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精)

本文已影響 3.53W人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15篇(精)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此書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們接受,是爲人父母,爲人師長,爲人子女者一生必讀的教育經典,學習範本。

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從而使他們心存着一份愛。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享受着許多別人的疼愛、關心與幫助。我很希望我們享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也會付出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愛,不分大小多少,小到一句問候,一個擁抱,大到愛心捐獻,希望工程,社會保障……這其中都包含了愛。但人們常常忽視了愛的存在,就如父母的愛,人們似乎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並不需太多的付出與回報,甚至還無形中拒絕着父母的愛。

整部小說,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賣菜婦女、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運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感情的漣漪。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羅內,他不僅品學兼優,而且樂於助人。當一個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哭時,他就把自己的錢給了他。還有那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爲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施捨(儘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錢);還有爲救最低班的小學生而被車壓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活充滿愛,爲他人奉獻愛。正因爲他們的愛,“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相信通過閱讀此書,孩子會受到人類全部美好品德的潛移默化的薰陶和影響!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陪在身邊,晚上還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恩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恩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愛,其實很簡單。愛像是一米陽光,親暱溫柔地撫過你的身體;愛像是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愛像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採摘。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誰在愛,誰就在活着。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當讀到恩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自己的親人是應該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個人只懂得愛自己的家人,那他就並不真正明白愛。

中國的大文豪孔子曾說過:“仁者愛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美好的愛心。朋友們,讓我們學學卡羅內、洛貝諦他們吧,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的心扉,那麼陽光將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愛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們不能缺少愛一樣。只要我們熱愛生活,關愛他人,世界就將因爲愛而變得更美好!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愛的教育》雖然講的是情感教育,卻洋溢着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閱讀時好似把我帶入了廣闊的社會中去,它真是讓我懂得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於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作品描寫了發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靈來觀察周圍的世界,描寫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書中的每一件事、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主人公十二歲的安利柯極富有同情心,喜歡幫助他人,是一個有上進心、不可多得的少年。他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他看到的多數是別人的優點。這本書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告訴人們:真正的教育都要建立在真摯的情感和愛的基礎上。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吸引我的是那平凡而細膩的文筆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情感。《愛的教育》書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賣炭人、父親的老師、“我”的老師、鐵匠的兒子、盲童等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首先,《愛的教育》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每個人的生命中。就如父母的愛,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記下每天發生的事是他們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刻。想到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不想讓父母看見,怕父母指責自己有許多想法,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最簡單的東西、事情最能體現親人之間的情感,可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我作爲班主任,深感對學生的教育中,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是教育行爲的方向。 愛像人生旅途中的鮮花,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幸福,於是,就想繼續不停地走下去,投入滿腔的熱情,不在乎旅途有多久。我們要告訴學生:“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相處,老師對學生的鼓勵教導,父母對孩子關愛照顧,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爲他人捐獻骨髓,獻血,捐助希望工程……愛的身影無處不在。

其次,《愛的教育》裏的每章每節,都把各種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

《愛的教育》這本書,訴說了大量的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這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也使愛在一次次碰撞中昇華。雖然,每個孩子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都能體會到經歷過的那些愛。愛之所以偉大,還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看完這本書之後,其中有幾篇是我特喜歡的。 例如,書中有一篇《高尚的行爲》,內容是這樣的:作者上課室時,看見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髮的克洛西,他是一隻胳膊殘疾的小孩,他的母親賣菜爲生。有些同學捉弄他,還有人學他一隻手掛在脖子上的樣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臉色蒼白,用求饒的眼光望着他們。那幾個戲弄他的同學見他這樣,越起勁了,弗蘭諦還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親挑菜擔的樣子來,學生們見了便鬨堂大笑起來。這時克洛西氣極了,從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蘭諦擲過去,但是弗蘭諦閃在一邊,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進課堂的老師的身上。大家見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師變了臉色,厲聲問:“這是誰幹的?”沒有人回答,老師提高了聲音再問,這時,卡隆突然站起來,承認是自己乾的,但老師說不是他。過了一會兒,老師說決不處罰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來,哭着把事情的經過告訴老師。教師便叫那四個頑皮的學生站起來,教育他們要尊重同學和同學的`家人,不嘲笑殘疾孩子,這是一個優秀民族應有的表現。然後他走到卡隆面前,讚揚他的心靈是高尚的。卡隆還求老師饒恕那些頑皮的孩子。這個故事中,教師及時處理了這個不良事件,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和民族自尊心,學會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就是一個很好的愛的教育的例子。

想想如今我們的教育中,仍有體罰孩子的行爲。許多家長對老師說:“他(她)要是不好好學習,你就狠狠教訓他(她)。”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打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 我們身爲教師就更應該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們,孩子的天性決定他們會在成長道路上犯很多錯誤,還會重複犯同樣的錯誤。我們應該多包容孩子們無心犯的錯,耐心的幫助糾正他們的錯誤,這樣纔會真正對他們的成長有益。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牢記的。

《愛的教育》的確是爲人父母,爲人師長,一生必讀的經典作品。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愛的力量,真是很偉大!讀讀這本書吧。它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愛的教育》讀後感3

我在四年前得到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爲人爲父爲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這段話令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暑假終於如願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來自:作文大全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讓我們讀了猶如在愛的懷抱中舒適地躺着。愛,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它生活在每一個角落。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因爲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例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而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面對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因爲“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當恩里科與媽媽出現在幼兒園裏,當那些小人兒圍着媽媽團團轉,等媽媽逃出幼兒園時,“全身的麪包屑和污漬,頭髮凌亂,......”,“從幼兒園裏還能聽到小孩們像小鳥啼鳴般的聲音:‘再見!再見!請再來呀!夫人!”時,孩子們那天真幼稚的形態,媽媽那寬容仁愛的形象,逼真地出現在眼前,我輕輕地笑了。孩子們對大人的友好是真實的,媽媽對孩子們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誰無年幼?誰無幼子啊?這是人間一種最純粹的感情!

