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詩歌讀後感範文(通用16篇)

本文已影響 3.63W人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歌讀後感範文(通用1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讀後感範文(通用16篇)

詩歌讀後感 篇1

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爲人民奉獻的人,魯迅先生就是其中一個。

記得前不久,我在家裏閒着無聊,便找書讀。在不經意間,我從眼角瞟到了魯迅先生寫的《自嘲》詩,出於好奇,我拿起來看了看。《自嘲》這首詩主要講了魯迅先生當年失魂落魄的事。現在想起來,意思大概是:交了倒黴運怎麼還會想有順心事,躺在牀上連身都不敢翻,倒會把頭碰到牆上。所以,走在大街上用破帽低低地遮住臉,怕被別人看到——招來橫禍。我就像酒裝在漏船裏,在湖中心的激流中打轉,隨時有被湖水吞沒的危險。我這人不招人喜歡,有許多人指斥我,罵我,詛咒我,應該沒有病也會死掉,但我偏橫着眉毛冷淡地對待別人的指責,甘願爲人民做貢獻。然而,咒罵任人咒罵,窩囊我自窩囊,只要自己還有能夠安身的小樓,躲進小樓成爲一統天下,不管春夏秋冬。

讀完這首詩後,我感到了當時政府的黑暗和魯迅先生的無助,同時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的無私崇高精神。魯迅先生不僅滿腹才情,還經常關心勞動人民和進步青年。雖然他已經逝世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詩歌讀後感 篇2

《最後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騰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之中了。教學詩歌,朗讀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可以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各種朗讀法:利用初讀,逐節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採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啓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爲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澱語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畢竟這一歷史事件學生還是比較陌生,大家對很多地方還不理解,有的同學就提出“‘被撕碎的歷史教科書,第1997頁上,那深入骨髓的傷痕,已將血和刀光鑄進我們的靈魂。’中的‘1997頁’是什麼意思?”還有的同學提出“呼喊一般是大聲地叫,爲什麼詩中卻說‘輕輕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學問“爲什麼說‘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呢?不是自相矛盾嗎?”不得不佩服同學們質疑的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不就正好體會了了香港迴歸祖國後,全國人民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顧了香港的屈辱歷史,不就展示了全國人民對香港迴歸祖國的熱烈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願嗎?一切要解決的問題都因學生提出的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可見,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如果學生在質疑後能想辦法釋疑那就更好了。

詩歌讀後感 篇3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爲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裏,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着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爲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爲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着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着讀者的心絃。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詩歌讀後感 篇4

當我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集後,我發現了冰心寫作不單是愛用"呵"字這樣簡單。在她的散文裏的字裏行間都充滿了一個字:愛。冰心愛美麗的自然"相關的作文">大自然,她愛海,因爲在她眼裏:海是溫柔而沉靜,海是超絕而威嚴,海是神祕而有容,也是虛懷,廣博,也許在冰心的心裏,愛海就是這麼一點一分的積漸起來的。冰心愛兒童,在她生病的其間,還爲小朋友寫了《寄小讀者》可見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

冰心愛母親,她甚至這樣形容過她的母親:母親的話句句可使做兒女的人動心,母親的字一點一劃都可使做兒女的人落淚。冰心也曾傻傻地問過母親愛她的原因,而母親告訴她:不爲什麼,——只因爲你是我的女兒。是啊,當你尋見了世界上有一個人,認識你,知道你,愛你,都數千百倍的勝過你自己的時候,你怎麼能不感激,不流淚,不死心踏地的愛她,而且死心踏地的容她愛你?冰心愛親人,愛父親,愛三個弟弟,愛她的同學。

冰心把這種愛化爲一種極爲清麗,極爲溫婉的文筆,寫成了散文,散文裏有另外一個世界,有一個充滿愛,也是冰心所向往的世界。

詩歌讀後感 篇5

冰心是20世紀中國的一位傑出女作家。她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投入新文學活動,在這長達八十年的文學生涯中,創作了大量散文、詩歌和小說等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不得不說,冰心的作品真是讓人歎服叫絕。每詞每句,都用得極其到位,“湖水也翠得悽然”,這“悽然”二字,刻畫出了冰心那無盡的鄉愁,無盡的痛苦。“我慘默無聲,我已拼着鼓勇去領略。正如立近萬丈的懸崖,下臨無際的酸水的海。與其徘徊着驚悸亡魂,不如索性縱身一躍,死心的去感覺那沒頂切膚的心酸的感覺。”“鄉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頭髮,發上掠到了鄉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鄉愁。是實實在在的軀殼上感着的苦痛,不是靈魂上浮泛流動的悲哀!”這兩段文字字字之間流露出一種傷感,一種悲哀,一種痛苦。儘管冰心是一個大作家,儘管冰心的文字那麼精巧,但她不是大聖人,她也身在異鄉,她也要飽受鄉愁的折磨!

