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通用24篇)

本文已影響 3.5W人 

導語:  宋濂——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貧寒卻依舊嗜學;天大寒卻弗之怠,從不逾約;踏深數尺雪,皮膚皸裂而不知;以中有足樂者而從不慕同舍生…… 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通用24篇)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

《送東陽馬生序》是選自宋濂的《宋學士文集》。文章先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然後聯繫馬生求學的優越條件,這樣,我們不難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文章中提到宋濂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情況——“餘幼時即嗜學。學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在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時候讀書的環境是那麼惡劣,家中無錢,問人借書,寒中抄錄,而自己的學習態度是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專心求學。因此,他後來有名望有地位,詩文成就高。由此看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其實,學有所成並一定要在順境中、逆境中、優越的社會年度中、機遇中才能達到的,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自己的專心與否。

外國有這們一則故事:貝多芬小時候跟外國的老師學唱歌和彈鋼琴,由於貝多芬對彈琴方面有興趣,學得比較好(若跟其老師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老師看好他,並想把自己畢生精力傳授給他,但貝多芬的語言跟其老師的有所不同,導致他聽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貝多芬在那時起,在練習彈琴之餘,還要學老師的語言,他很認真——一天有20小時,他的眼睛是有光線射進去的。皇天不負有心人,2個月之後,他根本把該語言學到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師的指導,最終在世界上有名義;有地位,對於第六交響曲,我想人人都有聽過、聞過。

誠然,學有所成、成纔不是三心兩意,亂來就可以達到、實現的。而是要努力、勤奮、艱苦、刻苦鑽研,再加上自己對學習的專心。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2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的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宋濂從小到到大是那樣愛學習。小時候,他家窮沒書可讀,他就自己到藏書的人家去借,爲了按時歸還,他日夜不停的抄寫,即使是在結冰的日子裏他也不放鬆學習。成年時,沒有老師和名人的指點,他就跑到百里外向有學問的前輩請教。當老師批評他幾句時,他就更加恭敬,禮節就更加周到,他不敢說一句話來對答。因此他雖然愚笨,但他也獲得了知識。在他去求師學習時,雖然下着大雪颳着猛烈地寒風,但他也照樣揹着書箱拖着破鞋在深山裂谷中行走,腳上的皮膚凍的破裂也不知道。住在旅店,主人每天只供他兩頓飯吃,並沒有鮮肥滋味的享受。他看着和他住在一起的學生,他們都穿着絲綢的衣服,頭上帶着紅色的帽帶和寶石的帽子,腰上還掛着白玉環等裝飾,而自己穿着破衣服,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有羨慕那些學生的穿着。因爲他心中只想讀書,不覺的吃的穿的不如那些學生會。宋濂真是一個能吃苦耐勞熱愛學習尊敬長輩的學子。

而我自己呢?當然無法和他比了,和他都相差十萬八千里。

小時候,家裏有書可讀,可是一心想着玩就放鬆了學習,漸漸的成了一個貪玩鬼。中年時,生活條件變好了,衣食住行都不用愁了。即使是在這樣好的生活條件下,我還是很貪玩鬼,根本就把學習拋在腦後。只爲自己能夠穿上名牌衣服和鞋,不是名牌就不肯穿,有時還會和父母吵架。當自己做錯了事時受到老師批評,自己有會在老師背後說老師壞話。星期六或星期天,老師佈置了作業,然而我是那樣的偷懶,還會在老師的作業上打折扣,有時還會帶到學校裏完成。冬天天氣十分寒冷下着鵝毛大雪的時候,自己還有一種不良的想法:還是躺着暖和啊,作業就下午在寫吧。作業一推再推,到了快要上學時才手忙腳亂地將這些作業寫好。

我真遠遠不如那位愛學習的宋濂,他在那樣窮的條件下都如此愛學習,而我卻在這樣美好的生活條件下都不愛學習,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啊,真是寶劍鋒從磨歷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付出多少,就回得到多少的回報。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3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給馬生的勸慰之詞。歷數了自己的求學之路上的種種艱辛,藉此激勵馬生刻苦求學。宋濂求學時,教師的師道尊嚴讓學生望而生畏,只能“伺其欣悅”,才能俯首再請教。

我們不贊成古時的師道尊嚴,因爲它過多的強調了尊師,而很多時候則扼殺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像宋朝時的宋濂年少求知時那麼艱辛去求學,而老師甚至連學生提個疑問也不允許。宋濂只能“俟其欣悅”再畢恭畢敬地去問。如此的師道尊嚴又讓多少膽怯的孩子沒能成才。但是現在班主任仍需要在學生面前樹立自己的威信,這種威信是以誠懇爲基石的,任何的誇大其詞都將成爲日後合作不愉快的暗礁。我接到一個新的班級通常是這樣做的:先誠懇地介紹自己,我覺得我自己不很輝煌的經歷對於成爲學生的榜樣還是行的。

從上班開始談起,到函授本科,期間,我如何苦背,如何獲得大學語文、政治、教育學的高分。我如何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我如何面對生活的不平等,我上集市買的東西比別人貴,僅僅因爲我的方言不同,面對不平等,我生氣,但我從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人都是這樣的,既然來到了世間就有生活的權利。其次,我展示我“淵博”的知識,每講到與知識點相同的地方,我都會適當的加以擴展。比如:談到蘇軾,他是豪放派詞的中堅人物是要提到的,附帶把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李清照談一下。講到蓄勢,就談寶玉捱打,金釧的投井而死,王府管家來要琪官,在父親面前應答的不伶俐,都是爲後面賈政往死裏打寶玉蓄勢。還有就是說話要有力度,說話要算話,佈置任務說什麼時候完工,到時就驗收。好的表揚,不好的有時批評,有時不吭聲,很多時候不吭聲就夠了。對於逆反期的中學生他已經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了。做到了這些,在和學生交往的過程中也要有鬆有緊,解答疑問面帶微笑耐心解答,面對學生的違規行爲要雷厲風行的處置。樹立威信是組織好課堂紀律的基石,在學生面前沒了威信,相處時會很被動,沒了主動權,如何好打贏勝仗。有了威信,有了紀律,學生學習才能進入正軌,我們的教學活動纔不是苦行僧的日子,而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活動,會感受到成功感、幸福感。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4

不明白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人卻住在羅馬。”

或許大家要說,這句話表達的是:每個人所處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不一樣,或許你努力奮鬥了一輩子纔得到的東西或是都不曾得到的東西,別人生下來就已擁有。是的,每個人的起跑線是不一樣的,或許從一開始你就比別人落後了不知多少,或許你又從一開始就註定跑可是別人。可是請你記住,那並不是你不努力,不奮鬥的理由。

看看本文的作者——宋濂,他又是如何從一個買不起書的人,成爲明代的大學士,成爲朱元璋口中的“開國文臣之首”呢?

