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電影點球成金的觀後感(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2.15W人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電影點球成金的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點球成金的觀後感(精選6篇)

電影點球成金的觀後感 篇1

點球成金!

這四個字就代表了我想說的,這樣一部經典的電影,看過的人一定很多,棒球的傳奇,也是一個人的蛻變,更是一種對於自己的反思,一種勇氣,一種敢於嘗試改變的理念,一種爲了成功可以貫徹到底的精神。

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啊,比利比恩,年輕的時候因爲球探的一句話,放棄了斯坦福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直接進入職業聯賽,卻成績平平,因爲球探都是認爲這個人打得不錯,長得可以,一切記錄良好,是未來球星的可朔之才。但是他在不得志之後,說出了那句話:“我不適合打棒球”,於是轉而去做球探,再到後來在運動隊當總經理。在經過決賽敗北之後,又慘遭洋基隊的挖角,作爲小球市,沒有you are alooser。電影裏是女兒對爸爸的可愛玩笑,但我真的希望自己不是一個loser。

我現在也是重新有了期望,關於自己的轉行,我依然要對自己有信心,任何時候都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我一定是可以的。我需要耐心和更多的行動。加油!

電影點球成金的觀後感 篇2

這是一部很出名的電影,但是我之前一直也沒有看過。最近剛好失業在家,就翻出一些老電影看看,在排行榜中找到了這部電影。看完後,不由的感慨萬千,也爲自己的7天寫作之路拉開帷幕。

電影的開頭就是球隊經理人面對球員流失、賽事失利,一度陷入了困境。在買球員的過程中認識了善於球員數據分析的彼得,但是鬱郁不得志的兩個人確實理念非常吻合。隨即比利將皮得買到了運動家進行球員分析。這一對的理念並不能被傳統的球探所接受,包括教練也是,矛盾衝突中失敗也是接連而來,比利隨時有面臨失業的準備。

而這種失利對於比利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堪及難以承受的,多年前閃閃發光的自己,在球探的肯定霞,比利一度以爲自己是棒球新星,但是多年的賽場經歷讓他意識到自己原來沒有想象的那麼厲害,在失利中比利選擇成爲一名球探,並一度成爲運動家的球場經理人,想到失業,這個44歲的只有高中文憑的中年人,決定孤注一擲,既然這種理念是正確的,自己就這麼做下去,他頂住重重壓力,將隊伍中爲數不多的明星球員賣掉,而改買了一些物超所值的球星,而這個也拉開了運動家20場勝利的序幕。這個一度崩潰的中年人,終於收穫了榮譽,前所未有的肯定。

影片精彩之處就在於,運動家衝擊大聯盟後勝利戛然而止,雖然比賽再次失敗,但是他收到波士頓紅襪隊的邀請擔綱總經理,並得到了史上價值最高的過千萬的合約。這讓比利一度有點不知所措。最後他因爲女兒的原因放棄了這個合約,其但是紅襪隊運用他的理論在兩年後得到了世界冠軍。而他自己則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帶領着奧克蘭運動家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着大聯盟的冠軍。

與以往勵志片完美結局對比,這部電影並沒有迎來所謂的happyending。但是正因爲它的不完美,才讓我感受到真實,感受到一個人當你處於低谷的時候,你能否再次戰勝自己。

電影點球成金的觀後感 篇3

《點球成金》,講述了一個低資本的球隊如何取勝的故事。影片中有個細節,布拉德皮特問球隊的老星探們,“現在的問題是什麼”,老星探們說是沒有找到有好潛力的球員。皮特不滿意還是不停的重複問,“現在的問題是什麼?”皮特給出了答案,“問題是,我們每培養出一個新人,就會被別人高薪挖走,然後我們又得重新挖掘培養,陷入惡性循環。”皮特想的是怎麼跳出這個循環,怎麼在以弱勝強。

影片對我們的借鑑意義是,身爲普通人的我們,本來就不應該向偉人們學習!

