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詩經關雎讀後感(精選13篇)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詩經關雎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經關雎讀後感(精選13篇)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1

說《詩經》就定然不能不說《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讀到的也是最爲人熟知的一句詩經經典了,在我們青澀的年華里,多少人曾經爲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與愛情有關的字句篇章。事實上,《關雎》還是《詩經》的第一篇,少時學《關雎》,記得老師只是不停地給大家講解着其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如賦比興之類云云,今時今日,那些修辭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記,然而誦讀詩文時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同學們懵懵懂懂的笑聲,我們永遠無法忘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每次讀到這句,胸中都會涌起一股莫名的衝動,每個人都有過去,每個人都有故事,或許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無止境的輪迴吧。詩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思緒紛繁,百感交集。那些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我們呢?我們經歷過一些事,看過一張張面孔,一次次遇見,同時也一次次擦肩而過,雖與征夫殊途,實際上我們同歸。在未來的日子裏,或許我們仍然會繼續這樣的生活,但是隻要自己覺得沒有遺憾,生活應該都是完美的。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出自《詩經·周南》裏的詩句流傳於大街小巷,從耄耋老人到剛背上書包走進學堂的小朋友,從商務寫字樓到市井街,從書本引言到閒談小敘……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不同場合的人都說得出那麼一兩句家喻戶曉的《詩經》中的詩句,足以可見《詩經》在我國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它對中華人民的深遠影響。作爲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着特別的位置,而其中第一篇便是《關雎》。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遇到的就是《關雎》,連孔子都評論其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雎》是《詩經》國風的首篇,大致描繪了一位青年男子喜歡上一位採荇菜的姑娘後的一系列心理變化過程,從傾心愛慕到刻骨相思,以致渴望與之結婚生活。語言簡潔明快,感情熱烈直率,韻律和諧萬元,滿富民歌情味。

“樂而不淫”。《關雎》中細緻描繪了男子遇見心動女子時的心理活動,他仔細觀察女子的一舉一動,觀察女子洗荇菜時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晚上一個人臥牀時,還在思念女子,以至於輾轉反側、無法入眠。甚至開始想象如何使心上人高興,女子高興時會是什麼樣子。全詩充滿了男子情愫悸動時的緊張、激動、愉悅、迫切……我們閱讀它時,彷彿可以跨過時間與男子感同身受。雖然充滿了愛情,但全詩美好又淳樸,感情表達節制得恰到好處。

“哀而不傷”。在描寫男子思念女子、求而不得時,我們可以體會到男子迫切又無能爲力的心情。他未曾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來實現這段愛情,他愛的剋制有禮。也正是儒家所歌頌的“感情剋制、行爲謹慎、以婚姻和諧爲目標的愛情”。男子和他所心愛的女子最後的結局我們不得而知,也許他未得到他日思夜想的愛情,但儘管這樣,全詩讀起來也是憂愁而不悲傷。

這首詩本身,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詩主動的乙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心儀一個小夥,也常常會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再一片琴瑟鐘鼓之樂,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從這裏開了頭,即使但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而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反觀當今社會,我們用《關雎》中的美好愛情來品味當今社會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當網絡環境下用“舔狗”來嘲諷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真心和愛慕,用“前女友的數量”來作爲炫耀的資本,用空間裏的一條說說來“找對象”……這些現象不得不讓我重新思考這個社會的浮躁,是否大多數人已經真的把愛情看作結果而非過程,是否早已無法用赤誠的心感受那份純真,我細細思考,不得結果……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3

《關雎》是《詩經》詩的開篇,從西周初到春秋中葉,約500年的的時間,古人就只選送了305篇詩歌,流傳給後人,平均1。98年纔出一首,所以,《詩經》是所有詩文文化的源頭,這個評價一點也不爲過了。古人,要想成爲文化人,甚至只要你有點讀書的理想,就必讀《詩經》。

今日,時光靜好,就拿出一本《詩經》,以前從來看不下去10篇。最近想讀這本書,是因爲讀了南懷瑾的書,也看到許多成功人士都從古文化經典中尋找到了爲人處世,工作生活的智慧,就突然覺得是時候該靜下心來讀書了。

《詩經》第一篇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關雎》,《詩經》那麼重要,那麼,《關雎》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那麼,爲什麼編者會把衆多的國風中的這篇放在開頭呢?