當恩里科去參觀斯塔爾迪的圖書室,被斯塔爾迪的正統嚴肅感染,“竟不敢跟斯塔爾迪開玩笑,而且感覺他好象不只比我大一歲似的。出門時,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板着臉對我說:‘再見!’我差一點兒像大人似的回答他:‘向您致敬!’”時,我撲哧一聲笑了!是的,當一個人自身有了自尊感,也擁有值得人敬佩的言行時,他就有了人格魅力;當一個人對他人發自內心的敬佩的時候,他會受到同樣人格魅力的感染。

讀〈愛的教育〉,有淚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動着的是融融的愛意,暖暖的感動!書中幾乎涉及到了人世間所有高尚的愛,博大的愛。?(三)讓我們體會同理心的可貴。

有人會比那些瞭解無家可歸之苦的人,更願意打從心底去幫助無家可歸者,只有曾受難的人才能深切體會其中的痛。挫敗帶給我們的,是非常可貴的憐憫心。

(四)教導我們普遍的真理:生命本來就不公平。

人們總是太早離開人世;彼此相愛的夫妻總是因爭執而分離;大企業集團總是併吞小公司,讓無辜的職員飽嘗失業之苦;學校活動時總是由其他人出風頭。我們小時候總是天真地以爲生命應該是無憂無慮,正義總能贏得勝利——唯有讓我們早一點認清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才能享受較輕鬆的人生。

希望我們同學能夠正確對待逆境,能夠在逆境中不斷崛起。請記住:絕望只能讓你更加絕望,它與事無補,而希望卻常常讓你柳暗花明,讓你走向成功。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確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它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告別》等等,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這本小說曾在漫長的歲月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

而最初吸引我閱讀這本兒童名著的,是它的書名。它使我思考:愛與教育究竟有着怎樣的關係。帶着這個問題,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使我震撼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思鄉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 都是孩子在讀書期間一天內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孩子只是很簡單的將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過程如實地記敘着,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可以表達很多的內涵。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 ,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 當我們在閱讀這本書時,可以慢慢思考些什麼,這些思考使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一下愛的教育。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在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在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書中從頭至尾都透露着一個“愛”字,這不正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所需要的嗎?教師作爲師生關係的主導者,需要“有意”地發現、尋找、創設“有情”情境,運用超乎於父母兄弟的愛、富有更多理性的愛,去感染和培養學生的心靈,發展他們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教育學生的情感魅力,是關心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

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啓示。

《愛的教育》讀後感5

閱讀閆學老師的這本《教育閱讀的愛與怕》,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因爲書中的許多觀點我深深認同,如“教育是一種信仰”“教育是一種力量”“受傷的地方生長思想”;因爲在書中與許多熟悉的名字重逢,如張愛玲、三毛、林清玄、狄金森、泰戈爾,他們的作品我也深深沉醉;還因爲邂逅那些直抵心靈的美麗而憂傷的詩詞,古典的,現代的,中國的,外國的,都是我所愛的……閱讀這本書,在跟隨閆學老師的閱讀心路默默前行的同時,也讓我們欣賞到她的生命因閱讀而綻放的美麗。

關於讀書這件事,我一直還是比較自信的。因爲自己從小喜歡閱讀,這麼多年來也一直堅持,並且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有時我甚至想,能夠識字,能夠閱讀,真是幸福!那樣的話,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只要有書,你都不會寂寞,不會茫然,不會沉淪。即便是在平庸的日子裏,書也能將我們帶到另一個精彩的世界。所以,對我而言,讀書是快樂的享受,因爲我總是讀我想讀,隨心所欲。

但是,閆學通過《教育閱讀的愛與怕》告訴我們,讀書這件事,沒有那麼簡單。真正的教育閱讀,不是隨心所欲的率性而爲。她說,教師讀書要注意自己的知識結構,真正的優秀教師必須具備三個板塊的知識結構: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缺乏任何一個板塊的知識都將限制一個教師在教育教學上所能達到的深度與高度。而像我這樣只憑興趣讀我所愛,只會陷入淺薄的泥潭,難以獲得飛翔的翅膀。

縱觀閆學的閱讀書目,有教育專業方面的書藉,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陶行知全集》、王榮生的《語文科課程論基礎》等;有培養教育情懷的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李希貴的《學生第二》、劉良華的《教育自傳》等;有開闊人文視野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凡高的《親愛的提奧:凡高自傳》、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大江健三郎的《在自己的樹下》等;有提高文學素養的泰戈爾的《新月集》、金河仁的《我心中的風琴聲》、高凱的《村小:生字課》、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樹》、聖埃克絮佩裏的《小王子》、還有葉靈鳳、張愛玲、韓素音、周作人、狄金森……以及她所迷戀的古典詩情,和《紅樓夢》《西廂記》《論語》《道德經》,等等。

如此開闊的閱讀視野,並非緣於閆學老師本人的興趣廣泛。她說:“讀書,有興趣的閱讀是好事,但絕不能只憑興趣,有些書也許一時讀不下去,甚至不能讀懂,但只要是值得讀的,就一定要硬着頭皮讀下去,也許山重水複,但只要堅持,往往就會柳暗花明。”對此,我深有體會。

記得xx年我參加鳳凰暑期研修營活動時,遇到的第一篇理論文章就是《當代文本解讀觀的變革》。這篇9000多字的`文章,我讀了不下五遍。第一遍讀下來,每個字都認得,但連起來就有些蒙,雲裏霧裏的。第二遍重讀,掩卷之餘,只留下幾個新鮮的名詞:“解讀本質觀”、“解讀建構觀”、“解讀對話觀”、“解讀體驗觀”。於是再讀,這次拿起鉛筆,邊讀邊在自認爲有感觸的語句上圈圈劃劃,一不小心把整篇文章都畫花了。但是有些地方還是難懂,就得回頭再多讀幾遍,甚至前後連起來讀,才弄懂它的意思。