長大後,我們也會遠離自己的父母,親人,去獨立生活,只不過提前在冰心的筆中感受到了些辛酸淚。冰心在描寫與父母,姐弟分離時的悲傷,併爲有用華麗的詞句,但樸實的語言也着實讓我們體會到了人一生的悲歡離合。

冰心的作品不少是給青少年看的,而我在一次又一次讀了她的作品後也有不同的體會。就把下面的“冰心語絲”送給大家吧:

這如火如荼的愛力,使這疲緩的人生,一步一步地移向光明!

有了我的愛,便是有了一切!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

詩歌讀後感 篇6

翻開《古代詩詞鑑賞》,文化長河,源遠流長,奔流不息。其中最耐人尋味的,則是兩岸的風景線,它們組成了中華文化最絢爛的風景線。

豪放

北宋,不僅弘揚了一種嶄新的詞文化,還孕育了一位偉大的詞人——蘇東坡。

蘇東坡一生坎坷,屢遭小人陷害,特別是當他被貶黃州時,他卻並沒有自甘沉淪,仍以一種樂觀、豁達的心境乘船出遊,醉心於山水之間。雖然被貶,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愛國之志依然在心中盪漾。他的豪放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矗立在宋河之畔。

婉約

正是戰亂的年代,又一位偉大的詞人——李清照,誕生了。她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上天賜她一顆冰清玉潔的心,讓她以美的心境去看待世界。

無論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還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都是一種美的感嘆,竟是如此婉約。終於,她化作一道婉約的風景,佇立在戰亂之河的兩岸,供後人仰望。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用他們的墨筆勾勒出一道道風景線,靜靜地,默默地守護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的兩旁。

無論何時,我們都應以現代人的身份與態度去仰望着這古老的風景。在仰望他們的同時,我們會發現其中的真、善、美,併爲之感動。

仰望歷史,感受中華文化吧,讓風景永留心中!

詩歌讀後感 篇7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據說是唐朝的7歲孩子繆氏子而寫,年齡雖小,可志向遠大。

一天晚上,我獨步至於屋檐下看初月。透過厚厚的鏡片細看明月彎彎。空如鏡,鏡似水,水黑幕。新月掛空,細如鉤,明如燭。靜靜地照亮數丈萬空。彎彎的新月並未有強盛的月光,只是在冥冥中掌管着黑夜的光亮。整個天空便活躍起來了。我凝視着這束光,心中感情萬丈。

歷朝歷代,多少人如同彎月一樣,默默地點亮一方角落,將陰暗的天空點亮。又有多少人如同彎月一樣將光耀世間。李白望月,月下獨酌伴其行。蘇軾望月,同樣寫下不朽的篇章。今日,我欣然望月,卻只能在內心中爲月歌唱。

“時人莫道峨嵋小,三五團圓照滿天。”彎月靜靜地懸在空中,細細的,小小的,但卻充滿了活力。不信,等到月中十五的時候再看,它就會團團圓圓,明明朗朗了。到那時,再擡頭仰望天空,就會不由得發出一輪滿月照下的感慨了。

現在的我們如同月初的新月,正在努力地積攢着力量;努力地吸取着人世間的精華;努力地學習着,朝着更大更明亮的目標前進。終究會有一天,我們會像月中的月亮一樣又大又圓,在如墨似的天空中迸發出自己的光芒。照耀在廣闊的大地上,照耀在每個望月人的心中,照耀在更多想成爲我們的新月身上,讓整個大地披上銀白色的光芒。我相信,我一定可以,一定可以成爲月中的月亮。

詩歌讀後感 篇8

面對美麗的康橋,詩人無限留戀,不忍離去。這很符合浪漫主義詩人徐志摩的性情。浪漫主義者往往酷愛自然,將美麗的大自然看作人生理想的夢境。詩的主旨應是對這種”夢”的依戀、嚮往之情。

