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數學文化》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導語:讀了《數學文化》一書後,各位來談談自己的感想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文化》讀後感,供各位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文化》讀後感

  《數學文化》讀後感(一)

近幾年來,“數學文化”一詞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提起,尤其是在2007年觀摩了 張齊華老師的“圓的認識”一課之後,對“數學文化”更覺其神奇,也就更加期待,直至今年11月份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在徐師大進行了爲期半個月的培訓之後,期待之情更加濃郁,急於想要揭開“數學文化”的面紗,可因前段時間的培訓及緊張的趕課和複習迎考,就將其暫時擱置了,直至今日終於有空坐下來進行學習了。

前幾日現在網上郵購了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顧沛老師主編的《數學文化》一書,該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我希望通過該書的學習,能夠初步瞭解數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人文價值;開闊自己的數學視野,加強對數學的宏觀認識和整體把握;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領會數學的理性精神,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同時也希望能幫助自己爲課堂滲透數學文化提供些許幫助。

新學年我的個人發展規劃就是希望能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適合小學生的數學文化實施方案。“數學文化”與一般的數學課是有重大區別的,它特別重視學生數學思想、精神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更應該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文化,瞭解“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文化”實踐、探索之路應該是漫長的,但也一定是有意義的,我將爲之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歸納,不斷總結!

  《數學文化》讀後感(二)

在大學初學《數學史》時,我便對數學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由此愛上了數學這一學科。工作後,我成爲了一名數學教師。我常常在想,如果能夠把數學文化融入到課堂中來,那是一件多麼有意思的事。於是,我仔細研讀了《數學文化》一書,獲益頗多。

衆所周知,數學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最初牙牙學語地創造豐富多彩的記數制度,然後在花季雨季之中爲數學建立越來越多、越來越詳盡的分支,到如今,展現它花樣年華之時耀眼奪目的數學成果。與其他文化一樣,數學科學也是集齊了幾千年人類智慧的結晶。

讀完《數學文化》,心底不由得一陣感動。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是一個對數學有着宗教般虔誠的仰望者的心動,是一個對歷史有着無盡探索慾望的追求者的嚮往。每一代人都在數學這座古老的大廈上添加一層樓。當我們爲這個大廈添磚加瓦時,有必要了解它的歷史。通過這本書,我對數學發展的概況有了一個較爲全面的瞭解。書中通過生動具體的事例,介紹了數學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與重要成果,讓我初步瞭解了數學這門科學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過程,體會了數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作用,感受到了數學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

數學是人類創造活動的過程,而不單純是一種形式化的結果;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數學科學及數學教育,在他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但表現出矛盾運動的特點,而且它們與社會、政治、經濟以及一般人類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聯繫。數學的歷史源遠流長。我瞭解到,在早期的人類社會中,是數學與語言、藝術以及宗教一併構成了最早的人類文明。數學是最抽象的科學,而最抽象的數學卻能催生出人類文明的絢爛的花朵。這使數學成爲人類文化中最基礎的學科。對此恩格斯指出:“數學在一門科學中的應用程度,標誌着這門科學的成熟程度。”在現代社會中,數學正在對科學和社會的發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論和技術支持。

數學史不僅僅是單純的數學成就的編年記錄。數學的發展決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跟讀的情況下是充滿猶豫、徘徊,要經歷艱難曲折,甚至會面臨困難和戰盛危機的鬥爭記錄。無理量的發現、微積分和非歐幾何的創立……這些例子可以幫助人們瞭解數學創造的真實過程,而這種真實的過程是在教科書裏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裝起來的。對這種創造過程的瞭解則可以使人們探索與奮鬥中汲取教益,獲得鼓舞和增強信心。

