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水問》觀後感(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1.4W人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水問》觀後感(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問》觀後感(精選10篇)

《水問》觀後感 篇1

衆所周知,水是地球的生命之液,是萬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水又是生命之源,水佔成人體重的60—70%,佔兒童體重的80%以上。可以說,水是我們生存之本,離開水我們根本無法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但是,我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水到底瞭解多少呢?

今天,我們在班隊活動課上看了一個紀錄片——《水問》。

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而我們人類居住活動的範圍只佔地球表面積的五分之一。則水佔地球表面積的五分之四。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爲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爲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美國的五分之一,水的地區分佈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佔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9%西部大部分變成了沙漠,急缺水。在西部某些地方居民要走大約五小時的路才能找到乾淨的水,甚至來回都要一天,而且一人最多隻能拿兩桶水左右。

水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量都在增長。有的專家曾預言:20世紀是石油的世紀,而21世紀是水的世紀。這充分說明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但幾天不喝水卻做不到。因此,我國的每一個人都應珍惜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保護萬物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這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

《水問》觀後感 篇2

中國是個極度缺水的國家,這個觀點或許在很早,我沒出生的時候就存在了,但人們似乎並沒有重視,我自然懵懵懂懂地過了十幾年,想念也浪費了不少水資源。但我在今天卻意識到缺水危機離我們越來越近,因爲那部記錄片《水問》展示了水的壯闊、水的肆虐、水的悲壯、還有水的未來。

記錄片中那一雙雙絕望的眼睛,那一張張焦渴的嘴脣,讓我不能再泰然地坐在椅子上。我預見到了我們的未來。也許處在長江入海口的我們,以飽飲長江水而自豪,但上游如果幹涸,下游哪來一星半點兒的水呢?雖然已經採取了節約用水的措施,但仍然遏制不了一部分人揮霍水的行爲,其實他們不知道,他們正在揮霍生命,不僅在揮霍自已的,更是子孫後代的。

水被人浪費,災難也就風捲殘雲般的來了。由於水位下降,導致河道乾涸、河牀升高、改道。到了汛期,水卻不能順利地通過河道,水就像無家可歸的遊子,便只好四處遊蕩,它們淹沒了農田,淹沒了房屋,淹沒了生靈,它被冠以一個令人戰慄的名字:洪澇。這是水對人的懲罰!

其實人類也不是沒有辦法應對這樣的災難,原因就在於本身。你浪費一滴水,我浪費一滴水,僅中國就浪費13億滴水,滴水匯成江河海。中國的許多地區,包括首都北京,都是極度貧水的,甚至沒有多少水可以使用。天津推出了用水IC卡,用水需要刷卡,這個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尚未投入到其它大城市。就沿海開放城市而言,水並不比北方緊張,但如果不節約用水,不好好保護水資源,遲早,也會步了他們的後塵。

“人給人出路,水給人活路”,節約用水,從身邊做起,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

《水問》觀後感 篇3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水問》的科學記錄片,令我驚歎不已,全世界的淡水只有很少很少,中國的淡水不足以全世界淡水的4分之一,而這樣就經常令到一些地方沒有水喝,使地乾裂,讓人也不好受,而我們南方的水比較多,而北方的水很少,南方的水佔中國的水的60%,而其它地區只佔3%左右,所以我們南方已經非常幸運,在大冰洋上,淡水也是算比較多的,一些偏僻的山莊,爲了找水,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提水,還有許多人因爲沒有水喝而渴死,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要浪費水。

看了記錄片,使我感受到沒有水喝是很幸苦的,而我們生活在南方,淡水也有許多許多的,今天,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世界已經非常好了。我們不能浪費水,要把每天帶來學校的水喝完,不要浪費,以節約用水。

我在生活中也見過許多浪費水的現象,例如:洗完手後不關水龍頭,洗完米的水直接倒掉 ·······以上這些行爲都是不節約用水的行爲,我們千萬不要學,我們爭做節水小衛士,拒絕浪費水,要節約用水,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要浪費。

《水問》觀後感 篇4

星期五的班隊活動課上,班主任張老師給我們觀看了大型紀錄片《水問》。攝製組走遍大江南北,各種荒無人煙的地區,展現了城鎮生活中節水的困境,展現了華北地區觸目驚心的水源難掘的調查結果,展現了世界級水專家對水源匱乏的深層次解剖。

古人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既然要面臨這不可避免的災難性問題,爲什麼不去勇敢面對呢?

