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史記》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87W人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史記》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史記》讀後感1

《史記》是我國西漢時期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一生的心血,我讀了它,腦海中浮現出從華夏民族的祖先炎、黃帝到漢朝三千多年的歷史畫面。

《史記》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體現了中華民族高尚的情操。《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繼承父親的遺願,立志編寫《史記》。他遭受宮刑後,不僅肉體被摧殘了,精神上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他是不是爲此毀滅自己的生命呢?不是,他還沒有完成編寫《史記》的使命。

他以古代聖賢爲榜樣,忍辱負重,傾盡心血,歷經數年,終於完成《史記》,實現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司馬遷這種自強不息、信念堅定、不被挫折打倒的精神值得我學習,生活中,我遇到點困難就退縮,沒有勇氣再堅持下去。其實,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能度過難關,實現美好的理想。同時,我也要學習司馬遷勇於奉獻,他爲了奉獻,永遠比索取愉快,它使心靈豐滿而充實。

《史記》也揭露了一些醜惡的形象,顯示了中華民族疾惡如仇的精神品質。春秋有名的暴君晉靈公搜刮民脂民膏,修建桃園供自己享樂,還在高臺上拿着彈弓,對準人羣彈射,以此作樂,只爲自己着想,把自己的快樂建在別人的痛苦上。侍臣有過錯,晉靈公便讓兇猛的大狗靈獒咬他;廚師沒煮熟熊掌,晉靈公就將他砍爲幾段,視人命如草芥,真是胡作非爲。

  《史記》讀後感2

這個寒假,我又重新閱讀了《史記》這本書,腦海中思緒萬千。感到這不僅是一本記錄冊,更是後人優秀品質和醜惡心靈的演繹劇本。

給我感觸最大的一則故事是——《趙氏託孤》(《趙氏孤兒》)。這個故事的主演有三人,程嬰、公孫杵臼和屠岸賈。程嬰和公孫杵臼是中心耿耿的忠臣,而屠岸賈是心術不正,企圖謀朝位的奸臣。他們一路爭鬥,不惜犧牲自己和自己的親人,也要保住趙氏的唯一血脈。這兒讓我十分震撼。到底是什麼力量使他們二人不惜一切保護這趙氏的唯一血脈,就算是爲國,也不會不惜所有的一切吧!從此我就被那捨生取義的精神真正震撼!

司馬遷用自己巧妙的構思將這些人物描述的栩栩如生,將他們的品質和性格刻畫的淋漓盡致,彷彿讓讀者身臨其境,一絲一絲觀賞着這些傳世美文。

讀着讀着,我的心靈被這些故事所佔據。我開始敬佩其作者,瞭解起作者作書經歷。司馬遷是在獄中花了16年編寫了這本《史記》,他不畏苦刑,一心專注《史記》的 人物,我無法想象他經歷了多痛苦的折磨,但他爲《史記》的一片心意展現在我的腦中。司馬遷堅強的品質又一次在這本書上刻下了一個不朽的印章。

讓我們學習《史記》中人物的堅貞不屈,讓我們學習《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的優秀品質!

  《史記》讀後感3

《史記》這本書出自司馬遷之筆,司馬遷是一個西漢史學家,他自幼學習刻苦,他在安徽一帶生活,過着一邊幫父母農作,一邊研讀古書的生活。

長大後,他繼承父親的`遺願,花了13年的時間,終於寫成了《史記》。史記記載的不是我們熟悉的編年體,而是以人物爲中心的來反映歷史發生的事。所以,章節裏有“本紀”“世家”和“列傳”三大版塊,本紀是寫一個時代發生的事情,世家是寫一個大家族的人發生的事歸納在一起,而列傳是寫一些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發生的事。在書中,寫了許多關於歷代皇帝繼位、政變、戰爭時發生的事,像“文王興周”“武王代紂”“臥薪嚐膽”等。

同時,他也記載了一些關於各個時期不良現象,例如“焚書坑儒”“指鹿爲馬”等。在這本書中,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五帝本紀中的“禪讓”故事了,那時候,部落的領袖都爲了天下人的利益,讓百姓選擇有德行的人來作爲自己的領袖。像黃帝、堯、舜、禹等,但因爲禹的兒子啓生性賢德,懂得重用人才,再加上他是大禹的兒子,所以諸侯們都去朝拜啓,從此,爲民着想的“禪讓制”被“世襲制”所替代。

