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

本文已影響 9.84K人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國崛起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1

葡萄牙和西班牙,考航海瞭解地球,成爲了第一代世界大國。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快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寶,而沒有進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場上第一場大戲落幕。

“小國大業”,“大國崛起”,荷蘭這個面積只有兩個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撐起“大國”二字。荷蘭的崛起,是通過進一步將地理大發覺的潛力進步一步發掘。

英國的《大憲章》爲人類的文明又推動了一步,英國通過榮耀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現代社會的轉型,走向了工業革命。當亞當·勒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後,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撐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國市場。

路易十四將法國的啓蒙教育得到了普遍傳播。拿破崙用武力方式將法國帶向了歐洲巔峯。然而武力不能維持這一切。在後來戴高樂帶着下,恢復了往日光芒。

德國勃蘭特在波蘭下跪,他是一位好。在二戰中被殺的二百五十萬多猶太人中,沒有一位是他殺的.,但是他下跪了。什麼是大國?敢於負責任的,能給國內人民帶來美好,也給國際社會的和平與進展帶來福祉的國家,才能堪稱大國。

盛田昭夫說堅持而勝利的索尼,凝聚了日本這個國家的精神!

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都是好學,重視教育的人。使俄國出現了大批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學問分子。正是在他們的思索中,漸漸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文明。

列寧,是一個很勝利很勝利的人。很尊敬他,他愛護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國投資者。蘇聯經濟漸漸復甦。又在斯大林的五年打算的帶動下,使蘇聯成爲了蘇聯強國。

美國的崛起,在我眼裏是一個奇蹟,從五月花號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國人到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強國。和美國的科技進展快速離不開。

看來,這些國家的崛起都有幾個共同點。有對外擴張的歷史,都曾經稱霸世界,都經受過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都在教育、工業、科技等某一方面有過突出的表現。再看看中國,要如何做才能成爲一個大國。我想,中國能不能稱霸世界,這不重要。能不能成爲工業、科技強國,這不重要。中國,這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能這樣存活到如今,本就是個奇蹟了。我想,中國肯定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着。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2

我通過學習歷史,瞭解到英國在中世紀是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被譽爲日不落帝國。儘管它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我卻認爲,在如今社會的發展中,它的歷史也仍有作用。我們將從它由"快樂的英格蘭”到“日不落帝國”再到“衰落”的巨大跨躍的探究中,將得到很多的啓示。讓我們來研究一下。

首先,英國位於歐洲的西北部,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國家,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將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其他地區隔離開來,四周圍繞着海洋使他們的家園顯得易於防守,天然的海曾幫助英國人成功抵禦了來自大陸的入侵者,如十六世紀的菲利浦二世,17—18世紀的路易十四和十九世紀的拿破崙……同時海也爲不列顛人帶來了開放的價值觀,英吉利海峽使英國既容易保持孤立。同時又避免了島國的常見問題,如孤立,封閉和滯留,也正是因爲其先進的文明與優越的地理環境,才使一個小小的島國成爲世界近代化進程的領頭羊。

如果說美國的歷史是一部移民史,那英國的歷史就像是一部入侵者的歷史。在11世紀之前入侵者把不列顛羣島作爲了自己的家園,甚至開始反抗其它入侵者,也正因如此,英國人很難完全自稱是能離於大陸的獨特民族,那麼就是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英國是如何做到統一的呢?答案就是—英語作爲官方語言的確立,無論是底層階層還是統治階層,大部分人都可以聽懂並且會說英語,到13世紀末,英語在官方場合的使用已經十分普遍。由此可見,語言統一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政治統一上,更是體現在了民族統一上,這也是爲什麼後來的殖民者要求本國殖民地學習本國語言的原因。

一說到殖民,那必定會有一個關鍵詞—英國,那麼英國爲什麼要走上這樣的道路呢?我們大致將其分爲三個原因—思想原因,地理原因,政治原因。首先是文藝復興,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爲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同時也使資本主義思想深深地印入人心。英國作爲一個島國,四面臨海,資源少,人口少,那麼從哪裏來獲得原料呢?這時肥沃的美非亞洲深深地吸引了他們的眼球,說到這裏,就必須提到另一歷史事件—新航路開闢,它不僅便利了他們本地產品的外售,更是有利他們從外地搜刮資本原始積累。最後是政治原因,光榮革命徹底推翻了封建制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它營造出了一種寬鬆,自由的環境,爲當時資本主義發展營造出了一種相對穩定的環境,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再舉一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女王也參與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股份,一個國家,如若連統治者都是贊同這種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並剝削僱用勞動力爲基礎的制度,更何況人民呢!的確,英國很聰明,懂得開放前進的道理。同時,這裏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個強大的國家,它的外交都十分發達,這也啓示我們弱國無外交,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但是,依靠外來的資源維持強盛真的能長久堅持下去嗎?肯定是不可以。英國的殖民統治導致資金外流,資金鍊從國內轉向了國外,這就制約了當地的生產投資和技術革新,造成了英國的衰敗。其次,教育的'衰落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還有一點是企業家精神的喪失,讓人們生成了一種惰性。這種情形不僅體現在國內人民依靠自家貴族,更體現在了國內經濟依靠外來資源。這也使我們明白了4個道理:"1創新是生產的第一動力,大國重器一定要學,一定要握在自己手中。2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石,工欲畢其事,此先利其器,教育的發展促進生產力的發展。3不可以依靠外來資源長期生存,正如當今的扶貧。我們不僅是要扶起人民的經濟,更是要扶起他們的意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爲社會做出貢獻。4那裏有壓迫,那裏就會有反抗,猖狂一時的英國因爲對殖民地人民的壓迫,最終導致了人民的反抗和自我覆滅

我通過學習有關英國的歷史,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我們把握住時代的脈膊,總結大國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我們的國家就一定會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3

現在的世界是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不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殘酷的競爭。一個人若想在各種比拼中脫穎而出,就要總結、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經驗和教訓;一個國家若想在在如今這強國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鑑他國崛起中的經驗和教訓。《大國崛起》一書介紹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反應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9個大國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早期的大國,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們真可謂是勇敢的探險者、拓荒者。大國崛起讀後感1000字。他們勇於向未知挺進。當其他歐洲國家的活動範圍還僅限於歐洲本身時,葡萄牙、西班牙已開始了對歐洲外的土地的探索與爭奪。於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發現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傑作?,這兩個國家也從外部掠奪來了大量財富。而最終,他們衰落了,因爲他們的貪心、享樂之心等等。

