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2.02W人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

看了《給教師一百條建議》,在結合螺小開展的讀書交流活動,深有感悟。在《給教師一百條建議》中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牢記猶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師角色的轉變的重要途徑學習心得體會

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後進學生想要改變糟糕的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中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聯繫實際看來,這裏的讓學困生閱讀應該不是那種放任自由的讀,而是因人而異,有指導性的閱讀。不僅學生要讀書,老師也要堅持讀書,“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俗話說的好:站得高,看得遠。你書讀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爲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爲了孩子們的一生髮展,也爲了自己能夠遊刃有餘、開心工作,讓我們來閱讀吧!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2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根據年輕教師的來信,針對教師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編寫的一本“教育問答”,是他30多年教育實踐的經驗總結.他是教育界的里程碑,1918年9月28日,蘇霍姆林斯基出生在烏克蘭瓦夏西里耶夫卡一個貧民家庭。1933年他參加了克列明楚格師範學院的師資培訓班, 1935年開始當小學教師,踏上了漫長而光榮的教育之路。他曾被委任爲帕弗雷什中學的校長。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動中,他一邊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一邊堅持教育科學研究。一生寫下了41本教育專著,600多篇教育論文和1200多篇童話、故事和短篇小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仍具有前瞻性,他最早提出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爲“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了教師的素養問題。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必須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學生在小學階段,好奇心特別的強,常常會問一些比較奇怪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豐富的課餘知識,才能幫助學生解開疑惑。教師所從事的事業 ,是開發青少年一代智力資源的偉大事業。作爲一名教師,不僅要有着很高的本學科素養,還要觸類旁通,對其它學科的內容也要掌握。掌握廣泛的課外知識,此外,我們還必須要有高尚的品德,俗話說:“學高爲師,身正爲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是無窮的,而且處於小學階段的孩子有極強的模仿能力除了傳授知識,還要教給他們爲人處事的道理。學歷固然重要,但絕不能僅僅用學歷、職稱來衡量教師,一個高學歷的教師並不一定是一個高水平的教師。關鍵還在於一個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爲一名合格的教師,還需要有專業的技能。這是做老師的基本功,是我們一定要下苦功不斷的練習才能掌握的技能。

那我們如何來提高我們的素養呢?本書的作者蘇霍姆林斯基爲我們這些年輕的老師指出了一條路,他在書中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我非常同意他的說法。對於教師而言,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閱讀大量的文學著作,能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躍,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從中得到樂趣,開拓他們的眼界。少年兒童階段正是一個人閱讀的黃金時期,作爲老師,有責任把優秀的讀物介紹給孩子,並且引導他們閱讀,這首先需要教師自己閱讀大量的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師可能一輩子平庸,但如果我們能努力地提高自己,不斷地追求,就能成爲一名出色的教育家。

在讀了這本書後,我發現了自己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很多建議在現階段還很難實施,但給了我努力地方向,相信未來的自己將無愧教師這一崇高的稱呼。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3

近期,我拜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教育專著,作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的闊論,但卻說的很真誠實在,可以說是條條經典,用來指導我們實際的教學,具有導向性的作用,對我感觸很深,對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受益匪淺。

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爲了解決中小學生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爲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蘇霍姆林斯基可以說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他的教育實踐鼓舞着千百萬教師,他已經成爲廣大教師心中追求的偶像。他給孩子以做人和學習的啓迪,給教師以教育和教學科學的方法和創新的理念。

教師要學會去讚美學生。在學校裏,學生聽的最多的是批評,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師怒髮衝冠的樣子。凡受過讚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較於受人指謫,人們從心底裏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誇獎,大人都如此,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學生呢?

學生需要通過表揚來豎立自己的自信心,體驗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價值。不管是學困生,還是優等生,都是需要表揚,也渴望受到表揚。對學困生來說,尤其如此。一直以來,他們聽到的都是教師、同學、甚至是家長的負面評價,才使他們厭倦了學習,自己也認爲:我的學習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的信心會慢慢恢復的,學習,多少是會進步的。我們教師應該多讚美學生,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的心裏充滿陽光。

當你不得不批評學生時,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爲了批評而批評,要講究批評的藝術,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用提醒代替批評,比如說摸摸學生腦袋,拍拍他的肩。多使用肢體語言,這遠比你大聲訓斥效果好。

二、注意場合,誰都愛面子,讓我們也給學生留點面子。

三、一次只批評一個錯誤,不要把陳年老帳都翻出來。

四、別一棍子打死,要給出路。

五、能短則短,時間控制在一分鐘內。

這裏提供“一分鐘批評技巧”供大家參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着對方,讓對方充分意識到錯誤;接着二十秒,指出犯錯誤所在,告訴對方你的真實感受;最後二十秒,提出建議,表達出對他改錯的信心。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4

