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報告

城鎮化工作報告

本文已影響 2.01W人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城鎮化工作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鎮化工作報告

城鎮化工作報告1

20xx年,我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鎮緊緊圍繞“三大目標”建設,立足高起點、高標準,以新型城鎮化爲統領,以項目建設爲載體,以統籌城鄉一體化爲突破口,更新規劃理念,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加快提升城鎮化水平,加大農村發展環境建設力度,着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樂”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新型城鎮化工作目標完成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抓好規劃的完善、執行和管理方面

一是堅持以科學規劃爲發展先導引領新型城鎮化建設,按照“生態文化旅遊型”小城鎮的定位,堅持農民建房向城鎮規劃區、中心村和聚居點集中的原則,按照規劃建設完成了團結村、涼華村等新型村莊的建設;二是緊抓馬東公路改建機遇,將場鎮對岸何家壩河灘爭取爲棄渣填埋場,待公路建設完工後,原本低窪的河灘將與現有建築用地連片,經住建局同意,規劃調整爲城鎮建設用地,新增儲備用地100畝;三是嚴格土地審批程序,堅持先批後建的原則,打擊違法亂建2戶。

二、抓好城鄉居民住房保障方面

一是對房屋的建設嚴格按原則、按程序辦理。嚴格按照程序辦事,嚴把審批關,嚴格農民建房審批管理。農村私人建房審批實行村建、國土、執法等部門人員的例會審覈制度,集體討論、聯合把關,積極協調處理建房過程的各種糾紛矛盾,在規範建房審批程序,公開、公正推進審批工作的同時,在不違反總規的前提,最大限度地解決羣衆建房需求,得到了羣衆的好評,審批工作有序開展。

二是督促、整改落實到位。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做到了發現隱患有處理,有跟蹤督查。

三是以全縣工程建設領域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爲契機,加大了全鎮鄉在建房屋的巡查、處罰力度,加大對違章建築的打擊和處罰力度,集中力量清理和整治已建成的違法違章建築,嚴格把關公路兩邊退讓管理。四是聯合各部門組建場鎮秩序管理綜合執法隊,負責對場鎮規範性整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基本保證了街道交通暢通。

三、抓好項目建設和協調服務工作方面

一是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未開工的項目,如無特殊原因,要迅速啓動,已在建的交通、飲水、市政項目要加快建設進度,目前,已完成場鎮風貌改造,通過爭取項目資金170萬元,在橋樓子修建停車場一處,解決了該處常年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同時,xx幼兒園建設項目已完成招標工作,近期將進場施工;

二是注重項目建設管理。高度重視項目質量工作,實行項目建設業主負責制。對項目建設中已暴露出來的問題,由業主代表負責組織迅速予以整改,確保建成人民滿意工程、人民放心工程。嚴格按進度進行撥款,不允許超撥資金;

三是項目完工後,及時組織驗收組按規定按規範會同施工方進行竣工驗收。過去已實施項目,要按縣委、政府要求,及時報送審計結算資料;四是做好重大項目的協調服務工。完成馬(鹿)東(河口)公路改建徵地181.4畝,房屋拆遷戶已有兩戶簽訂了拆遷協議。

四、抓好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和管理工作方面

20xx年,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截流增源,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實現了城鎮綠化、亮化、美化、淨化、規範化,從而促進我鎮的城鎮化建設,與去年相比城鎮化率提高近3%。今年以來,我鎮的集鎮道路工程先後完成了新場鎮、老場鎮的改造提升,維修了人行道、完善了地下水網;配置了垃圾箱,切實做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定時清運,改善了場鎮的衛生環境,鎮容得到了整潔,贏得了居民的稱讚;加大集鎮及新村點亮化、美化力度,全年新栽、補栽路旁綠化樹500顆,新增綠化面積800平方米,增設路燈20只;通過大力實施人飲工程,解決了高山羣衆飲水難題;城鎮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進一步增強了集鎮對周邊輻射和集聚能力,提高了吸納農民變居民的承載能力。