當讀得很吃力時,我曾想:爲什麼要讀它?這是那些學術派理論家們立說著述的純學術文字,對於我們一線老師有何幫助?什麼“本體論闡釋學”、“接受美學”、“文本學”、“讀者反應理論”,對他們來說,是駕輕就熟、張口閉口的言論,對我們而言,則如聞天書,不知所云。這就難免感到文字的艱澀,此在與彼在之間的隔閡。誠如作者所言:“任何一個文本只有在解讀中被理解和接受,其意義和價值才能得到實現,如果離開了解讀主體的理解,或者不被讀者接受,那麼文本的意義和價值也就無從說起。”

可是,當我後來再去讀《教育文本理解的尺度——一種解釋學的視角》《論教師文本解讀的自覺自導》《語文教師要成爲文本作者的“知音”》《從葉聖陶的文學創作論看語文闡釋學》等文章時,我突然悟到讀《當代文本解讀觀的變革》的好處來。一來該文是所有文章中最艱澀難懂的,讀了它,再去讀其他文章,就覺得輕鬆喜悅;二來有了對當代文本解讀觀的基本瞭解,再去閱讀其他文章,特別是觀察案例,就有了知識基礎,使得後期閱讀時“尋求理解”與“自我理解”的建構過程變得容易、暢達。

所以,我想,雖說理論是灰色的,但是沒有這個灰色作底,其他的色彩就會因失去厚重感而顯得膚淺。汲取理論的養分,可能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是它積澱在那裏,在不可預知的將來的某一個時刻,一定會幫助你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閱讀理論的過程,是一個漸漸紮根於沃土的過程,需要我們沉下心來,平心靜心地等待,等待靜悄悄的改變。

和閆學老師一樣,也是個喜歡讀書的人;和閆學老師一樣,也喜歡張愛玲三毛林清玄;和閆學老師一樣,也迷戀詩歌的魅力,但是當我站在自己的原點,仰望閆學老師的高度,才發現:關於讀書這件事,我只是個門外漢。

《愛的教育》讀後感6

假期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於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體的方式來寫的,從四年級開學的第一天開始記起,一隻寫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全學年結束爲止,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愛有多深呀!在學校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之下,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的氛圍裏,朋友間的關愛都無不流溢於紙上!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它裏面的內容寫得十分真實,整本書都是圍繞“愛”這個字來描述。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俠的行爲》這兩個故事。

《賣炭者與紳士》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裏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薰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受頗深: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到的.影響是深遠的,家長的行爲是最能夠作爲榜樣,成爲孩子模仿的榜樣的,這要求家長要從平常小事中留意自己的言行,打鐵先要本身硬。只有一個能夠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嚴格要求他人。書中孩子的父親就是這麼做的,他用他的博愛、無私、熱情贏得了孩子敬佩。這一點對我一樣也很有幫助,它指導了我怎樣和我的學生進行互動。

記得有一次,爲了鼓勵學生好好書寫,我就對孩子們說:本週只要同學們認真寫字,等到週五的時候老師就發糖果給大家吃,孩子們聽到我這樣說很是高興,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很多同學都認真書寫,期待週五那天我發給他們的糖果,可是由於各種原因,週五的時候我竟然忘記了去準備糖果,於是孩子們滿懷期待的眼神裏瞬間就充滿了失望,我看到孩子們這樣失望的表情,我的內心瞬間就覺得很慚愧,覺得答應了它們就該做到。於是在第二個周的週一我準備好了事先說好的糖果,先向孩子們道了歉,然後把準備好的糖果發到了孩子們手裏,孩子們很高興的原諒了我。愛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僞的。但只要我們專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爲一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的工作與生活中,愛在點滴的地方。

《義俠的行爲》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後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好朋友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卡隆,讓肇事者站起來。卡隆向老師講述了事情的起因後,老師不僅沒給克洛西處罰,而是把那些調皮的孩子批評了一頓。文章表現了卡隆關心他人的高尚精神,以及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優良品質,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爲人處事方式。同樣,我也和書中的老師一樣,在平時工作中用愛和包容來感染和引導每一個學生。

我們班有4個單親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是父親去世,母親另嫁,由於她特殊的家庭環境,所以別的孩子就經常欺負她,我看到這裏,就在班上跟孩子們講了很多道理,慢慢的孩子們也不欺負她了,甚至於經常去關心愛護她,她也由原來的孤僻,不合羣慢慢的變得和孩子們在一塊玩耍的開朗孩子了。

還有一個是母親改嫁,父親外出打工,平時是爺爺奶奶帶着她,有一天我到教室去上課,她就在哭,我就問周圍的孩子原因,其他孩子都說不知什麼原因,於是我走過去撫摸着她的頭,問她爲什麼哭,她淚眼婆娑的跟我說:老師,我奶奶對我太嚴格了,不僅要求我做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求我做很多老師沒要求我做的作業,我的手都寫疼了。看着孩子委屈的表情,我內心也充滿了心疼與不捨,於是我跟她說:孩子,奶奶這樣要求你,是爲了你的將來考慮,她希望你將來長大有出息,所以奶奶纔會那麼嚴格的要求你,奶奶帶着你不容易,你要理解你的奶奶,好嗎?經過我的開導,她才慢慢的擡起頭來看着我點了點頭。後來的日子裏,孩子再也沒有埋怨過奶奶,還變成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還有一個孩子從小就有身體缺陷,加上母親改嫁,父親有精神疾病,全靠七十多歲的爺爺來撫養,所以這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越發變得自閉了。平時她從來不跟任何人說話,及時我交了她一年了,說的話也沒超過二十句,我覺得很心痛,於是我就鼓勵我們班的孩子一有機會就帶着她說話,帶着她玩,有困難的時候就儘量去幫助她,在大家的影響下,她也不是那麼自閉了,還會主動去找其他孩子交流了。

