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 3.8W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通用11篇)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1

寶黛初次相會,寶玉得知黛玉沒有“玉”後,就摘下那玉,狠命地摔去,並罵道:“什麼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這個情節既照了前面文中的“有時似傻癡狂”、“行爲癖性乖張”,又構成了這一回目內容的高潮,同時爲後文的情節發展、人物塑造埋下了伏筆。他掀起了多少次因玉而起的風波啊!更重要的是這一情節有着它豐富而深刻的藝術內涵,洋溢着無窮的韻味,閃爍着藝術美的光華。

首先,這一“摔”字,摔掉了中國封建社會那種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姐姐、妹妹都沒有,單我有,我說沒趣。”在寶玉心中男孩有的東西,女子也應該有,這充分說明寶玉有着男女平等的美好願望和崇高追求,這也是他叛逆性格中最絢麗的部分。

其次這漂亮的一摔,摔出黛玉的美麗。其他姐妹都沒有玉,寶玉是很早就知道的,而在見黛玉之前,他卻沒有摔過玉,爲什麼見了黛玉之後,發現他沒有玉,他卻要摔呢?在寶玉看來,神仙似的林妹妹是應該有“通靈寶玉”的,現在她居然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這無疑說明黛玉具有其他姐妹所沒有的內在美和外表美。一個美妙絕倫的青春少女形象,通過這個情節鮮明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深深印在我們心中。同時也表現出黛玉在寶玉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何等的與衆不同、何等的光彩照人!

再次,這塊玉在別人看來不但是希世之珍,而且是寶玉的命根子。但他卻當瓦片一樣摔在地上,真可謂“似傻如狂”之極。但這種“傻和狂”裏面有着非同尋常的內涵,在那個瀰漫着富貴芳香的環境裏,作爲一個貴公子,能夠具有一般人看貴的東西,他卻看得賤,一般人沒有的東西他也不想有的性格是非常可貴的。這個時候他年紀還小,摔這塊玉,像耍小孩子脾氣,但後來他對《四書》、《五經》的冷落,對仕途、經濟的厭惡,甚至把這個家庭所給他的榮華富貴、嬌妻美妾都統統地摔掉了,不正說明他叛逆性格的根深蒂固嗎?

這是多麼高明偉大的一摔啊!他摔破了男尊女卑的傳統,摔掉了封建社會的枷鎖,摔掉了賈府的繁榮昌盛,什麼光宗耀祖,什麼封建倫理道德,都被他統統摔進了時間的車輪中!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2

1.當寶玉離去,悲恨嫉妒紛涌而來,在絕望中,她無力自助,沒有勇氣擔當,水做的女子啊!何必讓這浮華紛亂的種種矛盾吹散你那一縷香魂?

2.“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和“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等都是對於賈寶玉外貌內形的描寫,無不表現了他的多情。他“目若秋波”,然而他的母親沒有看出來,他的奶奶沒有看出來,賈府上上下下都沒有看出來。終,林黛玉懂,懂他是個多情種子、懂他的喜努哀樂、懂他的善感多愁。

或許,相處一個人久了,會厭——其非知己;等一個人久,會累---渺渺希望;喜歡一個人久了,會傷心——只因落花有心而流水無情。

或許,換個地方,換一方海,懵懂睡一夜,曉日初升,無夢而醒,面朝大海,亦能春暖花開。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3

兒時的我在讀《紅樓夢》時,總被書中的人物哭個不停而心生厭惡,隨手棄之於毫不起眼的角落。而今,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才真正體會一個封建家庭的興衰沒落,才真正體會“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無奈與痛楚。

紫鵑在牀頭哭得厲害,而此刻的黛玉,已然奄奄一息。但牆的那邊,鑼鼓喧天,張燈結綵,好不熱鬧!披紅掛綵的寶玉,面對的是頭戴紅蓋頭的寶釵妹妹。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黛玉啊,你若早知今日的下場,當初,你還會進賈府嗎?

