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了《沙鄉年鑑》有感

本文已影響 3.38W人 

導語:《沙鄉年鑑》是一本描繪土地和人關係的書,與《瓦爾登湖》相媲美,被譽爲自然文學的典範,美國環保界的《聖經》。這本書由四個部分構成——沙鄉年鑑,地質特徵,鄉野的祕密和土地倫理。

讀了《沙鄉年鑑》有感

  【篇一】讀了《沙鄉年鑑》有感

在讀《沙鄉年鑑》的時候,常常有一種無力的感覺。作者的智慧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像我們所熟知的那種極端的動物保護主義者那樣,以一個徹底的保護者視角去看世界的發展,做出尖刻和極端的評價;而是很冷靜地對未來作出了判斷與分析。“如果我們把戶外狩獵看做是一個戰場,即一個在巨大的、生氣勃勃的機械化過程與一個整個來說是出於靜態的傳統觀之間進行格鬥的戰場,那麼,從文化價值的角度來看,前景確實是黯淡的。”

正是這種冷靜加強了我心中的悲傷。作者已經看到了這條道路的必然失敗,他在某一個邊緣掙扎着,他一遍又一遍地探尋着該如何給這些美好的東西一線生機,試圖以一種更爲合理的方式來引導人們的行爲模式。但是,“合理”以及“真理”往往不被大衆所接受,或者被濫用,成爲與其本意相悖的東西。最爲可悲的是,作者甚至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的聲音是微弱的,他曾經對工業化的思路深信不疑,但是當他發現這件事情的錯誤,卻不知道該怎樣讓別人也明白這件事情。“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兩種變化正在逼近。一個是在地球上,更多的適於居住的地區的荒野正在消失。另一個是由現代交通和工業化而產生的世界性的文化上的混雜。這兩種變化中的任何一種都不可能被防止,而且大概也是不應當被防止的。但是,出現了一個問題,即通過某種輕微的對所瀕臨的變化的改善,是否可以使將要喪失的一定的價值觀保留下來。”

但是從今天的結果開看,這種抗爭是徒勞的。工業化正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更加徹底地充斥着我們的生活,而自然則徹徹底底淪爲一種遙遠的、可消費的、新奇的事物,是需要人們排着隊去“圍觀”的。作者早已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休閒的價值並不是一個阿拉伯數字問題。休閒在價值上,是與其經驗的程度及其不同於和與工作生活相反的程度成正比的。”可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消費着自然,把自然的一切歸結到“現代”生活的體系之中——即便這種生活並不一定讓我們更加幸福。

在《地球公民》的世界裏,奶牛終其一生被關在和它們身體大小几乎相同的籠子裏,每天從早到晚被機器擠奶,一頭母牛的生命可以達到二十年,但是奶牛通常在四年內死去。奶牛的命運聽起來似乎很遙遠,但這不也是工業化時代人類生存的寫照麼?我們生活的生活被拘禁在一個小格子裏,從早到晚面對電腦絞盡腦汁,只不過我們還有醫療來確保壽命罷了。

科學總源於懷疑,但其結果卻是絕對化的。建立在科學之上的現代工業與商業,是一種絕對化的單一思維,即便它的多樣性也會在更微小的層面上保持其絕對性質。這種“現代主義”帶有強烈的擴張能力,會以壓倒一切的態勢把其他東西吞噬,動物也好,植物也罷,即便是人自己,也逃不過這種絕對的吞噬。作爲一名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我深知“現代主義”對於建築以及城市的吞噬能力,它從一開始便是大張旗鼓地打着真理的名號展開,張開血盆大口,毫不客氣地把一切不論美醜的歷史吞掉,在消化的過程中,又慢慢消亡着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直到把所有的物質和思維都統一成某一種標準化、可量產並且經濟的模式之中。“土地,就如同俄底修斯的女奴一樣,只是一種財富。任何土地之間的關係仍然是以經濟爲基礎的,人們只需要特權,而無需盡任何義務。”在工業化的模式之下,成爲女奴的不只是自然的土地,城市的土地也是一樣的;甚至它可以包含這種模式之中的一切弱者,最終的結果是:上位者只需要特權,而無需盡任何義務。

  【篇二】讀了《沙鄉年鑑》有感

《沙鄉年鑑》是一本奧爾多·利奧波德所作的書籍,寫了作者在常人世俗簡單想當然的想法外對大自然的記錄,他是一位美國著名的理論學家,科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者,環保先驅人物,保護野生生物之父,“美國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稱爲“美國的先知”,被稱爲“一個熱心的觀察家,一個敏銳的思想家,一個造詣極深的文學巨匠。”

看完這本書感覺說要寫讀後感是比較困難的,不知道怎麼寫,也許是因爲我看的不夠認真,感覺零零散散的貌似的確沒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我卻想起了一個上次在閱讀理解還是哪裏遇到的,也許是課時上的,名字叫《給泥土洗澡》,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講的是英國建設體育場還是什麼東西,要佔很大土地,但這塊地上的土壤並不乾淨,照“常理”來講是挖去別處再把那裏的淨土運來,但這次英國人沒有這個打算,他們花費了鉅款給泥土篩選過濾,而後再清洗,排除有毒物,諸如電池神馬的。這點我想是做的很對的,至於爲什麼會想到這個,因爲百度上面複製說到了他是一個環保主義者,還有著名的土地倫。裏面我看見了,最可怕的想法就是——認爲糧食從雜貨店出來,熱量從火爐裏出來。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源於土地,沒有良好的土地也就沒有糧食也沒有樹木也沒有木炭也沒有熱量,所以土地是一切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保障,最近學過土壤的形成,者往往需要幾百年來能形成一釐米厚的土,種種土壤危機和環境的破壞都把矛頭指向了人類,英國人的做法看似很愚蠢,花錢不討好,不僅費錢還費時,事實上並非如此,不要等到你出門一跤栽在沙坑中才知道土壤的重要性,才意識到要保護環境,所以把,和很多地方一樣,保護環境材質當前的頭等大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