我覺得一個好的老師不能僅僅上課,或者做思想教育,還要真正懂得學生們的心理,要了解他們在想什麼,理解他們的喜好和行爲。我們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啓蒙人,我們教育中的一點一滴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只有不斷地與孩子溝通和反思,審視自己的行爲,纔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確立新的目標,使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讀了《愛的教育》後,只有教師把學生既當成自己的親人去愛,又當成自己的朋友去交流,這樣孩子們才能在愛的感染下健康茁壯的成長。

《愛的教育》讀後感7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 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愛的教育》的作者爲意大利的亞米契斯,本文寫作特點爲:採用日記的形式敘述可本文。

本文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啓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

這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醫院的天使”。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齊啓祿的小男孩,由於他的父親到法國做工,前天回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後突然生病,因此住進了醫院。一面寫信給他妻子,告訴她自己已經回國,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信後雖然擔心,但因爲有一個兒子正在病着,還有着正在哺乳的小兒,不能分身,不得叫大兒子到往看望父親。孩子在醫院卻一直照顧着一個外人,最後不但不和真正的父親回家,卻要堅持照顧着那陌生人。

愛自己的親人是應該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個人只懂得愛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愛,那他就是一個可悲的人,他並不真正明白愛。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學習那種愛呢?! 再請回過頭看看現實,這世界上並非充滿着愛,窮人對富人,許多都是將真正的愛看作是一種奢侈品,而將金錢、利益至上的人。

我認爲《愛的教育》雖然講的是情感教育,卻洋溢着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閱讀時好似把我帶入了廣闊的社會中去,它真是讓我懂得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每個故事都講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誼和寧肯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愛可以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愛的教育》讀後感8

愛的教育讀後感1000字範文一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爲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說它和我差不多年紀,今天我捧在手裏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鉅著。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後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夏先生說:“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溼。”

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爲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爲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爲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愛的故事”,感受和體驗愛,學習付出愛。我想,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1000字範文二

每到星期天,熱愛看書的我經常會去書店看書。這天,我又來到書店看書。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裏,一本書映入了我的眼簾……

這是一本用桃紅色書皮包裝的一本書,封面上方寫了幾個醒目的大字——“愛的教育”,它的背景是一副感人的畫:一個生病的母親無力地坐在牀上,她的兒子正在喂她吃藥,母親的臉上露出了甜甜地笑容。雖然藥很苦,但母親的心裏肯定比吃了蜜糖還要甜。我略讀了一兩篇文章,很感動人,便買下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說關於愛的故事。主人公是安利柯,他是一個優秀文明的小男孩。我還認識了很多可愛的孩子,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勤奮的斯代地,可愛的波列科西……他們給了安利柯最深厚的友情。當然,還有疼愛他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師,他們給了安利柯最無私的愛。書中有很多感人的小故事,有《窮人》、《小石匠》、《感恩》等等。其中,《窮人》這篇文章深受我的喜愛。父親對安利柯的一段話更是讓我深受啓發,他說:“當你受到不幸的時候,別人幫助你,可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你應該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去幫助別人,你願意看到和你一樣活潑可愛的小孩爲了溫飽努力掙扎嗎?那是一件多麼寒心的事呀!”是呀,在我遇到困難時,心裏有煩腦時,我總能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或許是父母,或許是老師,或許是同學,或許是素不相識的路人……有了他們的幫助,成長的路上,我才能擁有七彩的陽光和金色的夢想。可是,在享受幸福的同時,我卻很少想到爲他人做些什麼。從電視上,報紙上,我知道在我國的一些貧困山區,還有很多孩子每天只吃一頓飯,他們上學要走很遠很遠,課外書對他們來說更是一種奢侈品……讀了父親的話,我想:我可以爲他們做些什麼呢?我們班有個同學叫廖開俊,他是個特別調皮的孩子。他的爸爸媽媽到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很想他們,學習成績退步了,我是不是可以試着走近他,用溫暖的話語去鼓勵他呢?我在心裏給自己打下了很多的小問號。

愛,是無私的。人人都可以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或許我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許正是這一點點光芒,就能給他人帶來溫暖和信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這是我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所感受到的。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讓更多的人點亮心靈之燈,把無私的愛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愛的教育》讀後感9

一杯茶,一本書,在幽靜的心靈氧吧裏坐着,這是一種多麼美妙的享受。工作後,每天忙於教學,忙於批改作業,看書,成了一種奢望。現在,學校爲我們提供了那麼多好書,提供了那麼好的讀書平臺。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讀書的重要性。最近,我看了一本《愛的教育》。這是令我終身受益的書,我是用心在讀、在享受這本書中的精華。