首先,我們說說,風雅頌,爲何把風放在開頭,而不是頌。風是採集民俗歌謠的詩篇,也就是老百姓在平時勞作時,用於娛樂抒情的歌。勞動人民是智慧的源泉,是國家的主體,反正,百姓就是很重要,興亡都取決於他們。他們的所思所想自然要放在第一位。

那百姓的思想很多,爲何又把這篇追求愛情的詩歌放在第一呢?愛情是人最基本的高尚情懷之一。因爲它的對外性和可變性及專一性,所以愛情常成爲折磨人又讓人慾罷不能的東西。親情和友情則不會這樣。大家看了國風就知道,很多關於女子出嫁男子娶親,婚姻變化,思念徵人的詩,其實皆源於愛情。有之,福也,亂之,禍也。很多錯誤的決定,衝動的懲罰,當然也有成功的動力,都源於愛情,所以,把男青年追求心怡女孩的詩放在開篇,符合人性人情。

有好學的小夥伴,就會問,爲什麼不把一篇愛得熱烈的詩歌,比如《桃夭》?我想這就是《詩經》表達情感強度上的一個標杆,也是詩歌表達情感的一個限度,哀而不傷,《關雎》中男青年得不到自己的愛情,沒有撕心裂肺地哭嚎,沒有怨恨報復放棄,而是,即使我轉轉反側很難受,但是我還是對自己的愛情充滿嚮往,好,姑娘你暫時沒答應,沒關係,我要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就是我要彈着琴瑟來取悅你,我要敲着鐘鼓取悅你,直到你答應嫁給我。是不是很理性很剋制,這就是表達感情的最佳狀態了,傷心有個度,悲觀有個度。同樣的,高興有個度,愉悅也有個度。這就詩歌的美。寫出來,唱出來都令人陶醉。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4

《關雎》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文學《詩經》中的名篇,是描寫我國古代男女青年愛情的傑作,我反覆讀過之後頗有感慨。請看這首詩的內容。“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的開篇一下筆就奠定了男女雙方“人”的基礎,那是“君子”與“淑女”的愛情,愛的雙方人格是高貴的。再往下看,他們的感情怎樣?

你看那追求愛情的男主人公,“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不是逢場作戲,也不是三分鐘熱度,這份情感是深摯的,有着永恆的力量。接着他開始行動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他充分的考慮對方的感受,用美妙的音樂去吸引對方,用詩意般的傾訴向對方表白愛慕之情,這種表達方式是何等的高雅。這就是我國古代男女青年的愛情,人格高貴、感情深摯、表達方式高雅是他們對愛情三要素的基本要求。

他們淡化了權勢和錢財庸俗,脫離了原始衝動的低級,追求的是一種高品味、高格調。全詩音律和諧,一詠三嘆,也採用了《詩經》慣用的比興手法,特別是它的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如“輾轉反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不僅給人以如見其人之感,那主人公用情之真切,追求之執着令人爲之感嘆。總之,在我看來,古今描寫愛情的詩文比比皆是,但真正像《關雎》這樣有格調的詩文實在少見。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5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對於《關雎》,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的一同認知中,這一首愛情詩是寫“君子”對“淑女”的追求。第一組便是關雎,朱熹說:“雎鳩,水鳥”,“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遊,而不相狎。”雌雄相依,“相與和鳴於河洲之上”。關雎雌雄成雙,在水中的陸地上和鳴,自然能夠引起求女君子的同感。對於自己的心上人,他朝思暮想,但卻只能遠觀,不能領回家。第二組是採擇荇菜。如果水裏的荇菜非常繁茂,就必定引來附近的女子採摘。其中的一位,便是這君子看中的淑女。我想,此時此刻,君子一定希望自己可以化身荇菜,被淑女採去,那麼,這是多美的事情。第三組是君子求女,這便是關雎和採摘荇菜後最重要的含義。關雎,是耳中所聽;荇菜,是眼中所見;求女,纔是君子心中所思。可愛情往往並不順利,“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心意未能如意,追求未能如願,日夜心頭在牽掛。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覆去難以成眠。