利用閒暇時光,靜下心來,我認真的拜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讀後感觸頗深。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你排解煩惱,給你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你有着自信。很難想像幾十年前的教育理論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還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實用意義。難怪他要成爲廣大教師心中追尋的偶像,成爲心中的指明燈。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都有生動的實際事例,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着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準備上課的材料,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還要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還要抽出時間來學習,以便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晚上回到家還要忙着家中瑣碎的事情。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學科中,使教材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爲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 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的眼前一亮,讓我的心陡然地開闊,我將繼續地研讀下去,它將是我教育生活的引路人。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5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爲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作爲一名教師,如何做到熱愛自己的工作,從事業中追求幸福感?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直到讀了鄭傑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纔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鄭傑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第一句話,就從一種別樣的角度吸引着我。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聖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

鄭傑校長一百條建議的四個部分正能給我們這樣的啓示。

  一、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教育不是讓學生將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概念簡單的複製到學生的大腦中。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爲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在進行每一節的教學活動前,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做到既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難懂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真正愛上我們所教的學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師要有理性,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待,這是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別。教師要有理性,必須“從四十五分鐘裏榨出油來”,提高教學效率,那是在爲學生節約生命……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纔是優秀的教師,他纔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做好。

  三、繼續學習,多帶點東西進課堂

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的理由很多,教師要繼續學習,不但是爲了使自己的個人素養進一步發展,更是爲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而言,從爲了學生髮展的角度我認爲繼續學習可以達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學會新的教育教學手段並應用到教學中去。

只有教師自身教育素養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識積澱,在課堂上的教學纔不會照本宣科、索然無味。對於知識的理解和駕馭,才能遊刃有餘、融會貫通。所有這些皆來源於教師平日裏的學習與反思,只有這樣,才能閃耀出魅人的光彩來。

  四、學會讚揚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有天才的一面。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反之,你只會看到無數的缺點。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必對他們進行嚴加管教,他們也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學困生時,一旦出了點問題,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後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教育指導。其實一味的處罰和說理未必能觸及後進生的心靈,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類似的說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們預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訴我們每一位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爲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爲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

作爲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後進生的心靈創傷只能用心靈的溫暖來醫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來洗滌。把那些我們已經用了好多年的訓詞換成讚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多給後進生一點關愛,他們就會感到教師真正地關心他,愛護他,就會接受教師的教誨和勸告,產生追求進步的動機和行動。那麼教育的效果也就會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6

有時候,太陽不能把你照亮,一本好書卻可以,它就好似一支燃着的小小蠟燭,能給你剛剛好的溫暖、光和陪伴。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讀它,如同和這位智者在隔空對話,從對話裏我有了對教育的更多感悟和踐行的力量,從而讓教育溫暖了我和我的學生。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了,曾經在我剛剛走上講臺時,有一位我敬佩的前輩推薦過這本書給我,那時面對工作中的種種困惑和不解,我從書中瞭解到了: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複雜的精神世界。在人的身上經常能發現新的東西,對新的東西感到驚奇,能看到形成過程中的人——這種出色的特點就是滋養着教育工作才能的一個根子。(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愛和包容從那時就成爲我教學生涯裏面濃重的色彩。就在昨天,我收到了一位學生家長髮給我的消息:“程老師真是非常感謝您把璐琳當成自己的女兒,昨天又把她請回家吃飯,又和她聊了好多好多,她說她昨天是最最開心的一天。真是心情戰勝一切,今天中午我去學校看到她心情挺好,這樣我們的心情也就放鬆了,程老師沒少給您添麻煩!真是非常感謝您!”我隨即這樣回覆給家長:“璐琳是一個情感豐富和細膩的女孩子,看着她一直在穩穩的成長時我就在想:這個女孩子有這樣的沉穩氣質、一直微笑着面對生活,將來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今年的分班對孩子來講算是一場特別的經歷吧,別人再怎麼說,最關鍵是璐琳自己要走過去,其中的努力和掙扎只有孩子能體會,很慶幸,璐琳自己走出來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從璐琳走出來心魔的那一刻,一輪太陽已經從東方升起了!祝璐琳快樂,也祝璐琳媽媽開心!”。