我們經常用偉人的事蹟來激勵自己,用各種身殘志堅的雞湯來勸導自己上進,但我們忽略了人和人的差異性,簡單模仿他人的做法根本行不通。

我們得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沒有過人的智商和體力,沒有爲了理想而獻身的巨大勇氣。人和人之間生來就是不平等的,有體力、智力、心力上的不平等。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從生理到心理上都是普通人。

所以,我們就像小本經營的商店,要找到自己的生存發展之道,而不是模仿大資本公司的套路。

我們要找到以普通之身心,在這大爭之世中競爭並贏得一席之地的方法。

一、心理上:享受過程而不去在意結果。不以結果來評判自己,要享受過程。我們這些普通人啊,很多真的不是擁有“堅持”這種屬性的人,除非能在過程中尋找到快感(如果能以自己的興趣爲生是最好的了)。這也是爲什麼我們經常沉迷遊戲,但不願意工作。所以就算結果很爛很爛,也要不斷的表揚自己、鼓勵自己而不是自責,目的是爲了讓自己繼續前行,而不是找藉口來停止做事。我們都是有點兒玻璃心的,並非堅韌不拔,並非屢敗屢戰,遇到挫折可能就不會前行。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哄着自己前行,用精神勝利法前行,用“遊戲”那一套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二、身體上:每天鍛鍊。身體健康了,精神勁兒才比較足,才能持久的競爭。再者,鍛鍊身體容易讓身心愉悅,是抑鬱症患者緩解病情的不二良藥。找到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長跑幾乎適合所有人,奔跑吧兄弟。

三、要有一技之長。我們是普通人,不能拼爹,沒有人脈,沒有資本,只有自己的雙手和腦袋,真的就是隻能拼技術了。所以,不要去做毫無技術含量死文員工作,絕大部分是沒前景的。

四、要想方設法成爲資本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不能指望着年紀大了不被裁員,不能指望着國家來養老,我們最可靠的人就是自己,國際歌中唱到“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我們普通人的問題是什麼?問題是,大部分人收入增長的幅度趕不上物價、房價增長的幅度,社會的.勞動回報率比不上資本回報率。

大部分人努力並得到加薪的時候,物價、房價的上漲能吞噬掉你的增長部分甚至更多。然後就陷入惡性循環,努力~加薪~通貨膨脹。但我們總有幹不動活的一天。

怎麼破出循環,成爲資本家吧

電影點球成金的觀後感 篇4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點球成金》,這部電影是得到APP搜索電影這兩個關鍵詞王煜全途推薦的。王煜全是全球科技大佬,這個就不在這裏重複介紹了。

點球成金講述20世紀北美棒球的故事,主題是說奧法蘭棒球職業經理人貝恩應用“創新”和“數據”把奧法蘭球隊從邊緣球隊帶到衛冕之王,從而是整個棒球球隊的成本大大降低5倍且還是世界冠軍。

貝恩在大斧重組奧法蘭棒球隊伍時遇到團隊老人的白眼和謾罵,在交易球員時遇到耶魯大學經濟學專業的棒球分析師比爾,貝恩慧眼識珠讓比爾擔任自己助手,通過模式創新和利用球員攻守型數據分析搭配最優球隊配置。使球隊球員整體成本降低且比分還領先羣雄。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見識了貝恩敢於尋找球隊的真正問題及超級球星的臨時表現不穩定導致比賽失敗,更近一步思考球隊的整體實力應該是把某個球員單項比常人強的技能結合起來,這就是王老師經常說的“新木桶理論”。

感想:通過這不電影立體感受了科技和數據定位威力,尤其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正在處於高科技和大數據爆發的時代,誰不利用這些武器一定會落後於敢於使用科技和數據的人,一個保持思想開放人總是會得到上帝的青睞。

電影點球成金的觀後感 篇5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腦子裏一直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顛覆,令人出乎意料拍案叫絕的顛覆。

首先是影片情節主題的顛覆。如果你僅僅通過片名《點球成金》就簡單判斷這是一部體育勵志片,那就會錯過一部更有藝術內涵和觀賞價值的精彩電影,實際上影片是以棒球比賽之名,用生動有趣的情節線索細緻入微地探討了球隊經營管理、個人自我實現,以及迷失與找回自我的問題,整個就是一個棒球版的經營管理案例,當然是一個毫無枯燥感相當精彩的案例。

影片一開始,就向觀衆展現了一個緊張而富有挑戰性的場面:身價4000萬的奧克蘭運動家隊以微弱分數敗給身價1.3億的洋基隊,緊接着,洋基隊還釜底抽薪,憑藉其財大氣粗,挖走了運動家隊的三名主力球員。

然後提出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即對於奧克蘭運動家隊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對於大多數以慣常思維來思考問題的球探們來說,似乎是立刻想方設法補齊三名關鍵球員,扭轉頹勢。但此時男主角奧克蘭運動家隊經理人比利的視角卻在另外的地方,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補充三個球員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如何跟實力相差巨大的洋基隊競爭,然後還能取勝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如何以弱勝強的問題。

