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易中天品三國》有感600字範文

本文已影響 2.21W人 

我早就常聽人說起《易中天品三國》這一節目,起先,我並不以爲然,心想: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這部長篇小說很多人都讀過,而且以各種形式廣爲傳播,如戲曲、評書、電視劇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就連我這個小學生都對書中的故事和人物瞭解得非常清楚,還有什麼好“品”的呢?但想到有那麼多人對它津津樂道,心想也許真有什麼特別之處,很想一睹爲快,然而緊張的學習總讓我抽不出時間。暑假裏,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再次播出《易中天品三國》,我總算有了一飽眼福的機會。嘿,還別說,真不錯。看着看着,我就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越看越精彩,一集都沒落下。

讀《易中天品三國》有感600字範文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娓娓道來,不僅讓我重溫了一遍《三國演義》這部古典名著;而且還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他的語言生動幽默,現場常常會有陣陣笑聲,電視機前的我也不例外,他讀過許多的書,查閱了許多資料,旁徵博引,道出了許多鮮爲人知的故事和不同於小說《三國演義》的獨到見解,尤其是他對書中一些人物的評價更令我耳目一新。

小說《三國演義》中寫到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端着個“故作清高”的架子,一請、二請都沒見到人,三請還在睡午覺,讓劉備坐“冷板凳”苦等了好幾個時辰,這樣寫可以表達出劉備求賢若渴的誠意,但同時也表達出諸葛亮的“清高”和自以爲是,在外人看來幾乎有一些不近人情。但易中天教授卻認爲這樣寫有背於諸葛亮寫的《出師表》的精神,諸葛亮曾自比管仲、樂毅,胸懷天下,怎麼可能是羅貫中筆下自以爲清高的酸腐文人呢?所以他認爲劉備三顧茅廬並不是小說中所寫的那樣,按諸葛亮的性格,可能是諸葛亮跟劉備談了三次話,談論天下大勢的時候很投機,非常談得攏,於是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平天下。

羅貫中在書中所寫的周瑜是一個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他容不得諸葛亮比他本事大,處心積慮公報私仇,一心要殺諸葛亮,除去他心中的隱患。諸葛亮一會兒設壇借東風,一會兒草船借箭,神機妙算,想方設法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陷害,結果他“三氣周瑜”,把周瑜活活氣得吐血而亡。可易中天先生卻認爲周瑜是個心胸豁達的人,他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吳國的都督,娶了吳國最美的女子小喬,和吳王成了連襟,國人稱他爲周郎,意思是英俊有爲的小夥子,他官場得意,情場也得意,他什麼都有了憑什麼要去嫉妒諸葛亮呢?

我從一些媒體得知,當前社會上對《易中天品三國》這個節目褒貶不一,有人對它極爲推崇,有人對它不屑一顧,也有人對它嚴加駁斥。可我認爲無論是羅貫中,還是易中天,他們寫三國也好,品三國也好,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和思考,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的本質,不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有矛盾並不可怕,我們並不會爲這些矛盾現象的出現而感到無所適從,因爲矛盾都是互補的,反映了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矛盾的出現更有利於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易中天教授講述形式不拘一格,追求學術創新,見解獨具個性,注重雅俗共賞。正如《百家講壇》欄目宗旨所說“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我覺得《易中天品三國》這個節目從一個新的角度爲大家解讀三國這段歷史,不正能讓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享受這一道充滿智慧的文化大餐嗎?海納百川,我們要善於接受不同的觀點,讓智慧充沛你的人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