那年的你年方二八,母親因病去世,體弱多病的你,怎能經受如此的打擊?你也重重地病了一場。父親把你送進賈府,從此改變了你一生的命運。

“臉若銀盆,眼似水杏,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王熙鳳面對美若天仙的你都直誇沒見過如此標緻的人物。賈寶玉見了你也是一見鍾情,燈火闌珊處,你還在爲了自己所引起的寶玉擲玉的事,掉了許多淚。多愁善感的你,始終無法忘卻繁華近處寶玉那矯健的身影;無法忘卻夕陽西下,一起漫步的餘暉,踏花而行;無法忘卻分別前“執手相看淚眼”,將記憶定格爲一種永恆。然而,一切都是那麼的不經意,談笑間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是那斑駁的記憶,刻骨銘心的牽掛和執著的守望……

於是,我明白了。黛玉——是你告訴我只有失去了,纔會懂得擁有的快樂;只有分別了,纔會懂得相聚的溫馨;只有經歷了,纔會懂得拼搏的艱辛。咫尺天涯,面對溝壑,相鄰也常是天塹,相逢也常是美麗的錯誤。即便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傷感,還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悲壯,黛玉永遠不悔的堅守“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那動人而聖潔的等待!

地球若停轉,會是在哪年?時鐘的搖擺在瞬間決定沉淪,彼此不再相見?疲憊的柔情叫思念,紛亂的記憶叫掛牽,……

於是,我明白了。黛玉,你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成爲不朽的佳話;使“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融合成一曲樂章。真正的愛應是在物質消亡後仍存的牽掛,你的敏感,飽嘗着世態人情的炎涼,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流年似水的憂傷,怎能不形銷骨立?你的倔強,尋覓着靈犀一點的知己,怎能不人比黃花?也許,生命的純粹,註定了生存的失敗。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在寶玉掀開蓋頭的一刻,你疲憊地閉上了雙眼……

黛玉,爲你感動。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當西風古道不再有漫天的黃沙,絲綢也帶不走那悠揚的駝鈴;當曾經的輝煌成爲往事,傳說也成了永垂不朽的奏鳴。黛玉,若有來生,你還會進賈府嗎?

但願,靈河畔,早色依舊。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4

《林黛玉進賈府》向我們第一次展現了賈府。賈府的環境,有着豐富文化內涵,透過院落建築與服飾儀節,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賈府的特點,像賈母在賈府至高無上一樣,賈府透示給黛玉的是骨子裏的王尊王貴,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個樣板,是一個封建上層統治者的生活寫照。

對黛玉的描寫,處處表現她的“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謹小慎微的態度表現她“寄人籬下”的心境,黛玉“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很強的自卑感。

鳳姐一出場,滿屋子全是她一個人在說話,別人都成了陪襯,她誇黛玉標緻,嘆黛玉命苦,對黛玉關懷備至,一切都依着賈母的心思行事,一切爲了討得賈母的歡心。她善解人意,巧手逢迎,乖巧機靈的性格和在賈府的實權地位都表現出來了。

賈寶玉生活在封建貴族家庭,處在封建正統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中,這個家庭使他“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這對賈寶玉是沉重的壓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擺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的表現,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尋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卻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於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狀態。

最後,我們要感謝作者曹雪芹,是他一手策劃了我們這次穿越時間隧道的“故園神遊”。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5

《紅樓夢》的真正開端應當是第三回後半部分《林黛玉拋父進京都》節其中,作者不但借黛玉之眼對賈府概狀、上下人等作了一一的描述,更爲其在賈府中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

黛玉到賈府來,身份是孤女投靠親眷。因此,她爲自己立下的行爲宗旨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去”。這一準則在本回中即得到充分表現。作者在字裏行間,無不表現了林黛玉的敏銳小心、對一切都細細觀察、行爲恭謹。例如在邢夫人處一節、王夫人處一節、喝茶一節,還有與寶玉相會一節。試看寶黛相會,寶玉一見她便貓直:“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而黛玉見到寶玉時雖然也有同感,但只是“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後面的寶黛問答,黛玉只是問一答一,絕不多說一句話,並且當寶玉問“妹妹可曾讀書時”,她說“不曾讀…些須認得幾個字”。這與前文賈母問她時她回答“只剛唸了《四書》”區別何其大也。她前後不一的原因,不過是爲了迎春姊妹們只“認得兩個字”罷了。寶玉的癡狂與黛玉的謹慎形成強烈對比,這也爲他們在後文中的愛情悲劇埋下了伏筆。