如果僅從片名《點球成金》看應該是一部典型的體育題材的電影,具體說是一部關於棒球的電影,實際上只要堅持看下,五分鐘以後就會發現,影片對以往體育題材的顛覆。隨着影片男二號,一位胖胖的,耶魯經濟學專業畢業的球員分析員彼得的出場,影片恰如其分地將敘述主題從體育轉換到了經營管理。

好球員的標準是什麼?比賽的勝利意味着什麼?這些貌似只和球員有關的問題,到了男二號彼得那裏都成了一堆數據,一堆可以真實反映球員以往業績的數據。或者說,由體育比賽的問題變成了經濟管理問題。也就是如何以更小的經濟成本取得更大收益的問題。

以往球探們衡量優秀球員約定俗成的標準是年齡、外表、個性、奔跑的速度等,換到了彼得引發的經濟學角度就變成了如何進行最優選擇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從衆多二流甚至不入流從而身價偏低的運動員中挖掘出他們被忽視的潛在價值?從而通過每個不完美球員的完美默契的團隊配合產生1+12的效應。

順着這個全新的思路,比利和他的特殊助理,經濟學專業背景的彼得的選擇範圍就從幾十個人變成了兩萬人,他們開始從衆多球員中選擇到了那些以球探的慣常標準來說由於動作怪異、年齡偏大或有某處傷殘而被低估了身價甚至遭很多棒球隊棄用的球員,組成一支25人的棒球球隊。於是按照此標準,他們用24萬的價格僱傭到了實際身價達300萬的球員。以這樣的陣容參加比賽,貌似是一場賭博,但絕對是一場深思熟慮胸有成竹的賭博,因爲這些球員在以往比賽中積累的相關數據證明了他們被遮蔽了的價值。

顯然,比利對球隊的這種全新的經營思路也顛覆了棒球隊多年來最慣常的經營模式,那就一定會遭遇阻力,在影片裏最着力刻劃的改革對立面就是棒球隊的教練亞特,還有那些多少年來都是跟着感覺挑選隊員的球探,於是影片用激烈的戲劇衝突和引人入勝的細節描寫刻劃了比利和彼得與阻力強大的對立面的艱難而勇敢的抗爭。其中一個經典的場景就是在影片開始的情節裏,是比利和一羣球探在討論補充球員的問題,顯然,這種討論的結果永遠都難免落入窠臼,後來的討論中增加了有耶魯經濟學專業背景的總經理助理彼得,也給討論增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經濟學視角。當然角逐到最後,比利和彼得憑藉經驗和經濟學規律實現了漂亮的逆轉。

其次是男主角比利人身經歷的顛覆。比利年輕時是一位業餘棒球運動員,同時也是一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本來已經獲得了斯擔福的獎學金,可以成爲斯坦福大學的一名大學生,但由於球探們對他球技不負責任的高估,讓他以實際上並不算高的運動天賦在懵懵懂懂之中成了職業棒球手,隨後的運動生涯證明了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的運動員,就像影片中的一句臺詞所說的“很多人被棒球召喚,但能留下的卻很少”,顯然比利並沒有成爲那爲數很少的幸運者,而是成了傳統球探模式的犧牲品,以至於人到中年後,做了一個三流棒球隊的經理人,慘淡地經營着球隊。事業不順,個人生活也是坎坷不斷。隨後他遇到了影片的男二號彼得,一位球員分析員。當很多球探都沉浸在自己的感覺中不能自拔時,彼得卻另闢蹊徑,從經濟學的視角分析球員的價值,他的獨特引起了同樣獨特的比利的關注,於是,一對棒球史上最獨特的合作搭檔也就此形成。最終以三流的身價打敗了一流的球隊,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奇蹟的同時,男主角比利也華麗轉身,蛻變爲一名金牌經理人。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影片就只能算是淺薄的勵志片了,實際上,貫穿於整個影片的是比利在追求勝利的過程中,對自己人生的不斷思索與感悟,以及對自己既往工作模式的顛覆,最終他領悟到了自己生命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於是,當他由於顛覆性的經營思維和技巧而成爲金牌經理人時,卻拒絕了自己曾經嚮往的一流球隊紅襪隊的高額聘用合約而堅持經營自己一手打造的奧克蘭運動家隊,因爲他覺得只有在這裏,他才能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享受與他的球員及同事親密合作的溫暖親情、友情。

