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文學回憶錄》有感

本文已影響 2.17W人 

木心先生這個人,特點很鮮明,這本《文學回憶錄》,觀點也很鮮明。所以讀者觀點也涇渭分明,愛的,愛這書入骨,恨的,覺得這書一文不值。

讀《文學回憶錄》有感

《文學回憶錄》的內容,“事實”的準確度飽受非議,觀點的“客觀中立”更是頗受詬病,文字的“美感”很好,但衆口難調。

名滿天下,謗亦滿天下,實至名歸,也難辭其咎。

其實他生前態度非常明確地不想出版這書,他知道自己講課時的狀態:不夠嚴謹,有不少個人看法,甚至是偏見。

這些內容,朋友聚會,興之所至,信口講去,無可厚非。但想要出書,必然需要仔細地校訂和修改。

木心先生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不想出書。

小圈子裏的談話內容總是不該被髮到大平臺,因爲衡量標準不同。

如果被髮出去了,在大平臺中受到了抨擊,主要責任,應當在將這份東西發出去的人。

把課堂筆記整理出版的陳丹青先生——無論他出於怎樣的敬仰之心,又付出過多少辛苦的勞動——都該爲木先生因《文學回憶錄》受到的非議承擔責任。

當然,他也不會推卸這個責任。

他明明白白地寫下:希望木心先生原諒。

我對木心先生不感冒,我只是感覺他受到抨擊有點冤。

在私下聚會裏的小規模授課,沒有錄像錄音,一個學生邊聽邊記的課堂筆記,在那麼多年後整理出版,想想就知道,最後的文本與木先生的講義原樣,會有多大的區別。

我們可以批評《文學回憶錄》在事實上有不少錯誤,在觀點上有很多隨意之處。但這些問題,是不是木先生講義的原貌,不知道。即使有,出於講課性質的原因,他也只該爲那些上他的課的學生負責。

能怪誰呢?只能怪好心出版的陳先生吧。

當然,這本書優點很多,比如說文字,句法短促,詞語瑰麗,節奏明快順暢,像是水鳥在水面上滑翔。

哪怕只是用來賞心悅目,用來作寫作範文,甚至當做“生詞本”來增加詞彙量,都非常有價值。

它非常美,可讀性極強,妙語警句琳琅滿目,讓人不忍釋卷,只作爲文學作品,也是一本好書。

但書的內容裏,事實性錯誤的確不少,僅舉我看到開頭時發現的兩例。

一個例子是書裏說阿波羅在特洛伊戰爭中中立。阿波羅其實是特洛伊的堅定支持者,他本人救護過帕里斯,幫助赫克託耳殺死了帕特洛克羅斯,甚至(一說借帕里斯之手)射殺了阿喀琉斯,他的姐姐阿爾忒彌斯也因爲支持特洛伊而在諸神混戰中受到了赫拉的掌摑。

另一個例子就是關於阿爾忒彌斯的,《文學回憶錄》說“狄安娜又名塞勒涅”,其實狄安娜是阿爾忒彌斯的羅馬神名,阿爾忒彌斯與塞勒涅雖然都有月神之名,但實際是完全不同的兩位神。

很多網友說看到開頭的希臘羅馬神話就頓覺失望了。

書中的觀點,偏激武斷之處,讀者有目共睹。只舉一例:對孔子誅殺少正卯的評價,能說是客觀公道嗎?

非議孔子不是不可以,但是,凡提出與衆不同言論者,有義務承擔論證的責任。

這本書裏,恰恰缺少的就是論證,也可能木先生論證了,陳先生沒記下來——“論點”只是金字塔的尖兒,論證篇幅則要多許多倍,不能太難爲記錄者。

無論如何,作爲結果的這本書,其中的許多觀點顯得不負責任。

但也正因爲“缺少論證”這個原因,我們看到的章句,零碎,簡潔,推進迅速——不做論證,能不快嗎?

文本也顯得字字珠璣。我讀書的習慣是,讀完書後把乾貨撈出來,記成筆記,常用的方法就是隻記論點不記論證。

這本書沒法撈,它本來也沒有論證。

讀這本書,你需要有直覺來對“書中觀點是否公允”進行判斷。

而直覺需要積累。

沒有積累的讀者,或者看不懂《文學回憶錄》的很多章節,或者把書裏的觀點全盤接受了,這都不好。

但這本書用來入門挺好,從頭到尾看一遍,在時間上有個概念,對各個時期國家的作家作品的名稱有個臉熟。

就像春秋史、戰國史,你直接看史記,會一頭霧水,最多看個熱鬧。先看看不那麼符合史實的《東周列國志》,熟悉下時間線和人名,然後再去翻史書,學習曲線就沒那麼“陡峭”,更友好、舒服了。

《文學回憶錄》也該用作“入門階梯”,熟悉下作家作品,有個感性的認識。

然後再去讀更枯燥嚴肅,同時更事實準確、論證詳實的文學史書籍。

或者,只把《文學回憶錄》作爲一個“導航圖”,當做“好書的推薦列表”,這也很好。多少時候,我們“不得其門而入”,就是差一張“導航圖”啊。

很多人做過把木心先生提到的作家作品們從《文學回憶錄》裏撈出來的工作,豆瓣上一搜就有。我的閱讀量不算大,不過他提到的書,其中我看過的,基本都好。所以我對他提到的書的總體質量比較放心。

或者說,我對他的“鑑賞”保留看法,對他的觀點多有不認同,但我認同他的“鑑定”,他說好的,我敢信。

還是那句話,他只是在私人圈子裏,以口語的方式講課,這種狀態下能有多嚴肅大家都清楚,如果他真要出版,他會遠遠更謹慎自覺地修改文字。

作爲一本書,《文學回憶錄》不那麼嚴謹,讀者容易忽視這“私下說說 - 筆記整理”的成書過程,默認當一本經過認真校訂的書來讀,受到“誤導”。

這不是木心先生的責任,他即使講課時不夠嚴謹,最多應該對那些聽課的人道歉,那也不是我們有資格要求的。

書裏有很多他個人的觀點,很主觀,不宜當成權威觀點來吸收,但當成一個老師跟你說說個人看法,挺不錯。

不夠嚴謹,也不夠客觀,但挺美,挺坦率,挺新奇的。

一個有才華有性格的人跟你直抒胸臆,你可能認同他,可能不認同他,但有這個過程,就總是個享受——這麼直抒胸臆的大才子不多啊。

這書豆瓣超過9分,我個人感覺太高了。

我個人打分,可能在7.2到7.8之間,不會推薦給你,但你如果想看我也不反對。

總之,可以讀,但不能“盡信書”。

用木心先生自己的話說,可以淺讀,不宜深讀。

——它本來就是“掠過水麪”的輕快順滑的書,淺讀剛剛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