黛玉在賈府內的命運,還通過“一個翻頭和尚”(即茫茫大士)的俄語有所預兆。茫茫大士說她的病“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生”。“不許見哭聲”預示她“淚盡而死”的結局,而所謂“外姓親友”自然是指她母族賈家了。但是黛玉概不聽勸,孤身人了賈家,其前途可以想見。首先是她在賈家的地位。試看她進榮國府時。“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進門後,又是幾個婆子扶她出轎,走了許多路,方到正房,冷冷清清等着的是兒個“穿紅着綠的丫頭”。只有賈母纔給了她一點溫暖,被“一把接入懷中”。賈母疼她,爲的是她身世的可憐;而熙風等人跟她親熱,所爲只是賈母。至於賈赦、賈政等,則都託故徽得見她。試與後文中寶釵進府相比,就可見黛玉處境之艱難了。

由此可見,黛玉在賈府中處於一個特殊而微妙的地位。一方而。由於賈母的疼愛,她得以與寶玉並肩,高出“迎探惜”之上;另一方面,她無親無友,無財無勢,爲人所孤立。她特殊敏感之性格的形成,正是由她的處境所決定的。也正是因爲此,方有了後文的一出出悲劇,有了這一冊“傷金悼玉的《紅樓夢》”。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6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雖是短短几頁課文,卻讓我們得出了一個答案:《紅樓夢》的:“千紅一哭(窟),萬豔同悲(杯)”昭示着封建制度的必然衰敗,它的成功也不僅僅在於其文學價值。

想着曾在哪一回中所見的文字,我空吟着“我所居兮,青埂之峯,我所遊兮,鴻蒙太空,吾誰與逝,與吾從,渺涉茫茫,歸彼大荒。”我不再只醉心於詞句的優美了,而是對那個時代的悲哀有了重新認識。

瞭解了顰兒“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背後的無奈,漸漸瞭解了寶玉“富貴閒人”中隱藏的叛逆。瞭解了那個終日以淚洗面,輸掉了釵黛之爭,在淒涼中香消玉殞的黛玉,如果說悲愁是東方古典女性的特點,那麼黛玉無疑是悲秋的集大成者。

穿越了時空,打破了歷史的界限,似乎見了她初到賈府的處處小心,步步留神,似乎望到了那個削瘦背影整日封存在那些封建禮教與各種人際的束縛中,無法理解,無法承受,盡力的躲避與應付。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7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香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夢裏,誰的輕吟?循聲而去,我想要追尋,卻見冷月移牆,浮香暗影,那花下的歌者,不見了蹤影。

我於是黯然,坐下。又有一片柳絮飛落,在我眼前飄蕩,像是詢問。我低下頭,想你。黛玉、黛玉。

黛玉是美的。“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閒靜時如嬌花照月,行動處似弱柳扶風。”曹雪芹定是最鍾愛黛玉的,纔有了花神一般的黛玉。絳珠草爲何物,不知,但若能幻化成此般美人的,恐怕也是絕美的植物。正是這種美,集萬千愛憐於她一身,這美給了她愛,給了她自憐的情思,卻也是因着這美,“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絕美與悲劇往往相生相伴。我們今天說這美往往就懷着一種哀嘆的情感,彷彿若不是這愁,此美便寡淡無味了。

黛玉是孤獨的。先是由她的身世所致——幼年喪母,寄人籬下時父親又去世,她的多愁與孤寂是自然而然的。然而正是在此般伶仃之境下,小小的她就因喪失了至親,蒙受心靈上的創傷。她的老師賈雨村說她“不與凡女子相同”,不語但靜思,才思敏捷。可這樣深深藏匿自己於靜默深處,不正是她受命運傷害的自我防禦嗎?失去了的痛苦叫她多疑,於是她更加孤獨,縱使大觀園內姐妹成羣,長輩們寵愛有加,而她卻只將萬縷情絲深埋心底,旁人一句不慎便觸及痛處;她是那麼渴望着愛,渴望着陪伴。所以縱使對寶釵疑心重重,只經釵大道理一勸,便視爲姐妹,肝膽相照,袒露心扉。雖然在人羣裏她嬉笑玩鬧,卻終究是習慣獨自一人,獨自掃花、獨自吟花,獨自傷痛、獨自落淚。