水問題與其他生態問題一樣,資源是有限的,可是我們貪婪的索求卻是像黑洞一樣無法填充的,這是每個國家必須面臨的問題,中國也不輕鬆。從遠古時期四處爲家,到現在工業化,經濟高速發展,大自然成爲了我們的索取對象。這樣高速的發展,大自然是承受不了的,遲早有一天會枯竭殆盡。然而大自然已經開始哭訴:有千湖之縣美稱的瑪多搬遷了,世界第四大淡水湖——鹹海也失去了一半。數年來,我國爲改善水資源缺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而水源氾濫之風絲毫不改。我認爲,各政府應該加大對節約用水的宣傳力度,做到人人皆知,人人落實。把人們浪費水資源的壞習慣徹底端除,成爲社會焦點,議論熱點。畢竟我們同住地球村,我們的生命源於水,合理取用生命之水、節約水資源人人有責,人人做之。

爲此,我國的每一個公民都理所當然地應該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改善萬物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這是我們的公職。

《水問》觀後感 篇5

青春,是一出美麗的舞臺劇,裏面的角色跑、跳、哭、笑,配着四季的樂章,他是一段並不輕鬆的成長過程,被仔細碾碎成無數微小的瑕疵不被允許留下。真正成功的演出者,當有一天他已是臺下的觀衆,憶起他的演員時光,內心將會無限的懷念、充實,他可以從容指導下一位演出者,讓他的那段歲月成爲傳承的經驗,年少裏所有的東西,我們在此堆砌,有時我竟覺得,簡媜的散文更像是一篇篇讀後感

她將某一人事或畫面具體可觀的形象抽象成自己的感悟,於是乎更加凌駕於“原作“之上。《水問》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從開篇便敘述了這個自己得知的故事,然後聲稱撰寫此篇是爲“紀念那位女子並追悼自己”。也許正如她所言,許多生存於現實社會的人正處於“人是活着,熱情已死”的狀態。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她不僅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並且通過行文逐漸尋回了那逝去的熱情。

一湖碧水,如今依然盪漾着花城女子“不死的柔情”。簡媜問水,不如說是在問自己。水的波光泛出人世間諸多光景,而那其中哪一種纔是屬於自己?我們彷彿也在波光瀲影中經歷了種種傳奇,找到了曾經不小心遺失了的小小情感。是任它隨波逐流,還是重新拾起,並好好珍藏?溺水三千,有人只取一瓢飲,有人卻是覆水難收。簡媜用她的筆,讓我們再次體會到青春的殘存,也讓我們和她一起重逢在某個路口走失了的那個懂愛的自己。我相信,那癡守愛情的女子必將魂歸於世,庇佑着人間每一場愛恨情仇的上演。

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看完水問,遙想自己,童年的我,做的是什麼樣的夢,是否他們都還存在?童年,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玩什麼樣的遊戲,有着什麼樣的'朋友……

至情至性,不願做那深泉湖水水平如鏡,只求狂風捲浪轟烈如斯,這樣,才能稱得上不枉活這一遭。

寧可與風浪搏鬥、與不平抗爭,不管結果如何,勝利或是慘敗,我都願意放開手來與運命斡旋,僅使我身上會佈滿駭人的傷痕,從那撕裂的口子上一點點滲出鮮血,但那又如何?流血的地方終會結痂剝落,願帶着滿身的傷痕和血污驕傲死去,也不想碌碌無爲了其一生。人生選擇什麼就必須承受什麼,得到什麼就會失去什麼。身軀殘破,我擁有完整的靈魂。

我們必須走過曲折如迷宮的路徑,必須穿越路上層層的荊棘,讓倒掛的尖刺刺進我們的血肉,在路上留下前行的血痕,沃灌出花朵。以血與痛做養料,我們所承受之越卓越,沃灌出的花朵愈明燦。經得起多大的痛苦,便承受得住多大的成功。

在我們生命裏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爲若非這些曲折坎坷,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而不得見的人和事;而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彷彿都已雲消霧散。

《水問》觀後感 篇6

《水問》是一本很有靈氣的書。一個少女,面對看似尋常的景物,竟會產生如此想象。

這本書大概是簡媜大學四年的見證吧!從開篇的遇到椰林大道簡簡單單的欣喜,再到後來面對煩惱時的壓抑,積鬱情緒的爆發,最後歸爲告別時的平靜。從《花誥》到《悲賦》也不過是幾個小時的閱讀時間而已,卻是一個少女越來越難獲得簡單的快樂的過程。到底是變了,再沒有一開始見到所有生命時的驚喜了。