五、抓好城鄉統籌方面

完成了躍進、團結美麗新村建設,完善了基礎設施,調整了產業結構,改善了人居環境。加快高山及外來戶入住居民聚居點,繁榮了新村的經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逐步實現了由農村人員向集鎮人口的轉移,不斷促進城鄉統籌的發展。

六、抓好村鎮建設統計報表等業務工作方面

爲促進城鎮化建設和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田茂傑任組長,鎮長劉斌、鎮人大主席羅傳友爲副組長的新型城鎮化規劃建設領導小組,抽調了精幹力量充實了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人員,加強了城鎮化建設強有力的領導,做好了我鎮村鎮建設統計報表和其他業務工作。

城鎮化工作報告2

爲配合省、市新型城鎮化調研工作,我縣通過組織座談、聽取彙報、實地察看等形式紮實開展相關調研工作,全面瞭解了我縣城鎮化建設現狀,認真總結了工作經驗,深刻查找了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一、我縣新型城鎮化發展情況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縣圍繞一河兩岸、新老融合,南延東擴、產城對接發展思路,堅持把城區當作景區建、把園區當作城區建、把鄉村當作社區建,加快推進了山水安福、美麗樟鄉、生態福縣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提速提質,截止目前,全縣戶籍城鎮人口8.3萬人、新增落戶城鎮人口1568人、常住城鎮人口15.73萬人,外出務工農民工4.6萬人,中心城區常住人口10萬人,縣城建成區面積拓展到13.8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0.2%。

1.注重規劃引領,推動城鎮科學發展。

高度重視規劃的引領調控作用,始終把加強規劃編制與管理擺在城鎮建設中的突出位置來抓,啓動實施了縣城第三輪、各鄉鎮總規xx縣城綠道、商業網點、城市綠地系統、排水、燃氣等專項規劃編制修編,完成了全縣30戶以上村莊的規劃編制,同時,爲保護縣內歷史遺留建築,還完成了金田鄉銀圳村和竹江鄉沙溪村兩個國家傳統村落的保護規劃編制。按照城市建設既重視面子、也重視裏子,既重視地上、更重視地下的要求,投入資金111.5萬元,在全市率先啓動了縣城(含工業園區)約9.6平方公里地下管線普查。大力推進陽光規劃,建立健全了城鎮規劃建設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和規劃批前公示、批後公佈等制度,實現了城鎮建設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確保城鎮建設始終延着規劃確定的方向前行。

2.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承載力。

結合我縣實際,大力實施精細、精緻、精品建設,着力促進城區景區互動、園區城區對接、城市鄉村融合。城市建設提速升級,加快推進了道路提升工程,修通了公園路、站前大道和百福門至湛田橋等景觀道,完成了武功山大道、寶成路地面立面改造工程,組織實施了17條小街小巷的綜合整治,構建了三橫四縱城市交通網絡框架。重點推進了品質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了瀘水河大道和瀘水河兩岸亮化提升工程,改造新建了中山場公園、思成小遊園等街頭綠地20餘處,縣城綠地率達42.6%;安福廣場、文化公園、溼地公園、濱江公園入選首批xx市立公園,蒙崗嶺公園被評爲省級森林公園。全力推進了功能提升工程,啓動實施了天然氣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大了排水、排污、路燈等基礎設施改造,城市承載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鎮村建設。

