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遊夾河溝》有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78W人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句曾經到處可見的標語已經被漫天鋪地的商業廣告詞所淹沒,市場經濟大潮的涌動,早已沖決了那個時代人們感情的堤壩,人們已經不再固守那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這大概是時代發展潮流的大勢所趨,我們沒有人可以阻擋,也無法抗拒。

讀《遊夾河溝》有感範文

“一切向錢看,發展纔是硬道理”的思維模式無論是在肉食者的觀念中還是在菜根族的意識裏早已是根深蒂固。這一切表面上看來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

作爲一個文字的舞者,我們可以沉浸於唐詩宋詞的詩意裏,爲着陶冶在藝術的享受中而快意,爲着歌功頌德的腴美之詞備受嘉獎而沾沾自喜,然而,憑着我們的天地良心,把我們的視覺投向那些被人遺忘的角落,關注現實生活中逐漸被我們忽視的曾經的美好,關注那些弱勢的羣體,懲惡揚善,是一個正直的作家應該堅守的道德底線;更多的關注民生、民情,這纔是一個真正的作家應該追求的人生境界。進入一棵草的博客空間,看了多篇徐老寫作的文字,本人可以肯定的宣佈:徐老當屬後者!

作者借夾河溝泵站之遊,展現了夾河溝一帶的過去和現在。

作者開篇提及的那一段沉重的歷史——“江家臺的遁去”,在凝重的回憶中不能說作者眼中沒有噙滿淚水。筆墨看似省儉,卻飽含深意,我可以大膽的肯定,這就是作者創作衝動的緣由。

緊接着,作者用大量篇幅,熱情洋溢地爲讀者展現出夾河溝一帶的美麗風姿,讀來不能不讓人頓生愛意:

“青翠欲滴的`麥苗,金黃燦爛的油菜與藍天白雲相連,鋤草的男男女女如同在紫煙色的海洋裏浮動,那穿紅着綠的姑娘便似是這海洋上的紅珊瑚。絲網船的梆聲清脆悅耳,放牛娃的山歌婉轉悠揚,啊,美麗的夾河溝,我認不出您。”

伴隨着作者的腳步,我們的視線所及:“荒湖起宏圖,宏圖美如畫。橘子林、水杉林、溼地松林、雪松、塔柏、紫薇樹多達三十八種五萬多株,生機勃勃,鬱鬱蔥蔥,把整個夾河溝裝扮成了水鄉公園。”多麼令人神往的水鄉!多麼讓人愜意的公園!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細節沒有?這篇文字寫作的時間是1983年,現在貼於此,其深意恐怕只有用心去讀的人才知道。

這不是一個垂暮老人對過去輝煌的炫耀,而是一位智者對未來的深謀遠慮: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興修水利乃興農之策,植樹造林是造福於民的萬世之功。然而,當我們睜開眼睛看看:那曾經佈滿山崗的株株松柏;那曾經纏繞稻田的溝溝渠渠;那曾經植根於小河臂彎的泵泵站站;那曾經碧水汪汪的大小水庫,它們的身影安在?

離開久已蝸居的小城,偶爾回到生我養我的老家。坐在有人駕駛的坐騎之上,無法體驗車廂的顛簸之苦,看到自家哥嫂們臉上溢滿着笑意而喜悅,聽到他們已經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而欣慰,觸摸到他們生活的富足而升起一絲羨慕。

天生具有戀舊情結的我,在吃飽喝足後,總喜歡獨自一人到曾經留有自己氣息的田埂上踩踩,重溫過去勞動時的辛酸苦辣、甘甜美好,雖然缺乏在都市平坦寬闊綠樹成蔭的水泥路上牽着愛人的手壓馬路的詩情畫意和閒情逸緻,但總會有一種跳出農門後的自豪感幸福着自己。然而,在幸福包圍之下的我總會無端地審視着眼前的一切,在我的面前出現的不只是有風景如畫的田園風光,還有滿目瘡痍的支離破碎:那曾經洗濯過我汗水滿身的清水流淌的橫亙在山腰的水渠已經儼然剪斷成一截截的腸衣,或深或淺的溝窪只剩下一點渠道的雛形。眼巴巴瞅着的莊稼只能寄託在望天收上了。

那曾經有我放牛時撿拾過鬆果、躲過風雨的與我同年而生的松樹林,已然一位脫光頭髮的老者,光禿禿的立在烈日的暴曬之中,我似乎聽到他低聲啜泣的聲音。啊!是誰讓你的晚年變得如此的頹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