是的,四年沒能磨光她的靈氣,才氣,沒能磨光她的好奇心,但四年給了她很多,生命越來越厚重,也越來越回不到當初的空靈。不是四大皆空,萬物平等的空靈,而是深愛着每一件事物,將它們當作自己的一部分去珍視,相信萬物有靈。當書的後半部分,簡媜開始悲憫那些殉情的人,那些未能抵禦住苦難的人時,簡媜是成長了的。但得到必然伴隨着失去,在哲學系讀了一年的她,更喜歡最初的懵懂的純真,還是清晰的真實的冷眼呢?

那曾開出整個春天的杜鵑花,終是觸動不了作者的心了。那再過一段時間,當我再次翻看這本書時,還能體會到現在的震撼嗎?在正值春光的時候,覺得自己不會惋惜,覺得自己曾經擁有過了,等到真的失去,纔會知道總是會失落的吧。

我現在敲下的每一個字,也都正在指引向未來的自己。而我敲下每個字的時候,是不是也正在離自己的純真越來越遠呢?追求真理或許是人類的本性,但這個真值得到底是物質上的真,還是心靈上的純粹呢?我不知道。我也在迷途。

曾經摘雲拭天的女孩,現在還能拭淨自己的心嗎?

曾經逐花引月的女孩,現在還能追上自己的憶嗎?

曾經釀果尋芳的女孩,現在還能味起自己的清嗎?

曾經感時覓畫的女孩,現在還能構造自己的影嗎?

曾不羈的女孩,終是開始相信,一切皆有法,如夢幻泡影。

以此,紀仍然未染塵埃的自己。或者說,還能在書中暫且拋去塵埃的自己。

《水問》觀後感 篇7

它堅持不懈,有堅定的信念,擁有頑強的毅力,面對困難從不所餒。它出淤泥而不染。——題記

它就是擁有寬大胸襟的水!

學《孔子游春》令我受益非淺,不僅僅是對孔子的讚頌,還認識到了水的毅力及優點。平凡的水居然擁有超乎人們想象的能量,它自身幹潔,出淤泥而不染;它能包容世間萬物,有寬廣的胸襟。水!我讚美你!

只想問問,你穿山岩,鑿石壁,不累嗎?

你說:“泰戈爾說過,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意志不強的人智慧也不會通達。可謂志不強者智不達,這是《墨子·修身》中的一句話。高爾基筆下的海燕與暴風雨做鬥爭時,它們展翅吶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而那些企鵝早已嚇得魂飛魄散。何不做勇者,而去做小人?”

我又問:“值得爲目標奮鬥嗎?”

你說:“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但鳥已飛過。沒有人知道我的努力,但是我已努力過,付出過。我會爲了一個理想去奮鬥。一味追求只是幻想,它遙不可及。擁有一個夢想,一個目標,去奮鬥,你會見到比彩虹更絢麗,更美好的風景。同一座高峯,爲什麼有些人可以爬上山頂,而有些人只能在山腳下默默哭泣?這就是奮鬥與勤奮。”

最後一個問題,你可以寬容世間萬物,做事忍讓三分,可這麼做是自己吃虧呀!爲什麼你要這樣做?

你很平淡地說:“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學會與人分享,不心胸狹隘,做一個有寬容心的人,做一個會忍讓別人的人,豈不是更好。寬容可以化干戈爲玉帛,何必爲一點小事斤斤計較?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雅量待人,寬容處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人,做一個有毅力、有理寬容的人,這就是一個強者!”

“強者應該具備什麼?”我問道。

“強者之所以被稱爲強者,是因爲他們堅持不懈,矢至不渝,而只有強者,纔會在成功的道路上所向披靡!”

