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書心得體會[範例13篇]

本文已影響 1.85W人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心得體會[範例13篇]

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春》這篇課文是朱自清寫的,讀了這篇課文,我彷彿真正看到了春的美。

課文中有許多優美詞句,“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一句連續用了兩個“盼望着”,寫出了人們盼望春天早日到來的心情。後面把春天比作人,把時間臨近寫成“腳步近了”,把感受實質化,寫出了人們在期待中的焦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望。還有“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一句裏的“偷偷”“鑽出來”兩個詞把句子寫活了,作者擬人手法用得恰當好處,“嫩”字寫出了初春的`季節特點,表現出作者的觀察細緻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這篇課文使我想到: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我愛春姑娘!

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我在酷暑中迎來了暑假。敢於挑戰是一種基本的身體素質。我要去體會一下父母在單位工作的辛苦和勞累。

小草用綠色證明自己,小鳥用歌聲證明自己,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

我決定要去媽媽的醫院親身體會一下。這幾天打針的人較多,媽媽忙不過來,我決定要去幫忙。媽媽把要用的藥水一個個幫我吸到大頭針裏,讓後我就注射到瓶子裏。就這樣來來回回可把我累死了。這下我可體會到了什麼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總之,這個暑假的社會實踐是豐富而有意義的的.,一些心得體會讓人感到興奮,但絕對就不僅僅用興奮來描述的,因爲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收穫,是對‘有經驗者優先’的感悟。

讀書心得體會 篇3

這個假期我讀了《狼王夢》這本書,它主要講了母狼紫嵐一心想讓他的寶寶們成爲狼王的願望和所做出的努力的故事。講述母狼用機智對付大白狗,而好不容易生下自己的孩子——五隻小狼,但是因爲馬虎與疲倦使得其中一隻小公狼被凍死,而且母狼紫嵐僅剩的三隻小公狼——黑仔、藍魂兒、雙毛又連招不幸,相繼死去,使母狼紫嵐想讓他們成爲超狼,成爲狼王的狼王夢變成泡影,然而,不幸再次發生,她僅剩的一隻母狼媚媚又和最低地位的公狼吊吊相好,母狼紫嵐爲了子孫可以成爲超狼咬死了吊吊,讓媚媚與上好的狼卡魯魯相好,生下了一窩小狼崽,而且,母狼爲了子孫的'安全,與金雕同歸於盡……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因爲,他寫出了母愛的偉大,他讓我知道了,母親永遠是愛孩子的。文中母狼紫嵐爲了把自己的子孫後代培養成超狼、狼王,寧願犧牲一切。她爲了讓雙毛從自卑中站起來,她寧願做一隻奴隸狼,她寧願把好吃的東西都給雙毛吃,他寧願折掉一隻腿,爲了媚媚的孩子,他寧願與金雕同歸於盡……

這就是《狼王夢》,願意讀的同學可以讀一讀。

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初冬的霧更深刻的詮釋着初冬的`滋味平淡.自然.又不失雅緻。

漫步原野,置身其中慢慢領悟。放眼遠望,卻如眼前幔着層層紅帳,瓢動着,時而清晰,時而模糊,虛幻之感油然而生。相與霧接觸,卻總也追她不到,錄她不着。

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地球給了我們生存的家園,母親給了我們生命,老師給了我們知識,而各種各樣的書籍給了我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喜愛看書,尤其是關於科學方面的書。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一本《十萬個爲什麼》,這本書內容豐富,有遙遠的外太空、奇特的植物、有趣的動物和發達的科技。

在看宇宙篇時,我明白了地球、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陽的九大行星,這九大行星都有着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是圍着太陽轉的.。在宇宙中有無數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當然還有我們人類發射上太空的衛星和載人太空飛船。如果有一天我也能登上宇宙飛船在天空遨遊,那該多好呀!

在看植物篇時,我看見了許許多多的奇怪植物,有被風一吹樹上的果子就會發出哈哈大笑聲的哈哈樹。我還從書上看到了一種花,別看它長得漂亮,卻帶着電,可大家不用擔心,雖然它帶着電,但不會傷害到人,因爲它帶的電很少。還有一種草,吃了會感到酒香四溢,還會覺得有點暈,這是因爲草裏有酒精。還有一種草,只要有一隻蟲子爬到它的草葉上,那片草葉就會合並起來,那隻小蟲子就被這種草吃掉,成爲美餐,忘了告訴你們這種草叫捕蠅草。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一種荷花,風兒吹過它的乾花膜,就會發出一種清脆的聲音,像吹笛子一樣,難怪人們叫它水笛荷呢。多麼有趣的植物世界啊!

