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八佰》觀後感【熱門】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佰》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佰》觀後感【熱門】

《八佰》觀後感1

因爲疫情,已經有半年多沒有走進電影院,昨天拿着讀書打卡兌換的電影票終於觀看了2020年第一場電影—八佰。實實在在地被感動哭了,怎麼能這麼好。

電影出現的人物衆多,能被記住的角色多達十幾二十個,卻一點不凌亂,很多情節點通過個體以及幾個羣體間自由切換的視角下得以完整順暢呈現,不得不說,管虎導演爲這個故事選取的視角以及所做的視角轉換是一劑敘事的良藥。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淞滬會戰末期,中國軍隊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餘人固守上海。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八百壯士”願爲和平、奔赴沙場,發出了不當亡國奴的怒吼。他們以血肉之軀誓死堅守,彰顯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氣節。開頭,一條河隔着四行倉庫和租界。河的這邊斷壁殘垣滿目蒼痍,河的那邊萬家燈火歌舞昇平。八百壯士,真實又熱血。不是神劇,他們是真實的.人,會死,會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討媳婦,也看着對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發直。這羣真實的人,守着一個倉庫,守護上海羣衆的信念。明知是死,還拼盡全力的樣子,有着讓人無法直視的美。我們都知道現實,可是若在現實裏完全丟失了理想,就真的有點無趣,是吧?!

戰場的刻畫從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長,最後家國之情是自然的流露。電影首先展示他們是普通的真實的人,伴隨着他們親歷了一些事情,最後都成長爲英雄。堅韌的抉擇與覺醒在重壓下更顯彈性, 每一個底層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構,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氣節未曾改變。我歌頌每一位英雄。

無論從何種角度解讀,2020年能夠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義非凡,久違的熱血浪漫,願世間再無喧囂。

《八佰》觀後感2

週五下午,我看了《八佰》,感觸頗深。

第一是國難當頭的犧牲精神

影片第1個打動我的鏡頭,是戰士陳樹生抱着炸藥跳下去與敵人同歸於盡,在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喊出自己的名字。隨着一聲巨響,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看清他的面龐,他就從我的視線裏消失了。緊接着,戰士們一個接一個的跳下去,彷彿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約,赴一場慷慨之約。歷史上真實的陳樹生也是這樣,犧牲的時候年紀只有20多歲。在影片的最後,屏幕上一個個介紹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這800壯士。原來他們都曾經在那個離我們很遠的戰爭年代,切切實實的用生命爲民族奮鬥過。“國人皆如此,倭寇豈敢?”他們視死如歸的的'精神令敵人膽寒,令後輩敬佩。

第二是喚醒民衆的信心與尊嚴

一面屬於中國的旗幟,一位小姑娘從世外桃源的天堂,帶到如魔鬼地獄般的地方,這面旗幟的遞送者是租界一個衣食無憂的賭場女老闆,而她的弟弟爲了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犧牲在橋上。升起的那一瞬間,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儀式感的力量。升旗會引起日軍的注意,他們會瘋狂攻擊四行倉庫,但是戰士們這樣說:“不能讓國旗倒下,要讓全中國的人們知道我們還在戰鬥!”一個個的戰士爲了保護旗幟倒在旗杆下,他們用血肉之軀支撐着旗幟巍然屹立。

看完這部電影,我有深深的感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一定要記住那些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先烈們,雖然他們已經遠去,但是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他們的精神永不磨滅。

《八佰》觀後感3

題記:“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爲國盡忠爲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我們今天做的事情,以後會不會有人記得;一定會有人記得”“這邊是天堂,那這邊就是地獄”“誓以我命固我土”……

在今年影院恢復營業之後,我們到恆大電影城看了一個催淚抗日電影——《八佰》。看完後,那些抗日將官的壯志豪情,讓我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突然想到一句話:“之所以歲月靜好,是因爲有人在負重前行”。不管是現在的和平年代,還是之前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太多的民族英雄站出來,他們擔負了家國大義,向死而生。

這部電影所講述的內容,取於1937年,從8月到11月之間發生的淞滬會戰期間,向人們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再此阻擊日軍進攻、使上海不會淪陷的故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英、美、法等國的租界區域僅有一河之隔——一邊是燈紅酒綠、車水馬龍的租界;一邊是破爛不堪、人跡罕絕的戰地第一線。他們在這裏孤軍奮戰了四個晝夜,造就了十分罕見的被羣衆圍觀的`一場戰爭。