這一瞬間,而並非從來到走這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一瞬間已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詩人的一系列情感與他所描繪的康橋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間中完成。瞬間便是永恆。也許,這也正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在衆多的離別抒情詩中脫潁而出,爲世人所喜愛,經久不衰的原因。

詩歌讀後感 篇9

幾天前,讀鄭愁予“錯誤”的錯誤不能不禁被作者的創作印象深刻。我到處都在他的詩與古典韻味的氣息流動。在這首詩中,我發現一個現代的,但那裏的古典韻味,絲毫感覺。詩演繹浪漫悽美的“婦女的君主”的地圖,一系列名詞長江,蓮花,東風,柳絮,窗扇...給我的感覺悲愴。

在開始的“蓮花”開放下降,所以,我不禁想等待憔悴的女人美麗如蓮花的失望中所佔的份額。詩的第二節,“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東風”江南三月的信風,在浪漫的暗示,許多精彩的話!然而,呂秀蓮的“釵頭鳳”紅酥手,黃藤酒,滿城牆柳,東風惡,喜悅的愛杯......“”風“,但在”錯誤的“,意思是”風錯誤鄭愁予讀後感“是完全相反的:陸表明,一個美滿的婚姻邪惡勢力的破壞。一開始,我華麗的顏色,但突然寫轉彎,但同樣,李商隱的悲愴悽美的解釋愛的愛情悲劇。賢的“無題”,“東風無力花殘”和“風”,給了我荒涼的感覺。“風”中的“錯誤”是指女人和其他人......“柳絮”是指既要“思想的女人“,也指給伊拉克人跳舞的心情,在這一刻,她的心情如何?大多數心臟灰色四年後的意大利在第二季度冷,春天窗簾,Qiongyin,平開窗系列......”強調婦女的,但不是伊拉克人感到封閉。

在這樣一個小鎮,在此窗口中,在這種心態,她聽到“達達的馬蹄聲”時,什麼快樂!她是充滿期待和迫切的,但它沒有,她知道“我”的一個“錯誤”的馬蹄聲,她是失望下來......整首詩,它給我的感覺是殘酷的,但尚未美麗,現代但不失古典。

閱讀完整的詩,令人難忘的女人,等待丈夫“擔心”。“蓮花面,如開放的風風雨雨,”女人的臉讚美,也表現出憔悴的女人失望,但還強調非常孤獨和憂鬱的婦女的心,這不能不使我認爲李漁的“記憶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清照“只恐雙溪蚱蜢猛舟,載不動,許多擔心。”兩首詩寫了自己的擔心:李煜亡國之憂的詩人心目中,李清照讀她的丈夫擔心。呂氏春秋“複製”,“面對嚴峻的現實與懷愁緒,幾年離索賠”,他是無能爲力的,憂鬱,悲痛室只有一個懷孕的字不利於發泄。“錯誤”,“擔心”錯誤鄭愁予讀後感是一種精神狀態1無形的東西,指一個女人,如丈夫的悲哀,但鄭Chouyu但使用圖像來使抽象的和無形的東西變成情溢於言表,和我覺得這首詩都寫在自然環境中,也反映了抒情的心情......

“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一個遊客...”最欣賞的詩句在整首詩,詩人在一起的兩個矛盾的詞,我讀的長從心裏涌出的雲髻微妙的魅力感覺...

詩歌讀後感 篇10

詩歌的文字彷彿是一羣跳躍在紙上的靈魂,它們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詩人心中不滅的燈。詩人正是用這些靈動的方塊拼出了自己在歲月的笛聲中飄揚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閃爍着自己的光芒。詩歌是記憶深處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漣漪,是夢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記着一瞬間的感受,承載了千古歲月的絕唱。

古往今來,寫詩的人很多,但詩人卻很少。寫詩的人和詩人的區別在於寫詩的人用詩歌訴說了自己的感受,而詩人卻是用詩歌描繪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這樣一位用詩句傾訴着生命的詩人,用他的一生追求着“美與愛與自由”。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縣硤石鎮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雲中鶴。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近來我讀了一些徐志摩的詩,在這冬天寒素的日子裏,優美詩句在寒氣中迷漫,就像剛吃了一碗熱乎面,暖和全身。讀他的詩源於對他和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閒來無事隨意翻翻,可讀過兩篇之後感覺他的詩雖然很簡短但意境深遠,耐人尋味。《難得》是給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這首《難得》寫了一雙“寂寞”靈魂深夜對視,互訴孤寂之情。但這不是一團無病呻吟,而是令人感受到的貼近詩人心中的爐火的溫,還有對現實社會冰冷現狀的擔憂。人們常常把詩人和失意怯懦聯繫在一起,但我覺得詩句就是詩人手中的利器,在這白紙黑字上刻出了社會的分明;詩句更是入口的良藥,美化了人們的心靈。