荷蘭、俄羅斯兩國人民的堅強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蘭在獨立前的抗爭着實令我歎服;俄國人在強敵臨近之際的英勇無畏令我對其深表敬佩。但是,荷蘭成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活例子,蘇聯最終也未脫出僵化的`模式。大國崛起讀後感1000字。

英國、法國、德國都曾擁有強大的軍隊,同時也有強大的綜合實力。若是和平地、與時俱進地發展,他們不僅不會成爲明日黃花,而且還會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難。但他們的野心決定了他們失敗的命運。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善於將所學來的東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國家,可他們唯獨沒有學會與人爲善,並最終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遠見上。

美國從獨立到現在成爲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間運用了各種手段,極力地使自己獲得的利益最大化。雖說美國崛起的手段沒什麼值得讚揚之處,但是其維護主權的堅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從這9個大國的興衰史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崛起的過程中全部奉行擴張政策,而這擴張政策也爲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的衰敗埋下了禍根。不論是從這些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還是從現在的國際形勢來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決不能重蹈列強們的擴張政策的覆轍。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中國是擁有悠久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是當今世界維護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國的崛起要不損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時要爲構建和諧世界盡我們的一份力量。在我們和平崛起的過程中,我們應學習那9個大國在擴張中體現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氣,善於學習和借鑑的品質,也要注意跟上時代的步伐;那些大國曾有過的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許勝利後的得意忘形,則是我們要嚴防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只有在努力維護和平的前提下的銳意進取、團結、獨立、自主並不斷創新,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我們才能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喜人的成績。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進步,因爲國家是由一個個個人組成的。與時俱進、銳意進取、愛好和平不僅僅是對國家的要求,它們同樣也是個人應做到的。我們每個人都應有一顆愛國、進取、和平、創新之心。只有我們每個人不斷進行自我提高,我們祖國的實力才能逐漸加強,我國的國際地位纔會不斷提高。當然,我所謂之人人進取等並非是說每個人都要按同一種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們人人都懷着強大祖國的理想去爲祖國的發展而拼搏,並在此基礎上發揚自己的個性。我認爲,發揚每個人的個性十分重要,因爲人的個性得到較爲充分的發揚,是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前提。

《大國崛起》既爲我們國家的發展有所啓示,也對我們個人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4

思想文化不僅僅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在政治、經濟、教育、科技上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下面結合大國興衰及其對中國的啓示具體談談這些聯繫。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思想文化促進政治體制的改革。隨着時代的進步,以往的政治體制必然不會適應社會的發展,陳舊的政治體制日益暴露它的種種弊端,阻礙了歷史的前進。此時,新的順應歷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會深入人心,促進人們對政治體制進行改革的'勇氣與決心。17世紀上半葉,英國專制主義政治體制已不再適應新生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阻礙了英國工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國王處處限制資產階級的利益,加強自身的權力集中。但國王忽視的一點是,此時資產階級思想漸漸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了,人們對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資產階級帶給人們的利益遠遠勝於封建王朝的統治。隨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以貴族爲中心的封建王權政治體制,建立起了有利用維護資產階級統治利益的君主立憲制。

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使英國更大程度上支持海外貿易、殖民擴張等有利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行動。由於資產階級利益的刺激,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在英國爆發。英國成了日不落帝國,稱雄於世界強國之林。又如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之前,啓蒙思想在法國茁壯成長,深入人心,使人們日益察覺到腐朽落後的封建王權主義的落後。長久的思想醞釀之後,出現瞭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影響時代的啓蒙思想家,他們的思想,激發了資產階級探索革命的熱情,終於在17xx爆發了法國大革命。隨後拿破崙進一步把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傳播到大部分歐洲大陸,有利地推進了整個歐洲政治體制的變革。

所以,沒有思想的進步,是很難在政治上取得突破的;而沒有政治上的進步,其他方面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制約,從而一個國家就無法走在時代的前列。與西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時期滿族統治之下的中國,外族入侵,中華文明遭受了很大的殘害。滿清統治階級緊緊束縛人們的思想,禁錮人們進步的、革命的思想。這種封建王權集中思想造就了中國特有的奴性文化,在這種奴性文化下,很多人不敢有任何的奇思妙想,包括科技上的創新、政治上的革命、文化上的變革等等,一切秩序都在順與從中。這種奴性的思想嚴重束縛了人們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探索,遏制了其新生的萌芽。滿清政府還建立一套嚴密的思想制度,並因此滋生了人類罪惡的文字獄,以及各種慘不忍睹的酷刑。這些危及人的生命的措施,進一步禁錮着人們的思想,使之如一條狗一樣服服帖帖地跪在主人的面前,併爲其舔足。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5

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擁有偉大的思想,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民族必然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

——引自《大國崛起》

瞭解中國歷史的人一定了解中國經歷過無數個動亂時期,又從動亂不斷走向和平,如果出一個選擇題的話,你選擇和平還是動亂?我想作爲普通的百姓的我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和平。但是,這樣的選擇就真地對了嗎?

老百姓閒下來的時候,總會覺得活的不那麼壯烈,於是關於英雄的故事就會成爲一種調劑生活的話題,大家都知道英雄更多地出現於亂世,亂世中的平民有更多的機會成爲英雄,這時亂世的苦難已經淡漠了他的色彩,留下的只是關於英雄的夢想和傳說。而我想說的是不關英雄的事情,是一個比英雄更爲重要的關於亂世的話題,那就是偉大的思想。

偉大的思想和亂世有關係嗎?有,當然有。且看我的理由: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思想高峯時期,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就是離我們很近的五四時期,試問這三個時期難道不同時又是中國歷史上最動亂的時期嗎?這是一種巧合呢?還是有着必然的聯繫?