瞧,細心翼翼地捧着“手自筆錄”的書,他的思緒在堅挺的文字中飛揚,拿着毛筆的手從不捨停息半刻,書頁中塞滿了解析、註釋。“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細細低吟,彷彿正置身於冰天雪地中,身旁是專注抄書的宋濂。茅草屋四面透風,片片雪花落在紙頁上,陪他共食這精神食糧。對知識的渴求令求他忘了環境的艱苦,身體的傷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或許正是幼時的艱苦環境,才讓宋濂成長爲偉大文學家、史學家。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活力;父母不惜自我省吃儉用,爲我供給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提高,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於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而我卻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學習呢?是的,並沒有。

所以求學成功在於不畏艱難,勇於探索,具有恆心和毅力在於專心致志。成才的關鍵並不在於客觀條件,而是在於自身的努力。所以既然你沒有生在羅馬,那就靠自我的努力,在通往羅馬的泥濘的路上,把自我前行的足跡一個一個地印下,不也挺好的嘛。

窗外的陣陣風聲拉回了我的思緒,慢慢合上書頁,感慨滿溢心間,無暇顧及窗外的景象,腦海閃過句句古文: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這是來自心靈的詩篇。

是的,不信命,就拼命,世界從不虧欠每一個努力的人。

——後記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5

我讀完這篇文章後,驚異的是古人與現代的我們在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面的差異。仔細思慮起來,我覺得我們值得學習的除了類似於“懸樑刺股”這樣的學習方式外,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態度。

宋濂家裏窮,沒錢買書,那時也沒有複印機,就只能借別人家的書來抄。“抄書”啊!什麼概念!就是爲了能看到更多的書。而此刻的我們呢?成千上萬的中學生,爲了玩電腦、打遊戲,書擺在眼面前都不讀,更別說做些什麼讀書筆記。我覺得這是一種“時代病”。我們這個時代,擺在學生面前的選擇太多了,並且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時是家裏的掌中寶,根本不懂得什麼讀書苦,得書艱,要他們來學古人什麼“鑿壁偷光”?根本不可能!

古代的學生子弟想求學,得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地去拜師,到了教師那兒還得看教師的臉色,教師心境不好,靠邊站去!可看看此刻的中學生,他們好象把書本上的“師生平等關係”理解成了“師生互換關係”。也不明白大家記不記得,去年湖南的一所中學裏,一位教師跪下來求學生好好讀書。這個舉動看似讓人感動,可是也從側面影射出現代中學生的待師態度。“尊敬師長”這個美德是中華民族保留了幾千年的傳統,“天地君師親”,從這個順序就看得出,古時候,教師是排在爹孃之前的,比爹孃還重要,可此刻的學生不是把教師當爹孃了,是把自我當爹孃了。

我覺得看一篇文章不能一個勁兒的說空話,要學習!要模仿!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自省,學會他的態度。宋廉手都凍僵了,仍舊在抄書。你要學什麼?學毅力!宋廉家窮,無錢買書,但他好學,於是就抄書來學;學誠信!宋廉借書從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時限;學勤奮!宋廉跑到百里之外求學,被教師多次責罵,也從不灰心、不抱怨;學吃苦!宋廉上學要走山谷雪地、忍飢挨凍,但他也沒有放棄過;學會滿足!宋廉一句“以中有足樂者”足矣,自我從中享受到讀書的東趣,其他的吃喝玩樂不值得羨慕;學爲了夢想、爲了追求,去不懈的努力,讓自我心中充滿歡樂!

一種好的學習方式只是形式,一種好的學習態度纔是讀書的精髓!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6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名叫《送東陽馬生序》的.古文,讓我獲益良多。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爲例子,使做爲學生的我感到這似乎不是幾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邊事,更使我知道求學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們應不畏艱辛,勇於探索,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諡文憲,浦江(在今浙江義烏縣西北)人,很受朱元璋器重,爲明代的“開國文臣之首”。家境貧寒,自幼發奮苦讀,依靠堅強的毅力,克服艱難險阻,最終戰勝了自我,完善了人生,用今天的眼光來審視他當時遇到的困難,是很難想像的,那麼艱苦能克服,簡直不可思議。讀過他的事蹟,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能夠產生強烈的震撼。

從文中我們知道,古人因家境貧寒而借書親手抄寫,雖然辛苦卻一點也不放鬆,抄完便跑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終於有機會看到各類書籍。而面對着父母爲我買的一大堆書,我卻很少細心地讀過,真不敢與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請教問題時畢恭畢敬,遇到先生訓斥、呵責時,他的態度變得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直到先生高興了,纔再次請教。面對古人在如此艱難的求學條件下,對知識的渴望與決心,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古人爲了求學,不畏天氣寒冷,即使四肢都凍得動彈不得,一日只吃兩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們豐衣足食從不爲受凍捱餓擔憂,也沒有奔走的勞累,更不必親手抄書,但仍學業不精通,那隻能怪我們用心不專一了。

誠然,學有所成、成纔不是三心兩意,亂來就可以達到、實現的。而是要努力、勤奮、艱苦、刻苦鑽研。再加上自己對學習的專心

但是我們自己,單單是嘴裏說着,自己長大以後要出人頭地,找一份好工作孝敬父母,可是實際行動呢?天上永遠不會掉下黃金,一切只能靠我們自己。不要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現在的生活,雖然每天都好像是忙忙碌碌,閉上眼睛就是天黑,過的真的很不充實啊。而這一切,都又起源生活沒有長遠的規劃,每天都沒有具體的安排。宋濂曾言: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讀起這些,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7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爲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我們這些青年學生。讀了詩人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敢問咱們自己,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這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爲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也不懂得珍惜……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爲《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這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8