在數學那漫漫長河中,三次數學危機掀起的巨浪,真正體現了數學長河般雄壯的氣勢。第一次數學危機,無理數成爲數學大家庭中的一員,推理和證明戰勝了直覺和經驗,一片廣闊的天地出現在眼前。但是最早發現根號2的希帕蘇斯被拋進了大海。第二次數學危機,數學分析被建立在實數理論的嚴格基礎之上,數學分析才真正成爲數學發展的主流。但牛頓曾在英國大主教貝克萊的攻擊前,顯得蒼白無力。第三次數學危機,“羅素悖論”使數學的確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戰,徹底動搖了整個數學的基礎,也給了數學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歌德爾的不完全性定理卻使希爾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數學形式化體系、解決數學基礎的工作完全破滅。 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這些凡夫俗子的確很難理解他們。但是時間會證明一切!

數學是一門歷史性或者說累積性很強的科學。重大的數學理論總是在繼承和發展原有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們不近不會推翻原有的理論,而且總是包容原先的理論。例如,數的理論演進就表現出明顯的累積性;在幾何學中,非歐幾何可以看成是歐氏幾何的拓廣;溯源於初等代數的.抽象代數並沒有使前者被淘汰;同樣現代分析中諸如函數、導數、積分等概念的推廣均包含樂古典定義作爲特例。可以說,在數學的漫長進化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過徹底推翻前人建築的情況。而中國傳統數學源遠流長,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體系與發展途徑。它持續不斷,長期發達,成就輝煌,呈現出鮮明的“東方數學”色彩,對於世界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有着深遠的影響。從遠古以至宋、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一直是世界數學發展的主流。明代以後由於政治社會等種種原因,致使中國傳統數學瀕於滅絕,以後全爲西方歐幾里得傳統所凌替以至壟斷。數千年的中國數學發展,爲我們留下了大批有價值的史料。

從文化的角度去看數學,是一個新問題。不過我相信,一旦你踏進數學文化的門檻,就會驚奇地發現這是一個美侖美奐的奇異世界。而本文所提及的一些東西還只是隔岸觀火的皮毛,相信隨着人們對數學文化的深入研究,一定會呈現給人類一個更加精彩的世界。總之,數學文化是一個比較精彩的文化,是一個未知的我們廣大青少年去了解的文化,慢慢體會,別有一般滋味在裏面。