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著名的小說家、旅行家亞米契斯,這本書的寫作形式與衆不同,是以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爲主要題材,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患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處,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着讀着,猶如在愛的海洋中遨遊,感覺特別溫馨。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述其中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安利柯結束三年級升入四年時,新換了一位老師,這位老師看似相當的嚴肅,所以學生們對他都有些敬而遠之。但在一節上發生的事,讓所有的孩子對他開始喜歡起來。在那節課上,這位老師讓孩子們默寫,這時,有一名學生趁着先生沒看見,便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來,恰好老師一回頭,看見了,這名學生趕緊坐下來,低着頭等着挨訓。當時我覺得如果換作是我,我一定會對這樣貪玩的學生大發雷霆,可這位先生卻只是淡淡地對他說:“下次不要再做這種事了。”就轉身走開了。當全班學生默寫完,他深情地對學生講述了自己的心聲,他說:我們從此要同處一年,讓我們好好地過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有規矩。我沒有一個親人,你們就是我的親人,去年以前,我還有母親,可母親死了以後,我只有一個人了。現在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就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我一個都不願意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我們全班成爲一家,成爲我的榮耀。我現在並不要讓你們用口來答應我,但我卻已經知道你們在心裏已經答應了我,我感謝你們。話間剛落,下課鈴聲響了,所有學生都一改往日的吵鬧,都靜靜地離開了教室,而那名玩洋娃娃的學生聽了他這番話以後,()也走到先生身邊,哆哆嗦嗦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當讀過了這一個小故事後,我當時沒有繼續再往下讀。因爲這個故事看似很平常,但卻能真實地反映出了這位老師的教育方法。其實這樣的事在我們的課堂上也層出不窮,但很多時候我自己卻很少能像這位老師一樣冷靜地處理,而往往都是對學生加以嚴厲地斥責。雖然淘氣的學生表面上是老實了,但過不了多久,他們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究其原因,其實就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不會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所以學生當然不會領我們的情。

記得在自己的課堂上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由於學生在課上不聽講,與周圍的同學交頭接耳,所以我就大發雷霆,對其大訓一番,而學生過了一兩天之後,還依然犯錯。現在一想起來,自己做得真的不夠合格,遇到問題從不能冷靜地面對,總是急燥地處理,所以學生們也總是面聽計從,但在心裏卻還是沒有真正認識到錯誤。相比之下,故事中的這位老師纔是真正地與學生進行着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地溝通,所以在與這些老師相處的日子中,這些孩子們是那樣的活潑,熱情,善良,正直……而在他們的`影響下,學生每天也是那樣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我想這也對他們今後的人生努力的方向起了很大的決定作用。

所以,讀了《愛的教育》後,我也重新審視了自己平時對學生的教育方法,說實話,雖是同樣的爲學生好,同樣的去用心愛他們,但當自己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時,纔會發覺自己對學生愛的方式真的是缺少方法,缺少溝通,最多的卻是主觀,武斷。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關心,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教師更應該一視同仁地把這樣的愛獻給學生的。對於不同性格的孩子,作爲教師不可避免的會可能有私人的情感選擇傾向,但站在教師的立場上,我們就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爲教師都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之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今後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我也會盡力地像書中那一位位教師學習,將學生看作是成長中的人,看作是自己的朋友,與他們一起品味學習的快樂,享受成長的快樂。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這是一部寫給小學生的兒童小說,作者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這樣的寫法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易被孩子們接受。相信孩子用心讀完這部書後一定會更愛她的爸爸媽媽,也一定會更互相幫助,互相謙讓,他們更會變得比以前善良,勇敢,會更愛自己的國家。不再取笑其他同學,不會再和同學鬧矛盾。

這部小說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了發生在主人公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的感人的小故事,如在家裏、學校、班級乃至社會生活。像勇敢寬宏大量的卡隆,勤奮能幹善良的克洛西,他們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雖然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就是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老師,同學、朋友的真摯之情是發自內心的自然流露而毫無做作。但同時也塑造了一些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氣凌人的諾琵斯,不知廉恥的勿蘭諦。這樣的人在文中與那些善良正直的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孩子做了一次反面教材。使孩子們在真善美與假惡醜的辨識中慢慢長大、成人,從而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爲了更好的讀透這本書,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1.研讀安利柯的的日記部分

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他的校內外生活,以日記的形式呈現,能夠讓整本書顯得更真實,更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情,字裏行間洋溢着兒童的純真與情趣。他可以使孩子瞭解到如何爲人處世,如何成爲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敢於承擔責任和義務的正直的人。

2.研讀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

他的爸爸、媽媽、姐姐非常注意對安利柯的教育,特別是他的父親,每當安利柯犯錯時總會及時的以家長的身份給予嚴厲的批評和糾正。書中出現的這些書信,可以自成一個教育系列。如在《我的母親》中,針對安利柯對媽媽說了很失禮的話一事,父親以書信的形式指出了母親的偉大和兒子的錯誤之處,文中說:“安利柯!你當你弟弟的先生來的時候,對於母親,說了非常失禮的話了!像那樣的事不要有第二次啊!我聽見你那話,心裏苦的好像針刺!……啊,安利柯!須知道親子之愛,是人間所有感情中最神聖的東西,破壞這感情的人,實是世上最最不幸的人……我原是愛着你,你在我原是最重要的珍寶,可是,你對於母親如果不孝,我寧願還是沒有你好。不要再走近我!不要來抱我!我現在沒有心來還抱你”。在<<小石匠>>中規勸自己的自己的兒子要愛“小石匠”。“安利柯啊!你去撲椅子的時候,我爲什麼阻止你的,你知道嗎?這因爲在朋友面前如果撲了,那無異於罵他說:你爲什麼把這弄髒了?他並不是有意弄污,並且他衣服上所沾的東西,是從他父親工作時沾來的,不管他是油石灰、漆或是塵埃,絕不髒。勞動不會生出髒東西來,見了勞動着的人,絕不應該說髒啊……一則:他是你的同學;二則:他是個勞動者的兒子。”多麼偉大的父親。還有<<少年筆耕>>又或<<小小抄寫員>>敘利亞那種吃苦耐勞、執著、懂事、默默幫父親分擔的精神不由讓所有人肅然起敬。在一月份老師讀完了每月例話《少年鼓手》後,父親馬上給兒子寫了一封<<愛國>>足見父親是多麼用心良苦。<<我的父親>>、<<母親的末後一頁>>母親寫給兒子的信。

