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斯蒂芬.霍金》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9W人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斯蒂芬.霍金》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斯蒂芬.霍金》讀後感

浩瀚的宇宙,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發掘探索,科學家們一步步邁向更遠處,他們孜孜以求,尋找着真理。

《霍金傳》就爲我們介紹了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理論物理學家。主人公當然是斯蒂芬霍金。作者克里斯廷拉森將爲我們介紹這個輪椅上的卓越科學家。讀完這本書,我們就會認視到一個全面而又真實的'霍金。

作者將霍金從出生到老年的經歷和成就都寫得認真仔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2年1月8日,隨着一陣稚嫩的啼哭,霍金降生在牛津。後來的幾年裏,他有了兩個妹妹。受父親影響,11歲的霍金決定以科學爲業。後來全家去了印度,他卻留在牛津與親戚漢弗萊一家生活。17歲時,他以優越成績考入了牛津大學。20歲時,他出現了病症,這年,他在牛津大學畢業,並以優的成績被劍橋大學錄取。他開始在薩馬指導下讀研,研究宇宙學和廣義相對論。1年後,他被確診患上肌萎縮性側所硬化症,預測兩年內死亡。這消息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他並未絕望,而是繼續學術研究,他的事業也開始蓬勃發展。這後來的幾年,他發表的論文不斷獲獎,可病魔並未罷手,將他永遠拖上了輪椅,他越搓越勇,致力於研究,屢次獲獎。42歲到44歲間,他完成了《時間簡史》,此後,他聲名遠揚。他開始了更深遠的探索。59歲那年,他的《果殼裏的宇宙》發行了。

在這本傳記中,我首先讀到了一個堅強樂觀的霍金,當他得知自己患病後,曾一度絕望,可他看到另一病牀的白血病男孩死後,他感到自己的價值,發現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從此,他堅強地掙出了絕望,並竭盡所能地探索宇宙,他的事業道路也變得前景輝煌。

作爲一名科學家,我卻讀到了幽默感,這本不屬於這一類人的詞竟出現在霍金的身上,在學術界內應是十分難得的,他曾與索恩在1974年關於天鵝X—1是否是黑洞打了傳奇式的一個賭,還立下字據,這冷嘲式的幽默感也讓人驚奇。

就這樣,我似懂非懂地讀完了《霍金傳》,雖說我不能理解他那深奧的學術研究,但我卻對科學知識有了更全面的瞭解。我也認識了一個真正的霍金,他教會我面對困難的勇氣,相信真理,相信科學,樂觀與自信。

想讓生命實現價值,就一定要堅持不懈,像霍金那樣去執着地追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