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6篇)

本文已影響 2.54W人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6篇)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1

我是一個不怎麼愛看書的人,但是拿到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我卻一氣讀完,讓我愛不釋手,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女兒十歲,兒子五歲。自己雖然是教師,但是看了尹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實在是太失敗了。

女兒小時候總想教育好她,不准她做這,不讓她做那……再大一點,教她拼音、算數等,給她報各種輔導班,害怕她輸在起跑線上。以致於現在害怕星期天,害怕輔導班。我不禁想起我小時候,星期天的快樂時光,一到星期天就早早起來,比上學時起的還早,就到處瘋着玩,真過癮,直到天黑了還不肯回家。想想現在的孩子真是辛苦。

女兒每到星期天才能見到媽媽一面但也沒表現出興奮和高興,只是怯怯地偷偷觀察媽媽的臉色,害怕讓她再做題,直到該睡覺了,沒時間讓她學習了才膩在媽媽跟前釋然的睡覺。現在女兒怕寫作業怕上輔導班,以前我總是很苦惱,找不到原因,不理解是爲什麼。直到現在讀了尹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我才知道原因。原來是我對她責備和約束過多,造成如今她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不願學習。

當我看到尹老師專門爲她家圓圓提供一個專門用於畫畫的塗鴉牆,我又想起了被我訓得不敢出聲的.兒子。剛搬的新家,兒子就拿着女兒的彩筆在雪白的牆上畫起了綠色的西瓜。當時我就對兒子連打帶吼,兒子當時嚇得連哭都不敢哭出聲來,我覺得起到了效果,兒子再也不敢在牆上亂畫了,我認爲這是在教育兒子,直到現在兒子不管寫什麼,在哪兒寫都要跑到我面前問一問能畫嗎,我知道了出問題了。與尹老師相形對比之下,同樣是家長,我這樣的行爲着實讓我有些後悔。

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就在我的身邊就在我的身上發生着,原來一直認爲這是對他們好的事,原來是害了他們。複雜的教育的其實可以用我們最簡單方式來教孩子。我應該放開對孩子"天性"的管制。

讓我們把最好的教育送給孩子吧——讓孩子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的有用的人,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給孩子的最寶貴的財富,是生命中最美的饋贈。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2

讀了尹建莉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書中傳達的有心無痕的教育理念,讓我感受很深,字裏行間流露出教育的美麗和質樸,再次讓我接受了心靈的洗禮。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們不斷加強自我教育能力,才能爲孩子提供更寬鬆、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結合我的實際,淺談一下我讀完這本書的幾點感受: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尹老師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養,越培養越渙散。“不打擾”就是最好的培養。的確,孩子之間存在着個體差異。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麼東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會全神貫注於一件事情。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好玩是他們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學習途徑。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多在遊戲中讓孩子們找到學習中的樂趣,給他們寬鬆的'學習學習氛圍。

接納孩子的與衆不同。

大千世界豐富多彩,人的愛好也五花八門。一個人喜歡什麼,醉心於什麼,會受天賦和環境等各鍾因素的影響,微妙得不可捉摸,愛好就是天才。

身教重於言傳。

通過閱讀這部分內容,我覺得要從自身做起,建立鼓勵的常規方式,用表揚和鼓勵來代替指責和批評,也許課堂上難免會有對事情的批評和指正,但是每個人都是那麼的需要被發現和被關愛。我覺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讓每一個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歸,迴歸當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我們只需擁有一顆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煉自己,孩子有無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個孩子都生活在愛和自由之中,也讓我們在最簡單的教育生活中盡享那份幸福與安寧。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3

教育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那流淌在字裏行間的美麗和質樸又一次打動了我的心,而且較上一本書作者的研究和寫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感性描寫略少,理性分析較多。但風格依然是雅俗共賞的,每篇文章的切入口和核心案例往往很小,大家都司空見慣,陳述的道理卻比較大。可見作者一直行走在成長的路上。

讀過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是相見恨晚,還有後悔,後悔自己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多學習一些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導致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了很多無法彌補的錯誤。同時也認識到做個好家長,必須得學習,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

書中每一篇文章對我們的啓發都是深刻的。“給孩子一面塗鴉牆”告訴我們減少干涉,才能給孩子留下開闊的思考空間。只有在一個自由的靈魂中,才能產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產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在想,我的兒子小的時候,我對他的限制是否太多了些?這個不許動,那個不能做的,導致他做事縮手縮腳,謹小慎微。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告訴我們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來纔有可能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人生事務中獲得主動權。可是我在孩子幼兒時期就和很多家長一樣把孩子放在各種興趣班培養,早早把孩子推入競爭的洪流,削弱了孩子內在的力量,讓他變得羸弱無力,還破壞了他的合作能力。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一定還他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我也會做一個淡定的媽媽。我非常認可尹建莉的觀點:“當下乃至未來,人們比拼的不是競爭意識,而是來自更高層面上的價值判斷、創新能力、心裏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等。面對一個弱小而又有無限潛力的孩子,與其着力培養其競爭意識,不如專心培養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種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對世界、面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好品格本身就是競爭力。”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4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是作者尹建莉的第二部家庭教育書籍,作者在第一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幾乎每一章都提到要讓孩子大量的閱讀好的書籍,她的孩子也在閱讀中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本書中作者再次倡導孩子要從小培養閱讀習慣,我很贊同作者的觀點,閱讀不但可以塑造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孩子的心裏品質,因爲任何一本好書,往往充滿着真善美的情懷,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給孩子自由,她在書中這樣寫道:給孩子自由,不是對他們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須給孩子三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纔可能成爲一個自覺的人。是啊,雖然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不要總把自己認爲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孩子,這樣就是取代孩子成爲他靈魂的主人。