黛玉是叛逆的。這也正與她的孤獨相連。她的叛逆,在大觀園裏或許是一種乖張;但放在歷史背景下,這便是一種勇敢,一種反抗。她明白寶玉與自己有着相似之處——不願爲世俗所羈、不屑被功名所累。於是她與寶玉的愛情有着精神上互通的支柱,綿長而沒有決裂的可能;於是寶玉引其爲知己,在寶釵、襲人等勸其瞭解“經濟學”交涉官場時,他憤然地說“林妹妹不曾說過這混賬話!”也正是因此,黛玉的孤獨昇華至一個更加崇高而又永恆的位置——這是在傳統思想裏與歷史決裂的孤獨,這是對封建思想無所不在、肆虐人心的反抗,而這就註定了她的悲劇、她的不遂人意,她的苦淚及她所受的折磨。但卻正是這種叛逆,給了黛玉對立於“病西施”的一面——她的頑強、她的“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執著倔強,她的力量。

黛玉是善良的。這善良裏包含着太多——聰慧,才情,善解人意。她因聰慧而知人冷暖,她因有才而“花草總關情”;她因善解人意而樂於向地位低下者予以真情。於是,她真誠地教苦心學詩的香菱作詩,在寶釵勸香菱“你本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得成個呆子了”時,她卻笑着鼓勵:“意思卻有,只是措辭不雅”於是她悲吟五美,爲她們讚歌爲她們嘆息;於是她傷懷落紅,爲它們的歸所思慮,苦心護其“還潔去”,不使其“污淖陷溝渠”。難免的,每分善良都伴着十分善感。黛玉的善良有時也更多地出於悲己,轉而將這種自憐轉化爲憐憫他人他物。但這又何妨呢?正是因此,她的善良才顯得更真,更無須造作。

黛玉更是癡情的。她渴望愛,因而遇見了寶玉便傾其所有地去愛。然而她又有什麼呢?無非是生命與血淚。前世便下定的決心,她是爲淚而生的;可這淚便是她生命的源頭啊!日日夜夜的思念,青燈照壁,冷雨敲窗,閨中人的淚不盡,滾滾沾袖漬,一滴一滴可是在燃她的生命啊!於是寶玉的病榻前,她無聲抽泣;於是在寶玉與其他姐妹嬉玩時,她只是獨自飲啜;一次次地,心爲他所傷,淚直流,卻總不變癡心;一遍遍地,病由他而生,卻只有掩門自忍。“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卻爲誰?”終於一日,淚已盡,生命的源泉亦枯竭。我以心相許,你卻最終棄我而去,錯錯錯!只有在香魂歸天一刻突出一句帶血的悲喚——“寶玉、寶玉,你好……”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黛玉去了,大觀園裏少了一位才女,仙境重歸一位花神。她的淚已還盡,卻引人淚流無數。爲你癡、爲你醉,你的才思,你的癡情,只蓄我滿心話,說不出。夢已醒,唯有長嘆你芳名——黛玉!黛玉!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8

可嘆停機德,誰堪詠絮才。玉帶林中玉,金簪雪裏埋。

黛玉每燒一張詩稿都會想起往日的種種。從自己剛到賈府時受到衆人寵愛,與寶玉的第一次邂逅。“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與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自己不正是因爲寶玉在如今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尊重女性而喜歡寶玉的嗎?後來又隨衆人一起入住大觀園。可誰又知道在世人眼中“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大觀園,其實是一個“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場鄉。在瀟湘館中過的是“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的日子。這樣的生活多虧有寶玉相伴才能度過。想到曾與寶玉鬧過彆扭而難過;爲寶玉爲討好自己而對自己說過的甜言蜜語而高興;爲寶玉對自己說過的海誓山盟而害羞。

一直回想到今時今日,自己病臥牀榻無人問津,自己可能時日無多,可寶弟弟卻在這是與薛姐姐成親。難道曾經的`海誓山盟全是假的;曾經說只愛我一人,說我若死了,他便出家難道也是假的嗎?