看到一個孩子又能快樂的開始她的學習生活,我的心情格外的高興。事情的起因是因爲高三年級開學時,學校從教學方面考慮,進行了重新分班,這個女孩子進入新班級以後,看到周邊多數是陌生的面孔,尤其曾經在原來班級一起互幫互助的好朋友全部在另外一個班級,再加上新班級老師也是新面孔,一下子心理崩潰了,不由自主的拒絕融入新環境,甚至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看到這個女孩子如此的情緒,班主任老師和她的同學不斷地勸說,但這個孩子始終放不下心結,孩子的媽媽急的開始找學校校長要求必須給孩子調班。一下子,學校、家長、孩子、老師的開始緊張起來,而這種不安對於進入高三的這個女孩子來講是極其不利的,並且對於新分班級的班級管理也極其不利。這種局面下,班主任老師準備不再勸說了,決定乾脆換種方式來處理這種情緒,要在班級展開討論,讓批評成爲解決問題的大棒。當我瞭解到這種情況後,立刻和班主任溝通,說想再嘗試和孩子去談。從高一起我就一直帶這個孩子的地理課,從課堂到課下,已經很是瞭解這個孩子,看着這個女孩子一步步紮紮實實的走進優秀的行列,知道她是一個很懂得剋制自己情緒的學生,學習上目標明確,然後就會一直向目標奮進,絕不是恃寵而驕的性格。這纔有了我把這個女孩子帶回家的事情。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和她談她要面對的環境和怎樣調試自己的心態、處理新問題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和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樣自由的聊天中,我知道了孩子的擔憂:在新的班級裏面,她和同學的相處不適應,沒有原來班級的同學之間的互助和比拼,新的老師的教學風格很難適應,有些學科的教學她不認可…….知道了孩子心中的問題,我告訴她新的班級教師的特點,打消了她對教師的不信任,告訴她學會適應環境,學着和新同學融洽地相處……一頓午飯之後,孩子心情放鬆了許多。

還記得當時我和她班主任這樣聊過:“夏老師,下午上課時我和璐琳一起回學校,孩子狀態看上去已經好多了,畢竟是孩子,又複雜又簡單,對璐琳多些包容、理解,也就多了更多的期待!”現在開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校園裏我有不斷的遇見過這個女孩,每一次我眼裏看到的都是她積極陽光的樣子,會笑嘻嘻的和我開着玩笑,很認真的和數學老師爭論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爲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我們經常會想教育怎樣纔會培養人,結論會有很多,但在種種結論中一定會有愛在;我們也常講,學會以時間換空間,對於孩子想想更要如此,作爲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多一份的耐心,很多問題的解決也常常是在多的一分鐘內。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7

我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我讀的書很雜,但最愛讀歷史類的書,也愛讀雜文,專業書籍從不敢丟,雖然也有很多是爲了讀而讀,但是常常是一旦拿起,也難以釋手,讀書改變了我內心的寬度,改變了我對世界認識的深度,它讓我變得自信成熟,蘇霍姆林斯基的著述非常豐富,我沒能夠一一拜讀,即使是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也只是初識皮毛。不過即使如此,該書對我的影響也是震撼的,原來,教師可以這樣當的,書,是可以這樣教的!

此書給我的感觸確實很多,這裏,我僅就他的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即使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更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從別人那裏學到更多精彩的東西。

以人爲本“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蘇霍姆林斯基將它作爲一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我想是一定有他的深意的,蘇霍姆林斯基把對人——認同(也就是學生)的關注作爲第一條,引導並要求我們應如何去善待每一位學生。他覺得最爲重要的不應該是分數,而是去關注每位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裏,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爲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那個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爲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的不用,得出的效果也不一樣。

這些建議給予了我很大幫助,讓我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更熟練,我還發現了這本書中講的最多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真正傳授給我們一種正能量,一種動力,而這些正是來源於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舉出的真實案例,基本都能讓我對號入座,從根本中找出病因。

我們要用心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們可以讀得很慢,在細細咀嚼中領悟些什麼;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某條建議與實踐結合起來反覆讀,從實踐中發現新的有價值的觀點;也可以一邊讀這部書的同時多讀讀其他的書,從比較中獲得更多與我有意的東西。像李鎮西、閆學、鄭傑他們不正是在此中閱讀中有感而發,向其學習,而有所成就,有所著作的嗎!當然別人的思想可以與我們產生共鳴,但卻絕對代替不了我們的思想,否則何來百人讀《紅樓》,就有百個黛玉形象呢?

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記住:一個月,一本書,讓閱讀成爲我們行走的方式;一輩子,一節課,讓課堂成爲展示你我生命價值的舞臺!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8

在閱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常看到一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閱讀過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剛好遇得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它真是一本好書!