分享本書中作者倡導的三點:

一、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很重要。

當孩子看完一篇東西時,要鼓勵孩子敘述出來。家長一旁要注意適時鼓勵、表揚和引導,讓孩子感到興奮和自豪,由此產生閱讀更多書的願望。孩子都是愛玩兒的,爸爸媽媽們還要多考慮如何讓閱讀更生動、有趣,通過一些寓教於樂、有趣的語言遊戲讓孩子愛上閱讀

二、用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

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看待,孩子能夠得到家長的.尊重就會自尊,自信。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要懂得使用文明用語。例如讓孩子幫助做什麼事時要說:“請你……”而不要說生硬的命令句。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說聲“謝謝”。有什麼事,家長也要與孩子商量。例如,父母想調一個電視頻道,最好先與孩子商量:“我們調個頻道看看好嗎?”多和孩子聊天,趁此機會多向孩子灌輸一種意識:我們是平等地、我們是朋友、我們可以無話不談。

三、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要找到孩子的長處細心保護他們的自信心。每天關注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大力發展孩子的長處,降低對孩子短處的關注度。作爲家長也應該提供機會激發孩子自身的鬥志,這比無休止的批評督促要有效得多。平時在家裏注意觀察孩子哪些方面比較弱,創造機會鼓勵他們挑戰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5

教育真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怎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百人百愛,一家有一家的教育觀念,家長的格局也決定這一個家庭的教育氛圍。我自認是一個急躁缺乏耐心的媽媽,說不了幾句就會像大耳朵圖圖的媽媽一樣頭上頂着三把火。老師推薦的這本書值得大家都來看看。我是一邊看一邊做自我反省。

作者用最樸實最簡單的話語闡述着一個不簡單的道理。你讀她的書會發現講的'都是我們身邊的事。你的孩子在牆上亂畫,你是怎麼辦?是大聲喊“停”,還是默默的關注,從另一個視角發現這是不是對孩子的想象力的一種釋放。當下是個競爭的社會,浮躁的氣候會讓你感到焦慮。我也不例外,總是擔心孩子落於人後,學這個補那個。考試時給孩子說考多少沒關係,關鍵是掌握了多少知識。其實心裏還是渴望着100分。書中寫到“生活中最大的敵人不是任何具體的對手,是虛榮和恐懼。”這不是說的我們自己麼!

凡事都有對立面,有時是我們自己想的太多太複雜,若不按照自己的思想模式走的時候,不如想想書裏的話,讓自己的心沉寂下來,換個角度嘗試着改變自己,是不是能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會讓你感到更幸福呢!

特別是看到“沒有脾氣纔會有教育”,覺得就像給自己量身打造一般。非常喜歡這一段:在改善壞脾氣的路上,家長要經常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的孩子不如別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的不如別的家長好?或者是我沒有看見孩子的好?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我原諒過他什麼錯誤?對他的缺點能一笑了之?給孩子做個好榜樣重要還是我出口惡氣重要?比起那些天生殘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齊全,身體健康,這是不是他給我的彙報呢……這些問題不妨常在心裏想想,就是對壞脾氣的不斷講解!多麼淺顯易懂的文字,直抨擊到我的心底。經常有媽媽說“打孩子的時候想想是親生的”不是同一個道理麼?往往是最簡單道理越是難付諸於行動。愛孩子不是問題,問題是怎麼去愛孩子!

看了這本書忽然覺得自己就像大海中的一艘船突然看到了燈塔,有了指引的光芒,不會迷失了方向。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6

其實作者也認同競爭,但她認爲:競爭一定要守住兩個度,一個是心理程度,一個是年齡向度。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當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到各種“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長力量就開始分散,而競爭帶來的焦慮又會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

作爲一名新手媽媽,我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過許多焦慮。孩子不會爬的時候,總鬱悶他爲什麼比別人爬得晚;孩子不會開口叫人時,總疑惑他的小嘴怎麼這麼笨;爲孩子買了幼兒繪本,卻被他撕得到處都是……可我忽視了:他還是個1歲多的小孩,他做什麼都是這個年齡的理所應當!讀過這篇文章,我豁然開朗: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成人總是習慣把自己的焦慮過多地轉嫁到孩子身上,太多的孩子過早地被賦予競爭的責任,揹負了攀比的重擔!我們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是打着“愛”的名義,過多過早地干預、規劃孩子的成長……在以後和孩子的相處中,我應該清淨思想,告訴他:孩子,你慢慢來!