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寶玉會這麼狠。難道女人就不能擁有自己的幸福嗎?難道女人的地位就這麼低下,不能尋找自己的愛情嗎?難道就沒有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嗎?我不甘心,不甘心啊!

這時她忽然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幻境,黛玉走到一個石碑坊前,碑坊上四個大字“太虛幻境”兩邊有一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有處有出無”石碑坊旁有一塊石頭名曰“前生石”黛玉來到石前。突然,她眼前出現了一幅幅畫面:西方靈河畔上有一塊三生石,三生石旁有一棵絳珠草,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得以久延歲月。後受天地精華修成女體,後乘昌明太平盛世下凡造歷還恩。

黛玉明白畫中的三生石便是寶玉,絳珠草就是自己。自己今生乃是來報寶玉的甘露之惠。黛玉喃喃曰“今生我淚已爲一人流盡,債已還,情以了。”說罷走進幻境。

回到大觀園的瀟湘館,紫鵑見黛玉把詩稿燒完後便暈倒了許久不醒就上前探了探氣,發現黛玉已經斷氣。紫鵑趕忙去稟報與賈母。“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試看春殘花漸落,

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

花落人亡兩不知。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9

她是我國四大名著《紅樓夢》中的一個人物。 她幼年喪母,體弱多病,寄人籬下,經常暗自垂淚,身上總有一股憂愁。

也許,故事中的寶釵更加迷人,但是,我就是喜歡她。喜歡她的多愁善感,喜歡她的坎坷人生,喜歡她的眼淚......她是誰?“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林黛玉。

寶釵雖有風情萬種,卻比不上黛玉一絲憂愁。

我喜歡黛玉的才氣。在詩社開辦的時候,一首“詠海棠”徹底征服了我。在其他人揮筆寫作的時候,黛玉心不在焉的到處玩兒,最後黛玉速寫了一首。那詩巧妙的將白海棠比喻成:“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爲詩增添了一絲憂愁。可 “瀟湘妃子”沒能敵過“蘅蕪君”,但是,我相信,這不過是黛玉隨意應付的一首詩,假如她好好寫,一定不比寶釵差。所以,我喜歡黛玉。

我喜歡她的憂愁。她的憂愁似乎是一種獨特的氣質,這氣質,也成了黛玉的標誌。黛玉葬花、焚詩,或者說,黛玉做的每一件事上,都帶着她獨特的憂愁。寶釵雖然漂亮,才貌雙全,但她沒有多獨特的一點。所以,我喜歡黛玉。

可是,黛玉還是含悲而終,這段美好的姻緣也破碎了。賈府也由盛到衰,什麼“金玉良緣”,在黛玉眼中,一切都那麼遙不可及。似乎一切,都是因爲那塊“通靈寶玉”。

在寶玉眼中,黛玉是好妹妹;在寶釵眼中,黛玉是普通人;在我眼中,黛玉的一切,都已化作一縷憂愁的輕煙,飛走了。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10

在《紅樓夢》裏,有很多個性鮮明的女性,其中人們最喜歡的是林黛玉,因爲無論容貌還是心靈,她都那麼純潔,美麗。

在滿園春色的大觀園中,最美麗,最體貼僕人,最令人信賴的小姐就是林黛玉了。她和紫鵑那麼貼心--以姐妹相稱,她從來沒有對下人發過火兒,小丫頭老婆子爲她做事她都給賞錢,跟鳳姐的冷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至於紫鵑願意爲她做一切。大觀園中哪個小姐管丫頭叫妹妹?恐怕只有感情細膩的林黛玉吧。別看林黛玉對下人一副好脾氣,但她也不是好惹的。周瑞家的把最後兩朵宮花送給她,她立刻冷冷地說:“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呀!”周瑞家的就一聲也不敢吱了。她對寶玉更是動不動就發脾氣,但當兩個人都明白了彼此的心後,反而不吵了。

