去。這就是生而爲人的責任,這纔是生而爲人的勇氣。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去你留,兩個秋,還須珍重,珍重。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8

前段時間偶然發現一本書,抱着試讀的心態隨意地翻開了幾頁,不曾想,書中以生活的瑣碎、單一事件的相關展開,都說人是感性的,世間溫情往往最能引起人們共鳴。因此,以情感、人文爲題材的文學,才得以深得讀者喜愛。

於一天一夜的看望雙親與至雙親離去後的雙線正、插敘交織,即爲故事發展設下懸念,又製造了一種今昔“我”家中的落差感,及“我”心境的變化。《步履不停》可以說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家庭中的縮影,其中,有爲人父母“嘮叨”的期待與疼愛,有爲人子女的自私與錯愛。許許多多的父母會有像有別於良多而對純平的“偏愛”、會有像對良多般過高的期待、或亦有自身子女大於一切的自私。

對於自小不如純平的良多,一直以來不但沒有走上父親替他選的路,而且還無事所成的他,甚至至哥哥死後都還是父母拿來比較、不被看好的對象,就連長大後自己的房間也淪爲了雜物間,而已逝世的哥哥的房間卻整齊如新,這般區別對待。成長環境影響人的認知,一旦這種錯誤的認知形成習慣,就會直接影響未來人的性格。從他一年一次的看望父母和跨入家門後的那一句“你們家”的稱謂可以看出,這種已經“病態”了的家庭,已經“畸形”了的愛,正是良多對這個家感到沒有溫暖的根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以說是每一個父母對孩子的期許,在他們眼中,他們沒有達到的心願,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完成;他們走過的彎路,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有前車之鑑;他們……文中,作者父親那樣,身爲醫生,卻對鄰居生病愛莫能助…時常喜歡與父母背道而馳的我們,不曾想,我們的父母也會有一天面對自己熱愛的事物竟也力不從心、事與願違。但又或許,就像文中作者姐姐說的“小孩很難照着父母的期待成長的。”

時光荏苒,歲月無情。等心愛的人已離我們而去時,再恍然大悟,爲時已晚。還是從當下做起,珍惜身邊已擁有的,一切,一切,再陪伴,於路上,而步履不停吧…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9

《步履不停》是日本作家是枝裕和的代表作,主要講述橫山家的次子良多回到久別的老家,一家人因大哥的忌日團聚在一起的故事。

恭平是一家之主,因爲貪戀別人問他喊老師而固執的在一大把年紀的時候不肯放棄診所的營業,對待家裏人較爲嚴厲且有些許冷酷,就像是日本或者說也像是中國文學史中“父親”的形象一樣。但這樣的他並不是像表面看到的他一樣的冷酷,他也有自己的心理歷程,也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刻表達自己的感情。

書本的描寫比較獨特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在生死方面爲我們留下太多的懸念,而是在一開始就告訴了人物的既定結局,讓小說在柴米油鹽中留下了些陰鬱的色彩。但小說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懸念。

大哥的去世是家裏所有人的心病,長子永遠被給予了太多的期望與關愛。在如此沉重的期待與關愛之下,他卻離開了這個世界,以一種近乎壯烈的方式。被大哥在水中救起來的人並不像是我們想象的那般,他就是一個木訥、平庸甚至困窘的小市民而已。

這無疑給母親造成了更大的傷害,在“我”提出不要讓年輕人每年來家裏的時候卻被母親斷然拒絕了。母親作爲家庭主婦,一輩子的時間都在和鍋碗瓢盆打交道。她可以爲兒女付出一切但她卻並不是寬宏大量的那一個,她固執的要求被救者每年前來弔唁,固執的要把自己兒子的烙印深深的印在另一個年輕人的生命上。這實在不是什麼偉大的母親。

可這是最真實的母親,這是一個最真實的母親內心的寫照。我們不能拿聖人的要求去要求母親,她只是一個母親。

但“我”似乎是遊離整個家庭之外的一個人,每年甚至只會回一趟家,像是一個外人,但又分明是家裏的一員。這樣的尷尬在“我”帶回來一個離過婚有孩子的女人之後就更明顯了。

最爲悲劇的是,表面裝作不在意這個家庭的他,其實要比誰都在意這個家以及自己在家裏的位置。“我”就在這若即若離的尷尬中努力去尋求自己的位置。這個過程不是美好的,甚至是“我”所不願意面對的。於是,逃避和在意就這樣反反覆覆的纏繞着他,讓他被羈絆,被不捨。