記得上次對孩子發脾氣,是因爲小娃站着拉臭臭,無論如何勸說,他都不蹲下來。最後我是火冒三丈,對着他劈頭蓋臉地吼了一頓……想起當時小娃害怕和委屈的眼神,我現在是後悔不已!我們總是下決心要改掉壞脾氣,但事到臨頭時,就什麼都忘了。

作者在這本書中,建議了幾種控制脾氣的方法,拿來和大家分享:

1.半小時效應。給自己立個規矩,不管有多憤怒,都不要立馬發火,即便無意中發作了,也要馬上收住,告訴自己等半小時,一切都等到半小時後再說。半小時後,人就會變得理性了,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就清楚了。

2.紙條儀式。準備兩張紙條,第一張描摹自己的壞脾氣,把它的可惡之處通通寫出來,然後把它狠狠地撕掉,相當於把壞脾氣埋葬;第二張寫下自己改變壞脾氣的願望或激勵自己的.話語,張貼在牆上,只要想發火,先跑過去看這張紙條……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最簡單的教育反而是最難堅持的!讀過這本書,我也深深地反思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後,我想大聲說:“孩子們,你們慢慢來!”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7

最近讀尹建莉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感觸頗深。這本書理論紮實、案例詳實,令人信服,如沐春風,當真是萬千家長和孩子的福音。深深地感到,原來真正的好的教育就是充滿愛,書中表述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各種方法,而是如何理解孩子,悅納孩子,給孩子信任和自由,讓孩子像自然土壤中的小樹苗茁壯成長。淺談一下我讀完這本書的幾點感受:

第一: 接納孩子的與衆不同。大千世界豐富多彩,人的愛好也五花八門。一個人喜歡什麼,醉心於什麼,會受天賦和環境等各鍾因素的影響,微妙得不可捉摸。愛好就是天才,想想現在我教的一年級小朋友中,有個叫楊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現在孩子中特別顯眼,不太和同齡的小朋友玩,一個人總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願意和我交流,我主動找他說,主動和他拉勾勾,讓他願意和我交朋友。儘管看似他上課不認真聽,但是學習思維卻非常敏捷。

第二:最豐盛的饋贈是不羈絆和自由。做了父母的我們,總是想教孩子這個,指導那個,殊不知孩子有無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當,孩子終生在我們劃定的圈圈裏打轉,無法發展、成就自己的人生。雖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是如果爲了某一個規則和事件,整天呵斥、糾結、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間豈不成了“貓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個缺點恰恰得到強化,孩子怎麼能跟我們敞開心扉,彼此形成對立衝突關係。著名教育學家孫雲曉說過,親子教育的前提就是親子關係,沒有好的依戀關係,父母只靠權威管教孩子,終有一天將發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壓制,終身陷入自我封閉的枷鎖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第三:解決所有問題,唯一可行道路是修行和改變自己。當我們有了內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間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受到我們的影響,走向更適合他們的人生道路。時刻關注自己的潛臺詞。生活有萬千細節,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每個細節中都有教育。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對孩子們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們在不斷的長大,不光是身體的長高,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智發展,也會有變化。我要不斷的觀察孩子,經常反思自己,從觀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爲主體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我們只需擁有一顆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煉自己,孩子有無限的人生可能,往往會帶給我們無可限量的成長空間。祝福每個孩子都生活在愛和自由之中。推薦給所有的媽媽們。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8

每每輪到我的晚自習,我都會在教室的書櫃裏找一本書,我看書他們安靜的寫作業。幾周前我在書櫃裏看到一本教育學者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起初,我以爲這是一本寫給學齡前孩子家長的書,對它有些好奇,封面上有一首紀伯倫的《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不屬於你,它們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兒女。經由你生,與你相伴,卻有自己獨立的軌跡,詩把我領進書中,細細咀嚼,頗有感觸。

“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這一點是我從書中得到的最深感悟。孩子是單純,稚嫩,有着獨特人格的羣體,他們需要關心,呵護,幫助,更需要尊重。管理管理,只有管沒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個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甚至熱愛他們,你的管理就不會有太大的成效。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讓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無論是作爲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應該瞭解,尊重孩子,對他們的過錯不要妄加責罵,挖苦,嘲諷,而應寬容,理解,呵護。作爲一名小學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沒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這些孩子們對世事似懂非懂的時候,因此,在我們進行管理時,對每一位學生的尊重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其實,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讓每一孩子參與到管理中來,讓他們都感到自己重要,這會使我們的教育事半功倍。只有樹立了這樣的思想,拋棄以權壓人的傳統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教育煥發生命的活力,實現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給孩子信任和自由”。當我們每天都質疑、否定孩子的動作、思想、言行的時候,孩子怎麼能自信,這樣的質疑其實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力量,自己設定一個法則,孩子爲了取悅我們,終身糾結困頓其中,而失去了自我發展的'動力。作者倡導給孩子自由,她在書中這樣寫道:給孩子自由,不是對他們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須給孩子三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纔可能成爲一個自覺的人。是啊,雖然我們是孩子的老師,卻不要總把自己認爲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孩子,這樣就是取代孩子成爲他靈魂的主人。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謙卑地彎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遠方,送往無際的未來。”與大家共勉。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9

去年讀完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後,發現裏面的每個案例、每個故事都是一個寶庫,只要走進去,就會有驚奇的發現,有新的收穫,讓我在教育過程中碰到類似問題時不再措手不及。因此,當我得知它有一本姊妹篇《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時,我頓時感到欣喜,趁着假期,我認真的進行了閱讀。內容文字質樸,仍採用案例寫作的手法,每個案例的處理都閃着智慧的火花,讓我深受啓發。

