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蝴蝶的啓示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49W人 

《蝴蝶》觀後感篇一:蝴蝶觀後感

蝴蝶的啓示觀後感

又是一週校選課,我很榮幸自己能選到黃老師的課,不僅上課輕鬆愉悅,還能經常看電影,雖然很多都是兒童電影,但也因此能讓自己停下來,淨化一下心靈,返璞歸真。這周,老師爲我們播放了一部名爲《蝴蝶》的法國電影。

這是一部關於親情的法國電影,一個老人和一個10 歲女孩共同去尋找一種阿爾卑斯山脈中的稀有蝴蝶“伊莎貝拉”,老人爲了死去兒子的遺願,女孩爲了尋找失去的母愛,走在同一條尋找的路上。整部片子以尋找來一步步梳理出電影本身要體現的內容,尋找並不是意義本身,尋找的動力和根源——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對親情的寄託纔是這部電影最終要表達的內容,也是要傳達給觀衆的意義。

“伊莎貝拉”是老人瘋掉的兒子死前最後的希望,他想看看叫“伊莎貝拉”的蝴蝶,爲了兒子,老人成爲了一個蝴蝶專家,在山裏找伊莎貝拉找了15年,這是一種一年只出現10天的短暫生命,但卻被譽爲最美麗的蝴蝶;單親女孩的媽媽忙於工作,女孩受到冷落,所以在沒有告訴家人的情況下偷偷鑽進老人的汽車去了山裏,爲的就是看到老人所說的蝴蝶。電影最後我們才知道,女孩的媽媽就叫“伊莎貝拉”,她的尋找,純粹是出於對母愛的渴望。一老一少在山林中露營,對話,從互相排斥到共同攜手,當伊莎貝拉就要到來時,女孩卻因爲毛手毛腳讓它飛走了。雖然我覺得電影最後的結局有點俗套,是以警察抓到老人以爲他拐賣兒童最後兩家冰釋前嫌結束的,但是我認爲這部片子所表達的意義和拍攝的景色還是挺值得一看的,畢竟法國電影都是比較有人文色彩的,總看美國大片,偶爾看看這種法國文藝電影還是挺享受的。

這部電影,能夠欣賞到老人家裏無處不在的各式各樣的蝴蝶標本和阿爾卑斯山脈如畫的風景。導演還把蝴蝶的所有生物形態和破繭過程都一一展示給了觀衆,這是電影的一大特色。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要數老人家裏一扇緊閉的門了,在小女孩偷偷打開之後,發現那屋子裏竟然是一個精心營造的蝴蝶溫室,飛舞着各色美麗的蝴蝶,就像城市中童話裏的另一個世界,比阿爾卑斯山脈的天然景色更令人驚歎。

整部電影話語不多,但都耐人尋味,一少一老一問一答,滿篇基本都是這樣的對話。女孩看到一個男人強迫女友和她共同滑翔來表示愛他時,問:什麼叫一根繩子維繫的愛情?答:當

愛情需要證明時,那它本身就不存在;女孩問:爲什麼有富人和窮人之分呢?答:平等、自由、博愛的口號雖然叫起來響亮但實施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諸如此類……人生的經歷和哲理就這樣在對話中簡單清晰的進行了解釋,展示在了人們面前。最後的片尾曲也是一老一少的問答歌唱,很可愛、很有趣,這大概是這部影片的又一個特色吧。

不過最後我們還是等待到了伊莎貝拉,就在兩人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在老人的溫室裏,一隻郵寄來的伊莎貝拉誕生了,兩個人的心願都得到了實現,女孩的媽媽也告訴她“她愛她”。我看到這裏,也才赫然明白,這部片子所要表達的意義原來就是,不要忽視身邊的愛。當身邊的親人和愛人都還在的時候,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到親人失去了才通過實現當初未能實現的願望來回憶和遺憾,這是老人給我的啓示;要懂得珍惜,不要因爲最親的人在身邊就以爲他知道自己的心,愛是需要溝通的,也是需要表達出來的,不要讓身邊的人受到冷落,這是那對母女的啓示。愛身邊的人和事吧,它會讓我們的心裏永遠駐留着那遍尋不着的最稀有美麗的蝴蝶,讓我們不會有遺憾。

《蝴蝶》觀後感篇二:

前幾天,我從雜誌上讀到了一篇文章,很受感觸。文章的名字是《蝴蝶的啓示》,文章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人正好看到一個蠶繭破了個小口,蝴蝶很艱難地從小口中一點點掙扎出來,似乎已經竭盡全力。這個人看不下去了,就拿來剪刀小心翼翼地將蠶繭剪破。蝴蝶很容易就從中掙脫出來,但翅膀很萎縮,緊緊地貼着身體。他期待蝴蝶的翅膀能伸展起來,成爲一個健康美麗的蝴蝶,然而它始終帶着癟縮的翅膀在地上爬行,沒能再飛起來 ......好心人並不知道,蝴蝶要從蠶繭的小洞中擠出來,把體液擠到翅膀中,最後脫繭而出後,才能展翅飛翔。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思緒翩翩,想起了我們當前對孩子的教育,有着與此故事中那個人相似的做法

“五一”假期間,我乘車去看望在外地求學的兒子。我帶着幾天前就採購好的兒子最愛吃的食物,換季的衣服,學習的資料,滿滿兩大包,左手提一個,右手拎一個,懷着期盼和喜悅的心情踏上南去的汽車。經過了七、八個小時的車程,終於見到了日夜牽掛的兒子。兒子比春節時長高了許多,瘦了一些,但顯得更加帥氣。來到宿舍,放下包裹,開始幫兒子洗刷起來。洗了一大堆髒衣服,刷了四雙鞋子,拆洗了被褥,撐上了蚊帳,整整忙碌了一下午。第二天走時,把兒子冬季的衣服塞滿了一大皮箱,厚被褥裝滿了一大塑料口袋,像逃難的難民一樣擠上了北去的汽車。每次去看望兒子,我都是如此,搞得身心疲憊。起初我總覺得兒子還小,洗刷不乾淨自己的衣物,幫兒子洗刷是應該的,他大了就能學會這些的。可是漸漸地覺得兒子對我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我幫他洗刷在他看來是一種正常的習慣,沒有想深入學習處理自己生活事務的想法了。讀了《蝴蝶的啓示》一文後,我忽然感到自己的愛在傷害兒子,我的包辦代替在誤導兒子不想學會自理,我就像此文中的那個人在拿着自認爲“愛”的剪刀,剪去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剪去孩子戰勝自己懶惰和畏難的信心,剪去孩子在困難和逆境中生存的勇氣。這也讓我想起我的一些學生家長也像我一樣無微不至地“關愛”自己的孩子。在家裏,家務活一點兒不讓做,怕影響學習;上學時,家長背書包,擔心壓壞了孩子,影響生長;值日時,家長忙着掃地、拖地,怕孩子做不好衛生,挨訓;......家長們就像《 蝴蝶的啓示》中的那個人——“期待蝴蝶的翅膀能伸展起來,成爲一個健康美麗的蝴蝶。”可是也像那個人一樣沒有想到蝴蝶要從蠶繭的小洞擠出來,把體液擠到翅膀中,最後脫繭而出後,才能展翅飛翔。孩子的成長也像蝴蝶的蛻變一樣,在生命的歷程裏,需要自己的奮鬥乃至掙扎,才能變得堅強,才能永遠的飛翔。

《蝴蝶的啓示》一文也讓我想到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新課改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綠透了各個試教區,但是我們的課堂教學還存在着一些“滿堂灌”現象。教師的角色還沒有徹底地改變,一些教師對孩子的“關愛”太濃烈,大包大攬,越俎代庖。爲了對付教育局的抽考、學校的月考和每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一些教師對每篇課文作細緻地分析講解,每篇文章後的思考題要求學生抄上標準答案,各種類型的作文抄上幾篇範文讓學生背誦......每堂課上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聽得索然無味,語文,這門充滿智慧和情趣的學科在學生的心中變得像一潭即將枯萎乾涸的死水。我們的孩子也在老師的關愛中變成了傀儡,這不正如《蝴蝶啓示》中那隻蝴蝶一樣,雖然在那個人的幫助非常容易地掙脫而出,但它始終帶着癟縮的翅膀在地上爬行,沒能再飛起來。我們的孩子雖然背會了老師給