我沒有見過這樣尷尬的家庭,在這之前,我以爲家庭只要存在就會是一個溫馨的港灣。但很明顯這一家人不是這樣,這家人時常會面臨尷尬,冷場等等一系列在我們的概念中不符合“家”的形象。他們甚至需要靠孩子的吵鬧來緩解彼此的尷尬與不適。或者說由於大哥的離世,這個家庭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散架。

即使是這樣,家庭也有着由血緣連接的切不斷的妙不可言的緣分在其中,共同的味覺記憶與味覺體驗就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之一。這樣的味覺記憶將一整個家庭聯繫起來,變得即使不是牢不可破至少也是風雨同舟。

用“且行且珍惜”來概括良多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他身處這樣一個家庭,拒絕了母親讓他“要一個小孩”的想法,只是安靜的和妻子生活着,慢慢享受生活,即使是一段沒有得到祝福的婚姻也依然甘之如飴。

那些錯過的就這麼錯過了,家庭,卻依舊存在着,像是最初的,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那樣。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10

是枝裕和的作品從來不簡單,細膩含蓄中充滿唯美的日本風情。

小說講述了橫山家的次子良多在兄長忌日和新婚妻子及繼子回到久別的老家,與年邁的雙親一天的團聚故事。作者將橫山一家的人生濃縮爲一天的杯盞瓢盆,平淡如水卻娓娓動人。

是枝裕和真的擅長寫親情,有缺憾不完美的親情,他的作品看似寡淡、清白,不加任何修飾,正是這種自然、細膩的風格引領着我們走進良多的家庭,傾聽着他們細緻入微的內心吐露。當年這部畫面唯美的同名電影斬獲許多獎項,我似乎偏愛小說一些,小說比電影更寬廣,更透徹,從而更能直擊內心。

讀此書,總讓我想起《東京物語》,《東京物語》講述的是父母的到訪,《步履不停》則是兒女的歸家,親情是永遠不變的主題。父親的嚴肅寡言,母親的勤勞嘮叨,沁涼的大麥茶、紅透的西瓜、母親的拿手菜炸玉米天婦羅,庭院花草繽紛精緻,闔家團圓的歡樂充滿了這座日式小屋,這一幕幕場景釋放着相聚的溫馨和對大哥的懷念。這些林林總總的細節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日常,讀來親切不陌生。

在這愜意的夏末,總有一隻黃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飛舞,它是母親心中揮之不去的思念。

良多和母親給大哥掃墓的路上看到一隻黃色的蝴蝶,母親說“只要紋白蝶能活過冬天,就會變成紋黃蝶……”良多知道母親一定是把這隻蝴蝶和大哥聯繫在一起了。那天晚上,一隻蝴蝶飛進家裏,停在純平的遺照上,母親相信它是從陵園一路跟過來的,追逐那隻蝴蝶,她的眼睛裏閃爍着光芒,更讓她相信那是兒子純平……我們都聽說過美好的傳說,死去的人因爲留戀,會化身成小動物與家人感應,就像我們中國樑祝中的.“化蝶”。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想要熬過冬天的那隻蝴蝶,步履不停、努力生活的人都是來年飛舞的黃蝴蝶。

人生步履不停,幸有紫薇溫情綻放。

夏日的紫薇一直在後院溫柔的盛開着,從不凋謝。孩子們輕撫着花的畫面是那麼純淨,摘回來的紫薇被安放在玻璃瓶裏,在幽暗的夜裏,散發出寧靜的光,十五年來,庭院的紫薇繁盛有時,凋零有時,一家人的悲喜好似這花開花落,循環往復。

我們的生活一直步履不停,無時無刻不在與時光抽離,即使拼了命的懷念,忙不迭的追悔,終究還是慢了一拍。

良多沒想到這次團聚竟然是訣別,三年後,爸爸走了,他沒有陪爸爸一起看場足球,母親也離他而去了,他還沒來得及實現讓母親坐上他的車去兜風的承諾。很多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很多話想對父母說的時候沒有說,想做的事沒有及時做,錯過了,有時就是一輩子,歲月流轉間無情地讓我們忘記很多東西,學會愛是一門必修課。面對父母的衰老和離去,身爲孩子的我們總是手足無措、後悔不已。我們能做的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儘可能的讓所有相聚不只是簡單的見面。