  《數學文化》讀後感(三)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我空閒之餘,我在圖書館亂轉,無一件件我翻看了那本方延明的 《數學文化》一書,隨手翻了幾頁,真覺得裏面的內容很不錯,所以我把它借了下來,也花 了不少時間瞭解了其中的一些內容。之後也在網上收集了有關的一些資料。 本書是一本高等學校素質教育的新型教材, 其特點是把數學作爲文化來研究。 通過對數 學文化的學習,培養大學生的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大學生 的創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需要。不管是學過數學,還是沒學過數學的人,只 要具備一定數學基礎,都可閱讀該書,並獲得幫助。 本書共分八章,簡要闡述了數學文化的學科體系,以及數學文化的哲學觀、社會觀、美 學、創新觀、方法論等方面的主要內容,並附有專章介紹幾千年來的數學思想發展史,給讀 者一個整體的數學科學發展的系統體系。 本書在寫作上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注重介紹思想,介紹方法,重在開拓人們思考問題的 思路,誘導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本書可作爲高等學校文、理、工各類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專 門教材,也可作爲一般人文科學工作者、社會科學工作者、大學教師、研究生,包括國家公 務員在內的文化參考用書和課外讀物 沒有任何一種科學能像數學這樣澤被後人。愛因斯坦在談到數學時說: “數學之所以 有高聲譽, 還有另一個理由, 那就是數學給予精密自然科學以某種程度的可靠性, 沒有數學, 這些科學是達不到這種可靠性的。 M·克萊因說: ” “數學不僅是一種方法、一門藝術或一 種語言, 數學更主要的是一門有着豐富內容的知識體系, 其內容對自然科學家、 社會科學家、 哲學家、邏輯學家和藝術家十分有用,同時影響着政治家和神學家的學說;滿足了人類探索 宇宙的好奇心和對美妙音樂的冥想; 有時甚至可能以難以察覺到的方式但無可置疑地影響着 現代歷史的進程。 ”實際上,在現代經驗科學中,能否接受數學方法已越來越成爲該學科成 功與否的主要判別標準。 早在 1 959 年 5 月,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就精彩地論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 日用之繁”等方面,無處不有數學的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由王梓坤先生起草 的《今日數學及其應用》課題中,特別強調了數學的貢獻,他說: “數學的貢獻在於對整個 科學技水平的推進與提高,對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滋潤,對經濟建設的繁榮,對全體人民的科學思維與文化素質的哺育,這四方面的作用是極爲巨大的,也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全面比擬 的。 ” 數學與教育、數學與文化、數學與史學、數學與哲學、數學與社會學、數學與高科技等 交叉的方面,都派生出一些新的學科生長點。以數學與經濟學的結合爲例:數學與經濟學可 以說密不可分, 以至於在今天不懂數學就無法研究經濟。 在宏觀經濟活動中如何及時剎住經 濟過於繁榮, 又不至於滑入災難性的經濟衰退的危險中, 可從最優控制理論得到方法上的幫 助。正是由於運用了控制理論和梯度法,人們求解了南朝鮮經濟的最優計劃模型。在微觀經 濟中,數學的作用也極爲廣泛。比如在提高產品的成功率方面,若某一產品的質量是依賴於 若干個因素,而這若干個因素的每個因素又都受一些條件的制約,如何挑選出最優搭配,實 際上就是一個統計實驗設計(SED)的問題。當今世界,運用數學建立經濟模型,尋求經濟 管理中的最佳方案,運用數學方法組織、調度、控制生產過程,從數據處理中獲取經濟信息 等,使得代數學、分析學、概率論和統計數學等大量數學的思想方法進入經濟學,並反過來 促進了數學學科的發展。 今天, 一位不懂數學的經濟學家是決不會成爲一位傑出經濟學家的。 數學是人類科學文化中的基礎性學科之一, 它具有典型的學科獨立性, 不受其他學科的 制約,它不像物理、化學、天文等受制於數學,缺少一種獨立性。數學的創新特點主要有兩 個方面:一是原創性(發明和發現),二是繼承性(亦即創造性地去完善)。 數學文化的美學觀是構成數學文化的重要內容。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普洛克拉斯斷言: “哪裏有數,哪裏就有美。 ”開普勒也說, “數學是這個世界之美的原型” 。對數學文化的審 美追求已成爲數學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動力。以致法國詩人諾瓦利也曾高唱: “純數學是一門 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既是科學家同時又是藝術家的數學工作者,是大地上唯一的幸 , 運兒。 ”古往今來,許多數學家、哲學家都把“美”作爲決定選題、選題標準和成功標準的 一種評價尺度, 甚至把“美的考慮”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 著名數學家馮· 諾伊曼就曾寫道: “我認爲數學家無論是選擇題材還是判斷成功的標準,主要都是美學的。 ”龐加萊則更明確 地說: “數學家們非常重視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優美,這並非華而不實的作風,那麼,到 底是什麼使我們感到一個解答、一個證明優美呢?那就是各個部分之間的和諧、對稱,恰到 好處的平衡。一句話,那就是井然有序、統一協調,從而使我們對整體以及細節都能有清楚 的認識和理解,這正是產生偉大成果的地方。 從文化的角度去看數學,是一個新問題。不過我相信,一旦你踏進數學文化的門檻,就 會驚奇地發現這是一個美侖美奐的奇異世界。 而本文所提及的一些東西還只是隔岸觀火的皮 毛,相信隨着人們對數學文化的深入研究,一定會呈現給人類一個更加精彩的世界。

總之,數學文化是一個比較精彩的文化,是一個未知的我們廣大青少年去了解的文化, 慢慢體會,別有一般滋味在裏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