3.研讀老師的每月例話

每個故事都在教育孩子如何去愛周圍的人,如何去愛自己的祖國,每一篇都感人至深。《少年愛國者》中十一歲的少年在一貧如洗、飢腸轆轆中聽到三個旅客中傷、攻擊自己的祖國“土匪”“騙子”等,的把剛得到捐贈的幾個銅幣、銀幣狠狠的投擲向了他們。《少年偵探》中爲了偵探敵情爬上樹梢犧牲的孩子。《少年鼓手》中爲送情報失去一隻腳的孩子。<<爸爸的看護者>>少年西西洛因爲照顧錯父親,爲了讓病人能感受到親人的愛,將錯就錯始終照顧直至病人安詳的離開,使孩子在無形中受到了不僅僅要愛自己的親人,也要愛朋友、他人,感人肺腑。<<六千里尋母>>中十三歲少年瑪爾可,爲了尋找爲養活全家人而出國打工的母親,勇敢的一個人踏上了征程,期間輾轉多地,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母親、喚回了母親求生的慾念,母子深情感天動地。

4.把握主人公安利柯的人物形象。

他出身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過着優越的生活。但他有着大多數孩子的優良品質:勤奮、善良、勇敢、有愛心等。從10月入學,到第二年7月結束,安利柯和他的同學整整呆了一學年。他珍惜同窗情誼,用善意的目光仔細觀察同學們的優缺點,並真誠的記錄下來。由於父親調動工作,安利柯不得不隨父母離開了這座小城。臨走前,父親特意帶兒子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學老師,給他又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感人至深。

5.整體瞭解、把握書中人物。

如:正直勇敢、樂於助人的卡隆;勤奮學習、刻苦讀書的克徠帝;成績優秀、富有同情心的代洛西;知恩圖報的卡洛斐;不自卑、喜歡讀書的斯帶地;相貌平平、異常用功的潑來可西。

當然也有遊手好閒、仗勢欺人的勿蘭諦;嫉妒和虛榮心都強的華梯尼;盛氣凌人的諾琵斯等。

這部書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還有比學習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父母、對老師、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和尊重。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這個星期我用了五天的時間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當我讀完這本教育人們怎樣做人的好書,我深有所感: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這本書是通過一個小學生的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生活狀況已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它是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到人類多麼需要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理解!

裏面有許多作者的小夥伴,他們是可愛講道理的孩子雖然有的貧窮,有的富有,有的殘疾,有的學習落後,但作者他從不計較,與他們玩得開心,學得快樂,並從開心和快樂中得到了教育,《愛的教育》這本書塑造出一個個貌似渺小卻並不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小鐵匠,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等等,這些平凡的人物在許多感人事件,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陣陣強烈的感情我,一個泛泛之輩,有許多朋友,但真正的好朋友屈指可數,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但讀完《愛的教育》後我懂得了我的好朋友爲什麼很少的原因了,要做一對好朋友不應該分貧窮貴賤,更不能因爲自己朋友的學習差了而認爲他不是你的朋友,而作爲真正的好朋友應該在朋友困難是幫助自己的好朋友,這樣纔算是好朋友正如我們班的張晟他助人爲樂,經常幫助同學,因此他有那麼多的好朋友,我真感到羨慕我要向他學習這本書還教育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毫不後悔用我寒假裏的五天時間來讀完這本書,因爲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啓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說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說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

當然,實際上體現的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理想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爲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這是一部以教育爲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它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愛的教育》都一直是整個意大利的青少年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的教育》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它原來的標題是“Cuore”,如果直譯的話,應該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概念”來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是該書的教育主旨,也是這本書最侷限、甚至可以說最“失敗”的一個地方。作爲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作者對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有着深刻的認識,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裏,人與人最大的交流障礙在於他們分屬於不同的階級,而這一點不是簡單的對“心”的召喚能解決的,但是,他卻沒有勇氣把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而只能採取逃避和迂迴的辦法來號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個有“心”的孩子。這一點,作者自己也早就認識到了,所以,在《愛的教育》獲得成功之後,他在一些媒體上對自己的所謂“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

該小說是充滿着童年情趣的,用通俗簡短的語言講述着一個個的小故事。如《高尚的行爲》中的卡羅內同情弱小的克羅西,主動承擔責任,他的行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正如日記中所寫:“今天發生的事情,讓我們真正瞭解卡羅內的爲人”《全班第一名》的德羅西是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我有點嫉妒他,但他不僅成績好,而且很熱情有紳士風度,我更加佩服他了。這些故事寫出了同學之間的純潔的愛,是充滿着童年的樂趣的,一件小事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會被無限擴大化,孩子的矛盾複雜心態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我的母親》《熱愛祖國》等寫出了父親深沉的愛。老師“每月的故事”更是一個個有意味的故事。《帕多瓦的愛國青年》《倫巴第的小哨兵》《佛羅倫薩小抄寫員》《撒丁島的小鼓手》《爸爸的護士》等等,這些故事是老師先讓孩子抄寫然後在課堂朗讀的,在孩子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小學生是一個樂於接受新事物和觀念的階段,在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中,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了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勇氣,什麼是孝心,什麼是愛國等。

在《我們的老師》中,作者通過描寫老師的表情和語言,勾勒出一個慈祥、親切而又不失威嚴的好老師,當他看到同學扮鬼臉時,他並沒有責怪,而是說了一句“以後不要這樣了!”最後那個學生請求老師的原諒,這一個小小的故事體現了老師用真心感化學生,而不是簡單的批評。最感人的老師是思里科父親的老師,一個八十四的老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每年留出每個學生的作業保存起來,作爲他永久的回憶,他是令我們肅然起敬的。當然,小說還寫了《學校裏的女教師》,她們溫和、樂於助人、爲人善良《病中的老師》生活拮据,重病中卻想着孩子們,如小說中:“我在發高燒。我病得快死了,記住,要用心學算術,多做練習,開始做不出,休息一下繼續做,還不行?再休息一下,再從頭開始。要慢慢來、向前走,不要着急,頭腦發熱。……”寫出了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形象,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真實寫照。