的標準答案,但是他們智慧又能飛多遠,如此長久的訓練,他們也許真的只能像文中的那隻蝴蝶那樣癟縮着在地上爬行,這難道不讓我們老師深思嗎?我們的這種一絲不苟的“關愛”會傷害學生,傷害他們的獨特感受,傷害他們的創造力,傷害他們的探究精神......所以,我們還是節制自己的“愛”吧,留給孩子自然、自由、自主、自助的空間,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爲一隻健康美麗的蝴蝶,永遠地在高空中飛翔。

《蝴蝶》觀後感篇三:

翩飛過我腦海的你的伊莎貝拉

——評《Le papillon》

“你難過嗎?你知道,死亡死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它不會事先通知你,很多人活的好像自己有永恆的生命似的,可是從沒有人確定他們是否有時間實現自己的願望。”於連坐在樹下的石頭上坦然道。

蝴蝶,最翩飛的生物,卻承載着最深沉的哲思,如同破繭,如同成長。

伊莎貝拉,最常見的名字,卻揹負着最傷痛的執念。一個是一種稀有蝴蝶的名字;一個是淡漠的母親的姓名。一個是沉迷於對自己患有精神病自殺的兒子的悔恨的老人;一個是對自己母親不關心自己決心報復和試探的女孩。就這樣,他們匆匆去了那片這個時節裏能找得到伊麗莎白的蔥蘢的大山。

不知是自然度化了他們或是他們感染了自然,在輕鬆活潑的舒緩鋼琴曲中,恰到好處地清新感,和充滿童稚趣致的對白。

“蝴蝶叫伊莎貝拉真奇怪”

“是一位昆蟲學家在1839年在西班牙發現了這種蝴蝶的人,他就用西班牙王后的名字給他命了名。”

“我媽媽給我起名字的時候有個拼寫錯誤,本來我改叫艾麗莎,可是等級的人把字母給忘了。”

“這沒什麼關係,叫艾爾莎也很好聽。”

“艾麗莎是伊麗莎白的簡稱嗎?”

於連點頭稱是。

“哪艾爾莎是什麼簡稱?”

於連想了想,說“不知道,它不是簡稱。”於連回頭一笑。

艾爾莎沉默了一會兒,喃喃自語到,“那就好,是簡稱就太傻了。”

艾麗莎總是這樣,希望自己得到重視。我想,她其實心裏是有些失落的,在知道自己最初的名字不是出於母親對自己喜愛而精心挑選過的,而是母親和登記員粗心的一個筆誤。不過“那就好了”,不是以別的東西命名的簡稱,不是替代。然後她開心了一些說,“那就好了。”你可以想象她的心。就像她說,她把鳥籠打開的時候,小鳥並沒有飛走時的喜悅,“因爲它是真的喜歡我。” 影片中總是充斥着這些情感變化精心描繪的情節。在艾爾莎跟着於連憤怒的目睹了偷獵者的時候,在於連捕捉、毒死蝴蝶。“你這是偷獵!”於連開始沉默。我想,艾爾莎是不明白的,不明白於連爲什麼對於別人偷獵憤怒,但自己卻仍然要偷獵。世界總是難懂。艾爾莎是不會明白的,那個男人在門外面趾高氣昂地在電話裏命令人買賣股票。這一幕總讓我想起《小王子》裏的一句話,“人拼命擠進快速火車,卻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於是他們變得憂慮、煩躁、在原地打轉??”就像那些人也不能懂,“富有,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於連總是能把一些大道理講得那麼平易近人。

在於連講最後的審判的時候,不知是爲了反戰的主題還是爲了原罪的定論,氣氛沉重闃靜,就像那個艾爾莎不小心嚇跑蝴蝶的那個夜晚。人其實還是有很強盛的執念的,老太太能夠注視着一個早已停掉的鐘表許久許久。於連能夠因爲艾爾莎嚇跑了蝴蝶失態地吼她。

幸好,一切都來得及挽救。

最後的場景,整整四分鐘的鏡頭,華麗麗地都獻給了一隻破繭的伊麗莎白蝶。蝴蝶終於翩飛,悔恨終於淡忘,關愛終於表白。

“我們去那麼遠的地方找它,它卻在這裏等着我們。” 也難怪簡楨說,“我只是一隻蝴蝶,很偶然地經過了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