我之所以立論動亂時代與偉大思想的產生存在必然聯繫的依據有四個:

一是任何偉大思想的產生必須經歷來自多方的強烈的思想碰撞,這種思想的碰撞要求各方必須勢均力敵,而後才能產生劇烈火花,從而引導出的思想光芒。多重的勢均力敵的思想只有在動亂時代纔有可能發生,尤其是中國。大家知道在大一統的和平年代,作爲強大的中央政權必然謀求思想統一,古往今來,莫不如此,動亂時代這樣的禁制纔會放鬆。

二是作爲知識分子的思想家們都要在能夠保住性命的前提下有所作爲,合着留,不合則去,此處不養爺,自有養爺處。所以動亂時代的知識分子反而能夠暢所欲言,並無顧忌。這裏不讓說,就到別處說。如果在和平年代,一個公然和強大政府倡導的主流思想唱反調的人是不可想象的,哪個地方你都呆不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動亂時代,那就很自然了。

三是動亂時代,強勢者都要延攬人才,要謀求統一之策,統一國家只靠武力是不行的,還必須要有哲學思想做爲行爲依據,思想家這時就成了奇缺之物,各種強勢力量必然會孵化各種不同的思想爲其服務。

四是知識分子的天然秉性是要不斷的追求,通過超越前人而顯示自己的價值,在和平年代,知識分子本身受到的具有主宰地位的主流思想的壓抑,人格中叛逆因素會在動亂時代肆意宣泄。

在爲了能印證我的說法,就拿剛纔講到的三個思想高峯來說事:

先從第一個高峯說起吧,那個時代離我們太久遠了,但那個時代的思想巨人們的偉大思想成爲一個橫亙在中國歷史上至今也無法超越的高度,那些巨人的名字:老子、莊子、孔子、孟子、韓非子、墨子、孫武子……使後來幾千年的中國思想家無人敢稱大師。中國現代卻到處都有大師,真的、假的且不論,卻沒有一個人妄稱自己是思想大師,即便狂傲有如李敖者,也望之卻步,不過這話還不能讓李敖知道,否則他非要稱自己是思想大師,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夠勸得了的。

遙想那個久遠的春秋戰國年代,王權衰落,社會結構急遽變化,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好多國家一夜之間冒了出來,兼併戰爭接連不斷,諸侯爲求爭霸,延攬人才,老子、莊子、孔子、孟子、韓非子、墨子、孫武子們,紛紛開山鑿河,各成一派。針對當時的社會問題、人生問題、個人利害與國家之間的利害等,提出瞭解決的辦法和思想。各種思想相互影響,相互爭論。當時各國諸侯大都知道要尊重人才,尊重思想,所以,對持不同思想的各派的學者兼容幷包,都受禮遇,允許其“合着留不合則去”。學者們可以自由講學、著書立說和隨意議論政事。劉向《別錄》記載說;“齊有稷門,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說的就是當時各派學者的定期聚會,各學派代表人物在此闡發學術觀點和政治主張·批駁與他們觀點不一致的學派。他們爭論既要對不同觀點進行潔難,還要張揚自己的主張內容從自然開始,涉及人生、社會、道德、王霸乃至整個宇宙。還有呂不韋以三千門客編撰《呂氏春秋》時,思想氛圍也是寬容的,允許充分的爭論,再如吳起一生中曾在魯、魏、楚等國爲官,每當遭到誣陷,便另投明主。如此等等類似的例子還很多,可以說正是因爲頻繁的兼併戰爭使各國統治者尊重思想文化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思想的自由碰撞才催生出這個時期的偉大思想,並一舉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對中國社會的以後發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響。

第二個高峯是漢亡之後魏晉南北朝時期。說起魏晉南北朝的思想還必須從漢朝談起,漢朝曾經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統一的國家要求統一的思想,秦始皇焚書坑儒和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一脈相承的,都是爲了維護統治,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武帝召集各地賢良方正文學之士到長安,親自策問。董仲舒在對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現在師異道,人異論,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統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數變,百家無所適從。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地”。董仲舒指出的適應政治上大一統的思想統治政策,使儒學在其後兩千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裏被視作正統官學。兩漢四百多年的歷史所形成的儒學思想重壓成爲動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思想叛逆的最重要的精神根源。魏晉時期形成一種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的理論形態就是魏晉玄學。從兩漢經學到魏晉玄學,是中國思想史的重大轉折。

我們知道魏晉時期的文人講究名士風度,喜歡談玄,按張英基先生的說法:“魏晉時代,是一個充滿着戰爭和饑饉、陰謀和殘忍、悲歌慷慨和背信棄義、尋歡作樂和瀟灑風流的時代。由於社會的動亂,禮教的虛僞,不少士人爲了逃避現實而信奉老、莊,寄情于山水。他們蔑視禮法,追求虛靜超然的精神境界,於是玄學清談之風興起”。譬如那時候的名士都喜歡奇裝異服,還有的就乾脆少穿衣服或不穿衣服,有人當街抓蝨子並吃掉它,而旁若無人,有人慣用“青白眼”看人,有些人以豪飲爲榮,像劉伶、阮籍那都是能喝酒的好漢,中國文人的好酒之風就是從他們開始的,喝醉了什麼都可以輕狂,哪有什麼禮法在眼裏。而且魏晉名士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吸毒的人,他們喜歡吃一種叫“五石散”的東西,吃完之後,渾身燥熱,滿街狂奔,令人羨煞。種種怪異行爲的背後,是魏晉名士對傳統的儒學思想和道德觀念的強烈叛逆,在這樣的衝擊下傳統的禮教束縛逐漸轉向鬆弛,先前那種思想獨尊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種思想活躍了起來。玄學是在儒學高壓下的.一種思想解放,是向老莊思想的一種迴歸,是在人性上追求自由的一種表現,東晉以後,玄學又吸取了佛學的成分,並改造了佛學,造就了一個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流派——禪宗。爲中國形成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打下了思想基礎。可以說正是一個強大王朝的瓦解後的動亂時代爲這種思想叛逆提供了歷史機遇。