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無私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一切。有句話說得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接受了父母的教育,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要言傳身教,還要把握着孩子發展的方向。在《愛的教育》中,無論是來自底層的父母,還是有錢有勢的紳士,他們大都是以正面的積極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當今社會上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而是嚴格要求孩子們,引導他們與人爲善,和睦相處。小說中引人注口的是老師給我們的“每月故事”,許多故事是講述愛國小英雄的事蹟的,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像《帕多瓦的愛國少年》開始所說“不,我絕不是‘懦弱的士兵’!但如果老師每天都能給我們講一個像今天早晨講過的故事,可能我會情願上學呢!”老師的故事顯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倫巴第的小哨兵》爲祖國捐軀而令人敬佩,《撒丁島的小鼓手》爲執行任務而丟了一條腿,激起了孩子們無限的愛國熱情。

該小說不僅寫出了人間的多種真愛,也用許多故事告訴了讀者一些道理。正如許多小標題一樣,告訴讀者不要有虛榮心和嫉妒心,要懷有感思之心,做任何事情要有勇氣,有膽量,有毅力。《愛的教育》在寫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時,逐漸上升爲對社會、祖國的愛。

作者以一個兒童的視角來敘述故事,通過對兒童視角的準確把握,對兒童世界、成人世界作了逼真展示和深刻剖機“童年永遠是一種心理距離,永遠是一種心理切入,永遠是一種心理覓尋”,在某種程度上,守望童年成爲作家們的審關理想,而兒童視角的敘述則是表達他們這一審美理想的最好載體。在小說中讀者看到的是一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所做所想,除了這個孩子的天真的活力和豐富的內心世界,讀者看不到作者的感情表達,他的感情傾向是隱藏在文宇背後的,這種表達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和說服力。這種在當代敘事學中稱爲“內聚焦型”視角的採用,一改傳統敘事中無所不知的敘述者的位置,通過兒童的感官去看去聽。兒童視角的敘述是一種樂於爲兒童接受的表達形式,這種兒童文學作品有利於激發兒童讀者的聯想,想象他們是故事的主人公,從而激發了他們的閱讀熱情和審美能力。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馬上翻閱裏面的內容,而是被書名和一張圖片所吸引,而後進入了一段深深的沉思:什麼是愛?世間的愛有很多種:親情間的愛、友情間的愛、戀人間的愛,那麼師生間的愛會是什麼樣的呢?我的思緒被問題所包圍。什麼是愛的教育?顧名思義,從書名的字面意思理解: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存在着愛,無論是教師對幼兒的愛,還是幼兒對教師的愛,之間一定存在着必然的關係。帶着這些疑問,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書,開始慢慢的品味其中的奧妙。

《愛的教育》一書是以日記形式撰寫的小說,書裏的每一個故事篇幅都比較短小,語言文字淺顯易懂,講述了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一種感人肺腑的力量……這一切的一切永遠都離不開一個字——愛。

起初開始讀它的時候,我並沒有什麼感覺,因爲書裏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都是那麼的簡單而頻繁,纔讀了幾篇日記我就有些厭倦了。但是我每天都堅持讀幾篇,誰知我越讀越着迷,越讀越感動,越讀越感概,也許這就是“愛”的魔力吧!這一篇篇雖然語句普通,但是內涵深刻的故事,是讓我從心底發出由衷的讚歎,讚歎故事中人與人之間那份美好的“愛”。

在所有的日記故事中,最最令我難忘的是一個叫齊啓祿的小男孩,由於他的父親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後突然生病,就此住進了醫院。父親寫信告訴了母親自己已經回國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知後很是着急和擔心,但由於家裏當時的情況,不能分身,不得不叫大兒子前往看望父親。在醫院,孩子不但照顧父親,還一直照顧着一個外人,最後不但不和自己的父親回家,卻要堅持照顧着那陌生人。看完這個故事後,不經讓我感概萬分:愛自己的親人是應該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個人只懂得愛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愛,那他就是一個可悲的人,他並不真正明白愛。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學習那種愛呢?!再請回過頭看看現實,作爲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愛孩子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在平日裏,我的愛是如此的平凡:每天早晨,我都會得到孩子們最真誠的笑臉和問候,如果我哪天沒去上班,孩子們會反覆唸叨:周老師怎麼還不來?周老師去哪了?每天午睡,我都會給孩子們講講小故事,讓他們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中,聽着童話般的故事甜甜地入睡;每天放學,我都會和孩子們聊聊今天一天中,你覺得最開心的事,孩子們都會滔滔不絕,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從他們的嘴裏說出來就是如此的開心。正如高爾基所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誰;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孩子。”愛時刻陪我左右!

愛,無處不在!點點滴滴都在身邊!

讀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會了我感恩父母,感恩老師。作爲老師的我,其實和其他普通的老師是一樣的,老師的職業是神聖的,因爲他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孩子,他們是啓發孩子心靈、培養孩子智慧的`人,他們的地位並不亞於自己的父母,有着同等重要的位子。老師是億萬兒童心靈的智慧之父,他們得到並不富裕的報酬,卻在培養未來一代的優秀接班人而辛勤勞動着。所以永遠要愛自己的老師,永遠要以尊敬的口吻來稱呼“老師”這兩個字,因爲世界上除了父母親之外,“老師”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崇高、最親切的稱呼了。回想自己的讀書時代,身邊出現過許多老師,曾經不經意的小事現在想來卻是如此的意猶未盡。老師對於同一個問題會不停反覆的唸叨;老師對於開小差的孩子會適時的提醒;老師對於薄弱的孩子會個別的指導;老師對於生病的你會時時的關心……這就是我們身邊的老師,他們對我們的愛是默默的,是真摯的,是特別的。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愛着我們!