我縣國土面積2796平方公里,下轄7鎮12鄉,其中5萬以上人口的集鎮1個,爲縣城所在的平都鎮,2萬至5萬人口的集鎮8個,分別爲橫龍鎮、嚴田鎮、楓田鎮、洲湖鎮、山莊鄉、寮塘鄉、金田鄉和洋門鄉。近年來,我縣突出鎮村聯動這個核心,積極推進6個鄉鎮的擴權強鎮試點,以九個一工程建設爲抓手,加大了鄉鎮集鎮的綜合改造力度,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圩鎮環境,做旺集鎮人氣和商氣,涌現出了洲湖新區、泰山風情街、洋溪新農貿市場、橫龍移民新區等一批建設檔次高、品位深、有看點的精品示範點,特別是圍繞我縣省百強中心鎮洲湖鎮,依託其區位優勢,產業基礎,重點打造了洲湖新鎮區項目,全力將其建設成爲xx縣南鄉片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與此同時,我縣還穩步推進了81個村點的新農村建設,打造了安茅線、吉福路兩條美麗鄉村示範帶和平都鎮李家村張家山、寮塘鄉岡口村塘下等一批美麗鄉村建設精品示範點,榮獲全省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縣。

4.加強規範管理,優化城市環境。

一是開展三城同創活動。全面啓動了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工作,順利通過了省級文明城市、省級森林城市二次複檢。二是加強環境治理。深入開展淨空、淨水、淨土行動,嚴把項目環保準入關,規範企業排污行爲,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榮獲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稱號,並通過了省級生態縣驗收,目前,我縣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鄉鎮11個、省級生態村9個,總量在全省排前列。三是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制定並出臺了《xx縣城市管理綜合改革實施方案》、《xx縣城市管理一、二、三類責任單位和門店考評方案》、《加強和完善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五個二管理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積極開展城市管理綜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數字化城管三全平臺的基礎上,開通了12319城市管理熱線、安福數字城管微信平臺,構建了數字化城管統一指揮,市政維護應急處置、城管綜合執法、責任單位分工協作的1+3城管新模式,變多頭管理爲統一指揮、變被動補救爲主動處置、變推諉拖沓爲快捷高效,實現了城市管理高效化。其中數字化城市管理、政府投資工程五個二監管等方面的做法得到省、市領導肯定並作爲經驗在全市推廣。四是強化綜合執法檢查,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組織開展了縣城違規佔地種菜專項整治行動,加大了兩違建築巡查和清理整治力度,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5.強化平臺建設,拓寬融資渠道。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縣財政在城鎮建設上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目前,我縣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佔財政總支出比例已達16.76%,爲加強城建投融資工作,緩解城建資金壓力,我縣於2009年和20xx年分別成立了xx縣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安平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兩家城鎮化投融資平臺,累計融資9.3億元,共解決了20餘個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益公用設施的建設資金。目前,我縣正積極推動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和市場化改革,着力構建借用還一體化、投建管相分離、實體化運作機制,並探索推進公私合營ppp模式融資項目。

6.開源節流並舉,保障建設用地。

一是積極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嚴格執行土地政策,積極盤活城區、園區存量土地,清理閒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榮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國模xx縣截止目前,縣中心城區城鎮建設用地規模11.63平方公里,縣城存量用地21.5畝,工業園區存量用地1000畝,清理閒置土地63.47畝。二是用好政策把握機遇,大力推行農村土地流轉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完成農村土地流轉14.25萬畝,獲批立項土地增減掛項目3359.56畝,增加建設用地482.95畝。三是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建立動態巡查和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堅決打擊違法違規用地行爲,2012年至今共清理違法違規用地153宗。