我覺得要認同孩子的天性,正確看待孩子的成長。尹老師曾說:“不把問題看作是問題,它就不是問題,把這看成是問題了,那麼纔會製造出問題來。”而馬虎、出錯、粗心是小孩最常見不過的小問題,而我們應該要正確地對待孩子發生的這樣類似的事,避免過多的提醒與強調讓孩子感到厭煩。孩子是敏感的,記得我班上學期有個男孩他字寫得很有體,但是頁面非常的不整潔,黑乎乎的,提醒過多次,效果不明顯,到了第二學期,在第一次作業中,驚奇地發現他的作業不僅字寫的大氣,而且書寫工整、美觀,他顯然已經注意到了這樣的細節。讓我相信,一個孩子,都有自我完善的能力,我們彆着急,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沒有羈絆且自由的童年是最美好的。現在是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大家攀比心較重,從物質到孩子的'教育,已早早地把孩子推入了競爭的洪流。如考試的成績,特長的培養、參賽要求第一、被表揚的次數不是最多等,因爲這樣的慾望,卻忽視孩子內心的想法,不從實際情況出發,給孩子的心理、身體造成傷害。其實童年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年齡段,它的任務不是向外的延伸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只有內在力量強大時,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當下該培養的是孩子良好的品格,克服困難的勇氣,心理抗壓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擁有這樣的品格,又有什麼樣的競爭會打敗他呢?

完善自己,做好榜樣。兒童是最善於模仿的,大人的做法給他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我們在生活中要剋制住脾氣,學會控制好自己,不固執於自己的想法,多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多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如果孩子在這樣一個健康溫馨的氛圍中成長,他自然而然就會受這樣的影響,變得心胸開闊、遇事冷靜、有同理心。

一個人沒有辦法選擇自己有什麼樣的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做什麼樣的父母。無論身處都市還是鄉村,是貧窮還是富有,是高官還是平民,我們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給孩子——讓孩子成爲一個身心和諧、全面發展的社會精英。最美的教育往往是最簡單的,就讓改變從我們開始吧!一起做孩子美麗人生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10

朋友推薦了一本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作者尹建莉。一放寒假,便在網上訂購了一本。

不上班的日子是安逸的。每天做完家務,捧起書本,與孩子一道,讀讀書,發現,讀書比上網有意思的多。不知不覺,一本近400頁的書,十幾天就讀完了。

書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聽過的一個民間故事。說的是有三位父親,經常到廟裏爲兒子祈福,天長日久,感動了菩薩。有一天,他們被菩薩同時請了去,允許他們從衆多寶物中挑選一件,送給兒子。第一位父親挑選了一個鑲嵌着寶石的銀碗,第二位父親挑了一輛包滿黃金的馬車,第三位父親挑了一副鐵鑄的弓箭。得了銀碗的兒子,每天熱衷於吃喝,得了金馬車的兒子喜歡到街上招搖,得了弓箭的兒子每天到山野間狩獵。多年後,三位父親去世,愛吃喝的兒子坐吃山空,最後不得手端銀碗去討飯。愛招搖的孩子最後沒了招搖的資本,只得用金馬車上的金片換糧食度日,會打獵的兒子練就了一身狩獵的好功夫,經常扛着獵物回來,一家人有酒有肉,有吃有喝,一輩子不發愁。這個樸素的故事寓意是深刻的:作爲父母,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財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給孩子留下一些生產性的、可持續性的財富,纔是真正對他們一生負責。

是啊,時代發展到今天,什麼是我們能送給他們、可保障他們一生幸福的最可靠的寶物呢?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用具體的案例,就像講故事一樣,讓我們明白了我們應該送給孩子什麼樣的寶物。

第一件寶物是:閱讀。閱讀不但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質。因爲任何一本書,只要是一本好書,往往充滿真善美的情懷,這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二件寶物是:自由。給孩子自由,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須給孩子"三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纔有可能成爲一個自覺的人。

第三件寶物是:良好的表率。給孩子做出表率,不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處時是什麼樣子。和孩子如何相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給孩子的,全在這裏面了。家長和家長的差別,不是身份、地或文化程度的差別,而是教育理念決定的教育手段的不同。手段的不同,區分出你給孩子的到底是銀碗、金馬車,還是一副良弓。

不是會生孩子就會做父母。一個人,沒有辦法選擇自己有什麼樣的父母,但可以選擇自己成爲什麼樣的父母。愛孩子,就讓我們把這三件寶物送給他們:閱讀,自由,良好的表率!因爲這是生命中最美的饋贈。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11

看了很多的教育類書籍,也自認爲做的還不錯,起碼從親朋對倆孩子的評價上看,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昨天看了伊建莉的新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感覺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很多地方做不到位,或者說看過了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忘了。不是曾經看了很多本教育類書籍就可以不再學習了,無論達到任何級別都要邊學邊做,不管是瑜珈,寫作,讀書還是工作都是如此。何況孩子在每個階段所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我也爲自己的錯誤認識感到羞愧,同時也感恩現在還能及時的發現。

昨天早上上學前因爲穿衣的問題,還和大兒子爭執,一件去年還很喜歡的橙色外套,今年拿出來幾次都不願意穿,理由是裏襯布的顏色不好看。昨天又是今年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僅僅披一件馬甲肯定會受寒。我一直很溫和地說服他,最終他的一句話讓我徹底失控:“那你憑什麼今天穿這麼好看?你把你這身衣服換掉,我就穿?”我平常都是一件舊黑羽絨服穿來穿去,也沒時間去逛街買新衣,唯一這一件去年過年的新外套今年都還沒露臉呢,想到老公說捨不得穿會過時。沒想到穿出去第一天兒子就這樣說,什麼時候媽媽穿衣服還受兒子的干涉?於是我拿起掃把就跑過去狂抽幾下……

