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我與地壇》閱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與地壇》閱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與地壇》閱讀後感

人活着的時候總會想幾個問題:1、爲什麼活着?2、爲什麼要死?

根據史鐵生先生的話,前者的思維毫無意義,因爲從人出生的那一刻起,生活就是一個既成事實,無法改變。至於後者,父母給了他們生命,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結果。既然這列通往生命盡頭的火車還要再開一會兒,爲什麼要急着下車,好好生活呢?你可以一路欣賞風景。

思考爲什麼活着沒有意義,但思考如何活着還是有價值的。史鐵生先生的觀點是,人活着就是慾望,這與我認爲人活着的痛苦本質是慾望無法滿足或延遲滿足的想法是一致的。人們活着總是爲了得到一些東西,也許是名字,也許是利潤,也許是愛,也許是幸福,人們害怕死亡的本質也害怕死後沒有辦法得到任何東西。

現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衆生皆苦,但爲什麼苦,無非是慾望難以滿足。按照這個邏輯,如果沒有慾望,就沒有苦難嗎?所以我想起了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提到的這個問題,答案是人們是否可以選擇自己的願望。赫拉利的觀點是,人們不能選擇慾望,人們的意識實際上是由慾望驅動的。科學家們做過實驗,可以根據大腦成像圖提前知道人們想做什麼。人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殘忍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慾望都能得到滿足,面對那些絕對不可能得到滿足的慾望,只能忍受痛苦,所以所有生物的痛苦都是不可避免的無助。

這樣,剩下的兩種選擇,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迎面而上。不久前,我聽到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說:“人們應該學會與自己和解。“我想了一會兒,後來發現和自己和解其實是一個接受自己平庸的過程,接受自己的慾望無法得到滿足的過程。想完之後,我突然鬆了一口氣。不是我不想得到我渴望已久的東西,而是沒關係。隨它去吧。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僅此而已。另一種選擇更積極,堅持不懈,對所有阻礙自己的困難說不,努力工作,不屈服,不放棄,特別感人。

事實上,沒有標準答案可以選擇哪一個更好。史鐵生先生在《我和地壇》的最後一句話中寫道:“宇宙用無盡的慾望把歌舞變成永恆。這種慾望有什麼樣的世界名字可以忽略不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