最後,就是布拉德.皮特對自己演技的顛覆。看過皮特的多部電影,他以往扮演的角色不是桀驁不羈的英雄,就是魅力超凡的情聖,真是帥得禍國殃民,是個很有性格魅力的演員,很難想象讓他來扮演一位落寞的失敗者會是怎樣的。在這部電影裏,皮特沒有讓粉絲失望,他一改過的風流倜儻,出神入化地演繹了一位外表平凡但內心不甘平庸,充滿夢想的棒球隊經理人,這部影片證明,皮特不僅僅是英俊的偶像明星,不僅僅會耍酷耍帥,還是一位有追求有實力,敢於顛覆自己的一流演員。最近還看了他演的另一部電影叫《生命之樹》,裏面的角色和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反差很大,但他同樣駕馭得很好,個人認爲,憑藉這兩個光彩照人的角色,足以使他在今年奧斯卡影帝的角逐中勝出,期待他得影帝已經好久了,呵呵。我常常覺得奧斯卡的評委們會有一些偏見,比如對喜劇演員的偏見,還有就是對長得帥氣的演員的偏見。

這一系列的顛覆在不知不覺中爲觀衆營造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氣場,同時也造就了一部極具觀賞性和藝術內涵的優秀電影。

這部充滿顛覆感的影片,讓我無可救藥地喜歡上了“顛覆”這個詞,對於電影來說,需要不斷進行摧毀性的顛覆纔有可能創造更多的觀賞價值,從而強烈地撞擊觀衆的感官和心靈,對於經營管理以及人生來說,顛覆也同樣應該是一種常態,從某種程度上說,顛覆是昇華到另一種境界的途徑之一。

電影點球成金的觀後感 篇6

在這一季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作品中,最讓我意外也最驚喜的是《點球成金》(Moneyball)。真沒想到我這棒球白癡竟然能對一部體育題材電影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激情投入,還被最後的尾聲曲狠狠撞了一下心扉。《點球成金》從2004年一稿到最終拍攝風波連連,導演三易其人,劇本一改再改,但這些挫折都沒能阻止電影拍出新視角、新風格。

《點球成金》改編自美國著名 財經記者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2003年的人物傳記《魔球——逆境中制勝的智慧》。傳記的主人公比利·比恩(Billy Beane)是加州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的總經理,在他的開創性管理方法下,處於嚴重資金劣勢的奧克蘭運動家隊在2002賽季竟創下美國職棒聯盟連贏20場的歷史記錄,堪稱奇蹟。美國職棒和其他職業體育賽事一樣,成績好壞幾乎全仰仗隊中的球員優劣,而球員作爲流動資產哪個球隊出的價高就哪隊,職聯賽事與其說拼技術,不如說更是拼實力、拼資金。奧克蘭運動家隊以四千多萬的資金抗衡上億身家的大隊(比如紐約洋基對),竟能頻頻取得勝利,這其中的奧妙自然很值得深究。

劉易斯的制勝法寶是其助理經理保羅·德波戴斯塔(Paul DePodesta)所推崇的棒球統計數據分析法“賽伯計量學”(Sabermetrics)。賽伯計量學通過一些統計指標來判斷一個球員的場上表現,比如“投手防禦率”(ERA),“上壘加長打率”(On-base plus slugging)等,把球員的防守力、攻擊力等主觀判斷轉換爲客觀的可衡指標。以前棒球星探們全靠經驗之談評估一個球員的表現,預測其在未來職棒生涯中的潛力;有了賽伯計量學,這些經驗談中的相當一部分轉變爲了可見的投資理論,依靠計算機的統計結果,哪位球員擅長哪類技術,哪位球員的綜合價值超出其轉會費用,一目瞭然。打個也許不太貼切的比喻,這賽伯計量學就如同股票分析的陰陽線走勢圖,把大盤與個股的種種關係由玄學變爲了科學,雖非絕對準確,但對投資人來說怎麼都是值得依賴的參考工具。比恩的成功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職棒的運作模式,賽伯計量學從此正式登上棒球歷史舞臺。