生活向前,步履不停。無論是快一拍慢一拍,我們都走不出這個充滿親情的家。就像書的封面,一條盛夏的蜿蜒小路,如同被油畫的濃綠包裹着,路的盡頭是父母的老宅,時光在這裏安靜綿長。春節就要到了,你一定踏上了歸家之路,別忘了陪爸爸聊聊天,聽聽媽媽的嘮叨,無論你身在何處,相信春節那幾天的圍爐團圓,永遠是一年中最暖的日子。親情不分國界,永遠是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感謝是枝裕和,提醒我們在還來得及的時候,能彌補未來的遺憾。

剛剛看到好友發的回家團圓感悟,非常應景,契合書評主題,與大家分享,最後順祝書友們春節快樂,闔家幸福[玫瑰][太陽][愛心]

長途跋涉,終於回到老家,春節回家,對我來說是一次朝聖之旅,回家是爲了夢迴縈繞的鄉情;回家是爲了血濃於水的親情;或許以後回家是爲了落葉歸根的歸心。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11

當我拿到《步履不停》這本書的時候,順手翻了一會就放下了,因爲我覺得書中的故事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也沒有矛盾及其衝突的對話,甚至也沒有男女主人感人肺腑的愛情,他就是那麼平常的一本書。

可是當我慢慢的慢慢的靜下心來,才發現我錯了。平靜如水的是生活,暗裏洶涌的更是生活,不是嗎?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日本橫山一家的故事,久違的一家人在大哥的忌日團聚所發生的一切。這裏的一切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步履不停的一生,結婚、工作、離家、團聚、分別.....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家庭平凡、簡單、溫馨的生活,子女成長,兒孫繞下,父母年邁,子女成長,親人離去.......、這就像一個母親在不緊不慢的訴說着生活的瑣碎事情,更像一個孩子在歲月的長河慢慢的的成長.......

“母親是一個不會把東西丟掉的人,在家中的冰箱或者置物櫃裏面總是塞滿了買完東西后的紙袋”,這多麼像我們老一輩的父母,飽受過物質的匱乏,經歷過穿腸過肚的飢餓,也觸目驚心的目睹過戰爭的殘忍,於是養成了囤積東西的習慣,就像冰箱裏“竟然有前年過年時候的魚板”。他們用囤積的方式抗議着過去艱難的歲月.......就是我的媽媽,經常在冰箱裏塞滿了東西,有時候是整整一冰箱的饅頭,有時候是整整一冰箱的土豆,深知是半年前的一隻雞,又一次竟然還有去年的牛肉,儘管我用盡各種辦法告訴他這是多麼的沒有必要或者是更大的浪費,可是卻始終沒有辦法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所以我總是偷偷的偷偷的扔東西,只有這樣記憶不斷衰退的他們纔不會記得那是被我拿出去扔掉的東西。

我用我們年輕人的家生活習慣強制要求這樣他們,更確切的說我用這種對他們殘忍的方式拒絕着過去生活的艱辛和貧窮,也用這種方式不斷地隔離和疏遠着他們,不斷地想要逃離,離家更遠的地方,生活就真的可以在別處一樣了,就像良多一樣,也不斷地逃離掙脫家庭的束縛,所謂的束縛來爲自己開脫,來爲自己長久的離家編造冠冕堂皇的藉口,因爲我們即使爲人父母也仍然不能夠像父母理解我們那般去理解他們,我們也不能夠像他們關心我們那般去關心他們,我們不停地逃離不停的逃離,良多甚至於在每年的一次團聚都不願意發自內心的回家一次,直到父親去世,直到母親腦溢血倒下,纔不得不用安裝呼吸機的方式來延續母親的生命,尤其是說在延續母親的生命還不如是說在爲自己救贖,用這種殘忍的方式.......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子女真實的寫照嗎?

父親去世後,母親和他去掃墓,母親說“有一隻蝴蝶一直跟着她也去座公交車一樣,一直在他身邊不願離開,會不會是你爸爸”,不禁潸然淚下,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着熱淚的眼睛,這種孤單和無邊的落寞就會如影隨從,直至一生。大抵每一個年老的人在老伴去世後也會在不久離開人世就是這個原因吧?