7.推進均化等服務,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突出人的城鎮化這一發展核心,堅持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放在推進全縣城鎮化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的就業、落戶、住房、社保、醫療、養老、子女就學等問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業方面,堅持工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擴大社會就業,不斷增強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能力。截止20xx年,全縣工業園區從業人員2.5萬人,服務業從業人員5.15萬人,分別佔全社會就業人數的12.2%、25.1%,合計佔比達37.3%。工業園區和服務業企業已成爲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的主渠道。落戶方面,面放寬進城人員落戶條件,對有意落戶的城鎮就學、就業、經商、投靠、居住公民,不受房屋、計生證明等限制,即可在城鎮落戶。積極推行居住證制度,流動人口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符合條件的,可以在實際居住地申請常住戶口,並對在城鎮務工、經商的流動人口,按照登記即辦證的原則,實行居住證兩棲制,保留原享有的農村權益,同時在就業、就學、社會保障等方面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20xx年共辦理各類農民工落戶城鎮1653人,另外還爲3876名外地農民工辦理了居住證。住房方面,我縣從2008年開始建設保障性住房,先後開發了安居小區、和諧小區和園區小區三個保障性住房工程項目,全縣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總量3374套,其中廉租房2492套,公租房804套,經濟適用住房78套,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切實解決了一大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基本構建了以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住房補貼資金爲主要內容的住房保障體系。在紮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我縣還積極開展了舊城區、城市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工作,並結合創建人文社區溫馨家園活動,對9個50戶以上無物業住宅小區進行了改造,2010年至今共完成拆遷11萬平方米,改造1136戶,城市面貌有了明顯改善,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高。教育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力度,高標準建設了晶寶幼兒園,實施平二小異地新建工程,實現職業技術學校成功退城進園,城關中學擴容改造項目全面完工,整體回收了華泰學校並進行了重點改造,積極改善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學校辦學條件,確保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實現100%就近入學。衛生醫療方面,完成了縣人民醫院門診外科綜合大樓建設並投入使用;推進了泰山衛生院等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完善了醫療硬件設施。通過強化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提升了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社保方面,按照低門檻、廣覆蓋參保模式,儘可能讓廣大農業轉移人口特別是農民工都能參加並享受養老、工傷、生育和醫療等社會保險。截至目前,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口已達到18.2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4.4萬人,失業保險1.9萬人,醫療保險實現了全覆蓋,參保率達到100%,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2861人。養老方面,制定出臺了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了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完成了縣社會福利院主體工程建設,推進竹江、赤谷等2個鄉鎮敬老院建設,改造提升了楓田、洲湖等17所鄉鎮敬老院。出臺了《xx縣推進新一輪敬老(光榮)院建設管理提升實施方案》,實行了縣領導掛點、縣直單位結對幫扶,並將縣直單位幫扶敬老院列入年度綜合目標管理考評內容。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縣新型城鎮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與廣大人民羣衆的期盼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城市規劃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建設項目與城市總體規劃銜接不夠;城鎮化水平有待提高,集鎮規模普通較小,功能單一,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城市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城鎮管理工作還有待加強,違章違規建房,餘土廢渣、臨街洗車污染路面,城區集鎮佔道經營堵塞交通的現象時有發生。

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下一步,我縣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決策部署,緊扣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秩序井然、和諧宜居的目標,積極策應市裏確定的'安福-吉安-永豐和安福-永新-井岡山-遂川兩個城鎮發展軸建設,加快推進城鄉統籌,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家園。

(一)打造亮點,力促縣城品位大提升。

圍繞城區當景區建、項目當景點建的思路,按照板塊式打造、組團式開發的要求,繼續推進城東、城南、公園路三大板塊建設,加快推進安林大橋至安平電站路堤結合景觀工程等續建項目建設,儘快啓動城東路網等新建項目建設,着手開展瓜畲至橫龍繞城公路的規劃設計。按照成蔭、成景、成林和出彩的要求,進一步抓好蒙崗嶺公園和瀘水河兩岸、瀘水河大道和武功山大道兩邊的綠化亮化提升工程。按照市中心城區兩帶一區建設模式,沿楓田車田至橫龍石溪一線,啓動縣城瀘水河兩岸田園休閒觀光帶建設,加強沿河沿路規劃管控,突出文化、自然和歷史資源整合,打造成集人文歷史、自然風光以及生態農業爲一體的郊野田園觀光休閒帶。沿安林大橋、鳳林橋、安福大橋,着力打造瀘水河內環線,重點抓好沿線道路的暢通,瀘水河兩岸建築空間、立面風格的管控和整治,形成錯落有致的天際線、退讓有度的紅線和疏密有間的綠線,進一步提升瀘水河金腰帶景觀品位。