我默默點點頭,明白了……

《水問》觀後感 篇8

像是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像是一顆葡萄望不見最終的醇醪,我望不見年老。——題記

三九的梅花開了漫山的雪,蕭條枝影,月兒照無眠。點點芳華,清清落寞。且讓萍水相逢的,在月下長亭裏,擬下他們的誓約。

輕點着腳尖,交織,旋轉,嘴角漾起甜美的笑,令人媚,令人幽,令人醉。享受着,肆意着,與萬物共鳴,與萬物交響,與萬物譜寫星辰的歌,月影一落落爲她護航,燈影一折一折演成傳奇,那個花季少女的,青春。

赤足於水中,任從隙過,任從心過。心隨筆動,那是一句句靈性的話語;筆隨心動,那是一篇篇清泠的詩篇。倒不如說是,花季的史記。

她的青春,便也是真真的女子的青春。面對老師的批評,她會委屈;她也會如癡如醉的倒在陽光鑽進每個角落、書香四溢的文學院中;她也曾立下過那樣的鴻鵠之志,;她也曾爲愛而瘋狂過。那樣的時光,無不被稱爲是最美好的時光。

無論多珍貴的珠寶都不能分去她本身的光彩,無論多高貴的脂粉也不能再增加她一分美麗。”《水問》便是如此。靈氣自韻,風華天成,畢竟,那也是位女子最風華的時光。

她在某日清晨,與水邂逅,書桌滿塵,她從暗夜中驚醒,想好好再做一個重生的自己……

夸父追日只能一次,我們在少年的野曠中完成自戕和戕人的愛,我們歃血爲盟,我們傷痕累累,我們的祭典完成了,應該絕版。”

簡嫃說,她再也寫不出當時的文字,她願尊《水問》爲她的斷代史。但我以爲,《水問》畢竟是簡嫃的第一部作品,毫無疑問是透露着稚氣的,但那番稚氣,卻是獨一無二的,透着純淨的。

我願尊稱《水問》爲我的領航詩。

剛入校園的那些激情,那些壯志,那些憧憬,是否已經悄然而去,消失殆盡;我那還未渝盡的熱忱啊,是否還夠我支撐下一時日。我於水中,輕輕地,問水。水在心裏,輕輕地,問我。

現在的時日,我便是那滴最爲純淨的水。

生而爲人,亦活成一潭死水,亦可以如山川縱橫,化云爲雨,奔流不息;最終奔於浩瀚,溶於渺茫,卻已完成了一次涅槃。等待着下一次化鯤爲鵬。

我拾起筆,重溫起初握筆時的感動。

我站在料峭的懸崖邊,我立於生命之樹上,我手執着利劍,指着月光。我細數着生命之樹上的年輪,深淺筆畫皆已分明。而我不然,如月之中天,如花之酴釄。那顆屬於我的生命之樹,樹根肆意蔓延向各處,新芽仍在不眠不休地向上攀長,萌發,我踏着新芽,踩着葉,等待着團團錦簇的春季。

那如水般的青春,便是我的理想。輕捻梅花之際,踏足水中之時,銀輝漫山之刻,萬物交響,星辰詩歌。

我的散文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便是生命。”

我的筆下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便是青春。

《水問》觀後感 篇9

《水問》爲簡媜第一本書,以清純的少女心懷敘說大學校園裏外的人生幻化,筆觸自然且富創造意蘊。簡媜的童年是在鄉村長大的,這必然會影響她的散文創作。而鄉村那種古樸、圓和、親切的氛圍讓她獲得的更多的是生存的寧靜。

在簡媜的自述中講到,她是一個對散文懷抱熱情與奇想的人,乃蘭陽平原生養、臺大中文系培育之野生品種。慣於獨來獨往,既在人生火宅內,也在紅塵岸邊上。自認爲寫作性格混合獵人的冷靜與獵犬的躁動,喜新厭舊,三十多年來用自己的方式走散文馬拉松之路,仍然覺得是個學徒。願化漫天煙塵爲哲思凝露,在稿田裏種植真與善,收割美與聖。在她的自悟中,她說到身爲作家只能葬在白紙黑子裏,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江湖,故意繼續長途跋涉,獨自一人,走到行興自消之處,寫到江郎才盡之時。若能如此,人生自在圓滿。

認真想起來,寫《水問》時期的簡媜,正是每個生命唯一被允許的一段風華歲月。那樣好問,要問清楚生命的緣由、存有的理則、宇宙的奧論;又倔強,在心裏傲骨嶙峋以掩飾內在的貧乏與弱小,在舉止起落之間拗格以隱藏言語的笨拙,卻又狂熱,爲着知識的進行曲那麼嘹亮雄壯,便希望成爲坎坎擊鼓的人;爲着筆墨的田是那樣深厚柔美,便癡迷着要荷鋤。而更多的時候憂傷,眼見着季節無止的嬗變,大自然不息的榮枯,而優於花之未落、月之未沉、鳥之未暗音、戀之未折先殘。