通過徐志摩的詩,我感覺到了他心中那份對浪漫的執着。“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奇蹟,爲什麼不讓它飄滿浪漫的雪花”。《雪花的快樂》一詩則將浪漫與情景融爲一體。

讀詩並不是去鑽研它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它的意境,情到景到意象到既是讀詩的大境界,自己的心情隨着詩歌文字的浮現而波動,感覺自己的思想在窗外的浮雲之上隨風飄蕩,來到詩人面前,感受着詩人創作的衝動。詩句結束,合上書,周圍的一切還是原樣,但嘴角一笑,心裏已多了份對生命的禮讚。

詩歌讀後感 篇11

著名詩人、法語翻譯家樹才編著的《給孩子的12堂詩歌課》,是12篇詩歌講座講稿,在樹才老師專業又淺顯易懂的講解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還和孩子們走進詩的王國,以詩意書寫童心。

樹才老師認爲,兒童詩的“教法”就是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寫,孩子們寫詩如同在語言的水裏游泳,你得一句一句往前遊,而寫好了一首詩,就算暫時游到了對岸。也就是說,寫詩是實踐,是行動。樹才老師通過幽默親切、最能打動孩子的語言引導孩子們如何去寫出心中的詩意。在詩歌講解中融入了他關於兒童詩的“詩觀”——童心即詩。他始終着力於引導孩子們去發現心靈與詩歌之間的關係。孩子們學習詩歌,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去發掘自己的個性,發現心靈的自由和靈動。教孩子們學習詩歌,並非是要掌握一種寫作上的技巧,而是通過學習詩歌,引導孩子去發掘自己的個性,發現心靈的自由和靈動。詩歌將帶領孩子們去向更開闊、豐富的生命之域,在漫長的人生中擁有一顆柔軟、細膩的心靈。

拜讀了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明白:每個人生來都是有詩心的。詩心是什麼呢?詩心就是你身體裏最柔軟、最細微的那部分存在,而寫作詩歌能讓那部分存在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喜歡詩,願意寫詩,將來能否成爲詩人並不重要,心裏有詩心纔是最真實、最值得珍惜的。孩子想什麼說什麼,怎麼想怎麼說。這就是詩最需要的“真”和“誠”:純真的真,誠實的誠。我們在兒童詩的教學中引導孩子用一顆純真的詩心表達詩意書寫童心。

《給孩子的12堂詩歌課》的書中7歲的海寶寫道:枕頭,你爲什麼軟軟的啊?那是因爲我的肚子裏裝着棉花啊;枕頭,爲什麼我睡下去的時候你會彈起來……

這是孩子和枕頭的一場日常對話。這難道不是詩嗎?孩子的詩,活在平凡的日子裏,天真的童言,讓大人們習以爲常的場景,變成有韻味的詩。原來,生活真的是一首詩。

詩是生命中最善的心意,最美的想象,最真的直覺,讓我們引導孩子以詩意書寫童心。用詩歌來感悟和發現世界的美好,用詩歌來寫我們生命、生活的記憶,用詩歌來守護孩子們的童年,守護童心的清澈與自由。

詩歌讀後感 篇12

拿到《詩歌裏的平陽》這本書,就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封面是油畫,所畫的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平陽。我想最奇妙之處,就是本書作者想把平陽比作一個世外桃源吧。

我情不自禁翻看這本用詩歌來歌頌平陽的書。作家任澤健先生一定有一雙會探索美的眼睛。光是看着目錄裏的詩歌名稱,我就十分滿足,好像跟這些詩歌打交道很久了。

我最喜歡《稻子的幸福》,看着標題,我的疑惑涌上心頭,稻子能有什麼幸福。這首詩有四個小節。第一個小節是,陽光普照,影子再次清晰,美與醜一同呈現,我覺得實在是太深奧了。如果根據我的理解遠山被陽光所照,一面明亮一面黑暗,亮的那一面,充滿生機,十分惹人喜歡;而暗的那一面光線灰暗,使人感覺冷漠。