(二)狠抓整治,力促環境優化大提升。

紮實開展三改四清攻堅行動,認真制定整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集中力量改舊城、改舊村、改舊廠,清河流、清廣告、清違建、清菜地,推動宜居環境再上一層樓。按照人文社區,溫馨家園建設模式,繼續推進文化路、濱江南路、蒙崗路等城市棚戶區、無物業小區、渡河城中村以及部分城邊村、小街小巷改造,全面完善拆遷安置地基礎設施,打通斷頭路。積極利用邊角廢料地塊、閒置土地資源,多建生態小遊園和停車場,滿足羣衆健康休閒需求。立足治髒治亂治污,完善垃圾中轉站、地下管網等配套設施,以剷除戶外廣告、清理違章搭建、開展護城河截污清淤等爲重點,促進路面立面和水面河面的清潔化,打造更加秀美的城市環境。同時,積極策應全省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把安福建設成爲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樣板縣,真正實現安福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綠色崛起。

(三)以點帶面,力促集鎮面貌大提升。

全面推進6個擴權強鎮試點工作,重點將已經明確的相關事項落實到位。以九個一建設爲抓手,依託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加快建設一批旅遊名鎮、商貿大鎮、工業重鎮和農業強鎮,力爭年內每個鄉鎮集鎮建成一個規模較大、品質較高的中心公園。強化沿線整治、帶狀推進,推行鄉鎮聯中心村、中心村帶自然村的鎮村聯動模式,構建重點突出、梯次合理、功能明顯、特色鮮明的鎮村佈局體系,不斷提升小城鎮建設水平,重點沿瓜泰旅遊線、安茅線打造2-3個精品示範點、1-2條精品示範帶。紮實開展農村環境治理,有序推進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以瀘水河水源地等重點區域爲試點,積極推廣農村垃圾處理新模式。

(四)強化培育,力促城市產業大提升。

以擴大總量、優化結構、促進就業、方便生活爲目標,積極策應旅遊強縣戰略和產業升級的需要,既圍繞做旺產業強化服務業配套支持,也注重培育新型業態形成多極增長。加快推進豪德國際商貿物流城、五星級酒店、城市綜合體、城南國際等項目建設,儘早啓動城北汽車站和城郊汽車專業市場建設。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落實扶持政策,穩定市場預期,引導消費需求。統籌發展電子商務、總部經濟、信息諮詢、教育培訓、家政服務和健康養老等服務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啓動並推進老年公寓綜合開發建設,加快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拉長服務業短板,促進各種業態互動發展。

(五)注重民生,力促公共服務大提升。

穩步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項目改革,重點在市政、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健康養老等領域推出一批重大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農業人口有序進城、就地城鎮化,提升城區和小城鎮聚集效應。大力扶持就業創業,以千人創業萬人就業工程爲抓手,加強對城鎮困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特殊困難羣體的就業幫扶。儘快完成二期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160戶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統籌推進社會福利院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穩步提高社保標準,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參保擴面工作。繼續優化義務教育學校網點佈局,加快平二小異地新建、安福中學擴建、華泰實驗學校擴容改造項目建設步伐,儘快啓動城東學校、縣城幼兒園建設,加快實施農村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加快鄉鎮中心幼兒園、教師週轉房建設。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繼續抓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和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設,紮實推進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全縣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六)健全機制,力促長效管理大提升。

以科學規劃引領管理升級,探索實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新型城鎮化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旅遊發展規劃、生態發展規劃等多規合一,做好電力、道路、自來水、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的銜接工作,加快完xx縣城和鄉鎮的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工作,確保20戶以上的自然村規劃完成80%以上。做好城市設計工作,着眼於優化城市空間,塑造城市特色,20xx年完成1項以上城市設計試點,並將城市設計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爲土地出讓條件。紮實推進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確保完成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完善數字城管三全平臺,建立市政維護應急處置、各類違法綜合執法、縣直單位門前三包的三輪驅動機制,探索推進城管綜合執法改革,建立健全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聯審聯批制度以及徵用地、預留地、安置地臺賬清單式管理制度。