《送東陽馬生序》是作者宋濂給同鄉後學的臨別贈言。文章先敘作者青少年求學時的種種艱辛,再說馬生同輩青年求學的優越條件,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來激勵後生。這篇文章很值我們現代青年人反思,以此來勉勵自己。

作者幼時愛學習,家境貧窮,買不起書,還得一字一句地抄下來。看看我們的周圍,家長買來成堆的輔導書、名著,可我們這些孩子呢,卻連碰都不碰,讓書沾滿灰塵陪歲月作伴。

有書不看,與作者的勤學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此好的學習機會,我們都不會珍惜。倘若作者看到現在的我們,一定會搖頭嘆息吧!泡在蜜罐里長大的我們,是不是太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呢? 作者無師。那時的他,苦於沒有大師交流,還要跑到百里之外去請教學問。有時還得遇到老師的叱咄。

看看我們敬業的老師,每天認真地上完課,認真批改作業,每遇到學生請教問題,總是仔細地分析,直到把學生教懂。可現在的我們,上課漫不經心,作業草草了事,更談不上請教問題了。若還需要跑到百里外求學,想必大部分都會揮揮手,搖搖頭,跑到自家暖和的被窩裏會周公去了。嬌生慣養的,哪受得起這種苦?

作者物質上更是困難,一日粗茶淡飯只有兩頓,穿的是破衣舊袍,而身處富家子弟中,卻絲毫沒有自卑和攀比心理。因爲他熱愛學習,他爲此很快樂!我們只是農村的孩子,家境並不算殷實,但衣食住行還是有保障的。我們的父母勤勤懇懇地爲我們工作,爲我們打拼着,只爲希望我們能夠有出息,長大後能夠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卻能有幾個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能明白上學的快樂?我們把父母爲我們所付出的一切看作理所當然,把一切看得都太無所謂。

不是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看看現在,我們卻還沒城裏的孩子懂事,這句話,是不是更適合古代有志氣的讀書孩子呢?我們這一代,太幸福了,幸福得過了頭,也就變成了一種悲哀,倘若我們現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後,該拿什麼去回報我們那滿臉滄桑的父母呢? 作者求學的艱辛,更襯托出我們這一代的幸福。我們更應該緊緊地把握住機會,好好學習,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9

宋濂明朝“開國文臣之首”,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劉基曾贊曰“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爲“太史公”,不用看別的,就看他身上的榮耀的光環就足以讓我們仰視這位一直神祕如今卻走進中學語文課本的傳奇人物。

學習宋濂的這篇序文,我們不得不去除一些糟粕,剔除一些跟不上時代腳步的東西。但文章還是讓我們細細的咀嚼在那個年代學子求學的苦難經歷,重溫吃苦耐勞的中華美德,對求學燃起滿腔的熱情之火。

宋濂堪稱天下第一苦人,他在求學階段所承受的艱辛我們現在已經難以體會了,無書則抄書,無師則求師,無食則忍飢,無衣則受凍。不管來自身體的,還是來自心理的,宋濂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終有所成就。可以說,宋濂求學的成功,是在苦痛中煉就的。古有寒窗苦讀之說,范仲淹、宋濂、鑿壁偷光、懸樑刺股、程門立雪、牛角掛書,形形色色的苦讀,無不啓迪着我們的心志。現在的教育,最缺少的是吃苦教育,也可以說是“寒教”,如果一個人從沒有體會過苦痛的折磨,估計他很難堅強的成長起來,畢竟成長的過程就是在苦痛折磨之後的蛻變。這個道理不是我發明的,先賢孟子說過,宋濂做過,唯有我們有些人一直在讀孟子,在學宋濂,確沒有真正的吃過幾次辛苦。

如果說能吃苦、敢吃苦是宋濂成功的祕訣,那麼對學習執着的追求則是他精神的靈魂。當一個人的精神追求到達高境界的時候,他承受的就更多,他得到的就更多。正所謂捨得捨得,有舍有得。宋濂捨棄的是物質的享受,捨棄的是別人看來是自尊的僞自尊,捨棄的是人世間的一切浮華,所以他蛻變成了一個真正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享受的人。他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他的快樂可能少有人能懂,但這種快樂的確是最高境界的快樂。我們很多人缺少的是對人精神境界的開蒙和滋養,教育如此,社會的每個角落都如此。看慣了物質累積給人們帶來的喜悅,淡忘了精神領域的追求,這是一種遺憾,更是一種悲哀。宋濂的一篇序文,是送給馬君則的良藥,更是給所有讀他的人的一劑良藥。

最後,願宋濂之靈魂永遠照亮我們每個人的靈魂。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0

每個人都想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無憂無慮地過着幸福的生活。但是一切都一分爲二,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很容易培養出惰性。特別是年輕的學生。讀了宋英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到特別深刻。

宋英從小就努力學習,家裏窮,沒錢買書,經常從收藏的人那裏借,親手抄下來,約定的日期還給他們。在非常寒冷的冬天,硯臺都結了堅硬的冰,手指凍得彎不動,但他還是懶惰不起來。他出去跟着老師的時候,扛着桌椅拖着鞋子走在深深的山谷裏。寒冷的冬天,凜冽的寒風,雪堆積了幾英尺深,腳和皮膚都結冰了,所以不明白。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史。

時間已經過了600多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與600多年前相比,發生了同樣說不出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臉愉快地解開了我們對傳導業的疑惑。我們不必抄書,不必長途旅行,也沒有寒冷和寒冷的痛苦,但我們真的像宋英一樣努力學習嗎?