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在歷史長河中並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那些身材瘦削捆着手榴彈跳樓炸敵人的青年;那些冒死衝破突圍運輸電話線的青年;那些眼神堅定心無旁騖的衝在第一線的青年們……我們雖然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們知道——他們曾爲了誰而熱烈地活過……

這不僅僅是一個電影,是一個故事,這更是一段歷史,讓我們銘記他們的犧牲,讓我們珍惜現在的和平,更讓我們的愛國之魂熊熊燃燒。但我們真切的知道,他們活過,他們爲了我們,爲了國家,不顧一切的戰鬥過。

《八佰》觀後感4

“我聽到對面的樓裏有人在喊,父親說:‘那些人在保護我們’,我只記得那時候酒釀圓子很好吃,卻不記得發生了什麼”。

熒幕上炮火連天的場景看的我心驚肉跳,甚至都有一種想要找一個日本人打一架的衝動,即使我知道那樣是不對的。像我這種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自然不會知道那種感受。但是即使是在觀看電影,我也能深刻的體會到當年的生活在那種情況下人的感受。我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爲這就是家國情懷。

電影中的各個角色扮演的十分真實,開始很多人想當逃兵,但後來漸漸的變得勇敢了起來,最後竟加入了掩護部隊逃生的敢死隊,被人們稱作英雄。有的人肯定想說,他們憑什麼算英雄,他們一開始可是想方設法的'逃跑的人啊。對啊,他們是人啊,他們也有血肉有感情的啊,再說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

回家的路上,心裏百感交集;本以爲可以快樂的看完一場電影,但電影那沉重的內容卻讓我怎麼也開心不起來,而此時已經到家了,於是我決定玩會手機解解悶。正要的起勁時,我忽然想到電影中有很多人在對岸看着那些保家衛國出生入死的軍人,一邊說着軍人加油,一邊放着煙花說笑,對於這種隔岸觀火,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行爲我很厭惡;但我看了看自己現在的狀態:瞭解到這些沉重的歷史,卻不因爲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而努力學習將來建設祖國,而用手機來麻痹自己。這和那些隔岸觀火的人有什差別?

其實,一開始那個吃酒釀圓子的人就象徵着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裏燈火輝煌的大城市裏,又有多少人記得那老舊倉庫裏曾經的戰火。

既然我們愛國,那就要多多少少爲國家做一些貢獻,而不只是在嘴上說說自己愛國啊!所以,我們要居安思危,懂得國泰民安來之不易!山河雖已無恙,吾輩更當自強!

《八佰》觀後感5

大概五六年前,在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幾個紀錄片界的好友曾經花大力氣重走抗戰路,其中也包括尋訪正面戰場的遺蹟,而淞滬會戰作爲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後來正面戰場的拍攝計劃擱置,但是籌拍中搜集到的那些悲壯故事卻深深印刻在好友們的`心中,即使是聚會時偶爾談及,也讓聞者淚目,感佩那些曾經付出過巨大犧牲的人們,爲我們民族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正面戰場上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備受激勵。

聯合國前祕書長潘基文曾經說過,“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作出的貢獻以及所經歷的犧牲已經得到舉世公認”。但是,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人民在二戰中的貢獻是被低估的。至今,國際公認的二戰起始日期還沿用1939年納粹德國侵略波蘭,而不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擴大對華侵略。

所以,從年初聽聞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有機會在年內上映起,我和朋友們就一直在密切關注。從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對於爲淞滬會戰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剋制的,它甚至沒有采用史學界慣用的“八百壯士”一詞。“五人爲伍,百人爲卒”,管虎用一個“佰”字,剋制地體現了中國人都懂的中國軍人內涵。

《八佰》觀後感6

螻蟻尚且貪生,在戰爭的巨大威脅下,老鼠也要求一個生。正如預告片中,閘北的大批難民正在涌向燈火輝煌的租界。

有人求生,有人卻在赴死。

上海郊外的田野中,一羣軍人正在艱難地行軍,操着湖北口音問離上海還有多遠。這個細節很帶感,因爲該團其實之前已經打殘,一半士兵是從湖北保安團補充的。

而遠處的上海城,已經在連番戰鬥之後遍地烽煙、殘垣斷壁。

一座倉庫,四百多人,四天四夜,淞滬戰場的血肉磨盤,已經將整個城市化爲廢墟。當謝晉元站在樓頂遠望南岸,那一片燈紅酒綠的繁華氣象,越發襯托得北岸宛如地獄。

預告片有一點非常有趣,至今沒有出現任何一位主演的正臉,但這或許就是電影的本意:沒有個人命運,只有家國;沒有個人生死,只有八佰。

電影的歷史考據也做得很好。因爲怕重武器打到對岸的租界引起國際衝突,當時的日軍也只能用輕型坦克和步槍攻擊四行倉庫,雙方大多數時候都是短兵相接,而預告片裏短兵相接的`鏡頭,可以說是驚心動魄。