父輩的愛情沒有我們年輕人的花前月下也沒有我們海誓山盟,可是就這樣默默相互扶持着走走完一生,一半的離開蒼白了另一半的晚年,一半的離開帶走了另一半的靈魂,餘下的都是推磨時光,他們不相信生生世世的約定,卻經歷了患難的真情。

仔細想想,步履不停的一生,真的有那麼多的來不及,來不及。突然想起一首詩:

我知道家在北邊

但不知道北邊在哪兒

這時多想那個指北針

把我一下帶回家

家,永遠的港灣,父母在家就在,那麼就要要放浪形骸於紛雜事務當中,聽聽媽媽的電話,儘管那是她嘮叨了無數次的事情,等等父親的腳步,儘管那是她不願意承認的事實,等等父母的節奏,常回家看看,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12

希望人生的進度條能夠再慢一點,如果可以竭盡全力走完,我不想奔跑。——題記

說到是枝裕和,他的作品總是充滿着人性細碎的溫暖,不聲不響,卻動人心脾。在《步履不停》中他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從對一個團聚日子的回憶裏,將普通家庭的生活點滴以及主人公對親人滿溢的愧疚和自始至終充滿矛盾的情感全盤托出。

四十歲纔剛找到結婚對象工作也十分不順的良多,因爲一直活在死去的大哥的陰影下無法正視自己的人生。無法接受長子死亡事實的父母在很多年裏都無知地給予了良多存在缺失和差別對待的愛。喪子之痛彷彿是一座看似風平浪靜的大海中矗立着的昏昏欲墜的燈塔,閃爍着微弱的暖光,而一家人的後半生都伴隨着這種其實並不能指引他們靠岸的光,在大海里沉浮、迷失。

母親直白熱烈的喪子之痛,父親死板嚴肅的人生教條,姐姐自私且沒心沒肺的生活,以至於一年一度的家庭聚會以祭奠死去的哥哥爲主題,都讓良多對迴歸家庭產生了難以名狀的恐慌和逃避,自身的無能爲力就像暴曬在陽光下漸漸聚焦的放大鏡,灼傷了自己也焚燬了周身的事物。他脆弱侷促的生活,在恍惚間使我意識到,這世上本就沒有所謂的救命稻草,人人都是各自的浮萍。

自然有昏曉節氣,人有生老病死。好比天上繾綣的雲、交互的日月之輝,俯仰之間已爲陳跡,萬事萬物都在以肉眼不可預測的速度間瞬息萬變。我很厭惡人們自以爲是的把時間分割成時、分、秒這樣的時間點,把冗長的一條生命線殘忍的劃分爲三三兩兩的片段,這些片段對於時間本身來講盡是些無關痛癢的瞬間,但對於一個人而言卻能在不經意間融合到其記憶中,而後鐫刻成永恆。

有些人總是將重要的感情麻痹,但真實的情感向來擲地無聲,是一針醫好遺忘的特效藥,書中結尾處主人公良多在去往爲母親上墳的路上,看到黃紋蝴蝶時說的那一句話,道出了子女在面對雙親離世後的無盡的心酸和釋然。“想起母親,可能會哭,也可能會笑吧”。

良多的回憶是細膩真實的,正是這些始終在腦海裏錚錚作響的往事鑄成了良多的自責與懊悔。再也湊不齊人數的全家福,希望得到認可卻滿是失望的矛盾,父母雙親的猝然離世子欲孝順而親不待的悲劇,毫無喘息餘地撲面而來的未知人生。

人們總是這樣,只有在經歷大悲大痛後才能倏爾驚醒,在接受真正的別離時突然發現,哭泣原來並不是此時唯一適用的表情。面對無法抗拒的命運之輪,有的人笑着,卻像是哭了。

普通家庭的生活模式在是枝裕和的筆下栩栩如生。夫妻、兄弟姐妹、父母子女間的矛盾,像一張張交錯繁雜的網,沾滿了往來的風塵,包裹起來卻是一個完整的家。

家人之間由於各自生於不同的時代有着不同的人生經歷,對於很多東西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作爲家人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即使存在差異卻仍能在相互包容相互溫暖下,一路步履不停的相互扶持着走完各自寂寥又短暫的人生長路。