《詩經》的美感,是原汁原味的,不加修飾的。讀着它,如同穿越到幾千年前,被鎖定在記憶中的山野鄉村城市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男情女家,婚喪嫁娶,民間閒話,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如此的真實。這些都真真切切的存在過,真真實實的發生過。讀《詩經》,讓我感受到文字的精緻之美。《詩經》,還充滿了音樂性。字裏行間裏充滿了節奏感和韻律感,讓我彷彿聽到了遠古歌謠的合唱,字字句句,重重疊疊,色彩斑斕,如浪般,又如細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有兩大源頭,一爲《楚辭》;一爲《詩經》。《詩經》則不同於《楚辭》的浩浩乎奔瀉而下,翻開《詩經》就好似聞到了百年老酒開壇後飄蕩千年醉人的醇香,優雅輕揚。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采詩官搖着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爲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和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一起,構成了今日的《詩經》。它讓我們看到了、感知到了幾千年前的故事,透着文字,彷彿回到了遙遠的先秦時代,他們坦然率真,他們愛憎分明,才能使簡簡單單的詞句落在心裏。沒有格律限制,不講究遣詞造句,因爲這份不加雕琢的天然,不矯飾,不刻意,讀起來讓人歡喜。所以這份真誠的天然儀態,便是詩經最大的寶藏。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6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關於“詩經”的專題課文,每首詩都各具特色。唯《關雎》這首寫愛情的詩,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學過這首詩,我的腦海中常常反覆吟唱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首優美戀歌牽動着我對愛情的思考。

《關雎》是詩經的首篇,它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我還覺得這首詩表達了男主人公愛而不得的憂傷和惆悵之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君子愛淑女,卻愛而不得,無法入眠。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只是覺得很有趣,但並沒有切身的體會。

但是有那麼一次,外地工作的姐姐獨自回來了,留姐夫在他鄉,我纏着姐姐和姐姐一起睡。夜裏,姐姐翻來覆去,遲遲無法入睡。現在回想起來才似乎有些明白,那時的姐姐不正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嗎?

愛情真是人類神奇的情感。八年級上冊語文書有一篇羅素的短文,也談論了愛情是羅素一生追求的目標之一,他這樣說“我尋求愛情,首先是因爲它帶來狂喜——它是如此令人心醉神迷,我常常會爲了這種短暫的歡樂而犧牲餘生。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爲它能孤寂——身臨這種難耐的孤寂。一個人戰慄的目光會瞥過塵世的邊緣,直透那冰冷而不可測的無生命的深淵。我尋求愛情,還因爲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和詩人在夢想中描繪的天堂的神祕縮影。”看來,愛情是人類美好神聖的情感,尤其是“發乎情,止乎禮”的君子和淑女的愛情更是最美的詩篇。

但是現在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正是讀書的好時機,顏真卿說:“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的我們就應該奮發圖強,努力學習。要爲學習而“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要爲學習而“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且讓將來最優秀的自己能遇見最優秀的那個他。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7

這一週我們和孩子一起欣賞並朗誦了《詩經》第一篇《關雎》,想必收穫不少。作爲發起人,我也是盡我所能讓這件事做的更好些,讓大家都能有所得。但凡事總不可能完美,每一次的前進也是在磕磕絆絆中摸索。比如關於《關雎》中一些字詞的註釋考慮的還是不夠完善,因爲孩子在讀經中問了我一個問題“荇菜可以吃嗎?”我居然答不出來。我考慮到介紹這種植物,卻忘了詩中本意。“爲什麼摘荇菜?”“荇菜可以吃嗎?”是啊,看似多麼簡單的問題,居然把我難住了!後來查找資料,終於知道荇菜是可以吃的,也可以作爲豬和家禽的飼料。全草均可入藥,能清熱利尿、消腫解毒。蘇恭(蘇敬,唐代藥學家)說“荇菜生水中,葉如青而莖澀,根甚長,江南人多食之。”