電影《點球成金》以比利·比恩慧眼挖掘助手皮特·布蘭德(布蘭德雖以德波戴斯塔爲原型,但人物塑造中融入了大量虛構元素)爲起點,着重描述了他如何頂着壓力推行賽伯計量學,帶領奧克蘭運動家隊在2002年取得20連勝的過程。但與一般的體育電影不同,《點球成金》雖以賽場賽事爲主旨,但影片始終圍繞着比利·比恩的球隊管理與家庭生活兩線展開,彼此交織補充,很多極具回味的高潮戲都發生在球場之外,人物傳記風格突出。這比恩是個極有意思的人物,一方面他頂住層層壓力,魄力十足地推行賽伯計量學,在實行選手買賣決斷時毫不拖泥帶水;另一方面他迷信自己在球場出現會爲球隊帶來厄運,不敢觀看現場比賽,一人拿個小收音機在場外焦躁不安,想聽又怕聽。這種兩極的性格也影響到了他的私人生活。影片沒有對比利·比恩的失敗婚姻大行筆墨,只聚焦在他與12歲的女兒凱茜的關係上。比恩一方面對凱茜極盡憐愛之心,但另一方面卻對怎麼作一位好父親摸不着頭腦。這個一心撲在棒球上的硬漢一到柔情處便笨拙萬分,要不是凱茜善解人意,他這個爸爸還真當得失敗。

不知是否受第二任導演索德伯格的影響,雖未加入人物訪談,但《點球成金》大量採用紀錄片的剪輯手法,在描述賽伯計量學原理或場上競技策略等技術性要素時常使用三連鏡層疊變焦推進,將視點聚焦於關鍵性數據資料,視覺性地強調其重要性。在談到真實的人物或賽事時會剪入歷史紀錄片段,增加現場感。這種紀錄片的敘事手法貫穿影片全體,風格凌厲冷靜,毫不煽情。在描述職棒球員轉會交易中,鏡頭與比恩一樣冷酷,多采用定焦、中遠景冷光、刻意延長停頓。球員們如同馬匹般被換來換,說走就走,職棒遊戲規則的殘忍可見一斑。但與此同時,比恩卻屢次談到棒球的迷人,談到場上無法預料的乾坤扭轉或功虧一簣。鏡頭在刻畫比恩情迷棒球運動時用的大多是中近景,常給出面部特寫,尤其試圖通過對眼睛的放大來揭示他內心的波瀾。比恩與凱茜相處的片段則注重強調冷色系中的暖色焦點,不多的幾次出場,凱茜的服裝多爲紅、粉紫、小碎花等輕快暖色,既中和影片整體的蕭殺之氣,也與情節保持視覺步調一致,節奏感盎然。

《點球成金》的另一大亮點是對聲音的剪輯。在描繪第20場比賽中,場上背景的喧譁聲鼓樂聲與比恩的少時回憶交織在一起,兩下相互映照推進。賽事行進到關鍵處聲音卻意外褪,用靜音搭配慢動作畫面來調動情緒。但靜音也並非唯一的工具,情緒跌宕處,懸念積累時,幾不可聞的背景交響絃樂會細微漫入,由弱到強,一步步統領畫面基調,不經意間便泄露了幕後心聲,強烈烘托棒球賽事的戲劇氣氛與觀衆惴惴不安的激動心情。

從表演的角度看,飾演比利·比恩的布拉德·皮特表現良好,但依然處處脫不開自身的明星影子,其表演精彩度遠不及配角喬納·希爾(Jona Hill):電影兩個最重要的小高潮若沒有希爾的烘托都將失色很多。希爾飾演的皮特·布蘭德第一次進入球員徵選討論會議室,那份書呆子氣和表面謹慎之下掩蓋不住的興奮都讓人會心。他這份木訥一直貫穿電影始終,但層次並不單一。在經理辦公室觀看比賽錄像回放一幕中,布蘭德的激情與魄力正式綻放,不讓人刮目相看都不行。喬納·希爾把這個人物演活了。

在今年九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中,我覺得只有《點球成金》是一塊真正的金子,不炫技,不煽情,也不投機取巧,沉甸甸地踏實懇切。它顛覆了傳統體育題材電影的套路模式,將一個風險極大的枯燥題材拍出了新鮮度與興奮點。它的攝影風格、鏡頭剪切和聲音剪輯都充分發揮了電影技術的長處,在冷靜自制中展現(而非講述)了最爲迷人的激情。影片鏡頭不說話,但鏡頭所表達的愛意卻勝過言語萬千。凱茜唱給比恩的歌說“你真是個笨蛋,爸爸,你真是個笨蛋”;電影《點球成金》前後歷時七年,三易劇本導演,能堅持投資拍攝完成這部作品的傢伙們也堪稱“笨蛋”。可正是這樣的“笨蛋”纔會做出泯然衆人的驚人之舉,才愛得踏實、純粹,愛得義無反顧。他們是真正的金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