第三個高峯就是五四時代了。我們都不會忘記中國在近代的衰落,到了二十世紀初,中國甚至走到了亡國的邊緣,中國本土文化孕育出的思想已經不能給中國找到出路了,中國向何處去第一次成爲一個最嚴重的問題擺在了國人面前,好在封建王朝已經解體了,又開始了一個動亂時期,在這個時期有一場我們誰都不會忘記的、著名的文化啓蒙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高揚民主和科學兩面這旗幟,猛烈抨擊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使中國思想傳統在那時發生了斷裂,而這種代價爲中國換來了新思想、新理論廣泛傳播,新文化運動是各種流派兼容幷包、自由辯論的思想文化運動,這是幾千年來中國接受外來文化思想最深刻的年代,也是中國人思想解放最徹底的一個時代,尤其是後期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爲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爲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以上說的三個思想高峯都形成於動亂時期,我們需要偉大的思想做我們民族的靈魂,這種思想能夠引導我們不斷前行,去創造一個美好的社會,那應該是一個和平、和諧的社會。動亂時期產生的思想必須根植於和平的土壤才能開花結果,我們珍視和平,我們也要珍視能夠創造和平的、產生於動亂時代的偉大思想。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6

《大國崛起》是一部近代全球的發展史,它以歷史和全球的視野解讀了15世紀以來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大國適時出發、各領風騷,演繹出大國風采的歷程。深入文脈,縱觀列強的發展史。我們不免會發現,看似偶然的崛起,似乎都是必然的歷史結局。歷史的長河仍在緩緩的流動。

上世紀,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毛主席曾精煉而深刻的總結了中華民族的特性: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八年艱苦抗戰,向世人證明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氣概,30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現了我們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巨大成就。隨着“中國崛起”“當中國統治世界”等言論不斷涌現世界舞臺時,我們亦感到: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亦將來臨。能否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經受住世界體系對我們的考驗,是當代中華兒女必然要面對的挑戰。

孫子兵法說:“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以史爲鑑,學習崛起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末落教訓。面向未來、自力更生、開創中華進步的嶄新篇章,以下是通讀《大國崛起》後的幾點小感悟,願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民族的自我批判意識

對於一個面臨歷史機遇與挑戰的民族而言,一個有影響力決策的好壞往往決定了一個民族在一定時期內的國際地位。對於一個崛起的民族而言,選擇一條發展的道路並不難,難得是選擇一個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一個正確的道路,渴望崛起的德意志民族正是被法蘭西政權誤導走上一條不歸的戰爭路而落寞,而以大和民族號稱的日本在面臨西方列強威逼時,正是在一種自我的批判和反省中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一條“布國威於天下的強國道路。”由此可見一個民族只有具有用於解剖自己和進行自我反思反省的精神,才能在民族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的取得成就。

正所謂“盛世之下有隱憂”記得晚唐詩人杜葡鶴的一首《涇溪》:“涇溪人險人兢慎,終安不聞傾履人。倒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這首詩反映的就是一種居安思危和不斷審視的態度。透過九大強國崛起的歷程,尤其是其沒落的原因,我們就會有一種認同的觀點: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應隨時審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要有用於解剖自己和進行反思自省的勇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而這正是一個民族尋求自強和超越的真正能力所在。

(二)求知識於世界的民族學習精神

“求知識於世界”的口號是日本在戊辰戰役結束,日本百廢待興之時的一種學習口號,在此倡導下,日本國內掀起了一場上下一致學習西方的熱潮,日本派出使節團、留學生到各國學習治國經驗和各種優長。在這種學習的氛圍中,日本在教育、制度、科技、經濟等領域都有了較長足的發展,爲民族崛起奠定了基礎。聞名於世的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曾匿名到歐洲學習,由此可見:民族的學習精神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程度是不容忽視的。

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廣泛,經濟全球化的市場背景下,只有向世界學習各領域的頂尖技術、思想、理論。在不斷學習、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只有集優勢於一身的民族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列。

(三)創新的騰飛力

科技的每一次發展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飛躍,縱覽九個國家崛起的因素,科技無疑是重中之重。西班牙和葡萄牙較早的掌握了航海技術,成爲第一批殖民強國;荷蘭擁有當時世界上一流的造船技術,並且不斷的進行技術革新,造船業十分發達,其領先的航運船舶,使其成爲海上馬車伕;英國因爲引領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爲世界工廠;美國因爲領先電氣革命,而成爲世界一強。當然,強國未必是技術革命最早領先的國家,例如以善於模仿、創新著稱的日本,就是通過重視對先進文化、技術等的學習引進,並最終走上了科技強國的道路。

國際金融危機以後,許多國家把科技創新和培育新興產業作爲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如:美國的綠色經濟復甦計劃、歐盟的“綠色技術”研發計劃、日本的“數字日本”計劃、俄羅斯組建了由總統親自負責的經濟現代化和技術發展委員會,並將節能技術、航天通信、生物醫療戰略信息技術作爲發展新經濟的五大支柱。十二五規劃中,我國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設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確立爲戰略新興產業。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命脈和動力,在能源轉型的時代,科技面臨着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兩彈一星的巨大成就、神舟飛船的航空探索、水稻、人類基因探索等領域都達到了較高水平,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與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等,還存在較大的技術差距,很多前沿的技術受限於發達國家,因此只有發揮全民族的創新精神,不斷的發展科學技術,才能爲國家的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四)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德意志民族在歷經世界大戰後的敗北後,並遭受不公正待遇後,能再次崛起的原因正是其團結的民族精神,正如文中所評說的:德意志民族之所以經歷瞭如此多的歷史曲折和災難之後,仍能像不死鳥一樣獲得重生,並奇蹟般的再度崛起,所依靠的也正是由其民族心理而衍生出的這樣一種民族精神,一種勇於進取的、不屈不撓的並且勇於爭先的民族再生力。我想這種民族精神內涵裏所包含的正是一種爭取民族統一和強大的民族親和力。

正如自由勝利女神之於美國民衆是:自由、平等、民主的化身,孔子像之於中國人則是“仁義禮智信”的價值觀外化,儒家文化自古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量的一部分,對於所有的華夏兒女而言: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海內外華夏兒女共同的夢。只有把這種民族的凝聚力深入到民族的精神內涵裏,我們才能在民族的大旗下不斷前行。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有擔當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崛起絕不會採用殖民統治和暴力擴張的形式。孔子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時代發展到今天,平天下的含義可以概述爲:引導、推動和幫助所有的國家都拋棄主義,實現國際民主、構建和諧世界。鄧小平曾講:“如果十億人的中國不堅持和平政策,不反對主義,或者是追隨着經濟的發展,自己搞主義,那對世界也是一個災難,也是歷史的倒退”所以,我相信祖國的崛起走的必然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但正如書中所提到的:和平是乞求不來的,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從來沒有那個霸權強國的實力強大到可以呀知道所有的真理和正義,要推動中國與國際體系的良性互動並有效維護國家安全,不僅要依賴或者越來越依賴強化相互信任和合作,而且也需要必備的戰略威懾力,甚至具備打贏合法性戰爭的能力。