有時我坐着(在窗戶乾淨的教室裏,心飛向窗外。)對老師高九破心的教導,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活力。父母不遺餘力地自我節約,爲我提供了便利的學習條件,但我沒有感到感謝。和宋英相比,我的自我感覺有相當大的距離。正如宋英所說,我的學業沒有太大的提高。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賦不夠聰明,只是因爲集中力和勤奮比宋英少而已。

我以前看過一篇題爲《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的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據文章稱,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有。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給孩子們穿上很薄的衣服,鍛鍊了他們的意志。從小就帶他們去海邊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也許這是澳大利亞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

梅花香來自苦味。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學校、家庭、整個社會都給孩子很多鍛鍊的機會,鍛鍊勤奮好學、不怕苦的意志,期待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取得更優異的成就。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1

宋濂,字景濂,被列爲明代的“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擅長寫散文,他的《送東陽馬生序》被寫入了初中的語文課本。當時記得清清楚楚,那篇課文的插圖是宋濂和幾個人圍坐在一張圓的石桌前。宋濂的畫像被畫的長得特別像我們的年級主任,尤其是眼睛和鬍子,當年曾經和同桌心照不宣的討論過這個問題,至今依然歷歷在目,感覺彷佛就在昨天。

按照宋濂自己在這篇文章中的敘述,他早年的求學是極爲艱苦的,甚至有些心酸。宋濂不僅僅是交不起學費的問題,他根本就沒有學校可以讀,也根本沒有老師可以請教。在這篇鼓勵同鄉馬生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國家給廩生創造的良好的條件,努力成爲國家的人才的文章中,宋濂沒有搬出師長和前輩的架子教訓馬生,馬生是誰?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宋濂對馬生的諄諄教誨卻得以流傳下來,因爲這篇文章的確感人。即使再讀,依然能夠感覺到那種讓人奮發向上的力量。

緊接着,他又訴說自己的繼續“深造”的經歷。既然身邊的老師都已經拜訪過了,如果人生要有高境界,必須有好的領路人。宋濂是怎麼找老師的呢?他說自己“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扣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該先達到底有多麼德隆望尊,歷史已經早已忘記了他,倒是那個當初被他呵斥來呵斥去的學生成了一代大學儒。我每每讀到這,都會爲宋濂鳴不平,但轉而一想,或許也正是老師的叱咄,讓他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他的恭敬和忍耐,讓人肅然起敬。

曾讀了周彬的《叩問課堂》,他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解釋給人一種新意,大意就是讀書所獲的精神愉悅之感如同是住在黃金築的屋裏,就像娶了面色如玉似的美女一樣的幸福,當學生獲得了這樣的感覺,學習纔可能變得富有激情起來。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2

每個人都羨慕於宋濂的名號,名垂千古的他不知被多少人所讚歎。但是又有幾人能明白那光環背後的艱辛呢?他曾經揹着書箱,拖着耐磨的草鞋,在呼嘯的寒風中求學的記憶,爲了讀書,只得向別人借書來抄,在手指凍得僵硬的冬天,只爲那油墨之香而不肯放鬆抄寫。又爲了能做到信守承諾而跑步去還書,就爲能讓別人以後仍借書給自己的時光,又有誰會來關注呢?爲了能弄懂書裏的知識,寧願聽老師的訓斥仍“立侍左右”,“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但他並不放棄,等老師高興了,“則又請焉”的精神又會有誰能體會呢?宋濂先生之所以寫這篇序,就是爲了告誡後人學習要靠自己努力卻不取決於客觀條件這一道理啊!

對比起宋濂先生的讀書環境,吃穿不愁的我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每天踏着朝陽去上學,嘴裏咬着新鮮麪包,中午揉揉有些腫脹的手後可以去品嚐美味的午飯,傍晚踩着夕陽回家,桌上擺着早已做好的晚餐。晚上寫作業如果有問題,旁邊放着一摞工具書自然會幫你,學習累了,柔軟的被子已向你張開了懷抱……

學習對於我們已毫無“辛苦”可言,對比起每天飢一頓飽一頓的宋先生來說,我們如今的學習環境不是他幼時所能享受到的,但他卻艱辛求學,勤奮,最後成爲了“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他十年來所克服的種種困難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可如今有些同學卻天天抱怨這抱怨那,殊不知真正的困難還在後面,有些同學天天沉溺於電子產品所開創出的虛擬世界不可自拔,殊不知現實早已把他拋棄,有些同學以爲努力了,殊不知別人早把他甩在了後面……古人的告誡早已被拋棄到了腦後,殊不知等待他們的將是前方殘酷的現實。

擁有如此幸福生活的我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新時代的命運由我們掌控,那麼,我們要從現在做起,腳踏實地,努力刻苦地去學習吧。切莫把大好年華丟棄了華麗卻虛幻的夢境裏。只有靠自己力量才能真正獲得成功。

學習《選東陽馬生序》,我受益頗深!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3

這周我們學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對我的觸動很大。

宋濂從小就家境貧寒,沒有錢來買書,只有借書來抄錄,他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的情況下抄了一本又一本的書。難道他不怕冷嗎?他很冷,但他爲了讀書從未因爲寒冷而放棄過。“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多麼惡劣的環境,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條件不知道比那時的條件好多少倍,不僅有很多書籍可以免費閱讀,而且還有溫暖的教室。可是,這一切我們還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書籍的珍貴,不知道我們現在的環境是多麼的來之不易,還不努力學習。

宋濂向先生請教問題時畢恭畢敬,遇到先生呵責時,他的態度更加恭敬,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等到先生高興了,才請教問題。當時的老師很少,宋濂要到百里之外去請教問題。而我們呢?老師就在面前也不去問問題,和宋濂向比,我羞愧之極。宋濂對老師的尊敬,我們現在的學生有多少能夠做到,我們不但不聽老師的教誨,而且還與老師頂嘴,經常惹老師生氣,我們的態度與宋濂相差很大。

宋濂在讀書時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從未羨慕過別人,他這種知足者常樂的精神是很可貴的。而我們呢?我們似乎失去了目標,只知道天天與同學攀比,“今天我買了某某牌的衣服。”“今天我買了某某牌的鞋。”我們只知道與同學比這個比那個,似乎忘了我們來學校是爲了讀書的,而不是攀比。宋濂他與同舍的學生的生活條件差距很大,可以說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但他卻並沒有應此而失去了目標、方向,而我們卻泡在蜜罐裏不知道了自己的目標,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學習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們應該向宋濂學習,雖然我們不能像宋濂那樣在冬日的大雪裏抄書,但我認爲他那種讀書的專心、對老師的尊敬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有個好的學習態度。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4