“那並不是快樂或悲傷這種易於理解的感情。也正因爲它是如此難以理解,所以我覺得它說不定與人生這東西十分相近。”

那些由平淡乏味瑣碎的小事所組成的,纔是真正的人生啊。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每個人都只能向前,無法後退,所以生老病死便成了人之常情,人們對於親近的人的改變大多冷漠,然而大多數人還是能在剎那間驚覺父母變老的事實。然後那些內心深處的冰山開始坍塌,碎裂的冰塊在陽光下融化成涓涓細流。

親情是一種血脈的烙印,但最重要的是教會你如何去愛。親情,是一種承前啓後的傳承,從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即使先來的人要先走,後來的人也會緊隨其後。

我想,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孩子,即使,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來不及,可我依然是格外笨拙卻全心全意的愛着你。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13

讀書以後,時常隔半年纔回家兩週短暫見面。記得兩年前大學畢業,第一次趕上在家過生日,媽媽特地叫了一大家子人去酒店。那一年很奇妙,就我一個孩子放假回家了,突然成了飯桌上的主角,我不安又裝乖起來。飯後,媽媽又要帶我去棋牌室,聽阿姨們誇我,她再謙虛說“哪裏好”的樣子。我有時候很喜歡媽媽這樣簡單的小心思,也喜歡和媽媽走在一起,別人說“哎呀,你還有這麼高的女兒”,媽媽笑得樣子。

和家人都很久不見,很奇妙。在學校會盡量一週一次的頻率打電話,有時候看到羣裏消息沒必要不會主動回覆,就會收到私信問你在忙嗎?我的性格不太會寒暄,我或許也知道家人會惦念,但不知道怎麼表達親切。我會看到父母的白髮,意識到他們老了,但是我還沒長大,懊悔又難過。我避免看到這些真實,所以我總是拒絕去深思,去聽他們說生活。

讀書太像象牙塔了,我躲在裏面心安理得,但知道現實往往充斥着太多不安與煩瑣。可是因爲我理直氣壯做個孩子,所以不管父母老了,這讓我偶爾有些歉疚,但還是沒有行動。

我知道我愛我的家人,也知道歲月步履不停,但總覺得自己不夠光亮,所以不知道如何堅毅坦承去聽歲月的叮嚀,一同抵禦流淌的時光。我總希望大家自己好,這樣就心安理得了。不行啊,還是要主動去愛,去分享。好像錯過了彼此的時光,都會小心地不知道如何靠近和分享。如果我願意清醒就好啦,不等我的話,就期望我快點跑起來啊。

但即便我眼看着父母年華老去,我卻什麼都沒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遠遠看着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14

看完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後,被推薦的這一本。這本書看的很慢,因爲最近很忙,所以都是抽空斷斷續續看一點。

前部分寫的特別平淡,瑣碎,而且整篇文章敘事手法很繞,穿插着過去現在和以後的種種事情,像是以一種回憶的'口吻進行敘述的。如父如子是寫父母和孩子的,這本書就是寫自己和父母的。不一樣的是,和孩子的關係,我們還有修復,學習和進步的機會。但是我們和父母的感情,真的就是作者說的那樣,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看到快結尾的部分,才覺到感情發生了共鳴。父母都在漸漸老去,未來還會經歷什麼情況無法預知。但是回想成長的過程,和父母的相處,依然充滿遺憾和悔恨。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慶幸自己有所覺悟,以後可以或多或少進行彌補,不要等到終於失去時,纔要後悔自己沒有做的更好。

我們中國人本來就是情感內斂型的,我們的父母輩也都是經歷過苦難成長起來的。他們可能也沒有多少文化,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他們也無法符合我們心意的去表達對我們的愛。在我的青春叛逆期,是特別有對抗情緒的。總是希望自己可以擺脫父母,可以自己一個人遠走高飛,和他們再也不要在一起。對於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小事,也是耿耿於懷很多年,雖然現在想起來依舊會覺得難以接受,但是情緒上已經平和許多。

確實自己做了父母以後,心就柔軟了許多,也瞬間成長起來。以前不能理解的父母的行爲,試着去理解和接受。對於他們的嘮叨,抱怨,或者一些始終不中聽的話,不再那麼小心眼的往心裏去,就隨便聽聽就過去了。有時候和他們溝通還是會覺得吃力,他們固有的那些想法很難改變,但是也不強求。只要他們高興,隨着他們說好了。