有時躺在暖綿綿的牀上,彷彿書中這些故事都一一漂浮在我的眼前,我的心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愛”的洗禮。我如夢初醒,原來愛一直伴我左右!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就讓愛隨時隨地陪伴在我們身邊吧!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僞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爲一名新教師,我們的愛就愛在平凡的工作,愛就愛在生活中點滴之處。愛體現在紮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知識、以及一顆愛孩子們的心。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幼兒更多地給予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點呵護、一些寬容,讓幼兒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我手寫我心,把真心亮給幼兒看,用真情訴給幼兒聽,把真心帶給幼兒讀,我相信作爲新教師的我,從中也會獲取到無窮的動力與愛與被愛……

愛,無處不在!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作品是沒有侷限的,作家卻有侷限的,作家的精神是沒有侷限的,作家的人卻是有侷限的,海明威留下思考的同時,他也留下了耐人尋味的話:我試圖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條真正的魚和真正的鯊魚。如果我能將他們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實,他們將意味許多東西。正是所謂“文貴形似,窺情風景之上,鑽貌草木之中。吟詠所發,志唯深遠,體物爲妙,功在密附。顧巧言切狀,如印之印泥,不假雕削,而曲寫毫芥。故能瞻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也。”“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競也。”彷彿繪畫,寫實。這是最簡單的,也是天生就會的,然而我最近才突然回想起來。我忘記的太久了。人總是熟視無睹。

讀過的古今中外作品中,老是在想的就是這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即便是有一天,我把它的情節忘了,內容也忘了,形式也忘了,甚至把海明威也忘了;但我忘不了那老人與海,忘不了那一種抗爭的場景,忘不了那絕不屈服的人的尊嚴和勇氣。因爲我時刻感覺到,生活就是那海,我要做的就是那老人,應該用海明威所賦予的那一種精神去生活。

桑提亞哥(Santiago)是個可憐的老頭——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Hemingway)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海明威並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

老漁夫在海上一無所獲地漂流了84天后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marlin),這是一條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的魚,是在拖着漁船整整兩天兩夜之後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運似乎並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鯊魚,經過殊死的搏鬥,馬林魚只剩下一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沒有讓老人桑提亞哥成功,卻以光禿禿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人很容易隨遇而安的,深陷在沙發裏的身子,是捨不得挪一挪的,沙發越軟,陷得越深,越是懶得動。可生活如海啊,是不容讓人懈怠的`,平靜的水面下暗藏的是急流,平靜過去,又將是風景,而人往往也是在風浪的顛簸中才意識到危險感到恐懼,纔想起自己的疏忽,才本能地需要抗拒。可是,想要征服海的人啊,你需要時刻警惕時刻謹慎,不要在危難的時候才顯示出你是個好漢,要時刻撐好船,看好方向。

生活就是海,你就要做那位老人。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一個人把生命都壓了上去,與敵人做殊死的博鬥,能不算英勇嗎?我想鯊魚正是宇宙間一切破壞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義的使者。

在人的一生中隨時隨地都存在這股破壞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環着的,喜劇的落幕,不就是悲劇的上演;悲劇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劇的再度登場。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爲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因爲,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爲高貴的自信!

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話“人不是爲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題嗎?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爲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呢?難道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冷冷的海風裏夾雜着一股血腥,也許人真正害怕的可能是這些吧!

自信,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人活着,唯一能確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必然的東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着的,那麼支撐人生存勇氣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喪失了自信,在持續那麼多天的背運之後,桑提亞哥還有勇氣和毅力出海捕魚嗎?因此人活着就必須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正因爲桑提亞哥有着絕對自信,他對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寬容和理解。在這裏,海明威展現了自信與寬容之間的聯繫。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我和你奉陪到死”——這個硬漢面對挑戰如是說。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義所在,還有他趨向堅韌的力量。故事的頭尾,都出現了名叫明諾林(Manolin)的男孩——他希望繼承老人的事業。何止捕魚的事業要被傳承,這副錚錚鐵骨又何嘗不爲我們所崇敬、所供奉、所學習呢。在老人的故事裏爲什麼有這個孩子的出現?年輕,象徵着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內心同樣是年輕的。文中多次描寫到獅子,阿非利加海灘上,獅子在笑鬧嬉戲,它們浮現在老人的夢中,一直在老人的心中,同樣揭示了老人永遠不會老的意志。

海明威的這部小說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裏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爲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不妨將鯊魚看作打擊,吃掉你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說的:“它沒有打敗你,它沒有,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主人公——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的方式,從4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錄了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啓發性的文章,以及9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着風暴卻兀不爲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這是一本小書,又是一部鉅著。是亞米契斯的著作。它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愛,怎樣辨認是非。 它描述的是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所發生的故事。它是以日記形式表現出來的。在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裏,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 在看《愛的教育》時,常常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蹟感動。“掃煙窗的人”、“負傷的勞動者”、“感謝”、“告別”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索。愛,是什麼?愛,如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

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還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樸實的愛、深厚的愛。、

從愛的教育中,我覺得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許多人是無法感受到的。我體會了:愛,原來就在身邊縈繞!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購買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拿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擁有的深深的愛。我也體會到: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愛是沒有盡頭的,就像生活,如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從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一直走下去,甚至投入全身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我還體會到: “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愛無止境!“愛是什麼"是永遠不會有明確的答案!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認爲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

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愛的教育》主要是讓你明白:人類只有三種情感是強烈而單純的: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珍視,對人類苦難的悲憫。它會教你如何做一個人道主義的未來的好公民,它會將愛心融入平凡的勞動和學習,它讓你學會體貼父母,同情弱小,樂於助人……

我想《愛的教育》這本好的書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