除了吃,荇菜還有淨化水質和觀賞的作用。

明白了荇菜的用途,我又開始陷入自己的想象中了。古人做《關雎》一詩,詩中描寫所追求女子只用了“窈窕”兩字,我覺得卻不盡然。對於自己喜歡的女子怎麼可能簡簡單單兩字就打發了?爲什麼要寫女子採摘“荇菜”?“荇菜”喜靜水,葉片呈圓形或卵圓形,5~10月會開出小黃花,豔麗而繁盛,極具觀賞價值。詩中所寫一個女子在長滿荇菜的水裏,雙手不停地採摘荇菜,而男子眼裏所看到的是在點點黃花、碧水清波中有一位既美麗又勤快的水中仙子,在歡快的採摘荇菜,這幅畫卷在他心裏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難怪會“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了。所以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了。

《關雎》很美,朗朗上口。五個篇章看似簡單,我卻花了大力氣查找資料整理。看似很難,但終究只是一首曲子,卻傳誦至今!由簡入繁易,由繁入簡難。詩人能將這麼複雜的情感寫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我覺得可以概括爲“返璞歸真”四個字。希望通過不斷地學習,自己也能參透這個道理。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8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這首愛情詩是當之無愧的三百篇之冠。

這首詩寫了一位癡情“君子”對一位採荇菜的“淑女”的執著追求。用比興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鳩的陣陣鳴叫,引起自己對淑女的愛慕之心,開頭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調。全篇以“求”爲中心,分爲三章,寫作者一見鍾情、朝思暮想、想象結合三部分,一唱三嘆,迴環往復。作者用疊韻增強了全詩的和諧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讀起來朗朗上口。“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詩保留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聯,描寫了淑女的美麗賢惠,勤勞忙碌的姿態,“流”極寫少女順着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採摘荇菜的姿態,使之富有動感與生機,也暗含了少女難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煩惱,悠哉一詞的疊用將作者長夜難眠的相思之苦刻畫得入木三分……巧妙優美的語言反映了複雜的心境: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一位少年的愛慕之心就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雎》就是一篇“思無邪”的詩歌,它那淳樸自然的風格和複雜纏綿的情感值得品味。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9

“同學們要多背誦一些優秀古詩詞,長大以後才能文思泉涌。”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就有大量的優秀古詩詞,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孔子在論語中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就是說《詩經》是真實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有感而發。《詩經》中大量的詩句,因其美好,內涵豐富,意味深長而被世人不斷引用。

《詩經》的開篇《關雎》,就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愛情詩篇。詩中的男子,遇見心儀的女子,卻顧慮重重,羞於開口。他沉浸在愛的幻想中,這種愛,樸素而純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以求”、“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等成語均出自於《關雎》。相反,《詩經》中的另一篇《氓》,則反映了一個女子剛烈果斷的性格,以及對愛情的失望之情,訴說了婚姻的悲劇。“夙興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成語就出自於《氓》。

《詩經》中自然不乏描述戰爭的詩,最爲典型的就是《擊鼓》一詩,與“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達了厭戰的情緒。詩中的男主人公曾與妻子發誓白頭偕老,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打破了這美好的愛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多麼真摯的承諾,卻只能嘆息“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或許這只是一個士卒的心聲,卻表達出了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安定的嚮往。

“百善孝爲先”,《詩經》中描寫孝順的也有很多篇,讓我最爲印象深刻的就是《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南方吹來的暖風,溫暖了萬物,滋潤着成長,這是母親無私、不辭辛苦的品質啊!幼小的孩子在母親撫養下健康成長,全是母親辛勤哺育的功勞。“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到了老年,雖然有七個子女,卻無人盡孝,讓人對母親深表同情,鄙視這不孝子女,讓我心靈震撼,感悟孝順不能嘴上說說,要實實在在行動。