“程門立雪”的尊師典故婦孺皆知。勤學好問的楊時有道疑題不懂,便向程頤請教。不料程頤正午休,大雪紛飛的寒冬,楊時爲了不打擾先生睡覺站在門口苦苦等候,當程頤出門迎接楊時時,他早已凍成雪人。

宋濂亦是此人,“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對先生畢恭畢敬,遇到訓斥都不敢反駁,看先生心情好了,又去請教。

古人云: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古代人把老師看成其父母,尊敬、愛戴,對老師言聽計從,犯錯誤,老師用戒尺打他們,他們卻不敢還手。時光飛逝,現代社會倡導民主、和諧。老師不能再打罵學生。而社會真正的民主、平等了嗎?沒有。學生把老師的不再打罵當成他們放肆,爲所欲爲的籌碼。不滿老師的批評與老師爭執,刺耳的髒話脫口而出。不把老師當父母,卻把自己當上帝。

時過境遷,尊師敬師在學生的眼裏似乎早已落伍。大家趕時髦、追潮流。愛慕虛榮不僅僅只是大人們的惡習,學生們也是如此。攀比心理日益攀升,別人有的自己也得有。《送東陽馬生序》中“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勒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看他人身披綾羅綢緞,配帶珠寶首飾卻無半點羨慕之意,在當今很多人看來似乎就是傻子,甚至是火星人。

我也是愛慕虛榮的人羣中的一員,不是富二代也幻想富二代的生活。每次看到他人穿着明豔照人的服飾,自己也想擁有,雖沒向父母提起過,心裏卻十分不是滋味。可怕的社會風氣像病毒一樣不斷擴散蔓延,侵蝕着我們的身體,滲透到骨髓,令人無法自拔,迷失了自我。

醒悟吧!自以爲是的學生,學會愛老師尊敬老師,無論再過多少萬年,敬師依舊是潮流。

醒悟吧!愛慕虛榮的人,愛慕虛榮帶來的只是無盡的痛苦。像宋濂一樣有豁達的心境,以書爲樂。因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5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高爾基的名言伴隨着我在生命的每一時刻,宋濂這位古代的偉大文學家對學習,對讀書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餘幼時即嗜。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讀到這句,我感覺隨着高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閱讀種類的篩選,也讓人無從下手、內容也更簡潔輕便。五花八門書籍讓人的精神世界感到無比空蕩,但他卻讓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真正喜愛一件事物的時候,無論物質生活多麼貧困,一定會窮盡力氣去得到對於自己來說珍貴無比物質,這是一份旁觀者無法體會到的。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書籍對於他來說是位多情的老朋友,每日都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他不因生活中簡陋而同等地對待精神世界。相反,總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豐富內心的空閒。對於他來說,老師的苛求、同學之間的攀比、書籍的得來不易,都是人生經歷中一種別樣財富。在以後的道路中,他比別人擁有更多、更廣的空間來追求那一傷獨屬的寧靜致遠。

在文章中,他不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這樣差好的意境來表達自己不幸中又擁有的幸福,卻以“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的現實狀態來描繪自己的求學之苦,這又使我聯想到:當今社會中,真正有幾個人擁有那一份獨享的寧靜――讀書時光。在高速度的生活下,我們忘記了幼時睡覺時媽媽在耳邊輕輕地品讀書籍時那份好似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有時在繁忙中突然的一愣,可能我們的腳步將會放慢,將會察覺那路邊正開的燦爛的野菊花,也會體會到身旁人那不經意的微笑,這會使你的生活多一份歡快、少一點繁瑣事。

“少年辛苦終身事,沒向光陰惰寸功。”是對全文的總況,在這首贈序中我也明白了:少年時期辛苦學習,將爲一生的事業紮下根基,切莫要有絲毫懶惰,不能浪費了大好光陰哦!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6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之後,我深有感觸。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瞭解到宋濂求學的經歷,爲之心酸,又爲之欣喜。心酸是因爲他遇到了那麼多的困難,欣喜的是他成功的走過了困難。

在現實社會中,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怎麼一樣?有他一樣的毅力,有他一樣的心志,有他以樣的追求。現在的人(包括我)最缺乏的是什麼?毅志啊!做事從頭到尾要一氣呵成,不可虎頭蛇尾,要“虎頭虎尾”。俗話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呀,不光要有一個好的開端,還要有好過程,好結尾。得到這樣的結果,必須付出的是堅持。

你想想,宋濂小時候家境是多麼的不好,人家還能“假借於藏書之家”之書“手自筆錄”。現在的條件到好,伸手便來的書,哪個“好孩子”乖乖的學習了?改改習慣吧,把自己往正道上趕吧!

宋濂家境貧寒,這又一次提到。他在富家子弟的面前仍面不改色,心不跳,只因爲自己是“足樂者”。現在的學生們都比吃比穿,吃要吃出花,穿要穿名牌,還要時不時得裝裝純,耍耍帥,想想,有甚用?成績好了,學習棒了?恰好相反吧!擺正心態,像宋濂有一個好的信仰,你有一百萬是你,你沒有一百萬也是你,不能改變一丁點。一丁點,不是嗎?有一個好的追求,不要把自己陷身於苦惱中,無用。只要堂堂正正,穩穩當當走好每一步,你將來纔會受到別人的尊重。這便是先苦後甜的道理。

雖然話有些多,但這都是我的心裏話。

還有就是謙虛了。人家請教老師多麼謙虛啊!有了學問人家也沒有刻意賣弄呀!不像現在的孩子,弄不弄就來點兒“天才”“實在easy”的話,太虛僞,這便是翹尾巴!做人一大忌。不小心一滑便到了,如果馬上爬起還行,怕就怕你還沉浸在幻想中,時間一長,爬起也無用,跟不上了,永遠倒了。