別人都以爲林黛玉很任性,王夫人也不喜歡她。即使林黛玉時常耍小性子,也無法掩蓋她過人的才華。她不但詩寫得好,還教會了香菱寫詩。寶釵的文學才能不在黛玉之下,香菱就在寶釵身邊,卻跑到瀟湘館去拜黛玉爲師。這是爲什麼?因爲黛玉善良,熱心。香菱的身份一半是丫環,小姐教丫環寫詩,還是別人的丫環,只有林黛玉纔會這麼做。香菱是個孤女,黛玉卻很尊重她。周瑞家的是王夫人身邊的人,寶玉都叫她周姐姐,黛玉看不慣她仗勢欺人就讓她難堪。說起黛玉算賬的本領,真是棒!賈府中,財務大權一直在精明強幹的鳳姐手中,因爲人手不夠,鳳姐需要一個誠實可靠的人幫她算賬,她選的是林黛玉。

賈府人多,值得信賴的人不多,若是讓別人知道賈府有時過得緊巴巴地可不行。探春也能幹,早晚得出嫁,李紈也精明,卻沒太高的文化。林黛玉有文化,人品好,又不像鳳姐那麼貪婪,必然是兩袖清風,因此鳳姐讓林黛玉幫她記賬。她希望以後林黛玉和賈寶玉結婚後林黛玉幫她管家。可惜,薛寶釵成了寶二奶奶,林黛玉子在寶玉結婚的當天含怨而死。當我們看到這裏時都會爲黛玉感到心痛。這充分說明的封建思想的殘忍和昏庸。這種思想和林黛玉的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思想把林黛玉逼死了,把寶玉逼得出家。林黛玉的人文思想是要求平等,也給別人平等。當得不到平等和尊重時,她以死抗爭。

林黛玉的人文精神就是曹雪芹的人文精神,這種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說,林黛玉也是不朽的。

讀《林黛玉進賈府》有感 篇11

打心眼喜歡《紅樓夢》,尤癡《葬花詞》,至今我自己也不知吟詠了多少遍,爲黛玉淚灑多少回。如今扮演黛玉的曉旭撒手而去,讓人不禁更感悲傷。

每每口誦《葬花詞》,林黛玉好似“弱柳扶風,姣花照水”的柔美倩影,那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孤單悲慼,無不在我腦海遊戈。面對遍地落花,念及自己的身世,她怎能不憑生幾分無助與辛酸?演繹黛玉的曉旭也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當花俏枝頭時,人們或駐足欣賞,或漫遊其下,或風花雪月吟詩。但當“紅消香斷”之時,又有幾人如龔自珍那樣深諸其情懷,並留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千古名句呢?是啊,目睹“花謝花飛花滿天”的黛玉,想到自已天生體弱,“紅消香斷”便在不遠處,自己與眼前這飄飛的落花又有何異?可這滿地落花,還有黛玉用那“錦囊收豔骨”,且用“淨土掩風流”,讓其“質本潔來還去”,不願見其“強於污淖陷其溝”,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紅消香斷”之時不知道可有人爲我“收豔骨”“掩風流”?如有人惟願,其一定是寶玉。如若如此,我也泉下瞑目矣。可寶玉若依然任性,與寶釵、湘雲、襲人……等歡情忘舊,我可真要“強於污淖陷其溝”了。唉!前事難,不若於今,“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吧,那裏纔是自己最好的歸宿。可茫茫“無盡頭,何處有香丘”呢?真乃“從來淑女多抱怨,自古嬌妻更含酸”啊!

或許當時赤瑕宮神瑛侍者甘露澆灌那株降珠草時,便註定了悲劇的發生。

曹雪芹啊!你何來那麼多哀怨?爲何非要把《紅樓夢》中的衆多人物都寫得如此悽慘呢?古時的人彷彿已預知了今日。曉旭啊!你演繹了黛玉,現如今又應了黛玉的命運,真可謂“紅消香斷”悲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