是了,那段歲月裏最大的主題是愛。渴求美善的愛,卻不懂得去

彼此守護;總在擁抱同時互使出個性的劍芒、在讚美時責備、傾訴時要求、攜手時任性分道,分道之後又企盼回盟,卻苦苦忍住不回眸,忍着,二年,忍着,三年,忍到傅鐘敲響驪音浪淘盡路斷夢斷,各自成爲對方生命史冊裏的風流人物,便罷。

那樣的懸崖年少,畢竟也一步一步攀越了,這些都是生命的恩澤。許多個將夜未夜的晚上,自己散步着,升起了淡淡的、驀然回首的暖意,心裏是感恩的,不只是對人、對知識、對季節,更多的時候,是對那磅礴豐沛的生命之泉。

讓《水問》是一滴問號之姿的水請她隨着河牀日夜奔赴奔到天與地泯悲與喜無的地方大海自會爲她解答。

《水問》裏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一個讀句……我是再也寫不出的。哪怕僅僅是花的朵影、葉的調圖、情的滄浪、人的聚散……這些都遠遠逝於不回頭的光陰洪水裏,我變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萬難。”

《水問》觀後感 篇10

“我國乾旱缺水的省份達23個,其中15個處於水荒的邊緣,400個城市缺水。8集大型紀錄片《水問》,從危機、飲水、生態、利用、分配、治理、節水、文明等八個角度,全面深入探究中國“水患”的形成及解決辦法。紀錄片《水問》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真實反映國內水資源整體狀況的電視紀錄片。

水不僅是農業的命脈,也是人類的命脈,水問題不僅關乎每個中國人的生活,也涉及到一個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兩年製作週期,長達8集的容量,攝製組用一個個最真實的鏡頭記錄中國最缺水地區人們的生活,展現城市生活中的節水困境,披露觸目驚心的湖泊、河流污染調查結果。

“以前我們都認爲以色列是世界公認的最缺水的地區,人均擁有水量只有311立方米,後來我們發現,我們所在的北京、華北地區、海河流域人均水擁有量比以色列還少,只有289立方米;以前一說污染,我們就想到那是因爲企業排污造成,只要工廠排放達標,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後來我們發現,其實我們環保標準不比美國、歐洲低,所不同的是,污染總量要遠遠超過河流的負載能力。”

中國的水資源短缺,人均水資源更短缺,可持續發展所需的水資源極度短缺,水,印證了這個民族甚至是全人類,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的生存危機。在當下中國,在考慮發展需求、滿足生活慾望、追求文明進步的時候,如果我們對待水的態度、情感、觀念、道德出了問題,如果我們缺乏面對問題的反思、智慧、制度和想像力,我們將無路可走。8集電視紀錄片《水問》將以善待歷史、尊重國情、放眼全球、尋找理性的態度,揭示危機、分析原因,探尋人、水和諧的發展之道。

世界上很少有國家和我們一樣南方洪災北方乾旱。城市化進程中生活污染已經使得江河水體不堪重負,“水本身就是治污的材料,水本身就有一套分解的機制,但是超過了這一警戒線後,水體已經遠遠不能承載污染排放。”中國的水危機其實已經到來,“喝上乾淨的水,是人類最古老的生存願望,然而在我國很多農村喝的水令人不敢想象。”在重慶山區的一家農戶,那家人就在自己家農田的旁邊挖了一個坑,每逢下雨,便積攢下雨水,他們就直接從坑裏接了一根水管到家中,常年喝的就是坑中的水。實際上,化肥、農藥都流進了這個水坑啊。”這樣的現象其實比比皆是,城市很漂亮,房子很豪華,但是人們喝的水卻不太乾淨。想要讓水達到飲用水標準,即使把曾經積累起來的財富都投入進去也未必能做到。而農村飲水的安全問題更加讓人揪心。”太湖邊上,一家開老虎竈的人家最終結束了生意,這是一種200多年的江南的飲水方式,它相當於一個開水房,就因爲水被污染,所以永遠不復存在了。“在擺出這些事實的同時,既有情感的體驗,又有理性的思考。水資源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找到發展與可持續的平衡,這是我們的先人以及國外發展經驗沒有總結過的,只有我們國家在當下遇到了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