外國人曾驚歎:中國這個國度是一個敢於並善於創造人間奇蹟的地區。是的,

那時因爲我們有博大深邃的五千年文化的滋養、有古老文明的智慧、又有現代的超前的思維發展,只要我們努力:下一個輪迴必是我中華強盛的時代。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7

《大國崛起》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爲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 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爲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願望,卻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最終成爲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的昌盛並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他用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向全世界證明着他們的力量不可小覷。

再觀位於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臺上決定了!”我們從中可知,國家總在不斷的發展,而人類短暫的生命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人類渺小的功績永遠也無法比擬一個國家的莫大的榮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幹,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

在衆多國家中,東亞島國日本尤讓我折服,我們暫且撇開他們對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暫且收起我們對他們敵意的眼光。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曾經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後,同樣慘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後便要捱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爲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並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於學習的民族創造了今日的輝煌。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國近代閉關鎖國的政策讓我覺得可悲,中國官員“天朝上國”的迷夢讓我覺得可笑,中國腐壞無能,欺軟怕硬的清政府讓我覺得可恨,我終於理解魯迅心中對落後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定就註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總觀12個強國的歷史,我不懂當拿破崙爲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悅,我不懂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我不懂那時的總統羅斯福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知道,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德國的教育,日本的虛心,法國的自立,對比中國的閉關鎖國、保守落後,顯然中國從一開始就註定自己勝敗存亡的理數。“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在我們看似再熟悉不過的語句,經歷了漫漫勝衰成敗的歲月卻始終被尊頌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然而,透過表面華美的現象,我們試者問自己的心靈,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實實在在的實施了多少?最終又真真切切的見效了多少?在我們的國度裏,這些都不過是一些形式,一些裝飾品罷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纔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我們有韌勁,卻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們有力量,卻缺乏動力,也缺乏勇氣。恰似德國在二戰後勇於反思和敢於悔過的行爲,最終纔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記錄片的解說詞相當好: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 這樣的總統,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麼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纔不會重演,成功纔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誇,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爲,根本不能從本質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績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8

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溼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爲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荷蘭人的這些創造性地做法使得他們成爲了當時的商品集散地。他們堅守信譽,開發了很多新航線,壟斷了當時的歐洲的海上貿易,想比較於當時處於君主集權下的其他歐洲國家,荷蘭的統治很分散,起初是被西班牙國王統治,後來又得到了英國女王的統治,但是自信的荷蘭人發現這些國家的統治着貪得無厭,當時的七個省份便聯合起來,建立了一個分散的共和國,一個商人和知識精英爲代表的共和國。

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充當高級搶劫者的幫兇,所以雖然起步階段不夠民主,但是也能“在外分點湯,對內搶一點”,發展起來,然後可能實現民主轉型,唯一的不好就是靠着別人崛起,也要看別人臉色吃飯,偶爾也得被老大搶一回(比如歐洲的中等發達國家、過去的'四小龍等)。這是搶劫的分支階段。

個強國要崛起必須先喚醒整體國民的整體願望。總而言之,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崛起不僅僅是休生養息,更學要高層決策者的思想一定不能落後。德國與日本雖然是戰敗國,也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是他們早已有了先進的社會體制,所以在戰後幾十年又可以迅速恢復,依舊是世界強國。讀大國崛起有感大國崛起英國觀後感800字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9

一個大國,它的標準當然是經濟發達,社會穩定,民衆與領導者之間的互相信任和相互敬重。但是一個大國的形成並沒有這麼簡單。

荷蘭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國,它們接近海洋,能夠便利地貿易、溝通,但是隻有地理位置的獨特優勢,是不能讓兩個佔地面主動小的國家成爲世界性大國的。最重要的是,國家的強大凝聚力。荷蘭的恩裏克王子以國家的名義支持航海家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究,使葡萄牙的`航海大發覺不再是個人的孤立冒險,而是成爲有打算有組織的國家戰略;西班牙的伊麗莎白女皇在和哥倫布的談判中,接受了一個有航海理想的平民的要求,爲了資助哥倫布的遠航,女王甚至賣掉了自己皇冠上的珠寶。這就是一個民族、國家的凝聚力,自上而下的一股團結力量,使兩個在歐洲邊緣的國家成爲了大國。

但是,在許多國外學者談論大國崛起之謎時,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響力。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確實,莎士比亞的作品能夠提高羣衆文化素養,也能提升國家人文精神,使當時的英國成爲一個文化豐富的國家。英國的牛頓定律打開了英國走向工業大國之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爲英國展示了新的經濟秩序。所以,一個國家良好的思想、文化可以使國家崛起,也可以影響世界。

當然,國家的崛起也有另一種答案,就是體制創新。17世紀,一個相當於兩個半北京大的荷蘭憑藉一系列完好的商業制度,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大國;英國靠推行自由貿易建立市場,使用自由市場經濟模式,讓經濟騰飛;當美國這個新興國家利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稱霸了許久,而突然經濟落寞時,則用政府無形的雙手來干預,使經濟慢慢回暖。所以體質的健全和創新能使一個國家長治久安,保持穩定。

我們回頭看一下我們的中國,在19世紀,20世紀,爲什麼中國屢屢遭到歐洲國家乃至亞洲國家的欺凌?我認爲首先是咱們國家思想的問題,那時中國還處於封建社會,信奉封建思想,而這種思想讓國家閉關鎖國、不接受新的思想、文化、技術,讓我們的經濟進展停滯,與世界國家拉開了長長的距離。其次是體制問題,國家壟斷經營,不給市場一個自由的空間,使得經濟進展緩慢,無法入流,無法跟上世界其他國的腳步。所以打開國門,向發達國家學習,無疑是後發國家走上強國之路的開端。