包括後面,幾名戰士在樓頂牢牢抓住一杆千瘡百孔的戰旗,這應該就是四行倉庫戰鬥著名的護旗之戰。電影中將如何呈現,非常值得期待。

從預告片來看,管虎導演一貫的手持寫實畫風和快節奏敘事依然得以延續,電影可看性極強。那種血火之間的殘酷與忠誠,得以一覽無餘地表達。

對應片頭的偷生老鼠,預告片結尾也是動物,一匹雄壯的白馬從殘破的戰場中一躍而起,颯沓飛馳,其中的隱喻意味令人無比亢奮。

《八佰》觀後感7

近日有幸參與公司組織的電影《八佰》觀影活動。對於生長於和平年代,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年輕一代來說,電影《八佰》闡述了一段我不曾瞭解的一段歷史。在上學的時候我們瞭解到1937年,對於中國而言,可謂多事之秋,先是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再到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同年淞滬會戰在上海打響,也就是《八佰》這部電影中的戰爭。

《八佰》是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爲原型的抗戰題材影片,描述了以一條蘇州河爲界兩地不同的'景象,河的一邊血肉模糊,槍林彈雨。河另一邊萬家燈火,歌舞生平。河兩岸的人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又活在不同的世界裏。形形色色的人因爲戰爭誤打誤撞被編入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被迫經歷了這場戰鬥。

四行倉庫像是中國抗戰的縮影,倉庫裏的幾百人並不想當英雄,也不是逞英雄。只是希望通過這些人的犧牲能夠喚醒對面租界裏的國人。影中的核心在升旗的片段。升旗之前,逃兵在逃,羣衆在看。人人想避而遠之,安安靜靜的當觀衆,士兵只能被動挨打。

升旗之後,士兵敢戰,羣衆應該援,大家開始明白,自己必須是舞臺的主角。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場景,比如那些幫着炸藥的縱身一躍,比如租界賭場的刀子衝破槍林彈雨將電話線送到對岸;再比如何香凝的: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學教授在募捐時將項鍊扔下樓去,在看到士兵在撤離時被射傷;比如賭場的老闆,用斧頭劈開櫃門,拿出醫療物資給士兵,這些場景不正是倉庫裏的士兵用生命換來的嘛!

電影的最後用一個遠景的形式展現了當下四行倉庫遺址依然屹立在繁華上海的一角的場景,一方面可提醒後人勿忘國恥,另一方面以當今的繁榮的上海反應出中華民族的崛起。

《八佰》觀後感8

今天是8月22日,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是《八佰》,這是一部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7:10分開演,我們早早的去集合,看完後,我們大家都熱血沸騰。

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看這部電影的'心情十分複雜,全程神經緊繃,一秒都不想錯過。蘇州河隔開的是“兩個世界”,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但中國人抗日的熱情是一樣的,中國人的心不會被分開,只會更加緊緊相連。這場電影讓人震撼人心的戰爭場面很多,當敵人發起進攻時,爲保衛倉庫,戰士們腰纏炸藥跳到樓下的日軍中,一個接一個,讓人看的熱淚盈眶;還有升旗時,爲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幾個軍人也獻出了寶貴生命,還有民族英雄謝晉元,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撤軍時內心的掙扎感,讓我們大家看着很揪心,能感受到軍人的血性,但又能在他對下屬的關懷中看到身上熱血浪漫的一面。

歷史上10月27日至30日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硝煙瀰漫,六層樓鋼筋水泥築,牆厚樓高,易守難攻,有糧食、牛皮和絲繭,準備持久作戰。敵人放的毒氣,要過橋,水戰,空襲,遞送電話線,步步逼近,以小化大刻畫了一張張生動的臉。在年輕戰士身捆炸藥跳下樓的片段我們大家都熱淚盈眶。

看完後,我感覺抗日英雄不畏強敵,視死如歸,我們大家要向他們學習,這一場電影讓我們看的振奮人心,一會興奮,一會緊張,一會悲痛。抗日戰爭進行了很多年,最後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最終打敗了日本人。我明白了,只有國家強大了,人民纔會活得有尊嚴。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我都喜歡!