這學期的打算很多,自從學完這課之後打算就更堅定了。那就是“勿虎頭蛇尾,勿翹尾巴,勿不好學。”這些話也一樣送給你。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7

《送東陽馬生序》寫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期間求學的千種辛苦萬般困苦,並拿厥後太學中的條件與之作比,以申飭勸勉“馬生”刻苦讀書;文章都讓人強烈地感到,我們必需愛惜優越的條件,好勤學習,但是給予我最大震撼的工具並不是這一點——是宋濂的執著。

執著的力量就在於此!它足以使統統不行能成爲大概,使奇蹟的孕育產天生爲必然!縱觀人類汗青的長河,從《資源論》到《相對論》,從《蒙娜麗莎》到《運氣交響曲》,從雜交水稻到克隆羊“多利”,哪一項震撼驚寰宇的發明,哪一項驚駭世俗的創造,哪一種功在千秋的孝敬面前未曾凝聚着巨人們執著的追求以及爲其支付的辛勤與代價。誰能說他們的樂成只是由於幸運之神的垂青,只是一種無意偶爾——大概,由誰來創造奇蹟的確是一種無意偶爾,但,創造奇蹟的人一定擁有着執著的性格,這相對是必然!

宋濂從小勤奮勤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商定日期歸還。在十分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牢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怠惰、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涼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曉得。他博學多才,終極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韶光過去了六零零餘年,本日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六零零餘年前相比,產生了不行等量齊觀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但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語重心長的教導,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吝本身節衣縮食,爲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要是不是由於我的天資不敷智慧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埋頭和勤奮了。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8

一天我翻開《歷代散文選注》,恰巧打到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我立刻被那簡潔清新的詞句所吸引。“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生還。”我深爲作者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我又想到:古人家境貧寒買不起書,尚能借書,“手自筆錄“,而我們今天的學習環境比他們好,即無凍餒之患,又無奔走之勞,更應嗜學。

我們有些同學在學習中缺乏毅力,不能吃苦,他們學習不好,往往不在自身找原因,卻強調其他客觀原因,如家中無人輔導、手頭少書、時間太緊等。

宋濂青少年時是如何學習的呢?“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嘗趨千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宋濂不顧天寒動手,堅持抄書。遇到問題,跑到百餘里之外,請教別人。我們今天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在學校問老師,可以參考書,也可以在同學之間討論,即使到老師家中去,總也不至於跑上百里吧!由此可見,學習要靠自己的勤奮。

還有些同學認爲自己的學習條件比別人差,因此就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這是不對的。我們今天的學習條件再差,也無法與宋濂相比呀!像宋濂那樣勤奮學習的例子在古代是不勝枚舉的,如車觺囊螢、孫康映雪、匡衡鑿壁偷光……他們都是家境貧寒,學習條件極差,但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我們今天的條件和他們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們學習成績再不好,誰之過?正如宋濂所說“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資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看來,搞好學習必要靠自己的努力,必要靠勤勞。高爾基說得好: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它燃燒起來的就是勞動再勞動。”只要我們刻苦學習,吸取前人的好經驗。循序漸進,學習再學習,就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19

一個麪包師的孩子跟一位江湖藝人跑了。

麪包師找到孩子,一把棄涕一把淚地哭道:“孩子啊,別這麼糊塗!跟了這個窮藝人,你會捱餓的!家裏有香噴噴的麪包,有你最愛吃的巧克力小蛋糕,孩子啊,跟我回去吧!"

“不,爸爸,賣藝雖然苦,但是有人聽我唱歌,我覺得快樂;經過青翠的樹林,雲雀與我比賽歌喉的婉晰,我覺得快樂;月夜時分,沒有屋槍遮蔽,我便在月亮下唱一支歌催自己人眠,我覺得快樂。要知道,爸爸,”孩子堅毅地對面包師說,“人不是光靠麪包活着。”

“人不是光靠麪包活着”。故事雖然是我編的,可也並非無中生有。600多年前的大學士宋濂回憶起他青年時艱苦的求學生活時也說:“此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宋學士樂的是什麼?有人把它解釋爲讀書做官,以未來的美景安慰轆轆飢腸。我想這種解釋未免太偏重實際了,是以俗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實,矢志爲學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體驗,那就是在不懈地追求精神財富的過程中獲得一種超功利性的滿足,把知識的獲取本身當成快樂,而不在乎是否能以之換取現實的功名。達到這種境界的人,纔是真正的求學者。也許他們不能擁有錢財或權力,也許在世人眼裏他們是迂腐的失敗者,但在他們自己心中,在一切以精神的快樂爲最高追求準則的人心中,他們是至高無上的,是上帝身邊預留下位置的夢想者,他們不必寫詩便是詩人。

毋需質疑,自由的、超功利的、精神天國的存在,這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標誌。

曾有一位學者把人的需求分出幾個等級,其中最低的就是生存需求,最高的便是精神需求。中國的發展藍圖也定在溫飽而小康而富裕。在我看來,這一發展藍圖雖然是依照經濟指標而確定的,中間卻依然含有精神指標的因素。所謂的溫飽,現在一般人都早已實現,便是“小康”,大約也不成問題。只是滿足了物質需求後,精神生活發展到了何等階段,現在還值得考慮。大多數人,胃已經不再爲飢懂所苦,心卻依然停留在尋覓衣食的階段上,並沒有超出“飢懂”以求“溫飽”的水準。其實,真正的小康還是心靈的健康,明白在生存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值得人爲之去奮鬥、去追求。這種追求的過程本身即是快樂,即使導致口體之奉稍不若人也沒有關係,只要不導致俄死凍死都沒關係,你必將在一種精神國王似的驕傲中,昂首走過豎着白色的衣領、匆匆忙忙、沒有思想的人羣。

吃飯穿衣之外,請別忘記,留點生活給自己,是爲宋學士所言之大歡喜的。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20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初的著名學士宋濂寫給後生馬君則的一封贈序。宋濂在序中自己現身說法,描述了自己當年求學讀書道路上的艱難與險阻,想要勉勵同鄉後生努力學習,將來學有所成。我想《送東陽馬生序》勉勵的不僅僅是馬生,更是如今一遍遍誦讀這篇經典的我們。