特別他們對我自己的孩子,表現出我從未體驗過的溫柔和耐心,無比的疼愛甚至縱容,是那麼的心平氣和,那麼的慈愛。甚至我在對孩子不耐煩的時候他們還會批評我。所以這也是人老去的一個標誌吧,連自己的性格都柔軟許多。然後就對父母突然就原諒了好多好多。

有時候,親情之間的和解,並不是那段關係的好壞。主要是和自己執拗的情緒和解。從小沒有體會到愛,所以有種偏執,對父母任性又自我的偏執,就想要和他們處於對立面,也特別努力想要證明自己。可是最後隨着時間流逝,他們老去,我們成熟,所有那些心裏積存多年的不甘和委屈,也逐漸消散。每個星期都會帶孩子回去看望父母。雖然不一定要促膝談心,但是在一起待着就覺得特別安心。腦海中經常會想,以後父母不在了,我再該去往哪裏?

不要讓自己留下和良多一樣的遺憾。趁現在還有機會,多和父母家人在一起,聊聊簡單的家常也很好,隨便做點什麼小事也好。不一定非要表達出來愛和感恩,但是至少不要再增添未來會後悔的回憶。

本來覺得略顯平淡無味的書。但是情緒爆發總是在末尾。還是有所感觸。日本作家寫書都好細膩溫情的感覺,不刻意,不尖銳,就在平淡中給人感悟和深思。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15

看完這本書,腦子裏莫名想到一句詩:當時只道是尋常。真像啊,後悔、愧疚以及懷念。相處時的不耐、矛盾、小心眼,經過時間沉澱後顯得如此混賬和可笑。原來人們都是在失去後纔開始成長的。

這是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嗎?不是的,沒有那麼簡單。過世大哥的忌日將一家人聚到一起,現實的逼仄,沉重的回憶,彆扭的父子關係,這場悼念對於男主角而言只是一場過於形式的茶話會。可以看到,一家人的形象十分鮮明,不像是情景喜劇裏面那樣的歡樂一家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祕密、私心和不討喜的一面。只是普通人而已。正是這份普通讓讀者默然,因爲我們也曾經歷過這些。那些久久不能釋懷的童年經歷、對親人的怨懟、嫉妒和依賴,這種彆扭的關係與血緣連在一起,斬不斷也解不開。所以,要把一切都說開嗎?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相處,說錯了就立馬指出,做錯了即刻糾正,無話不說,無話不可說?既然是一家人,坦誠相待不是很正常嗎?大錯特錯!不要低估了人性。自私、傲慢、懶惰,這些都是人的本性,做錯事後的第一想法是如何逃避這不是很正常嗎?希望集一家人的寵愛於一身,不願與他人共享這並不奇怪吧?父母偏心更優秀的孩子不是理所應當的嗎?所以,人類不是那種可以完全相互理解的生物。該抱怨的就去抱怨,想後悔就去後悔,享受溫馨和歡愉,接收歉意與和解,這纔是家庭,正常的、不完美的普通家庭。正是這種不完美讓你成長,那些瑣碎的回憶成就了你,即使你不認同現在的自己。

步履不停是這本書的主題,說得很對啊,每個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向前走,傷心時生活也不會暫停一秒讓你歇息。我們都走的太快太急,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機會去和解,於是誤會和矛盾悄悄地隨我們同行,直到因果消散、塵埃落定,纔開始後悔、懷念。想想真是矯情,明明做錯了卻不肯承認、後悔了卻不願彌補,待到時間將彼此衝散,一切只如初見。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16

篇幅很短的一本書,但是內容很深刻。

最沉重的莫過於那句:人總是不可避免犯一些無論用什麼代價也挽回不了的錯誤。本書的這個錯誤,是指對我們的父母。所謂的子欲養而親不待。

本書只寫了兩天中發生的事情,因爲大哥的祭日,主人公帶着新婚妻子和妻子與前夫的兒子回到了父母家,並在父母家過了一夜,而且姐姐一家也過來了。一家人通過很平常又不平常的一天的相處,各種話語和小事件,勾起主人公小時候的各種回憶。大哥因爲各種優秀,大學畢業後,不負衆望,去了醫院,有望成爲一名醫生。主人公的父親也是個診所的醫生,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爲一名醫生。姐姐因爲是家中唯一的女兒,所以也得到了父母的各種關注,而主人公因爲沒有大哥優秀,又是家中次子,所以在家裏感覺各種被忽視,因此對父母也深有不滿,但是一直埋藏在心裏。