大國崛起,是個漫長的過程,必需有一個經濟與政治的現代化的過程。而只有在不同時期,依據自己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做出正確推斷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大國之所以難解,因爲每個大國的進展模式都是不能簡潔地複製和仿照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前我們是學習蘇聯,學習它的打算經濟等等,但是如今,我們必需走出一條適合自己進展的道路,中國還要走的路很長,我們要摸索出一條新的路是困難且冒險的,但是隻要我們中國人團結一致,上下一心,我們離成爲強國的幻想也就不遠了。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10

在西北歐有一個人口不足兩千萬的,國土面積只有兩個半北京的國家,在人類歷史上曾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就是荷蘭。

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溼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爲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荷蘭人的這些創造性地做法使得他們成爲了當時的商品集散地。他們堅守信譽,開發了很多新航線,壟斷了當時的歐洲的海上貿易,想比較於當時處於君主集權下的其他歐洲國家,荷蘭的統治很分散,起初是被西班牙國王統治,後來又得到了英國女王的統治,但是自信的荷蘭人發現這些國家的統治着貪得無厭,當時的七個省份便聯合起來,建立了一個分散的共和國,一個商人和知識精英爲代表的共和國。

荷蘭從此成爲了一個獨立的共和國,他們的獨立當然觸犯了其它歐洲國家的利益,西班牙斷絕了和他們的一切貿易來往,這個時候,獨立的荷蘭人,爲了自己的生存,便開始了遠洋的航行,而要進行那麼長距離的海洋航行,荷蘭的政府便賦予了當時自己的東印度公司很多權利,5 50而東印度公司也不負衆望,在年的時間裏邊,他們便每年建立了17支海洋艦隊,航行於世界各個地方,到世紀中葉,東印度公司便在150001世界上有了個分支機構,在世界上有萬多艘自己的商船行走於五大洋,在在東亞,他們佔據了中國的臺灣,壟斷着日本的對外貿易;在東南亞,他們把印度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們建立的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城,構成了今天雅加達的雛形;在非洲,他們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新航線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國家——新西蘭;在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在北美大陸的哈得遜河河口,東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紐約。

1602說到荷蘭的繁榮就不得不提到東印度公司,成立於年的東印度公司,被公認爲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跨國公司,在之後的二百年間對荷蘭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通過遠征東方及東西方之間的遠洋貿易,東印度公司爲荷蘭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富強的結果是造就了荷蘭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荷蘭人津津樂道的“黃金時代”:那是一個他們的祖先在大海上縱橫馳騁的時代,一個文化藝術無比燦爛的倫勃朗時代。

當然,除了正常貿易之外,東印度公司也是當年販賣奴隸的主力軍,在以印尼爲主的東方殖民地極盡欺詐、腐敗之能事。

爭論歸爭論,理性的聲音最終還是佔了主導。人們普遍認爲,首相所謂的東印度公司精神是指其留給後人的積極的精神財富,即它的全球視野,它的開創、創新和冒險精神,而並非道德層面的審判。應當說,東印度公司的積極開創精神確實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荷蘭的精神。

(一)包容的精神

一個放眼全世界的海上貿易強國,必定善於同不同的文化和羣體打交道,這既是一個前提條件,也是一個必然結果。因此荷蘭在對不同的文化、信仰、見地的接納上,是具有泱泱大國的胸懷的。可以說,這是出於一種貿易的務實精神,但漸漸地也深入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獨特的荷蘭精神:包容、寬厚,有百川歸海的氣量。雖然這個特質在近年來的移民問題和種族衝突中開始引來懷疑,但是包容的精神是滲入在荷蘭人的血液之中的,“黃金時代”的精神遺產一定會引領他們走出低谷。

(二)協商的精神

在長期與多種文化習俗的共存與交流中,荷蘭人還形成了一種多方參與協商、通過交流與溝通來解決問題的處世準則。除了放眼世界的需要外,這也是荷蘭人世代在低於海平面的澤國求生存的準則。

對於時時刻刻面臨的“水”的威脅,不管是農人、商賈、還是貴族,必須坐在一起商量對策,如何控制圍堰中水位的高度?何時需要升高,何時又需要下降?他們明白,不管你的身份地位如何,大家是綁在一條船上的,只有通過商量和權衡,才能同舟共濟。至今在荷蘭的政治中有所謂的“圍堰模式”一說,指的就是相關各方商榷、溝通、妥協的模式。正因爲有這樣的傳統,荷蘭人在後來的國際貿易和交流中能如魚得水。放大開來看,今天的全球化問題,在實質上同“圍堰”理論是一個道理。這樣的傳統,使荷蘭在處理國際問題時,也格外強調溝通、交流,而不是強硬地距人於門外,甚至打上一個“邪惡”的印記。荷蘭地處歐洲中心,是歐盟的發起國之一,這種“商談、溝通、說服”的外交傾向,也成爲歐洲的風格。

(三)自主的精神

包容多元,互相傾聽,多多溝通,是不是意味着荷蘭沒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呢?當然不是。在歐盟存在之前,荷蘭作爲一個小國,在很多國際大問題上有自己清晰的方向,如巴勒斯坦問題,南非的種族隔離問題等,並不一味跟着大國跑。在很多國內政策上,衆所周知,荷蘭更是常常有着超前的富爭議政策,如有關安樂死、毒品、同性戀婚姻等等敏感問題,常常遭到國際社會的指責和非議。指責和非議,往往是出於一種不瞭解和不理解。因此,荷蘭政府所做的,是耐心地向世人解釋相關政策的內涵,闡述自己的價值觀念和對的這些問題的理解,讓人明白,安樂死並不是醫生拿着針筒滿世界隨便給人注射,毒品也不是滿街都能隨便合法買賣,同性戀婚姻又真正意味着什麼,等等。人們一旦明白了、漸漸也就能夠理解與接受。這點對中國也應該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在互相傾聽意見、互相尊重觀點的基礎上,自己認準的.事情一定要堅持。爭議與非議並不可怕,應該相信絕大多數的非議和懷疑都產生於無知和不瞭解,中國需要做的也是多交流、多溝通、多協商,永不拒人於千里之外。有一句流行的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並不完全正確。自己的路當然要走,別人說什麼是管不了,但是也不能全當耳邊風。生氣和駁斥不是辦法,而應本着交流、溝通、說服的態度,積極地向世界展示真正的自己。