在看有趣的動物篇時,我知道了獅子是羣體生活的動物,一個羣體裏只有一隻成年雄獅。我還知道斑馬身上的顏色是爲了不被天敵發現。還有變色龍喜歡曬太陽是爲了調整體溫,並吸收維生素D。

在看科技篇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許多科學家的發明讓我們的生活如此美好。愛迪生髮明的電燈照亮了我們的生活,瓦特發明的蒸汽機方便了我們的交通……我希望我們中國的科技越來越發達。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是我的導航燈,指引我方向,它是我的鑰匙,打開我智慧的大門。

讀書心得體會 篇6

作家筆下展現的,首先是整個法蘭西社會的一個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維裏埃爾城的政治格局。貴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長是復辟王朝在這裏的最高代表,把維護復辟政權,防止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在政治上得勢視爲天職。貧民收容所所長瓦爾諾原是小市民,由於投靠天主教會的祕密組織聖會而獲得的肥差,從而把自己同復辟政權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瑪斯隆是教會派來的間諜,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監視之下,在這王座與祭壇互相支撐的時代,是個炙手可熱的人。這三個人構成的三頭政治,反映了復辟勢力在維裏埃爾城獨攬大權的局面。而他們的對立面,是爲數甚重,擁有巨大經濟實力的咄咄逼人的資產階級自由黨人。司湯達一方面向人們描述了保王黨人的'橫行霸道,一方面又讓人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握有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定將是最後的勝者。《紅與黑》成書於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湯達竟像是洞悉了歷史運動的這一必然趨向。

作爲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紅與黑》並沒有從概念出發,將主人公於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功利的符號。相反,作者卻給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慾念的執着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2]

讀書心得體會 篇7

自古以來中國不變的傳統文化就是讀書,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那麼一句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讀書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無適從;只是空想而不讀書,便會對思想有害。可想而知,古人們早已將讀書讀到‘精’,明白了學習和思考的重要關係,也講久了學習方法。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人類從遠古到今日的輝煌,從粗魯到文明經歷了多少?書籍它記載了歷史,留下了先輩們的生活經驗,經過後人的不斷總結和積累,並以此得到合理的利用,最終的結果,那肯定就是人類的發展。

讀書有許多益處,而我認爲,讀書也是一種享受,一個人靜靜的坐在一間安靜的書房裏,手裏捧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籍,桌邊有一杯香濃的茶,豈不一種享受?

讀書其實並不枯燥無味,只要你細心去讀,讀懂這本書蘊含的真理,“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高尚的.人交談。”慢慢的,你也會喜歡上讀書,因爲它不僅讓你增長知識,也讓你增長見識。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讀多了,自然也會‘用’了我們不僅要學習書的內涵,也要學習書的‘寫法’像一些修辭手法;擬人,比喻等等,我們要學會用,用到自己的文章去。讀書就是這樣,要懂,也要會用。

“習慣鑄造人格”,若養成良好的習慣便可鑄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歡讀書,現讀書已成爲我養成的良好習慣。

我喜歡讀書獲得的快樂。因爲讀好書就像與名人聖賢促膝談心,聆聽教誨,何不充實?讀書如與知音閒聊神侃,心不設防,口無遮攔,何不舒暢?與作者思想碰撞,偶有靈感之花,茅塞頓開,何不驚喜?俗話說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覽羣書如得知音無數,有知音的理解與共鳴,何不滿足?讀書者足不出戶,天下大事無一不曉,如何不聰?

如何讀書才能樂?必須是不爲功名利祿而讀,若你是爲升官發財而讀書定是無樂可言。快樂的讀書應是“乘其興之所適”。古人云:“讀書太樂則散漫,太苦則枯燥乏味。”這兩者都可能導致精神偏枯如癡,失去讀書的真樂。讀書不能盡信書,也不能沉迷於書中不能自拔。書,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認識,情緒各有偏頗。如有的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談闊論、天馬行空。如果長期沉迷於某一類書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書能移性情,故君子應博覽羣書、相互參照,以免偏聽不明。情志誤譴。讀書若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有樂必有苦,正所謂好書難覓、知音難求。這何嘗不是一種痛苦呢?讀書之所以苦,是因爲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卻往往晦澀難解、意深難測;又因爲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譁吵鬧,讀書的冷板凳難坐;還因爲與遙遠的知音無緣對話或相見恨晚,書友天南海北難相聚。讀書成了一種孤獨。