待倆孩子去上學後,我看《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裏的沒脾氣纔會有教育。我沒有說特別悔動手打了他,但我知道如果換一種方法,給他換一件外套或者換一種溝通方式,就沒必要發展到動手。每個人都有脾氣,從來都不發脾氣的人未必就好,我們所要努力的是,能在發作前提前滅掉冒火的導火線,那充滿硝煙火藥味的戰爭就會少很多。我希望我偶爾爆發的“戰爭”以後可以不再出現,日子充滿感恩,理解,寬容,包容,體貼和善解人意,爲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寬和的成長氛圍。

這本書最收益的還是這一段:“一切培養習慣的行爲都要首先順應兒童的`天性,讓他在愉悅感中慢慢形成。習慣既是一種表達人與人之間差異的相對的行爲,又是其普世適用的絕對的價值標準。真正的好習慣,或者說最大的好習慣,是孩子有能力也有興趣安排自己的一切事務。生命是一個宏大工程,精美的裝飾只有在大構造完善的前提下才能最終實現,小習慣的價值必須依附大習慣的價值而存在。要養成學習的習慣,而不是在規定時間內做出學習樣子的習慣;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在教條中刻板地重複某些行爲的習慣;要養成好的品行習慣,而不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世故習慣……面對一個無窮可能的孩子,成年人應該有敬畏感,不要以爲自己吃的鹽多,就具有了指點孩子的一切的能力。”話說的有點重,卻字字珠璣扣在心頭,於是我馬上整理孩子的衣櫃,告訴孩子們以後你們穿衣服自己搭配,媽媽可以建議但不做主。我拿出孩子的計劃本告訴大兒子,以後每天都可以看他最衷愛的電視和玩一會遊戲,只是要每天計劃安排好。沒想到兒子情緒出奇的平靜,也非常欣然接受媽媽的放權,他們骨子裏是非常有主見的孩子,而我過分的羅嗦緊盯,他只會很被動又牴觸。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12

讀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後讓我感觸頗多,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就在我的身邊就在我的身上發生着,原來一直認爲複雜的教育的其實可以用我們最簡單方式來教孩子。讓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並不複雜,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樸素而簡單的。

讓我有深刻體會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閱讀"不但可以塑造一個孩子的智力,還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質。因爲任何一部書,只要它是一本好書,往往充滿真善美的情懷,會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閱讀會讓孩子受益一生,人們從古至今都在說着相傳出自宋真宗(趙恆)所作的《勸學文》中的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看書多了,就會有很多的知識。確實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在書中開拓自己的眼界,陶冶自己的情操。閱讀確實是孩子相伴一生的好夥伴,從小我就告訴孩子閱讀對他很重要,你要與人溝通就要從你的語言開始,告訴他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怎樣才能準確的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需要靠我們準確的把握字詞的'意思,準確從哪裏來,就從書中來。簡簡單單的筆畫構成了千千萬萬神奇的漢字,賦予了這神奇的語言與衆不同的魅力。我總是耐心的解答孩子讀書時新發現的字詞的意思及典故,孩子的作文每次進步我都會欣喜的告訴他,那是閱讀帶給他的進步。讓他意識閱讀能帶給他更多的快樂。

第二:"如何與人相處"也是父母能夠教給孩子的重要一課,孩子從記事起就會慢慢接觸不同的人,那時我就告訴孩子,尊重包容身邊的每一個人,我的小孩也會遇到跟小朋友發生糾紛、打架的情況,書中說的教育方法實際生活中我也是這樣做的,我也從來不會讓事件擴大化,不會大驚小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沒有社會觀念,會爲了一個玩具去搶奪和打別人,我們要一點一點教給他如何跟別人相處。記得二年級時重背的,那麼告訴他你隨時等他過來再背。"孩子照着我說的辦法去做了,第二天放學回家後孩子高興得告訴我:"媽媽到我這來背書的同學都很開心,"我告訴他這就是尊重,尊重包容每一個人,是與人相處的基本,要看到每個身上的閃光點。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告訴我和他交往的朋友越來越多了。

第三:"良好的表率"是說在對兒童的整個學習管理當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示範作用,這個非常重要。給孩子做出表率,不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處時是什麼面貌。和孩子如何相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給孩子的,全寫在這裏面了。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舉動反映的是當父母行爲舉止。當我的孩子一年級時,有一次我牽着兒子的手過馬路,看着對面馬路上無車通過時,就想牽着兒子闖紅燈了,正準備邁步時有雙小手緊緊地拉住了我的手,我一低頭就看見兒子擡起他稚嫩的小臉,清澈的眼睛裏是滿滿的不贊同,對我說:"媽媽,老師說要遵守交通規則,不能闖紅燈。"霎那間,我覺得自己在兒子的眼光下變得矮小了,從那以後我意識到,我的一舉一動都看在了孩子的眼裏,他就是你的鏡子,因此我以後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孩子不能選擇父母是什麼樣,但我們可以選擇做什麼樣的父母。讓改變從我們開始。就讓我們做孩子美麗、精彩的起步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13