《史記》中,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有“天下一統”、“建造長城”和“退避三舍”等。司馬遷花了畢生的精力把這些歷史事件一一記錄下來,這對後人研究歷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我們記不住的段落,而記錄,是我們文化傳承的唯一方式。

  《史記》讀後感4

在炎熱的暑假裏,我讀了許多書,其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少年讀史記》這本書,它作者根據司馬遷的《史記》改編的,介紹了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帝2000多年的歷史。

讀完了這本書,我彷彿看到了那一一幕幕精彩的畫面:平民田單出奇制勝,助齊閔王復國;張良隱忍得到了天下奇書,足智多謀輔佐劉邦決勝;魏公子信陵君仗義盜兵符幫趙國……從書中,我體會到了古人的智慧。

以前我認爲漢武帝是一位聖賢之君,讀了《少年讀史記》才明白漢武帝也有好大喜功,貪圖奢華的另一面。他求壯觀,像秦始皇一樣建築了茂林院,施工長達57年,幾十萬人背井離鄉,漢武帝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求文治,把鐵、鹽、酒、都收入官府;求武功,不惜一切代價打匈奴。

漢武帝求美色、求寶馬、求長生,一生求了六件大事,自己的國庫也被自己花費了二分之一,導致幾十萬老百姓無處可待,家破人亡。到了晚年,他也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頒佈了“罪己詔”。從中,我感受到了最終漢武帝深深的懺悔,也體會到了哪怕再大的官,就算是君王,也要爲自己犯的錯承擔責任。

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其中熠熠閃耀的流沙千萬等着我們擦拭。讀史使人明智,讀史,在精彩的歷史故事中汲取智慧,同時更是在傳承中華民族原汁原味的文化。

  《史記》讀後感5

《史記》這是一本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史記》這部書偉大,它的作者更偉大。我們一定要讀他的《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太史公自序》當然很重要,因爲只有讀這篇東西,你才能瞭解他的學術背景和創作過程,知道他有學識淵源、名師傳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到老,所以文筆也到老。但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他還有一則《報任安書》。如果我們說《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的“學術史”,那麼《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爲什麼呢?因爲這是一篇“欲死不能”之人同“行將就死”之人的心靈對話,每句話都掏心窩子,裏面浸透着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我的心情也在爲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

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爲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

  《史記》讀後感6

在《史記》中,我看到司馬遷對於郭解的評價多以褒爲主,並且明確地區別了郭解和盜拓之流的區別。但我感覺,郭解與盜拓並無本質區別,都爲禍一方。

首先明確一點,郭解可不是什麼被朝廷所迫害的平民百姓,而是如假包換的權貴階級。郭解的母親一族來頭不小。郭解外祖母許負是漢高祖親封的鳴雌亭侯,許負的父親許望曾隨劉邦起兵,一家人由此得以富貴。郭解的舅舅裴洛文帝時爲郎中令,掌京城宿衛,地位僅次於三公及太常。

按理說,如此地位的郭解即使不能爲國家做貢獻,也至少別添亂。然而,郭解從小便上不知爲國盡忠,下不知團結鄉里,少時殺人甚衆,又鑄錢掘塚,不可勝數,可謂爲禍一方。

後來,郭解侄子因爲搬家的事殺了當地組織部長,楊季主的兒子。後來郭解把楊季主也殺了,楊家不服,派人到朝廷告狀,結果是“人又殺之闕下”。皇帝派使者追查此事,結果郭解的門客又因爲口角當着使者的面殺了他的隨從。在中央看來這就是蔑視中央權威的表現。皇帝大怒,“遂族郭解翁伯”。而且郭解着實開了一個不好的頭,“自是之後,爲俠者極衆”,只是都不成氣候了,“無足數者”。文中耐人尋味的一點是一位儒生說“郭解專以奸犯公法,何謂賢”,這裏感覺像是太史公借儒生之口表達了儒家與遊俠之間的矛盾,那個儒生可以看做是代表了儒家。

  《史記》讀後感7

在我小時候,媽媽就給我講了《史記》的故事,從此,我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和《史記》見面,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史記》,我高興極了,連忙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通過閱讀,我知道了《史記》是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的歷史學術,它記述了從黃帝一直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事件。在《史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最早的皇帝——秦始皇這個人物,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功勞很大。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改郡縣制,還頒佈了新法;在經濟方面,秦始皇統一了全國幣制度、量衡制度。還修築了“東通海邊”、“南入吳楚”兩條大道,一但有叛亂,可以隨時派兵鎮壓;在軍事方面,秦始皇派兵出擊匈奴,將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起來,修築了萬里長城,另外,在文化思想上秦始皇也統一了文字。

