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關於愚公移山的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66W人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是一篇很有意義的課文,這則千古流傳的寓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讀完這篇課文給了我很多的啓發體會,真正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堅定和勇氣,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些愚公移山讀後感的文章。

關於愚公移山的讀後感

  愚公移山讀後感

曾經聽過大人講愚公移山,記得當時我對老愚公的做法很不理解,還和家長爭辯,固執的認爲老愚公率領子孫一起移山,實在是太愚蠢了,真不如搬到山前去住。

上了六年級,還像三年級那樣“學着玩”。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我慘敗到自己難以置信的地步!痛定思痛,我又重新讀了《愚公移山》。

也許是失敗的慘痛教訓吧,重素使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透了。

與老愚公相比,我就失敗在夢想不費力氣,不必刻苦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就在與沒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學習的困難就像太行、王屋兩座大山,使人“出入之迂也”,學習就像搬走這兩座大山一樣,本來就是苦差事。我這次失敗,正因爲潛意識中不自覺地企圖繞開困難,這不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嗎?

我還深深地認識到,小到一個人,大至一個民族,“愚公精神”至今仍是我們必須發揚光大的。如果安於現狀,不敢冒失敗的危險,就不會嚐到勝利的喜悅,事業也不會有所發展。

由此看來;“愚公精神”不僅沒有過時。相反,它正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奪取勝利。

  愚公移山讀後感

《愚公移山》它講述了傳說中有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門前正好對着兩座大山,要出門辦事極爲不便,全家人商議解決辦法。愚公說:“我們家人齊心協力,共同來搬掉這兩座大山,你們說行不?”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愚公的老伴有些擔心:“你每天挖出的泥土、石塊往哪擱呢?”有一個出過遠門的兒子就說:“我們把這些泥土、石塊往渤海灣倒不就行了嗎?”

第二天,天剛亮,愚公就帶着一家人幹了起來。

有一個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祖孫古代每天辛苦地挖山,覺得十分可笑。愚公不禁長長得嘆了口氣說:“我死了後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還會再生...,這樣子子孫孫、一代一代傳下去,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挖下去,怎麼會挖不平呢?”智叟無言以對。

山神稟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就派兩個大力士來到人間,將這兩座大山給揹走。

  愚公移山讀後感

故事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在河陽住着一個村子,村裏住着一戶人家,當家的名叫愚公,這個村子每次出入,都要走很遠的路,繞開大山,這一天,愚公終於坐不住了,他召集大家把山給移開,可是沒有人去幫助他,人們都說,要想把大山移開,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雞蛋碰石頭,比登天還難,說着人們都散了。 愚公嘆了嘆氣,就和他兒孫三人開始挖山,最後村裏的人都被他感動了,就和他一起開始挖山。不久後,山神把這件事稟報給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派夸父把兩座山移開了,從此再也沒有高山阻礙太們了。 我覺得愚公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幾年來,他頂着大夥的譏笑、諷刺持續挖山,直到挖完爲止,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很值得學習,寫完這篇文章後,我在心裏發了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和愚公一樣,做一個堅持不懈、說到做到的人。

  愚公移山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愚公移山》一文,我深受感動。

《愚公移山》講的是愚公家前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了村民的去路,他想把大山移走。於是他就率領全家老老小小手提鋤頭開始挖山。鄰居智叟就開始嘲笑愚公,可愚公仍然不放棄,最後愚公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他派誇娥氏的兒子把兩座大山都揹走了。讚揚了愚公鍥而不捨的精神。

文章最讓我感動的是愚公對智叟說的話:“是的,我是老了,在世上的時間不會太多了。但我死了,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兒子還會有兒子,子子孫孫幹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他爲什麼這樣說呢?那是因爲愚公有鍥而不捨的。所以,爲了方便村民的出行,就率領自己的家人去挖山,愚公寧可自己挨累,也要把大山挖走,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與其說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還不如說他靠鍥而不捨的精神搬走了大山。愚公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學習啊!和他比起來,我差得遠了。在學習上,我遇到難題就退縮。例如:數學簡單的題我 都做不上,主要差在計算題上。因此媽媽給我買了口算題卡。剛開始我還做的認真,可是,不幾天,我就堅持不住了。後來考試時,我的計算題還是錯。我以後也要像愚公一樣,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讓我們一起向愚公學習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