帶着探尋的目光和學習的態度,我讀完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早就從同僚那裏聽說過它,說是非常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尤其是在與孩子溝通和交流上,很有見地也很有啓發。但是因爲我的孩子早已脫離了兒童時期,已經上了初中,所以一直沒有翻閱。這次帶着任務去閱讀,去思索,去對比,確實覺得,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確犯了很多當時不覺但已無可挽回的過失。有時讀着讀着,不覺汗顏,一陣慚愧,甚而是後怕,悔不當初。不知道各位老師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是不是和我一樣,也有過類似的想法。

然而就如同作者在書中說的那樣,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每個家長也是如此,教育之道亦然。再合理再科學的教育也一定不會在所有的孩子身上起到相同的效果,再說,即使目前的所謂的好的效果就長遠看,也不一定是對孩子最合適的,即便今天你覺得特別好的方法,過幾年再看看,再想想,還會有其不完美之處。世界就是這樣,生活更是如此,我們不必苛求。因此,我倒覺得,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最美的教育,有的只是最合適某一個或是某一類孩子的教育。“好”一個字,很簡單,卻很難以偏蓋全。所以呢,就這本書而言,裏面的東西我們可以借鑑,可以學習,但也要有取有合,找尋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大家說是不是呢?

例如:文中談到競爭,作者如是說: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是的,文中作者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是所有生命在自然社會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們人爲的去減少這種競爭,“儘量地排除社會環境中醜陋現象對兒童的影響”就是真正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有力的嗎?不盡然吧!竭盡所能美化我們的生活,剔除競爭的殘酷,那麼當孩子真正面臨這嚴苛的社會時,會不會更無法適應,無所適從呢?作爲教育者,我們不要擴大競爭,這是對的,但也不能迴避競爭,難道我們不應該有運動會,不應該有小測試,不應該有小紅花、小笑臉嗎?難道每一次比賽裏,那些努力的汗水,那絞盡腦汁、費盡心思的方案、策略,盡力去尋找到對手的不足和缺陷等等,真的都是沒有意義的嗎?

不能這樣。回憶我們小時候的學習生活,那些鮮豔的小紅花、小獎狀、還有小筆記本,哪一樣不佔據着我們童年裏美好的回憶,即使沒有得過其中的某一樣,但曾垂涎那份獎勵的渴望,曾經無數次幻想過想要擁有的美夢,曾經爲之努力奮鬥的歷程,難道不是我們成長中最珍貴的東西嗎?如果少了這些,我想我們的回憶裏會少了很多甜蜜的過往,會少了很多值得回憶的.瞬間。包括失敗的滋味,那都是生而爲人就必須經歷的,少了哪一樣,都是不完整的,都是不美好的。所以作者說的這句話,我很贊同,“要適度,不能失度。”這個不能失度,當然包括不能擴大,不能把競爭當成培養孩子的必要手段,不能擴大競爭的結果,但也包括不能迴避競爭,不能怕孩子在競爭中受到打擊,變得無力,就減免競爭。競爭是必不可少的,就如同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陽光雨露,也同樣需要雷鳴閃電,狂風暴雨一樣。

做爲教育人,做爲老師和父母,我們應該通過競爭給予孩子什麼呢?我覺得是:在競爭中的拼搏精神,坦然面對競爭的成敗,重視競爭的過程、忽略競爭的結果等等……尊重生命中的每一次體驗,正視社會的美好和醜惡,坦然面對生存中的挑戰,才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14

伊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本書,我很認同這本書作者的大部分觀點。作者是一位母親同時也是一名教育研究者,在書中傳達的教育理念質樸而真實,從個體經驗到羣體現象,從經驗分析到學術解析,覆蓋了很多家長及老師們所遇到的問題或困惑,並且遵循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簡單、生動地表述了自己的觀點。這本書在以下幾點我感受頗深,分享一下給大家參考。

我們在兒童期間能給予孩子什麼?

作者在書中提到每個孩子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饋贈,時代發展到今日,除了生命,我們能給予孩子什麼,可保障他們一生健康幸福的生活是習慣、自由、平等。

習慣,對於社會人來說十分重要,好的習慣的重要的培養時期是少兒時期,怎麼樣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成爲家長們任重道遠的話題。作者認爲習慣的培養首先不是在於改造,而是在於接納,讓孩子們認識到習慣的好處,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例如在學習上,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養成認真的好習慣,但由於兒童年幼知識不足的前提下,各種馬虎的行爲屬於非常正常的情況,我們需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不能以強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馬上立即變得不馬虎,並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標記馬虎、不認真的標籤,使得孩子潛意識降低自我認同感,阻礙智力發育,批評的方式更不可取,會給孩子一種負面的影響,在心理上造成極大的傷害。而是應該建議孩子合理進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漸進的建立起好的習慣。