城鎮化工作報告3

20xx年,我鄉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縣“十二五”規劃建設目標,以新型城鎮化爲統領,以項目建設爲載體,以統籌城鄉一體化爲突破口,更新規劃理念,全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加快提升城鎮化水平,加大農村發展環境建設力度,着力打造優美示範鄉鎮。現將20xx年城鎮化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 加強領導,科學規劃

爲確保我鄉的城鎮化工作順利推進,促進城鎮化建設和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經鄉黨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爲組長,鄉長爲副組長的城鎮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強化責任落實工作目標。同時,堅持以科學規劃引導城鎮化建設,完善城鎮建設總體規劃。

二、 紮實建設,強勢推進

20xx年,積極爭取災後重建資金項目,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以莊子河壩爲風貌塑造示範點,以治路、治水、治亂、治髒爲重點,以綠化、亮化、美化爲目標,不斷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數,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全鄉新修公路21公里,其中:莊子村5組3公里,莊子村一組楊麻子溝2公里,百里村3公里,聯合村13公里(硬化5公里);解決人畜飲水蓄水池6個,管件6000餘米;爲解決村民通行困難,防止汛期通行安全事故的發生,新修便橋4座;處理場鎮垃圾200餘立方米。完成鄉農村公共運行維護項目申報工作,項目具體涉及3個村,分4大項,12小項,資金合計15萬元,受益農戶300餘戶,受益羣衆1500餘人;投入150餘萬元改造舊房93戶涉及人口340餘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鄉重點保潔區域分成3段(百里村1段1人、聯合村1段1人、莊子村1段3人。),安排5名保潔員分段負責,對場鎮保潔員作工作服上崗的機制,定人、定崗、定職、定責,全天候保潔,做到垃圾日產日清。

三、 規範督查,強化管理

農村居民住房建設是民生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鄉收入各村做好災後農房重建監督檢查工作,及時瞭解各村農房重建戶的信息,嚴格按照程序辦事,嚴把督察關,嚴格農房重建各項審批手續。

四、 存在的不足

城鎮建設資金嚴重匱乏,我鄉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嚴重滯後,雖然鄉政府竭盡全力進行整治,但終因財政資金嚴重不足,整治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所以需要上級加大資金傾斜和扶持力度。

總之,今年我鄉的城鎮化建設工作取得了好的成效,基本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提高我鄉的整體形象。明年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抓好城鎮化建設工作,力爭再創城鎮化建設工作的輝煌。

城鎮化工作報告4

農村城鎮化建設是事關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它關係到國家的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對國家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大影響。近年來,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農村城鎮化建設的要求越來越迫切。黨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那麼,該如何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筆者就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和意見:

