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琵琶記》有感

本文已影響 1.54W人 

原因種種,迫得我不得不打起精神看一些有名的沒名的古文,辛苦了一場,不說上一兩句,總覺得吃虧了些……

讀《琵琶記》有感

《琵琶記》是高明元末的作品,據說是成就比較高,影響也比較大的一部作品,作品圍繞陳留書生蔡伯喈新婚不久,迫於父命,上京趕考,中得狀元,既而被牛府強行留於京城入贅,而蔡原妻趙五娘在家侍奉雙親,因家鄉遭遇嚴重災害,翁公婆雙雙餓死,不得已趙五娘彈唱琵琶詞行乞到京城尋夫展開。爲的是宣揚貞烈和忠孝。

大道理我不懂,也不想談論。只是有些好笑,古人也挺有意思的。從《西廂記》,到《牡丹亭》,到《琵琶記》從張生到柳夢梅到蔡伯喈,個個都是狀元,讓人不得不懷疑,狀元當真就這麼好中?我查證了一下,從秀才到舉人到進士到狀元,從童試到鄉試到會試到殿試,從縣到省,從省到中央。是真真正正地過三關斬六將,而最終結果是第一甲才限三名,頭名纔是狀元。據說科舉考試並不是年年都有,換言之,狀元是集全中國數年的第一名,其難度之高,可想而知。故,歷代狀元,有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我特意留心了一下,鼎鼎大名如范仲淹,張先,蘇軾,歐陽修都是進士。而七歲能文,有神童之譽的晏殊,也只不過是賜同進士出身。真正地狀元,我僅僅是在以上三部戲曲裏纔看到。

這和中國只一個李嘉誠,美國只一個比爾蓋茨,而言情小說裏處處都是李嘉誠和比爾蓋茨有什麼不同?只不過,言情小說,以愛情爲主,講述的是現代版的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出發點有別,可手法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再說,古人不也是擅說才(財)子佳人的故事麼,你看那個祭伯喈,才新婚2個月就赴京趕考,高中後,又被人看中相貌文才,端的是青年俊才,其原妻五娘新婚時也是青春貌媚,可比桃李。古代,男二十時,要行一個成年禮“束髮戴冠”。女,十四,就稱爲及笈之年,即可嫁人,蔡氏父母言稱沒有七子八婿,僅一獨子,此等婚姻肯定不會是在蔡伯喈歲數太大時才辦。由此推算,蔡伯喈大婚時,頂多二十出頭。正是男俊女俏男才女貌的時候,可是,文中一再強調,蔡氏父母八十有餘。八十有餘的父母,二十多歲的兒子?簡言之,蔡母最早也是在五十五歲以後受的孕。就是現在,醫學設備這麼發達齊全,也是聞所未聞。六十歲左右生產,這個概率和高中狀元有得一比。

古人最重“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蔡氏父母晚來得子,兒子新婚兩月藍田種玉未果,就急急趕考,還是其父苦苦相逼,不合情理,不合情理。

暫說到這裏,接下來要說快嘴李翠蓮和蘇武牧羊我之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