首先宋濂所寫的是無書之艱。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卻因爲家貧沒有書看,只好向他人借書,然後親手抄錄,謄抄完還書後再細細品讀。與宋濂形成截然不同對比的我,手邊上有從四大名著到《復活》、《簡·愛》,從四書五經到近代詩文,全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書架上,而我卻往往是拿着手機、抱着電腦瀏覽一些沒有什麼營養的娛樂、或是碎片化的知識。書在手旁而不讀,與宋濂無書讀而需要抄書讀之間的差距,恐怕是我與宋濂以後的差距了。爲了縮小差距,我趕忙從書架中抽出了一本《戰國策》壓了壓驚。

宋濂求學難的第二點體現在無師之惑。因爲擔心沒有老師交往所以跑到百里之外求師,對待未嘗稍降辭色的嚴師,他言和色夷立侍左右,不敢出一言一復地虛心請教。反觀我們自己,上下學家人車接車送不說,單是我們豪華的老師陣容就令人眼羨。我們的老師們每天都是上趕着教我們知識,幾乎都是老師主動找我們詢問、談心聊天,真正自己有不懂的問題主動找老師解惑的寥寥無幾。我不禁回想初中三年,自己主動去辦公室找老師解惑的次數雙手都能數得過來。有人說他的老師不如他了是因爲他沒有問題了,那我們就是連問題的入口都尚未摸索到了。

第三個主要問題是宋濂求學的條件惡劣。路途遙遠、道路坎坷,穿不暖、吃不飽、住不好,就是這種在我們眼中連正常生活都無法維持的環境,宋濂就這樣“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的學了下來。那我們如今抱怨的那些教室太冷了、到校時間太早了等等又算得上什麼呢?不過是爲自己學習的不出色,以及所謂學習的勞累找到種種藉口吧了。如今我們已經不被要求“以中有足樂”了,而只是簡單地將學習當作我們的事業、責任,我們都難以做到。

沒有條件卻艱苦求學與被老師逼迫卻也不認真學習之間的差距,還不夠我們自慚形穢嗎?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坐大廈之下而讀書,我們更應該讀的響亮!終究是要做一個紈絝子弟還是一位英雄偉人,我想我有了答案。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21

東陽馬生,我比你幸運!

或許真像宋濂所說,你的讀書條件遠比他優越,可我卻從中品出了一絲悲哀。我不想和你比讀書的條件,卻想比一比其他。

在讀書的目的上,我比你幸運。你的目的是明確的,千百年來,讀書人都是“學成文武術,貨賣帝王家”,走的永遠是科舉仕途。從捧讀《三字經》那天起,你就註定要成爲封建科舉的犧牲品。不要說“不”,你的老師不也在津津樂道自己“承天子之光,綴公卿之後”嗎?真可謂嚼着自己的血肉叫“鮮美”啊!我比你幸運!我的學習目的,初時簡單——爲讀書而讀書,漸漸地我明白了,讀書既爲個人的成材,也爲國家民族的昌盛。讀書是爲了給個人“充值”,更是爲了民族之林的茂盛!我不會一頭栽進“科舉”的網絡而難以自拔,我要在知識的長空裏放飛生命!

在讀書的範圍上,我也比你幸運。你除了“四書五經”、“孔孟之道”外,還能涉獵其他嗎?頭上戴着你的“讀書目的”緊箍咒,只能做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虛妄美夢,可悲!你上不曉天文地理,下不知礦藏資源,理不聞數理化學,文不懂外語馬列。我卻不然!我可以“學貫中西,文理兼容”,我可以登臨書山,遨遊網海,出入國門,探微知着,充分享受解讀“爲什麼”的樂趣,因爲我生活在你無法企及的時代。

再說教育吧,我更比你幸運。你只能折服於頭懸梁錐刺股,努力於囊螢映雪,學得何其苦!面對師長的尊嚴,你只能垂手而立,大氣不敢出,疑義豈能訴?你的宋濂師長尚且“行深山巨谷”,臨“窮冬烈風”,踩厚雪,裂足膚,你還敢懈怠愉悅嗎?我卻不然!我雖也不乏辛苦,卻很有樂趣,小班教育寓教於樂,身受着“發展教育”,師生親如一家,同窗情同手足,上課呼名,何其可親;下課同娛,何其可樂。

而說到學成之後的命運,依然是我幸運。你的師長宋濂老先生,最後不也是明裏辭官,實則被貶。而你雖讀了許多詩書,卻忘記了封建文人學士一幕幕的悲劇:子胥功高吳王妒,文種滅吳身首分。可惜了淮陰命,空留下武穆名。昨日的萬里長城,今日的一縷英魂。真是孤燈一盞寒夜清,心血耗盡換虛名,何必千年留笑柄?

而我雖說難逃應試命運,至少勤讀文本十二載,甚至更多,但我未必一定要入“廟堂”,也不必貨賣“帝王”,更何況海本遼遠,天本開闊,我儘可“魚躍”、“鳥飛”。馬生啊馬生,你爲名而活,太累;我爲自己而活,尤甜!

其實,最大的不同是:你依然昏昏,我已然昭昭。所以,我比你幸運!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22

合上書,回想着剛纔看的一篇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作者宋濂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在這響亮的名號下,不禁讓人想,他的童年一定很幸福,一定是豐衣足食的讀書,在童年就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事實上,只有最後是對的,他是在童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不是豐衣足食——“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我怎麼也不明白,一個歷史上這麼偉大的人,一個流芳千古的偉人,怎麼會窮到連看的書都買不起,要借別人的抄!可另一方面,他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都能主動學習,實在引人深思。

再看看生活在現代的我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何時愁過“無書讀”?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珍惜這樣的環境——讀過的書,隨手一扔,不見了就再買,就算沒有不見,也是卷角的卷角,掉頁的掉頁,破爛不堪,心中哪有珍惜書的想法!不僅如此,還有人沉迷於現代先進的網絡中,伏案遊戲,遊離在各種虛擬遊戲中,殊不知網絡是我們學習的工具,而不是遊戲的玩具,甚至要家長逼着學習,又哪來“十年寒窗苦讀書”?與宋濂相比,簡直是天地之間的差別。

宋濂的學問的積累,還需要老師的指點。他對自己的老師十分尊敬——“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他這樣的尊敬老師,實在令人敬佩!