讀書使我結實了許多知音,從書中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許多實實在在,經得起檢驗的理念、建議,這些建議,告誡我們一些最普通但又是我們極易疏忽的真理。針對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條建議,我有更深的體會,他告訴我們要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健康,關心他的利益和幸福,關心他的完滿的精神生活,這意味着要愛護孩子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孩子信任你,因爲你是教師、導師和人性的榜樣。你必須嚴格地、堅持地關心孩子,毫不妥協地反對我們的教育工作中那種對孩子漠不關心、冷酷無情的現象。

對於這一點,我也是感同身受,你給予學生多大信任,學生就會回報給你多大成果。從我教學的實例當中,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我給學生訂下了學習目標,訂到80分,學生的成績就能達到80分,而我修改目標,給其訂了90分,他的成績就往往會提升到90分,學生的本身的智力沒有變,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沒有變,那其中提升的力量源泉是什麼?我想就是老師對他的信任,你把希望、關注、信任傳送給學生,學生一定會感受到老師的這種希望,他們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回報。同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孩子對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也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曬枯,被不信任的毒藥的摧殘死的。你必須嚴格地堅持地關心孩子。

讀了這條建議後,我不但對其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同時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爲有用的人。

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我讀了一個革命故事,叫做:閃閃的紅星送鹽的片段。這個片段大意是這樣的:游擊隊那邊缺少鹽吃,有許多兒童團的孩子去送過鹽,可是都被敵人發現了。於是兒童團就決定讓聰明的潘冬子去送鹽。可是,敵人們搜查的很嚴,只要誰帶了鹽被發現的話,就得被處死。潘冬子看到了這幅情景,就努力想出了一個方法。他和爺爺去河裏面打了一桶水,澆在了鹽上面,讓鹽溶化,接着將鹽水撒到自己身上,才逃過了這一劫,沒讓敵人們發現!!

這個電影片段,表現了潘冬子勇敢機智,敢於鬥爭和不輕易放棄的'精神,這樣才能輕而易舉的騙過了敵人,讓游擊隊員們吃上了鹽,打破了敵人企圖封鎖游擊區的陰謀。

我們和潘冬子比起來,真是不如人哪!就拿我舉一個例子吧,有一次,老師佈置了幾個實驗作業讓我們回家去做,可我做了好幾次都還不成功,就有點想放棄了!唉,現在想起來臉上還是一陣燙,真是慚愧不如啊!

我們真是應該好好的學習潘冬子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啊!

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儘管這理論有待實踐證明,正確與否暫且不管,不過大抵可以看出讀書的受重視程度,更有甚者,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提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將讀書捧上了神壇,着實太過極端,並不可取。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在交談。當今社會,物慾橫流,實用主義似乎成了時代的主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推崇電子書玄幻武俠小說的閱讀,將其視爲打發時光,消遣娛樂的工具,整日沉迷於虛擬世界,越陷越深,癡迷程度與囊螢夜讀,鑿壁偷光的古人不相上下。倘若閱讀前不好好審視一下書籍的質量,擺出一副拿手就讀的架勢的話,那麼就算“博覽羣書”,也無濟於事了。年輕人就應該多讀點經典,從名人大家獲得精神食糧,賞析作品的同時,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

從古到今,縱覽一些名家鉅作,往往都被烙上了時代的印記,淋漓盡致地折射出人生的縮影。讀這類書籍,大都需要豐富的閱歷與文化底蘊,不可操之過急,囫圇吞棗,必定難以下嚥,而且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感悟也不盡相同。

從小到大,書籍陪伴我走過十幾個春夏秋冬,《安徒生童話》向我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啓示我持之以恆,堅韌不屈;《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引導我珍惜美好生活,積極樂觀。還有很多書名早已忘卻,但作用卻不可估量,他們是我的人生導師,精神支柱,力量源泉,指引着我奔向勝利的彼岸。

古之聖人孔夫子韋編三絕,其勤奮程度可見一斑,聖人尚且如此,平庸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發奮讀書呢?周恩來總理從小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正是這份遠大的抱負與拼命讀書的堅持,成就了一代偉人的傳奇,而作爲未來的軍官的我們,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從書籍中汲取營養,不斷充實自己,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效仿古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提升自身素質,爲廣大人民羣衆謀福祉而努力讀書。