《詩經》中,還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夙夜在公”等膾炙人口的名句,都讓我受益匪淺,學有所用。

深讀《詩經》,讓我感受到它不僅是詩歌總集,也是當時人們生活的活字典,讓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10

讀《關雎》,感悟古時候人們對愛情的態度,發現愛情從古至今並沒多少變化,一直是人類不懈追求的精神寄託之一。到了物慾橫流的今天,相信還是有不少的人期望遇到真正的愛情,當然在這個時代,真愛變得越來越稀少,也越發珍貴。讀《關雎》,感受愛情帶來的美好憧憬。

這首詩之韻味,便在這男子對愛情的嚮往和渴望,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對夢寐以求女子的一種狂熱的思念和想念。

一見鍾情,是這首詩男主人公看到美麗女子的狀態,看到了,就喜歡了,就有和她相伴一生的願望,這是愛情最原始的一種表現,喜歡了就表白了,直接說了出來,對愛情不遮遮掩掩,直白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顯得更加真實。

對照現代來講,一般遇到喜歡的人直接表白人家多數會以爲你太不認真,認爲你傻,或是直接想玩弄感情,只有天天努力追求很長時間後才進行考慮。但往往不計後果天天死乞白賴的追來追去的人卻是真真實實玩弄女人的渣男。女人在被玩弄了之後,往往會感嘆天下男人都一樣,沒一個好東西。卻不知,好男人往往她都發現不了,或者在追求她時被認爲沒耐性或覺得太傻太老實,要不就是嫌棄太窮。

真正的愛情往往能讓人感到振奮和幸福,太拘泥於物質的愛情往往變成了一種儀式,失去了靈魂,她是感受不到真正愛情的滋味的,也許,她也不會明白真正的愛情是什麼。

心底純潔,纔能有機會體會真正愛情。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11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千古流傳的話,幾乎被每個人熟知。大到年至古稀的老人,小到四五歲的孩子。在我們的意識中,這似乎是一句撩妹的句子。然而,這句話出自的詩《關雎》,它背後所蘊含的誠摯感情卻是令我意象不到的。

在這首詩中,處處體現了一個君子對淑女的愛。“鐘鼓樂之”中鐘鼓是在婚禮中所使用的樂器,這說明君子對淑女有着一份認真、負責的愛。

我無法想象,穿梭到至今兩千多年的年代時,人與人之間便有如此忠貞、純潔的愛情。正是這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讓人慾罷不能,爲之着迷。我似能看到君子思念淑女,躺在牀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眠的場景,我似能想象,君子與淑女大婚時,十里紅妝的場景,我似能想象他們婚後琴瑟和鳴的場景。但我無法想象,究竟怎樣的的女子才能得到這樣的愛?詩中甚至沒有一句描寫她的外貌。

一份不摻雜任何目的的愛,是現代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啊!有且僅有一個他∕她,在如今似乎很難遇到了。許多人趁着年輕談了許多場戀愛,目的又是爲了什麼呢?可能是爲了瘋狂罷。

每次走在街上,看見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情侶我不會覺得羨慕。相反,我卻十分羨慕一對滿頭銀絲的夫婦。我想,能在對方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一起走到兩鬢斑白時,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他們經歷了一切考驗,到最後,相依爲伴。這樣的一份細水長流的愛情,難道不比年輕時一場短暫的愛情更加動人心魄嗎?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遇見一個如《關雎》裏的君子一樣的人。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12

《關雎》自古以來便被世人當做愛情詩的典範,善良文靜的姑娘,風度翩翩的君子,一段真的愛戀,即使間隔千年之久,也能喚起人們的共鳴。但若我們更深的瞭解這首詩,便會發現這首詩所要歌頌的遠遠不止這場單方面的暗戀。

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裏,關雎描述的是民間的愛情故事,但你可曾想過,這位君子究竟是什麼人?在先秦,琴瑟和鐘鼓都是貴族人家纔有資格用的樂器,君子莫非是指君王之子?再者,描述愛情詩歌千千萬,皆是情真意切,《關雎》憑什麼放在詩經開篇?