再反觀我們,這樣的尊師重道,現在我們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對老師的囉嗦十分不滿,因老師佈置太多的作業而怨言迭出……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殊不知老師是我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之一,是老師,教會我們做人,教會我們做事,把我們引向成功的彼岸。可是,花朵卻不明白辛勤園丁的苦心,反而希望園丁不要過多的阻撓自己。這樣的我們,與宋濂一對比,就顯出我們是多麼的無知和無禮。

今天的我們,實在是萬分的的幸運——生在一個民主、自由的時代,又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就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環境。看着宋濂,看着他的“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看着他條件艱苦卻勤奮刻苦,慚愧之餘,更應有一股向他學習的衝動和勁頭!

不知當年宋濂的後輩馬生有沒有因爲這篇文章而發奮圖強?反正我是受到鼓舞了——從今天開始,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環境,帶着對宋濂這種精神的欽佩和嚮往,努力學習!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23

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送東陽馬生序》。首先我對這篇課文的作者宋濂產生憐憫之情,思之再三開始對他敬佩有加,敬佩之餘頗爲感動。

第一、不怕苦,不怕累的刻苦學習精神。幾百年前的宋濂從小家裏很窮,買不起書。於是,我對他頓生憐憫之情,但我知道這不是他的錯,他是個很愛讀書的人。他常常向有書的人借書,借到後一字不漏的抄錄下來,不論是天寒地凍,還是披星戴月他從不懈怠,並且如期歸還。他從不叫一句苦,不說一句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把附近有書人家的書都借個遍。

而我們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書籍,就連一些學習指導一類的書只要用激光儀掃描一下就印成了,根本不用自己動手去抄。進入初中後科目開展的多了,學習任務重了點,就有人開始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叫苦叫累。把家中的書真的作爲“藏書”束之高閣。我們和宋濂相比,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好好讀書。要學習他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第二、跋山涉水,拜名師求學問的堅忍不拔精神。宋濂成年後,爲學得更多知識,他不辭辛勞,天寒地凍,他踏着厚厚的積雪,穿過深山巨谷,曾跑幾百裏之外拜訪名師。自己的四肢都凍裂了也不知道,還一直在趕路。想想我們現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享受着冬暖夏涼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又有名師陪伴與指導着,但有時還心不在焉,心猿意馬。想到這兒,心一動,快!快!讓這種惰性見鬼去吧!立即行動,不能讓向老師求教的寶貴機會白白的浪費掉了,好好珍惜,不懂就問。

第三、不虛榮,不浮澡,見多識廣,樂學其中的精神。宋濂寄居在旅店時,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滋味的享受,穿着破衣爛衫,而他的同學美食吃遍,衣着華貴,他卻毫無羨慕的意思,心中想到能讀書就是一件快樂的事。他的思想境界達到如此之高真是難能可貴,令人歎服。而我們如果衣着不如別人就感到低人一等,如果吃的不如別人就感到委屈,忘記了學習不如別人時心中的滋味,想到這兒,自己就感到慚愧。

我們應該學習他不虛榮,不浮澡,見多識廣,樂學其中的精神。得到的啓示:無論何時求學之路都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勇於探索,具有恆心和毅力的人才能學有所成。宋濂勤奮學習的成長故事不但勉勵馬生珍惜太學的優越條件刻苦學習,同時也淨化了我的心靈。關鍵是擺正心態樂學其中,定能成功。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800字 篇24

孔子說過:“君子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宋濂可謂遵循聖賢之說而身體力行。這是我讀後的一個深刻感受。

宋濂寫這篇文章時已經69歲了。作爲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儒,宋濂給一個同鄉的小青年寫文章,多說些教訓的話誰也不會認爲過分。但本文主要不是以教訓的口吻寫出,而是回憶自己求學時的艱辛,從而勉勵馬生奮發學習。宋濂回憶的內容是十分生動的。家貧,買不起書,只好借。借書要講信用,到期必還。於是,只好抄錄,容日後細讀。求師更加艱辛,須跑百里之遙,向“先達”“執經叩問”。古人講究“師道尊嚴”,不像今天提倡“師生是朋友”。宋濂必須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請教老師,甚至連說話的語調,臉上的表情都要格外注意。否則,“先達”認爲“孺子不可教”,你就永遠失去了求教的機會。我們不提倡這種師生關係,我們認爲師生間應融洽些,談笑風生,未嘗不可,甚至可以開開玩笑。但應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作爲學生,你要想從老師那裏學到更多的東西,沒有謙虛好學的態度是不行的。古今中外,許多成功者就是以一顆虔誠之心打動了師長而盡得其傳。有的中學生認爲今天不需要宋濂這套迂腐之論了,其實不然,宋濂講的道理,今天仍有意義。

我們最受感動的是宋濂“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句話了。人一生中最難忘的是艱難困苦的折磨。宋濂以其名臣重弼的身份回顧少時求學艱辛,其心中必定感慨萬千。我們佩服宋濂的心態。人,生活中常遇到不平衡,尤其是同學、同事之間。別人吃得好,穿得好,花錢如流水;而自己節衣縮食,囊中羞澀,這種強烈反差對一個人的心理考驗是十分嚴峻的。誰能在這種考驗中經受得住,誰就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有的人,把持不住自己,走向另一條路了。

當今的中學生,比吃比穿之風甚盛。有的中學生月消費抵得上一個普通職工的月工資收入。非名牌不吃,非名牌不穿。比宋濂的“同舍生”強多了。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沒有宋濂式的人物?有。他們像宋濂一樣,埋頭學習,刻苦勤奮,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考入大學;有的還有所發明創造。

文章現身說法,對比鮮明,語言樸實,描述生動,毫無矯揉造作之嫌,處處表現出一位長者的厚道。“餘幼時即嗜學”,既平實又生動,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親切感人。“餘故道爲學之難以告之”,意蘊綿長,回味不絕。整篇文章,渾然天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