其中一篇文章《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就應成爲教師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師的時刻從哪裏來》後,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校,很晚才離開學校,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着生活中瑣碎的事情。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刻從讀書中來。“只有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爲什麼那麼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管學生出現什麼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鑑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一樣。環保廣告語

一位優秀的高級教師曾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爲優秀教師的”。讀書能夠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說‘沒時刻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這樣的讀書箴言,我完全贊成,並深有同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愛讀書的精神。”

讀書吧,讀蘇霍姆林斯基,你會感到教育能夠一生追求。老師們,你是人類禮貌的傳承者,你不讀書,怎能讓你的學生與書爲友?讀書吧!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9

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頗深,啓發非淺。如:“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裏”、“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評分應當是有分量的”、“學科教學中的學生積極活動的內容”、“教給學生觀察”、“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興趣的祕密何在”、“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要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怎樣使小學生願意學習”、“必須教會少年閱讀”、“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教學中的隨意識記和不隨意識記”、“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教育和自我教育”、“我怎樣寫教育日記”、“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我怎樣研究和教育學習最差的學生”、“怎樣教育學生熱愛勞動”、“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提高教學質量的幾個問題”等等類似這樣的話題,都是對我們老師的教學很有幫助的。

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是啊,我們每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批改作業、課後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課題研究。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爲我們指明瞭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學術著作。使我們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學校所發的那本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裏,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平時要努力提高教育技巧,要做到持之以恆地讀書,讀不同類型、各方面知識的書籍,不斷地補充我們的知識的大海。因爲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因此,我總是對自己說: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所以我要時時提醒自己要抓緊時間多讀書!

又如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要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對兒童來說,時間是怎麼度過的,這和成年人的情況完全不同,——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誰不考慮童年的這一特點,他就很難理解兒童的心情,經常會碰壁。在樹林裏度過一個充滿陽光的夏季的日子,對兒童來說就像過了整整一年,而在少先隊夏令營裏度一個月,那就好像過了一輩子。不要用硬性規定的計劃來束縛兒童,讓他們去仔細地看看各種事,並且看個夠。也許,你還可以把兒童放掉整整一個小時,讓他們各自去幹自己要乾的事。這是兒童的天性使然,不如此就不可能有兒童的感知和思維。”這段話用對比的方法提出給兒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多麼重要呀。在每一步路上,兒童的面前都可能展現某種新的、未知的東西,這東西使他入了迷,佔據了億他的全身心,他不僅顧不得想別的事,就連時間的流逝也感覺不到了。有時一個成年人,也會被某種有趣的東西所迷住,我也很難擺脫那件使我入迷和使我得到滿足的事。可是,在我的下意識的深處,卻有一種思想使我不得安寧:我還有工作,誰也不會替我把它做掉的。這種來自下意識的信號,會幫助我控制時間的利用。而兒童缺乏這種控制力,所以他會忘記時間。應當教給他怎樣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時就要做到不違背兒童的天性,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要儘量做到讓有趣的、使兒童感到驚奇的東西,同時成爲兒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東西。換句話說,應當使兒童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致破壞童年的情趣。給兒童提供自由支配的時間,並不是讓他們有可能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放任自流會養成無所事事、懶散疲塌的不良習氣。我常常告誡自己,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不是靠口頭解釋,而是要靠組織活動,靠示範,靠集體勞動。平時教師在教學和課餘時間要做一個有心人,儘量讓孩子多做些感興趣的事,多組織安排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活動,使他們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發展他們的能力。

類似這樣的具體例子還有許多許多,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將一直對照着靈活運用書中好的教育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並教育好學生,促進每位學生健康成長。

《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讀後感10

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受益匪淺。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經驗積累,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讀了第19條建議我也感觸頗深。他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書上作了這樣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爲閱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閱讀課外書籍,而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爲書上的學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起來,其實不然。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可取,因爲今天會默,明天就忘,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麼去用,也只能成爲一種“死”知識。更嚴重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後真正淪落爲後進生。由此看來,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理解素質教育的實質,爲這些孩子推薦合適的讀物,讓優秀的文學作品來充實他們的頭腦,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真正成爲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

當讀到“請遲到的學生安靜地走進教室”這一條時,我深深懂得了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報告”聲打擾正在講課的教師,影響正在集中注意力聽課的學生,接着可能還會發生一系列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爲何不讓學生安靜地走進教室?遲到的學生有他們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攪亂課堂的。遲到的學生也是個別人,在上課時間內,爲了問清一個人的遲到原因而耽誤全體學生的學習,實在得不償失。課上詢問後無論是老師、還是沒遲到的學生,精神都無法馬上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如果課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比課上詢問差。如果凡是上課遲到的,不管什麼原因都不用喊“報告”自己直接推開門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讀到“從你聽明白了嗎到我講清楚了嗎”這條建議時,我在思考:“你聽明白了嗎?”言下之意是,作爲老師,我把該講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了,要講的事情我已經表達清楚了,如果學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應該是學生的理解有問題了。而“我講清楚了嗎”是我們教師把“沒聽懂”的責任承擔起來。一聲“我講清楚了嗎”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一聲“我講清楚了嗎”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增強對學習的信心。一聲“我講清楚了嗎”大家不防也來試一試。

在讀此書前,我一直認爲: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即可。讀了此書,我才知道,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不僅要不斷學習,而且要善於寬容學生錯誤,善於讚美學生。讓我努力成爲學生喜歡的老師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