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不是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概括的,而我從中學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寫出的。我想,每個看過這本書的老師,也跟我有一樣的體會。但是現在,我主要想對陶行知先生關於師範生的一些文章,發表一點自己的想法。

是的,師範學院的學生,就是要學會改變,在學校裏面一直學習的,就是怎樣從一個學生,變成一個先生。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學習的,都是教書的方法,都是怎樣教別人學習的方法。但是,作爲一個老師來說,我們應該先去研究一些學習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好的學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師範生的第一變變孫悟空》就是這樣告訴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才能培養出來許多好學生。可是爲什麼是變成孫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孫悟空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它是抱着一種目的去拜師的。這無形之中就是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學生。

做一個好學生,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師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爲好學生。楊校長就經常跟我們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先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們要根據他的目的,他的性格,來研究對他應該是採取怎樣的措施。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老師,對於這點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學習,他們對於每一個學生都很細心,去研究他們的思想,不僅做他們的師長,更重要的是去做他們的朋友。他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對學生愛護有加,他們的這些精神,值得我這個初生之犢好好學習。

陶行知先生的《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孩子》一文,正是告訴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個班級,就要融入這個班集體,和每一個學生一樣,知道學生在想什麼,知道學生需要什麼。就像於順華老師那樣,他所教的班級,三年來,沒有一個學生掉隊,沒有一個學生離開。這樣的老師,不正是和同學們融入一體,把每一個同學都當成是自己的朋友。記得有次改卷,正好和於老師一組,他一邊改卷,一邊還在想着該給學生講些什麼,還想着學了這麼久了,考了這麼久了,再給學生們做什麼練習,他們只會更累更辛苦。他正是一個知道如何變成孩子的老師。

這個暑假,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徘徊,對我個人來說,這是一次思想的昇華,他的思想,在我以後的人生旅途中,將會是一份永遠無法用盡的財富。

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道德經》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兩千多年來一直影響着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讀書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吸取新鮮營養,但同樣也不能放棄對傳世經典和傳統文化的學習。讀高中的時候,我曾經粗略的讀過老子的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後來隨着生活閱歷的豐富,慢慢的體會多了一些。

在我看來,《道德經》是一部充滿了東方智慧的哲學著作,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對現代社會同樣也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其實,我們很多常說的典故和詞語就來源於《道德經》,如無爲而治、上善若水、大象無形等等。當然,雖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非常深刻,要把它完全讀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主要想講一下我讀後的一點心得:柔弱勝剛強。

萬事皆有“道”,如爲官之道、從商之道,還有現在流行的養生之道等等,大到治理國家、管理企業、小到爲人處世和個人生活,都離不開“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勢成之”的道理——就是說事物產生之後,要用道德去培養它,用實際行動去支持它,並且依照形勢去發展它。老子在《道德經》中賦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無窮無盡,就是因爲它的本性是柔弱。如果把它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柔弱勝剛強。

柔弱與剛強是一對矛盾體,那麼柔弱是如何戰勝剛強的呢?它需要忍耐和剋制,需要韜光養晦、忍辱負重,需要年復一年的付出。“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水是至柔的東西,但是它卻蘊含了無窮的`力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其實,正是因爲柔弱,它才蘊含着無窮的潛力,才能夠永遠充滿活力。就像柔弱的小草,在狂風暴雨中隨風飄搖,卻永遠不會折斷,而高大強壯的樹木,卻很容易被大風摧折。

歷史上也有很多的故事說明了這個道理。劉邦因爲有柔弱的性格,處處小心謹慎,每次大難臨頭都化險爲夷,項羽雖然驍勇善戰,可惜他狂妄自大,到頭來卻身敗名裂,烏江自刎。還有勾踐“臥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都說明了這個道理。弓滿易折,人強易亡,柔弱勝剛強。試想,假若當年越王勾踐不忍辱負重,意氣用事,何來日後東山再起,報仇稱霸?同樣,要是韓信不受跨下之辱,衝動之下拔劍殺人,後來的結果恐怕是以身償命,默然消失,就沒有以後叱吒風雲,擊敗霸王項羽流芳百世的將軍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小草是柔弱的,但是它的生命是頑強的。在抗日戰爭中,當時弱小的中國忍辱負重,最終戰勝了強大的日本侵略軍。在現在和平時代,我們國家一直堅持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實際上就是不逞強,以低調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的處理,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尊重,而美國憑藉他的霸主地位,到處惹是生非,國際聲譽每況愈下。

