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追風箏的人電影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2.59W人 

《追風箏的人》是馬克·福斯特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影片講述了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追風箏的人電影觀後感,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追風箏的人電影觀後感範文

追風箏的人電影觀後感 篇1

如果《追風箏的人》分爲兩個段落,那麼分界線就是哈桑離開家門的那一刻。

在阿富汗喀布爾地區,年幼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每日形影不離,他們是最好的朋友。每次有人欺負阿米爾的時候,總是哈桑挺身而出,幫阿米爾出頭;在墳地廢墟處,阿米爾會捧着書,講故事給哈桑聽,哪怕聽了50遍的故事,哈桑還是很喜歡再聽一次;矮小的植物上刻着“阿米爾和哈桑”的名字;阿米爾請哈桑一起看電影,兩個人把劇情記得爛熟,回家路上還在討論演員;在風箏比賽日,阿米爾和哈桑齊心協力割斷了天上所有的風箏,拿了第一名。 對於哈桑來說,阿米爾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所以爲了阿米爾,他願意承擔所有的事。但是阿米爾卻有別的心思:哈桑很聰明,第一時間就識自己寫的故事裏的爛邏輯;哈桑追風箏的時候遇上了小混混,他爲了保護這隻風箏,寧願捱揍甚至被玷污,都不願意讓風箏損壞,因爲風箏是阿米爾少爺的,阿米爾躲在木板後目睹了全場哈桑受傷的過程後,他沒有挺身而出幫助哈桑,反而是落荒而逃;阿米爾約哈桑在墳地的樹下見面,阿米爾說:“我打你,你會還手嗎?”,然後不停的用柿子砸在哈桑的身上,哈桑沒有還手,阿米爾叫哈桑“懦夫”,哈桑還是沒有說話,在地上撿了一個柿子,朝自己的臉使勁抹,汁液流了一臉,哈桑傷心的回家。

最過分的就是,阿米爾將手錶藏在哈桑的枕頭下,並誣陷哈桑,老爺將哈桑和他的父親找來辦公室,詢問這件事情,哈桑擡頭看了一眼阿米爾,沒有辯駁,承認這個手錶是他偷的。在他承認的時候,哈桑的父親應聲“我們呆不下去了,我們準備走”。老爺表示不在乎這個手錶,只要承認錯誤就好,但是哈桑的父親表明,我們必須要走。我理解的是,哈桑的父親極度有尊嚴,僅管他只是一個僕人,但是在自尊心面前,這就是恥辱;另一種理解,父親知道哈桑沒有偷東西,因爲被褥在睡醒後是被整齊摺疊過,既然整理過被褥,怎麼可能憑空多出一個手錶,而且哈桑這段時間一直在做事,沒有時間去拿阿米爾的手錶,他爲了哈桑能夠不尷尬的面對這個家庭,所以選擇離開。

哈桑離開後,劇情就迎來了第二階段。

俄軍佔領阿富汗,父親帶着阿米爾逃難去巴基斯坦,後來移民到美國。父親在加油站工作,阿米爾大學畢業了。阿米爾決心成爲一名作家的時候,碰見了阿富汗一位將軍的女兒,他一見鍾情,在父親病入膏肓的時候,請求父親提親。親事定下來,他們很快結婚了,父親在婚後不久,就逝世了。在阿米爾輕鬆過二人生活的時候,接到了在巴基斯坦生活的叔叔的電話,叔叔在電話中說說“還有一次成爲好人的路,你要不要走?”,阿米爾拒絕了,但在叔叔的說服下,還是回到巴基斯坦,一探叔叔口中的“好人路”究竟是什麼意思。他們互相寒暄之後,叔叔提到了一個孩子,索拉博。這個孩子是哈桑的兒子,在喀布爾的孤兒院裏。阿米爾不想領養這個孩子,更不想回阿富汗,但是在叔叔說出了事情的真相,並給了哈桑的遺書後,阿米爾決定回阿富汗把這個孩子帶回美國。真相就是: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這個孩子是他的侄子。

追風箏的人電影觀後感 篇2

“我夢想神會帶領我們過好日子,也夢想我兒子長大會是好人,一個自由的人,一個重要的人,我夢想鮮花在喀布爾能再盛放,酒館茶樓都響起動聽的音樂,風箏也能再度在天空飛翔。我夢想你能回來,重溫童年時光,你會發現忠心的朋友在等着你。

——願神與你同在,哈山”

只有遠離了烽火硝煙的戰爭,只有身處平靜和安寧,纔敢回望那片飽經瘡痍的土地,纔敢細細傾聽自己心底深處的聲音。

也只有常懷善良和悲憫,只有對故鄉最深切的熱愛,對童年最真摯的回憶,才能創作出如此打動人心的作品。

於是,移民美國的阿富汗少年,用他簡單雋永的文字,寫下了《追風箏的人》這部感人至深的小說,而派拉蒙公司,又將這個發生在阿富汗一對主僕之間的故事,拍攝成了電影,讓觀衆在觀影的時候,感受着那份尋找純真善良的自我的過程。

我們大多都有放風箏的經歷,然而對於國人來說,風箏的意向,通常便是用一根長長的線,拴住在天空飄蕩的那頭,無論乘風飛得多遠多高,只要手中的線一收,便能把它拉回。然而在此劇中展示了另一副異國風情,那裏的孩子們都是放風箏的高手,不僅能將風箏放得又高又遠,更能通過放的技巧,將別人的風箏線割斷,成爲鬥風箏的.勝家。於是,對於劇中兩個孩子的命運來說,轉折點便發生在一場鬥風箏的事件上。在此之前,少爺阿米爾和哈桑是最好的夥伴,兩人情同手足,一起肩並肩玩鬧,談天說地,享受着純真的童年時光。鬥風箏大賽上,藍天上飛起衆多的風箏,也展開了激烈的追逐和爭奪。他們取得了勝利,風箏卻被割斷散落在了遠方。爲了撿回冠軍的風箏,哈桑被一羣不良少年截賭在小巷,被毆打,被侮辱——這時,尾隨而至的阿米爾目睹了一切,但懦弱的他,卻不敢挺身而出……

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的阿米爾,從此疏遠了和哈桑的關係。他甚至設法激怒哈桑,然而這個單純善良的小僕人,面對他時,表現出來的卻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忠誠。爲了永遠地逃避內心的愧疚,爲了躲開哈桑,小少爺阿米爾將哈桑趕出了自家的大門。這是一段塵封的往事,直到阿米爾和父親逃難到了美國,直到阿米爾大學畢業,直到父親臨終,直到阿米爾娶到妻子,在他平靜的生活中,他的內心深處,始終無法忘記童年時這個最真誠可愛的小夥伴。

經歷各種艱難,阿米爾回到故鄉,卻得知哈桑已經去世的消息。在別人的口裏,他得知哈桑如此勤勞而懂事,能幹的他娶妻生子,把裏裏外外都照顧得很好,卻爲了保護他家的房子,終究被害。哈桑是如此勇敢、正直和善良,也一直默默地生活在艱難和苦難中,阿米爾是如此爲自己的怯懦和欺騙而自責。這一次,他終於選擇了勇敢!他走上了救贖之路,找到喀布爾的一家孤兒院,詢問哈桑孩子的下落,又終於在政府軍中救出了被欺辱的孩子……在阿米爾的幫助下,這個孩子逐漸走出陰影,接受新生。

看過《追風箏的人》,當我們再次仰頭看到風箏的時候,是否會想到生命中的過失和救贖,想到如何義無反顧地面對生活,如何儘可能地幫助別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