(四)創新的精神

一個能在國際舞臺上令人矚目的大國還意味着在科技上有創新,掌握過硬的技術、擁有雄厚的實力,在關鍵時刻能使全人類受益。以航海起家的荷蘭在世代同江河湖海的鬥爭中,掌握了過硬的水務管理技術。而水,對我們這個星球又是何其重要。世界上只要有同治水有關的大事,往往能看見荷蘭人忙碌的身影、聽到他們自信的聲音。不管是迪拜Koersk的巨型海上椰樹島圍海造島計劃,打撈沉沒的俄國潛水艇等高難度作業,還是新奧爾良颶風災難後的技術援助,在國際社會需要的時候,荷蘭的企業依靠其獨一無二的技術和力量就亮相了。這一方面表現出荷蘭對國際事務的關心、心中裝着天下的情懷;另一方面這樣的亮相又會給荷蘭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一個真正的大國,應該擁有這樣的技術和實力。

多麼富有進取精神的民族啊,朝氣勃勃,他們利用東印度公司進行着自己在世界上的商業攻勢,他們把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和有限責任公司這些新生的事務統一起來,建立了一個世界上第一個金融體系,雖然那個金融體系還那麼單薄,但是它的威力在當時是多麼巨大,荷蘭的財富增長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全球的商業霸權遍佈全17球。他們使阿姆斯特丹成爲了當時的世界中心,使得世紀中期的荷蘭,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

他們爲了拓展自己的財富之路,不遠萬里來到了中國,他們三拜九叩了當時的順治皇帝,當時的代表團的成員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只是不想爲了所謂的尊嚴而喪失重大的利益” 。

那個時代的荷蘭是非常繁榮的,物質的繁榮使得荷蘭的人民對文化藝術有了更加高的追求,我最欣賞的畫家之一倫勃朗就是那個時代最多產的畫家之一,他的筆下,反映了當時很平民化的東西,這是繪畫史上最大的創新,這也是荷蘭人民對世界的貢獻之一吧!但是無法想象這樣一個有着龐大海洋世界的國家,最後也開始衰落下來了,被其它的國家迎頭趕上,有的人說由於國土面積、人口等天然不足荷蘭開始衰落,但我想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一個民族當他們開始從世界上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後並享受着這些財富的時候,這個民族往往就開始懶散起來了,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個國家的天性,要戰勝這個惰性,需要的就是制度性的新的體制,在人是改變舊習慣,不斷地創新,創造新的東西,在國家來說就是改變舊的制度,創造新的能促進新的生產力的體制,荷蘭的悲劇很大的原因就在這個上面,這也是他們被其它的國家迎頭趕上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的“天朝上國”大清王朝當時就在重複着這個歷史的悲劇,所以它開始在世界上落伍了!

現今的中國在世界上已經是一個泱泱大國的形象,這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國人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因而更加自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充滿自信的同時,也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時時警醒,走新的向輝煌。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11

“中國是個大國”。歐洲這樣說,美國這樣說,我們自己也這樣說。“中國已經崛起了”。歐洲這樣說,美國這麼說,我們自己也這麼說。怎麼說呢?總而言之,在神祕的東方,一顆曾經墜落但敢於拼搏的明珠正在升起,那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的中國又重新煥發了活力。我們這些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裂開嘴笑了。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中國人的命換來的……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不惜犧牲一切爲代價的……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不求質量只求速度發展起來的……如果中國的崛起是以淚水和苦恨交織而成的……如果、如果,那麼多的如果,如果是這樣,我們裂開的嘴是該笑還是該哭呢?趙啓正說:中國是有幾件華麗的外衣,但如果看看裏面的襯衣,可能是舊的,甚至已經需要更換了。呂鳳鼎說:當人們將中國捧到“異乎尋常的高度”時,我們自己應該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孫振宇說:在處理國際關係時,我們要防止被捧殺。

這麼多的良言,中國,你聽到了嗎?作爲中國人,我的中國,我的家興旺發達,我的家繁榮昌盛,我當然自豪,我當然驕傲。但當中國的崛起充斥着謾罵,當中國的崛起被一些激憤所遮掩,我怎麼還能忍得住?我愛中國,可我的愛並不無知,我想要的`中國,我心目中美好奪目的中國,永遠都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時代的更迭、世事的亂象、人心的浮躁、道德的下滑、自然的災害。我的中國,我是多麼不想讓你經歷這一切!我無能爲力,可當這些東西侵襲了你,我的中國,我是多麼希望你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啊!我的中國,你曾經信仰的“人命關天”終究還是抵不住時光的碾轉嗎?凌厲的時光終究還是將理想與現實分割兩岸嗎?“人命關天”還是最終變成中國回憶裏永久的圖騰了麼?站在崎嶇不平的地平線上,我的中國,我我最終還是忍不住哭了。遙望彼岸,我的中國。"人命關天“的時代還是湮沒在回憶中了嗎?“大國崛起”,“人命關天”,一念之間!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12

作者:高鐵見聞本書詳細記錄中國高鐵崛起故事細節:全景展示中國高鐵崛起之路;深度內容獨家披露;以故事記錄歷史,從細節探究真相。全書內容詳實,紀錄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再到自主創新、高速發展,最後成爲高鐵強國的全過程。《大國速度:中國高鐵崛起之路》讀後感

前段時間去看了《厲害了,我的國》,看到對中國高鐵的介紹,當時就想着要找個機會好好的瞭解一下中國的高鐵,因此找了《大國速度》來看。

《大國速度》作者自稱高鐵見聞君,通過此書講述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創新發展之路。結合自己的專業有幾點感受:

1、對產業有了新的看法:一個優質的產業足以帶動一個民族的崛起

近期在進行產業小鎮的研究,發現在國外很多產業小鎮都是由一個企業帶動起來的,比如說德國沃爾夫斯堡由大衆汽車而聞名於世,美國的好時小鎮因好時巧克力而廣爲人知,法國的依雲小鎮因依雲水而聲名遠揚。一個優秀的企業足以帶動一個區域的發展,同樣一個優質的產業足以帶動一個民族的崛起。

