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我們是第一書記電影觀後感最新範文

本文已影響 3.45W人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透過觀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深刻的感悟。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們是第一書記電影觀後感最新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是第一書記電影觀後感最新範文

下班之餘,計劃着週末的休閒活動,我隨意翻看着最近上映的電影。看到《我們是第一書記》宣傳海報的的瞬間,“我們是第一書記”七個大字涌入眼簾,其上一行小字寫着“近一億人的命運由此改變,超1800人爲之犧牲奉獻”,畫面正中一輪碩大的紅日從連綿的大地羣山盡頭升起。瞬間感覺自己被擊中,那是源於我與電影的主角們,第一書記,幹着同樣紮根基層土壤的工作。但作爲選調生的我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第一書記是經驗更爲豐富的前輩,看電影的過程與其說是一場觀影,不如說是一場觀摩學習。

學習勇於開拓,做羣衆的致富領路人。影片開幕就展現了青藏高原的壯美景色,但非彩色而是壓抑的黑白,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這片壯美的背後是貧瘠。這裏是平均海拔高達4400米的喜馬拉雅山北麓,嚴酷險峻的自然條件導致村民一度因爲貧困無法維持正常生活。面對這裏的酷寒環境和部分村民的不信任,旺青羅布書記苦思出路,謀劃方案,勸說村民,興辦養殖合作社;又親自帶領村民建設養殖圈舍,談判草料價格,防守狼羣襲擾,聯繫銷路賣家......如此奮戰兩年多,旺青羅布書記帶領全村如期脫貧,在貧瘠的高原上開拓出一條致富的康莊大道。

學習關懷備至,做羣衆的暖心勸學人。“村裏家家戶戶都認識他,他也瞭解家家戶戶的情況”,胡小明書記對村情知根知底,和羣衆們心貼心,對工作鞠躬盡粹,“僅僅2個月時間,他就徒步近200裏,入戶150餘次,走訪羣衆600多人”。如此,他清醒的認識到只有興教育、練內功,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達,才能讓這個曾經一度只有兩個初中畢業生的彝族山村拔窮根、挪窮窩,徹底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他積極拉動200萬元幫扶資金建設“一村一幼”工程,在20xx年春季實現全鄉幼兒入學全覆蓋。影片中還記錄下胡小明書記直面輟學初中生,用理勸說,用愛感化,從校園、家庭多方開展工作,力爭全村沒有一個適齡失學兒童。

學習櫛風沐雨,做羣衆的家園建設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這是屬於黔西南大山深處坡頭村的真實寫照。易地搬遷,成爲擺脫貧困的唯一出路,劉恭利作爲第一書記,全面負責本村此項工作。然而,世代居住在此的村民安土重遷,“恨是恨這個地方,但是你無法走出去,生在哪裏,就死在哪裏。”說出口的是對故土的眷戀與不捨,藏在心裏的則是對搬遷的未知與不安。劉恭利書記意識到,走進村民的心裏,是搬遷工作的第一步,從此“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的貴州大地上多了一個櫛風沐雨的身影。劉恭利書記帶隊走遍全村,曉以利害勸說,逐一解決困難,還帶着村民們去看新居,直觀地瞭解搬遷的好處。在她的努力和帶領下,坡頭村的村民們終於搬出了大山,住上了新家。

觀影結束,回味良久,自己又去搜索了影片中出現的一名名第一書記:王秋婷、曾紅梅、王路、黃文秀、馮永成、文偉紅、劉恭利、曾翽翔、胡小明、王新傑、龍俊......一一學習他們的事蹟。現在寫下這篇文字,無意中再看到電影宣傳海報,才發現其中的內涵是如此豐富:連綿的大地羣山上有人推着板車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幫助羣衆異地搬遷;有人傾力扶起成片倒伏的作物,爲了人民和國家的豐收奮戰在一線;有人在大山深處建立校園,在孩子的敬禮注視中升起五星紅旗;有人在高原懸壁放牧羊羣,眺望未來幸福的致富生活......正是這片充滿奉獻與犧牲的大地,才託舉起了那輪冉冉升起的紅日。紅日慷慨的揮灑自己的光芒,溫暖這大地上的人們,也爲大地盡頭連綿的墳塋披上金輝,那一座座墓碑,好似一座座豐碑!向奮戰在扶貧一線的數百萬名村鎮幹部致敬!向奮戰在扶貧一線的三百多萬名駐村幹部致敬!向犧牲在扶貧一線的一千八百餘名的駐村幹部致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