第二小節,大概意思就是看着稻子,聞着花香,回憶起兒時,美好與幸福在心裏盪漾。第三小節是寫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我們要好好珍惜,要好好對待。第四小節寫的是心中不只有幸福,還有憂傷。作者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取題目,表達了自己的心情,通過這首小詩,平陽美麗的景色躍然紙上。

作者用詩來記錄家鄉美好的風景,真是一種表達美好的奇妙方法。

詩歌讀後感 篇13

今天,任老師送我了一本書,叫《詩歌裏的平陽》,我一看封面就很喜歡,封面色彩豐富,用了我喜歡的油畫形式。在任老師的筆下寫出了許多的美景,《鳳湖公園賞桂》就在老師筆下栩栩如生。

在《鳳湖公園賞桂》這首詩裏,讓我重新認識了鳳湖公園,我彷彿看到了一隻白鷺在飛來飛去。金桂銀桂吐露出對生活的全部熱愛,各色小蟲聞香而來。

這首詩寫到“在美好的桂花樹下,看見一粒粒花瓣飄落下來,在草叢上逗留超過所有的露珠,製造出一場無聲的浪漫。”任老師撿起一粒粒飄落在地上的花瓣,連同她的笑臉,也連同她帶來的深秋和問候。

《鳳湖公園賞桂》這首詩只要看到題目,它就會吸引着我們去閱讀。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要細心觀察,留意身邊的小事,這樣也可以寫出優美的詩歌。

詩歌讀後感 篇14

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麼,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瑕的美麗。

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也要在心裏存着感謝,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

長大了以後,你纔會知道,在驀然回首的剎那,沒有怨恨的青春纔會了無遺憾,如山岡上那輪靜靜的滿月……

席慕容之所以能寫出如此點透感情的語句,實在讓人佩服!

年少輕狂,往往會留下太多的遺憾。少年衝動,更會留下太多的悔恨……

一直不覺得自己會是一個如此嘮叨,如此令人生厭……

難道真的是“在錯的時間,愛上錯誤的人”?

距離產生美,這句不是沒有根據的。短暫相聚的時刻,彼此都是表現最好的一面,留下的是最美的記憶。戀愛便是如此。

嚮往是一種期待,一種美,一種讓人心醉的感覺…

想要在最短的時間留住最美的時刻,想要在最短的時間給彼此最好的照顧,最好的撫慰……因爲急切,所以才顯得如此瑣碎,如此嘮叨……

對不起,親愛的!如果讓你煩惱了,我只是想讓你覺得更幸福一點!

詩歌讀後感 篇15

《詩歌的祕密花園》是一本適合初讀詩歌的讀者的入門詩集。作爲對詩歌已有了解的讀者,也會在本書對詩的解讀中或碰撞或補足。本書一共介紹了15位詩人,每位詩人爲一章,每一章起是詩人的代表作,接着是介紹詩人與解讀詩歌的文章,雷格的介紹讓人過目不忘:介紹卡瓦菲斯時,雷格稱他爲“詩歌界的卡夫卡”,通過將卡瓦菲斯和卡夫卡的相似之處的總結與對比,讓不熟悉卡瓦菲斯的讀者立刻會對其有個大致的判斷;當介紹弗羅斯特時,雷格提到他是位非常會維護個人聲名的人。這種所謂個人的包裝與營銷,一下打破了讀者對詩人的刻板印象,變得生動立體了起來;而講到博爾赫斯,對只熟悉他的小說,而不知道他還做詩的讀者們,雷格用了中國讀者熟悉的蘇東坡以類比,一下將博爾赫斯集大成者的形象烘托而出……在讀者對該詩人、詩歌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後面還有兩三首詩再作爲閱讀擴展,仔細閱讀也會發現雷格的用心:或是按着前文介紹的內容的擴展、或是呈現了一個不同的詩人樣貌、或是幫助繼續深入瞭解詩人的生平與個人主張……詩歌與雷格前面的內容形成了一種互文的關係,人借詩論詩,詩借人圓滿。

同時在詩歌的解讀過程中,雷格也同時對關於詩歌的一些永恆的探討進行了滲透:從最開始就總結出的現代詩的特徵、讀現代詩所需要的信任,到具體每位詩人處,通過對該詩人詩歌的解讀,以具體例子來向讀者提煉出現代詩在此反應出的特質,繼而到提出,什麼是詩歌的現代性?什麼是詩歌的根本使命?通過這些問題,讓讀者在這詩歌的祕密花園中,去探尋自己的答案。

