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理解人性的讀後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6W人 

《理解人性》這本書細細“咀嚼”了一個多月,確實讓我對人的日常關係及生活模式有了更透徹的理解。以前一些理所當然的思維通過這本書或有了基礎原理的充實,或被推翻重建……確有裨益。

理解人性的讀後感範文

最近看到一位朋友在西班牙參觀完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PRADO博物館後寫下的一段微信:看了凡.德爾.維登的《下十字架》、勃魯蓋爾的《死神凱旋》、安託內羅.達.梅西亞的《基督受難》情節,題材,宗教背景,藝術家所處情緒階段在畫作上深入解構。而達利的犀利、畢加索的迷幻、先鋒派、抽象派、野獸派、達達及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也都像在訴說着情緒的掙扎和人生的苦難。提香和戈雅的畫風還算樂觀……唯一能幸福創作藝術,又有豪門資助的藝術家只有高迪、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讓人不僅迷惘,是不是苦難纔是人生的真相?

《理解人性》的導語就有這樣一句話我備註了下來,而應用在朋友的這一迷思也恰好:最懂得人性的還是那些親身經歷過各種情感激盪的人。多少知名的畫家、作家、音樂家都有着豐富的情感經歷或磨難人生,才得以成就偉作,不朽的作品與激盪的靈魂是並存的。作爲看客愛的就是有共鳴的看點,而這些看點也正正是作品中藝術家們的情緒迸發處吧。

書中“性格的科學”的章節裏還對“社會感”做了闡述:除了對權力和優越感的`追求之外,在性格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另一個角色就是社會感。但社會感也有真僞的本質區別。文中寫了一則逸事:一位老太太在公車上滑了一跤爬不起來,來往路人匆匆走過,視若無睹。後來有一個男人將她扶起,這時躲在一旁的另一個男人竄了出來,對助人爲樂的男人說:“謝天謝地,終於等到一個正直的人,我在這兒站了五分鐘就是想看看是否有人會扶起這老人家。結果你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這件事揭示了有些人是如何打着社會感的名義行事。他本人卻袖手旁觀卻儼然成了評判功過是非的法官。

現實社會上這樣的事真不少見,現在微信圈中不也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事例麼?哪兒天災人禍了,祈禱祈福的微博微信被不斷轉發刷屏,讀書筆記.真正實實在在樂善好施、出錢出力的又有幾人?大都只是在手機上、電腦裏動動手指頭轉發一下、點個贊、發個合掌祈禱的圖片,僅此而已。(或許,我狹義了,真正樂於助人的都是低調的。)

社會化媒體的發達,看似在提高着現代人的社會感,對於熱點事件聚焦率相當高。但是真是假,只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就能看出箇中真相。

理解人,有助於從人的靈魂深處挖掘出赤裸裸的事實,但,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真的未可知。無論是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還是阿德勒的《理解人性》,感覺作者都帶有批判的意味來闡述人性,而作者本人也都是有着豐富而激盪的人生經歷。書,真是要博覽纔不至於偏頗。但延伸另一個困惑,若人帶着主觀的思維閱讀,是否看不同角度的書也會持有相同的觀點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