《八佰》觀後感9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

10月26日晚,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

這是一項死亡任務。

當時,大勢潰敗,爲了保住大部隊撤退,留下了這400餘人,他們都是亂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後無名的英雄。

指揮官謝晉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

最後的陣地,便是後來的文具市場,曾經的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始建於1931年,五層樓高,曾是4家銀行共用的倉庫,毗鄰蘇州河,河的另一邊是租界。

站在最高處,可以看見國際飯店。

1936年3月初,卓別林攜帶新婚妻子寶蓮·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亞洲蜜月旅行,與梅蘭芳和電影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藝界人士就在那座國際飯店談笑風生。

沒成想,一年後的上海,已陷入硝煙之中。

1937年10月,上級對謝晉元說:你們是孤軍,沒有後援。

這句話,等於間接的判了他們死刑。謝晉元帶着400多名士兵在四行倉庫裏宣誓:此地就是我們埋骨之處!

10月27日,日軍開始進攻四行倉庫,但毗鄰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瘋狂轟炸。

悲壯的一幕出現了,對岸的'上海市民隔着蘇州河親眼目睹了這場戰爭,成羣結隊的人站在那裏爲對岸的將士們吶喊、助威。

有人舉着大黑板高呼,告訴將士們日軍的行動,當一個日本兵被擊斃後,岸那邊就會響起陣陣歡呼聲。

這是歷史上少有的一幕悲愴,多年後,每當聽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裏除了泛着淚花,還有一種堅定且無法言說的力量。

往事藏着吾輩之氣節和精神圖騰。

《八佰》觀後感10

9月29日下午,平朔電力工程公司組織全體黨員和入黨三類人員一起到電影院觀看了《八佰》這部新上映的抗戰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一九三七年的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天4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爲了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有八百人。

開始有一羣人去往上海,參加淞滬會戰,保衛上海,租界裏面有很多的德國人,他們租了中國的國土。那些人在快到達上海時,遇上了日本鬼子,他們逃的逃,躲的躲,但還是沒有逃過日本鬼子的'殘忍的屠殺。他們到到達四行倉庫,被安排完後,有一羣平民來到這裏,他們被送往租界這個安全的地方。他們和日本鬼子戰鬥了4天4夜。

中間有個片段讓我難以忘懷,那就是陳樹生綁着手榴彈跳下去的一刻,在歷史上陳樹生是一位抗日英雄,當時在四行倉庫也是這樣對付日本鬼子的,只有用這種方式砸進敵人們盾牌的隙縫,才能真正的摧毀敵人,戰士們一個一個的綁着手榴彈跳下去的場面異常的慘烈。

從1931年至1945年,中華民族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辱的偉大篇章。十四年的抗戰中中華民族軍民傷亡了3500多萬人。

影片《八佰》告訴我們要銘記歷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八佰》觀後感11

週日和室友去看了最近很火的《八佰》,這是影院復工以後看的第一部電影,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劇情主要是講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一戰我守軍利用有利地形,斃敵200,自己傷亡20。實際我守軍人數大概是400人左右,對外宣稱800勇士。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管虎導演大場景的調度非常恢宏,場面營造相當出色,蘇河兩岸的地獄天堂,視效設計可以說比較完美。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前輩們捨命維護祖國,維護上海,給這個民族帶來希望,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們負重前行,影片真的不錯,大投入,大製作,演員演技到位,值得一看的好影片!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爲深刻!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面是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一橋之隔,是光明與黑暗、百姓與軍隊、未來與當下、生與死的遙遙相望。一橋之隔,是這些小人物從懵懂到覺醒的成長;一橋之隔,也是個人融於集體、報效國家的.蛻變;一橋之隔,同樣是中國人民從渾渾噩噩到獨立抗爭的思想轉折。

觀影途中,就聽見有窸窸窣窣的哭泣聲,很多人都被電影中的民族情懷所感動。看完從影院出來時,心中百感交集。影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單單只是爲了自己,還是爲了我們整個國家!中國加油!中華加油!

《八佰》觀後感12

“那邊是天堂,這邊是地獄。”一句臺詞,引人深思!同時也拉開了以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場戰役——“四行倉庫保衛戰”爲原型的電影——《八佰》。

電影一開頭就以一羣穿梭在上海郊外場地裏的“雜牌軍”——湖北保安團。這支讓人感覺無組織、無紀律、也毫無戰鬥經驗的隊伍,果然在遇到日軍後,立馬被衝得潰不成軍。這無形中好像也在暗示着人們當時面對侵略者毫無抵抗、任人宰割的心理。