一、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的主要面臨的形式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的逐步確立,政府在經濟管理方面的職能,正在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區域經濟的運行也逐漸由以前縱向爲主計劃經濟向橫爲主市場經濟轉變,這就要求行政區劃的結構體系由層次多,幅度小向層次少、幅度大的方向轉化。從以前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行政區劃格局來看,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各種和矛盾逐漸顯現。主要表現爲:一是鄉鎮規模不合理,經濟發展不平衡。例如揭西縣全縣20個鄉鎮平均面積150多平方公里,最大的鄉鎮超過300平方公里,最小的不足100平方公里。全縣鄉鎮平均人口4.9萬人,最大的鄉鎮超過13萬人。其中不足2萬人以下的鄉有4個,佔全縣鄉鎮人口總數卻不足10,但卻佔鄉鎮總數的20。從經濟發展狀況看,鄉鎮規模太小,會直接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而規模合理,人口較多,且相對集中的鄉鎮,有利於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二是鄉鎮佈局不合理。有些鄉鎮駐地相距30—40公里,有些僅相距不足4公里。佈局不合,影響生產關係和資源的聚集,致使鄉鎮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農民負擔加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合理撤併一些鄉鎮,能有效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三是我國已進入城市化的中期階段,城市化已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趨勢。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確定把發展小城鎮作爲推進我國城市化戰略的重點。黨的十六大進一步強調:“要農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所謂小城鎮,廣義講包括小城市、建制鎮及鄉政府駐地的集鎮。改革開放以來,以鄉鎮企業爲依託的小城鎮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小城鎮得到了空前發展。但在小城鎮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突出的表現是有些鎮的規模過小,佈局不合理,造成大量重複建設、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合理地改善小城鎮的佈局,有利於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小城鎮發展速度很快,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當前我國農村小城鎮發展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如建設分散,缺乏計劃性;農村小城鎮的發展規模還很有限,沒有達到規模發展要求;基礎設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合;農村小城鎮發展缺乏區域特色,難發揮區域發展優勢;農村小城鎮的管理落後,不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等等。要結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探索加快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道路。

二、加快農村城鎮化的必要性

一是通過積極推進農村城鎮化,不僅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即農村、農業、農民),也有利於緩解城市的內需不足與市場制約,減輕農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動的壓力。有助於啓動農村市場乃至整個國內市場,解決需求嚴重不足的問題,在經濟處於全面過剩的情況下,農村城鎮化有利於創造經濟的最大增長空間,拉動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投資要求,避免“農村病”和“城市病”,保障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鎮城化建設的聚集效應可以推動農村工業的進一步發展。聚集效應使得本地區的資金、技術、勞動力等各種生產要素相對集中,擴大了本地市場,有利於進行規模生產,產生了市場規模效應,聚集效應還帶來信息與人才,有利於鄉鎮企業適應市場的變化。

三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城鎮化降低了農村工農業產品進入市的成本和壁壘,有助於啓動我國農村市場乃至整個國內市場,解決需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可以爲農村剩餘勞動轉移提供廣闊的空間,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緩解農村人口壓力與土承載力之間的矛盾,有效地克服農民收入徘徊和停滯的局面,幫助實現了伴隨着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的規律過程。我國是勞動力過剩的發展中國家,只有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纔能有效地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四是農村城鎮化推動鄉村工業的集聚和結構升級,成爲鄉鎮企業集約化發展、農村非農化及其增長方式轉變的“突破口”。它延長了農業產業的鏈條,拓展了農業產前、產後發展的空間,孕育和培植大批的龍頭企業和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向深層次發展。另外小城鎮建設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轉變了農民的生育觀念,有利於使農村人口控制由被動的強制行爲日益轉變爲農民自覺主動的行爲,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小城鎮建設打破了原有城鄉格局,使農民既發生職業轉換,又實現異地轉移,使農村由封閉走向開放,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舉措;農村城鎮化還有利於節約耕地,農村人口進城居住將節約更多的農村建房用地,從總量上減少住宅佔地。

三、加快農村城鎮化的對策措施

1、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推動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促進農勞動力的轉移。

近幾年來,由於技術進步和資本密集型企業的發展,鄉鎮企業吸納勞動力的速度放慢。今後鄉鎮企業的發展思路應是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以農產品爲原料和爲農業生產提供生產要素的工業。此外,鄉鎮企業的發展應該向小城市和農村小城鎮適度集中,以節約土地資源和基礎設施的投資。