搜尋了許多資料後,我得出結論,這位君子的確是貴族的王子,正是他這種非凡的身份,使這首詩在千千萬萬的愛情詩中脫穎而出,爲天下人所頌揚。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這位身世出衆的年輕人,願意謙卑的去追求一位民間女子,而不是居高臨下的以高貴的身份去輕視禮制,去藐視底層,這樣的愛情,不論成功與否,都令人稱頌。當被拒絕時,他並沒有選擇糾纏,即使“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也會在見到心上人時剋制住自己的私慾,以絕對的尊重、絕對的平等對待這位來自民間的女子,作爲一位貴族子弟,他並沒有用自己的背景去求得一位民間女子的芳心,卻願意在對方應允之後帶上琴瑟,帶上鐘鼓,帶上一切在當時罕見的樂器,爲她獻上他眼中最好的婚禮。

若不是心中早有人人平等的信條,又怎會如此尊重自己的心上人,若不是心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又怎會以如此謙卑的姿態追求愛?

反觀當下,當今社會早已沒有階級高下,人人平等的信條早已人盡皆知,卻有多少人掩住了對體力勞動者的嫌棄與輕視?有多少人摘不掉對低薪工作者的有色眼鏡?有多少人重視他人的出身、崗位而重於他的人品?正是因爲越來越多的人被偏見所牽絆,這首跨越千年而來的詩,才得以在舊觀念不斷淘汰的歷史輪迴裏站穩腳跟。它帶着遠古的露水告訴我們,因爲我們彼此平等,所以我們應彼此尊重。

也許這段愛情的感人之處並不只是赤忱熱烈的情愫,還在於我身份顯赫,但我仍願意彎下腰來,平等的對待你、尊重你,希望你做我的皇后。

詩經關雎讀後感 篇13

參差荇菜裏,有隻小舟點漪而來;參差荇菜裏,有位少女素衣嫋嫋;參差荇菜裏,有個癡心人佇步凝望......

這是《關雎》裏神仙一般的浪漫,每每讀來,不禁陶醉其中。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雎鳩鳥清亮的一聲長鳴,打破了遠古的那份寧靜,緊隨一聲呼應,遙遙相對。他雙目遠望,靜靜佇立,心卻很亂。但他沒有去打擾他所注視的那位“伊人”。而是回到家獨自“輾轉反側”“日夜思服”。

就算那般動了心,他不去走近,不去打擾她,他把他的渴慕,埋藏在了自己的心底。他愛,但他愛得有禮,有節。同時,他也在忍耐中磨礪自己的情感,忍耐,忍耐,再忍耐。不逾矩,不違節。

也許是由於思念心切,他竟於不覺中產生了幻想,想象“琴瑟友之”,想象“鐘鼓樂之”,想象八擡大轎迎她進門。

但是,只是幻想,不是行動。是的,發乎於情,止乎於禮,他做到了。他承受着相思之苦——那是一種心如刀絞的苦痛,哪怕百般揉擰着被褥,也不去找她,堅守着他的原則,堅守着禮節。

所以,《關雎》所抒發的愛情,雖然用心深切,思念深切,但其激情始終控制在一個理性適度的範圍內。

同樣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來自於《鵲橋仙》的長嘆,揭開了愛情長久的序幕,遠在異地的一種相思之苦,也是對情感的一種節制。倘若日日如膠似漆,這種“黏”終一天會幹,幹了就會裂。在一處的朝夕相伴,也終比不上天各一方的相思之情。這是愛情的真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也需要時間的考驗,否則,那“寤寐思服”便沒有了味道。

曾經與張珙相愛並約會、以身相許的崔鶯鶯在張珙得到了高官後被無情地拋棄,這便是因爲崔鶯鶯沒有節制地去愛,發乎於情,但沒有止乎於禮,她的不理智,也終釀成了她愛情的悲劇。

如此,你還覺得《關雎》只是悽美的“單相思”故事嗎?它真正展現的是一種獨特的情感,一種獨特的方式。

“發乎於情,止乎於禮。”

——這是屬於中國的浪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