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走路上學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56W人 

看了走路上學之後,它讓我無比的感動,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與我們城市人生活相比,那簡直是了太遠太遠了。

走路上學讀後感

只聽片名,我的第一反映是鄉下,孩子們沒錢乘車,只好每天跋山涉水,走路上學。山區孩子出生在鄉下——重巖疊嶂,交通不發達,被人遺忘的山間。從小就生活在這個狹小的山地之間,眼光從來沒望過山外的大海,直到夠上入學的年齡,他們的家人才將積攢下的學費和自制的書包拿出,貧苦孩子們扛着板凳就到山外讀書去了,可是,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才知道,片中主人公的求學過程遠比我想象中的還要艱辛,至少我還能走路上學,我還有路可走,而他們,想走卻連路都沒,只能溜鐵索。

《走路上學》這部片子是以怒江福州貢縣馬吉鄉的孩子們“溜索上學”的真實故事爲主體,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娜香與瓦娃,爲了到對面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的故事。這部激動人心故事片,也帶給我更多的思索。

當我看到娜香爲了求學而溜索飛江時,我就隱約擔心她的安全;及至她突然失手墜江,我的心立刻下沉,一陣心痛,一片冰涼。待痛稍緩,我開始思考:娜香的悲劇爲什麼會發生?其根源何在?是溜索的質量不好麼?看上去是,其實不是,質量再好的東西,也總會有損壞的一天,溜索本身並沒有錯;是使用溜索的人錯了?也不是,無論是父母、瓦娃還是娜香自己都不希望有生命危險;那也許錯在求學,如果娜香不去上學,就不用坐溜索,不坐溜索也就不會墜江。這當然也不成立,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古往今來,歷朝歷代教育都被擺在了重要的地位,怎麼會錯?

問題出在農村的欠發達,教育的欠發達上!試想,他們如果有錢,爲什麼不架橋鋪路?溜索既不方便又有生命危險,他們不會不知道。問題在於他們沒錢,沒錢修路,沒錢架橋,沒錢興辦教育,更無從談起教育的現代化。這是我們不忍去想而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我們甚至可以更深一步的想到,從這些地方走出來的孩子,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很不均衡的,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是非常單調的,他們所學到的知識是極其貧乏的;這些求知慾高、可塑性強的花期少年,他們一出生就落伍了,在人生的賽場上,他們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而在以後的人格重塑過程中,他們也將用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彌補,而這又是多麼的不公平!這便是農村的不發達帶來教育的不發達,而教育的不發達又導致了人生規劃的滯後與悲壯。儘管他們主觀上異常的努力,卻只能徒添其悲壯與悲涼。

國家並不無視農村的貧窮與落後,儘量幫助他們走出貧困,農村發展的不均衡和教育資源的不公平正逐步得到改善,這些又使我這顆原本悲壯而沸騰的心得到些許寬慰,也許,用不了多久,這樣的故事再也不會發生,它們將成爲歷史,成爲我們的德育教材

最後,以影片的主題曲來結尾,與讀者共勉,並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戰勝困難,獲得幸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