柔弱,並不是膽小怕事、唯唯諾諾,它在現代社會表現出來是一種謙虛謹慎、低調務實的態度,是一種虛懷若谷的胸懷。對於爲人處世而言,柔弱是一種自我修養,它教我們要學會不自滿、不逞強,要學會韜光養晦、寧靜致遠,不要因爲一時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要因爲一時的失意就消極懈怠、喪失信心。對於爲官從政而言,柔弱也是一種生存智慧,即使身居要位也要低調謹慎,要善於守拙,不能鋒芒畢露,否則弓滿易折。“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適當的示弱,才能夠以退爲進,成爲最後的贏家。

柔弱勝剛強,這是古人教給我們的哲理,仔細品讀《道德經》,你可以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穿越時空,直達我們的心靈。收起你的鋒芒,保存你的實力,臥薪嚐膽,以柔克剛,在合適的時候主動作爲,必將成就一份偉大的事業。

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岑幟,你還讓不讓我進去”同桌在我耳邊大叫。噢,原先上課了,我這纔回過神來,合上手中的書,側過身子讓同桌回到位子上。

這節課漫長又無聊,我的思緒又飄到了七年前的那個晚上。

那時我才五歲,對於我來說,讀書簡直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夢。

我的哥哥當時已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那晚去他家玩的時候,看他手裏捧着一本書,看得入迷,而我在旁邊眼巴巴地看着他,翻翻簡單的連環畫,從那時起,我對書充滿了嚮往。

總算到一年級了,哥哥把那些他看過的童話書送給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篇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時我根本不明白什麼寫作手法,更不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只爲小女孩的`處境感到心酸,恨不得能來到小女孩的面前,儘自我所能來幫忙她。

這第一篇童話,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這就是書的神奇魅力所在。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那一篇篇童話,帶領我走進了書的世界。這些短短的文章,卻總是能牽動我的心。我像是一滴水,從山間小溪匯入河流。我已經是小學四年級學生。

四年級,就像是昨日一樣,一晃而過。對於書,我簡直是飢不擇食的,大到文學名著《駱駝祥子》、《紅與黑》,或是兒童書籍《小香菇新傳》、《淘氣包馬小跳》,我都愛看。

在我家,媽媽愛看一些名著,如《紅樓夢》等,於是我就跟着看,她看完的書,對我來說就像是寶貝一樣,儘管很多書的書頁已泛黃,書頁掉下,我依然興致勃勃地看着。

印象最深的是大仲馬寫的《基度山恩仇記》。主人公受當時的伯爵誣告,被關進牢房,認識了長老,得到了長老的一部分遺產,逃出監獄,進行着他的復仇計劃。這本書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恩與仇,也讓我明白了不管生存環境有多麼惡劣,都不能放棄生的期望。

這雖不是我看的第一本名著,卻令我印象深刻。我第一次饒有興味地去網上查了當時的法國的政治環境,故事發生在法國波旁復辟王朝和7月王朝這兩個時代,那還是一個貧富懸殊的社會。

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了很多很多,我養成了看什麼書都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去看看每本書的前言和後記,體會作者的感受。

轉眼已是六年級了,我更加熱愛讀書了。一本之後一本,我的讀書慾望更強了,每一天一有空我就捧起書,如飢似渴地看起來。我的抽屜裏每一天有六七本書,《精美散文》、“新概念”作文選、《亞森·羅賓探案集》······

此刻我最癡迷的是儒勒·凡爾納寫的科幻小說,我的書櫃裏有一本《凡爾納科幻小說集》,裏面有10本凡爾納寫的科幻小說《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海底兩萬裏》、《神祕島》、《地心遊記》、《八十天環遊地球》等等。我最喜歡的是他的代表作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海底兩萬裏》。我佩服文中的阿龍納斯教授的知識淵博,嚮往尼摩船長的冷靜與聰明才智,更佩服凡爾納能將幻想的資料寫得那麼詳細準確。他在1844年就寫到了潛水艇,而潛水艇是多年之後才研製出來,這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嗎

這本書讓我明白探險的樂趣,教會了我要勇敢的應對困難,像尼摩船長那樣果斷。凡爾納寫得《八十天環遊地球》告訴我要執著、不放棄;《神祕島》則讓我明白了要學會自立······

書是海洋,而我們就是汪洋中的一葉小舟。那一本又一本的書,教會了我一個又一個道理。這就是我的讀書生涯,我的讀書感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