2、積極創造條件,適時調整行政區劃,優化農村城鎮化的佈局結構,發揮中心城鎮的輻射作用。

行政區劃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功能是構築現代管理的基礎。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當今交通、通訊的快速發展和政治、經濟、文化聯繫日趨緊密,對個別鄉鎮的行政區劃的調整顯得日益迫切。爲發揮縣城及較大城鎮的中心城鎮的作用,應適當對一些區域面積較小,經濟發展緩慢的鄉鎮給予考慮撤併到毗鄰鄉鎮。以揭西縣來看應當從目前的20個鄉鎮撤併成爲15個鄉鎮以下比較合適。從而形成不同規模和功能的城鎮圈,有利於充分利用其產業聚集和要素聚集程度高、勞動生產率高和經濟速度增長較快的優勢,吸納流動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增加就業機會,拉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有利於加強與周邊城市的競爭與聯合,形成市場分工,優勢互補、信息共享,促進圈域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的協調發展,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於拉動投資和消費的增長,激活圈內經濟活力。處於城鎮圈中的縣城及中心城鎮,都要努力挖掘城鎮發展潛力,提高體制、機制創新能力,增強經濟實力,盤活種要素,達到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務全面,環境優美,集聚力強,輻射面寬的效果。

3、大力發展農村產業化。

農業產業是農業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的一次重大變革和創新。它的核心內容是:圍繞某主導產業和相關的若干骨幹農產品,將產前、產中、產後的各個五一節,結合成一個新的農業體系,實行種養、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以市場爲導向組織生產,通過開展加工、購銷、延長農業的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使農業成爲高效盈利產業,促使農業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農業產業化的典型經驗表明,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可以依靠深化農村改革,拓展農業產業鏈的農業產業化途徑來解決。同時,農業產業化還是農工、銷售與城市市場作爲一個整體來統籌運作,既可收到城鄉優勢互補功效,又可以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從而加快城鄉一體化和縮小城鄉差距的步伐。

4、廣開投入渠道,加大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城鎮功能。

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必然對現代城市的建設、管理產生深刻的影響。市場經濟必然造就更多的經濟型城市而不是政治型城市。城市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當引入市場機制,在政治宏觀調控下,利用市場手段按照投資主體利益化的要求,形成籌資渠道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設施使用商品化和政府管理規範化的新機制。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要通過財稅政策,穩定城鎮建設的財政資金來源,另一方面要多途徑地引導社會資金、國外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5、深化配套改革,促進城鎮化的發展。

一是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分割,降低農民進城門檻,鼓勵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要消除農民進城體制性、政策性障礙,改革戶籍制度,放開進城落戶的政策限制,鼓勵引導農民向城鎮集聚。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跨地區流動就業,向各類城市、向中小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減少農民數量。同時,要擴大勞務輸出,組織農民到發達城市經商務工。在生態環境建設和扶貧開發、災後重建中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引導、鼓勵、幫助農民向城鎮流動。對居住在基本不具備生存條件地區的農民,通過實施退耕還林(草)政策,以及遷移式、開發式扶貧搬遷等辦法,將他們遷移到建制鎮所在地居住,有條件的可在縣城附近建立移民新村或居住點。

二是改革土地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消除農民進城的後顧之憂。要解決農民既離鄉又離土的問題,要建立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農民轉讓土地承包權的,一切附着在土地上的費稅隨之轉移;農民轉爲城市居民自願放棄土地承包權的,應視爲城市居民,在社會保障上,城鎮居民同等待遇,真正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

三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市場,解決好進城農民就業難的問題。要廣開就業門路,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中小企業,積極發展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社區服務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擴大就業空間,爲農民進城務工提供更多崗位和就業機會;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市場,培育勞動力市場做好就業的培訓服務工作,爲進城人員提供低廉有效的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促進就業管理服務工作的科學化,信息化,規範化。同時,特色產業是城鎮的支撐和依託,沒有主導產業,城鎮失去了生存和賴以發展的基礎。現在很多地方把工業強省作爲一項重要戰略,提出了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產業、能源化工產業、現代醫藥產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服務業、建築材料產業、有色冶金等工業爲主要支柱產業的要求,圍繞這些產業部署了一批重點基建項目和重大技改項目,安排了巨型額投資。例如我們縣也可以做出品牌產業,以產品的品牌和特色,打出我縣城鎮化的特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