自由,自由是指多讓孩子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力,自由的人才是自覺的人,沒有機會進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學會自我控制。中國教育多年熱衷講紀律、講嚴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長錯把控制慾當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認知,所謂的經驗來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套着枷鎖長大,有可能會出現心理失序、怯弱膽小,逆反暴躁、謊話連篇的問題,我們應該給孩子在特定的條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機會,比如零錢、作息計劃、新事物探索等,通過鍛鍊,孩子會不斷的完善自己的自覺和自主意識,同時也獲得自尊感和責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強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給孩子提供一個和睦、平等的成長環境。很多家長在平時和孩子相處期間,很多時候表現出長輩姿態,和孩子有限的相處中,多半是檢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較武斷,常常以當年自己的云云,來鞭策孩子或者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做比較,不僅給孩子很大的壓力,也會對孩子的自信心有打擊,我們應該用一種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着年齡的長大,自尊心也會慢慢成長,他們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對待。很多時候家長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們,能更多的自主選擇、處理的機會。

書中多次提到家長需要完善自身,不發脾氣,不提倡嚴厲教育,發脾氣和嚴厲教育的後果會給孩子在兒時性格塑造時帶來不可磨滅的破壞性,對今後的性格和對生活、對人的態度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儘量避免。事實上,發脾氣不但沒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對教育是反作用的,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剋制脾氣的方式:

1、半小時方式

不要馬上發火,一切等半小時後再去做,分散自己注意力,冷靜後再處理。

2、分散注意力

火氣一起來,趕快把意念轉移到身上的某一處,注意力關注身體的反應,想象有一股純純的氣體再慢慢消磨怒氣,慢慢散開。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15

時間一天天飛逝,國慶也過了一個又一個,多少熱血之志已隨歲月模糊,多少青春美好已無法觸摸,失去終究已無法再挽留,得到的才更需要自己去發現。看着更成熟的自己,看着已長大的孩子,漸漸明白,眼前更值得自己珍惜。

根本無法想象,孩子對於自己,是如此的重要,自己竟會因孩子開心而開心,也會因孩子苦惱而苦惱。四十而不惑是對的,看事已不再看一面,人生也不再單單隻有自己,會把家庭放在首要的位置,會把家庭教育當成自己日常的事情。

我的家庭教育觀源於上一代父母對我的影響,我把它簡單地傳承了下來,基本上認爲給孩子吃飽穿好,告訴孩子正確的觀念道理,儘可能的讓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學多一點技藝,那就是教育的全部。可看着十二歲的大女兒,庸懶而不對時間進行規劃,事情做得隨意而不願太多思考,我明白,我離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需的能力還差得比較遠。

與大多數父親一樣,我在這個家庭的角色,是從做好經濟支持開始的,認爲爲家裏提供無憂的經濟來源,就已經完成自己最大的家庭責任。在一整天的大多數時間裏,我都是在思考着如何做好業務項目,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團隊。可能想得大多了,可能認爲這個事重要無比,難免會把公司的角色帶回家,會把工作的思維帶回家,會把工作上的溝通方式帶回家。於是,我很自然地把“講道理”作爲家庭教育的常用方式,在孩子做錯的時候,總是把一大堆生硬難懂道理講給孩子,總是會說老爸從前如何如何,別人好孩子又是如何如何,希望她能改正。當然,這正如書上所說的,小孩的思維與成人不一樣,她聽不懂,也根本改正不了。如此進入惡性循環,下一次重犯時,我又說了一遍,又是一次無用功,於是我開始有點火,進入更差的教育方式。

也許是從農村出來的緣故,我從不認爲對孩子發點火是錯誤的,我甚至認爲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小時候,在我做錯事時,父親會對我一頓訓斥,我會由此帶來警醒,不敢再犯。所以,在我面對自己孩子時,我也認爲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很多時候,孩子真的氣得你怒從心燒,於是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來一頓訓斥,以解心中之憤。陪着孩子長大,真的有太多讓自己發脾氣的時候了:重複講過的事可以重複地秒忘;拿着手機可以什麼事都不幹;睡懶覺可以睡到十點……。很多時候,我都把她們罵哭了。可是,無論我怎樣發脾氣,這些缺點只會越來越嚴重,而且,每一次發脾氣後,她們會反擊得我更厲害,無論我所說的還是我所做的,她們都會拿來作爲下次反擊我的利器。這種情況重複的多了,在罵聲中,在孩子的眼淚中,除了留下了對她們的傷害,我還真感覺不到留下了什麼。

我開始在孩子的教育中感覺到越來越迷茫。

在這需要學習的階段,非常感謝老師讓孩子給我帶回來的書,這本《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書裏,有不少觀點上我受益。我上述的兩點常犯錯誤,就作了詳細的分析。讀完之後,思想家盧梭說過的那句話: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路理、發脾氣、刻意感動!久久不能讓我平靜。通過這一次學習,讓我又一次警醒了自己,是要改正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是要學習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了。

我也明白,很多時候,是自己總沒抽出足夠的時間來陪孩子,是自己沒太認真地瞭解孩子,是自己總想以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結束問題,纔會導致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總做得不好。

喜歡書上說的,在選擇上進行教育,在活動中教育,在學習中教育。可這表明,在開始你就已知道孩子要做什麼,給他選擇上的已經進行必要的干預了,這明顯比在孩子做錯了的時候發表點觀點難得多,花費的精力多得多,但誰叫他是我們的孩子呢?!