高鐵作爲一個產品,它的形成從產業鏈上來說,既需要鐵軌建設,又需要車輛研發、生產,還需要大量的周邊零配件支持;從產業使用上來說,對物流、服務業從很大的帶動;從帶動效應上來看,降低了區域間的時間成本,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從產業銷售來看,對外輸出,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所以,作爲產業規劃從業人員,我一直認爲,產業規劃是一個非常重要且非常慎重的事情,一個好的.產業規劃,會改變一個區域的發展。

2、對事情有了新的看法:不要着眼於眼前利益,看事情要長遠

看這本書,其實就是在看中國高鐵的發展史,而這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在創造歷史。在高鐵發展階段,有衆多知名學者參與,並因爲觀念不同,支持的高鐵產品不同,產生過很多分歧,因各種原因也讓中國高鐵走了不少彎路。但事實證明事情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如果自己不能成爲推動歷史車輪前前進的支持者,那最起碼不要成爲阻礙者。

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小看自己的作用,因爲有可能你正在創造歷史。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13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一部萬萬國人用血與淚譜寫的自強史,古老的中國在列強的侵略中逐漸睜眼看世界。我們不得不放下“天朝大國”的架子,去學習其他國家的強國之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和世界各國的聯繫越來越密切,如何徐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國崛起的'偉大目標自然而然成了我國國人追求探索的方向!而我在大學伊始之際,選擇《大國崛起》這部書來讀,便是想在十五世紀以來九個世界霸主的興衰史領悟經驗與教訓,擔負起我中華少年振興我國的歷史責任!在此,我就談一下讀此書的感受吧,班門弄斧,若有不當之處希望大家多多海涵。

書中先後分析概括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等九個國家的歷史發展過程,九個國家曾經或現在都是世界強國,雖世殊時異,但依然有共同之處,無論地理、政治、經濟等方面,大都是殊途同歸!經濟決定政治,若想強一國,必先強一國之經濟,而經濟要發展,必須抓住時代機遇,順應時代潮流,順勢而上。我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實施的改革開放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而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要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項應該長期堅持的大政方針,發展的過程必然會遇見很多阻礙,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使上層建築不斷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德意志與日本都是以軍事立國,以擴張爲強國的必然方式!德意志通過三次普法戰爭實現統一,採取帶有濃厚軍國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的君主立憲制,而日本所謂的“大中亞共榮”政策只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這都爲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世界的“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通過讀此書,我比較清楚的瞭解了各國的強國之路,“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可以從本書中尋找到中國的強國之術!開卷有益,答案自在書中。

大國崛起讀書心得14

《大國崛起》,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15世紀以來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並日益成爲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 本書所說的“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麪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歷史“成爲全世界的歷史”之後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當然,也有歷史學家認爲,至今爲止,真正的“世界性大國”只有荷蘭、英國、美國。我們現在看,這些“大國”有幾個共同點:

一、有對外擴張的歷史,現在有些國家依舊在不遺餘力地對外擴張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國家貿易到哪裏,槍炮就到哪裏,勢力就擴張到哪裏,以至於全球成爲它們的原料的供應和商品銷售基地,現在的美國在全球本土以外的50多個地方有駐軍,成爲“世界警察”。

二、曾經稱霸世界、對全球進行殖民統治,包括經濟殖民和文化意識領域的殖民

歷史上除了歐洲本土和南極洲外,都曾經是它們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英語成爲世界語言,就是英國這個“日不落帝國”留個世界的“遺產”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至今還還未修復當初被殖民時留下的創傷。

三、都經歷過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四、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

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製造業的產生;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子技術的應用,現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真正現代意義的大學等都首先發源於上述大國。它們制定推行了世界經濟活動標準,荷蘭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英國推行了全球自由經濟,美國在發現了自由經濟產生問題時,採取了政府幹預經濟,讓看不見的手和看的見的手同時起作用,挽救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五、世界性戰爭的的發源地 自進入熱兵器時代以來世界上所有較大規模的戰爭中,這些世界大國要麼是戰爭的策劃者,要麼是幕後操縱者,要麼是直接參與者,就是現在主要的動盪地區,到處有美國士兵的身影。

不管怎麼說,世界大國的產生原因是多方位的,是本國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外顯,實力主要包括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文化張力等,但是在學者眼裏,他們認爲世界大國的實力主要表現在文化,制度方面。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衆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如何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覆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鑑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麼,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麼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鑑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我們該如何認識中國?我們該如何看待世界?

思想的解放是先導,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國確立了統治地位,它解放了人們被禁錮的僵化思想。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牛頓是他們的傑出代表。英國可以爲出身地微的牛頓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爲他擡棺。這在其它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說中國。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技術,爲什麼唯獨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正是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爲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鬆的空間。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纔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裏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改革體制是關鍵,一百多年前,美國的大炮打開了日本封閉的國門;這和中國的情況何其相似?日本人能迅速認識到幕府體制的僵化,改變國體爲*皇掌權的君主立憲制。當中國的皇帝還在紫禁城內醉生夢死的時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皇也親自到歐洲發達國家考察。日本最終目的作出了脫離亞洲,與歐洲列強爲伍的明智選擇,爲自己的崛起找到了夥伴。日本的'百年維新讓自己成爲世界經濟第三強國,日本的強國經驗最值得中國借鑑。

改革體制不能一蹴而就,沙皇彼得一世、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本來是俄羅斯改革體制最有力的推動者,可當改革到一定階段時,改革必然觸犯到這些人的利益,此時他(她)們都同時不約而同成爲改革的反對者。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國家幾十年改革的成果。如何用制度約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們成爲繼續革新的反對派,這是保證革新持續到成功的關鍵。

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在這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臺上決定了!”

過去,在歐洲資產階級啓蒙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曾經出現過“康梁變法”,但被頑固不化的“老佛爺”鎮壓下去了。後來,在西方“自由、平等、博愛”民主思想的感召下,孫中山終於發動革命、爲中國的封建社會劃上了句號,並提出了“三民主義”進步思想。1919年的“五四運動”就是一場倡導新文化的運動,陳獨秀提出要請“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來救中國,俄國“十月革命”又爲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從而進一步推動了中國革命。可見,這些“大文化”和先進思想是引領社會進步的火炬,也是驅動社會機器快速運轉的“軟件”。沒有這些先進的文化,就不會有今天的新中國。

回顧500年來各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掂量12個大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顯然不約而同值得關注: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國只有重視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善於借鑑別國經驗,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努力促進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