這羣“雜牌軍”們被最後留守在裝着不計其數汽油的上海四行倉庫的'國軍88師,與其說是收留不如說是被迫抓住強留下來參與抵抗日軍。經歷過日軍一輪又一輪毀滅性的打擊,感受着戰友們不斷的受傷和死亡,這支“雜牌軍”們的心理也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由當初的如何逃命到最後哪怕是粉身碎骨都要守住陣地,這讓租界形形色色的所有人都爲之動容。

最讓我震撼的是:面對日軍的瘋狂掃射,我們勇敢的戰士們以血肉之軀護着國旗,堅決不讓之倒下。在爆破樓體時,這些勇敢的戰士們爭先恐後的站出來勇當“自爆兵”。面對日軍的瘋狂掃射,除了奮起抵抗的士兵,還有租界的同胞們,也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對岸……

一幕幕,看得我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羣當初膽怯、無知、懦弱的普通人,到後來的奮勇殺敵,視死如歸的真正軍人,他們的蛻變感染着我。他們是平凡人,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以血肉之軀證明着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精神!而今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我們更將努力延續和傳承下去……

《八佰》觀後感13

20xx年看的第一場是《雪人奇緣》,8月21日上映了一部名爲《八佰》的電影。有很多同學已看過,我看了預告片兒,感覺很有興趣。

上午下了古箏課後來到奧斯卡影城,取票進場,進入了二號廳,發現人並不多,前四排只有我一個人。這倒與我預想的.場景不同。後來想想,電影結束時正是飯點兒。所以人少也是應當的。

電影開演了,我逐漸被精彩的劇情所吸引。背後持續傳來兒童哭聲,真是大煞風景,破壞用戶體驗。我心想,小孩不敢看,就帶出去,爲什麼要影響他人。

《八佰》改編於歷史真實事件,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以租借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名爲八百,實則只有420人。造就了這個奇蹟。《八佰》歷時230天拍攝,整部電影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當年戰場上的照明效果。共燒掉300多斤煙油和近五噸的報紙。設置相當於十部大戰爭劇總和的5萬個地面子彈點,打造了一個硝煙瀰漫、炮火四起的真實戰場。

蘇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爲二:左邊蒼夷滿目、硝煙四起;右邊則燈紅柳綠,一片繁榮,曼妙女倚欄望,而這裏卻是時時有生命危險。

最令我震撼的是升國旗,升國旗會激怒日軍,可是明明在自己的地盤上,憑什麼不能升?那還有什麼尊嚴?國旗升起來了,日軍飛機來炸,人肉來擋,無論如何,國旗不能倒。

四萬萬中國人在戰爭面前。竟不如那400人,“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八佰》觀後感14

星期五下午,媽媽帶我和妹妹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抗日愛國電影。它的名字叫——《八佰》。電影裏的故事讓我感動地哭了!

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佰壯士”奉命堅守上海的四行倉庫,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頑強抵抗日軍四天四夜而最終取得勝利。

在這部電影中,有兩處場面令我熱淚盈眶。第一個場面是日軍來臨,他們有防強盾,組成了一個大盾瘋狂向倉庫攻擊,想把四行倉庫鏟成平地。國民黨用槍打,無疑是以卵擊石。在這危難的時候,他們毫不猶豫的往自己身上綁炸彈,跳下樓去犧牲自己,一個沒有炸死,第二個跳下樓去炸,直到日本人全都炸死爲止。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英雄用身軀和鮮血換來的,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爲國家有用之人像他們一樣保衛這個國家。

這部電影中還有一個場面,讓我感動的地方。在第三天的時候,要把中國國旗立起來的場面,因爲掛國旗是無疑是對日本人說的“三天拿下四行倉庫”是個極大的諷刺。所以日本人開着飛機用炮彈掃射他們。那個場面看起來很憤怒,他們按原先的計劃一隊一隊護住紅旗不倒,第一隊倒下第二隊繼續上,他們用身軀護住國旗不倒。其中一名戰士雖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撐着國旗也不讓它倒下,直到飛機被另一個戰士打跑了,但這個戰士不幸中槍犧牲了。這時我發現我的`口罩早已被我的眼淚浸溼。我對國旗意義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非常難過,有這麼多的英雄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衛這個國家,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爲生活在中國感到自豪,我愛中國!

《八佰》觀後感15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爲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衆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後忍不住思考,並且去了解背後的歷史。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羣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爲抗日戰爭做最後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羣像是以一羣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着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羣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爲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衆由麻木轉變爲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羣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彷彿就在經歷着這場殊死搏鬥。“隔岸相顧,盼願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禦外侮民族氣節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無論大家以何種角度去解讀這部電影,文明理性討論。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