其實也明白書上所說:“適合自己孩子的最好”,但做起來真不容易。當孩子身邊的人都在學三五項技藝傍身,就會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三五家孩子一起參加集體活動,就總怕自家孩子會的少。正如書上所說的,簡單的'人言也言的做法,虛榮的家長跟風心態這時候就來了,就不由自主地將成人的主觀意識強加在孩子身上了。是啊,我們這時候得好好想想了,我們是否真的認識自家孩子,那一些技藝適合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看得清楚這些技藝給孩子人生帶來真正的影響。

其實也想給孩子自由,給孩子更大空間。改正不斷給孩子規範的壞習慣吧,你給孩子規範只不過是爲了眼前的簡單了事。可如果想孩子真正成長,你就必須給他自由,也許剛開始你得花更大的心力,但從此你的孩子將會自己翱翔於天空。是的,你得給她平等。你不能以家長的身份說事,平等表示孩子也可以批評你,你不再高高在上,你不再是能人,你不再擁有家長的權力。這個,其實是很多家長不由自主的接受不了的。是的,你得支持他。支持就得明白,明白他所做的,欣賞他做好的,寬容他做的不好的。明白就是個難事,就得自己也不斷學習。所以,我認爲書面上那首詩寫得很好的,你得給孩子自由,你得作弓彎身。

謙卑地彎身當弓,作爲家長,多難而偉大的事情!願自己不斷學習!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的讀後感 16

我是一個書癡,如果拿着一本書,不能一口氣把它讀完,我會寢食難安,所以每次我拿起一本新書,我家先生就開始擔心,我又開始了癡迷的狀態。尹老師這本《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我也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的,越讀越癡迷,越讀越有同感,每讀到一個小章節,我就會回憶,在星星小時候,我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是不是和尹老師一樣的想法,又或者我是不是犯過這樣的錯誤。

開始時讀到第一章節——給孩子一面塗鴉牆,我就已經被尹老師對她家圓圓的教育方式深深的震撼到了。我常常抱怨星星對任何興趣班都不感興趣,至今爲止能堅持下來的只有拉丁舞,而且這還是我和她無數次溝通後她勉強答應下來學習的項目,後來我就專門託人給她找了個不錯的老師,但是她還是時不時流露出不願學的情緒。作爲家長,我也覺得很委屈,爲了讓她學好拉丁舞,我可是想方設法花了很多心思幫她找好老師,又犧牲自己週末時間陪着她學習,說白了我還不是希望能讓她的體形和氣質更出衆,做家長的.哪個不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看到尹老師以現身說法,並且拿她家女兒圓圓來舉例,非常的貼近同是作爲家長的我的內心。她對她家圓圓包容和欣賞的教育方式,不禁讓我回憶起自己在星星小時候的做法:我像很多家長一樣,不準孩子在牆上亂畫,不準孩子亂用我的護膚品,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等等,成了一個標準的"不準"家長,與尹老師相形對比之下,同樣是家長,我這樣的行爲着實讓我有些後悔。同時,面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而讓我頭痛的女兒,我最近也在不斷反思,是不是我在孩子幼年時期,對她責備和管束過多,造成如今她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不願學習。

尹老師能專門爲她家圓圓提供一個專門用於畫畫的塗鴉牆,這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使圓圓並沒有顯露出畫畫天賦,也許圓圓並不會因此提升她的畫畫水平和興趣,但是尹老師就是這樣做了,她用一顆包容的心,爲圓圓保留一片屬於她的小小天地,並且爲圓圓在上面塗鴉的傑作感到驕傲和自豪。她是以無比的耐性去包容圓圓那些能夠挑戰很多父母忍耐極限的行爲,而不是去扼殺圓圓孩子的"天性"於搖籃之中。我在星星小時候禁止她在牆上亂塗亂畫,而且一再責備她這樣的行爲,我只是提供了白紙讓她在紙上畫,現在回憶起來,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特喜歡在四合院的白牆上用鉛筆亂塗亂畫,當我想象自己是嫦娥時,我會用鉛筆將自己畫成我心目中嫦娥的模樣,並且每每經過這面牆時沾沾自喜。隨後,我還在四合院的白牆上畫上了爸爸媽媽,還有我喜歡的,不喜歡的,想象出來的等等圖像。除了我,還有四合院其它小夥伴們在上面塗鴉的傑作,我們還喜歡互相攀比,看誰畫得更神氣,偶爾我們還喜歡在上面寫些詩意的文字,當然,有時候我們也在上面寫討厭的人的壞話,總之,那面牆承載了我們童年的所思所想,也是我們得意的作品。所以我小時候總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形成了跳躍式的思維。可惜當時受條件限制,父母對我管束也深,否則,今日會有更高成就也未可知。但是,那面牆,依然深深留在我的腦海中。

因此,我驚奇自己居然忘記自己童年時也存在的孩子的"天性",正如尹老師所說,難道我指望孩子能夠一生下來就會自我管束?能安安靜靜地聽話?正如老爸常常在我對孩子生氣時勸我的一句話:"如果孩子老老實實呆着那就不是孩子了!"我應該放開對孩子"天性"的管制,雖然我未必要像尹老師那樣,專門開闢一面牆壁給孩子做塗鴉牆,但是,我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好好引導並保護孩子的"天性"不被毀滅,培養孩子對書本的熱愛,對學習的熱愛,乃至對生活的熱愛。

我家女兒,已經是年滿八歲的孩子,正在逐步形成她的世界觀,我更要多多鼓勵她,表揚她,讓她更多地品嚐到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從而能對我們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興趣,激發她探索的求知慾和嘗試未知的勇氣。值此十一黃金週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開啓美麗教育之旅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