但是優秀的大哥,因爲一次下海救人死了,這成了這個家裏永遠的遺憾,尤其是對主人公的父母來說,雖然已經15年過去了,但是每次祭日,父母都不能釋懷,母親會表達出來,父親隱忍着。給我印象很深刻的一點是,晚上一直蝴蝶飛進來了,落在大哥的遺像上面,母親對着蝴蝶大聲喊着大哥的名字,覺得那是大哥回來了。“我”也不由得被觸動了。可能大哥的死對母親的打擊有多大。

再去給大哥的墳墓獻花時,蹣跚的父母,讓“我”意識到,父母真的開始老了。

針對父親,“我”一直是有點敵意的,但是當隔壁老奶奶病危,父親束手無策,落寞地看着救護車走了,呆呆地站在原地的時候,“我”好像也看到父親脆弱的一面,父親老了。

兩天的相處,我還是我,母親還是母親,父親還是父親,好像沒有變。唯一意識不到的是,父母親走得那麼快,讓自己沒有任何時間來接受這一點,就這樣離自己而去。原來自己的內心是這麼地愛他們,這麼地不捨得,這麼地希望他們能夠多活幾天,多陪陪他們。

小事加回憶,各種點點滴滴,“我”的父母,也正是千千萬萬父母的寫照,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對待着自己的兒女,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愛自己的兒女,我們能做的,就是多陪陪他們吧。

電影《步履不停》觀後感 篇17

自打兒子開始上小學,爸媽就長住北京了,媽總說,有我們幫你,不用那麼趕,工作重要。

爸媽不習慣跟我們同住,租住的地方離我家還有一定距離,所以我一下班,他們就趕着回去了,能聊的本來就不多,匆匆忙忙中更少交流,無非是孩子今天吃了什麼,吃的多少之類的。

我常因爲爸媽對兒子的教育方式不當而“教育”他們,媽總說,聽你的。自我高考後去外地讀書,爸媽就不再爲我拿主意了,有時他們還需要我來拿主意,我的強大伴隨着父母的衰弱。

小時候,爸媽總吵架,所以我暗下決心,高考要考得遠遠的,大一時只能坐K字頭的夜車硬座,32個小時,我卻甘之如飴。但畢業後,拿着上海和北京的offer,我慎重地選擇了後者,因爲離家近,因爲離父母近。

我對父母的感情始終停留在理智的層面,不親暱,不依賴。我對婚姻最初的期待,就是對方千萬不要像爸爸,而我千萬不要像媽媽。我千方百計地要擺脫原生家庭,並相信,離得越遠,越幸福。

如今,年近不惑,時間開始以年計,越過越快,像脫繮的野馬。爸媽身體每況愈下,倒是感情上找到了相濡以沫的感覺。我也開始喜歡回憶了,回憶小時候坐在爸爸自行車橫樑上的日子,回憶小時候跟媽媽一起看快樂大本營的日子,似乎並沒有那麼糟,我慢慢地與記憶中的那個家以及家裏的一切和解。

兒子一天天長大,開始叛逆,開始反抗我對他的約束,但我依然愛他,愛他的現在,和他必將遠走高飛的未來。不知道在他的記憶裏,他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子的,但我想,總歸跟我記憶裏的不一樣,就像我與我的爸媽。

我會爲兒子準備入隊禮物到半夜,而爸爸每週都會悄悄爲我擦車;我會千方百計給兒子補充營養,而媽媽總也忘不了我曾經喜歡的那幾樣菜……

我10歲那年爸爸帶我到北京,走過很多地方,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爸爸緊跟着我走進協和醫院,生怕迷路;小時候每次跟媽媽去逛街,她都會請我吃一次冰淇淋,現在我帶媽媽去商場,她總是很緊張……

《步履不停》中絮絮地講了良多帶着妻兒回家見父母的情景,由此牽出一些過去和後來。那些瑣碎的並不美好的生活細節,卻如此親切又耐人尋味,讓我掩卷之後想起我的小時候,想問問爸媽此刻在做什麼,想對兒子再認真地說一次我愛你……

步履不停,趁一切來得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