而越看到後,越能感受到十五位詩人如此排序的用心:從對詩歌不熟悉的普通讀者最容易產生共鳴的卡瓦菲斯的“此處與彼處”——每個人心中都有的一個“伊薩卡”,和一脈相承卻又轉爲切實生活態度的《城市》,到從瓦雷裏那裏,真正瞭解下十四行詩的難度,到里爾克創作所比不可少的孤獨,再到艾略特大膽的文體實驗文本的“情歌”無“情”,到與前面葉芝一脈相承的奧登……當名家一一上場後,讀者對現代詩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奉上阿什貝利的《船屋的日子》,後現代主義的晦澀代表。通過它,雷格說明解讀現代詩並不是“本格派推理”,讀詩要同情與信任詩人,其實“解讀的實質是對靈魂的解放,對想象力的解放。”

而對於詩本身,與詩歌創作的這一過程,詩人們也在作品中反覆地探討:詩是瓦雷裏——“丟了酒,卻醉了波濤!詩人艱鉅而幸福的任務,是埃利蒂斯——“雙手捧着太陽而不爲它所灼傷,把它像火種般傳給後繼者”,是布羅茨基的《黑馬》——“它在我們中間尋找騎手”,是詩人與詩的相互尋找。

不止詩人與詩在相互尋找,詩與讀者也在相互尋找。其實“讀懂”詩是個僞命題,很多時候,我們的理解可以讓位於感受。畢竟說到底,詩首先是關乎人的感受的。也可以通過詩來了解作者:通過《一九八〇年五月二十四日》來了解布羅茨基高度凝練的一生,通過希尼的詩瞭解到詩本身就是生活。也可以通過詩來了解語言的使用形式,畢竟“詩歌是語言最高的存在形式”(布羅茨基《詩人與散文》):可以從《冰雪消融》中看特朗斯特羅姆如何從多個角度營造一個意象集羣;從《船屋的日子》看到思想與語言的拼貼,共時性呈現出人的靈魂的複雜和多態;看艾略特如何扭轉詩歌的抒情屬性,而把它變做包羅萬象的容器。

就算只作爲趣味性的閱讀,也能從書中得到不少收穫:不熟悉詩之前,博爾赫斯、布羅茨基只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而葉芝不只在浪漫派有所建樹,他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其從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向現代主義過度和嬗變的整個發展歷程都有一流的作品;龐德——簡直哪裏都有到他:給艾略特起外號、幫他出詩集,第一個爲弗羅斯特在英國出版詩集撰文……真是個有名的熱心腸!而與影迷們津津樂道、盛產佳作的1997年一樣,文學史上也有類似的一年:1922年,在這一年中,里爾克寫出來《杜伊諾哀歌》、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詩》,艾略特發表了《荒原》、喬伊斯出版了《尤利西斯》,普魯特在臨終前終於完成了《追憶似水年華》……文學史課上沒記住的年份,在一本詩集中被補全了。

沿着詩歌的祕密花園的小徑,你總會有新的發現與收穫,盡頭終會豁然開朗,望見那片詩人們耕耘的葡萄園。

詩歌讀後感 篇16

冰心《繁星》、《春水》中的詩歌大多小巧玲瓏,構思新穎奇特,充滿詩情畫意,語言明麗清新,富含生活哲理。詩集中,以青年爲話題的詩共有8首,《繁星》3首,《春水》5首。讀這些詩,你會爲它的新穎構思所歎服,你會爲它的深刻哲理所感動。

青年人啊!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來,

就知道你的煩悶,

是溫柔的。

這是勸勉青年人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處世觀的哲理詩。青年人要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也就是要正確地去對待生活中的“煩悶”。人生在世,要生活,要學習,要工作,就必定要與人相處。在與人相處中,就一定會遭遇困難和挫折,因此,就一定會產生“煩悶”。我們不能迴避,也無法迴避。只有從容豁達地去面對,勇敢樂觀地去迎接。古人就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講的這個道理。只有在困難和挫折中你才能增長智慧,增長才幹。有聖人說:“困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真是精闢精彩。青年人不像老年人那樣飽經滄桑,飽經憂患,有時一回想往事,就難免心有餘悸,痛苦不堪。青年人面對的每一天都是嶄新的。青年人沒有生活負擔,沒有家庭拖累,沒有太多的雜事羈絆,一般來說,不會有太大的生存危機。因此,即使有一點“煩悶”,比起老年人來,也是“溫柔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