可秦始皇雖然對歷史做出了貢獻,但他對勞動人民卻很殘暴。他“焚書坑儒”,將儒生等四百餘人坑殺於咸陽,又下令燒掉諸子百家著作,給中國歷史造成了巨大損失。

讀完《史記》,我還了解到其它的歷史人物,如屈原、陳勝與吳廣起義、楚霸王項羽等,歷史畫面如在眼前。這本書讓我增長很多知識,現在我知道《史記》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還是一本深奧的文學作品。《史記》,讓我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是多麼宏偉,同時也使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的知識增加自豪感。

  《史記》讀後感8

《孫子練女兵》是《史記》裏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孫子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他很會用兵,吳王知道了他的名氣,決定召見他。爲了試驗他的帶兵水平,吳王叫來了80位美女當士兵,給孫子的訓練加了難度。吳王覺得,如果孫子能把女兵練好,那纔是真正的厲害!

孫子首先和那些婦女講明瞭規則,並重復了一遍又一遍,還擺好了用來懲罰的刑具,纔開始他的訓練。當孫子發了第一次口令時,婦人們就哈哈哈地大笑起來。

特別是兩位身爲吳王寵妃的隊長,笑得比其他婦女還要起勁,就是她們帶的頭!於是孫子停下來又跟婦人們講述了一遍規則,當他發第二次口令時,婦人們還是哈哈大笑,一點軍人的紀律性也沒有。孫子便召集軍吏,命令斬兩位隊長以嚴明軍紀。

兩位隊長可是吳王最寵愛的妃子啊!她們聽見要被斬了,嚇得目瞪口呆。吳王聽見了,也心疼不已。其他婦女更是張口結舌,一點聲音也沒有。兩顆人頭落地,孫子重新選了隊長,再次發令,隊列中沒有人敢再出聲,婦女們嚴格遵守了規矩,很快便訓練得有模有樣了。吳王看到了孫子的領兵才能,讓他擔任吳國大將,吳國迅速強大了。

正是因爲孫子帶兵紀律嚴明,絕不姑息任何違反軍紀的人,哪怕是身份特殊的人,才使得吳國的軍隊戰無不勝。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我們的班級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整頓紀律,所有同學都要遵守班級公約。

  《史記》讀後感9

輕輕地翻開《史記》,歷史的年輪旋轉着重現於我的眼前,王侯將相的人生無比絢麗,吸引着人們的目光。然而紙上談兵的慘淡並沒有人去關注,宰予晝寢的故事也引不起別人的思考。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打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爲少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爲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爲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爲將罷,如果用他爲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

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長久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爲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兵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40多萬趙軍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射死。

那麼從認識論的原理來看,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兵法是經過實踐而來的,是一種認識,認識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而且我們看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紙上談兵則用靜止的觀點看待問題,違背了發展觀,所以我們要想某件事情成爲現實,不能只憑口頭言論,更重要的還是要加強實踐。

  《史記》讀後感10

作爲一箇中國人,理所當然要讀一些和祖國有關的書,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史記》。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們中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聽人們說,《史記》是中國的第一部“正史”,自從這次以後,歷代“正史”的修撰從未斷絕,這便匯成了一條用文字記載的歷史長河。

我很佩服《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他不怕艱辛,由頭有尾地寫完了我手中的這本“正史”:《史記》。這令我非常驚訝,現在我們的條件這麼好,可很少有人能幹成這樣的事,何況古代人沒有電腦,我真覺得我們應該好好的反思一下,同樣是中國人,爲什麼古代人比現代人好呢?

《史記》這本書裏最令我感興趣的就要數寫禹的“夏本紀”了。因爲我們以前學過一篇課文:《大禹治水》。我以前覺得這是傳說(傳說中大禹復活的那一段是假的),可讀了以後,才發現這是真人真事。

通過閱讀,我腦海中的一些傳說已化爲現實,比如:大禹治水、臥薪嚐膽等;通過閱讀,我明白了一些成語故事,象: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通過閱讀,我也認識了一些好朋友,如:秦始皇、孔子、項羽等英雄好漢和傳奇人物。《史記》這本書充實了我的大腦,改變了我對一些人或事物的看法,也讓我深入地瞭解了咱們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

多讀書,讀好書,這是我對自己讀書的要求。我覺得《史記》是一本“合格”的書,上面的語句不難懂,我推薦大家讀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